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戚继光微微一笑,饶有兴致的接过这还带着体温的书本,随手翻看了几页。
不过看了几页之后,戚继光就有点说不出来话来了。
他神情复杂,有些犯愁,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老友写的这本书。
这本书乃是小说。
这个也倒没什么,至明朝万历年间,社会上的小说作品已经很多了。
虽然许多古板的读书人仍旧认为这种艺术形式是闲书,无用之书。
可架不住群众喜欢啊。
社会上爱看爱读小说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戚继光本人只略读过几本小说,对于这种文体,算是既不反对,也不支持。
只不过,手里的这本小说跟他之前了解的还是差别不小。
不是基于以往的民间故事或者收集现成的话本编纂而成。
似乎是讲的一个寻常大户人家的故事。
而且……
戚继光眉毛一动,这书中的很多描写也甚是直接露骨。
放下书,戚继光有些尴尬的道:“兄台大作,必定是不错的了。”
“哈哈哈。”王世贞饮下一杯,狂浪笑道:“元敬这话违心了。这书我都不敢署上真名,而事用了只有我与你知道的一个化名。”
“哦?”戚继光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
“实在是为兄也知道,这书里的内容足够惊世骇俗,可谓文不惊人死不休。哈哈哈哈。”
说到此,王世贞似乎甚是得意,又是一仰脖,直接干了一杯白酒。
戚继光也熟知这老友的脾气,只淡淡笑着,没多说什么。
王世贞正继续给自己倒着酒,又突然又想起另外一事。
他起身找来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包裹,又从中拿出了另一本书。
只是这本书就装订没那么考究了。
“有一人找到了我,说是写了此书,希望我能帮助联系书局出版,你再看看?”
戚继光又接了过去,看到书名便是一阵惊叹:
“素知兄台饱读经略,涉猎甚广,没想到兄长竟然还读医书?”
王世贞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他的脸已经开始微微泛红,不过本人似乎很享受这种状态。
眯着眼,呵呵笑道:“元敬见笑了,我哪里懂得什么医书。只是这作者言之凿凿,神情恳切,我于心不忍而已。”
“哦?还有此事?说来听听。”
“这大夫说是有感于各医家和医书记载之紊乱,因此考据实证二十七年,写成了这套医书,希望能把我国之医方做个整理汇总。”
“哦?这可是需要滴水穿石之耐心的工作。”
“是啊,他来见我,说自己为了写这本书,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等人为师,并参考了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近千种。可谓是搜罗百氏,采访四方。”
戚继光把这工工整整手抄笔录的书册一合,放在桌边。
轻叹一声:“这位太医院的大夫也是个痴人啊。”
大明女皇 第二十三章 请一定要让这本书顺利出版
夏末的晚风凉意斐然,蝉鸣已经基本听不到了。戚府内外种了不少高大的树木,此刻这晚风吹着林叶产生了簌簌风声,听着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戚继光和王世贞两个故交好友仍在堂屋里把酒言欢。
谈天说地,直说的尽兴,忘了时间。
要说这两个人能成为交情很深的朋友,其实也算是一桩怪事。
一个是出身于军官世家,虽然也偶尔写诗作对,不过对于诗文其实并没有太多建树和研究。
而另一个则是出生于苏州的世族大家之中,自幼天资聪颖,文采出众,年仅二十一岁便得了进士及第,到了大理寺做官,一路都是文官途径。
更是当世有名的才子之一。
常年生活于军营之中的戚继光并不爱好饮酒,即便是罢官之后,赋闲在家,也仅仅是偶尔小酌,浅饮一杯。
而王世贞则是比较像古龙小说里的人物,是拿着酒当水喝的存在。
最关键的一点,戚继光跟王世贞两人的官场生涯都跟某个人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这个人就是去世不久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在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的朝堂之上,戚继光能够安安稳稳的先荡平倭寇,再北御蒙古,除了他确实能力出众,成绩说话之外,张居正对于戚继光的力保也是其直接原因。
别的不说,光“戚家军”这个名字,就足够那些言官御史们喷一壶的了。
只不过当时那些上来喷的奏折都被张居正扣下了而已。
而王世贞的仕途也跟张居正关系不浅,他则是恰好相反,得罪了张居正。
张阁老也是个很讲信用的人,谁得罪了自己,就各种打击报复穿小鞋。
直到王世贞被罢官了方才消气,没再继续下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如今,万历皇帝清洗张居正的“余党”,当年那些被张居正“迫害”过的官员们也都一个一个趁着这波大潮复出了。
王世贞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这宦海沉浮,再加上性格使然,实在是让王世贞觉得官场乏味之至。
因此即便是复出了,也只领了个闲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为兄听说你也在写兵书?”
王世贞此时已经一个人喝完了两壶酒,可仍旧是整杯整杯的牛饮着。
戚继光谦虚的摆了摆手,“只是些练兵心得,将繁杂琐事都记录下来而已。”
这时,戚继光注意到了王世贞倒酒的时候,酒壶已空,便扭头朝着小院喊道:
“玉丫头,在么?”
“在呢,师傅。”
秦良玉虽不在屋里,但也没离着多远,直接应答道。
“买的酒买回来了吧,给拿上来吧。”
“好嘞。”
秦良玉应得很快,麻利的拎着买好的酒进了堂屋。
其实自打刚才起,她就躲在小院的一个角落里,看着饭桌边上的师傅还有王世贞。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亲眼见到《金瓶梅》的作者的。
什么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书来,这足够引发她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师傅跟这个人是什么关系,怎么他还会大老远的来拜访,这也让秦良玉颇为不解。
看了半天,她其实是越看越糊涂。
这两人,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怎么就能成了私交不错的朋友了呢?
想着这问题,进了堂屋,把酒放到了桌上。
不经意的一斜眼,却瞅见了刚才师傅跟这王伯伯谈论的医书。
秦良玉看见封面书名的那一刹那,仿佛触了电一般浑身发麻。
“这本书?”秦良玉指了指那本随意放在桌边的书,有点结巴:“这就是那本医书么?”
戚继光注意到了徒弟的眼神之中放着光,主动问道:
“是啊,丫头,这本书怎么了?”
秦良玉拿起放在饭桌上,封面已经是皱皱巴巴的老旧册子。
“刚才师傅您说没人愿意出版的……是这本书么?”
一面说着,还一面翻看着这凝结了那位老先生一生心血的书籍,手也有点发抖。
戚继光还是没明白这孩子是怎么了,只能坦诚回道:“是啊,元美兄确实是这么说的。”
王世贞此刻已有了三分醉意,看着戚继光这小徒弟一本正经的样子,也有了一丝好奇,便主动解释道。
“这书的作者确实来找我来着,说是希望我想想办法,介绍书局给认识,让他这套书能够顺利的出版。他自己找了好多家,都被……”
秦良玉非常冒失的直接打断了王世贞的话。
“王伯伯,请您一定要帮忙,让这本书可以顺利出版。”
王世贞放下酒盅,半眯缝着眼看向秦良玉,笑道:
“哦?为何啊?难不成你小小年纪的还懂医术?看出这里有什么良方?”
说完,狐疑的眼神投向戚继光,意思是你收的这徒弟有点意思。
戚继光有些尴尬。
他被秦良玉这略显突兀的插话弄得有点懵。
不过他也相信这徒弟不会无的放矢,想来应该是有什么缘由的,便主动问道:
“玉丫头,那你给你王伯伯说一下,这本书有什么价值?为何一定要出版?你要知道,这可是一部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书局印刷一次,成本不低的。”
秦良玉脑子有点乱,刚才是有点鲁莽了。
毕竟看见《本草纲目》的原稿就在眼前,而且又听说了这本书竟然没人愿意出版。
一时按耐不住,就脱口而出了。
理由,她其实压根没想过。
毕竟,那可是《本草纲目》啊。
不过,秦良玉也知道,这个理由对她来说是好使的,对于眼前这两位肯定不好使。
沉吟片刻,秦良玉有了主意。
拱了拱手正经道:
“徒弟刚才看了几页这书,虽然不甚了解书里的内容,但已知这作者之诉求。那便是要将世间之杂乱无序的医方归纳整理成册,帮助后人方便的查询翻找。”
“师傅,这难道不是跟您所著之兵书的想法是一脉相承么?”
“都是感于现行之资料杂乱不堪,没有一个统一的方略,因此费尽心血,整理成一册。”
思来想去,在座的仨人都不懂医术,从专业性的角度上解释,肯定没戏。
那就只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入手,这本书的写作目的跟戚继光写兵书的目的是一致的。
勾起戚继光的同理心,让他帮着一起说服王世贞。
戚继光听到这些话,先是一怔,但转念一思虑,倒也真是这么一回事。
这本医书的目的是要编纂华夏之药方记载,让本来流传不规范的各种记录有一个统一的记录,任何医家用药,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来查询到世间万物的药效药理。
就如同学汉字的人都需要一本新华字典一样。
这也是这本书名字,本草纲目的由来。
而自己的兵书也确实是打算整理出一套详尽的方法。
将如何练兵,选兵,操练,行军等等,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以备后人拿来便可用,无需再翻找其他典籍。
戚继光念头转动极快,顷刻间就相通了徒弟说的话。
他此时也已被秦良玉的话说服,微微一笑,转头看向王世贞:
“元美兄,你以为,我这徒儿说的可还在理?便是念在其二十七年之经历,我以为这本书也值得出版。”
大明女皇 第二十四章 饮酒注意事项
眼瞅着面前这女孩儿三言两语就说服了老友戚继光。
王世贞心中冒出了一丝童趣。
他其实已有心答应下这件事来。
然而,天生的玩世不恭性格却又驱使着自己不能这么快就松口。
趁着几分醉意,便打算考一考戚继光收的这个徒弟。
“你说动了你师傅,这个其实算不得什么本事的,毕竟你们师徒一家人,随便怎么说都行。”
秦良玉一听这话,心里就先暗叹了一声不好。
猜到了这老伯应该还有下文。
果然,只听王世贞慢悠悠的继续道:
“那,你这丫头打算怎么说动我?”
秦良玉一双剑眉紧紧拧在一起。
这也是一个怪老头啊,难怪跟师傅这么投缘。
果然怪老头跟怪老头是好朋友么?
唉,要是今晚我死活说不动他,李时珍大佬你可别埋怨我。
不是晚辈不努力,实在是这些老人家太狡猾啊。
王世贞说完之后也不再看秦良玉,他自顾自的闻了闻刚送过来的新酒,忍不住赞了一声“好酒”。
之后仍旧自娱自乐一般,一口气就喝干了一杯。
也不吃菜,端起一杯浓茶喝了起来,算是搭配了。
戚继光虽然替徒弟着急,但是他现在是想帮忙也有劲儿没处使,毕竟自己也不懂医术,实在也说不出这本书哪里好来。
只能静静等着,看看这徒弟能不能想出其他话来说动这大文豪王世贞。
秦良玉皱眉想着,重新拿起桌上的《本草纲目》初本,翻了几页。
看着上面一笔一划手写记录的药方,心里一阵触动。
眼角偷瞄了一下仍自斟自饮的王世贞,又看了看自己刚巧翻到的几页。
有了个主意。
秦良玉合上书本,把这凝结了李时珍一生心血的册子小心翼翼的放回到桌子上。
抱了抱拳道:“王伯伯,您海量啊,晚辈看您这一口一个的,甚是豪爽。”
“哈哈哈,饮酒若是跟你师父一样,一小口一小口的喝,那还有什么意思?我跟你师傅相交多年,臭味相投,唯独看不惯他的一点就是不怎么喝酒。”
说完,王世贞又一面喝着茶,一面笑吟吟的看着秦良玉
“我师傅乃是于军中效力,自然要以身作则,给下属做个榜样,要是整天醉醺醺的,贻误战机不说,又岂能服众?不过晚辈刚才这话,还是有别的意思。”
“哦?什么意思?”
“晚辈注意到王伯伯有一习惯,那就是饮酒之后必喝茶。”
“是啊,这白酒辛辣,而茶则回甘浓厚,正好冲一下。”
“那王伯伯你可知,此乃是伤肾之举?”
《金瓶梅》的作者对于伤肾这种事,应该是很敏感的吧。
果然,王世贞立刻一个激灵,定了定神,追问道:“哦?可有依据?”
“那您是不是经常喝酒之后,感觉腰腿坠重,小腹发凉?”
王世贞愈发清醒了,他直觉的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这些便都记录于这位李太医的书中。”
说完,重新拿起《本草纲目》翻到了刚才看到那一页。
“书里明确写着,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建议您以后喝酒的时候,多吃青菜果蔬,这样才是正道。”
王世贞接过书,喃喃低语道:“想不到,老夫饮酒四十年,竟然一直有个错误的习惯,难怪近来……”
他本想说一下自己的身体近些年确实有点不给力,
不过意识到面前还有一个女娃,就没再继续说下去。
到了这种情况,王世贞也知道不好再推辞了,便豪爽的冲戚继光笑道:
“罢了,罢了,我就给你徒弟这一个面子,待我回了南京,保证会联系一个书局给他出版了便是。”
秦良玉一听这话,欣喜不已。
赶紧抱拳行礼道:“那就先谢谢王伯伯了。”
“不必谢我,相反那太医院的医生应该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等我回去跟那大夫说一下,若不是今天你这一番话,我未必会答应这事。”
“不敢,那位大夫不用谢我,应该是我们大家感谢他……”
看着已经没自己什么事儿了,秦良玉躬身行了一礼,慢慢的退下了。
“丫头真有意思。”王世贞一边继续豪饮着,一边看向戚继光,“我有些羡慕元静你了,竟是收了这么一个好徒弟。”
戚继光心中当然是得意万分,不过面子上还是保持着镇定。
摆了摆手淡然道:“这孩子有点小聪明而已,元美兄见笑了。”
王世贞纠正道:
“元敬过谦了,这孩子不是小聪明,乃是有一股子机灵劲儿,而且不服输,有胆气。更难得还是个女娃,在你府里悉心调教,我相信她日后必成大器,恐怕成就不亚于你我。”
戚继光知道这位老朋友的脾性。
只要是酒喝多了,那就什么话都敢说。
因此他听到这通夸赞,也不当真。
没往心里去,只微微一笑,不再接话。
王世贞看秦良玉走远了,又一次放声笑道:“元敬你这徒弟,收的值得。来的路上,我便遇见了你这徒儿,当时还纳闷呢,你怎么还收了个女徒弟,刚才你跟我说她怎么天资聪颖,我一点儿没往心里去。”
“不过,现在我信了。哈哈哈。”
说完便撸起袖子拍打着桌案,大声笑个不停。
戚继光嘴角一扬:“一代更比一代强,若是我大明后辈都是如此这般。你我这等老朽,倒也是该退休了。”
王世贞本已有些浑浊的双眼亮了起来,他正了正身子,又一次冲戚继光举起了杯子。
“说得好。为了元敬你收的这高徒,我也得再敬你一杯。”
虚碰一下,也不等戚继光如何反应,便又一饮而尽了。
放下酒盅,刚要顺手拿起茶杯来喝茶,那手却悬停在了半空中。
犹豫了片刻,王世贞拿起筷子,捡了几片青菜瓜果放进嘴中,带着声响咀嚼了起来。
这细节自然也逃不过戚继光的眼睛。
他捋了捋胡子,欣慰的看着徒弟刚刚离去的方向。
一仰脖,喝掉了今晚自己的第一杯酒。
两人的酒宴仍在继续。
对于王世贞来说,今晚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醉不归。
不过他终究也不是铁打的。
干了一天的路,本身就有些疲惫,再加上这么一杯接着一杯的酒下了肚。
又过了没多会儿,他便一歪头,趴在桌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戚继光赶忙叫来了与王世贞同行的两个家仆,嘱咐他们照顾妥当。
并在戚府里找了客房,当晚就这么安顿了下来。
大明女皇 第二十五章 我可不是那种吃白食的人
第二日清晨。
昨晚的酒宴虽然进行到很晚,但那是戚继光和王世贞这两个老伙计之间的事儿,对于秦良玉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旁人包括她的师傅戚继光都不太明白,为什么自打初夏时分的一个雨天起,这孩子就跟换了个人一样。
每天起床比戚继光还早,而且学习过程中,偷懒少了,抱怨少了,积极主动了起来。
她本就天分颇高,又遇着良师调教,再辅以自己刻苦。
这几个月来,不管是武艺还是兵法,甚至于诗词书写,都在飞速的精进着。
而且她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即便是每天都从早忙活到晚,却从来没见累过。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这种规律的生活对于秦良玉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
毕竟她是一个运动员出身,虽然没有像那位知名足球运动员一样,用近乎变态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但是,不吸烟,极少饮酒,规律起居,刻苦训练这些都还是能做到的。
这会儿她已经在院子里演练了几套刀法,正准备练习一下长枪。
却见到戚继光活动着手脚,慢悠悠的踱着步来到了前院。
“你昨晚对于那本医书似乎特别上心?”
虽然这徒弟给自己带来的惊喜和意外足够多了,但是昨晚酒席上发生的情况还是让戚继光觉得有点纳闷。
为什么并不懂医术的秦良玉,会对一本医书能否顺利出版,这么的执着和上心?
“师傅,听王伯伯说,那可是一位太医二十七年的心血。而且,他写这本书的时候,亲自实验,把一些行医之时模糊不清的东西都整理清楚,一一记录下来。这可是难得的功绩”
“哦……”
“徒弟自然也是想到了师傅您戎马一生,征战天下,百战百胜,编写兵书……”
“行了,行了,又拍马屁。”
不过这回戚继光并没生气,他也只微微一笑,把这件事抛之脑后,放了过去。
师徒二人没再继续这话题,开始了这一天的操练。
就这么呯呯嗙嗙的兵器练习着,一直到日头都快要临近中午了,王世贞才打着哈欠,循着声音来到了前院。
“王伯伯,您酒醒了?”
收起兵器,秦良玉躬身行礼道。
“嗯……你昨晚说的法子不错,我不再喝茶,改为吃瓜果之后,确实肠胃舒服不少。”
王世贞倒也不是个爱摆谱之人,大大方方的承认,然后夸奖了一句。
“那就更要有劳您多多帮忙了?那本医书的出版……”
打铁要趁热,秦良玉决定趁着王世贞清醒的时候再推助一把,省得以后他赖账说自己喝多了不算。
“这个是自然。老夫说话算数,岂会哄骗你个小丫头?”
王世贞捋了捋胡子,眯着眼笑道。
戚继光也放下手中兵器,微笑道:“元美兄,午饭已经在准备之中,我又从另一家酒楼里订了好酒,请兄台品鉴。”
“哈哈哈,好好好。看来我真是此行不虚啊。不过,我也有礼物相送。”
说完,王世贞转头对着自己的家仆耳语几句。
家仆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过了片刻,刚才离去那家仆便牵着马车来到了前院。
没想到,他所乘坐的马车上,竟然带着许多东西。
除了一大堆书本册子,王世贞还带来了一把鸟铳。
还有一些火药以及铅弹。
秦良玉拳击手掌,难怪自己昨天看着这马车就感觉不太对劲,似乎太重了一些,原来竟还带着这种东西。
“怎么样?我南京兵仗局最新产品,元敬你给瞧瞧?”
要说这王世贞,目前乃是领着南京兵部右侍郎之职。
至于他一个大文豪,还又是如此放荡不羁的性格,怎么就会在兵部任职呢?
这就只能说是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了。
关于大明,有一些以讹传讹的国策,比如闭关锁国,这个锅大明就不能背。
但也有一些贻害无穷的国策是真实的,比如“文官节制武将”。
这个政策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南明朝廷的时期,才被局势所迫,不得不产生了一些变化。
从大明出生,到最后王朝消失于历史长河,武将都要被文官所管理,战场上要领这些文官们的命令行军打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