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甲青
诸葛乔眼睛一亮,继而略一沉吟,又摇摇头拒绝:“不妥。羊毛之事,事关重大,非我等所能染指。”
看了看冯永,又有些疑惑道:“听文轩所言,那羊毛布出来时,明文还是第一个说出此事只能由朝廷作主,怎么如今又要改变初衷?”
冯永早料到诸葛乔会问这个,当下笑了笑:“所以小弟才说此事只能做一时,解燃眉之急。兄长可知,那羊身上的毛,一年可剪几次?”
“为兄如何得知?”诸葛乔笑了,“就是明文用羊毛做出布匹前,就是胡人,谁又会去关心那等无用之物?”
“两次。”冯永伸出两个指头,“春末一次,秋末一次。”
诸葛乔皱眉,心想这何时剪羊毛与此事又有什么干系?
李遗听了,却是眼睛一亮。
“兄长之意,此时正是剪羊毛的时机?”
“不错!”冯永点点头,赞赏地看了一眼李遗,又看向诸葛乔说道,“兄长应该也知晓,那羌胡之人,此时正要将牛羊赶往别处过冬。错过此时,只怕想收羊毛也收不上来。兄长觉得,这羊毛之事,朝廷能否在入冬前做出章程?”
诸葛乔立即摇头,“这不可能,时间太过于仓促了。此事定下来,只怕也要一个半月后。”
汉中与锦城,一来一回,就得一个月,期间还得议定章程,一个半月算是最快的时间。
“那时已经入冬了,介时何处还能寻得羊毛?”
冯永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再说了,那羌胡之人,整个冬日里,那牛羊可是要当作口粮吃掉不少。过了冬日,能收上来的羊毛只怕连此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说如果不能在冬日前收一次羊毛,那就是白白糟蹋了?”李遗脸上露出关心的神情。
看到冯永点头,李遗又看向诸葛乔,说道:“伯松,你看如何?”
诸葛乔的脸色有些挣扎,看了看冯永,又看了看李遗,喃喃道:“若真是如此,那就可惜了。”
“何止可惜!”李遗接口道,“伯松,兄长又不是说要长久做此事,只是在朝廷定下章程前,不让这羊毛白白糟蹋而已。若是伯松应了此事,既可为汉中备些军资,又不致违背朝廷法令,何故如此犹豫?”
“所谓万事开关难,朝廷就算是明年开始收集羊毛,只怕也会因无经验而出错。若是兄长先试行一番,也算是为朝廷明年做此事做些准备。”
冯永在一旁添加了一把火。
诸葛乔咬咬牙,终于答应道:“两位贤弟说得没错。此事为兄就应下了,到时自会写信与大人解释。”
同时心里想道,说起来,此事也算是为公而做,又不是为私利而为,大人应该不会责怪我。
“可是就算是羊毛不值多少钱财,但要与那羌胡之人交换,那胡人也不会就这般白白给我们吧?”诸葛乔下了决心,却又想起一事,“那我等又该拿什么东西与他们交换?”
冯永要在此事上做一个奸商,自然是做好了准备:“敢问兄长,冬日里胡人最缺什么?”
“自然是御寒之衣和裹腹之食。”
“那就对了。这两物皆是他们所急需,只要用这两物与他们交换,何愁换不来羊毛?”
“这两物汉中亦是需要,更无剩余,怎能给他们?不妥不妥!”诸葛乔大惊,连连拒绝。
“只是说汉中大军没有罢了,他人未必没有。”
粮食对羌胡之人来说,是冬日里最珍贵的东西。用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去换他们最垃圾的羊毛,一石粮食不换个几百斤羊毛,“巧言令色冯郎君”的匪号是白叫的?
拿出个百来石,基本也就够用了。
毕竟这是第一次交换,时间又紧迫,胡人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赶着牛羊找地方过冬了。消息肯定传不了多远,能赶过来交换的基本也就是这附近的羌胡。
“谁?”
“兄长又忘了?方才不是说了黄娘子正是汉中最富有之人么?”
“可是此事是为汉中筹备军资,又如何扯上黄娘子?”
“不牵扯黄娘子,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汉中府出些粮食,也不需多,只要百多来石便可,兄长可能拿得出来?”
冯永毫不客气地问道。
没有本钱,还想空手套白狼?钓鱼还得出鱼饵呢!
胡人就是再蠢,难道你说想收些羊毛,他就会眼巴巴地送过来?要是马超健在还差不多,吼两嗓子,可能还会有些羌胡跑过来舔一舔。
诸葛乔脸上瞬间胀红。
冯永叹了一口气,说道:“兄长,小弟说句老实话,若不是兄长过来问,小弟才不会说出这事。按小弟的想法,就是小弟几人合那黄娘子,有粮出粮,有力出力,介时再叫二郎去关说马将军,让马将军出了这个名头,兄长料此事能不能成?”
“自……自然是能成。”
老实人诸葛乔说不出违心的话,点头说道。
“汉中府的粮食,皆有定数。兄长虽是汉中粮草官,只怕也不能擅自挪用吧?如果还要向丞相禀报,一来一回,和等那朝廷的章程又有何区别?”
冯永也就是欺负一下诸葛乔这种方正君子,不然换了一个眛了良心的过来,一听这等好事,只怕直接把公事变私事,从汉中军粮里做点手脚,漏出这么点粮食,得到的利润直接对分,还管什么汉中军资?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51章 打白工也是赚了
至于说是私下搞这种事情的说法……还是一样在欺负诸葛乔。
汉中哪个出头搞这种事都不好,唯有诸葛乔这个诸葛老妖的儿子例外。
魏延也好,马岱也罢,都是手握兵权的人物,如果真从胡人那里搞到羊毛,又用羊毛换来军资,不说诸葛老妖,恐怕就是刘禅都会在心里嘀咕两声,你手里有兵,还有办法搞到军资,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强了哇!
然后阿斗就会去找诸葛老妖,相父您看,这某某某在外面带兵时间太长了,是不是让他回锦城享享福?
诸葛老妖就会摸摸阿斗的脑袋,赞叹道,孩子你长大了。
诸葛乔就不一样了,他本就是汉中的粮草官,军资之事,也算是他的分内之事。
虽然自行收集军资这个权利在大部分时候,只能看不能用,但以他的身份而言,偶尔用一用,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反正他又没兵权。
再说了,诸葛乔自己不也说过么,以前还写信向诸葛老妖哭述过说这汉中太穷,得了一份诏令,也算是名正言顺。
“那此事就这么说定了,为兄就大胆一回。”诸葛乔咬牙道。
“好!兄长痛快!”冯永哈哈一笑,端起碗,“小弟就以水代酒,敬兄长一碗。”
“好。”
三人举起碗,一口气喝完。
“明文,只是此事,我等也得拟一份章程才行啊。黄娘子出了粮,我等又应该做什么?”
放下碗,诸葛乔抹了抹唇边的水渍,开口问道。
“章程早就拟好了。”冯永胸有成竹,“阳安关西去百六十里,有一小城,名为沮县,地势极是险峻,正是从汉中去祁山的咽喉之地。兄长可于那里开个互市,这样既不怕曹贼混迹其中刺探军情,又可以让那羌胡之人便于往来。”
沮县这个地方,此时正是曹魏和蜀汉的交界地带。
可是如今连阴平和武都这两个地方都没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曹兵,更不用说离阳安关这么近的小县城,曹魏不要,蜀汉不管,此时早就被那羌胡之人用来当牛羊圈了。
当然这是冯永通过马岱了解到的。
马岱作为边关守将,对周围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想到这里,冯永的脑里突然有一道灵光闪过,好像记起了什么东西,可是当他认真去想时,却又发现什么也没记住。
“收了羊毛之后呢?”
“剩下的事交给小弟便成。”
冯永拍着胸口,心道原材料加工之类的,我最是擅长了,正好拿给那些羌女练练手。
“出了布匹,汉中府拿五成,剩下的五成便由小弟私下分了,兄长看此事可成?”
“明文当真是仁厚人!”诸葛乔虽然有心不要这么多,可是这又不是给自己拿的,是给汉中府拿的,只好厚着脸皮应了下来,“为兄惭愧。”
“这就当是小弟几人援助汉中守军了,兄长不必多虑。”冯永哈哈一笑,打消了诸葛乔的顾虑。
没有诸葛乔和汉中府这层皮,冯永他们哪来的胆子搞这个?
当然如果真是铁了心要搞,估计也死不了,但要脱掉一层皮就是了——私自与敌国交易,想干什么?敌境内的羌胡,就不是敌人了?更何况如今粮食可算得上是最重要的物资,你们竟然拿去交易,典型的资敌啊!
但如果披了一层皮,那就可以换了一个说法,这完全是为了朝廷明年收拢羌胡之心先做的探路准备,忠心为国。
一样的事情,由不同的人来做,那就有不同的说法。
至于给汉中府的五成,一点也不多。
羊毛嘛,又不是只能割一茬,经验和熟练工才是最重要的。
在冯永看来,就算是这次完全给汉中府打白工也完全没有问题,就当是练手了。
等那些羌女熟练了,以后以老带新,效率比纯生手重新开始可要高多了。
至于诸葛老妖明年收集完羊毛,要织布吧?可是一时半会到哪去找这么多人手?
所以到那个时候,要么出加工费请自己加工,要么直接把羊毛再转一手,卖给自己。
有了诸葛乔这一波先行收购,到了明年大汉正式互市,能赶过来的羌胡肯定都会过来,到时候收上来的羊毛可不是小数目。
加工费好商量,只要好处到位,肯定能加工得妥妥的,毕竟冯永手里掌握着第一批羊毛加工熟练工呢!
不过这么大数量的羊毛,看诸葛老妖那抠搜劲,到时也不知道能不能挤出这么些加工费来。
到时候真挤不出这些钱来,那诸葛老妖指不定就要加钱转一手卖给自己。
过一手就过一手嘛,就算是再翻一倍的价钱,不但是冯永,就是他的几个小伙伴变卖底裤也会死命地想办法掏出这笔钱。
想要提价,提提提!
就当是为大汉做贡献了。
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冯永怂恿诸乔在今年入冬前收购一批羊毛,就是为了打出口碑。
提前半年大批量地做出羊毛布,而且还分了一半给汉中府,只要质量过关,那自己就算是第一家老字号。
明年朝廷收下来大量羊毛,不管是转手卖还是给加工费,生产出来的布匹肯定要回收,就算不是全部,也会回收相当多的一部分。
北伐嘛,北方气候要比南方的冷多了,朝廷总是要早做打算的对不对?冯永和小伙伴们的牌子早就在汉中打出去了,比别人早了半年就是大优势,老字号!
在与北伐将士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上,朝廷是考虑已经有了口碑的老字号,还是给生瓜蛋子折腾?
和朝廷做生意,只要关系到位,钱是最好赚的!从古到今,从无例外。
“说完了公事,那小弟就要和兄长说一说私事了。”
冯永心里舒畅无比,看向诸葛乔,仿佛那就是会移动的小钱钱。
“明文要说的,可是那秸杆之事?”
诸葛乔这才想起今日所来的目的。
“正是。兄长,这羊毛织布,虽是小弟做出来的。可是小弟也知道,此事由朝廷定章程,他人染指不得。但如若是小弟也学那羌胡之人,自己养些羊群剪羊毛,总是可以的吧?”
“自是可以,听文轩所言,明文有一法,可贮青料,适宜入冬后喂牛羊,可是当真?”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52章 关姬回府
“自然是真的。不过虽名是青料,可是最好拌些干草料。这现成的干草料,自是秸杆最为方便。只是小弟初来汉中,人生地不熟的,这附近也不知从何寻得,不知兄长有什么主意?”
“明文这个可算是问对人了。”诸葛乔自信一笑,“若说这南郑之地,再没有比为兄更熟悉这附近的情况了。”
“那就好!”冯永喜道,“此事就烦劳兄长了,介时这牧场算上兄长一份。”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诸葛乔摆手,拒绝道,“方才明文已经帮了为兄长一个大忙,这牧场的事,为兄已经听说了,其中已经有了阿母一份,为兄再要一份,岂是不公?此事还是算了。”
“方才之事是为公事,如今兄长帮忙却是为小弟私事,两者岂能混为一谈。再说了,丞相夫人那里,是小弟的孝敬长辈之心,而兄长这一份,是小弟与兄长的兄弟之情,不一样。”
看到诸葛乔还要拒绝,冯永笑了笑,伸手阻止了他,继续说道,“这牧场之事,乃是小弟几人一齐做起来的。若当真是做成了,小弟几人那可算是大涨了脸面的,日后也可以挺着胸膛说声‘自己不靠家里亦能成事’。至少不至于月月要向家里问花销,兄长就当是帮小弟几人一次如何?”
话说到这里,诸葛乔却是再没办法拒绝,只得应了下来。
锦城里,关兴刚下值回到府上,就听得门房一脸喜意向他禀报:“君侯,三娘子回府了。”
关兴一愣,继而猛地反应过来,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三妹回来了?如今安在?”
“正在堂上等君侯呢。”
“好好好!”关兴嘴里连连说道,脚下生风,快步赶向厅堂。
人还没到,就对着厅堂大声喊道:“小妹可安好?”
话音刚落,门口就闪出一个人影,不是关姬是谁?
只见往日那脸上的清冷,此时却是换上了激动,嘴里唤了声:“兄长!”
关兴上前,把关姬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略有些心疼道:“却是瘦了,瘦了!听说那汉中荒凉,看来是连吃都吃不好吧?”
如今的关府,兄妹两人算得上是相依为命。古代出一趟远门不容易,虽是只分别了一个多月,如今重新相见,却是不胜高兴。
关姬看起来虽是已经梳洗过一番,但仍掩不住地有些疲惫之色,听到这话,却是笑了笑,把关兴迎进厅里,分别坐下后,这才说道:“兄长说的哪里话?汉中虽是荒凉,可是别忘了小妹可是跟着那冯郎君一起走的,有他在的地方,如何会吃不好?”
关兴没想到兄妹俩一见面,自家阿妹就提起“冯郎君”三个字,当下就想起了这些时日的传闻,心里略有些不舒服,说道:“说到这个,我实是不明白,小妹为何突然又要跟着那小子去汉中?如今既是回来,想必再不走了吧?”
“什么那小子?”
关姬自是知道无论是丞相,还是自家兄长,亦或是张家兄长,都习惯了唤冯郎君叫那小子,可是她此时却是微微皱起那好看的眉头,“兄长以前不也是说过么?冯郎君前有提点关家之情,后有赠送进项之恩,如此称呼,怕是不妥吧?”
关兴听了关姬的话,心里更是觉得嗝应,闷哼一声:“那是以前,可不是现在。”
“如今冯郎君在汉中,又没惹到兄长。”
“如何没惹到?”关兴却是再也憋不住了,大声说道,“我可是听说了,那小子对我家小妹可是有觊觎之心。小妹可要小心了,此人巧言令色之名,可不是白来的!”
关姬的脸一下子胀得发紫!
“啪”地一声,生生把案几的一个角给抠了下来。
“此话,是何人说与兄长听的?”
关姬一字一顿地说道,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家的兄长,目光极其凶狠。
“是……是……”关兴缩了缩脖子,说了几个是,却是再说不出口。
这个消息,其实是前些日子,身为侍中的他刚好在皇宫轮值,皇后无意中说漏了嘴,他才知道的。
事涉宫闱,他自然不能乱说。
“反下不管是何人说与我听,但此事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关兴想到这里,又挺了挺身子,想要恢复一些兄长的尊严,“小妹别忘了,你以后可是要嫁入李家的。”
“但小妹如今不想嫁了。”
关姬恨恨地看了一眼自家兄长。
“为何又不嫁了?”关兴再大喊一声,“莫不成真是看上那小子了?”
“兄长当真是要小妹嫁入李家,以图富贵耶?”
关姬冷笑一声。
“此话从何说起?”关兴一脸的冤枉,“当初是小妹自己说要嫁的,丞相也是赞成了,如今如果没有个说法,说不嫁就不嫁了,只怕丞相那边不好交待。再说了,我信那小子不过。”
“这可不是小妹想嫁就嫁的,”关姬的脸上仍是红得发烫,却强自硬撑着说道,“那李遗,怕也是不想娶。”
“怎么会?”关兴瞪大了眼,一脸的不相信,“想当初,那小子知道要娶小妹这般人物时,是何等欣喜,怎么转眼间,就不想娶了?”
反正要娶自家小妹的男人,一律都被喊作小子!
“那是他的事,我如何得知?”关姬把掰下来的案角扔到一旁,说道,“再说了,先前兄长还称赞冯郎君敢直言关家之失,如今为何又突然信不过人家?究竟是何人在兄长耳边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让兄长也学了那长舌妇一般?”
关兴的目光随着那木块转动,心下有些骇然小妹的盛怒,听到这问话,顿时尴尬地干咳一声:“小妹此言太过。”
心里想着,此话是皇后所言,长舌妇一语,如何敢说?
“难道那消息是误传?”关兴又试探着问了一句。
关姬想起阳安关冯郎君所念的那句“雄飞雌从绕林间”,又想着汉中眺望塔上他那过分的举止,只觉得脸上烫得吓人,心里又觉得微微有些酥麻。
幸好刚才兄长的胡言乱语,让自己一直羞红着脸,此时倒也有用担心被看出什么端倪。
“是与不是,日后自会分晓。再说了,那李家如今只怕是再不愿意与我关家联姻,兄长就莫要再提此事了。”
蜀汉之庄稼汉 跟大家说说心里话
这本书写到这里,也有四十多万字了。上架前我就说过,它全是靠大家的支持,才得以从我的手中活下来。
一百多快两百章的内容,每一章都有本章说,加起来没有上千,但也有几百了,再加上讨论区的内容,我在这里敢拍着胸口说,大家所写的每一条内容,我都看过,而且不是看一次,而是反复看了好多次。
这里面的好多人,我都已经记住了名字。因为他们每天投票,几乎看完每一章都会发言。说实在话,我真的很感激。
在这里,我要想说的是,这里面的内容,吐槽的,我就当成是在逛段子看,而批评,建议,意见的,我都会记下来。能改的就尽量改,前面免费区的内容,我改了不下四五次,而且是全部改,每章都改。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写这本书,什么都不懂,听了大家的意见,觉得有道理,就去改了。
有些书中的内容,有些人不明白的,我也会在他的本章说或者讨论区里给解释说明,就算是骂我的,只要说得有道理,我都没删除,尽量给解释明白,不信去翻翻前面的记录。
为了能让大家满意,我甚至能去修改大纲。
就算是有些人囊中羞涩,我都说了不介意。
这个够不够诚意?
可是我也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下,有些内容,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你可以提意见,但是不能因为你的理解不同,就一定说那些牢骚,甚至还刻薄地说话。
提了意见的,我觉得合理,我自然会改,我觉得不合理,我自然要告诉你为什么,甚至会反驳你,这其中的态度和语气,则取决于你发表议论时语气和态度,没有毛病吧?
我喜欢和你们讨论情节,喜欢你们提出这里面的错漏,因为这样会让我又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我不喜欢各人的世界观不同而硬要去争吵。
我真的只想好好写书,安静地写书。
我只想写得舒心一点,不想写得那么闹心。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53章 舅子哥
“为何就不能再提?”关兴却是不肯罢休,“他李家想娶就说娶,不想娶就不能再提?”
关姬手上再是用劲,想要再掰下一个角来给扔过去。哪料着,也不知是不是刚才用力过度了一时再使不上全劲,此时却再也掰不下来了。
当初,是她自己说要嫁过去的好吧?
如今她不愿意再嫁过去,李遗也不想再娶,双方绝口不再提此事,就当没发生过,不是正好吗?
“我说不能提就不能提!”关姬娇喝一声,如同暴怒的母虎。
“好好好!不提就不提。”关兴悻悻道,“只是丞相那边,你看如何交代?”
关兴又不是傻子,关李两家联姻,丞相为何赞同,他心里也是有底数的。如若突然变卦,丞相定是不喜,唉!
不过自己也就这么一个小妹,她不愿意,自己做兄长的,自然也不会强求。
“兄长且放宽心吧。”关姬瞟了一眼关兴,神色淡然,“此事自有李家担着。”
关兴登时瞪大了眼,他总算是听出来了,“那李遗,莫不成是薄情之人,辜负了小妹?当真是欺人太甚!”
她妹妹嫁或不嫁,都是可以,但若那李遗,说不娶就不娶,那肯定不行!
谁叫他只有这么一个小妹呢。
就算是关家如今不如李家,难道他就会怕了?
有些道理,在亲情面前,却是讲不通的。
关姬美目再是一瞪!
关兴只好闭嘴,心里却是在暗暗着急,小妹前番拒了那孙贼的提亲,如今好不容易有个配得上身份的,却又半途弃了亲。
小妹这亲事,当真是连起波折,为何就如此困难呢?这年纪眼瞅着都已经成了老姑子了。
“小妹此次回锦城,却是另有要事。小妹这亲事,就暂且先放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