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甲青
后来刘备站稳了脚根,立马翻脸把蜀中大族搜刮了一圈,后面又丢了荆州,蜀汉政权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
蛋糕变小了,吃蛋糕的人却还是那么多,那就肯定有人要少吃或者吃不上。
蜀中世家大族原本欢迎刘备进蜀,就是图一个从龙之功,出了那么大力,如今却连汤水都喝不上。
再到如今,诸葛老妖打压蜀中大族的态度日趋明显,混在朝廷中的那些大族人士,日子估计也不好过。
所以说,要么是像李恢那样干脆再来一次全身心投靠,要么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直接辞官,就算是不辞官,那也是摸鱼混日子。
想要让他们真心效力,估计是很难,而且诸葛老妖也不一定放心。
得不到好处也就罢了,竟然还被迫吐出自己原有的好处,世家大族日渐被逼站到了蜀汉政权对立面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冯永眼珠子转了转,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却是再没开口。
“对了,那赵二郎不是说也在这里么?怎么此刻没见到人?说起来,在锦城时,我与他也是时时见面的。”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7 辛秘
“哦,二郎他有事去了南郑城里。”
魏延久不见回应,冯永只好把主意打到了黄舞蝶身上,叫赵广这个美男,去使个美男计,打听一下魏延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去了南郑?”诸葛乔一愣,然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有些暧昧的笑意,“原来如此,莫不成是去寻了那黄家之女?”
冯永看到诸葛乔那一副我是男人都懂得的表情,心里跳了一下,我叫赵二郎去施美男计,也没说给第三个人听啊!这诸葛乔是从哪知道的这回事?
“兄长如何得知?”
“别人不知,为兄如何能不知?”诸葛乔嘿嘿一笑,原本看起来宽厚的脸上突然有了一种猥琐的意味,“我记得前几年,那小子也就十一二岁吧。那时我们都知晓黄娘子有个怪僻,就是要吃不要命。”
说到这里,诸葛乔的神色竟然有了一丝敬佩之情,“听说黄老将军从狼嘴里把她救出来之前,她就一直孤身在野外寻找吃食,不知多少次差点被狼咬死。明文想想,这等女子是不是世间罕见?”
冯永勉强笑笑:“闻所未闻。要么饿死,要么被咬死,这黄娘子,只怕世间男子也多是不如。”
心里却是想道,这哪是世间罕见?简直就是牛得不能再牛的一逼!
诸葛乔击节叹道:“就是如明文所言,当时战乱四起,兵灾不断,那黄娘子竟能凭着一股血气之勇,与猛兽周旋,活了下来,世间男子只怕多也是不如的。估摸着也正是如此,故黄娘子留了个习性,那就是特喜吃食。”
“也就是那时,赵二郎为了接近黄娘子,不但日日从自家府上拿些吃食出来找黄娘子,就是连自己每月的花销都是买了吃食,嘿!”
十一二岁的少年泡妹……哦,不是,应该叫泡姐记?
怪不得自己那一次去向黄舞蝶借粮的时候,她拿着自己在锦城制作的干粮当零食吃呢。
只是这么多年了,赵二郎你泡妹的本事就不能涨一点?
如果还是一直用这招,估计再过十年八年,你也搞不定人家啊。
作为赵二郎的兄长,冯永自然要对他的终身大事表示一下关心。
“兄长,你说,若那赵二郎那黄娘子两情相悦,能成否?”
赵广这种身份,又不是像那些平头百姓,能讨个老婆就是谢天谢地。说不定人家赵云另有安排,或者,诸葛老妖另有安排?
所以冯永觉得还是从诸葛乔这里探点口风比较好。
诸葛乔刚拿起阿梅倒好的水喝了一口,听到这话,登时喷了出来,呛得他咳嗽连连:“两情相悦?!哈哈……明文勿怪,为兄一时收不住口。”
诸葛乔举着袖子,把自己的脸全挡在后面,听起来有些像是笑,又有些像是咳嗽。
过了好一会,这才放下袖子,看向冯永,神情极是古怪,同时也有些惋惜:“明文啊,你可知道,当年黄老将军在世时,黄娘子就已经到了婚配年龄,为何没一直没嫁出去?”
“为何?”
“那黄娘子,也不知是不是在野外与猛兽为伍的时间久了,故回到人世间后,一直保留着些许习性未改。”说着,诸葛乔看了一眼在门口侍立的阿梅。
冯永会意,让阿梅出去把守门口。
“其中最是特别的,便是性格极为豪爽,一直未把自身当成女儿身,从未想过男女之别,更别提什么男女之意。”
说到这里,诸葛乔看看四周,挪了挪位置,把案几拼到冯永那里,低声道,“那时锦城里还有人在传,还说那黄娘子此生不宜嫁人。”
这回轮到冯永差点喷出来!
看了看李遗,李遗脸色平静,似乎什么也没听到,看来他是早知道此事。
“石……石女?”
冯永艰难地吐出这么一句。
诸葛乔点了点头:“那时先帝还在,为了安抚黄老将军,还想给黄娘子招门亲事。哪知黄老将军也不知为何,竟是推了先帝的好意。”
“而且,”诸葛乔犹豫了一下,“那时也没多少合适的人选。”
什么叫没合适的人选?恐怕是合适的人选都不愿意要吧?
冯永想起了第一次黄舞蝶出现时喊的那一句“关家石女”,心道你这心到底是有多大?
黄舞蝶究竟是不是石女?
冯永觉得自己突然很八卦起来。
可是诸葛乔这么一个正人君子,为何要跟自己在背后说这些女儿家的私密之事?
看到冯永有些古怪的神情,诸葛乔似乎也想到了自己说的话可能有些非君子所为,当下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为兄与明文说这个,只是想跟明文说明白,那黄娘子恐非二郎良配。二郎既然叫明文一声兄长,若是有机会,还是劝一劝二郎为佳。”
“赵老将军也是这意思?”
诸葛乔摇摇头:“赵老将军倒是未说过这话。毕竟黄老将军当年也是五虎上将,有些话,赵老将军不合适说,有些事情,也不合适做。”
冯永明白,点了点头。
要是黄忠在时,赵云说一句两人不合适,倒是没人说什么,毕竟结亲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如今五虎唯剩你一个,你再这样说,总是让人觉得有些得志便猖狂,薄情寡义的味道。
黄老将军在时,赵广叫黄娘子阿姊你不吭声。现在黄老将军不在了,你就让两人断了往来?
以赵云的谨慎性子,肯定会考虑到这些,所以断不会明说着不让赵广娶黄舞蝶。
但是到了最后,赵云十有八九会给赵广安排另一桩婚事。
至于这对男女的事情,就当是小儿女不懂事,再不会刻意提起。
谁没有年轻过呢?
想想赵云对赵广那种粗犷的教育方法,冯永觉得这个事情基本也就这样了。
“可我观那二郎亦非轻易放弃之人。”
想想吧,这赵二郎,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人家投食,现在都喂得熟得不能再熟了,哪是别人说几句就轻易放手的?
这些年的投食成本都喂了……喂了老虎的血盘大口?
诸葛乔点点头,赞同道:“此话确是有理。只是大人与赵老将军交好,我亦将二郎当成阿弟,不想他日后越陷越深。”
“此事非我等能操心,”冯永想了一下,笑了笑,瞟了一眼李遗。
一直当木头人的李遗感觉到了冯永的目光,趁着诸葛乔不注意,冲着冯永诡异一笑。
冯土鳖登时感觉到一股凉气沿着脊梁骨直往上冒,这种笑容老子好像在哪见过?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8章 心性高洁冯郎君
冯永努力地想了想,这才想起自己确实是见过李遗这种诡异的笑容。
当初在剑山,自己想当隔壁老王时,啊呸,应该叫自己被关姬吸引住了目光的那一会,李遗那时不正是露出了这种笑容?
最后在那小树林里,两人一番见不得人的交易,把冯永吓个半死,也让冯永知道了这李遗的疯狂程度。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冯永总觉得这家伙有些反社会的心理。
“文轩有何见解?”
冯永忍不住地开口问道。
李遗的神情在诸葛乔的目光转过去之前变得沉稳,轻轻一笑,说道:“黄娘子乃黄老将军之女,小弟如何敢轻易置喙?”
诸葛乔听了,再想到冯永刚才的话,心下明了:这种儿女私事,确是不应该胡乱插手。赞成的话则怕要招来赵老将军不满,不赞成却又会让二郎心生芥蒂。怪不得这两人皆是被自家大人看重之辈,我虽是为那二郎着想,可惜痴长了几岁,竟是比不过这两人沉得住气。惭愧惭愧!
当下点点头,笑道:“是我孟浪了。二郎与黄娘子之事,自有赵老将军与魏将军作主。我们这些做小辈的,还是操心也是无用。”
说完,又看向冯永:“被此事打了个岔,差点忘记了为兄此次前来的目的。不过说起来,此事也是和黄娘子有些干系的。明文可知,这汉中最富足之人是何人?”
冯永本想说我哪知道,可是又想着诸葛乔前面所说的话,不禁怀疑道:“总不会是那黄娘子吧?”
诸葛乔拊掌一笑:“便是她了。汉中荒凉,没有多少农户,但要说大户人家,却也是有几户的。这排首位者,便是那黄娘子。”
“原来还真是她?”冯永跟着笑了,“却是没看出来。”
“明文不知,此皆因先帝在时,把定军山附近的田地都赐与黄老将军。若不是因为人手不足,那赏赐之地荒了大半,光是黄娘子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粮食,只怕也能支撑这汉中之军一个月之久。”
所以说黄舞蝶根本不是小富婆,而是汉中首富?
如果……如果说黄舞蝶不是石女,赵广娶了她,其实也什么不好对不对?
至于黄舞蝶知不知礼仪这种事情,两个人关起门来过日子,外人如何能知人家两口子是苦是甜?
想到这里,冯永又不由自主地看向李遗。
李遗再次趁着诸葛乔不注意,又是一副诡异的笑容,似乎猜到了冯永心里的想法。
“去年和今年,大汉飘摇,锦城那边有两次误了十天的军粮,可都是黄娘子暂从自家的粮仓里拿出粮食济急,这才缓了过去。”诸葛乔脸上一副苦笑,“这国家大事,却得依靠私人。为兄作为汉中这粮草官,当得可真是憋屈。
冯永却是没在意诸葛乔后面所说的话,没钱汉子难,刘大耳自己胡乱折腾才搞出来的事情,你能找谁说理去?
看来这黄舞蝶当真是可以在汉中横着走的主,冯永想了想,不由地有些担心,这关姬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不会要吃亏吧?
“听闻明文所学乃是农耕之术,这汉中正是因为明文献策,方才有现今的屯垦之事。想必不过三四年,这汉中必不用再为粮食而忧虑,此皆明文之功也!”
说到这里,诸葛乔脸上才重新有了光彩。
“兄长过奖了。汉中屯垦,乃是丞相所决,小弟也就是提了个建议,可当不起兄长这般说法。”
冯永摆摆手谦虚道。
“当不当得,自有公认,明文不用自谦。”诸葛乔却是不同意冯永的说法,拍着膝盖叹道,“当今这天下不太平,大汉又是国疲民乏,这汉中若是因为明文之策而再度兴盛,此功只怕能与拓土开疆相提并论。”
“兄长过誉了!”
“此处只有没有他人,明文不必如此。”诸葛乔看了一眼冯永,神色却是显得很是认真,“为兄此时也说句良心话,明文立了大功,却要跑来汉中做典农官,看起来确实是有些不公。明文心里可有不平?”
“有何不平?”冯永奇怪地问道,“当日是小弟自请要来汉中的,兄长怎么会认为小弟心有不平?”
诸葛乔眼睛紧紧地盯着冯永,看到他脸上确无异样,这才吁出一口气,笑道:“明文既然有此想法,那真是太好不过。”
说着看了看周围,指了指四周,“明文既是汉中典农官,一到汉中却一直住在此等简陋之处,为兄还以为明文已经……”说到这里,却是住了口不再往下说。
冯永明白,心下想着这诸葛乔当真是老实人,还会以为自己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心灰意冷。
当下也不说破,笑了笑:“汉中典农官,如今看似委屈了,可日后之事,谁又能知道呢?”
过几年,就连诸葛老妖都会驻扎在汉中,自己提前几年过来,算得了什么事?
诸葛乔神色一滞,接着便是哈哈大笑起来,指了指冯永:“这可是明文自己说的,日后有人问起来,可别赖我头上,文轩可以作证。”
李遗跟着笑:“伯松放心。”
“看来明文当真是心里什么都明白,是为兄多想了。”诸葛乔神情终于完全放松下来,“这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明文已经解决了一半,不知对另外一半有没有什么高见?”
诸葛乔眼中含笑,心里在暗暗想道,阿母担心这冯明文立了功劳,却只得了一个汉中典农官之职,怕他心里有怨气,如今看来却是想多了。
此人不但胸有才学,而且心性高洁,怪不得大人想让他入府做事,以便为国储材,只是可惜他的志向貌似却不在此。
我又不是散财童子,冯永心里也在暗暗嘀咕,捞钱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是闷声发大财才对吗?
“高见却是没有。再说了,这汉中要是既能产粮又能产钱,总有些不合适吧?”
诸葛老妖为什么那么放心魏延?说白了,就汉中现在这鸟样,锦城那边一旦掐断了供给,军队喝西北风?能翻起什么风浪?
高位之人,掌握着地方兵力,又掌握地方财政,历史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西汉的七国之乱,早就说明了一切。
历史上的伊尹,诸葛亮为什么能被传诵百世?就是那霍光,死后被夷族,不还是一样被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就是因为他们手握废立之权,却无自立之事。
这种人太少太少,少得可怜,所以这才显得可贵。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49章 军资
“有什么不合适?”诸葛乔却是听出了冯永的话外之音,“这汉中要重新成为产粮之地,少说也要两三年后吧?那时朝廷自会另有安排,明文多虑了。”
“兄长的意思,汉中有自行收集军资之权?”
“既是都督,自有适当收集军资职权。”
冯永明白了,说白了,不还是看不上汉中?觉得这鸟地方收不上来多少钱?
为什么两三年后朝廷自会有安排?因为两三年后汉中产粮了,所以才会另有安排。
不过这都督的权利也真够大的,适当这个词,当真是微妙。换一种说法,就是上头信任有多大,你就能收集多少军资。
即使是这样,还是一样会有尾大不掉的危险。
难道刘备和诸葛老妖真不担心?按道理不应该啊。
刘备一代枭雄,说他有足够的气度说得过去。
但诸葛亮一生惟谨慎,不可能不防备到这一点。
蜀汉如今有三个都督,冯永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李严,他的副手是以忠勇著称的陈到。
汉中都督魏延,他的副手,或者说汉中第二人应该就是诸葛乔,当然以前有可能是马岱。
不过马岱名义上虽然也归魏延管,但实际上应该是独自领兵镇守阳安关。
想到这里,冯永终于有些明悟,所谓的副手,应该就是后手吧?
原来刘备当年就已经安排好了,毕竟是以眼光毒辣著称的昭烈帝啊!
想到这里,冯永突然又想起了马岱杀魏延一事,这特么的……细思极恐啊!
至于南中的李恢,也不知道是有还是没有副手,反正冯永是记不得,或者他从未听说过。
想到这里,冯土鳖的嘴角抽了抽,心想老子这不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给诸葛老妖拍了一次马屁?竟然在信中推荐了王平去南中……
也不知道李恢知道后会不会把自己给记到小本本上?
不过想来李都督那么大的一个人物,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再说了,蜀汉三大都督,惟有李恢得善终。
李严日后会有异心,魏延则是私心过重,都没有好下场。所以说,李恢这人品,应该还是比较坚挺的。
“兄长的意思是,想给汉中驻军找些军资?”
“明文是不知,兄长来汉中之时,恰逢先帝幸巡永安。当时这汉中,一日数惊,魏将军日夜在那各个路口派了探哨,就怕那曹贼前来。为兄当时真是怕,皆因手中实是没有多少钱粮,万一那曹贼来犯,也不知能挺住多少日。”
说着,诸葛乔又拿起碗喝了一口水,似乎平稳了一下情绪,这才继续说道,“从那以后,为兄也是明白了,这手中还是要有些钱粮,这才能有底气。”
冯永心想这诸葛老妖真是够狠心的,刘备兵败夷陵,四方震动,汉中几乎就成了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他竟然把自己的儿子派了过来。
“兄长要找些军资,倒也不是不可以。”
冯永沉吟了一下,心里感叹这刘大耳坑儿子的同时,还坑了一把诸葛老妖。看看现在,中央财政困难到要地方驻军自己收集军资的地步,造孽啊!
汉中荒废自不必说,南中就算是不叛乱,基本也算得上是蛮荒之地,这种地方自主性过强的恶劣后果显示不出来。
但是看看李严就知道了,同是都督,后期野心却是日益膨胀,劝说诸葛老妖封王,为了能做土皇帝,不但不愿意去汉中,竟然还公然要求分出一个巴州,让他做巴州刺史,最后又演变成了公然伸手要官。
诸葛乔自是不知冯永心里在想什么,听到这个话后,脸上大喜:“哦,明文此话当真?”
“自是当真。只是此事只能图个暂时之计,做不得长久。”
“暂时就够了,暂时之计就是好计。只是留些许军资以备不急之需,要不了许多。”
诸葛乔心里当真觉得是意外之喜,当初屡次给大人送去书信,说这汉中看似稳固,实则内有钱粮不足之患。
大人却只是让朝廷发了一个诏令过来,说汉中可自行收集军资。可这汉中举目四望,皆是荒废之地,如何收集?
最后还是阿母前些日子来了书信,说这冯明文胸中常有奇策,现今来到汉中,如有机会,不如问问。自己还想着他这般年纪,能有如今这般成就,已是令人称奇。
至于对他能解决如今这汉中之窘境,自己却是不抱希望的,没曾想竟然还得到这么一个肯定回答。
“不过此事说起来,日后可能是要有人担责的,却不知兄长敢是不敢?”
诸葛乔听了,不禁皱起眉头:“听明文之意,莫不是违背法度之事?这却是万万不可行。”
“兄长过虑了。这汉中的情况,兄长又不是不明白,就是小弟想违背法度,那也得有地方违背才行。”
冯永笑了笑,心想这诸葛乔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中规中矩,只要不出现意外,不会犯下大错,但也不会做出太大的成就。
“那为何又要担责?”
“担责之说,只是预防万一的说法。此事换了别人,基本不会有事,但换了小弟来做……”冯永嘿了一声,却是不再说下去。
同时在心里想道,老子这段时间,可是一直在试探你那个名义上的大人的容忍底线,万一这件事刺激到诸葛老妖那敏感的神经,超出了红线怎么办?
“还有这等说法?”诸葛乔看起来却是丝毫不知道冯永与诸葛亮之间的微妙关系。
想想一开始见面时诸葛乔那份开口叫冯永阿弟的热情就知道了,黄月英的来信里,叫他照顾一下冯永,诸葛乔当然就会误会,觉得冯永与自家的关系应该是真的好,却委实不知冯土鳖其实是与诸葛亮相爱相杀的事实。
“莫不成明文是得罪了什么人?”
说到这里,诸葛乔猛然想起来了什么,自认为明白地点点头,“为兄知道了。是因为今年那粮价之事吧?”
冯永脸色一黑,心想这“巧言令色冯郎君”的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怎么还有人记得呢?
“如此说来,明文确实要小心谨慎。”诸葛乔觉得自己想通了关节,大气道,“明文只管说出来,且看此事如何做,要是做得,为兄就是担了这份责又如何?”
李遗脸色古怪,张了张嘴,想要提醒,但看了看冯永,却又重新闭上。
同时心里有些犹豫,万一这冯明文说出来的办法,不是自己所想的怎么办?
又有些矛盾,如果真是如自己所想,那应不应该提醒一下伯松?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50章 粮食换羊毛计划
“老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汉中如今北靠曹贼,西靠羌胡,当然是从他们身上找了。”
诸葛乔听了此话,脸色当场一变,若不是有阿母的来信,只怕他当场就要拍案而起,直接怀疑此人要通贼了。
“此话如何讲?”
诸葛乔忍下心头的冲动,开口问道。
“兄长应该知道前些时日小弟用羊毛做出羊毛布之事?”
“此事文轩已经和为兄讲过了。说起来,如若不亲眼所见,为兄竟也是不敢相信,连那羌胡之人都弃之如敝履的羊毛,明文竟然能用它织出好布来。”
说到这个事情,诸葛乔也不禁称赞了一句。
“既然兄长都说了,那羊毛在那胡人看来,是弃之如敝履,如若我们用东西与他们交换,那他们肯定是欣喜不已,拥簇而来,而且所费估计也不算太大。介时再用羊毛织成布匹卖出去,一进一出,所得之利,恐怕堪比盐铁。”
这年头,盐铁是国家专卖,利润恐怖,但是如果按成本与利润的比例来说,羊毛只怕比盐铁还要高出许多。不过冯永也不敢说得太满,毕竟盐铁之利已经是大汉最好的买卖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