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没事儿,不烫,这汤不热,现在喝正好。小蔡你这么会疼人,以后嫁给谁,谁可有福气了。”
小蔡瞬时间满脸透红,不知道为什么,竟是感觉心跳都快了几分。
脸一红,嗔道:“姑娘你就知道拿我开玩笑。”
秦良玉嘿嘿一笑,正待要继续跟小蔡逗逗闷子,缓解下雨天的无聊。
却见戚继光踱着步子进了堂屋,手中还拿着一本书册模样的东西。
“方才在海边,你说西方火器领先,为师并不以为意,你似乎对为师的态度有意见?”
“徒弟不敢。”
戚继光嘴角一扬,轻哼一声,“是不敢,所以还是有点不服的,是不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秦良玉也不好再作假了。
只能一字不吐,低着头,看着热汤,算是一个默认。
“你且看看这本书,再来想一下,为师所说,有无道理。”
一本看上去都有些泛黄破旧的书,能有什么稀奇的。
秦良玉悻悻的站起身来,放下热汤。
起身走到桌边,又狐疑的瞅了眼师傅。
戚继光面上无甚表情,一副平淡如水的样子。
秦良玉只能拿起那本书翻了一下。
这是一本名叫《神器谱》的册子,作者叫赵士祯。
秦良玉回忆了一下,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
不过,不停的翻下去,这本书却让秦良玉惊到了。
里面提到了诸多武器设计,甚至让秦良玉有点怀疑,自己是真的穿越到了明朝么?
whatthefuck啊?
这到底什么情况啊?
那些电视剧和电影,拍的都是些什么鬼?
自己一直以为自打进入火器时代,中国始终是处于落后地位。
现在看着《神器谱》里的一些设备,很多设计很先进的好不好。
什么迅雷铳啊,掣电铳啊之类的,都是基于西方的火绳枪进行了改造而自主研发的……
按照这个势头继续研究下去,绝对不比那些西方人的差啊。
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偏差啊?
为什么到了清末的时候,那都是距离现在两百年之后了,电影电视剧里那些清兵还骑兵去冲刺八国联军的排枪射击呢?
秦良玉捧着这本《神器谱》,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这……这真是是……咱们大明朝的人写的?”
“要不然呢?”
戚继光眼皮一抬,得意笑道。
一直都是被这个徒弟语出惊人,这回终于自己这个做师傅的也掰回一城。
想及此,一丝惬意。
“我朝之火器研究并不落于西洋人。只不过因为这鸟铳铳管乃是用精铁所造,而这精铁的获取,殊为不易。需得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因此,只有在我大明之精锐方才配备齐全。”
说完,戚继光又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铺在桌上。
“你再看看这个,为师设计的。你以为如何?”
“这……”
秦良玉看着这图纸上的枪械,彻底懵了,已经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大明女皇 第二十章 东北那嘎达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屋外的雨势越来越大。
现在已经很难透过滂沱雨幕,看清楚几米之外的东西了。
秦良玉还处于恍神之中。
以前的时候,她虽然对历史内容看的不多,不过也是略微知道一些的。
比如,她曾看过一些人的评论,说“闭关锁国”乃是明朝的国策,清朝只是继承了而已。
可是蓬莱码头的繁荣景象,这些往来于大明和朝鲜的客商告诉她,明朝并没有切断跟世界的联系,更何谈“闭关锁国”?
她之前甚至以为,中国人始终对于火器不在行。
在火枪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没有及时认识到这种武器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只知道用火药做烟花和炼丹。
西方人却用火药研究出了火枪和大炮,最终用这些武器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
然而,明朝人在发现了西洋人使用火器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火器的作用。
并且有专门的人开始研究制作火器。
甚至在个别领域,已经做到了仿制之后又有了自己的理解创新,重新领先于世界。
比如写就《神器谱》的赵士祯,就结合了葡萄牙和普鲁士两种火绳枪的优劣,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火绳枪,名叫鲁密铳。
这种铳,不管是从装填速度,还是射击精度来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之一。
中国已经做到了后发而先至,在火器研究上追赶了上来。
可惜的是,很多研究和开拓因为之后的战乱以及朝代更迭而停滞了。
但是,让中国封闭以至于落后于世界这口大锅。
我大明不背!
咔嚓!
一声巨响,远处一个闷雷炸裂。
把呆坐着入神的秦良玉吓得是浑身一哆嗦。
她定了定神,又仔细看了一下这本有些泛黄的《神器谱》。
神情复杂。
又拿起戚继光铺在桌面上的设计图纸,问道。
“师傅,这图纸上的东西,有实物么?”
秦良玉有点怀疑,这玩意儿是不是只是空中楼阁啊。
只有一个空的构想,没有实际产品的。
现在回忆起来,起码自己在戚府从来没看到过。
“有,不过这个装备制作工艺复杂,造价不低。目前都装备在为师以前带过的蓟州军里,配合骑兵作战,对抗擅长于骑射的蒙古人,甚是有效。”
戚继光得意的捋了捋胡子,又道:“说起火器,为师还在蓟州研究了一种全新阵法,专门对付擅长骑兵的蒙古鞑子。只可惜蒙古人已向我大明投降,并且保证不再侵犯。”
“所以,为师打造的车营阵法一直没能上战场上去教训一下蒙古人。”
说到北方的蒙古人,秦良玉眼中一道亮光闪过,她想起了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师傅,东北那嘎达,现在是什么情况?”
“东北?”
戚继光没听过这种说法,一下子被问的楞住了。
“辽东……徒弟一时口误。”
情急之下,竟然说漏了。
“喔,辽东啊。为师前些年还去过那儿,抵御蒙古人……他们的大汗俺答已经在去年……”
“不是蒙古人……”
秦良玉打断了戚继光的叙述。
她努力的从她并不丰富的历史知识里寻找那个名词。
几秒种后,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重新抬起头来,秦良玉目光恳切的问向戚继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女真人?他们现在在做什么?”
“女真人?”
这个名字让戚继光略显意外,他皱着眉思考了一会儿。
“为师知道女真有多个部落,互相之间各自为政,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大明对他们一直是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让他们彼此矛盾的策略。”
“……”
“为师在蓟州的时候,与辽东总兵李成梁关系不错,他主要负责对女真人的活动。我听说他私宅里也有不少女真人家奴。”
“那……师傅,您听说过一个叫努尔哈赤的女真人么?”
虽然知道抛出这个问题会让自己显得很可疑,可秦良玉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她急切的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努尔哈赤……”
戚继光凝神思考了片刻。
不过最终给出的答案却让秦良玉失望了。
戚继光摇了摇头:“没有听过这个人……”
果然……现在说女真人还有点太早了么……
没有关于努尔哈赤进一步的情报,她只能退而求其次。
打算多了解一下这位明朝的火器专家。
“那……写这本《神器谱》的赵士祯,师傅您认识么?”
“他是杭州人,为师在浙江练兵之时,他曾经去军营里住过一阵,当时就在编纂这本《神器谱》。”
“后来,为师在蓟州的时候,这位赵大人专门托人送来了《神器谱》的初本给为师,你看到的这个就是。”
“现在他……应该是鸿胪寺主簿。”
秦良玉内心一阵欣喜:“也就是说,这位赵叔叔,现在在朝为官?”
“在啊,他比为师年轻不少,现在正值壮年。”
秦良玉暗暗点头,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有朝一日,去京城的时候,一定得亲自去拜服一下这位大牛啊。
还有……努尔哈赤。
师傅在北境待过,都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只能说明现在还早了点。
努尔哈赤都还没开始闹事……
也好,这说明自己还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天,雨仍旧未停,只是雨势稍小,雷声已停。
戚继光早早的就起了床。
先是简单洗漱了一下,然后站在屋檐下打了几套拳,算是早间的活动。
平日里,他也是戚府上下第一个起床的。
一来是年龄大了,觉少。
二来是他在军营之中生活多年,养成了这样晨起操练的生活习惯。
唤醒了王婆婆。
戚继光踱着步子朝前院走去,打算看看前院有没有积水什么的。
秦良玉历来是戚府里最后一个起床的。
想起徒弟,戚继光又一阵摇头。
这小徒功课虽然从没落下过,可就是性子太懒散。
正琢磨着该如何让徒弟更加勤奋一些的时候,却听到了前院之中传来呼呼的兵器舞动之声。
快步几步,赶到一处通过前院的拱门之前。
戚继光楞了一下。
他看到平时吊儿郎当,散漫的小徒,早已在雨中挥舞着戚家刀,练习着日前学习的刀法。
此时的雨虽比起昨日是小了一些,但也还称得上是大雨。
雨滴拍打着屋檐和石桌,尚且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
可是,这风吹雨打的,对于正在练习的秦良玉来说,似乎都是不存在的。
戚继光欣慰的看着勤奋练功的徒弟,没有出声打断。
昨天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这徒弟会对一个女真人这么上心。
不过她支支吾吾的,也没回答出来。
只说她父亲去北方游历之时,被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女真贼人偷窃过传家宝……
这理由……
让戚继光哑然失笑。
正在戚继光垂首沉吟间,雨中的秦良玉注意到了默默站在一旁的师傅。
“师傅……”
雨水拍打在她白嫩的脸庞上,仿佛一朵迎风绽开的玉兰花。
她笑着对戚继光道。
“这点儿小雨,咱们还是继续训练吧?”
“你说的不错。下雨天也确实是个练兵的好时候,敌军可不会专等着天气好的时候才进攻。”
戚继光微微笑着,挽起衣袖,迈步走进了雨中。
大明女皇 第二十一章 请问小兄弟,前面是戚继光的家么
时间飞逝,三个月过去了。
夏末秋初之际的海滨小城蓬莱已经有了寒意。
虽然白天的时候,还是炎热如常,可一到了晚上,气温变会骤降。
提醒人们又到了换季的时候,该把厚衣衫准备好了。
此刻,在距离海边不远处的一个泥潭里,两个俏丽少女正在弯腰搜索着什么。
两人专注的四处找寻着什么,也顾不得没过了脚踝的泥泞,还有过午时分仍旧有些灼人的太阳。
“姑娘,这里这里,这捧土下面有好多,够咱们今天抓的了。”
被称作“姑娘”的少女脸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立刻用力的挪着步子靠近了呼喊自己的少女。
“这几条个头都够大的啊,不错。”
秦良玉舔了舔嘴唇,对小蔡的发现非常满意。
“今晚可以好好的吃一顿黄鳝了。”
说完便嗖的一声出手抓住了一条呲溜滑,半米长的黄鳝放到腰间的竹篓子里。
自打得知了戚家军的副将们全部被罢官之后,戚继光的身体一直也没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不过,虽然偶尔还会咳嗽几声,但经过王婆婆还有一众家人的照顾,也算是控制住了。
再加上徒弟勤勉刻苦了许多,让戚继光不用再时常耳提面命,
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除了日常指点一下徒弟的武艺兵法,便是自己在书房写书,也倒是怡然自得。
一片泥沼之中,秦良玉和小蔡两个面朝泥地背朝天,捉着黄鳝。
她们两个时不时的会跑过来捉黄鳝主要是给戚继光食补一下。
戚继光的咳嗽,府里也曾找了这城里最好的大夫给瞧了瞧。
没辙,无法根治。
只开了几副药,说了一些注意休息,气息平顺之类的大白话。
不过,那大夫无意间提了一句。
黄鳝乃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经常吃一些可治疗虚劳咳嗽。
这话记在了秦良玉心里。
自那之后,她便经常趁着功课完成后的空闲时间,带着小蔡来捉一些黄鳝,然后偷偷的塞给厨房,就说是买的。
毕竟戚府上下日常开销不小,而且都是吃的戚继光的老本,并没有什么进项。
能省一点就省一点还是没错的。
今天运气不错,很快找了一个黄鳝的窝,因此刚出来没多久便可以满载而归了。
找了泥潭旁边的一条小河清洗了一下满是污泥的手脚,满意的敲了敲竹篓里的几条黄鳝,便准备回家。
时日还尚早,秦良玉的心情也不错,路上随手摘了朵野花,笑道。
“这个给你戴上吧。”
说完也不等小蔡反应,便直接扎到了她头上。
“姑娘……”
过了会儿,小蔡也投桃报李。
“我也给姑娘插一朵花儿吧,你这模样,再配上这花儿,可俊了。”
秦良玉大惊失色,狼狈的摆着手。
“我可不要,头上插朵花,成什么样子?那多娘啊,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说完,便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跑了。
小蔡看着手里的野花,满脑子都是疑问。
太娘了?
姑娘家家的,不就应该像这样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么?
不过,转念一想。
自家的姑娘向来都是如此,平时也从不打扮,衣服也基本都是穿男装。
只停顿了片刻,小蔡便也追了上去。
两个人正有说有笑的朝戚府走着。
一个装饰精美的马车,从她们二人身后逐渐赶超了上来,继续向前,似乎是跟她们要去同一个方向。
秦良玉撇了一眼,便瞧出了这马车有些蹊跷。
两个老仆模样的人坐在车头,驱赶着车子,这倒没什么。
从车厢大小来看,这车厢里面应该是只有一个人的。
然而这车行进的声音,却不太对劲。
再看马车压在路面上的车印,除非里面是个200公斤的大胖子,否则只能说明车厢里还有不少其他东西,而且还挺重的。
不过,虽然已经察觉出这马车有些奇怪,秦良玉也没多想,毕竟大街上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
只要跟自己不相干,想这么多干什么。
两个人便继续一面讨论着今天的收获,一面嘻嘻哈哈的朝家走去。
没成想,马车车厢之中却突然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让车夫喝住了马车。
听到这声音,秦良玉和小蔡也放缓了脚步,不知这马车中的人是否要找自己。
果不其然,里面的人掀开帘子,冲着楞在原地的秦良玉问道:
“这位小兄弟,我想请问一下,前面还有多远到戚继光戚少保的府上?”
竟然是来找师傅的?
秦良玉略微一惊,回到蓬莱几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有访客来上门。
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打量了一下对方。
看着跟师傅差不多大,不过精神头不如师傅,目光微微迷离涣散,表情倒是慈眉善目的,不过面色有些苍白。
有种此人平日应该是沉迷于酒色的感觉。
说话的语气也跟他的样貌一样,软绵绵的。
综合看来,倒似一个文人墨客。
秦良玉一阵腹诽。
师傅竟然还有这样的朋友呢?
意识到对方还在等自己的回答,秦良玉赶紧回过神来,擦了擦手。
抱拳道:“前面远处那个白色的牌楼,再继续向前行个一里地便是戚府。晚辈叫秦良玉,乃是戚少保的徒弟。请问老先生怎么称呼?”
老者听闻眼前这人竟是戚继光的徒弟,不由得睁了睁眼。
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位抱拳行礼的“小兄弟”,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称呼用错了。
也懒得纠正改口,便直接呵呵笑道。
“元敬这老顽童,罢官回家竟然还是闲不住,还收了个小徒弟,哈哈哈。”
说罢,竟自顾自的把帘子重新合上了。
秦良玉有些纳闷,心说这人架子够大的,问了姓名也不给说一下。
马车继续嘎吱嘎吱的向前缓慢行着。
透过车厢,空气中飘来那老者软塌塌的声音。
“你先回去通禀一下你师傅吧,就说戚继光的老友,兰陵笑笑生来访了。”
听到这老者如此自报家门,秦良玉又是一愣。
兰陵笑笑生?
为何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但又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了?
“小蔡,你听过这个名字么?”秦良玉扭头,小声问道。
小蔡拨浪鼓一样摇着头:“没有,这是什么名号?听着挺奇怪的。”
不过,不管这名号如何奇怪,毕竟也是师傅的朋友。
礼数不能丢。
秦良玉客客气气的向着马车又一个抱拳:“先生远道而来,晚辈立刻就回府上通禀一声,好让府里准备一下。”
说完,拉着小蔡的胳膊就朝着戚府方向拔腿跑去。
一面跑着,她还在继续琢磨刚才的问题。
兰陵笑笑生,好耳熟啊,干过什么来着?
大明女皇 第二十二章 有一痴人花二十七年写了本医书
“想起来了,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我上学那会儿我还偷偷找过他写的小说看过呢,就是写那本书的啊。”
刚到戚府门口,秦良玉猛地一拍脑门,想起了已经到了嘴边但是没说出来的那句话。
赶紧回头望了一眼那辆刻意放慢行进速度的马车,会意一笑。
《金瓶梅》这部神书竟然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伯写的……
难怪刚才觉得马车上的这个老伯有种沉迷酒色的状态,看来自己的判断应该也没错。
“写哪本书的?”
同行的小蔡还糊涂着呢,看秦良玉自言自语个不停,忍不住问道。
“呃……一本不太适合小孩子读的书……”
秦良玉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本书,只能这么含含糊糊的回了一句。
把捕到的黄鳝都交给小蔡,吩咐她送去厨房,接着便打算找戚继光通禀一下访客的事儿。
结果刚迈出去半步,她又想起了什么,赶紧回过头来,郑重其事的叮嘱道:
“小蔡,你的年龄还小。这几天在家里务必记得一件事情,离那个老伯远一点。”
说完这些,方才放心的拔腿跑向了后院。
戚府门口只留下仍旧一头雾水的小蔡。
“我年龄还小?我可是比姑娘你还大一岁啊……”
摇了摇头,不明所以的小蔡捧着两人捉到的黄鳝,挠着头走向了厨房。
另一边,跑到后院的秦良玉则是气喘吁吁的向师傅通报了老友来访的消息。
一听这来访好友的名号,戚继光便笑了。
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看天。
忍不住戏谑道:“这位仁兄,倒是会来,这是赶着饭点儿来的啊。玉丫头,你现在出去,买一坛好酒回来。”
“师傅,家里应该还是有一些酒的。”秦良玉善意的提醒道。
“哈哈哈,你听师傅的便是。去那家咱们常去的酒家,买最好的酒。”
安排完徒弟出去买酒,戚继光背手踱着步,便朝着院门方向走去了。
戚府堂屋里,戚继光和王世贞寒暄过后,已经就坐于饭桌之前。
王世贞先端起一杯酒,斟酌了一下语言,说道:
“元敬,官场之事,你也不要过于在意……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僚在为你惋惜的。只可惜,当下这朝堂上的气候,没人敢替你说话。你且再等等,待寻到一个好的时机,为兄一定会试着再举荐你……”
王世贞的话没有完全说完。
却见戚继光抬起手,摇了摇头,示意对方不要再说了。
淡淡一笑:“我已对官场之事看的淡了,幸好眼下太平盛世,四海安乐,并无大的战事。我这种粗鄙武夫,在这朝堂之中,也无甚用武之地。”
轻啄一口酒,戚继光继续道:
“此事实乃我大明之福。就让我继续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吧。”
王世贞叹了口气,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笑道:
“罢了,罢了,是为兄的错。今日咱们不说这些,只叙旧说文,说些风月雅事。”
说完,他给自己倒上了满满的一杯,并且从怀中掏出一本书。
“愚兄在南京兵部甚是闲逸,素来无事,便写了本书。来,元敬,为兄拙作,你给品评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