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奸臣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四国军棋
那老者听了顿时有些失望,但随即又高兴起来:“多谢二位公子仁德!”
这片棚户区的难民,很多都是他的同乡;他自己已经老了,能多活一天算一天,若是哪天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那些孩子们却不同,他们本来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如今却在生活的重压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如今段增虽然只肯收留二十个孩子,但总比让所有孩子都留在这里自生自灭的强吧?
老头欢天喜地的离开,不一会儿,就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汇聚起来。
他们大多数看上去年龄还不到十岁,因为长期饥饿的缘故而显得骨瘦如柴、眼凹深陷,一个个神情麻木的望着段增等人。
只有当听说段增愿意收留他们时,他们的眼神才出现渴望和好奇的神色。
“两位公子,所有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了。”老头回来,向段坤道。
段坤点了点头,正准备开始挑选,段增走上前去,对他小声说道:“尽量收留一些孤儿,若是识字的就更好。”
段坤听了连连点头,随即沉声道:“若是孤儿的,向前走一步!”
那些孩子目光中流露出疑惑之色,却没有人轻易照做。
这时,那老者开口道:“若是父母不在的,就往前走。”
这一次,那些孩子们终于有了反应,六十多个孩子向前走了一步。
段增有些惊讶,这么多的孩子都是孤儿吗?
其实,那些父母还在的,他们的父母往往都已经被一些大户人家给收留了,依旧留在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些孤儿。
段坤接着又道:“读过书,认得字的,向前走一步!”
这一次,那些孤儿里只有两个站出来。
段坤于是决定,将这两个孩子都收留了,然后又从那些孤儿里面选了十八个年龄看上去相对较小的孩子,男孩女孩各占了一半,然后对老者道:“就是这些了。”
老者用哀求的语气道:“二位公子能不能多收留一些?哪怕多收留一两个也好啊!老朽在这里给您磕头了!”
说着,便准备跪下去;那些没有被挑选上的孩子也都纷纷跪地哀求。
望着他们脸上的神情,段增心中满不是滋味,却没法再开口;他担心自己忍不住会心软,所以干脆转过身去不说话。
段坤则连忙将老者扶起来,苦笑道:“老丈,您也看到了,我二人这次只是私底下收留他们,并未得到家中父母同意。能收留这二十人就已经是极限了,还请老丈见谅。”
听了他的解释,老者也只好作罢,脸上露出浓浓的失望之情。
……
回去的路上,一行人虽然多了二十个孩子,但氛围却没有变得热闹,反而有些沉闷起来。
快到耗门时,段增突然道:“二哥,这么多灾民留在这里挨饿,小弟心中总是不忍;不如在这里设棚施粥,救济一下他们,也算一点心意。二哥您看如何?”
段坤听了顿时点头道:“好,咱们回去后就派人过来。”
今天看到的一幕,不仅段增的心被刺痛了,段坤心里同样感到难过;只可惜他虽然比段增大了几岁,但毕竟尚未成年,对段家的事情也不能做主。
不过收留一个不能干活的孩子需要花费很多钱粮,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做主;但若只是开棚施粥、稍作接济的话,那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段坤没有犹豫便应下了。
得到段坤的同意后,段增的心情这才好过一些。
段家虽然算不上什么高门大户,但也算富贵人家;段颎本人被封为新丰侯,光是封邑前后加起来就有一万四千户再加上其他各种收入,段家的钱粮积蓄还是很充足的。
回到段府后,段增先让曹安带刚刚收留的二十个孩子去清洗,吃点东西,接着又命人去城外棚户区搭了棚子开始施粥。
自从这些灾民逃难到洛阳后,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搭棚施粥。
在此之前,这些灾民都只能各自沿街去乞讨,若是能遇到好心人施舍一点食物,还能勉强充饥度过一日;否则就只能去挖野菜、吃树皮等,挣扎求活。
而这一次段家派人来施粥后,灾民们顿时轰动了,附近许多隔得远的灾民都纷纷赶来领取口粮,将粥棚围得水泄不通。
段家派去的下人们顿时手忙脚乱起来,好在这时曹安又带着一些侍卫前来,这才勉强将场面维持住,让灾民们排队领取食物。
虽说供应的口粮并不多,只能勉强够人充饥,但对那些早就饿了好几天的灾民来说,这已经是救命的大恩德了。
所以很多灾民在得知施粥之人乃是段家的小公子后,顿时交口称赞段增的善举,许多人甚至哭泣道,将来若是能活命,定要给段增立生祠。





大汉奸臣 第十三章安排
此时,一辆装饰简朴的马车正从不远处缓缓经过。
听到外面的喧闹声,马车里的中年人掀开帘子问道:“何事如此喧闹?”
一旁的随从连忙道:“老爷,好像是前方有人在施粥给那些灾民。”
“施粥?是何人在施粥?”中年人接着问道。
随从连忙跑过去询问,不一会儿就回来道:“回禀老爷,听说是段家的小公子命下人在此施粥。”
“段家的小公子?”中年人有些惊讶道:“想不到这位段家小公子不仅聪慧过人,更是有此仁心,实在是难得!”
他下了马车,抬头望着前方喧闹的施粥场面,忍不住叹息道:“洛阳城中高门世家无数,那些显贵人家,平日里常常一掷千金,却是没人肯对这些灾民施舍一点仁心,简直连个孩子都不如啊!”
回到家中后,中年人当即命随从取了些钱粮,也去搭棚施粥,接济灾民;同时,他又立即写了一封奏疏上呈给皇帝,请求皇帝打开府库,赈济灾民。
……
段府。
二十个孩子经过一番清洗,吃了点热粥,又换了一身衣服后,此时顿时变了个样子,虽说依旧很瘦小,但至少看上去有精神多了。
不过对于接下来该如何安排这些孩子,段增却拿不定主意。
这些孩子的年纪都还小,府中的力气活他们肯定干不了,而且段增也没指望他们干活。
但若是不让他们干活的话,闲养着也不好,那样容易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而且段家也不可能养闲人。
段增本来想让段坤帮忙安置这些孩子,但没想到话一开口,段坤便果断拒绝了,说是他收留的人,就要由他来安置。
无奈之下,段增一咬牙决定,让这些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些孩子里,刚好十个男孩,十个女孩。
按照段增的估计,从现在起,一直到乱世降临,这中间至少还有十多年时间;也就是说,到乱世降临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成年了。
若是能好好培养他们,即便不指望他们人人成才,只要有一两个有出息的,对自己将来也是一大助力。
而那些女孩,若是培养得好,将来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有了这个想法后,段增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他当即将自己的决定告诉段坤,段坤翻了个白眼道:“让他们读书?你是疯了还是傻了?”
这个时代别说这些流离失所的孤儿,便是一些稍微贫困的家庭,他们的子女都读不起书,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可能接触到书本。
现在段增却打算让这二十个孩子读书,段坤本能的就觉得不可思议。
“既没疯也没傻,这些孩子年龄还小,让他们干活也干不了什么,不如让他们读书习字,我不指望他们能成为饱学之士,只要他们能看得懂一般的文章就行。过得几年,或许就有大用了。”段增答道。
段坤听了耸耸肩,“好吧,只要你高兴就好,不过父亲母亲那里,你又准备如何说服他们?”
段增听了顿时脸色一苦。
他没有经过段颎、苏夫人的同意就收留了二十个孩子,这已经容易引起父母的责问了,现在还想说服他们供应这二十个孩子读书,想一想就有些难度。
不过事在人为,不尝试一番,如何知道能不能成。
他将其他孩子都打发下去,只留下识字的那两人,对他们问道:“你们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这两个孩子刚好一男一女,女孩的岁数大些,看上去十岁左右,那男孩年纪小些,大概只有八九岁。
不过两人都面黄肌瘦,且身材较矮,所以对他们的年龄估测或许也不怎么准确。
听了段增的询问,那女孩道:“回禀小公子,奴婢名叫顾岚,今年十一岁;这是我的弟弟,名叫顾景,今年十岁。”
段增有些惊讶问道:“你们是姐弟?”
“是的,小公子。”顾岚对段增屈身行了一礼。
段增见了她的举动更加惊讶,问道:“你父母是何人?你们姐弟俩能读书习字,想必不是普通人家吧?”
顾岚听了顿时两眼一红,低声道:“奴婢乃是陈留郡己吾县人,奴婢的父亲以前做过县令,不过后来因病辞官回家,专心教导奴婢与弟弟二人读书。我母亲早早过世了,家中没有其他亲人。”
“那后来呢?”段增问道。
“后来,奴婢的家乡发了大洪水,一下子将我家的房屋田地都给淹了,家父带着奴婢姐弟二人逃难,却不幸在半途中得病去了,只留下一个老仆照顾我们,不过这位老仆后来也去了,带的积蓄也花光了。奴婢姐弟二人没了依靠,一路上跌跌撞撞,逃到洛阳来了。”
说到这里,顾岚的双目中已经有了泪水,却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段增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想要安慰两句,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顾岚心中一惊,下意识的想要避开,但随即又想到,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她也不是什么千金小姐,而是成了眼前这位小公子的侍女了,所以又没有动,任由段增的手拍在她肩上。
顾岚的弟弟顾景虽然年幼,但同样很懂事了。
他听顾岚提到自己的父亲,顿时也红了眼睛,在一旁暗自掉泪。
段增道:“你们既然官宦人家之后,又读过书,做个下人实在可惜了。我打算让你们继续读书,做我的伴读;将来若是学有所成,就让你们重立家业,你们觉得如何?”
顾岚大喜,连忙跪拜道:“多谢小公子的恩德。”
原本沦落为卑贱的下人,她心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今眼前这个小公子不仅收留他们姐弟,更是许诺让他们读书,她心中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
不过她虽然以前是官宦人家的千金,但这几个月逃难的日子却早就让她成熟起来,懂得要守分寸,知进退。
所以她接着便请求道:“小公子肯让小弟做伴读,奴婢就已经感激不尽了,不敢奢求太多;奴婢愿做个侍女,尽心服侍小公子便是,还请小公子允准。”
段增愣了一下,随即道:“这怎么成?我又不缺你一个侍女,你就放心跟着我读书就是。”
顾岚却坚决不同意,段增说服不了她,最后只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让顾景跟在他身边做个伴读,而顾岚则做他的侍女。
这时候,有下人走进来道:“小公子,老爷回府了,如今在夫人的院子里,他让小公子立即过去见他。”
“父亲要找我?”段增连忙起身出去。
等到了苏夫人住的院子,刚进去,就看见段颎摆着脸向他望来,而苏夫人和段坤也在坐一旁,脸色平静。
“孩儿见过父亲,见过母亲。”段增连忙上前行礼。
“嗯,起来吧!”段颎点了点头,沉声道:“听说你今天出去了一趟,还收留了二十个小孩?并且派人去城外设棚施粥?”
段增心中一惊,顿时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偷偷打量段颎一眼,见他神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来,只好答道:“是的,父亲。这件事孩儿是这样想的……”
他将自己收留那二十个孩子的理由说了一遍,最后道:“孩儿见他们的年龄与孩儿差不多大,却整天忍饥挨饿,心中不忍,所以收留了他们。事前未与父亲商议,还请父亲责罚。”
段颎点了点头,笑问道:“为何要责罚你?此事你完全是处于一片仁德之心,为父自然不怪你。不过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些人?”
段增听了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接着道:“孩儿打算派个先生教他们读书习字,等过些年再做进一步打算。”说完,他又有些不安的向段颎看了一眼,心中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段颎听了后却没有任何犹豫就道:“好,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放手去做吧。”
段增惊讶道:“父亲,您同意了?”
段颎笑道:“是啊,为父同意了,让二十个孩子读书识字,只需请个普通的管事就可以教导他们了,并不麻烦。这又不是什么大事,为父为何不同意?”
段增又惊又喜,他刚才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还想着该如何说服段颎,却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如此容易就得到许可,让他白白担心了许久。
他接着道:“父亲,孩儿收留的那二十个孩子里,有两人是一对姐弟,他们的父亲原本做过县令,教过他们读书习字。孩儿打算让他们做孩儿的伴读和侍女,还请父亲准许。”
“可以!”段颎再次点头答应。
段增心中更加高兴,没想到今天的几个请求都顺利通过,难道是因为昨天查明盗窃案所以让段颎对他更加重视的缘故吗?
这时,苏夫人微笑着开口道:“增儿,听你哥哥说今天让人去设棚施粥,救济灾民,这也是你的主意?”
“是的,母亲。”
“此事做的很好,今后也要保留这份仁心,时时记得积善行德!好了,你下去吧,记得晚上过来吃饭!”苏夫人笑吟吟的道。
“是,孩儿告退!”




大汉奸臣 第十四章苏则
回到自己院子后,段增还有些莫名其妙。
他不知道今天这是怎么了,先是段颎对他的提议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接着向来对他严厉的苏夫人也变得和颜悦色起来,对他的态度完全变了个样。
他不知道的是,等段增退出去后,原本脸色还保持平静的段颎却突然笑了起来:“增儿今天的举动真是给老夫大大长脸啊,连天子都特意表扬老夫,说老夫教子有方,还要朝中百官也要像老夫一样好好教导后辈。”
原来,今日段增派人去设棚施粥,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蔡邕看到了,蔡邕回到家中后立即上了一道奏疏,请求皇帝打开府库,赈济灾民。
在奏疏中,蔡邕还特意将段增赈济灾民的举动大大夸奖了一番,说他有仁者之心。
汉灵帝虽然贪财,但不管怎样,身为天子的他,还是必须维持自己仁德的形象的;所以读了蔡邕的奏疏后,当即将段颎招过去表扬了一番;又召集百官,将奏疏的内容告知他们。
段颎之前依附宦官,备受士人们诟病;此次段家却率先赈济灾民,那些士人得知之后,不管心里心里怎么想的,口头上却是一致的在夸赞段增,让段颎倍感脸上有光。
所以今日段颎才会显得如此高兴,对段增的提议不假思索便同意了。
……
接下来半个多月里,段增都留在府上没有出去。
他每天早上起来后都会坚持练习拟熊拳,感觉力气有了一点增长;空闲下来便练习书法,或者看一看书。
那些儒家典籍,虽然不怎么感兴趣,但他知道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既然想要融入到士人中去,那就必须要读一读这些儒家典籍。
在这期间,被段增当做伴读的顾景每天都会和他一起读书习字。
不过,顾景虽然以前在他父亲的教导下读过一些书,识得一些字,但毕竟年纪还小,学到的东西还很有限,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
好在他学习起来非常刻苦,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一看书,若是碰到了不认识的字就会向管事请教,那用功程度甚至让段增感到汗颜。
而担任侍女的顾岚刚刚被收留的时候,还显得面黄肌瘦,相貌普通,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后,随着营养跟上,面色变得红润起来,换上一身绿色深衣,顿时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她虽然年纪还不大,但心性早已成熟,照顾段增起居时显得非常勤勉而细致,让段增享受到“红袖添香伴读书”的惬意。
至于收留的其他十八个孩子,段颎专门安排了一个管事来教导他们。
这些孩子都出身穷苦人家,别说是识字了,甚至连大名都没有一个,平日的称呼基本上不是“狗蛋”,就是“二丫”,所以段增收留他们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取名字。
这个时代的人取名字可不是随意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则。
尤其是在东汉,因为王莽改制的结果,东汉时期的人取名一般都只是单字名,比如“曹操”、“刘备”、“孙权”等名字,都是如此;而像“皇甫嵩”、“诸葛亮”等,则属于复姓。
而具体到段家,又有行辈的分别,比如段颎这一辈的人,取名都从火,像段颎的“颎”字里就带了火,而段增堂叔段煨,同样是带火。
到了段增这一辈取名则从土,比如段增的“增”,段坤的“坤”,都是如此。
当然,这十八个孩子毕竟不是段家的人,取名的时候不需要讲究这些;不过为了方便,最后段增给他们取名时还是给他们取了带土的名字。
除了名字以外,这些孩子遇到的问题还很多,受限于以前生活的环境,他们不仅没有半点基础,更是连学习的意识都没有。
负责教导他们的管事每天都会向段增抱怨,说他们脑子太笨,不堪教化,每当这个时候,段增都不得不努力劝解,这才让他没有“罢工”。
好在,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都知道,若不是段增收留他们,并让管事来教导他们,那他们别说是坐在舒适的屋子里安心读书了,就是每天肚子都填不饱。
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珍惜机会,知道要努力读书;而且他们对段增也非常感激,每次见到段增后都会发自内心的对他行礼问好。
段增也没指望将这些孩子都培养成饱学鸿儒,只要他们能读懂和书写常用的字就行。
毕竟将来是个乱世,段增更希望将他们培养成能带兵打仗的人,若是他们中能出一两个将军那就最好,就算出不了将军,但只要他们能成为合格的军官,那同样不错。
至于其他方面的事,灾民那边,或许是有段增带头,在接下来洛阳城里的大户人家有不少都开始设棚施粥,接济灾民,顿时让灾民的日子好过不少。
不过那些灾民最感激的人依旧是段增,因为在段增设棚施粥之前,他们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等到段增设棚施粥后,他们的日子顿时就好过起来,这些淳朴的灾民们自然而然的就把功劳归结于段增身上了。
而段府中发生的盗窃案,最后听说王萌亲自到段家来赔礼,又献上一大笔钱财,这才将此事平息。
毕竟段颎现在也不想与王甫闹翻,既然对方已经主动认错了,他自然也见好就收,将此事了解。
……
半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这天下午,段增正在房间里练字,曹安突然走进来道:“小公子,舅老爷到了,夫人让你快过去。”
“舅舅到了吗?”段增眼神一亮,而跟在一旁的顾景听了后脸上露出一丝紧张之色,同时又带着一点兴奋。
作为伴读,他当然要与段增一起,由苏昭来教导;这段时间苏昭没有来,他有疑惑时都是向管事请教,如今正牌老师到了,他这个“编外”的学生心中当然会紧张。
带着顾景,段增等人直接去了后院。
此时段颎还在府衙坐班,只有苏夫人在;段增示意顾景等人留在外面,他独自跨过门槛走进屋内。
刚进门,便见到一个面色黝黑国字脸,表情极为严肃的中年人,坐在苏夫人下手处,这便是段增的舅舅苏昭了。
在苏昭的身旁,还有一个身穿白色袍服的长脸少年,年纪看上去也就十一二岁,段增认得这少年正是苏昭的长子,也就是段增的表兄苏则。
段增连忙上前,先对苏夫人行礼,然后对苏昭行礼道:“外甥段增,拜见舅舅。”
“嗯,起来吧!”苏昭微笑点头,他说话时声如洪钟,让人听了不由得产生畏惧感。
段增应了一声,起身又对坐在一旁的苏则拱手道:“小弟段增,见过表兄!”
苏则不慌不忙的站起身来,先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同样对段增拱手回礼道:“苏则见过表弟。”
与他父亲不同,苏则说话时面色平静,行事一丝不苟。
段增见了后顿时在心中摇了摇头,“看来这位表兄年纪虽小,却是个极为沉稳之人,而且似乎对礼节看得很重,可惜就是有些冷,让人觉得不像个少年,反而比自己更加像个大人。”
若是自己被苏昭教导后,将来也成为像苏则这样的性子,那就太过无趣了。
好在苏则毕竟是从小被他父亲教导,所以才养成那样的性格,而段增却是二世为人,性格早就养成,倒也不必担心太多。
等叙完礼节,又拉了一通家常后,苏昭开口道:“增儿,原本收到你父亲的书信,邀请我来教导你后,我是不打算来的。不过后来又改了主意,你可知为何?”
段增摇了摇头道:“外甥不知。”
苏昭道:“那是因为之后我又听说你派人去设棚施粥,赈济灾民。”
段增愣了一下,难道这件事连远在右扶风的苏昭都听说了?
他还不知道那天设棚施粥的事情经过蔡邕的宣扬后,又被汉灵帝当着百官的面宣读,早就传扬开了。
苏家虽然比不上杨家、袁家那种高门大户,但也是个颇有影响力的世家,家族中有不少人都在朝中为官,所以得知此事也不稀奇。
只听苏昭接着道:“《韩非子》有言,仁者,为其中心欣然爱人也。赈济灾民,此乃天子与百官之责,增儿虽年幼,却有如此仁心,所以我才决定亲自过来看一看。”
1...45678...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