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奸臣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国军棋
段增听了耸了耸肩,没有说什么。
前世的他乃是同学眼中的学霸,老师眼中的尖子生,自然不担心学习上的事。
可惜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适应力,后来被苏昭教训起来时才有些后悔答应得太早了,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
当天夜里,段颎便修书一封,命人在第二天一大早送往武功,接下来便是慢慢等待消息了。
第二天,段家的人便带着孙惠等去将藏在府外的赃物和赃款都取了回来,之后又将这几人绑起来送到王萌的府上。
在这个过程中,段家的人都没有刻意隐瞒事情的经过。
很快,关于段家发生了盗窃案,而且此案很可能与王萌有关的消息便在洛阳传开了。
王萌乃是中常侍王甫的养子,而段颎又与王甫是同党,这两人之间发生冲突,不少人顿时便幸灾乐祸起来。
光禄大夫杨赐的府上,此时杨彪正满脸笑容的道:“那段颎向来阿臾王甫,与我士人为敌,如今王甫的养子却派人去段家偷东西,真是想起来就让人觉得好笑。”
杨赐听了也点头道:“段颎此人有平定羌乱的大功,原本还指望他能成为谏言皇帝、肃清朝纲的忠臣,没想到此人却反过来阿臾王甫,助纣为虐,比起王甫来更加可恨。若是此次真能让段颎与王甫反目的话,倒是一件好事。”
这杨赐出身弘农杨家,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官至太尉,而杨赐本人也担任过司空一职。
太尉、司空、司徒,这就是东汉的三公之位,地位极为尊崇。
而若是段增在这里的话,他还知道,杨赐的儿子杨彪后来也官至太尉,而杨彪之子杨修更是后世有名的才子,这弘农杨家与汝南袁家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
所以如今的杨赐虽然只是光禄大夫,杨彪此时也仅仅刚入仕途,但凭借显赫的家世和过人的学识,他们父子二人在东汉士人里却有着极高威望,是士人一方的领袖人物。
听了杨赐之言,杨彪道:“父亲所言甚是,不过段颎此人素来没有节操,他依附王甫已久,一心只想着保住富贵,只怕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与王甫反目。”
杨赐点了点头道:“让他们立刻反目的确有难度,不过让他们生出嫌隙来想必不难。”
这时,下人进来汇报说,“伯喈先生和翁叔先生来访。”
伯喈先生指的便是蔡邕,而翁叔先生指的乃是马日磾,这两人都是士人领袖,与杨彪、杨赐的关系也不错。
所以听到二人来访的消息,杨彪连忙起身出迎,而杨赐的年龄毕竟比蔡邕、马日磾二人大了很多,所以仅仅站起身来等候。
不一会儿,杨彪陪着两个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走进来,正是蔡邕、马日磾二人。
等重新坐定后,杨赐询问道:“二位今日联袂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马日磾看了蔡邕一眼,答道:“我二人此番前来,原本是想问问杨大人对于‘三互法’的看法,不过在路上听到了段家的盗窃案,所以还是先说说此事吧。”
蔡邕也道:“不错,王甫、曹节等人势大,我等士人难以力敌。这一次段颎与王萌二人对上,邕便想着,有没有办法能将他拉拢到咱们士人这边来。”
“拉拢段颎?”杨彪听了顿时摇了摇头,一脸愤恨地道:“若非此人助纣为虐,王甫等人的气焰又怎会如此嚣张?当初一千多太学生因他而下狱的教训,难道你们都忘了?若是将来有机会,定要让此人好看!”
对于段颎此人,杨彪向来深感厌恶。
当初段颎平定羌乱时,他采取的屠杀策略就让杨彪大为不满;等到后来段颎与王甫等人勾连起来后,这种不满就进一步提升,如今已经将其与王甫、曹节等人并列为国贼,恨不得立即将其除掉。
而马日磾和蔡邕二人听杨彪提起太学生的事件后,他们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几年前的一个夜晚,窦太后突然薨了。
因为窦太后生前与曹节、王甫的关系极差,所以有人就怀疑是不是他们两人暗中将窦太后杀害了。
有人甚至将此事写在朱雀阙上,闹得天下皆知,结果汉灵帝大怒,下令彻底追查此事。
当时负责此案的司隶校尉刘猛乃是士人一方的人,他对此案采取拖延的态度,结果进一步惹怒了皇帝,于是将其免职,让段颎来接替。
段颎担任司隶校尉后,立即派出缇骑四处追查,将牵扯到此案的一千多太学生尽皆抓捕入狱。
此事可以说直接得罪了士人一方,使得双方的关系完全破裂,而段颎也是从那之后彻底倒向了王甫。
不过相比于对段颎深恶痛绝的杨彪,蔡邕对段颎的态度则要好很多。
他苦笑一声道:“段颎此人虽然阿臾宦官,但他毕竟平定过羌乱,有大功于国,在朝野上下素有威望。总不能因为他的一点过错就忽视他的功劳吧?而且若是能拉拢此人,对于我等的处境也是件好事!”
杨彪毕竟还年轻,性子较为刚强,他冷笑一声,道:“拉拢他?那也要看段颎愿不愿意,我看他现在一心一意做王甫的走狗,对咱们士人可没什么兴趣。伯喈先生却是想多了。”
杨赐听了顿时眉毛一皱,开口道:“好了,此事毕竟刚刚发生,接下来将会如何变化,咱们还是拭目以待吧。说起来,老夫倒是对于那个查明此案的段家小公子很感兴趣。听说此子如今才十一岁,不知这消息可是确切?”
马日磾连忙道:“此事听说是真的。那段家的小公子名为段增,今年才十一岁,这一次居然不动声响就将此案查明,这般手段实在让人惊讶啊!”
蔡邕听了也点了点头:“不错,才十一岁就如此聪慧,只是不知此子的品行如何?”
马日磾笑问道:“怎么?若那段增品行好的话,伯喈兄难道还想对其提携一二不成?”
蔡邕笑道:“如何不能?段颎虽然阿臾王甫等人,但若是能将其子教导好,说不定也能劝得段颎迷途知返。”
杨彪听了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也不想因这点事情而与蔡邕生了嫌隙,于是转变话题问道:“之前二位先生提到‘三互法’,皇帝已经拒绝过一次了,难道说你们还想要将其废黜?”
蔡邕听了果然没有再提段家的事,而是开始讨论起公事来。
……
洛阳城内,南宫,光明殿内。
此时,中常侍王甫正在大发雷霆。
他身材圆胖,头戴中冠,双眼圆睁,颔下无须,额头上已经布满皱纹,显然年纪已经不小了。
而在他的面前,一个身材短小、身穿深衣广袖的青年人正满脸恭敬的跪在地上。
“……那段颎乃是当过太尉的人,如今又官居要职,连老夫也要让着他三分,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派人去他家里偷东西?难道是仗着老夫的势不成?”
正在挨训的青年人正是王甫的养子王萌,此人出身贫寒,自身又没有多少才学,若不是后来得到王甫提携,将其收为养子,他是不可能年纪轻轻就做到永乐少府一职的。
此时面对王甫的训斥,他不敢顶嘴,老老实实答道:“孩儿不敢!孩儿上次见义父对段颎的夜明珠极为喜爱,于是便想着将其偷出来献给义父,这完全是出于对义父的一片诚心啊!只是孩儿无能,将此事给办砸了,还请义父责罚!”
王甫冷哼一声,道:“若不是看你的初衷是好的,老夫岂会轻易饶过你?”
王萌大喜,连忙磕头道:“多谢义父开恩!”
“慢来,老夫虽然不打算责罚你,但此事不管怎么说都是你惹出来的,所以你必须给段颎一个交代才行。至于该如何让他满意,这总不要老夫来指点吧?”王甫背着双手,眯着眼睛问道。
王萌连忙道:“请义父放心,孩儿知道该怎么做,一定会让段颎满意的。”
王甫这才点了点头,轻轻“嗯”了一声,随即闭目入定。
王萌见了不敢打扰,连忙缓缓退下去。
其实这一次王萌派人去段家偷取夜明珠,王甫事先也是知情的,若不是得了他的默许,王萌也没那个胆子去做这种事。
只不过这种事情可以做却不能说,所以王甫一面默许了王萌的举动,一面又假装不知情,只等王萌将东西偷出来,到时候吃了暗亏的段颎想来也没脸皮再到处声张吧?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孙惠等人不仅没有偷到夜明珠,反而被段增发现了他们与王萌的联系。
如今段颎将事情到处传开,闹得路人皆知,反而让他十分难堪,只好将责任全部推给王萌,再设法安抚住段颎,免得他生出嫌隙来。





大汉奸臣 第十一章一丘之貉
当王甫、蔡邕等人为了发生在段家的盗窃案而各自筹谋之时,段增却在他二哥段坤的带领下,在洛阳城外四处闲逛着。
此时天下尚未大乱,作为东汉都城的洛阳正处于最繁华的时期,整个城池规模较为宏大。
不过洛阳内城中大部分的面积却被一南一北两座宫城给占据了,中间有复道相连,其中南宫主要是皇帝上朝和百官议事的地方,而北宫则是皇帝和后宫诸妃居住之所。
除了这两座宫殿外,洛阳内城中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宫殿、仓库、官署等,比如太仓、武库、太尉府等等,都是在内城中。
此外,一些朝中高官显贵也有资格居住在内城里面,至于普通居民的住所与商市的安排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般的居民大多只能居于外城,洛阳三处著名商业区中的南市和马市等也都位于外城。
段颎以前担任过太尉,如今又官居司隶校尉,显然不是一般人,所以段家也住在内城。
不过从段府出来后,段增兄弟两人只在内城中逛了一会儿,见识了一下这个时代的宫殿后,便觉得有些没意思,于是从南面的开阳门出城,到外城逛了起来。
洛阳城外城的房屋虽然没有内城的宫殿那么宏大,但胜在数量多,鳞次栉比,比起内城反而显得更加繁华。
穿过一大片居民区,继续往南行走不远,便是一片较为宏伟的建筑,与城内常见的宫殿差不多;不过在这片建筑的前面,此时却聚着一大群人,周围还停放着大批的马车。
段增见了忍不住问道:“二哥,这里难道也是一处宫殿吗?”
“不是,这里乃是太学。”段坤闻言道。
“原来这里就是太学啊!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段增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段坤想了想,答道:“听说前段时间天子下诏,命诸儒校正《五经》的文字,又让议郎蔡邕用古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外,让天下儒士来取正。”
段增听了顿时神色一亮,道:“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什么?”段坤闻言愕然。
“嗯,没什么。”段增连忙道。
这熹平石经在历史上较为有名,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可惜后来却因战乱而毁坏了;虽然自宋朝起,偶尔会有一些石碑的残片出土,不过大部分残片却依旧遗失。
对于段增来说,他倒是不怎么在意石经的内容,他所在意的乃是上面的书法,这可是蔡邕本人的书法。
段增既然想用书法作为敲门砖,自然要先研究一下蔡邕的书法;后世蔡邕的隶书虽然也有流传,不过毕竟时日太久,那些流传的书法连到底是不是蔡邕的真迹都难以确认。
所以此时见到石碑,他当即就想上前观摩一二。
只可惜石碑前面聚集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根本就挤不进去,反而差点和段坤等人走失。
段坤见了连忙拉着他离开。
从太学往东走不远,便来到南市。
段增放眼望去,只见这里地方极大,道路两旁满是各种店铺和摊位。
摊位上的都是些小本生意,上面的货物倒是很齐全,一些常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而那些店铺相对来说则要正规许多,当然经营的货物也要贵重得多,比如孙惠他们用来销赃的那家珍宝坊就位于这里。
整个道路上行人极多,不但有洛阳本地人,还有从周围各地赶来的行商,街道上叫卖的声音络绎不绝,人来人往,显得极为喧嚣,比起后世那些商业步行街来也丝毫不差,让段增有种回到后世的感觉。
“洛阳不愧是东汉的都城啊,全国的各种资源都被汇聚到这里,所以造就了此地的繁华,只是不知其他地方又是如何?”
段增并没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因为他想买的东西这里都找不到;不过段坤到了这里后却是东张西望的,显得非常兴奋。
走到一个卖各色布料的店铺前时,段坤突然对店里的掌柜喊道:“张老,最近生意如何啊?”
那姓张的掌柜白面短须,身材微胖,听到段坤叫他,转头一看,连忙行礼道:“见过二公子,二公子这是代老爷来巡察店铺?”
段坤摇了摇头道:“不是巡察,只是陪我弟弟出来走走。”
说着又对段增道:“老幺,这个店铺便是咱们段家的产业,这掌柜姓张,在咱们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以后你若是想买布料,可以找他。”
那张掌柜听了连忙向段增行礼,满脸堆笑道:“见过小公子,早就听说小公子生的聪明伶俐,如今一看,却是见面更胜闻名啊!”
段增点了点头,对段坤问道:“咱们家也经营店铺吗?”
段坤笑道:“当然了,咱们段家上下这么多人,每日的花销不知凡几;光靠父亲的那点俸禄如何养活?所以经营商贾之事也属正常。”
说着,他又指了指周围的其他店铺,对段增道:“你看这些店铺,基本上每一家都属于洛阳城中的那些贵人们,普通百姓之家,最多经营一些小摊贩罢了。”
段增点了点头,他在店铺里随便看了看,发现这里卖的布料都是些普通的亚麻布和一些质量较差的丝绸,那些上好的丝绸却是根本没有卖。
他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张老的闻言苦笑道:“小公子有所不知,上好布料,一般店铺是不能经营的,只有那一位开的店铺才能售卖。”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指了指天。
段增立即醒悟过来,顿时有些无语,当今天子居然贪财到了这种地步吗?连丝绸这种日常用品都要垄断经营。
不过考虑到汉灵帝为了敛财本来就干过卖官鬻爵的事情,所以他这么做也算正常。
原本段增还想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赚钱的门路,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时代所谓的商业,不是被天子亲自设立的店铺垄断,就是被一些世家大户把持着,普通人家根本无法出头。
想起这个严酷的事实,段增心中顿时有些无趣。
回去的时候,一行人并不是沿着原路从开阳门返回,而是准备走东南面的耗门入内城。
在街道上走了一会儿后,段增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处极为脏乱的地方,顿时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那里啊,那是逃难的灾民建的棚户区。”
“灾民?附近郡县发生了灾害吗?”
“嗯,今年三月的时候,陈留等地发生水灾,六月的时候弘农、三辅等地又发生了蝗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很多灾民便逃难到了这里。”
段增连忙问道:“难道朝廷没有赈济灾民吗?”
“赈济灾民?怎么可能?”段坤听了顿时摇头。
他看了看周围,见没有旁人,这才小声道:“老幺,当今天子正忙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曹节、王甫等人同样如此,他们的爪牙四散而出,不去祸害百姓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赈济灾民?不可能的。”
段增闻言皱了皱眉:“那么朝中百官呢?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吗?”
段坤冷笑道:“朝中百官看上去都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之人,但实际上嘛,其实也还是为了自己。对他们来说,如何与宦官争权夺利,这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至于赈济灾民……”他有些不屑的摇了摇头。
段增听了顿时默然,东汉时期正是那些高门大户崛起的时期,如今的朝中大权基本已经被那些世家豪族给把持了。
汉桓帝、汉灵帝这连续两代皇帝,他们为何如此倚重宦官?其实说到底还是皇权衰落,迫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宦官来对抗那些豪门世家。
像弘农杨家、汝南袁家等豪族,他们的子弟可以轻易得到举荐而进入仕途,并且一路顺顺利利爬上高位;而那些寒门子弟即便有才能,也很难获得举荐;即便获得举荐,也只能做个底层小官,一辈子难以出头。
如此一来,豪门大族在经济上不断兼并土地,垄断商业,使得广大百姓生活陷入困顿;在政治上,他们又把持朝政,想方设法的排斥寒门。
可以说汉末天下大乱,汉灵帝和宦官集团固然要负一些责任,但更多的责任只怕还是要由那些世家豪门来承担。
可惜的是,世家豪门不仅把持了朝政,更是垄断了话语权,所以汉灵帝和宦官集团以及后来的董卓等都被世人当成了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而士人一方却成了与宦官做坚决斗争的英雄人物。
至于百姓的死活,却是无人去管,不管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还是被士人骂得一无是处的宦官,亦或者那些自命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奋斗不息的士人,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无视。
想到这里,段增忍不住在心中叹息:“宦官也好,士人也好,不过是一丘之貉啊!”
可惜他虽然能将这里面的道理看透彻,但他对此却是无能为力,甚至为了将来能过得更好些,他还不得不想尽办法的融入到士人集团中去。




大汉奸臣 第十二章收留
“二哥,咱们过去看看吧?”虽然知道自己帮不了那些灾民,但段增还是忍不住提议道。
“这个,只怕不怎么安全吧?”段坤听了有些犹豫,那些灾民都是些生活困顿、难以为继之人,这种人里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若是发生意外可就不好了。
段增连忙道:“二哥,咱们带着侍卫呢,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他们出来闲逛,当然会带一群人护卫着。
段坤看了看跟在身后的随从,这才点了点头,“好吧,不过咱们只能在外围看看,不能进去。”
虽然对灾民的悲惨生活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真切切的目睹时,他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在一片片低矮的窝棚中,一个个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难民,正蜷缩在一起,目光呆滞的望着段增等人,神情木然,全然感觉不到他们身上的生气。
便是那些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此时在朝不保夕的生存压力下也都变得与大人们一样目光呆滞,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他们感兴趣。
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恶臭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腐烂一般。
段增的心里极为难受,这就是号称中“虽远必诛”的强汉吗?光鲜的外表之下,隐藏的竟然是如此的穷困。
而更让他揪心的是,此时还只是发生天灾,尚未出现大乱;一旦天下彻底大乱了,到时候普通百姓的日子又会如何?
前世段增曾经从网上看到,东汉极盛时期人口多达近六千万,等到了三国初期,全国人口就不足千万了。
以前看到这组数据时,他还不觉得有什么,等到此刻亲眼目睹,才明白那些消失的人口数据背后隐藏的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
这个事实让他的心深深刺痛了,站在棚户区外久久不语。
这时,众多难民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瘦得如同一根木材的老者缓缓走过来,用苍老而疲惫的声音询问道:“二位公子来这里,可是要收些仆役?”
段坤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道:“老丈请了,我等二人只是过来瞧瞧而已,并不需要仆役。”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他们已经处在生死边缘了,现在唯一的活路就是被某个大户人家收留,哪怕是给人做仆役也无妨。
可惜即便是给大户人家做仆役也不是那么容易;那些身强力壮、勤快肯干事的,多数已经被一些大家族给收去当仆役了,依旧留在这里的,基本都是些干不了重活的老叟或者老妪,再要不就是些年纪还小的孩童。
对于那些大户人家来说,他们要的是能做事的成年人,而老人和小孩显然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自然无人愿意收留。
那老者听了段坤之言顿时有些失望,轻轻叹息一声便准备离去。
这时,段增突然开口道:“老丈且慢!”
那老者转过身来,问道:“不知这位小公子还有何事?”
“小子想问问,这里还有多少孩子?若是人数不多的话,我可以收留他们,给他们一口饭吃。”
老者听了顿时大喜道:“多谢小公子仁德,老头子感激不尽!”而那些原本目光呆滞的孩子们此时眼神中也流露出希冀之色。
段坤脸色微变,转头向段增看来,尚未开口,段增就打断他道:“二哥,难道你忍心看着这些孩子们在这里自生自灭吗?”
段坤听了将目光一转,看到那些孩子们目光中充满着渴望和哀求,拒绝的话顿时说不出口。
段增又对老者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老者想了想道:“一共有一百多个孩子。”
段增顿时皱眉,人数还是太多了一点。
他不是什么圣人,而且能力有限;他自己都只是一个孩子,还需要父母养活,且他目前在段家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不可能接济所有人,所以一开始他就把收留的对象限定为孩子,至于那些老人和其他灾民,他就无能为力了。
然而即便是这一百多个小孩,依旧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不等他开口,段坤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最多收留二十人,不能再多了!你去将这里的小孩子都集中起来,等会儿我亲自来挑人。”
段增微微一犹豫,随即便默然不语;二十个孩子虽然有点少了,不过他也知道,段坤能答应收留二十人,这已经是给他面子了,毕竟他们的做法都没有取得父母的同意。
1...34567...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