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听到李如松说这些,李平胡脸上表情很是奇怪,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是欲言又止,退了出去。
李如松又不是什么心思细腻的小姑娘,他已经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打好担任辽东总兵之后的第一战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李平胡的诡谲表现。





大明女皇 第二百五十九章 英雄一去豪华尽(二)
翌日清晨,李如松刚起床洗漱完毕,正站在院子呼吸吐纳一番,打算练会功夫提提神的时候,却看到李宁神色慌张的冲进了自己的内院,手里还拿着一摞书信。
“你这是什么情况?”李如松收了架势,不解的问道,“大清早的慌成这样。”
“将军,蓟州……出了兵变。”李宁说话的时候舌头都有点打结了。
“蓟州兵变?”李如松整个人都愣住了,“什么情况?”
“戚家……哦,不,浙军闹事了,邸报里说是为了军饷,要造反,蓟州驻军在总兵王保的带领下,将闹事叛军……全歼……”李宁一口气说完这些,小心翼翼的看着李如松如何反应。
李如松感觉脑袋嗡的一声,他又有些后怕,之前自己还打算让秦良玉管理这只浙军呢,这样算起来,岂不是她的服丧半年正好躲过了这一劫?
李宁递给李如松一封文书,“这是朝廷刚刚发布的邸报……”
李如松双手微微颤抖着打开邸报,仔细看了一遍蓟州兵变的概述。
不过只有寥寥数语,只说朝廷已经调查完毕,浙军有十大罪状,王保平乱有功。
深吸了一口气,李如松感觉头昏脑涨的,有些站立不稳。
幸亏李宁眼疾手快,冲上去扶住了李如松。
“我没事。”李如松捏了捏太阳穴,沉声道,“我虽不理解浙军为何如此,但相信朝廷自有公断……只是不知秦参将知道了这件事会如何想。”
“秦参将应该仍在蓬莱,需要派人告知她么?”
“不必了……”李如松喃喃道,“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的,咱们还是不要做这个恶人了。”
李宁点点头,“刚才我在门口,看到昨日来访过的那位李平胡将军也来到门口了,将军要见他么?”
“见!”
李如松毕竟是见过大风浪的人,他已经从震惊之中恢复了过来。
摆了摆手,吩咐道,“你带李平胡去前厅,等我片刻,我稍后就到。”
这一天,李平胡带来一份准备详尽的对土蛮部落的作战计划。
整个计划安排的周密详尽,可谓滴水不漏。
李如松阅后大为满意,“定于后日清晨,我亲率3000骑兵做先锋,任命李平胡带领3000骑兵做中军,此外另任命杨元带领3000骑兵做后军。与敌决战于浑河边!”
李如松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陷入了一个已经被设计好的圈套之中。
土蛮部落侵犯辽东是真,可是他们并非只有‘5000骑兵’这么少,而是有足足30000人之多。
除此之外,整个作战计划的提供者李平胡,他直接把李如松的出征信息泄露给了蒙古人。
出征之日,李如松信心满满。
尤其是看着威武雄壮的辽东铁骑,他更是意气风发,打算以此为契机,在辽东大展拳脚。
这只军队乃是他父亲所创,现在又交到了他的手里,世人都评价李家是‘将门有将’,李如松自然知道这话的分量。
检阅完了杀气森然的辽东铁骑,李如松亲自带队,朝着抚顺方向前进。
然而等他抵达李平胡所指的地方之后,却发现事情远不是之前说的这么简单。
蒙古鞑靼人的骑兵数量远远超过了李如松的3000人,乌压压的骑兵队从四面八方涌来,根本看不到尽头。
而且他们似乎是等待已久了,专门做好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李如松往里钻的。
意识到情况不妙,却已经太迟了。
李如松的3000铁骑已经被数万蒙古骑兵团团围住了。
不过李如松倒也不慌,他作战骁勇,跟着他的兵法师傅徐渭学的,经常兵行险着。
跟后世的拿破仑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之前在朝鲜的碧蹄馆也是如此,亲自带队冲击敌营。
李如松拔出佩剑,朝着部下大喊一声:“随我突围!”
一直跟随他左右的李宁第一个策马前行,朝着李如松提前安排好的中军和后军方向冲去。
十几个亲兵卫队的人也紧随其后,试图杀出一条血路,给主帅突围。
李宁挥舞着手中的长矛,身后的辽东铁骑朝蒙古骑兵发射着三眼铳。
然而敌人实在太多了,双方人数乃是天壤之别。
渐渐地,李宁感觉到跟随在自己身后的声音越来越小,而他自己也被弓箭射中了小腹。
只要他一说话,大口大口的鲜血从嘴里喷涌而出,李宁只能挥刀斩断了箭枝,让箭头留在体内,这样他才能继续作战。
李如松指挥着骑兵进行着反复突围,可是蒙古人实在是太多了,像是蚂蚁一样,踩死一片,又爬上来一片。
身边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很多辽东军士兵的三眼铳已经打完了,军刀都被砍得开刃了,仍旧不停的有敌军冲过来。
李如松的喘气声越来越沉重,亲手砍死七八个蒙古骑兵之后,他也有点累了。
可是极目远望,仍然完全看不到援军的影子。
他给李平胡安排了3000骑兵,按理说应该快到了啊。
可是……难道他们遇到蒙古人的截击了?
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也许,今天这里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了。
嗖的一声,一支冷箭袭来。
李如松本能的歪了一下脑袋,可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停使唤了,没有完全躲过去。
箭矢射中了他的左臂。
李如松想看一眼李宁怎么样了,可是鲜血已经蒙上了他的眼睛。
他无法看清楚更远一些的地方了。
只是李如松知道,四周的蒙古骑兵已经离他很近很近了。
可这些骑兵仍旧没一个人敢主动上前。
这个浑身是血,左臂中箭的汉子仍旧散发着骇人的压迫感。
李如松吃力的骑在马上,他想起了碧蹄馆,自己也是身陷重围。
不过那个时候,自己的弟弟李如柏,还有秦良玉奋不顾身的从开城疾驰而来增援。
现在……
自己好像已经等不到增援……
最终,李如松失去了全部的力气,从马背上跌落下来。
这时候,蒙古骑兵们才一窝蜂的冲了上来。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大明女皇 第二百六十章 此人疯话太多
这一年的夏天,不知为何,比以往都要热一些。
其实大明朝的不少人都感觉到了气候的异常,冬天的时候明显比往常更寒冷,也更长,短暂的夏天比以前更热,雨雪灾害天气也反常的多。
不过,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诡异的天气还将持续下去,并且持续了许多年,甚至部分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运势。
室外蝉鸣不止,酷暑难耐,紫禁城养心殿内倒还是挺凉爽的。
万历皇帝仍旧如同往常一样,挨个看着奏折。
他虽然不见外臣不上朝,但是奏折基本都会看,只是许多奏折他只看,不发表意见,这就是所谓的‘留中不发’。
房间内有从冰室里取出来冰块,还有侍女、太监在旁边摇着扇子,万历呷了一口经过深井浸泡着的西瓜解着暑,心情也是相当不错。
新到任的辽东总兵李如松第一次出征讨伐蒙古土蛮部落就不幸落难,朝野上下一片震动。
万历皇帝也表示深感悲痛,他立刻派遣了调查组去调查事情的原委。
可惜,李如松殉国的地方战况太激烈了,整整3000人,一个都没有跑出来,甚至连李如松的尸首都没能找到。
皇帝只能令具衣冠归葬于京城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且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要求为其立祠纪念。
这起事件很快便调查清楚了,是一个叫李平胡的辽东军军官泄露了军情,最终导致了李如松身中埋伏。
而且这个李平胡竟然还是李家的家将。
不少人给皇帝上奏折,要求严惩这个‘背主弃义’的李平胡。
按照军法国法,这种人都必须要严惩,否则岂不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然而,蹊跷的是,这些要求严惩凶手的奏折也都是‘留中不发’。
皇帝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除了李如松,刚刚上任宁夏总兵没几天的李如柏也没能到任。
他主动写了奏折递交上来,说自己在去宁夏的路上感染重疾,向朝廷请求,要辞去还没捂热乎的宁夏总兵之职。
内阁已经审议通过,允许了李如柏的请求,核发下去,让他回家安心养病。
想到这些事情,万历感觉胸中一片开朗。
心情愉悦之下,他又多看了一会儿奏折。
现在,京城里有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心不安,包括万里皇帝本人也深受其扰。
那就是妖书案。
这个案子的最根源,还是‘争国本’立谁为太子的事儿。
太子之事仍然悬而未决。
一个月前的某天清早,内阁首辅赵志皋在家门口发现了一本书,书里指责郑贵妃意图谋害皇长子朱常洛,册立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而且,不仅赵志皋收到了这份传单似的东西,之前一夜,这本书已经在京师广为散布,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都有。
这本书的写法也很有特点,是假托“郑福成”做了一个问答。
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当成太子。
此书大概只有三百来字,但内容却如同重磅炸弹,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民间议论纷纷,都说此书‘词极诡妄’,故皆称其为‘妖书’。
此案一出,万历皇帝极为震怒,立刻下令东厂、锦衣卫以及五城巡捕衙门进行搜捕,要求务必找到这本书是谁写的。
然而抓捕不是很顺利,一直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何人所为。
满朝文武也开始了一场生动的表演,各个大臣们亲自下场,相互之间检举揭发。
雪片般的小报告递给了万历,纷纷说是其他人写了这本妖书。
然而都是查无实据,纯粹变成了闹剧。
甚至有人跳出来写奏折揭发,说这本书压根就是锦衣卫都督写的,所以才查了这么多天都查不到真凶。
把锦衣卫都督也关起来审了好几天,发现还是冤枉的。
最后,锦衣卫只能找了一个替罪羊,说是京城里的一个浪荡书生写的。
已经关进诏狱审问,而且招供了。
本来这样就可以结案了,但是朝中有大臣不同意。
他们认为妖书一文论述深刻,非熟悉朝廷之大臣不能为,像是京城里的一个落魄秀才,绝对没有这样的能耐。
不过万历已经累了,这么一个案子让他心神俱疲,他甚至想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结案得了。
今天审阅的奏折里,其中有一个他很罕见的做了批示,便是对这个秀才的处理决定。
判处那个书生凌迟处死,家属发配边疆充军,万历打算就这样让这个案子消停下去得了。
翻看前面这些奏折,万历看到了最后一本。
这是赵士祯写的。
“鸿胪寺主薄赵士祯……”万历轻声嘀咕了一声,他对这人没什么印象。
翻开奏折,这篇名叫《恭进合机铳疏》的奏折洋洋洒洒足有上千字。
一开始,赵士祯用大段文字向皇帝表达了建议,建议多造火铳。
文中明确提议增强武力,继续改进火器。
后来,他再说一些将领“专以双粮厚赏,招养夷丁,驱我华人,为虏奴仆,辱我族类,馁我士气。”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赵士祯劝万历与其花费钱粮安抚异族诸酋,“不如置我前据利器”,“丑类狼子野心,养之不惟贻患后日”。
之后,便举例说明异族之患。
“臣见辽左降虏李平胡者,以朝廷高官厚禄,以宁远两世抚育之恩,毕竟阴泄主帅出塞之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中国有坠将覆军之辱,伊谁致之?平胡受恩深重者如此,馀可知矣。”
万历皇帝看完这奏折,顿时脸色发黑。
“王安……”
“老奴在……”王安紧张兮兮地弓下腰,聆听圣意。
“这个鸿胪寺主薄赵士祯所递交的奏折写的很有些道理。”万历皇帝不咸不淡的说道,“其中提议多造火器,及火器铸造之事甚好,只是……”
王安立刻把耳朵竖了起来,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可是’之后的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
万历犹豫片刻,拿起几个奏陈妖书案的奏折,说道,“朕看此人疯话太多,言辞手法似乎与妖书一案颇有关联,你让东厂去查查。”
第二天,朝野开始流传“妖书”其实出于鸿胪寺主薄赵士桢之手。
同一日,赵士祯被逮捕入狱。




大明女皇 第二百六十一章 以后有什么打算?
老百姓都说,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时候。
这个地方天太干,夏天太,冬天又太冷,只有秋天最好。
尤其是攀上西山,漫山遍野的红叶看上去美极了。
京城人来这游玩赏景的人不少。
西山附近,除了最有名的香山之外,还有一处僻静无人之所。
这里完全没有游客来访,甚至可以说是人迹罕至。
寻常人不愿意来这个地方,怕沾染晦气。
毕竟这是锦衣卫诏狱所在地。
咯吱一声,沉重的黑铁大门噶然打开,露出一道细缝,将将可以有人进出。
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双目无神,步履蹒跚,似乎有点呆滞。
见到这个人出来,一个穿着打了补丁衣服的中年妇女哭着扑了上去。
扶着脚下摇晃的男人,啜泣不止“老爷,你终于出来了”
中年男人茫然的看着怀中掩面而泣的妇女,眼神空洞,面无表。
一驾马车驶来,停靠在这对夫妇旁边。
赶车的人是秦良玉,她旁边坐着丁白缨。
“赵先生已经放出来了,这儿也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先回家再说吧。”秦良玉对泪流满面的赵夫人说道。
赵夫人点了点头,搀扶着赵士祯要上马车。
丁白缨乖巧的拉开车篷上的门帘。
谁知赵士祯刚刚跨上马车,抬头看到了黑咕隆咚的车篷,立刻表扭曲了起来,面露惊恐之色。
他双手疯狂的摆动着,大喊道“不是我写的我不进去你们抓错人了”
这一下力道太足,差点把旁边的丁白缨甩下车去。
赵夫人被这景象吓傻了,整个人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秦良玉以前就听过,进了诏狱,能活着出来的就不多,就算是出来了,也没几个正常的。
现在看赵士祯这样子,明显是被折磨的精神有些失常了
她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
“赵先生如果不想坐车,那咱们就一起走回去吧。”
把马车交给丁白缨,秦良玉跳下马车去,跟赵夫人一起,分与两侧搀扶着赵士祯朝王恭厂走去。
赵士祯腿脚不便,子也很虚弱,大约走了一个时辰才到家。
才关进诏狱四个多月,赵士祯仿佛已经忘了这是自己的家。
看着赵夫人开门,他仍旧没什么反应,木然的看着这一切。
众人依次进了小院,赵士祯仿佛恢复了一些精神,他看着这个熟悉无比的院落,脸上平静了许多。
看到赵士祯这幅况,秦良玉觉得让他们夫妻俩多相处一会儿,应该对稳定他的绪更有帮助。
便领着丁白缨退了出来,嘱咐赵夫人先把赵士祯安顿下来,她改再来拜访。
回去的路上,丁白缨扭着小脸不解的问“这个老伯犯了什么罪了”
秦良玉默然半晌,沉吟道“他没什么罪,是这个世道对他犯罪”
以前她不太明白,虽然大明朝有些敌人,但是说这样一王朝气数已尽,还有几十年就要覆灭了,即便知道了历史,秦良玉也是不太相信的。
经过了这许多事,她明白了,整个大明王朝已经由内到外的成了一块生了虫的,彻底变质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从皇帝到士绅大臣们,再到军队,都有责任。
就跟那句话说的一样,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返回她租住的小院,孙承宗正在院子里教另外三个孩子识字。
秦良玉是在结束了半年期的守孝之后,回到京城才知道,整个世界都变了天。
她所熟悉的人,除了一个不在官场的孙承宗,竟是无一幸免。
这个院子自己一开始只租了三个月,不过孙承宗一直帮助垫着房租,所以她还可以继续住在这儿。
“那位赵士祯赵大人怎么样了”放下手中书卷,孙承宗问道。
“你们去厨房一趟吧。”秦良玉没有回答,而是对丫头们说道,“看看今晚做什么好吃的。”
“好嘞”三个丫头拉着丁白缨一窝蜂的冲向了厨房。
她们现在跟很多刚开始上学的孩童一样,还有点厌学绪,只要不上课,干什么都行。
如果不是秦良玉bi)着她们学文化,估计她们更愿意洗衣做饭,干家务。
看这些丫头们叽叽喳喳的走远,秦良玉沉声道“他刚从诏狱出来,目前不太好,精神有些恍惚。”
“哦”孙承宗颓然道,“赵士祯大人有些惨,他平里忙于研制火器,跟其他的同僚交际太少。被捕进了诏狱,听说一份替他求的折子都没有。”
秦良玉冷哼一声,“忙于做正事,不喜欢曲意逢迎其他官员,这还成了坏事了”
孙承宗知道秦良玉心糟糕,也只能顺着她的气说道,“他于国有功,可是人在朝堂为官,有些时候也是不由己啊。”
秦良玉摆了摆手“你说的我都明白,我也不祈求所有官员都像赵先生这样。只是,让这种一心做事的官员蒙受不白之冤,最后流血又流泪,如此下去,早晚国将不国。”
孙承宗苦笑一声,“越是这种时候,我辈才应该奋起一搏,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你自己说的这些,你自己信么”秦良玉认真的问道。
孙承宗沉吟道,“我读书问道,求得便是这样一个结果,没有什么信不信的。”
秦良玉不想多说什么。
一个现代人跟一个古代人的思维怎么可能是一样的
秦良玉自忖也说服不了孙承宗这种文化人,也没啥可讨论的。
孙承宗继续问道“那秦姑娘之后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等赵先生体恢复之后就回忠州去了”秦良玉放慢语速说着。
“忠州重庆府忠州”孙承宗一时没反应过来。
“是啊,我现在需要照顾的人太多了,也忙不过来,回忠州,做点小生意吧。”秦良玉淡淡的笑了笑。
孙承宗还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这个人说自己要回乡做点小生意去
“做生意”
“是啊。当个陶朱公,不再过问这些事了。”秦良玉洒然一笑。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大明女皇 第二百六十二章 要有自己的根据地
孙承宗给秦良玉倒了一杯清茶,沉吟道:“李将军的衣冠冢,就在西郊外长辛店……你打算去祭拜一下么?”
秦良玉苦笑一声,低声喃喃道:“衣冠冢……尸骨无存啊……”
“我听兵部侍郎说,战况异常激烈,等朝廷的人过去的时候,那里只有血迹斑斑,没有李将军的尸首。”孙承宗小心翼翼的说道。
“人死万事空,这些倒也不重要,你那兵部侍郎有没有解释一下,为何天下人都知道是有人泄露主帅行踪而处的事故,而对他不做任何惩处?”秦良玉阴恻恻的说道。
孙承宗垂下眼睑,端起茶杯掩饰了一下尴尬的表情,不再说话。
秦良玉摇了摇头,略显疲惫的说道,“不说了,我只希望他日孙先生在朝为官之后,勿忘初心,要记得自己曾说过是为了天下百姓请命,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孙承宗郑重其事的拱了拱手,“这一点,学生从未忘记。”
秦良玉浅浅一笑,也不再言语。
两人说话的功夫里,四个丫头已经把晚饭快做好了。
十来岁的她们仿佛有着无限的精力和体力,嘴上虽然一直说个不停,手里头的家务活也没拉下。
在丁白缨的带领下,其余三个丫头协同配合,很快就端出了四道硬菜和一大碗粥。
翌日,送四个丫头去了学堂之后,秦良玉又一次前往了王恭厂附近。
其实如果是正常的教育过程,这四个丫头来回折腾肯定是不合适的。
不过反正她们也考不了科举,之乎者也学太多了也不实用。
因此不管到哪儿,都找到学堂之后给够了钱,让她们做个临时插班生。
秦良玉对她们的要求是可以读书识字,等以后有机会再教给她们一些科学知识,让她们接触西学。
在蓬莱的半年就是这么过的,在京城就更容易了,直接找孙承宗即可。
带着一些滋补的食材和礼物,秦良玉敲开了赵士祯家的大门,开门的仍旧是赵夫人。
她一脸倦容,浓浓的黑眼圈挂在眼皮子底下,头发也乱蓬蓬的,显然是昨夜没休息好。
1...7980818283...1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