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十一月十五日下午,王云、耿延禧、高世则,以及都监东头供事官蓝珪、康履、黎楶,入内西头供奉官杨公恕、内知客修武郎韩公裔等人,都来到康王府参见康王,这些人都将跟随康王出使金军。
康王对大家慨然说道“国家之难,君主忧辱。苟可以了事,义不得辞。然深入不测虏廷,未有还期。公等且归,与父母妻子诀别,来日五更,至此同行。”
耿延禧、高世则等人各自回家,惟有王云家属不在京师,当天留宿于康王府第。第二天五更时,耿延禧、高世则等人皆至。不久,众人上马,与康王一同出发。
此时,耿南仲正在内殿奏事,宋钦宗对他说道“康王要求卿之子为官属,他不辞而往,朕甚嘉之。”
耿南仲回答道“臣只有此子,国家艰难之时,岂敢辞”说着说着,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宋钦宗说“宣来奏事如何”
耿南仲直言谢绝道“康王既往,而臣子独宣,无此理也。”
耿南仲从内殿退出,路上,忽然有个内侍跑来交给他一份御笔耿延禧速宣回奏事。
耿南仲看着御笔沉思了一会儿,转身又回到内殿,向宋钦宗奏道“康王为国出使,臣子之不肖,得奉使左右,幸也。若独宣回,臣何面目”
宋钦宗很感动,于是撤销御笔,同时下旨,任命耿延禧为龙图阁直学士,赐金带一条、通犀带一条、锦绮等一百匹,灵宝丹、苏合香、圆透冰丹各一百贴,茶一百斤,四和香一百两,餹霜一百斤。
康王赵构、王云、耿延禧、高世则等一行人遵旨离京。走出城门后,王云望着巍峨的东京城楼,对康王说道“京城楼橹,天下所无。然而,真定城高几近一倍,金人让我等坐视攻城,不多时城破之。此虽楼橹如画,亦不足恃也。”康王默然不答。
金兵已渡过黄河,而负责守河的折彦质和李回,竟然都不知了去向。一想到这事,宋钦宗便感到失望而又痛恨。
正当宋钦宗黯然神伤之时,殿帅王宗濋忽然进奏说,据探马所报,金兵先锋已到达汜水关,正抢渡汜水河,朝京师方向奔来。京西提刑许高,以及守卫汜水关官兵,皆望风而溃。
宋钦宗大惊,急忙下令关闭京城城门,切断进城道路,守城诸军与百官疾速登上城墙,严阵以待。同时,令礼部侍郎梅执礼为清野使,立即在城外实行清野。
京城市民百姓听到消息后,冒着严寒,奔走相告,议论纷纷,到处呈现出一派惊慌不安的景象。
近来,京城天气很反常,特别寒冷。有个名叫王俊民的日者上奏说,十月立冬乃国家大忌,建议在冬日里致祭打牛,用立春之仪,以召天地之和气。其大体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举行一场迎春仪式,希望以此从上天给京城借来一些春天的温暖。
第四百一十一章 靖康之难(二十八)
宋钦宗专门下诏,批准了这项活动。王俊民于是组织群众迎土牛于开封府前,并令内城遍插青色旗帜,以应春季之木德。
一些有识之士听说此事后,都人为这是个荒唐笑话天时岂可借也
十一月十六日午后,待康王一行人出城,东京城各城门皆关闭,唯独开着东水门陈州门。
城内众多百姓都拥挤在这个城门口,等着出城避难。他们争先恐后,拥过来挤过去,结果有不少老弱妇幼被挤死或者踩死,“死者枕籍”。
当东京城陷入一片恐慌之际,冯澥和李若水正渡过黄河北上。他们已经打听清楚,宗翰还留在怀州。十一月十七日,他们到达怀州。
其实,只是金军先锋部队渡过黄河,其主力仍驻扎在怀州一带。宗翰又安排萧庆担任馆伴使,令他先去问明白李若水此来是何目的。
萧庆上次在太原城外接待过李若水,一见面,他便开门见山问道“使副们这次因何事而来”
李若水答道“某等此次亦为和议而来。”
萧庆说道“既然贵朝皇帝不肯交割三镇土地人民,此事可怎么和”
李若水说道“某等面奉本朝皇帝圣旨,已差工部侍郎王云、武功大夫马识远前来交割,将三镇地界交还贵朝矣。”
萧庆问道“王侍郎等几时到来”
李若水答道“某等与王侍郎等同日出国门,某等兼程先来,估计王侍郎等今方到磁州、相州一带,再过数日可以到此。”
萧庆又问道“有国书无”
李若水答道“有国书。”
萧庆说道“使副且歇泊,容庆等先为禀知国相。”
萧庆走后不久,又派人来向李若水传话道“请准备好礼物与土特产,今晚上参见国相。”
大约下午申时,有两个翻译官过来,对冯澥和李若水说“国相请使副。”
冯澥和李若水于是携带着礼物与特产,跟着他俩走去。不多时,来到一座中军大帐。只见路两旁甲兵肃立,甚是威严。
宗翰端坐在一把银椅上,表情严肃,身后站着几名卫士。
冯澥和李若水急忙上前行礼,李若水说道“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某等再三伸问国相元帅冬寒台候万福。”
宗翰略微动了动身子,表示受礼,问道“使副们来时,贵朝皇帝圣躬万福”
李若水答道“某等来时,本朝皇帝圣躬万福。某等来时,面奉本朝皇帝圣旨,令若水再三启白国相元帅,前次若水等归,承示书翰,不胜感荷,所需三镇,已差工部侍郎王云、武功大夫马识远前来交割地界,今有国书上呈。”
正当李若水取国书之时,冯澥手捧一份通状,上前读道“今承朝命,恭造行台,冀寻信誓,赦既往之不咎,准许惟新改过,以停止二境之兵戈,使两朝和好,握手言欢,故冒昧而来,匍匐以请。某年当衰迈,位忝枢机,曾获罪前朝,几死于凶邪之手。今受知于圣上,误叨将相之权,常怀欲报之心,遂自告奋勇,前来出使。今面见国相元帅,喜惧交深。”
宗翰听后,微微一笑,派人取过来国书。国书内容如下“大宋皇帝致书大金国相元帅专驰介使,远布悃诚。今春大军俯临郊甸,寻以上皇传位之意,引过请和,承皇子郎君、元帅奉伯大金皇帝酌中之命,特许修和。寻报之国相,各令班师,信义之重,比坚金石。于是宗庙再安,生灵赖庆,乃割三镇以谢恩惠。
既而,诸州民情过执,群臣议论二三,往复告求,致淹岁月。盖缘寡昧,失不详思。誓约之明,岂应辄易果烦大兵来诘兹事,中外震动,不遑宁居,礼义有亏,追悔何及!
过而能改,请践斯言。其三镇之地,今并依正月所立誓书交割施行,惟冀两路大军早回,使赵氏二百年社稷永宁,亿万生灵全其性命。仁恩之大,山海难喻,自此倾诚,万世不易。上天实临,百神在列,何敢背违,自取祸殃。今遣知枢密院事冯澥、徽猷阁学士李若水充告和副使。缅惟英哲,必为矜从。寒律方严,倍加珍摄。”
翻译官将国书内容给宗翰通译了一遍。宗翰听后,面带微笑,请冯澥和李若水等人坐下道“何不早如是免令提兵到此。”
李若水说道“今大事已定,望国相元帅早日回兵讲和。”
宗翰问道“不知王侍郎等人,几时可以到此”
李若水说道“某等与王侍郎等同日出国门,某等兼程先来,估计王侍郎等方到磁州、相州一带,再过几日可以至此。”
宗翰说道“候割地使到来,看情况再说。即便回军不难,公等且熟歇。”
冯澥和李若水于是起身告辞,退出军帐,回到住处。当晚,宗翰令人送来一大些熟羊肉、酒等物品,招待他们。
次日一早,冯澥和李若水去参见宗翰。宗翰说道“昨日已差使者去往汴京,约定以黄河为界,三镇之事不必再议。况且,不知是否真有王侍郎等来交割地界”
李若水没想到情况忽然有变,急忙解释道“某等虽不才,但受君命远来议和,若非诚信,岂能定事又怎敢欺罔国相也希望国相稍微等待几日。”
宗翰说道“大军安能久留于此”
宗翰说已派使者去往东京,并非虚言。就在冯澥和李若水到达怀州那天,即十一月十七日,金使杨天吉、王汭、撒离母等一行十三人,也刚好到达东京。
冯澥和李若水来金军是要告知宗翰,朝廷已决定割三镇以议和,请金人退兵;而杨天吉、王汭和撒离母去东京却是要告知宋朝,割三镇事已不必谈,要想议和必须以黄河为界,即将黄河以北土地和人民全都割给金国,否则,金军将继续南下。
杨天吉首先将宗翰的一封信呈交给宋钦宗,信中写道“大金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近日恭依宣旨,遣使问罪,来意虽以委任不当为辞,然未肯服罪,致令重兵河北、河东两路齐进,所经州县军府,服者抚之,拒者攻之。今月初六日已到泽州界,不住前进,及所遣先锋今月十四日过黄河。不施船筏,不由渡口,直涉洪水,谅已洞悉。
载惟大宋屡变盟言,若不以黄河为界,终不能久。故今议定还河北、河东两路,先行收抚。其中或有来自河外者,不论甚处人民,并许放回;所有见在职官、兵卒,并合一例存抚,然念抛乡之人,亦议定与河外见在两路未下州府官员兵人,并许放回。请差近上官员前来交割引出,俾见家小。仍服罪讫,一面先具,凡所听命不违,国书回示。如或不见依从,稍有延迟,将恐别招悔吝。
律正凝寒,善祈多福。今差保静军节度使杨天吉、昭德军节度使王汭、贝勒色哷美前去,奉书陈达。不宣。”
第四百一十二章 靖康之难(二十九)
宋钦宗看完这封信后,心情非常沉重。很显然,金人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蛮横。宋钦宗很想大哭一场,但面对金使,他必须强忍着。
杨天吉说道“兵已临大河,距离京城咫尺之间。两国战争累年,生民涂炭已久,此缘小人用事,起此兵端。今欲休兵致好,以誓书遣臣等来,复两国之欢好,只求以黄河为界。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宋钦宗很无奈,只好点头表示同意。
王汭说道“陛下敦信许和,乃两朝休兵之幸,未知遣何人报聘”
宋钦宗说道“待与大臣商议后,在决定遣往。”
王汭说道“今春议和退师,以三镇为约。陛下遣张邦昌、路允迪割地,此二人皆非宰执,皆临时骤然提升。其衔命而往,果然半途而废。今我们倾国而来,就是要处理失信之公事也。若不派遣左右亲信大臣一往,必不取信。”
对于王汭的要求,宋钦宗也点头答应。
杨天吉和王汭见宋钦宗对两项要求皆满口答应,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接着,杨天吉又提出,要取走蔡京、童贯、王黼、马扩、吴敏、李纲、张孝纯、詹度、陈遘等九家家属。
宋钦宗表示,这件事在短时间内很难办到。他说道“蔡京已经身亡,王黼和童贯已经诛杀,马扩现不知所在,吴敏责授节度副使涪州安置,李纲责授节度副使夔州安置,张孝纯知太原,詹度安置在湖南,陈遘现在知中山。他们的家属都不在京城,其中有的在远处,有的已不知去向,这需要慢慢寻找,待找到后给你们送去。”
大概杨天吉和王汭觉得,宋钦宗此话说的很实在,就没再提什么要求。
宋钦宗于是命吏部尚书王时雍、带御器械王俅和尚书吏部员外郎王及之,担任馆伴使,令他们将金使安排到都亭驿,好生接待。
杨天吉、王汭、撒离母等金使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宋朝君臣以三镇换取和平的天真设想与荒唐部署。局势的急剧变化,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弱智般的想象,让他们慌了阵脚,乱了方寸。
对于画河而治,宋钦宗当然很不情愿。可是金军已渡过黄河,不久就将再次兵临城下,这是宋钦宗最为担心之事。要想使金人停止进攻,就必须满足其一切要求。除此之外,宋钦宗觉得已别无选择。
经过一夜思考,宋钦宗最终决定答应金人要求。
第二天,宋钦宗令唐恪起草并签署敕书。何栗见到敕书后大吃一惊道“不奉三镇之诏,而从画河之命,何也”他拒不签字,并请求辞职。
宋钦宗遂免去何栗的中书侍郎职务,令他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但留在京城,领开封府事。同时,任命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宋钦宗又御批道“以金人欲割地,须两府二人,令各自陈,愿出使者。”
陈过庭首先表态道“主忧臣辱,臣愿效死前往。”唐恪、曹辅等皆迟疑不答,耿南仲以自己年老为由而推辞,聂昌则以家中有老人需要侍奉而拒绝出使。
宋钦宗听罢,挥泪而叹息。接着,他又御批道“过庭忠谊可嘉,特免。可差辞免人耿南仲使斡离不河北,聂昌使粘罕河东,日下出门。”
耿南仲与聂昌见皇上发怒,强命他俩出使金军,办理交割河北与河东,他俩不敢抗命,只好答应,但并没马上离京。
此时,京城的北、西、南三面城门都已关闭,只留下东面一个城门供人们进出。有的人从城里往外走,打算远走他乡,以避战祸;有的人则从城外往里搬,打算寄住在寺庙或者道观里,以寻求安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扶老携幼,不绝于道。一些品行恶劣的军人与保甲,趁机作乱,劫掠财宝,焚烧屋宇。对这些歹人的胡作非为,市民百姓深为惊扰。负责地方治安的城东巡检龙清等,一连捕杀了三百余人,这才将混乱的局面稍微稳定住。
十月十八日这天,忽然有一群人走进京城,他们自称是从河阳而来。他们到处散布说,渡过黄河的其实是折彦质的溃兵,并非金人。
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听说后,无不大喜。原来是折彦质溃卒渡河,原来是虚惊一场啊。宋钦宗于是下令,京城其它三面城门全都打开,让百姓市民自由进出。接着,宋钦宗又令开封府张榜示众道“前日北来之兵,系折彦质溃散人兵,现已招安,所有清野命令不再施行,城外居民各令归业。”市民百姓闻讯,无不欢欣鼓舞。
康王赵构与王云等一行人,自十一月十六日中午出京城后,一路驰马北上。当天傍晚,他们到达长垣。十七日一早,他们从长垣出发,天黑前到达滑州。这一天,为表彰康王赵构为国解忧、不惧生死的品质与精神,宋钦宗晋升赵构的母亲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赵构为安国、安武节度使。
十一月十八日,他们从滑州继续北上,坐船渡过黄河,到达濬州。
这天,天气异常寒冷。过黄河的时候,康王见河面上漂浮着很多冰块,顺流而下。他指着那些冰块,对耿延禧和高世则说道“很多人说闰年黄河不结冰,实际情况却是如此。恐怕黄河也阻挡不住金人南下。”
当时,宗翰的西路军与宗望的东路军都已渡过黄河,但康王对此并不知晓。十九日,他们从濬州出发北上,直奔相州。
相州知州汪伯彦获悉后,立即领兵出迎,保护康王入城。因为在相州西南濬州卫县一带,有金人兵马驻扎,距离相州不足百里。
当天,相州城内百姓“戴盆焚香,遮道相庆”,他们都希望康王能留在相州城里过夜。汪伯彦将相州百姓的愿望禀告康王,并安排康王在州所正衙住下。
汪伯彦对康王说道“斡离不已于十四日,由大名府魏县李固渡河矣。恐已追不上,愿大王暂留此地,审议国计。”
康王说道“受命前去,不敢止于中道。”
王云、耿延禧、高世则等则说道“兼程前去,即使斡离不已渡河,也可追得上,明天一早就走。”
第四百一十三章 靖康之难(三十)
十九日这天,有一个重要情况,康王与汪伯彦等都不知道。这天,宗翰从怀州派出一支由四百铁骑组成的队伍,到濬州一带迎接奉使北上的康王。在黄河岸边渡口,他们向摆渡人打探,摆渡人告诉他们,康王过河已经累日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