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十步九歌
“虽然在最近这几十年里他们衰败了,但是,本帅相信你卫风不会不懂得知耻而后勇这个词吧?那些蒙古人经历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他们现在的战斗到底回到以前全盛时期的几层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才行。卫风你现在觉得本帅昨天说的那些话对不对?”
耿炳文又是一顿话讲给卫风,他的这些话的意思和昨天讲的都相差不大。但是,卫风听起来确实另外一种感觉。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一十七章朱允文的农商并进
耿炳文说完后他就留了时间让卫风自己单独的思考一下,他就接着做手头的事。卫风这个时候也在用力的想着耿炳文刚才说的那些话。他昨天回去后也自己想了很久,他自己还是有些不相信耿炳文说的那些话全是真的,所以,他今天一早就来问耿炳文。
过了一会,效果十分的明显。现在卫风已经在经过了耿炳文接连的讲述后,他终于能深刻的理解到耿炳文为什么会把蒙古人作为后面大明的大敌来对待。
想过来的卫风就准备离开了,“耿帅,末将想明白了!感谢您的解惑,末将先告退了!”
“嗯,你走吧!”耿炳文头也没有抬,就简单的回复了卫风一句。不过,他此时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欣慰的。耿炳文自己是很喜欢能看到下面的一些年轻将领来向他请教问题的,尤其是一些对比较重要的事情的认识上面。耿炳文的经验是可以传授给像卫风这样的年轻将领的。
北平城在耿炳文他们的进驻以后,经历几天的调整过后,整个北平城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守城的士兵换了。他们常见的燕王府没有了,北平城里整日巡逻的官兵也换成了朝廷的军队。老百姓们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像往常一样,变化的不多。
在经过几天的加急传送,耿炳文给朱允文上报的有关于他们目前的情况现在已经到了京城。而且,马上就会送到正在进行早朝的朱允文手中。
“报!皇上,八百里加急,是从北平方向传来的。”由于这样的加急情报必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名送信的士兵直接就来到大殿外。
“北平传来的?那必定是耿爱卿有什么事要上报给朕。王中,快去给朕呈上来。还有,来人将这名送信的士兵好好的待下去休息一下。”
大殿上的其余文武大臣都被这道八百里来自北平的加急情报吸引了过去。他们也都想看看这耿炳文到底给朱允文送了什么样的消息回来。
“皇上,您请过目!”王中拿着耿炳文写下的他们现在情况的这封情报递给了朱允文。
朱允文仔细的将上面写的内容看了一遍,他的脸上的高兴的面容一览无余,全被在场的大臣们看到了。这些大臣们知道肯定是又有什么好消息来了,不然朱允文不会这副模样。
看完后的朱允文便高兴的说道:“诸位,前面传来了消息,我们大明朝廷的军队已经成功的进驻北平了。耿爱卿带着大军已经将北平城成功的收复了。只有收复了北平城,我们的这次平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功了。所以,朕现在真的很高兴。而且,耿爱卿他们是没有废一兵一卒就成功的让朱高炽等人投降了。”
“朕觉得这朱高炽这些人倒是比朕那四叔更加识时务一些,朕现在就决定要对他们放宽处理。这些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押解进京,到时候朕再下旨怎么处置他们。诸位爱卿,这件事朕就先讲到这里了,我们接着今日的早朝。前面说到哪里了?”
“启禀皇上,前面您说到了我们大明后面将要颁布的新政。”方孝孺连忙站出来提醒朱允文。
“对,方爱卿说的对!我们大明现在所施行的许多政策都是不合理的,朕决议要在这一年将那些不合理的政策换掉,施行新政。下面就来谈谈朕现在想到的一些具体的新政内容。”
朱允文本来想要接着说下去,但是,有大臣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了。
御史曾凤韶站出来说道:“皇上,我们大明现在的这些政策很多都是从太祖皇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的。这些政策在微臣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所以,微臣建议皇上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曾凤韶的话引起了一些老臣的共鸣,他们都是不愿意朱允文再出些什么新政的。以前的那些政策,他们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将其利用起来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谋取了不少的利益。现在朱允文想要搞一些新政,那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的。这些顽固派的大臣们必然会成为朱允文改革的一大阻力。
“曾爱卿,此言差矣!皇爷爷当年建立大明时所颁布的政策都和当时的国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大明的情况也和以前大明刚建立的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了。朕觉得很多政策都不能在适用于当今的大明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该多才行。”朱允文为了这次的新政,他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所以,他也不怕这些人来“挑衅”他。
“可是皇上,您也知道。要是我们颁布一些新政的话,必然会引起国内不同的老百姓的一些反应。有的人肯定是会对我们后面颁布的新政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的,这样有极大的可能导致国内形势的不稳。所以,微臣还是建议皇上您三思而后行!”曾凤韶当然是不会轻易的被朱允文的话说动摇的,他的意思还是希望朱允文不要颁布什么新政。
朱允文他当然也不会怕了曾凤韶这位御史了,他是一心要颁布一心新政的。只有颁布新政过后,后面对大明的发展才能顺利的进行。
“曾爱卿,你说的朕都明白!不过,朕已经想好了。我们大明现在主要就稳定下来了,国内也不可能爆发什么战事了。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将目光放到大明的发展上来。朕之所以要设立一个商部,就是要用商业的发展来带动大明的整体发展。朕已经决定要大力的发展工商业了,商业的发展将会和农业的发展齐头并进。”
朱允文的这一番话,算是给在场的众人一个晴天霹雳。这些大臣们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农业发展才是国家的根本,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本就是次要的。但是,现在朱允文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包括商部尚书万豪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颗不定时炸弹
万豪在被吓到的同时,他知道自己这商部尚书以后必然会是一个极为烫手的职位。
朱允文的这农商并进算是捅了马蜂窝,在场的绝大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包括像方孝孺,陈迪等人,以及黄子澄,李景隆这些人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但是,还是有人支持朱允文的。因为他们不得不要支持朱允文,前面朱允文就找他们通了气的。这类人就是齐泰和徐辉祖。
朱允文的话说完了没有多久,齐泰就站出来说道:“皇上圣明!现在我们大明的经济不能只依靠那些农民的和一些商人交税了,普通农民的负担太沉重了。皇上您的这个举措,就能够进一步的减轻那些农民的们的负担,将国家的税收更多集中到那些商人手中去。所以,微臣赞成皇上您这次提出的农商并进的新政。”
“臣附议!皇上您的这个农商并进发展的新政完全适合现在的稳定的大明。我们大明的那些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实在是太苦了,只有发展好商业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大明的疆域辽阔,地大物博。要是发展商业的话,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就将我们大明的经济发展上去。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许多农民的负担了。”
齐泰和徐辉祖的发言在其余一些持十分反对意见的大臣看来,这完全就是在跟风,完全是朱允文说什么他们就往那上靠。很多大臣就对齐泰和徐辉祖俩人感到不耻,他们要不是因为这是在大殿上的话,一定会对齐泰和徐辉祖破口大骂的。在这些顽固的大臣眼中,齐泰和徐辉祖就是俩个“叛逆”分子。他们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不,马上徐辉祖说完后就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户部尚书王钝他们部门是掌管这全国的税收的,虽然前面刚才被万豪的商部瓜分了一些,但是,他们户部仍然是国家的钱粮库。所以,王钝就最先站出来发言了。
“皇上,微臣觉得这件事是不是还要再商议一下再定?我们一直以来就是一农业发展为主,商业发展为末。这几千年来就从未有那一朝变过。所以,微臣觉得皇上您还是要再三思一下。”王钝的意思朱允文很明白,他就是反对这什么农商并进发展的新政。说的那些话就是跟你客气一下,其实都不用听。
“微臣附议!王大人说的没错。皇上您将商业放到了和农业发展的同等地位上来看待,微臣觉得是不妥的。所以,还请皇上您三思啊!”方孝孺也站出来反对朱允文提出来的农商并进。他作为一名传统的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当然要维护着封建传统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了。农业必须要放在首位。
朱允文坐在龙椅上,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来和他们进行争辩。他其实在想到要提出这个新政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人会极力反对自己的,但是他也这一时半会也没有时间去改变这样局面。现在毕竟还是封建社会时期,这些人观念不可能像他这位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明朝人”一样。
下面的大臣见朱允文没有急着说完,后面的人也不再接着来说反对这个新政了,他们都在下面纷纷的摇头。那意思就是在说,朱允文的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荒唐了,他们是不可能会支持的。
朱允文半天不说话的结果就是齐泰和徐辉祖俩人被周边的一些情绪有些激烈的大臣都快要指到他们鼻子上说他们俩人就是那阿谀奉承的小人了。这搞得齐泰和徐辉祖在哪里站着真的是十分的难受,因为他们俩人只能听周围的大臣对他们指指点点的说,他们自己也不敢去反驳什么。这让他们俩人既难受又憋屈。
最后,想了一会的朱允文还是开口说话了。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支持朕这所谓的农商并进的新政。但是,朕还是会依然颁布这新政的。你们大家也不要用什么告老还乡之类的话来让朕改变主意,因为朕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做这件事的,就算是太后来劝说,朕都不会改变主意的。”
朱允文十分硬气,他并没有因为有像方孝孺这样的大臣来劝说自己就有些动摇。他刚才说的一番话就是在向这些顽固的大臣们宣誓,这件事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总之一句话,这个新政他朱允文是一定会颁布下去的。
这硬气的话一说完,在场的大臣都闹成一锅粥了。他们是打破脑袋都没有想到朱允文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按照他们最熟悉的程序,在有这样多的大臣表示不支持的情况下,朱允文肯定会先将这件事留着先不议了。结果没想到,朱允文会这么直接的就说这事非办不可了。
下面闹成一锅粥的大臣中肯定是没有齐泰和徐辉祖俩人的,此外,还有一些官员也没有很激动的去反对朱允文,他们在仔细的去思考朱允文后面要是颁布这个新政给大明带来的结果。
朱允文听着下面的大臣们吵闹的声音,他直接就发怒了。
“成何体统!你们竟然在这大殿之上如此吵吵闹闹,朕对你们实在是太失望了。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朕看你们这些人也吵不出什么结果出来。今日的早朝就先到这里了。”朱允文说完话,头也没回的就直接走掉了。让这些在场的大臣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齐泰和徐辉祖俩人还是反应过来了,他们在看到朱允文起身走的时候,马上就跪倒在地上。“臣等恭送皇上!”
其余的大臣也在齐泰和徐辉祖说完后也马上反应了过来,他们也都跪在了地上。“臣等恭送皇上!”但是,他们这些人的声音加起来还没有齐泰和徐辉祖俩的声音大。不过,再怎么大与小,正离开的朱允文也不在乎了。
今日朱允文甩出的这颗炸弹,在没过多久的时间就从京城这些官员中散布到了大明上层社会中去。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一十九章无功而返的王钝
朱允文又回到了御书房里,他现在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今日他将商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提到同一高度也就是先说一说,他现在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而且,通过这一试,朱允文也看到了那些人是极力反对自己的这农商并进的。还有些人是没有表露出发对意见的。朱允文他就是要提前看一看这些大臣们的表现。
“皇上,外面户部尚书王大人求见!”朱允文刚回到御书房,还没有坐下多久,外面的一名太监就进来通知说王钝来了。
“王钝?你让他进来吧!”
“是,皇上!”
很快,外面的王钝就走了进来。
“微臣王钝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皇上!”
“王爱卿,你这么急着来找朕,是不是因为今日早朝上的那件事?”朱允文也没等王钝先说,自己就先开口问王钝了。
“启禀皇上,微臣的来意就是为了您说的那件事。微臣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户部又是掌管着全国的钱袋子。所以,微臣觉得您方才在大殿上提出的农商并进发展的新政这件事是不是还有待商榷?毕竟,这个新政一颁布的话,后面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都很难去预料。”
“王爱卿,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不过,就像是朕刚才在大殿上说的一样,这次的新政是必须要颁布的。王爱卿,其实你作为户部尚书,以后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一个主要的执行者。你想想看,要是以后我大明的商业发展起来,那你们户部的税还不得多收好多?这一点王爱卿你想过没有?”
朱允文这会也没有像刚才在大殿上那样大的火气了,还是很和气的跟王铎解释。他刚才在大殿上也是没有办法,不拿出点皇帝的气势来怎么行呢?这会他是单独跟王钝俩个人聊,那他就不会像刚才一样了。
“皇上,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您要是真的要执行农商并进的话,短时间内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是很难理解的。弄不好,还会引起国家的动乱。所以,微臣建议还是先暂时不要施行新政。”
王钝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反正,这商业是万万不能和农业发展放到同等的地位上的。
“王爱卿,你说的这些担忧朕都明白。不过,这发展商业经济带来的好处是远远高于这些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商业发展起来过后,一些没有地种的农民就可以通过参加到商业中来改变自家的生活现状。到时候,只要各种商业发展好了,我们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所以,这新政是必须要施行的。”
朱允文怎么可能会被王钝这短短的几句话就给说下去,他现在是一心要发展大明的商业经济。他只有将这些新政颁布下去,然后在大明实施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施行他将要在大明弄的一些经济特区。朱允文他虽然对大明的全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布局不是很清楚,但是他还是知道一些地方发展什么样的商业经济的发现的。
王钝本来刚才来的时候就没有抱好大的期望,但是他又拗不过自己。所以,早朝一结束他就来见朱允文了。只不过,现在他只有无功而返了。朱允文把他说的没有了脾气,让他找不到任何来反驳的点。他就只有旧制这一点来反对朱允文即将要施行的这一新政。
御书房里的现在的气氛就有点尴尬了,王钝现在就有些后悔来这里了。
朱允文也看到了王钝的样子,“王爱卿,好了,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你这户部尚书现在就好好的给朕管好咱大明的钱袋子。后面你们可能一年收到的税银比起现在多出几十倍都有可能。回去吧!朕也有些累了。”
“微臣告退!”王钝知道自己还待在这里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朱允文现在又这么说,那他就只好先走了。王钝就这么来了又走了,在这御书房也没有待上多久。来的时候和回去的时候完全是俩个样子。
“终于打发走这个王钝了,这些大臣真的都是一些死脑筋。看来这新政必须要来的狠一点,要是有人在背后阻挠的话,那朕就不介意让他们见一见血。”一旁的王中听到朱允文的话后,他的心里就惊了一下。他现在真的是发现这位大明的年轻天子和他以前伺候的那位完全就变了样。
王钝一出皇城,外面就有一大堆的大臣围了上来。这些人都是和他关系极好的,他们都知道王钝在早朝后去见朱允文了。他们也没有都急着离开,而是在这里等着王钝,看看王钝去见朱允文回来回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消息。
“王兄,怎么样?皇上他是给你怎么说的?”工部尚书郑赐一见王钝出来就迎上去问他,其余的大臣也都站在郑赐的身后,都等着王钝下面要怎么说。
王钝抬头一看,这么多人围在这里等他的消息,他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唉!诸位,你们大家都算是白等了。皇上给刚才说的跟今日在大殿上说的一模一样。我差点就被皇上给说服了。”
“怎么会这样?难道皇上真的是铁了心要将商业的发展地位提到跟农业一起吗?这不是字啊违反上千年的祖制吗?”郑赐有些痛心的说道。
“是啊!是啊!这就是在违反了祖制啊!”其余的大臣们也都觉得朱允文这样做就是在违反多年以来形成的祖制,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的思想已经将他们都禁锢了。朱允文这些次的农商并进发展,完全就颠覆了他们的思想。这对于这些常年受封建纲常礼教的封建官僚来说,他们要想改变的话,一定是不可能的。
“唉,谁说不是呢?皇上这样做的话,指不定会造成我们大明什么样的动荡。但是,皇上现在是任何人去劝说都改变不了他的要施行这个新政的决心的。所以,我们大家还是回去好好想想这件事是不是和你们各部有关吧。要是有管的,你们大家就回去好好的准备一下吧!我先行告辞了!”王钝十分灰心的走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二十章各方反应
其余的大臣们也都在王钝走后,纷纷的离开了。他们都要回去给自己的那些家族的人通知这个惊天大消息,让他们都做好一些准备。
今日,在大殿上最开心的一个人无疑就是商部尚书万豪了。他从大殿回来后,这一路上都是一脸的笑意,完全就没有停止过。搞得他的管家都有些莫名其妙的,他忍不住就问万豪:“老爷,您今日早朝是不是得到了圣上的褒奖,小的看您这么高兴。”
万豪高兴的回道:“这件事可比起皇上褒奖本官强多了,要是皇上真的要向那样做的话。那你老爷我后面的官运就十分的亨通了,以后我这商部就会越做越大。到时候,一定不比那什么吏部,户部这些部差。说不定我们商部的风头还要盖过那其余的六部。等着吧,这一天等不了多久了!”
万豪这样说,这管家也没有怎么听明白。但是,他还是能从万豪的话中听得出来,他老爷以后的官运就会更加好了。这名管家也为万豪感到高兴。
“那就太好了,到时候老爷您就可以将夫人他们也接过来了,在这京城我们万家也有立足之地了。”
“嗯,你说的对!以后等到老爷我在这京城能真正的立足了,我一定要将夫人他们都接过来。这京城怎么的也得有我们万家的一份。”
万豪的心情大好,但是,其余大臣们就没有万豪这样的心情了。
方孝孺回到府中后,他直接就进了书房里面。
“这皇上这次要弄的这新政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以前皇上要颁布什么新政就会要和我们这些辅政大臣商量一下的,现在自从皇上亲征回来后就做任何事就不和我们这下面的大臣商量了。看来,一定是耿炳文在这次皇上亲征期间跟皇上说了些什么。”
方孝孺对于朱允文这段时间的这些举措感到十分的奇怪,他觉得一定是在朱允文去亲征期间听了耿炳文说了一些什么话。朱允文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和以前的那位朱允文有了很大的不一样。
不过,方孝孺还是真的冤枉我们的老耿同志了。耿炳文还真的没有对朱允文说些什么,这都是因为朱允文自己的原因。现在的这位朱允文已经不是他们以前刚刚辅佐的朱允文了。
不仅仅是方孝孺对现在的这位天子的举动感到有些想不通,其余很多的大臣都对朱允文的这一系列新政和改革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就算是支持朱允文的徐辉祖和齐泰俩人都觉得朱允文的这些新政和他们可能显想到的太不一样。
徐辉祖一到府上,他就对自己的夫人说了今日在朝堂发生的事。
“夫人,今日在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皇上他又要颁布施行新政了,而且这新政是跟我们大明的所有老百姓有关的新政。你不妨猜一猜是什么。”
“夫君,这臣妾怎么猜的到。你们男人们做的事,妾身一个妇道人家那里会懂。你还是直接告诉妾身吧!”陈氏不想去猜,她就直接问徐辉祖了。
“这件事你可能永远都猜不到。刚才就是跟夫人你开个玩笑,这件事还是让为夫告诉你吧!今日早朝,皇上提出了要将我们大明的商业发展提到和农业一样的高度上来,也就是农商并进发展。但是,为夫和齐大人是提前就知道了这件事的,在早朝之前皇上就吩咐我们俩人一定要站出来支持皇上。”
“皇上一提出来后,我们俩人就接连站出来支持皇上。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大臣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之意,就连辅政大臣方孝孺都站出来明着反对皇上的这个新政。不过,皇上他后面说的一番话真的是太有气势了。”
“皇上说了什么?”陈氏连忙就问徐辉祖。
“皇上他根本就不听那些大臣的反驳,他很是有气势的将那些的反对的人给打压了下去。直接就说要这件事皇上他已经想好了,一定是要办的,任何人来劝他就不管用。虽然为夫我还是对皇上为什么要提出弄这样一个新政来感到疑惑,但是,皇上现在已经拥有了0像太祖爷当年在位时的那份做皇帝的气势和威严了。”
徐辉祖将今日在朝堂上所发生的这件大事简单明了的讲给了陈氏听,陈氏也很认真的将徐辉祖讲给自己听的话听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