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目前,两路金军攻势不仅不减,反而越来越猛,即将抵达黄河北岸。宋钦宗忽然想起吕好问过去所提醒的,而今都一一兑现,便感觉到他这人懂得军事,于是将他提拔为兵部尚书。

    可是,宰执大臣们对吕好问的上述建议,坚决反对。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钱粮不足,集结军队、修筑堡垒都需要花费大量钱财,这根本行不通;二是既然已决定向金人割地求和,何必再集结军队若再兴兵,岂不又让金人抓住把柄,指责我议和毫无诚意

    宋钦宗想了想觉得,宰执大臣们说的也很有道理。

    宋钦宗与他的宰执们觉得,在增强防御保卫京城这方面,朝廷早已做出了明确部署,已经付出了极大努力一、早已下令在京城四周设置四道总管,即北、西、南、东四个防区,分别授权给大名府知府赵野、河南府知府王襄、邓州府知府张叔夜和应天府知府胡直儒,由他们全权负责各自防区内一切事务。

    二、早已部署宣抚司守卫黄河。令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守卫河阳一带,以阻挡西路金军;令宣抚使范讷统兵五万守卫滑州、浚州一带,以阻挡东路金军。

    三、已派出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巡按大河使,率五千骑兵前往黄河岸边巡视。并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大量金银财帛,让李回带去犒劳守河士卒。




第四百零八章 靖康之难(二十五)
    宋钦宗与宰执们觉得,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朝廷如何部署防御,而是军队与各防区如何贯彻落实执行朝廷的防御决策。黄河乃天险,他们相信,若十几万守河将士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必能将金人阻挡于黄河北岸。

    十一月十日,宋钦宗下旨,将刚刚出任鼎州知州的邢倞除名勒停。因为邢倞在担任管伴使时,轻信金使赵轮所言,建议朝廷写密信联系耶律余睹,鼓动其复国。宋钦宗现在意识到,这件事办得很愚蠢,给金人出兵南下提供了借口。宋钦宗以为,金人进兵,祸始邢倞,必须严惩。

    这天晚上,美丽的东京夜空上忽然坠落了一连串流星,大者如杯。有人夜观天象,推测金人可能已渡过黄河,悲剧即将发生。于是,城内浮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不少市民连夜离开东京,去往东南江浙一带避难。

    第二天,唐恪、何栗等宰执听说后认为,黄河天险有十几万大军在日夜把守,金军绝不可能这么快就过河。他们立即给开封府下令“朝廷已命将守河,为捍御之计。而京都细民逃往东南者甚众,摇动人心,深为未便,令开封府以法约束。”

    陶宣干从平阳府逃出后,一路跑回怀州去见折彦质。可折彦质这时候已离开怀州,领兵去往河阳。陶宣干于是又赶往河阳,终于见到了折彦质。

    陶宣干对折彦质说道“金人遣使讲和,果然是假的。使人尚未还,他们就于十月初十攻破汾州,二十四日攻陷平阳。从进攻平阳的情况看,气势很嚣张,有大举南下的意图。要想阻遏其攻势,并非易事。”

    折彦质问道“何以为计”

    陶宣干回答道“速申奏朝廷,请求朝廷支持。军兵如不可用,速招募民兵。如河东陕西人,他们皆欲报父母兄弟妻子之仇,皆可用也。给他们每人支一百钱,二升半米,仍优加犒赏。诸渡口应火速渡人,河阳浮桥是军马往来,以及河东一带逃难百姓必经之路,宜速建造。我判断,金军半月之内必将至此。”

    折彦质又问道“据你看,金军真能到这里吗”

    陶宣干说道“我看,他们将到达京都城下,亦未可知。”

    当天,折彦质到北阳县北城一带视察河防情况。从十一月初九开始,连续三天,关报日急。十一月十一日,陶宣干得知怀州已失陷,于是去向折彦质辞行。折彦质说道“两日来,边报颇急,用舟渡人很费力。”

    陶宣干问道“浮桥如何”

    折彦质答道“六七天过去了,浮桥还未架好。”

    陶宣干说道“岂有大将军下令造浮桥,数日不成之理何不追究建桥官责任,略与处置”

    十一月十二日早晨,折彦质见浮桥还没架好,下令处罚建桥官。负责建桥的官员有三个,一个铃辖两个都监,铃辖被打了三十棍子,两都监各打了五十棍子。当天中午,浮桥建成。

    这时,河滩中已有五六万人在等候过河,有军人家属,有逃难百姓,也有官员车乘,如同蚂蚁一般黑压压的一大片。

    人们见浮桥已架好,于是一齐拥上前去,争先抢渡。有很多军人家属妇女,被挤落到河滩的浮沙上,须臾间皆陷没。有个掉到浮沙上的妇女,举着手臂间的金缠给人看,号呼求救,可是没有一人敢向前靠近。不一会儿,她便陷没于泥沙之中,无影无踪。

    十一月十二日,金军先锋娄室领兵抵达河阳附近的黄河北岸。此时,折彦质已率军退出河阳,退至黄河南岸,与李回带来的五千骑兵相汇合。金军在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两军夹河而扎营。

    宗翰在怀州,对先锋军渡河很不放心,先后派出十几名探马,打探宋军河防情况。探马们陆续回报道“南兵甚盛,未可轻渡。”

    宗翰于是召集将领们来怀州开会,讨论渡河问题。会上,有人建议先休整几日,然后再战。娄室不同意道“宋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军中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众将领皆赞成。

    这天晚上,金军战鼓咚咚,持续响了一夜。黄河南岸的宋军担心金军利用浮桥进攻,于是放火将河阳浮桥烧掉。

    这时候,在黄河北岸,尚有宣抚司属官二三百名,地方官员多名,以及众多逃难的民众,还有战马约一万匹,都没来得及过河。望着黄河河面上的熊熊火光,两岸哭声一片,痛干云霄。

    另外,宣抚司还有许多金银缣帛,也没来得及运到南岸去。仅抛弃在河阳黄河滩内者,大约就有一百余万贯。

    第二天黎明,娄室听说黄河南岸的宋军已不见了踪影,于是派银朱孛堇率领三千人马,与已投降的威胜军原知军张克佐一起,从清河界出发,前去探寻渡河之路。

    银朱孛堇与张克佐来到黄河边上,发现河水并不太深,于是率军涉水而过,悄悄在宋军营寨之后扎营。

    折彦质手中虽然号称有十二万兵,但大半是收拢过来的太原解围战的溃军,还有一些是新招募的民兵,这些人都似惊弓之鸟,战斗力可想而知。折彦质对自己的队伍是了解的。他见金军在背后扎营,以为金军全都渡河,急忙率中军往南撤退。其他各军见主帅已撤,皆不战而溃。

    李回闻金军已过河,也急忙往南逃。跑到孝义桥时,他留下将士在此捍敌,自己则沿着山路逃至颍昌府。大敌当前,他竟在颍昌府与万官宴饮。随行官吏与将兵深感愤怒,欲寻机杀掉他。

    十一月十四日早晨,金军骑兵主力来到河阳北岸。只见河岸上到处插着黑旗、黄旗与白旗,金军骑兵将河阳城内居民从城中赶出,让他们挖掘陷落在河滩内的各种金银缣帛。

    此时,宋钦宗与他的宰执们,对于黄河失守情况尚不知晓。



第四百零九章 靖康之难(二十六)
    十一月十三日早朝时,有臣寮上奏说“当年,王机守雁门,和诜守雄州,薛嗣昌帅太原,詹度帅河间,皆滥受赏功,以助成今日之患,他们皆应受到惩处。”

    宋钦宗于是下旨,追回和诜武功大夫官职,与王机一同除名勒停,送往高州编管;詹度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安置于郴州;薛嗣昌已死,其生前官职全部剥夺。

    又有臣僚上奏,建议水淹牟驼冈。牟驼冈,即金军上次兵临城下时扎营结寨的地方。宋钦宗准奏,令都水监着手办理。

    宋钦宗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阻止住金军南下。这也是朝廷所面临的头等大事,是事关朝廷安危的最严重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无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宋钦宗只好决定,按照十一月八日众大臣的集体表决来办,即“割地以舒难”。宋钦宗任命知枢密院冯澥为告和使、徽猷阁学士李若水为副使,令他们与王云、马识远一起再次出使金军,去拜见宗翰和宗望,办理交割三镇地界事宜,请求金人停止进兵。由于形势日益紧迫,宋钦宗令他们务必于次日出发。

    第二天,冯澥与李若水遵旨离京,当天晚上到达中牟。当地有人向他们反映说“已有敌骑渡河。”

    随行人员听说后皆很害怕,建议回京报告皇上,然后换一条路走。冯澥问李若水“当如何”

    李若水说道“守边防河将士闻风而逃遁,若奉使者也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也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今日敢有回者,行军法!”众人遂不敢支声。

    其实金兵还没到达此地。只是一些从黄河南岸溃逃的宋兵,来到这一带骚扰百姓,当地人误认他们是金兵。

    此后,冯澥与李若水在路上,每天都向朝廷奏报一次,报告沿途所见,请京城早做安排防备。

    途中,冯澥与李若水巧遇从河阳逃出来的陶宣干。李若水问他“敌军来势如何”

    陶宣干回答道“观其事势,所图不小。”

    李若水又问“今在甚处”

    陶宣干回答道“已开始渡河矣。”

    李若水又问“他们若欲过河,有船栰否”

    陶宣干回答“浮桥已烧尽,恐怕他们会拆屋木作船栰。”

    李若水又问“宗翰来否”

    陶宣干回答“不知。”

    李若水又问“今朝廷一一答应其所请,他们能否撤兵”

    陶宣干反问“答应何事”

    李若水回答“割三镇。”

    陶宣干摇摇头道“这恐怕不能满足其要求。”

    冯澥问“金人杀使人否”

    陶宣干想了想答道“自古戎狄无道,但何尝杀使人”

    李若水说道“某舍得一死,无足计较者。”

    陶宣干建议李若水和冯澥两人分开走,他说道“李副使可先走,冯枢密可后来,傍晚可行。”

    李若水和冯澥接受建议。不久,李若水骑马先走,冯澥乘轿随后。他们继续朝河阳方向,迎着金军走去。

    十一月十四日,即冯澥和李若水离京那天,宋钦宗心里很难受。感伤惆怅与焦虑不安,一齐涌上心头。三镇就这样放弃了吗他内心很纠结。隐隐隐痛,让他坐立不安。他找出那些反对弃地的奏疏,认真阅读了几篇,忽然觉得这些说法也很有道理,特别是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八人,方略优长。宋钦宗决定亲自召见一下万俟虚与晁贯之,他令唐恪安排他们入宫奏对。

    万俟虚和晁贯之接到通知后,先来到都堂见唐恪,他俩对唐恪说道“三镇乃祖宗之地,岂可弃之金人之志不在于割地,实欲侵犯中原,他们只是以三镇为罢了。公为宰辅,应召天下之兵与之力争也。”

    唐恪说道“屡次出军屡次败衄,再召兵也无益,徒费刍粮扰劳百姓而巳。守信割地,诚为上策。且皇上欲据耿南仲王尚书提议,再遣康王出使。诸公召对,不宜高论,以免皇上愈加疑惑。”

    万俟虚和晁贯之没有答应。他们来到睿思殿,对宋钦宗说道“河北三关,曾被契丹乘晋开运之难而抢夺占有。后来,周世宗御驾亲征始收复其地。河东太原,刘家父子据有数代,周世宗一征,太祖太宗再征,这才征服。积二十年之功,残数万人之命,这才统一,与中国成为一体。

    三镇,得之诚难也。且无太原,则不能控制西北;无瀛州、定州,则不能保卫京城。三镇,对于中国犹如人之四肢。如果一肢有病,就想去掉,则人不为全人,甚至危及全身矣。况三镇之民,皆陛下赤子,割地则弃民,为民父母而弃其子孙,岂为万全之道乎

    冒顿,乃一戎人也,宁肯弃金帛妻妾,必不忍弃地。故终能威敌,而保有疆土。今陛下富有四海,为中原之主,奈何反而弃土,为邻国所耻哉

    大臣以弃地为国是,乃忘万世之业,而苟图目前之安。其议计疏拙,致国家面临倾危,诚可痛惜!

    东汉邓骘欲弃凉州,虞诩说疽食浸淫,将无限极。南唐锺谟愿弃江淮,宋齐邱说卖国窥利,徒倾社稷。为人臣而愿弃国之地,岂是忠于主哉”

    宋钦宗问道“然则,奈何”

    万俟虚和晁贯之又说道“金人率众自北而入,必将深入内地侵犯京师。为今之计,当召四道兵马二十万,与京城守兵环城列寨,以卫王室。然后,以羽檄召天下勤王兵,分别屯驻于京郊。金人来后,断绝其物资,使其无所掠夺。他们远离本土,长途奔袭,必不能持久。待其困弊,然后击之,诚为万全之计。”

    宋钦宗听后,似有感悟,对于弃地之策又开始有所动摇,又想督兵与金人交战。

    第二天早晨,宋钦宗忽然接到李若水于十四日晚上从中牟县派人送回的奏报道“途中碰到游骑,道路传言金人已渡河矣。和议必不可谐,请皇上早做守备,速下哀痛诏,征兵于四方。”



第四百一十章 靖康之难(二十七)
    宋钦宗有些吃惊,急忙召集宰执商议对策。唐恪耿南仲聂昌何栗等宰执闻讯,皆不以为然。他们仍坚持认为,有李枢密和折副宣抚统帅十几万大军防守黄河,金人不可能这么快就过河。

    接着,又传来边报说,敌军兵临黄河,河防十分危急。

    宋钦宗令殿前司殿帅王宗濋,速派人出去打探。王宗濋派使臣马纲作斥候,带人出城侦察。下午,马纲回来报告说,路上遇到一些溃兵,据他们说敌军已开始过河,我十几万黄河守兵已溃散,折副宣抚和李枢密都不知去向。

    宋钦宗与宰执们面面相觑,沉默半天,皆无良策。宋钦宗忽然想起李若水的建议,于是下哀痛之诏,号召福建、浙江军民勤王。他在诏书中说“福建、江东西、浙东、浙西素号出武勇人材,欲依四道置帅体例,派遣发运使翁彦国任经制使,令召募起发军民二万人,须管于十二月上旬到京勤王,其钱物亦准许在二广挪移。”

    宋钦宗派冯澥和李若水出使宗翰军中,派王云和马识远出使宗望军中。王云本应与李若水一起,于十一月十四日出城。可是,王云坚持要求康王同他一道去见宗望。所以,十四日那天李若水按时出发了,而王云却没走。

    王云的理由是,康王英武威猛,与二太子关系友好,金人对康王很畏服。请康王出面,才有希望让东路金军停止进军。而且,二太子曾说过,必须要有亲王与两府宰执奉使求和,或许可解除战祸。

    对于这事是否可行,宋钦宗拿不定主意,令宰执们商讨。

    宰执们并不赞成再派康王出使,因为此前派肃王出使金营,结果被金人扣留挟走,至今一去不回,生死不明。宰执们委托耿南仲向皇上奏报。耿南仲的奏报很委婉,其大意是朝廷对待皇子与粘罕应该相同,现在若派康王去皇子处,那么,对待皇子很显然是有些偏重。只派王云去如何或者粘罕处再派莫俦前去如何

    宋钦宗御批道“此类事不用取旨,但与少宰评议,从长施行。”

    耿南仲又奏道“派康王出使,必须得圣旨乃可。但以臣观之,只令李若水、王云前往亦可,乞降圣旨付王云,不再差康王前去。”

    宋钦宗又御批道“卿去面谕王云,若兵退后,亲王再去感谢不妨。”

    耿南仲于是将王云召至府第,向他转达了宋钦宗之意。但王云不以为然,请求面见皇上,陈述看法。

    在王云极力坚持下,宋钦宗最终决定派遣康王再次出使宗望军中,王云为副使;答应割让三镇,携带衮冕、车辂以行;并尊金主为皇伯,上尊号为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

    康王赵构得知后,立即入宫上奏,请求派文臣耿延禧(耿南仲之子)和武臣高世则二人任参议官,一同随行。宋钦宗准奏,并恳请康王务必于十六日出发。因为有情报说,金军已开始渡河,形势十分紧迫。
1...138139140141142...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