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本府自围闭以来,不断接战,斩获甚多。曾因斩杀其四太子厮赫大王等酋首,以及城上多部署有神臂弓矢石等,乘间击射,贼人往往畏避,不敢轻犯。密使人探得,贼情十分忧疑,至数日,必是遁去。又窃虑民间尚有疑惑,已张榜于河南北市晓示,各令知悉。

    这些消息说明,中山、河间两府安抚使深知自己守土有责,不会拱手献城,这让宋钦宗感到有些心安与欣慰。他要求三省,以河北官军杀退金贼为内容,立即出榜晓谕东京各界,让民众知道三镇仍是大宋国土,并未让金人侵占。

    河北形势目前看还比较乐观,但河东形势却仍很危急。宗翰虽然已率军北撤,但太原府一直处于金军包围之中。太原府已坚守三个多月,情况究竟怎样,是否还能坚守这让宋钦宗很担心。

    为褒奖守城官吏,三月二十三日,宋钦宗下旨泽州知州高世由等坚守州城,使黏罕不敢以兵犯,宜加褒赏。诏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知泽州高世由特除直龙图阁,通判时扩可直秘阁,其余守城有功人员,令世由等具状保明闻奏。

    宋钦宗此举,目的是希望守城官吏都能以高世由为榜样,守备戒严,让金人不敢近前接战。然而,高世由并没有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所想象的那样勇敢,后来金人二次南下,他便以“河东屏翰,冀南雄镇”泽州降金。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太上皇回京 中
    西军将领姚古与折彦质,赴京勤王途中,在怀州与卫州之间相遇。他们在此接到宋钦宗命令,令他们前去太原解围。姚古被任命为河东路制置使,折彦质担任宣抚司勾当公事。此时,他们手握精锐西兵六万多人马。

    姚古与折彦质于是掉头北上,领兵朝太原方向行进。由于对金军虚实缺乏了解,他们不敢贸然大踏步前进,行军时格外小心,故进程比较缓慢。

    不久,姚古得知隆德府、威胜军已被金人占领,于是派勇士王德前去侦察。王德是甘肃人,以武勇应募从军,有立功扬名的雄心壮志,作战很勇猛,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王德悄悄潜入隆德府,斩杀了一个金军头目,“持首以还,具以虚实报”。姚古大喜,遂提拔他为进武校尉,令他继续去往隆德府侦察,并嘱咐他“必得生口”,自己将亲自审问。

    王德于是率十六名骑兵疾驱,直入隆德府,“生擒伪知府姚璠太师以还”。

    姚古大惊,对王德说道“昔傅介子、班超之伦,何足以相拟!他日功名,须远到古。”姚古没看错,王德后来果然成为南宋抗金名将。

    三月二十四日,通过审问伪知府姚璠,姚古得知金军主力已经北撤,于是领兵疾趋,迅速占领隆德府,生擒伪通判郝伸、少监伪知县储汶,以及积压县印记。

    收复隆德府,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姚古当即向朝廷奏报“恭依圣训,分遣将兵前去救援太原,已于今月二十四日收复隆德府,生擒伪知府姚璠太师、通判郝伸、少监知县储汶,并知县印记,今解送姚璠等赴阙。”

    后来,姚璠等人来到东京,入宫觐见时,宋钦宗临轩问他被擒时情况,姚璠回答道“臣为夜叉所获。”从此,王德便有了一个“夜叉”外号。

    当时,随着金兵撤退越走越远,朝廷大臣们对金人的威胁已不复顾虑。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迎接太上皇回京这件事上。所以,国家军备又有所松弛。御史中丞吕好问对此忧虑重重,他向宋钦宗进言说“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大概宋钦宗觉得言之有理,三月二十四日,宋钦宗下达了一份御笔手诏,要求诸路选将练兵,诏曰“诸路遴选将佐,训练正兵,招纳阙额,缮治器甲,储蓄刍粮,预备军须。陕西诸路召募敢勇,河北训练保甲,尽数团结。陕西选择保甲三万人,分作十军。鼎沣路弓箭弩手,拣选六千人,一千骑。湖南北路峒丁选拣各六千人,听候朝廷指挥。河北京东西弓箭社射生户,预行团集,仍具的确人数申枢密院。”

    为表彰中山路、河东路和高阳关路三路安抚使守城功绩,并以示尊宠,三月二十五日,宋钦宗又下诏曰“中山路安抚使詹度、河东安抚使张孝纯、高阳关路安抚使陈遘,皆守城有功,并除资政殿学士。”

    第二天,即三月二十六日,河北宣抚使种师道奏报说“昨奉圣训,保守三镇,逐金人出界。臣措置催督,进兵救援,随机应发,追逐掩击。金人去后,今月十日,据种师中申告,金人已逼逐出界,其中山、河间府两镇及沿边诸州军,皆并平安。”

    同日,又接到中山府路安抚使詹度的奏报“金贼于三月三日回军途中,再到本府,臣率士卒挠其寨栅,贼知难攻,遂过唐河,迤逦北去。今月四日五更时,金人从保州等处迫逃出寨,现已过易州城北去。本路保护僖祖、顺祖陵寝,并无疏虞。本路前后接战及劫寨共八十余次,斩获及擒贼兵共计五百九十九人,夺到孽畜八千五百五十三头匹口,云梯、鹅车、洞子器甲、旗鼓等一万七千四十六副件,烧夺粮草四十三车,夺到金银匹帛等若干,夺回虏去京畿及诸州军人口五千二百零一人,遣散归业人口不计数目,并收到遗下粮斛约六七万石,现正盘量中。”

    从种师道和詹度的奏报来看,金人已狼狈北去,河北地区情况比较乐观。

    而河东地区情况,似乎也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姚古在收复隆德府之后,率军继续向北推进。三月二十六日,又一举收复威胜军。此地,距离被金军围困的太原城仅有三百来里路。

    李纲受命南下,迎接太上皇,三月二十日抵达南都,在此停留了五天。宋徽宗于幄殿中接见了他两次,向他详细了解朝廷情况,并解释了“止递角”等三事缘由。当时,宋徽宗有去亳州以及西都洛阳之意。李纲力劝他不要去,说皇上日夜思慕,希望太上皇早回銮舆,“欲以天下养之”。期间,李纲还扈从宋徽宗去鸿庆宫烧了一次香。

    最后,宋徽宗表态道“本欲往亳州太清宫,因道路阻水没走成。又想去西都居住,可皇帝恳请如此之勤,看来也去不成了。公先归去,传达此意,慰安皇帝。”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封信交给李纲,又说道“公辅助皇帝,捍贼守御社稷,立有大功,若能调和父子间,使无疑阻,当书青史,垂名万世!”

    三月二十五日,李纲离开南都,二十七日回到东京。当日,宰执们在延和殿开会,商讨迎奉太上皇仪式,李纲与耿南仲之间爆发了激烈争吵。

    耿南仲建议,应将太上皇左右内侍全都除去,出榜宫门,敢留者斩。同时,先遣人搜索,然后车驾进见。

    李纲反对,他以为不如只依常法,不必如此示之以疑,“必欲过为之防,恐却有不可防者。”

    耿南仲说道“《易》曰或之者,疑之也。古人于疑,有所不免。”

    李纲反驳道“古人虽不免于疑,然贵于有所决断。故书有稽疑,《易》曰以断天下之疑。傥疑猜不解,如所谓窃鈇者,为患不细!”耿南仲不服气,仍议论纷纷不已。



第三百七十六章 李纲出征(三)(今日五更,抗击疫情求票求打赏求收藏)
    同日,尚书省呈上一份报告说,河北河东有些地方官员,正悄悄往外转送家属。这引起了宋钦宗的注意,他觉得必须赶快刹住此风,于是亲自批示道“朕所赖以共守祖宗疆土者,实惟郡邑之臣。近闻河朔河东,有守臣弗思体国,先遣家属,有一于此,民何望焉朕念今岁之春,我实无备,故逃职之吏,逭其大戮。今边计鼎新,可以责其固守矣。法不可驰,恩不可再,五申三令,诛将必行。咨尔有众,体予至意。”

    转眼之间,李纲答应出征的日子到了。六月二十五日这天,宋钦宗赐宴于紫宸殿,众大臣集体为李纲送别。接着,宋钦宗又赐御筵于琼林苑,亲自为李纲饯行。赏赐慰劳,可谓优渥。

    第二天,李纲以宣抚司名义下令犒赏军队,准备出征。李纲想,自己是一介文人,初次担任宣抚使,手下武将恐怕不服。因此,出征前必须将宣抚司军威树立起来,而最好的立威办法便是杀人祭旗。可是,杀谁呢

    这时候,恰好姚古受命还阙,其手下部将乐州都统制熙河路军马使焦安节随同来京。李纲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将焦安节召至宣抚司逮捕,历数其罪状在威胜军散布谣言,“虚传贼马且至”,动摇军心,劝姚古退师隆德府,又劝姚古遁去,致使“两郡之人,皆惊扰溃散。”为严明军纪,以壮军威,李纲下令斩之。全军见状,一派肃然。

    六月二十七日,李纲率一万两千人马从京师出发,向河东进军。种师道抱病送李纲出城,回家后叹曰“兵可忧矣。”

    李纲出发前,学习诸葛亮,向宋钦宗呈上一份出师表,表中说道“畿甸、汜水关、西都、河阳皆形胜之地,然而城壁颓圯,当亟修治。今虽晚,若并力为之,尚可及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圣圣传授,以至陛下。适遭艰难之秋,金人入侵,中国势弱,此诚陛下尝胆思报、励精求治之日。愿深考祖宗之法,一一推行之。进君子,退小人,毋以利口谝言为足信,毋以小有才而未闻君子之大道为足使。益固邦本,以图中兴。上以慰九庙之灵,下以为亿兆苍生之所依赖,则天下幸甚。唐恪、聂山乃小人,而陛下却一心信任,如此下去且将误国,故于此申言之。”

    宋钦宗阅后,在劄子上批了四个字“铭记于怀”。

    六月二十八日,御史中丞陈过庭上奏弹劾姚古,他说道“姚古虽世家本将,实乃畏懦之辈,素无战功。之所以能登将坛,持节钺,是因其善以名马宝货,奔走于童贯之门。自太原被围,古提重兵于威胜、隆德,逗遛数月,未尝寸进。等到种师中以忠勇自奋,苦战榆次,而古却违期不应,遂致师中失利而殉国。此古可斩之罪一也。

    朝廷命古解围太原,然未有一骑一卒敢入南北关。自师中失利,古退师威胜。士庶叩马恳诉,愿共守御,古却领兵连夜遁去。致使威胜之民,扶老携幼毙于道路,哭泣之声振于山谷。此古可斩之罪二也。

    古既退师,其部将又妄言于众曰国家已割太原与金人,我辈所以南归。于是,役夫只搬运粮草器甲,其余物资皆委弃而去。此古可斩之罪三也。

    兴师之初,有十五名勇士直入隆德府,缚获伪隆德府守官以献,兵不血刃而得一郡。然而古掩盖其功,不如实奏报,致使此十五人,只得赐帛而已。士气由此沮伤,抱戈不战。此古可斩之罪四也。

    伪隆德府守官,自言先世乃汝颍间人,深有效顺之意。缚至军中时,古若能如韩信之师李左车,李愬之释李祐,则太原之围自此可解。古乃贪冒功赏,献囚于朝,用心不忠,安能成事此古可斩之罪五也。

    古军中妇人,不可胜数,因而人无斗心,士气不振。此古可斩之罪六也。

    古欲退师,然无端由。忽有统制官焦安节厉声而前曰敌骑逼近,何为尚留于此古既不能斩安节以慰众心,又听从其言,率众宵遁。此实乃古之谋,假手于安节。此古之可斩者七也。”

    陈过庭奏罢,又有大臣奏道“姚古随行使臣兵级尚有数百人,现在城外,伏乞圣慈下令,先将他们遣散,或者拘收他役,然后再对姚古进行惩处,以免生事。”

    然而,宋钦宗并没采纳陈过庭的建议,只下旨给姚古降职处分责授节度副使,广州安置。

    李纲受命出征,第一站先到达河阳。河阳是洛阳以北的军事重镇,李纲在此停留了十余日,训练士卒,修整器甲。然后,他又领兵北上,进驻怀州。

    自出师以来,李纲向全军约法三章一、士卒不得扰民,抢夺妇人钗子者,立斩之;二、捡拾死者遗弃物者,施行脊杖或黠刑;三、逃亡捕获者,皆斩。

    三条军纪,简明扼要,非常好使。从此“军律颇肃,无敢犯者”。

    李纲认为,在平原上进行野战,步兵很难战胜骑兵。而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装备,非战车莫属。金人最擅长以铁骑奔冲,我军若没有战车相配合,很难取胜。

    为了扭转宋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李纲下令张榜,广泛征集战车制造方法。闻讯前来,贡献战车草图的人很多,总制官张行中也来献上一份战车车图。

    李纲对张行中的战车车图很有兴趣,张行中于是向李纲详细介绍了一下,他所研制的造车之法、出战战法以及布阵之法。

    首先是造车之法先制造两根带有双轮的长杆,推杆则轮转。然后在两杆之间,用横木相连接,再在横木上架设一个巨弩。巨弩外罩以皮篷,可抵挡敌之矢石。皮蓬上绘以神兽之像,弩矢从神兽口中发射而出,神兽之目可用以望敌。战车下方装上铁甲,以保护士兵之足。战车前方,上下两层各装设长短不同的枪刀,每层各四枚,上长而下短,长者用来攻击人,短者用来攻击马。战车两旁装有铁钩,不作战时,可用此钩连结其他战车成为军营。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纲出征(四)
    其次是战车出战战法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二十五名,其中,四人负责推动长杆使战车前进,一人登车望敌发射弩矢,其余二十人手握盾牌、弓弩、长枪以及斩马刀,排列于战车两旁。每旁有十人,排列成两行,每行五人。站在最前排的是盾牌兵,其次是弓箭手,最后是刀枪排。

    遇敌后,若敌兵在百步之内,则用盾牌做掩护,弓箭手进行发射;若敌人逼近,则弓箭手退后,刀枪排冲上前,用长枪刺人,用短刀砍马;若敌兵后退,则推动战车,联合起来,鼓噪而进。若遇险地,则停止前进,令骑兵从两翼出发,追击以取胜。

    最后是战车布阵之法每军两千五百人,其中五分之一即五百人,是将佐,卫兵以及后勤辎重之属,其余两千人分乘八十辆战车。可排成方阵,每面二十辆战车,车车两联,而步兵就在车与车的间隔中行进。前排战车可向前进攻,后排战车可向后进攻,左右战车也可各自往外推进。敌人若攻左右,则可抄其后路。随敌人所攻方位不同,而变换防守之法。前后左右,可产生多种变化。而将佐、卫兵与辎重之属,皆处于方阵之中。此方阵,也可根据地形,变化成圆形阵或曲形阵。行进时,则按次序排列阵势;休兵时,则各车相互连接,围成营地,不必再挖沟堑、筑营垒,营地形成最为简便而且完固。

    听了张行中的介绍,李纲认为这份战车图很有价值,决定采纳。他立即上奏朝廷,建议依照此图制造战车。他在奏疏中说道“金人以铁骑胜中国,非战车不足以制敌,其原因有三一、实战表明,步兵不足以抵挡骑兵驰突;二、使用战车,则骑兵驰突可防御,战马不如战车坚固;三、若不用战车,我军步兵多胆怯,见敌骑便溃散,虽有长技,不得而施用。若用战车,不仅步兵得利,而且我骑兵可隐蔽于后,寻机而出战。

    同时,使用战车,不仅让步兵有所依,施展其力,而且可使部伍有束,不得而逃。由此可知,战车可以制胜铁骑之理明矣。”

    李纲希望短时间内,朝廷能制造出千余辆战车,下属各军可用两个月时间来学习演练。等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防秋之兵集结完毕,便可谋划大举进攻之计。李纲心想,那时候,我军战车结阵以行,金人铁骑必皆退遁。

    宋钦宗对李纲的建议很重视,很支持,令兵部立即组织有关人员,依照战车样图进行试制。样车试制出来后,宋钦宗又指示兵部,将战车运送到怀州,让李纲组织军队试用。李纲亲自指挥士兵,将战车推到野外,进行演练。由于车体很笨重,行动起来非常迟缓。士兵们很有想象力,他们形象地称这辆战车为“鹧鸪车”,因为鹧鸪鸟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最终,这辆花了不少钱制造出来的战车,因不适用野战而遭废弃。李纲大失所望。

    让李纲更感到失望的是,朝廷忽然降旨原先诏令全国各地起兵,向京师集结,以防金人秋天入侵,现令全部停止进兵。

    部署防秋之兵,是李纲担任知枢密院事时,着重做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是得到宋钦宗批准的。现在自己刚离开朝廷,这个计划便遭到否定,李纲感到很悲哀。

    李纲沉思良久,决定上疏力争。他在奏疏中说道“措置防秋之兵,是臣待罪枢府时,伏蒙陛下委令所为。臣以为,中国之军政不修,几近三十年矣。军队缺额不补者过半,其现存者皆溃散之,且不习战阵,故金人得以窥伺。金人既陷燕山,长驱中原,遂犯畿甸,来时无藩篱之固,去时无邀击之威。因庙堂失策,致使割三镇,质亲王,劫取金帛以亿万计,驱虏士女屠戮良民不可胜数,誓书之言,所不忍闻,此诚乃社稷之羞,陛下当尝胆而思报也!

    今河北之敌虽退,而中山河间之地不割,敌马时常出没。沿边诸郡,寨栅相连,兵不少休。太原之围未解,而河东之势甚危,旁近县镇,皆为敌兵所占。秋高马肥时,敌骑决须深入,以责三镇之约及金帛之余数。倘若不起天下之兵,不聚天下之力,解围太原,防御河北,则必复有今春之惊!宗社安危,殆未可知。故臣为陛下措画,下达诏书,以集结诸路防秋之兵。所集结之兵,大约不过十余万人。欲分布于河北沿边雄、霸等二十余郡,以及中山、河间、真定、大名、横海五个帅府。此外,尚有腹里十余州军,需沿河一带控扼地分,以保护王室,提防海道。其最急者,是解围太原,收复忻、代,以防御金人与夏人联兵入侵。不知此十万之众全部皆到,能否够用,能否避免敌马渡河之惊

    今臣奉命出使,离开陛下尚未多久,朝廷已尽改前日之言。调发防秋之兵既罢,峒丁又罢,弓弩手又罢,士兵又罢,四川福建广东南路将兵又罢,荆湖南北路与京西诸郡又皆特免起兵。如此,前日诏书所集结之兵,罢去大半。金人若再次聚兵,两路入侵,不知将何以应对而朝廷为何不留意于此也
1...126127128129130...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