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蜀汉之庄稼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甲青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0章 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
开了春,就要耕地,虽然说朝廷那方面肯定会叫南中的李恢死命地往这边送降俘,可是大伙儿一窝蜂地跑来汉中,那点人就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泡在地里耕种,也不可能够用。
再说了这个时候李恢那边也是处于守势,能搞得到多少人?有个两三千人也就是顶天了。
两三千人,放到汉中,能顶多大事?
最后的目光肯定还是要落在那羌氐之人的头上。
逼急了的兔子还会咬人呢,胡人不会种地?没关系,努力学嘛,学不会的就饿上两顿,肯定就会种了。
这个冬天,估计很多人都会有点躁动啊。
“对了兄长,小弟在那阳安关,还见到了熟人。”
“熟人?什么熟人?”
冯永有奇怪,心想子实在这里还会有什么熟人?莫不成以前跟着王平在这里打仗,还认识了谁?
“便是兄长庄子的隔壁庄子,庄主李太公。”
“谁?”
冯永有些不敢相信地挑挑眉头,“李庄的李太公?你确实没看错?”
李家六房的根基,在锦城那边,那个李太公不在锦城呆着,跑来这里做什么?
“小弟如何会看错?当时那李太公还和小弟说了几句话。还问了兄长是否定下了居住之所,听那意思,是想上门拜访兄长。”
李家六房的家主啊,虽说不是大房,但好歹也算是披了一层蜀地大姓的皮,他来拜访自己这个毛头小孩?
“他为何会来汉中?”冯永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询问。
“听说是李家也出了不少钱粮要屯垦这汉中之地。”
没曾想王训竟然还能知道答案。
“不少?”冯永想了想,点点头道,“应该是不少。不然不会连这家主也会跟着过来。”
但是他们上哪去搞这八牛犁?
不是冯永不相信世家的能量,他们肯定能搞得到,但什么时候能搞到,那就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年两载后能搞到,和明年开春前搞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意义。
农忙农忙,为什么会叫农忙?
就是因为耕种时就那么点时间,要是错过了时节,那一季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农人在特定的时间,会很忙,忙得不可开交。
要是李家没有春耕之前拿到八牛犁,那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全都会付之流水。
这李太公过来了,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而且势在必得。不然家主都过来了,难道就是过来看看?
可是他们把诸葛老妖放在哪个位置?
诸葛老妖怎么可能会让那些世家安然地拿八牛犁去开垦?
汉中如今可是大汉境内唯一能掌控的产粮之地,哪个敢乱伸手就剁哪个的那种。
不过这天下终究还是大汉的天下,这汉中开垦之事,诸葛老妖也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只能让勋贵来,别人却不能来。
但你要是没有八牛犁,来开个毛的垦?
以前汉中全是无人之地,朝廷无力开垦,世家倒是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没有一个想过来?
垦荒是随便来扒拉两下就能开垦出来的?
看看以前那二牛抬杠犁,翻死你都翻不了多少地。
按以前那标准,来汉中开垦就是把那钱粮投入那无底洞,至少前几年就是一个无底洞。
谁都知道,汉中就是蜀中的屏障,哪一天那北边又打过来了,这汉中不又得是一片战乱?
投入的人力还算不上什么,毕竟哪个世家的庄园里没多多少少藏些人口?
可是投入的钱粮打了水漂,就是再大的家族也经不起这等血亏。
也就是有了八牛犁,朝廷这才有底气敢说屯垦汉中。
一个八牛犁平推过去,胜过百个熟手老农。
农人要吃喝,可是牛呢?只要吃草就够了!
八头牛,能吃多少草?
一百个农人,又要吃多少粮食?
这个选择题就是让赵广来算,都知道选哪个。
这就叫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
汉中的重要性,冯永知道,诸葛老妖更知道。
所以在冯永的意料中,诸葛老妖肯定会把八牛犁牢牢卡住,让世家只能干瞪眼。
没曾想,这李家的一个旁支,就能这么大的能量,看样子能搞到八牛犁。
这就让人感到很奇怪了。
想了想,自己似乎还欠那个李太公一个不小的人情,所以人家要见自己,最好还是见见为好。
“那成。此事还是要麻烦子实走一趟,去跟马将军说一声,把我的意思带到,此事马虎不得。然后顺便再找一下那个李太公,就说我这些时日都有空,随时欢迎他上门指教,也不用专门去找,能找得到便找,找不到就算。”
那李太公人精一样的人物,当年自己还是一条咸鱼呢,就懂得投资了。估计还没等王训去找他,自己就会送上门来。
虽然那李太公的年纪比自己大,可自己好歹也算是一个官员呢,主动上门拜访这种事情,还是算了。
毕竟自己的身份有些敏感,世家又是诸葛老妖的眼中钉,还是安分一些吧。
王平日夜兼程,赶回了锦城。
看了看自己身上破烂不堪的模样,还有一身泥土,按他自己的意思,如果是这副模样去见丞相,那肯定就是失礼之极,本想着先回到自家小院去洗净了身子。
可是又想起那冯郎君在自己临走前交代了,到了锦城立刻去丞相府,犹豫了一下,想想自己都已经把自家前程都赌在冯郎君身上了,还怕这一回?
当下鼓足了勇气,在那丞相府守卫甲士警惕的目光中,忐忑不安地给门房递了一个拜帖。
那门房倒是没有看不起人的意思,只是委实看不出眼前这个难民似的人,究竟是何等身份,竟敢来这丞相府上递拜帖?
当下有些漫不经心地拿起拜帖看了一眼,登时就瞪大了眼。
然后再看向王平的眼神充满了不可置信。
当门房的,当然要有眼力价,但也要有一个好记性。哪些人能进,哪些人不能进,哪些人可以直接进,哪些人要等等才能进,都是要做到心里有数的。
其中就一个叫冯永,字明文的,很是特别。
此人虽然没来过几次,但那可是能直接进入内院的人物。
甚至夫人前些日子还亲自下了令,要是来了与此人相关的消息,都要尽快禀报。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1章 王平入府
诸葛亮的门房,自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那可是自小就跟在他身边当小厮的,倒是识得一些字,此刻看到那拜帖上写着冯永的大名,当下哪还敢大意?
丞相与夫人一向料事准确,看来这一回又料对了。
当下客气地对着王平说道:“敢问这位郎君尊姓大名?与那冯郎君有何干系?”
“不敢不敢。某叫王平,受了那冯郎君之托,前来给丞相送书信与些许事物。”
王平受宠若惊,心道没曾想那冯郎君在那丞相面前竟有如此脸面,连门房都能知道。
他和那门房却是不知,冯土鳖在诸葛亮心里的脸面,有倒是有,可是那种脸面与他们心里想的那种脸面却是不一样的。
“哦,原来是王郎君。请王郎君稍等,小人这便前去禀报。”
进入丞相府比王平想像中的简单,侍卫核实了他的身份,仔细搜了身,然后就让他直接进去了。
“你就是王平?”
王平低头进去,还没等看清里面,就听到上方传来声音,赶紧弯腰行礼:“回丞相,小人正是。”
王平是谁,诸葛亮本是没有多少印象,不过因为王训跟了冯永识字,所以连带着他也被诸葛亮记在了心里。
“回丞相,小人正是王平。”
“前些日子听人说,你告了假在家休养,怎么又跑到那汉中去了?莫不成你这是疏忽职守?”
王平哪里想到自己这一进来,丞相不但没有问那冯郎君的事,反而是提起了自己,当下暗叫一声苦。
听说丞相最重法度,如今自己却被捉个正着,这可如何是好?
心里一着急,明明是已经凉快的天,王平却是急出一头细细的汗。
诸葛亮看着下边的王平瞠目结舌却又不知如何回答的模样,心想那混小子明明是个滑头,怎么却派了王平这么一个老实人来跑腿?
“如今你又替那冯郎君从汉中跑腿过来,莫不成是受了他的怂恿?”
王平听到这里,吓得心都要跳出胸腔来。
自己早就不奢望能有多大出息,可是自家儿郎跟着那冯郎君,前途比自己要光明得多,这要是拖累了冯郎君,那大郎岂不是也要跟着受累?
事关自家儿子,王平大急之下,猛然想起了冯郎君在自己临走着要自己记下的话语,心思登时一片清明:“回丞相,此事容小人细细禀来。小人此前告假,确是不想再去上值,此事是小人之错,但亦是事出有因。”
只听得上边的丞相失笑:“从未听说过疏忽职守还事出有因,我倒想听听这奇闻。”
“那时犬子正在诸冶监上值,监制八牛犁,也不知是谁把那消息传了出去,纷纷前来询问这事。莫说是犬子,就是小人都不堪其扰。小人心想着八牛犁章程朝廷自有安排,如何能私自相问?故只得告了假,躲避一时。”
诸葛亮听了这话,仔细看了看王平,看那神色,倒不像是说谎的样子。
当下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那八牛犁刚出来的时候,这城中的人为了打探这章程,费了多少心思。
没曾想到这王平小小一个裨将军,竟然能如此识大体,宁愿得罪人,也不愿意让他儿子为难,品性倒是不错。
“那又如何去了汉中?”
“小人就是告假在家中休息,亦是不得多少安宁,仍有人不断上门,实是烦恼。恰逢那冯郎君带了话,说要小人帮一个忙。小人之子王训,在冯郎君门下学学问。故冯郎君对王家是有大恩情的,小人一日不敢忘,正好当时也是闲着,又可借机出门躲避,就答应了冯郎君所求。”
这一句话再次让诸葛亮点头,心想知恩图报,实是忠厚之人。
“哦?我记得那时那小子已经准备要去汉中了吧?怎么还要你去那汉中之地?”
诸葛亮一个不留神,就说漏了嘴,“那小子”三个字就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回丞相,那冯郎君不是要小人去汉中,是去办了别的事。”
王平那般细心的人物,如何会不注意这个细节,心里确定了这冯郎君在丞相心里确是不同一般。
称他人为小子的,是一种鄙视之意。
但如果是用长辈的身份说出来,那意味可就不一般了。
丞相竟是把冯郎君当了晚辈看的啊!当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我家那儿郎,当真是遇到了贵人了!
诸葛亮当然是不知道王平此时联想到了多少东西,他心下只是好奇,那小子又叫这王平去做了什么事?
可是想想,又不好意思问出来,只好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听说那小……小郎君叫你带了东西给我?却不知是何物?”
“回丞相,是一封书信,还有冯郎君在汉中做的一块布。”
王平刚说完这话,丞相还没说话,就听到上边传来低低的一声“呀”,而且还是女声。
“那混……小郎君又在胡闹什么?那般远的地方,还用得着专门差人送来一块布?且拿上来让我瞧瞧。”
听听,听听,这口气,如果说丞相不是把冯郎君当成晚辈看,打死王平也不相信。
“是。”
王平这才敢抬起头,只见上头坐着的,不正是大汉的丞相是何人?
当年他降先帝后,也曾远远地见过几次丞相站在那先帝身边,但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还能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接近丞相。
接见王平的地方是一个偏厢房,丞相的座位后面,还立着一块屏风,人影憧憧,刚才那声女声,应该就是屏风之后的人所发出的,也不知是谁?竟能躲在丞相身后。
“咦?这布怎的和平日里的布不太一样?”
诸葛亮平日里极是关心大汉的耕织之事,自然知道那麻布和丝布究竟是什么模样,如今看这个布,非麻非丝,而且摸起来很是厚实,不禁有些惊讶。
“回丞相,冯郎君说了,此中干系,书信中皆有说明,丞相只要看了信,自会明了。”
王平把东西呈上去后,退回原处,听到丞相的问话,恭谨地说道。
“砰”地一声,厢房里安静了一会,只听得那丞相突然一拍案几,猛地站起来,神情激动无比:“这书信上面所说的,可是属实?”
王平一脸愕然,心道我哪知道这书信上面说了什么?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2章 咱老王要起来了?
看到王平不知所以的模样,诸葛亮知道自己心急了,当下急忙换了口:“那羊毛织布之事,可是当真?”
他的话音刚落,屏风后便传来了一声咳嗽,诸葛亮这才想起了什么,把那书信和羊毛布递到屏风后面。
“回丞相,确有此事。”
王平自是看不到上边的小动作,他低头回答道:“小人此番就是受了那冯郎君之托,这才前去寻那些善牧牛羊的羌人。只是没曾想那些羌人却多皆不愿意下到平地,有负所托,实在惭愧。”
“诶!王将军过谦矣!”
诸葛亮脸上堆满了笑容,“这信上可是都把事情说了,此次能寻得羊毛织成布,可是多亏了你不辞辛苦前去寻那羌人部落。听说在那阳安关时,你可是睡了一天一夜这才恢复过来。不用自谦,不用自谦啊!”
此时再看向下边的王平,只见他身上又脏又破,脚上沾满了泥巴,胡子凌乱,连头发都有些散乱,神色更是疲惫不堪,心知他是日夜兼程赶回来的。
心下不禁感叹,这王平,为了国家之事,竟不惜得罪同僚;为了报那小子的恩情,竟不辞千辛万苦去深山里找羌人;为了能早日赶回锦城,竟如此不惜自己身子。
当真是可赞可叹!
王平一愣,心下感动,他实是没有想到,自己没办好冯郎君所托之事,冯郎君竟然还会在给丞相的信中专门给自己表功劳。
唉,冯郎君的恩情,自此又多出一份矣!
“王平,你疏忽职守在先,故我要去掉你的牙门将军一职,以正法度,你可服气?”
王平心里正感动着,哪知丞相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当真是晴天霹雳。
当下再也顾不得礼貌,忍不住地愕然抬头,看向上边的丞相。
诸葛亮变脸的速度,冯永可是深有体会的,那时还被冯永心里暗暗吐槽为四川变脸始祖,此时又如何会让王平看出端倪?
原先笑容满面的神情,此时早已敛去,只剩下一脸的严肃。
“小人……小人,服气。”
王平如同瞬间被抽了精气神一般,身子似乎也矮了几分。
虽然自己早已不再奢望能再进一步,可是却也没想过竟然会被夺去军职。
可是自己无根无基,如今又被抓住把柄,落到这等地步,却是无话可说。
看到王平只有垂头丧气,却无愤恨之色,诸葛亮暗暗点头,此人心地却是可靠。
那混小子看起来滑不溜手,往日里偷奸耍滑,可是在大节上还是靠得住的。
如今推荐这个王平,看起来倒是个可用之人,就是不知道其才能如何?
不过看在他立了这般大功的份上,让他一个面子,给王平一个机会,倒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念在你忠心为国,此番又立了功劳,封你一个讨寇将军之职,前去南中那里当李都督副手,你可愿意?”
王平正自怨自艾,有些失魂落魄的意味,没曾想丞相竟又说出这番话来,当真是让他一下子从泥沼升到云霄。
王平又一次猛地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向丞相。
丞相此时却是脸露微笑,正对他微微点头。
“小人敢不誓死效力!”
王平重重地行了一礼,感激道。
“如此便好,你这一路赶来,想来也是辛苦,且先回自家府上休息几日,介时自会有人通知你前来领取官绶。”
“谢过丞相。”
王平感激涕零地说道。
“不用谢我。”
诸葛亮身为丞相,还不至于连这份人情都要冒领,当下解释道:“要谢,就去谢那冯小郎君,是他在信中一再推荐你。说你善守,有当年那霍仲邈之风。再说了你为了这羊毛之事,也是奔波千里,我这才给了你这个机会,可别让我失望,亦不要让那冯小郎君丢人。”
霍仲邈,即是霍峻,当年在葭萌关,用几百部曲,硬是顶住了一万人的进攻,最后竟然还能斩了敌将,力保先帝进取锦城时后方无忧,立下了汗马功劳。
能与那霍峻相提并论,这可是巨大的荣耀。
诸葛亮看向王平,只见他身子微微颤抖,同时传上来的声音有些哽咽:“小人何德何能,敢与霍将军相比?此去南中,惟有粉身碎骨,才能报丞相与冯郎君的提携之恩。”
王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丞相府的,他只觉得脚下轻飘飘地如在云端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再看看四周,没错,这是真的。
等他回过神来,却是发现自己正漫无目的走在了锦城的大街上,周围众人都掩着鼻子绕着他走。
十来天日夜兼程,没吃好没睡好,更不要说清洗自己,身上早就散发着又酸又臭的味道。
要是平日,王平看到众人那种轻视的眼光,早就自卑地躲回自家小院。
可是此时,他却是意气风发,咱老王,这是要起来了?
讨寇将军啊!
虽然只是一个杂号,虽然也只是比牙门将高了一级,但好歹也是带了一个将军的名号。
南中虽是被视为蛮荒之地,可是他家儿郎好歹也是跟在冯郎君身边的人,平日里从冯郎君嘴里,也隐约知道,朝廷要屯垦汉中,人力哪来?不还是指望着南中那些降俘?
当了那李都督的副手,将来用降俘换来的人情,数之不尽那是夸张,但人脉之广却是能预见的。
再一个,南中如今叛乱,此去那里,不正是表明了给自己捞军功的机会?
还有就是,等朝廷腾出手来,要平定南中,难道这不又是一个机会?
王平心里对那冯郎君又是感激又是感动,心道王家受这冯郎君大恩,当真是还也还不清了。
然后再看看自己身上,再想想冯郎君临走前对自己所嘱咐的话,心想,这冯郎君当真是大才也!竟然连丞相的想法都能猜测到一二。
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明白冯永为什么要他牢记那几句话,又为什么叮嘱他一到锦城就马上去丞相府,那他就是枉活了这几十年了。
用冯土鳖那些年的职场经验的话来说,就是:你再努力工作,老板看不到那也是白瞎!老板看到了你的努力那才叫努力,看不到的努力那就叫白费劲!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3章 画的含义
待王平走后,黄月英拿里攥着书信和羊毛布,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一脸的喜意。
“原本还想着那小子是想偷懒,所以这才拿着采风的名头,跑去汉中,没曾想却是做了这般大事。”
诸葛亮看着自家细君一脸欣慰又高兴的模样,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细君对那小子何以如此上心耶?伯松也是你的孩子,怎的不见你这般关心他?”
黄月英白了诸葛亮一眼:“阿郎这话好生没道理。伯松年少老成,如今又已到弱冠之年,可是比那小子大了四五岁呢,叫我如何关心?再说了,让伯松去那汉中受苦,可是不我的主意。”
说着,又抖了抖手里的书信:“那混小子去了汉中才多久?就传来这样的消息。别的不说,就是这羊毛,日后能让你省多少心?怎的还对他不满意?”
“好好好!细君说的有理,是我说错话了。”
看到黄月英一副为自家孩子说话的模样,诸葛亮有些招架不住。
看到自家阿郎服了软,黄月英又喜滋滋地看了一遍书信,继续说道:“这信上说他准备建一个牧场,圈养牛羊,打算给伯松一份,又给妾身一份,这般算来,咱诸葛家岂不是占了两份?介时别人会不会说闲话?”
“有甚闲话?”诸葛亮浑不在意,“想那牧场圈养牛羊,就算是他有办法贮存草料,这一个夏秋下来,又要给牛羊吃,又要割草贮存?能存下多少?”
黄月英想了想,点点头:“阿郎的意思是,那牛羊规模不大?”
“这建牧场圈养牛羊之事,谁也没见过,但在我想来,牛羊总是要吃草料才能活,他上哪找这般多草料?”诸葛亮一想起那小子总是不按道理行事,往往做出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说出这话,心里总是有些发虚。
“那小子的意图,应该是自己养羊再剪羊毛织布,这才是真正的赚头。就算他养得再多一些,这么多家分下来,估计也就和那养鸡差不离。上回那祝鸡翁之术,他嫌我害他,故意把咱家漏了,所以这回是要补上呢。”
“阿郎这话说得就如那小孩子斗气一般。”黄月英忍不住地扑哧一笑,“人家小小年纪呢,跳脱一些也是正常,不就是没随了你的意入府做事么?你一个大汉丞相,还这般记仇。”
“这如何是记仇的事?”诸葛亮有些不爽,“叫他入府做事,他不愿意。让他安分地守在锦城,他又非要去汉中。想许张家小娘给他,他非要在关姬和李遗两人之间横插一杠子。你说说,这是记仇的事?”
“你啊,就是这脾性。”黄月英把书信还给诸葛亮,找了位置坐下,又仔细地把那布折好,这才开口说道,“大事小事都想抓到手里。遇到个能入了你的眼的,又想把人家死死攥在手心才甘心。”
1...414243444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