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甚至于很多武将都要向比自己低一两个品级的文官行礼。
整个大明一朝,这种现象都鲜有例外。
而在这种政策影响下,那些纯粹的世袭武将出身的人,比如戚继光,又比如萧如薰,就都很难做。
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识文弄墨,然后广泛结交文官,这样才能保证那些文官不是给自己穿小鞋,瞎指挥。
还有第二个办法就是……
抱歉了,并没有第二个办法。
如果不跟文官搞好关系,那一个武将在领兵打仗的时候,就只能祈祷朝廷安排过来的长官自己心里有点逼数了。
这样的背景下,并不懂军事的王世贞在兵部任职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世贞眯着眼,把手中的鸟铳递给了戚继光。
认真的接过这最新产品,戚继光仔细检查了一下这鸟铳。
旁边的秦良玉也是一脸好奇,这还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种火器。
然而过了片刻,戚继光便发现了,这鸟铳虽然制作工艺上更精良了一些,结构上并无什么改进。
原有的那些致命问题,比如装填射击慢,距离远了准头差,杀伤力不够等等。
都还未有所突破。
“多谢元美兄的礼物。”
戚继光收起鸟铳,拱手笑了笑。
这个礼物对戚继光来说,不算什么稀奇玩意儿。
他还在带兵的时候,浙江的戚家军还有蓟州驻防时期训练的兵丁都装备了很多火器。
不过回乡的时候他是一把都没带。
毕竟一个被罢官的人,带点刀剑也就算了。
还携带着一些火器,长途跋涉容易出问题不说,也很难解释清楚。
大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可也不是吃素的。
戚继光自然不会不知道,即便他被罢了官,仍旧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他呢。
就等着找到合适的借口,落井下石。
王世贞自然看出来戚继光只是客气一下,他还有后手:“毕竟我也不能大老远跑过来吃白食不是。”
说完,他又让那名老仆从马车里取出来一把刀。
从外观模样看来,应该是一把制作极其精美的戚家军刀。
大明女皇 第二十六章 兵家四势
王世贞将这把戚家刀双手握起,递给了戚继光。
普一上手,戚继光立刻就发现了这刀的特别之处,眼神不由得为之一变。
王世贞解释道:“隆庆二年,为兄被罢官赋闲在家,你不畏流言,来苏州访我,赠我一柄宝剑。我还特意做了十首《宝剑歌》。”
“此行之前,我特意亲自去了一趟浙江,义乌。”
又一次听到这个地名,戚继光有些颤抖着接过这把刀。
这个礼物才真正让他有些激动。
“在义乌,那些矿工们听说我是要打造一把宝刀送给你,给出了当地最好的矿石,还带我找到了最好的锻造师傅。一个月后,我再去取时,他们便给了我这把刀。你且瞧瞧,可还入眼?”
王世贞说完,略带得意的捋了捋胡子。
听着王世贞缓缓道来,戚继光微微颤抖着抚摸着这把来自义乌的宝刀。
顿时间百感交集。
眼前的一起似乎模糊了起来,时间仿佛倒转。
他又一次想起了当年初到义务之时,自己亲自去矿场招募了一批矿工兄弟们,跟他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终于把一些农民和矿工淬炼成一只铁军。
一起上阵杀敌。
百战百胜。
想及此处,便又不自觉的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那些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部将都已被朝廷解职的事实。
这位经历百余场战事都未曾有过心理波动的将军,此刻已经是眼眶微微泛红。
秦良玉何等敏锐之人,当下便觉察到了师傅的情绪有些激动,也猜到了他必然是又想起了那些旧部将们。
眼疾手快,从戚继光手里一把抢过了宝刀。
先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一声。
“真是一把精美的宝刀。”
仔细看了一下这把戚家刀,刀鞘和刀柄黝黑发亮,庄重肃穆。
刀身长约1米5有余,把柄亦是颇长。
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在劈砍之时,瞬间改为双手持握,释放出足够强大的力道。
嚓的一声。
刀被拔出。
寒芒耀眼,夺目非凡,不能直视。
散发着森然肃杀之气。
秦良玉目不转睛的看着这泛着寒光的宝刀,心痒不已,似乎有一只小爪子在拼命的挠着自己。
“师傅,我能试试么?”
这一声问话,把戚继光从回忆之中拉了回来。
他定了定神,朗声道:
“好,为师跟你试一下这口宝刀。”
这数个月的勤练,早已让秦良玉掌握了戚家刀法(辛酉刀法),正好拿这刀练一下手。
此刻她摆好架势,手持王世贞所赠之戚家刀。
一身素净青衣,一把凌厉长刀。
戚继光则也是手持一柄随身所携带的戚家刀。
先行出招,一个箭步,直接发力斜砍向秦良玉。
秦良玉腰一弓,横起长刀,挡住了砍向自己的刀刃。
砰的一声。
两刀相撞,火光迸射。
戚继光双臂一沉,压了下去,刀刃愈来愈近,已经快要贴到秦良玉的脸颊。
秦良玉看准机会,一个滑挑,承转力道,闪开一个身位。
双手紧握刀柄,一个竖砍。
咔嚓一声。
戚继光手中的戚家刀被拦腰砍断,手腕震得生疼。
手腕发抖,失去力量,无法握住刀柄。
断成两半的戚家刀几乎同时落到了地上。
秦良玉的这一计砍杀掌握到了戚家刀法的精髓。
粗狂、暴力、直接。
依靠身体的力量进行劈砍,再通过手腕技巧变换阴阳手,以求在力量与速度上同时压制敌人。
“师傅……徒弟……”
秦良玉虽然是第二次砍断戚继光手中的武器,但这次是在客人面前,她有些惊慌失措。
深吸一口气,戚继光摆了摆手,“无妨。”
“王伯伯的这口宝刀着实厉害。”秦良玉这才放宽了心,赶紧收刀入鞘。
“虽然你是凭着的是这宝刀之利,不过你的刀法也基本已有小成,日后只要勤加操练便可。”
“是……”
戚继光将断刀丢下,拍打了一下袍子,吃午饭了。
下午再继续操练。
饭桌之上,戚继光和王世贞边吃边聊。
“唐人罗隐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元敬,还是要宽心,为兄答应一定会尽量替你想办法。”王世贞显然也注意到了老友的神色黯然,宽慰道。
“戚某人早已无心官场,只可惜了……”
说到这儿,戚继光主动向王世贞敬酒道:
“我只有一事相求,那些随我南征北战的部将们,若是有朝一日得了机会,还望元美兄能替他们美言几句。助他们复出,为朝廷效力。除此之外,我别无心愿。”
王世贞也赶紧收起了自己的玩世不恭,正色道:“元敬,为兄答应你,一定会尽力而为。”
说完,端起酒盅喝干了清冽的美酒。
“感谢,元美兄带来的这份厚礼,我替那些将领们敬元美兄一杯。”
第二次,戚继光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
当天下午,王世贞已经伶仃大醉,再次睡去了。
书房之中,戚继光站立于书案之前。
“你的功夫还需要操练,不过为师可教你的已经不多了。”
“哦……”秦良玉心里百转千回,师傅不会要赶我走了吧?
“之后要把心思放在学习兵法之上……”
秦良玉松了口气:“听上去非常高深的样子。”
戚继光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要做一个优秀的将军,首先你得要学会如何用这儿……”
随后,右手轻点了几下桌上的那柄宝刀。
“然后才是学会用这个。”
“师傅指教的是。”
戚继光幽幽道:“兵家有四势,你可曾听说过?”
“高深,太高深。请师傅讲解。”
丢给秦良玉一个眼神杀,戚继光继续道: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技法分为四派。
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孙武便是兵权谋者之大家。
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诸葛孔明便是兵阴阳之大成者。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其代表人物为项羽。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指的是士兵单兵训练、武器装备等的创新发明和使用方法。
古往今来,兵技巧之代表人物,当推举田单为首,无出其右者。”
听完戚继光这么一通解释,秦良玉高高的举起了右手。
“有什么事?”
“听师傅您这么讲解,徒弟觉得,您才是古往今来兵技巧的第一人啊。”
戚继光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抬手便就给了秦良玉脑壳响亮的一击板栗。
“整天就知道拍马屁。”
大明女皇 第二十七章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李进忠觉得最近应该是被扫把星附体了,简直是倒霉透了。
摊上这么个苦差事和不着调的上司,杀人的心都有了。
本来是河北沧州人氏的他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日子也算过得去,起码娶上了个媳妇,还有一个女儿。
比起众多单身狗们来说,还是强不少的。
然而,日子这么一天天的过下去,他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自己既想过上等人的生活,但是又很懒,不想出力。
老实本分的赚钱方式实在太慢,李进忠并没有那个历史耐心。
再说这种方式也跟自己的能力是不太匹配的。
本着人有多大胆,钱有多好赚的信条,他毅然决然的找了另外一个,自认为是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赌博。
只可惜运气不好,手气不佳,没多久就把本钱赔光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那个时代还没有天台可以去,而且他也没有那种责任心去承担后果。
追债的人都凶狠异常,李进忠估摸着自己要是被抓住了,小命都难保。
实在没辙,他只能病急乱投医,到处找活路。
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一条,那就是进宫当太监。
那时候的人们消息也都闭塞,对于大部分老百姓,交流的方式还是口口相传。
所以很多事情会有强烈的地域特征,比如有明一代,河北的特产除了驴肉火烧之外,就是太监。
既有好太监,也有坏太监。
像是知名太监王振,河北蔚县人。
又比如当下的第一权宦王安,河北雄县人。
就连带李进忠进宫的伯乐,魏朝,也是河北沧州人。
两个人不仅是老乡还是同姓本家。
只不过这李进忠进宫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害怕保留原来的姓辱没了祖宗呢,还是别的原因,反正他给自己改了个姓名,丢掉了原本的姓氏魏,换了现在的名字。
撇下老婆和女儿跑京城的左安门外,一门心思进宫谋富贵。
这时候他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很顺利的就进了宫,光荣的成为了一个大明朝太监。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半年多,不知道给魏朝磨破了多少嘴皮子,终于换来了一个机会。
让自己在能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面前露脸。
可是现如今,来到蓬莱查了半个多月了,鬼都没查出来。
照这样下去,这机遇也许就会变成个一个炸弹。
这是第一个让他觉得倒霉的事儿。
再加上临行前,王安特意还单独见了自己一次,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什么“戚少保杀敌有功”啊,“要自己明辨是非”啊之类的。
李进忠进宫时间还短,以前对于这些朝廷里的事儿也都是听说书的和看戏知道的。
你说真要是有功之臣,那为什么还拍我们来暗查?
要是罪臣?那为什么又单独找我谈话说这些?
李进忠搞不懂,这具体是什么情况?
这是第二个。
而第三个,也就是最让李进忠心烦的事儿,就是他此行的顶头上司,东厂资深番子赵丹。
这赵丹虽然是这趟差事的主管,但却没能得着面见王安。
只被魏朝传授了几句,打发了事。
这怎么能让赵丹心里服气?
而且这个赵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不是河北人,而是河南人。
原产地不同,性格癖好自然也就有差距,两个人相处起来,嫌隙众多也就不奇怪了。
李进忠每天都是瞪大了眼盯着戚府的大门。
除了二天前的下午进去一辆马车,就没见过外人过去过。
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家仆,买个菜,处理个垃圾什么的。
这样的结果,怎么回京跟王公公交代呢?
“前几天进去的那个马车,里面的人是谁,你弄清楚了么?”赵丹半躺在客栈的床上,一副颐指气使的架势。
“回赵公公的话,小的还没查清楚。”趴在窗户边上的李进忠恭恭敬敬的答道。
戚府周围没什么很高的建筑,基本可以说是孤零零的杵在一片平地上,虽然不远处就是蓬莱码头,来往的人不少,可从戚府进出的人极少。
平时李进忠和赵丹就住在隔着戚府50多米远的一个小客栈里盯梢。
正在李进忠暗自叹息,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会塞牙,戚府的大门开了道缝。
“有人从里面出来了。”
李进忠有些激动,压着嗓子说了一句。
赵丹闻声,倒是反应挺快,立刻屁颠屁颠的从床上下来,也趴到了窗户边上。
只见从戚府里走出来了三个人。
一个是戚继光,这个他们早就熟悉了的。
又出来一个白须老者,精瘦,眼眶发黑,脸颊泛红,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大清早就喝过酒了,还是昨夜喝多了还没醒酒,眼睛本就不算大,而且还眯缝着眼。
第三个人则最是奇怪,年纪看着不大,十来岁出头,可是却分不清男女。
说是男人吧,但这个人面白无须,皮肤细嫩,剑眉星目,唇红齿白,长得也太俊了一点。
说是女人吧,这人的身高有点高,1米7多的样子,很是扎眼,而且作为一个女人,眉目间的英气未免太盛。
连赵丹这做久了东厂番子的人都拿捏不准这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也算是一桩怪事了。
不过,眼下还不着急想这个奇怪的“少年”。
只见这三人从戚府出了门,二位老者在前,“少年”在后,一路向北行去。
李进忠看了看远处,猜测道:“看这个方向,小的以为他们是要去蓬莱阁游玩一番。”
“哦……”赵丹不置可否的回了一句。
李进忠恨不得脱下鞋来打这个人一顿,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又请示道。
“需要小的跟上去看个究竟么?”
“你什么都知道了,还请示我做什么?咱家还能给你拿主意?”
听着这阴阳怪气的声调,再辅以赵丹那阴柔的模样。
李进忠额头冒汗,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才好。
不过,这种尴尬没持续太久。
赵丹估计看着李进忠也烦,兰花指一翘:“滚吧,好好盯着他们点。”
………………
王世贞远道而来的第三天,终于决定出去走走了。
毕竟大老远的来一趟了,蓬莱阁,八仙过海处这些古迹还是要走一圈的。
戚继光自然也是尽地主之谊,亲自领着王世贞去游玩。
临要出门的时候,又想了自打回到蓬莱,其实也从来没带徒弟去过这些地方。
便又叫上了秦良玉。
戚府距离蓬莱码头,还有蓬莱阁等景点都不太远,步行即可。
多云的天气,微风拂面,可以说是天高气爽,这三个人也不讲究,踱着步子就朝着海边走去。
两位老先生打头阵。
秦良玉低着头跟在后面,一会儿琢磨着昨天师傅教授过的兵家四势的区别。
一会儿又冲着空气挥舞了几下手臂,反正就是闲不住。
大概走了半炷香的工夫,三人来到了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脚下。
正要沿着台阶上山的时候。
秦良玉突然间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大明女皇 第二十八章 我说你们两位是不是太淡定了一点
丹崖山脚下,抬头便可以仰望巍峨矗立于山顶,海雾萦绕之中的蓬莱阁。
此处更有一人间奇景,名曰“仙阁凌空”。
丹崖山下断崖峭壁,倒挂于碧海蓝天之间。
偶有云雾飘来,层层裹缠山腰,画栋雕粱,直欲乘风飞去。
而在这山的附近,除了熙熙攘攘的蓬莱港码头,还有登莱巡抚的驻地,以及登莱水师的练兵场。
古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水师训练场也是坐落于此。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我国观看海市蜃楼的最佳地点。
每每出现之时,遥望看去,真是不似在人间。
据《史记》记载,秦皇汉武都曾经不辞辛苦跋涉,停步歇马于蓬莱丹崖山畔,望海中仙山,乞求长生。
而徐福也正是受了秦始皇所托,从此地乘船,启程前往传说中的东方仙境,寻求不老之秘诀。
此刻,这蓬莱码头附近,丹崖山下。
人流如织,来往如梭,繁花似锦,热闹喧哗。
自打离开戚府没多久,秦良玉就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不过她四下张望数次,都没能找到这目光的来源。
眼瞅着周围的行人越来越多,这下就更不好辨别了。
前面师傅跟王伯伯相谈甚欢,谈天说地,好不尽兴。
自己若是把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儿说给他们,坏了游玩的兴致,想想也挺惭愧的。
只能先确定了是否有人跟踪再做下一步的打算了。
长舒了一口气,将头发微微撒下几缕,遮住了一部分自己的双眼,想试试看这样能不能暗中发现什么。
丹崖山虽然名字叫山,但这会儿站在山脚下,秦良玉估摸了一下,也就海拔100米左右的样子,叫个大土堆其实也挺合适的。
跟着其他前来游玩的行人一起,三人登山了山巅的蓬莱阁中。
俯瞰着浩荡大海,咸腥的海风吹来,戚继光和王世贞都是神情舒缓,一阵意气风发。
好像回到了他们的青年时代。
指了指前方不远处,戚继光给老朋友做起了导游。
“每年的五六月份,这海面之上还经常会出现海市蜃楼之奇景,我儿童时候,经常在这儿一看一整天。只可惜现在是九月份,不是时候,看不到喽。”
“哈哈哈,这个无妨,待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我再驱车来一趟便是了。”
“好,元美兄,一言为定。”戚继光朗声大笑。
“反正我现在就是个闲云野鹤一样的人物,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也无人管我。”
“嗯?元美兄你这趟是私自来访?没有通报南京兵部的上官?”
“通报了,留了封信。不碍事的。”王世贞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若是平时也就罢了,现在……我倒不担心别的,而是担心你们南京吏部的那个右侍郎。”
“哦……你说海瑞啊。”王世贞仍旧是不为所动,似乎完全不当回事。
“那可是个至察至清之人,你不怕他参你一本?”戚继光微微皱眉。
“现在已经不是嘉靖朝那会儿了喽。不管是在南京,还是京师的朝堂之上,都是把他当成尊佛像,供在那里,让他吃香火,但没人会真的搭理他的。”
王世贞捋了捋胡子,淡然一笑。
这话听到秦良玉耳朵里,倒是吃惊不小,万万没想到海瑞这种大名人竟也还健在呢。
不过听这话里的意思,已经是被当成吉祥物给供起来了。
唉……一代清官,最后也就是如此了么?
游玩一通,三人下了山,来到了码头附近,时候也快到了中午时分。
选了家上好酒家的二楼雅间落座。
窗户大开着,一望无际的海景山景尽收眼底。
一路上,那双盯着自己的眼睛就像是苍蝇一样,始终挥之不去。但周围来往路人太多,秦良玉实在找不到那双眼睛在哪儿。
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眼下也许就是个好机会。
落座之后,点了酒菜,小二一一应诺着。
之后笑容满面退出去,反手关好了大门。
戚继光和王世贞自然是闲不住的,又畅聊起来。
秦良玉则是小心翼翼,轻着脚走到门了边。
她屏息凝神,然后猛地一下拉开了门。
伸出头去一看,果然在有一个身高不矮的青年男子,正趴在窗户边上,鬼鬼祟祟的偷听着什么。
四目相对,那男子惊慌万分。
二话不说,拔腿就跑。
秦良玉自然也毫不客气,一个箭步向前,追了过去。
然而这酒楼隔壁就是蓬莱码头,人流密集,路面上基本是人贴着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