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好。我去鸿胪寺打听打听。”告辞之后,秦良玉便又马不停蹄的折返回了城里。
这么一来一回,等秦良玉到了鸿胪寺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
递上自己的名帖和公文,过了半晌,从衙门里出来一个文士模样的年轻人。
“赵士祯赵大人呢?”秦良玉问。
来人见秦良玉年纪轻轻便是参将,倒也不敢轻慢,直言道:“秦参将从朝鲜归来,想必知道朝鲜战事即将终了,陛下有旨,鸿胪寺上下都在准备李如松将军回京庆典仪式,任何人都不得擅离职守。”
秦良玉一怔,喃喃的道:“朝鲜……这回真的结束了啊……”
年轻人微微颔首,拱手行礼,甩袖回了鸿胪寺。
秦良玉在门口愣了片刻,突然想起还得把这消息告知赵士祯的夫人,便又跑了一趟。
写了张纸条,把自己作业所思所想交给了赵士祯的夫人,秦良玉这才又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在京城京郊来回跑了这么两趟,一天就过去了。
朝鲜局势稳定,李如松要班师回朝了。
秦良玉正低头想着这些事情,已经返回了家门。
在自己小院门口,她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宁。
秦良玉在离开朝鲜之前,把自己要住的客栈名字留给了李如松,方便紧急时刻消息传递。
在这个年代,人要是走丢了,那可是真的如大海捞针一般,难找了。
在搬离客栈之前,秦良玉又把自己所租小院的位置留给了店家,嘱咐说如果有人来找自己,便让来人到这个四合院里寻找。
李宁就是这么顺着线索一路找来的。
“说曹操,曹操到。”秦良玉笑着跟李宁打了声招呼,“我今天刚听说你们要回京了,没想到晚上便遇见老朋友了。”
李宁身着一身便装,头带一个青灰色网巾,身后还跟着几个壮实汉子,手里各自拎着一堆礼品。
“没想到秦参将还租了房子,这是打算在京城常住?”
“哪里,我只是不清楚你们何时能结束朝鲜之事,再加之我现在……”
秦良玉一面领着李宁和随从们进屋,一面解释清楚了自己收留了四个丫头的事情。
听完这一路上的奇遇,李宁啧啧称叹,尤其是有一点让他很是在意。
“舒尔哈齐之死,我路过辽东的时候也听说了,当时耳闻是被一个秦姓女将所斩,便猜到是秦参将你了,没想到事情前后还有如此多的曲折经过。”李宁道。
“是呀,舒尔哈齐是我杀的,努尔哈赤估计要恨死我了吧。”秦良玉淡淡说道。
“舒尔哈齐……是突然找到平虏堡找到秦姑娘了?”
李宁不是外人,他比谁都清楚这位秦姑娘一直在找努尔哈赤的事儿,只是李如松都没加阻止,他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嗯。”秦良玉点点头,“估计那几个女真人是他的手下吧,估计他们已经找我找了好几年了吧。”秦良玉哈哈笑道。
李宁默默点头,没多问下去。
他是受李如松的命令提前回京城来准备入城仪式的,在辽东发生的事情,不是自己职责所在,最好还是少说少问的好。
念及此处,李宁岔开了话题,指明来意:“李将军不日即将领军回国,日本国那边也已经妥当。一切全如秦参将所料,在下真是佩服之至。”
“哪里,哪里。”秦良玉谦虚的摆了摆手,“能解决就好。”
“我此次前来,如果给秦参将带来一些礼品,还要请秦参将做好准备,到时候跟随如松将军的仪仗浩浩荡荡进京城。”
秦良玉一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个请求,便也说出了她的答案。
“我就不必了。”秦良玉说道,“我终归是女儿身,这种抛头露面的场合,容易引来非议。”
“如此风光显赫,若是错过,岂不是终生遗憾?”李宁笑道,“李将军还特意提了一句,说昔年西楚霸王项羽有云,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秦参将在朝鲜战功彪炳,享得此待遇也是理所应该。”
“无妨。”秦良玉用虽然轻柔但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已经在京城耽搁了不少时间了,之前便跟如松将军说过,我要回蓬莱一趟。朝鲜事了,我也就没了挂念,可以安心回蓬莱修养一阵子了。”
“秦姑娘不打算在京城等一下同李将军会面?”李宁又吃了一惊。
“以后有的是机会,等如松将军从陛下那里谋一个好职位,我还得继续在他帐中领兵呢。不碍事,就回蓬莱待几个月而已。”秦良玉笑吟吟的说道。
李宁见秦良玉心意已决,也不便再多说什么。
眼珠一转,便道:“那还请秦姑娘写封书信给我家将军,这样我也好交代。”
秦良玉当即应允了下来,二话不说,展开信纸,把事情交代了一遍。
眼见天色渐晚,李宁把礼物留下,起身告辞。
刚送走李宁还不到一炷香功夫,孙承宗便领着四个丫头回来了。
秦良玉把李宁到访一事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着活泼可爱的小丫头们:“你们要跟我南下山东一趟了,等王婆婆看见你们,可要高兴死了。”
四个丫头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是要去哪儿。
只有孙承宗心里五味杂陈,刚重新见面没多久,这就又要分开了。
不过他很清楚蓬莱对秦良玉意味着什么,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大明女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家
“这里是蓬莱……”骑在马上的秦良玉遥指前方的一座白色牌楼,声音微颤,双眼氤氲朦胧。
小马车里瞬间冒出来四个乖巧伶俐的脑袋,四处观察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蓬莱的雾气好大。”丁白缨首先开口道。
“这里靠着海边,距离码头都不是很远,海上湿气大,雾气自然也不会小了。”秦良玉微笑着解释道。
经过十余天的赶路,她们一行五人终于来到了蓬莱。
刚才秦良玉所指的,便是那块刻有‘封侯非我意’的牌坊。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去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秦良玉骑在马上,幽幽的念道。
“这首诗写的真好,是师傅你写的么?”丁白缨笑问,引得其他三个丫头也笑语盈盈。
秦良玉虽然比她们年长不少,可是平日里丝毫没有大人模样,除了在读书习武上要求严格,对于礼仪尊卑之类的,都放得很宽。
上去给了丁白缨一击板栗,秦良玉嗔怒道,“学什么不好,竟然学的拍马屁,我是能写出这种诗的人么?”
丁白缨捂着脑袋,争辩道,“当然是了,师傅你在我眼里可是文武全才,上马能安邦定国,下马可舞文弄墨。”
另外三个丫头也立刻没大没小的附和道,“就是就是,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秦良玉满头黑线,忍不住扶额叹道:是不是对她们管束太少了点,整天把我当成调戏对象了。
说笑之间,几个人已经穿过了那高耸的牌楼。
秦良玉骑在马上,目光一直锁定在那熟悉的牌楼上,直到它渐渐的被甩在身后。
“到了,下车吧。”
来到了戚府门前,秦良玉跳下马来,拍了拍马车的篷子。
四个小姑娘鱼贯而出,蹦蹦跳跳的下了马车,到处看着。
“好大的宅院啊!师傅你以前住在这么大的地方么?”丁白缨赞叹道,嘴巴成了个圈圈形状,跟金鱼一样。
“也不是特别大。”秦良玉苦笑道,“大明朝有钱人多了去了,光蓬莱就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宅院比这个豪华。”
说话间,秦良玉已经踩着青石板台阶走到了院门前。
轻轻抚摸着自己以前天天都要推开的大门,秦良玉心里默念,终于还是回来了。
扣了扣门,从小院里只传来一阵空荡荡的回响,并无人应答。
从刚才开始秦良玉便注意到了戚府小院似乎显得有些陈旧,门前这一块虽然清理的很干净,但是其余的院墙角处的杂草不少,显然是没人修葺管理的结果。
应该是还有人在住,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多人了。
虽然……以前的人也不是很多就是了。
秦良玉又敲了几下门,仍旧是没有任何回应。
正自惆怅着,是不是应该提前找人通禀一声的时候,一转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身影。
那是五年前,日日夜夜陪伴自己长大的侍女小蔡。
时间改变了许多事情,但是也有许多事情没有变化。
小蔡仍旧不是很高,身材瘦弱,脸上皮肤也不是太好,她拎着一个菜篮子,从鱼市的方向而来。
“姑娘?”小蔡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幕,“是你回来了?”
秦良玉眼角噙着泪滴,走上前去:“是我。你们现在还好么?”
听到这话,小蔡确实泪如泉涌,难以自持。
“怎么了?”秦良玉冲上去扶住了小蔡,心里重重的一坠,浮现出一丝不太好的预感。
“已经没有我们了……”小蔡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府里只有我一个人了……”
秦良玉彻底愣住了,她无力地坐在地上,整个人如同丢了魂儿一样,眼神空洞。
四个小丫头何曾见过秦良玉这种失魂落魄的样子,一窝蜂的围了上来,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只能扶着师傅,手足无措的看着小蔡。
“你们是姑娘的……”小蔡擦了擦眼泪,想转移一下话题。
“我们是师傅的徒弟。”丁白缨回道。
“没想到,姑娘还这么轻,就已经收了四个徒弟了。”
小蔡一面说着,一面走近了,刚要伸手扶秦良玉起来,却被她紧紧握住了。
“王婆婆什么时候走的?生病还是其他原因?”
“年前……”小蔡揉了揉眼睛,“跟老爷一样,一个雪夜……也是不停的咳嗽……”
“年前?”秦良玉一蹙眉,“我不是写过信回来么?当时回信说是一切都好。”
“那是夫人嘱咐的,说知道你要出征了,不想让你挂念……”小蔡又咬着下唇呜咽了起来。
秦良玉紧闭双眼,长叹一声。
“带我去看看吧……”用力支撑着站起身来,秦良玉凄切的语气道,“我想去婆婆墓前看一眼。”
蓬莱县城郊外,两株槐树之旁。
槐树下有一座不大的坟墓,碑面上清晰的镌刻着“戚门王夫人之墓”七个大字。
墓畔青草刚及脚腕,显然是安葬未及太久。
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从秦良玉面颊上无声滚落。
她没想到,身体硬朗的王婆婆已经离世了。
而且并没有人告知她这一切……
从墓葬的规格大小来看,这是小蔡自己找人安排的,不是官家给安葬的。
按理说,戚继光的夫人王氏是有诰命在身的。
她去世之后,地方官员需要上报朝廷,然后定一些丧葬礼仪,甚至要发布公文。
只是官员们都不傻,之前几年万历皇帝对于戚继光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了。
王婆婆去世的消息奏报到礼部,根本没有人管这茬,更不会有人向万历说这种小事情。
别说戚继光夫人的去世,就是戚继光本人的谥号,过去五年多了,到现在万历皇帝都没给个说法。
况且,现在朝堂上当政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被张居正整过的人,而戚继光则是有名的张居正‘同党’,自然也不会有人冒着风险替他说话求情。
堂堂一品大员,加封光禄大夫的戚继光,死后的谥号都已经难产了。
夫人王氏又没有子嗣,死后自然更是无人过问了。
秦良玉扑通一声跪在王婆婆墓前,久久无语。
大明女皇 第二百五十四章 意气风发的李如松
与此同时,李如松正处在一生鼎盛之时,他意气风发地带着人抵达了位于京郊的通州大营。
明日一早,李如松就要带着一千名装备齐整的士兵举行入城仪式了。
而且,而且久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要亲自迎接他们凯旋归来。
这是何等的荣耀!
又是何等的尊崇!
端坐于通州大营里的李如松感觉心中畅快无比,除了秦良玉不辞而别回蓬莱这个小插曲,一切似乎都是完美的。
翌日,在礼部和鸿胪寺的张罗之下,明军举行了浩大的班师回朝仪式。
久居于宫闱深处不再见外臣的万历皇帝亲自驾临,升座于午门之外,接受了抗倭总兵官李如松献上的倭国俘虏六十一人。
万历皇帝欣然接受,并且将他们都“付所司正法”,而且明确要求,把砍下来的敌人头颅传送天下,让国民知道大明获胜了。
万历可以说是一个相当讲究效率的皇帝,好不容易露一次面,他不想任何一分钟被浪费掉。
因此在同一日,他在举行仪式欢迎李如松之余,也同步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贺,又顺带去了一趟郊庙,做了祭告。
第二日,万历皇帝又颁发了《平倭诏》,诏告天下。
至此整个欢迎明军回国仪式告一段落。
如同李如松平定宁夏之乱的时候,万历皇帝又特意举办了一个小型宴会,邀请了几位在朝鲜作战的有功之人参加。
除了吴惟忠和陈璘二人因为尚在日本处理驻守军事宜没有回国之外,其他副总兵以上官阶的将军们都被邀请位列宴席之上。
饮了几杯酒之后的万历也觉得心情不错,看着这些大喇喇的武将们,他反而觉得更亲切一些。
起码他们不会天天逼问着自己到底要立哪个儿子做太子,也不会劝说自己要远离心爱的郑贵妃。
更不会胆大妄为的骂郑贵妃是妖女,在后宫魅惑圣上。
想起这些事情,万历就觉得脑壳疼,这也是他基本不见任何外臣的缘由。
“李爱卿,在倭国安置驻守军一则,以及设立专有区域这些,真乃神来之笔,真是令朕大开眼界啊。”
李如松本想谦虚一下,说这是一个名叫秦良玉的参将提议的,不过他又有点闹脾气。
毕竟秦良玉可是丝毫没给自己这个总兵面子,私自就回乡去了。
想到这些,李如松把提到秦良玉这个想法咽了下去,坦然接受了万历皇帝的夸奖。
“谢陛下!既为人臣,自然是殚精竭虑为陛下着想,臣在朝鲜无日不在想着如何替陛下分忧解难,由此报效之心,想出这些方略也就不过尔尔了。”
万历微微点头,笑问着说道:“当日,也是在此地,李爱卿说只要四万精兵,便可平定朝鲜倭乱。现如今履约凯旋,不知李爱卿可有何要求啊?”
李如松心中所想自然是做辽东总兵,不过他现在胃口比之前更大了一些。
辽东总兵他想要,其他的他也想要。
“臣在朝鲜奋力拼杀,但微臣心里明白,能够顺利平定倭乱,除了仰仗陛下神威,更是众多将士们齐心协力所为,若是没有他们,微臣就算累死在朝鲜,也断然无法取得今日之功。因此微臣斗胆想给部将们求个封赏,如果他们未得陛下之恩,臣怎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万历一拍大腿,赞了一句:“好!李爱卿不亏是将门虎子,这番不贪功之举,令朕欣慰。日后,你可以将一份朝鲜有功之臣名单拟个奏表上来。”
李如松走到殿中央,跪拜道:“尤其是微臣的胞弟李如柏,作战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平壤和碧蹄馆两战更是立有大功,请陛下恩准其接替微臣的宁夏总兵之职。”
在一旁的李如柏听到这话,也赶紧跟随哥哥跪在大殿中央,一言不发。
万历皇帝微微蹙眉,他没想到李如松竟然真的给弟弟求起官位来了,而且是当着其余武将的面,在宴席上。
不过万历心思城府极深,他的不悦表情转瞬之间便消无了,温言道,“宁夏总兵之职?”
李如松肯定的回道,“宁夏虽平,可是蒙古鞑靼人并不死心,微臣可以担保,微臣的弟弟李如柏去了宁夏定可以保一方平安。”
万历把目光移向李如柏:“李爱卿,你怎么想的?”
李如松颤着声音回道:“微臣万死不辞。”
万历有些骑虎难下,毕竟当着这么多有功之臣的面前,别人都这样求官了……
咬咬牙,万历应允了这个请求。
“可以!既然两位爱卿都这么看,朕就应允了此事。”
李如柏跪谢了皇帝的恩典,可是李如松仍旧跪在原地,一动未动。
万历皇帝不解:“李爱卿是还有其他事要跟朕说的么?”
李如松朗声道:“微臣愿意自荐辽东总兵之职!”
万历一时无语。
他的父亲才刚从辽东总兵上退下来没几年。
当时就是很多御史参奏,说是李家在辽东势力太大。
辽东只知道李成梁,不知道大明天子是谁了。
把这些奏折转给李成梁传阅了一遍,李成梁立刻请辞了辽东总兵。
没想到……
万历心里嘀咕着:李如松竟然又想要辽东总兵之职。
“辽东苦寒之地,李爱卿何必着急要去呢?”万历说道。
李如松直言道:“辽东局势,微臣最是清楚不过,现如今建州女真逐渐做大,海西女真又虎视眈眈,双方不论是谁吞并了另一方,都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时刻威胁我大明安危,因此微臣愿意毛遂自荐,亲自替陛下守好辽东!”
听完这一番慷慨陈词,万历顿时哑巴了。
他自己想的是权利制衡,可是李如松嘴上说的都是国家安危。
思虑片刻,万历凝眉道:“此事,可以。那就有劳李爱卿了,替朕守好辽东。”
李如松这才叩谢皇恩之后起身回到了座位上。
整个宴席就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之后,很快的,皇帝直接下了中旨,颁布了两项人事任命。
李如柏为宁夏总兵,李如松为辽东总兵。
而原来的宁夏和辽东两地总兵则在回京述职之后再另行安排。
大明女皇 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万历没有经过内阁审议,直接发了中旨,给了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俩新的任命。
内阁里虽也传出来几句非议,但对待两位军功赫赫的将军如此任命,似乎也没有过硬的理由反对。
不过,任命的旨意送到了李成梁的宁远伯府里,兄弟俩领了旨,却又没了下文。
李如松没有即刻奔赴辽东上任,李如柏也没有离京去宁夏。
他们二人在京城又滞留了一段时日,接受各种官员的贺礼。
李如松对这些并不是太感兴趣,可是架不住他的父亲李成梁执意如此……
父命难违,兄弟俩也只能跟随着父亲一起迎来送往的招呼客人。
宁远伯李成梁现在是扬眉吐气了。
他的内心积郁已久,这回终于翻身了。
追忆往昔,李成梁不胜感慨,他在辽东耕耘数十载,保得地方一片安定繁荣,各部族没有哪一个敢闹事冒头的。
然而,这并不能换来什么好结果。
满朝上下,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们并不打算替自己一句好话。
雪片一样的奏折递交给了皇帝,说自己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
万历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却把这些奏折上写的内容转给自己看了。
这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意思非常明白了。
这种压力之下,李成梁只能‘主动’上书给万历,请求辞去辽东总兵之职。
然而这口气他一直咽不下去,人在京城里赋闲,思路也没闲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于各地的军务都了若指掌。
之前宁夏哱拜之乱的时候,李成梁也曾请求出征,后来的朝鲜,包括现在西南的杨应龙,李成梁都曾上疏万历,要求披挂上阵,为国讨逆。
不过这些奏折递上去之后,都是石沉大海,连个响声都没有。
这一年,是李成梁扬眉吐气的一年。
先是宁夏,再是朝鲜。
大儿子李如松战功显赫,现在看来,说他是万历朝的第一名将都丝毫不为过。
二儿子李如柏也跟着他哥历练出来了,被陛下封了宁夏总兵。
而且两人兄友弟恭,关系也很好,这也是他李家之福。
有了这些争气的儿子们,李成梁放下了重重心事,感觉自己终于可以颐养天年了。
各个官员络绎不绝的拜访持续了半个月左右,从天南海北搜罗来的礼物在宁远伯府里都摆放不下了。
兄弟俩才终于抽开了身,领着圣命各奔东西了。
李如松意气奋发的奔赴辽东上任了,可以说是正得意满正当时。
胞弟李如柏担任了宁夏总兵,自己回到生养长大的辽东当总兵。
还有几个参与朝鲜战事的家族亲兵们也都得了不少封赏,可以说放眼整个大明天下,风光一时无两。
在朝鲜屡立战功的浙军也获得了不少封赏。
除了一部分浙军去了日本做驻守军,朝廷把其余的浙军都分配到蓟州去了。
这里是戚帅生前待过十年的地方,浙军兄弟们对这个任命无不欢欣雀跃,欣然前往。
他们在刚提了参将的戚金带领下,也已经奔赴蓟州去了。
不过李如松心中也还是有一点点遗憾的,那便是秦良玉没能随他一起赴任。
想起这事儿,李如松不禁哑然失笑,心里一阵腹诽。
之前她整天念叨着要在辽东施展一番拳脚,说要整治努尔哈赤那建虏,真有机会了,却找人送来了消息,说是要在蓬莱替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守孝半年。
半年啊……
李如松心想,估计很快就会过去吧……
出了山海关之后,李如松带着一千家将是风风光光的上了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