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臣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国军棋
“当然,当然。”段增连忙应道,同时向段坤点头示意。
段坤见了后立即站出来大声道:“诸位来客,大家好,想必大家都已经等不及了,那在下也就不再废话,首先在下要先宣布一下对王楼的规矩……”
段坤虽然是初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话,却一点都不紧张,反而显得从容不迫,连段增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惊讶。
等到将规矩介绍完后,段增对蔡邕等人道:“老师,二位先生,有请你们三人一同来剪彩如何?”
“好!”三人都欣然同意。
这剪彩的仪式自然是来自后世的习惯,不过现在用起来倒也非常合适,至少众人都对此感到新奇。
蔡邕三人在段增的亲自引导下,用剪刀将横挂在酒楼前的红色锦缎剪开,至此对王楼也就正式宣布开业了,蔡邕等人当先推开大门走进大堂,而那些早就迫不及待的士人更是一拥而上,纷纷跟在蔡邕等人身后走进对王楼。
对王楼的大堂占地面积很大,容纳这么多士人虽然稍显拥挤,却也勉强足够了。
进到大堂后,印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正前方一道巨大的帷幔,上面挂着三副上联,正是这一旬的“考题”,可惜此时却用红色锦缎遮住了,看不到真实内容。
再看周边环境,帷幔之下乃是一张巨大的桌子,旁边一个立架上挂着各种小竹排,上面写着对王楼的菜单;四周都有立柱,两边挂有巨大的缎锦帘幔,下方则摆放着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桌案,等众人入座后,立即就有侍女端上新鲜蔬果和刚煎好的茶水。
段坤指了指前方帷幔上的三副上联对众人笑道:“这就是三副上联,同时也是今日的考题了,只要能对出其中一道,便可以登上二楼就餐,对出两道就可以登上三楼,三道题都对出来,就能登上顶楼,并可以参观我段家家传的夜明珠!”
“真的有夜明珠?”在场不少人都对夜明珠极为好奇,就是蔡邕等人也不例外,毕竟这种奇宝实在太过罕见了。
大汉奸臣 第五十七章开业(下)
听完段坤的话后,在场众多士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而段增则笑着对蔡邕道:“老师,这三副对联就由老师先来解答如何?”
蔡邕欣然笑道:“善!”
这时,对王楼的侍女走上前去,将遮住对联的锦缎揭下,顿时露出里面的真实内容。
只见这三副对联分别是:
“百花齐放”;
“闲看门中木”;
“踏破磊桥三块石”。
这三副对联,难度比那三副绝对可不知道要容易多少,尤其是第一幅对联,来这里的士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才学,要对出来都没问题,而且答案众多,不至于说前面人对了后面人就没辙。
而后面的两副对联难度稍微高一些,但也高的有限,至少在场中还是有不少人能将三副对联都对出来。
所以在看到三副对联的内容后,众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一些人甚至已经在心中想出了第一幅对联下联。
作为当今世上顶尖的文学家,蔡邕要对出这三副对联自然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当即就朗声将三副对联都对了出来,引得众人一片喝彩。
接着,马日磾、卢植、卫觊等也先后将三副对联都对出,然后在段增的陪同下直接往四楼而去。
等这些人离开后,剩下的士人顿时坐不住了,一个个都上前大声说出自己想到的下联,引得一片喝彩之声,一时间大堂内的气氛迅速变得活跃起来。
而那些对出对子来的士人里,有资格登上四层楼的则迫不及待的前往顶楼,想要尽快见到传说中的夜明珠,这些人里面就包括了钟繇、王朗这两个年轻人。
夜明珠的魅力自然是无与伦比的,虽说如今乃是白天,但将门窗都用布帘遮起来后,里面顿时暗下来;在侍女的操作下,用紫檀木盒装起来的夜明珠被取出来,摆在众人面前,散发出淡淡的荧光,将整个室内都照得犹如白昼。
“哇!”众人顿时发出一阵惊叹声,连蔡邕等人也忍不住啧啧称奇,毕竟这种景象的确太过奇异了,不管是谁在见到后都难以保持平静。
……
欣赏过夜明珠后,众人这才有心思去参观对王楼的其他东西。
尤其是钟繇早就听说对王楼里有蔡邕、段增等人的书法字帖展出,如今自然是第一时间去欣赏字帖去了,而其他士人也都趁此机会各自在对王楼内进行参观。
经过精心装饰后的对王楼,与这个时代的酒楼完全不同,在装潢上同时兼具这个时代和后世的气息,给人一种独具一格的新意。
再加上段增刻意增加酒楼的文化气息,所以众士人在参观完后都觉得不虚此行。
还有一些人则趁此机会与蔡邕等人结交,并且询问他们是否对出了那三副绝对,在得知蔡邕三人也没有对出来后,众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连伯喈先生他们都对不出来,难道这三副对联真的像那位段家公子说的那般,根本对不出来吗?”
“就是,这难度也太高了,该不会那位段家公子自己也对不出来吧?”许多人都在猜测着。
听了众人的质疑,段增却笑道:“所谓绝对,当然没有那么容易被对出来,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总有一天会有人能将其对出来的。至于现在嘛,难道大家不觉得肚子饿了吗?”
被他这么一说,众人还真感到有些饿了,恰好在这时有人的肚子“咕咕”响了几声,顿时引得众人轰然大笑起来。
段坤趁机宣布道:“今日本店刚刚开业,所以每一位来客都可以免费就餐,大家想吃什么可以随意点菜。希望大家能在本店吃好,喝好!”
话音刚落,又引得众人一片喝彩声。
接着,有侍女拿着精美的菜单上前发给每一个客人,而那些客人们也都纷纷反应过来,各自去寻包间坐下来点餐。
段增自然是留下来陪着蔡邕、卢植、马日磾等人,卫觊也与他们在一起。
拿着对王楼提供的菜单,原本蔡邕等人还比较随意,不过当他们翻开菜单后却是惊讶的道:“咦,这菜单上写的都是菜名吗?怎么老夫一个都没听说过?”
段增“嘿嘿”一笑道:“当然是菜名了,老师和二位先生,还有卫兄随意点菜,味道嘛,我敢保证肯定会让大家满意的。”
其实原本对于对王楼的菜品,同样是可以用来作为宣传的,毕竟炒菜这种全新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菜,味道绝对能让习惯了这个时代单调菜品的客人们感到食欲大增。
不过段增却觉得,这一点完全可以留作惊喜,等待客人们自己去发掘,若是客人们感到满意,自然会帮着宣传,根本不需要对王楼自己操心。
“是吗?难道说你家酒楼的菜品也有与众不同之处吗?”蔡邕看了他的神情,笑问道。
“老师试过了自然就知道。”段增依旧不肯多言。
蔡邕等人顿时来了兴趣,一个个都认真翻看起菜单来。
这菜单上的菜名,许多都是从后世而来,但也有一些根据如今这个时代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修改,比如“东坡肉”,如今苏东坡都还没出生,自然没法叫这个名字,段增就给其改了一下,改名为“周公肉”。
反正这个时代的人最喜欢把一些事物托名给上古的名人,以此来增加名气,比如一些文人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就经常会借着上古三代那些著名人物的名义。
段增自然也可以效仿一二,想来大家也不会较真。
……
蔡邕等人研究了半天菜单,不时提一些问题,最后总算各自点了些想吃的菜。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流行的乃是分食制,每个人面前各摆几只长方形桌子,上面用来摆放食物,所以在点菜时也是根据各自的喜好来点,不必考虑其他人的喜好。
点好菜后,便是等着上菜。
他们这一包间的客人都是今日来人中最尊贵的,所以在上菜时自然也是优先满足他们,没过多长时间侍女就把做好的菜送了上来。
蔡邕拿起筷子,夹了一片他点的爆炒牛肉,刚送入口中,便轻轻‘咦’了一声,随即闭上眼开始慢慢品尝起来。
坐他对面的卢植等人见了他的神情,也立即拿起筷子夹菜品尝。
“咦!”
与蔡邕一样,刚刚尝了一口,众人立即就感到味道与平时吃的大为不同,脸上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段增微微一笑,知道他们四人已经成功的被对王楼的美食所征服,当即笑言道:“老师,二位先生,卫兄,你们觉得如何?”
虽说因为这个时代没有青椒、土豆等重要食材或者调料,炒出来的菜味道与后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作为一种全新的烹饪手段,炒菜的味道还是立即就让吃惯了炖菜的蔡邕等人感到惊喜。
“好东西……去,赶紧上点酒来,这般佳肴,若是没有美酒相伴,岂不可惜?来来来,大家都喝一点。”蔡邕没有直接回答,但他的语气却显露出他的欣喜态度。
“不错,美酒配佳肴,如此才不算浪费……”马日磾等人也都欣然笑道。
酒到酣畅之处,蔡邕捻须问道:“增儿,你这对王楼的菜,味道如此与众不同,可是有什么独到的秘方吗?”
段增笑道:“说是秘方倒也不假,弟子将其称为‘炒菜’,与如今的做菜手法完全不同。”
“哦,是吗?到底有什么区别?”马日磾询问道。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讲究“君子远庖厨”,认为厨艺乃是下贱之业,他们这些士人平时都是不屑一顾的,此时却主动询问起来,显然是对美食感到极为满意。
事实上,不仅是蔡邕他们被美食所吸引,其他各个包间里,原本只是冲着三副绝对,冲着夜明珠,或者冲着段增、蔡邕等人的字画来这里的士人们,此时在吃了对王楼的美食后,一个个都震撼不已。
许多人都在心中感慨说,以前吃的食物简直就是“豚彘才吃的”。
可以想象,今日过后,即便没有夜明珠等噱头,光靠对王楼的美食,就足以让洛阳城中的士人们趋之若鹜的来到这里就餐。
对王楼的生意兴隆已经是显而易见之事。
大汉奸臣 第五十八章婚宴
吃过饭后,蔡邕等人纷纷告辞离去,唯有卫觊留了下来。
这时,钟繇、王朗二人突然来访,让段增极为欣喜。
这两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都是曹魏政权的重臣,与华歆一同为曹魏的三公。
其中王朗在演义里面虽然成了被诸葛亮骂死的倒霉蛋,但真实历史上的他才能较为优异,尤其是在内政方面更是有不错的表现。
而钟繇的才能比王朗更为优秀,他曾经代曹操坐镇经营关中,并有平定河东,收抚南匈奴的功绩,让曹操在与袁氏争夺河北的时候无西顾之忧。
曹操甚至将其与西汉的萧何相提并论,足以看出对此人的重视。
如今这两人主动来访,段增自然是热情的招待他们。
……
开业典礼后不久就到了段坤的婚期,刚刚去颍川上任的段颎没法赶回来主持,好在此时又到了年底,在河东担任官职的段煨需要押送郡里的贡物来洛阳,所以提前过来,担任段坤的长辈。
因为是与宦官张让联姻,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对此自然是不屑一顾的,即便冲着段颎的面子,也仅仅派人送上一份贺礼,而不会亲自上门。
不过段家与那些大世家原本就来往不多,真正与段家来往较多的还是那些凉州家族。
像段颎的旧部田晏等,还有董卓、贾诩等人,只要是有空闲的,基本都会亲自登门道喜,便是那些没法亲自赶来的,也会让子侄等代替前来。
当然,除了这些来客外,段家的至亲也都纷纷借此机会赶回洛阳,比如段增的大哥段塘就带着一家人回洛阳,段家三兄弟难得有机会相聚。
虽说是三兄弟,但实际上段塘的年龄却比段增要大了二十多岁,甚至他的长子段铉都已经十岁了,只比段增小两岁。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再加上段塘的性格有些木讷,所以段增与他在一起时反而有些感到无趣。
不过他那位侄儿段铉却是个有趣的小家伙,小小年纪却是个调皮虫,来洛阳没几天就不知惹了多少祸,为此段塘没少教训他,但苏夫人对这小家伙却极为喜欢,希望段塘能将他留在洛阳。
小家伙本人也对洛阳非常好奇,再加上段塘觉得将儿子留在洛阳能让他多见见世面,所以答应了。
于是,段府今后就要多出一个小家伙来,而段增也不再是家里年龄最小的人了,甚至连他的辈分也随之涨了一辈。
可惜段增的大姐远嫁边塞,她丈夫夏育如今官居乌桓校尉,身负保卫边疆的重任,而这几年鲜卑人年年入寇,他根本没空闲离开。
……
婚宴过后,段塘等很快都离开了洛阳,而段坤也正式娶妻成亲。
他的新婚妻子张氏,正如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样貌还算端庄,可惜就是性格有些泼辣,而且不识字,毕竟是宦官张让的养女,难道还能指望她能贤良淑德、知书达理不成?
好在在她对苏夫人等长辈还算恭敬,与段坤相处也算和睦,所以久而久之,段增也算习惯了这个二嫂的存在。
……
时间流逝,这一年很快就过去,新的一年到来,段增的年龄又大了一岁,身高比之前长高了不少,同时面相也开始脱去稚嫩,显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过去的这一年对段增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首先他成功说服段颎,让段颎与王甫等人远离,从而避免历史上的悲剧发生。
其次一点就是成功拜师蔡邕,并通过蔡邕的途径,与曹操、卫觊等人有了深厚交情,与其他士人也有较多往来,同时他个人的名气也逐渐在洛阳城中流传开。
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进步,不管是对他将来的出仕还是自立一方的长远目标,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而对王楼的开业也让他名利双收,正如他当初预料的那样,“炒”这种全新的烹饪手段一经推出,立即就攻陷了洛阳人的味蕾,让他们对对王楼的美食欲罢不能。
再加上对王楼独特的规矩,富含文化气息的装饰等,这些都让对王楼在洛阳的酒楼中显得独一无二。
不管是朝中的官员还是普通士人,或者那些从外地赶来的士人,甚至包括那些达官显贵,只要他们打算去外面酒楼就餐,那么对王楼就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而对王楼的席位也迅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很多时候来这里的客人都需要提前一两天才能预订到席位,否则若是临时来光顾的话,肯定没有位置。
如此火爆的生意,也让段家赚得盆满钵满,刚刚成婚的段坤更是因此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但当他空闲下来时,他却又时常拉着段增去商议,想要让段增再给他出出主意,毕竟对王楼的生意实在是太火爆了,效果之好便是段增当初都没有预料到。
对于段坤的打算,段增却毫不留情的拒绝了,毕竟他知道,这个时代乃是是那些豪门世家的天下,如今段家的对王楼大获成功,已经让那些豪门世家眼热了,甚至出现了各种模仿对王楼的酒楼出现,来抢段家的生意。
以段家的权势,能够保住对王楼这颗“摇钱树”就已经不容易了,若是再搞出新花样来,只怕那些豪门世家就不仅仅是模仿,而是要暗中出手使绊子了。
……
拒绝了段坤的提议后,段增却开始沉思起来。
如今自己的名气的确已经称得上“名满洛阳”,甚至周边许多地方的士人也都知道了自己的名号,不过在段增看来这还不够。
因为如今他传扬在外的名声,一部分是依靠蔡邕弟子的名头,另一部分则来自对联、书法等。
如今这个时代毕竟还是比较务实的,人们更加注重的还是实务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对对子、写书法这些。
所以要真正竖立自己的名气,还必须在那些实务方面有所建树,最好是能在国家大事方面能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难度是很大的,不仅需要有足够的才能,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机会。
好在,当段增等待机会的时候,机会很快就来了。
大汉奸臣 第五十九章鲜卑
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发生蝗灾,各地百姓流连失所。
与此同时,塞北的鲜卑人在这一年里入侵的势头也远超往年,给边地百姓带来极大危害。
为此,在击退鲜卑人后,护乌桓校尉夏育,也就是段增的那位姐夫上书朝廷说:“鲜卑寇边,自春以来已有三十余次,百姓苦不堪言;恳请征发幽州诸郡之兵出塞击之,只需一冬、二春的时间,必能将其消灭。”
奏疏上后,立即在朝中引发讨论,诸多大臣中反对者众多,支持者同样众多,一时间朝议纷纷,莫衷一是。
……
这天,段府之中,段增正在与众少年一同训练射箭。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他已经基本掌握了骑马的本领,纵马飞奔已经不在话下;与此同时,他的箭术水平也在飞速进步着,但距离段鹏的要求却还有些差距。
按照段鹏给他定下的要求,他必须能在八十步外准确命中草人,这才勉强能算合格;若要让他完全满意的话,那要求将会更高。
但现在段增却只能保证在四十步外射中目标,到了六十步外就只能靠运气了,至于八十步外,那更是一点可能的没有,而这还是他这一年来苦练才有的成果。
当然,段增也知道箭术原本就是需要通过长期的苦练才能取得进步,想不经过苦练就有过人的箭术,那仅仅只是妄想罢了。
所以如今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都必须射两百箭。
这个目标看起来不高,但实际上每一次拉弓搭箭都需要消耗不少体力。
如今的段增虽然因为长期坚持练习拟熊拳的缘故,力量要比同龄人大很多,不过要完成两百支箭的任务依旧是个巨大的挑战,几乎每一天完成后都会累得手臂乏力。
为此,他不得不将两百支箭的任务分开,上午和下午分别完成一半,以让手臂得到充分休息。
或许是看到段增如此努力的缘故,其他少年们更是不敢有一点偷懒,他们每天也像段增一样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都会坚持完成。
不过每天参加训练的众少年之中,除了顾景和原本的那九个少年外,如今又多了一个,正是段增的侄儿段铉。
这孩子年龄比段增小两岁,不过身材却比段增还要高大,而且不知是天生神力还是其他缘故,总之他的力气居然比段增要大很多。
而更让段增惊讶的是,段铉在练武上极有天赋,在来到段府后的这半年里,他每天都跟着段增一同训练,但取得的进步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段鹏更是称赞说,他若是能继续坚持下去,将来或许能成为一员沙场猛将。
这样的消息对段增来说自然是个意外之喜。
此时,在坚持射完今天的两百箭任务后,刚刚回自己院子洗了个澡,就见顾岚匆匆走来报说:“小公子,伯喈先生派人来召公子前去。”
“老师找我?”段增有些惊讶。
他基本上每天都会去蔡府,不过蔡邕主动召他前去的次数却很少,不知这一次却是出了什么事情。
不及多想,段增连忙换了一身衣服就匆匆出门了。
……
刚来到蔡邕府上,就见到蔡邕一脸焦急的询问道:“增儿,你那姐夫给朝廷上书一事你可听说了?”
段增听得莫名其妙,连忙道:“老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姐夫又给朝廷上了什么奏疏?”
蔡邕苦笑一声道:“看来你也不清楚,也罢,老夫就先来给你讲述一下吧。”
他沉吟了一下,首先问道:“关于塞北的鲜卑人,增儿了解多少?”
“鲜卑人?弟子听说他们乃是东胡的后人。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于是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如今的乌桓族和鲜卑族。”段增想了想后答道。
“不错,”蔡邕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这两族形成后,均受到匈奴人的奴役,不过后来随着匈奴被我大汉打压下去,尤其是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后,鲜卑人逐渐摆脱了匈奴人的奴役。”
“后来我朝大军与南匈奴联手击败了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远遁,而鲜卑人则趁机占领塞北草原,从而开始兴盛起来。不过那时候的鲜卑人还只是分散的部族,对我大汉的威胁并不大。”
“这种状况直到檀石槐被推选为鲜卑部落首领后才发生改变,那檀石槐有勇有谋,野心勃勃,他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又率部统一鲜卑各部,至此鲜卑族才兴盛起来,年年入寇我朝边塞,实乃我大汉心腹之患。”
讲述完自己对鲜卑的认知后,段增疑惑道:“老师,你问这些干什么?”
蔡邕叹息道:“如你所说,鲜卑自从檀石槐完成一同后,年年入寇,给边关百姓造成极大伤亡,所以你姐夫最近上书朝廷,请求调集兵力主动出击,讨伐鲜卑!”
“什么?主动讨伐鲜卑?”段增听了顿时大吃一惊,因为他突然想起来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
作为一个三国迷,段增对于黄巾起义之后发生的大事件自然是知道得很清楚,甚至许多重要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一年的几月份他都记得。
但对于黄巾起义前发生的事情,他所了解的就仅仅限于党锢之祸等少数几件事。
而能够清楚记得时间的大事件则只有一件,那就是东汉朝廷主动派遣数万大军分兵三路出塞讨伐鲜卑的那场大战,它发生的时间乃是公元177年,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三路汉军皆遭到惨败,士卒损失十之七八。
至此之后,鲜卑部族越发强大,对中原的威胁也远超往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