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王云当初受命出使金军时,便告诉家人,今后要勤祭祀祖先,自己很可能不会回家了,很可能将为国事而死。

    王云死后第二年即1127年,十二月间,康王赵构刚登基为帝几个月,有臣寮上奏道:“故刑部尚书王云,于靖康元年冬,跟从主上北去出使金人,行至磁州,为磁州人所害。自此,主上复南入相州,集中兵力,为入援之计。向使无王云之变,必北去。盖苍天所眷,遂使社稷有奉,神人有依。伏望朝廷察王云累次奉使之劳,身死非辜,枯骨不返,实可悯怜,特加褒赠,推恩子孙,以为死于国事者之勉励。”赵构下旨给三省,令他们派人寻访王云家属,如未曾推恩,特赐观文殿学士。

    就在磁州人闹事这天,知相州汪伯彦根据探马回报得知,金人又派出骑兵寻找康王踪迹。他觉得康王处境很危险,于是急忙制作了一封蜡书,派二人驰马去磁州,请康王速回相州。

    蜡书中说道:“昨日大王从相州出发去磁州,今夜里三更左右,本州之西出现火炬,连接二三里,照耀不绝。伯彦赶紧派人骑马侦察,黎明时回报,是金人铁衣骑兵五百余人,自卫县大寨而来,一路访问大王前去远近。他们抓村民为乡导,前往魏县李固渡拦截大王。大王倘若自磁州而东去李固渡,则魏县有敌军驻扎,不可逾越;如果自磁州往东北方向去渡河,则金兵轻袭其后,皆不可行。现在,大家都为大王安全担心。

    宗望率众已趋京城之下。大王冲冒风雪,衔命奔波,道路颠沛,若遭袭击,难以奔逐,万一追及,不惟计议已失机会,肯定又如以前将大王扣留于军中做人质,如此则计无所出,为之奈何大王不若夙驾回相州,谋划起兵,牵制金人,以副二圣维城之望,此为上策。渡河而东,则无策矣。

    区区狂瞽,呕心沥血,实为国计,专差骑兵二人驰送蜡书,仰干王听,惟大王图之。




第四百一十六章 靖康之难(三十三)
    蜡书发走后,汪伯彦又派遣武翼大夫刘浩,率领二千骑兵前去磁州应接康王,岳飞就在这支队伍中。

    自从王云被活活打死,重要文件又全部丢失,康王与耿延禧、高世则等人都惶恐忐忑,惴惴不安。耿延禧和高世则觉得磁州太不安全,建议康王回到相州,将实情上奏,然后在相州待命。康王也认为磁州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可是,相州就一定安全吗正在犹豫不决时,恰好收到汪伯彦派人送来的蜡书。康王看后,当即决定回相州。

    康王觉得走原路有些危险,令韩公裔另外找到一条回相州的路。他们半夜悄悄起来,秘密出发。走出磁州城不久,碰到刘浩率领人马前来接应。康王与耿延禧、高世则等这才有了安全感。

    王伯彦身穿戎装,肩背橐鞬,率领亲兵一千人,在相州郊外安阳河边迎接康王。康王一见很感动道:“它日见到皇上,当首先推荐你担任京兆尹。”从此,汪伯彦开始受到康王赏识和重用。

    天快亮的时候,康王安全抵达相州城。磁州人包括宗泽在内,对此皆毫不知情。

    磁州之行,在康王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許,若沒有使金途中的这一转折,也就不会有康王此后的应天即位,更不会有后来被南宋人极力渲染的“崔府君显圣”和“泥马渡康王”等故事。

    汪伯彦向康王汇报道:“近日得到朝廷两份圣旨:一是令本路诸郡召集土豪民兵,抗击金贼;一是令河北不得鼓动民间起兵生事,有碍和议。这两份圣旨几乎同时下达,相互矛盾,如何执行今愿大王暂留,审议国计。”

    对于皇上为什么下达相互矛盾的圣旨,康王心里其实很清楚。因为朝廷内部一直有主战与主和两派,斗争一直很激烈,而皇上又一直摇摆于两派之间,所以,才会出现如此荒唐可笑的圣旨。但他不能向汪伯彦这样解释,他只能保持沉默。

    康王命耿延禧起草奏章,大意是:臣等奉使北上,刚至磁州,磁州百姓杀死王云,民心不宁,不让北去,且闻敌兵已南渡,故臣等复回相州,以俟圣裁。

    随后,康王派专人怀揣蜡书回京,向宋钦宗禀奏。

    十一月二十一日,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得知金军前锋已到达陈桥,遂急忙宣布京城戒严。可是,他们又担心居民知道真相后惊扰大乱,于是封锁消息,不说金人已至京郊,而是以防秋为由,命令保甲、军人、百姓、僧人、道士等登上城墙,守卫京都。

    宋钦宗下令,朝廷停止其他一切政务,各部门都要积极准备应战。

    第二天,宋钦宗令耿南仲和聂昌以通和国信使为名,立即出发,分别出使宗望和宗翰军中,负责办理割让河北与河东事宜,以使金军停止进兵。此时,宋钦宗对停战还抱有一定的幻想。他幻想着,金人在得到河北与河东地区之后,能罢兵而回。

    聂昌接到圣旨后,入宫对宋钦宗说道:“陛下委臣出使,臣不敢推辞。但以臣短见,深恐许和割地之后,金人失信,又来攻城。臣若只是传达国书,实为无益,且两河之人素来刚劲,以至于太原孤城能坚守近一年,隆德城破而复守,人人皆有死战之心,盖不负祖宗积德之灵,陛下恢复之志。

    而今,下太王迁邠之令,用保生灵,唯恐两河之民深恋国恩,不肯削发左衽以从夷狄之国,则未必可以号令也。万一号令不从,则臣必为金人所执,不能为陛下效力,则臣死不瞑目矣。臣若到金人军前议事不成,而金兵已南渡,臣请求,有权分派徽猷阁直学士参议官刘岑和朝奉大夫干办官滕牧,分路催勤王之师入京,捍卫社稷,此亦臣区区之愿。”

    宋钦宗点头道:“甚好!当下达诏令。”

    聂昌说道:“若下达诏令,众人必喧然相传,如此则必漏泄,漏泄则机事不成矣。希望能下达密诏。”

    宋钦宗同意,于是命人取来一块黄绢,在上边御笔题写道:“聂昌议和不成,金师南渡,可取晋、绛路入京兆,率诸路人马入卫王室。刘岑、滕牧取岚灵路,催促陕西等路军勤王,依奉使法。其中,滕牧除直秘阁。体念宗社,朕不敢忘。”

    然后,宋钦宗当场御押,交给聂昌。宋钦宗还交给聂昌和耿南仲两份文件。一是给金人的国书,一是给河东河北两路守臣的诏书。

    国书是这样写的:“昨自太上皇航海遣使请求幽燕,特承大金皇帝异恩,委割燕云两路,犹为不足,手诏平州张觉,招纳叛亡,由此遂致兴师。

    今春,河北路皇子郎君兵马先至城下,太上皇自省前非,寻行禅位。遣执政以下屡告,为有再造之恩,割以三镇酬谢。又蒙国相元帅以抚定威胜、隆德、泽州、高平等处,为念大义已定,秋毫无犯,亦便班师,只以太原为界。续承使人萧仲恭、赵伦等至,报谕恩义,被奸人反覆,举国动兵以援太原,诏所割州府坚守不从,反成问罪,不胜惶恐。

    今蒙惠书兼来使杨天吉、王汭、撒离母疏问过恶,皆有事实。每进一语,则愧仄愈增,今日之咎,自知甚明。今准黄河为界,实为两朝安便。

    另外,蔡京已身亡,王黼、童贯已诛,马扩不知所在,吴敏涪州安置,李纲濬州安置,张孝纯现知太原,詹度湖南安置,陈遘现知中山。其家属有在远处,有不知去处,当逐一寻找,一依来命。

    今遣门下侍郎耿南仲、同知枢密院事聂昌,赍送诏命,令黄河东北两路州府军县人民悉归大金,仍依来示,一一专听命,不敢依前有违,己立信誓。今乞早为班师,以安社稷,至恳至愿。”

    诏书内容如下:“诏河北河东州军敕官吏军民等:过去因为违背盟约,致大金兴师,朕初嗣位,许割三镇以酬前恩,偶因奸臣迷误,三镇不割,又离间大金功臣,再致兴师,使河东河北之民,父子兄弟暴骨原野,夙夜以思,罪在朕躬。

    今欲息生民锋镝之祸,使斯民复见太平,莫若割地以求和,讲两国之好。见今以河东河北两路郡邑人民,属之大金。朕为民父母,岂忍如此,盖不得已。虽民居大金,苟乐其生,犹吾民也。其勿怀顾望之意,应黄河以北州府并仰开门,归于大金,其州府官员兵人即依军前来书,许令放回南地,速令依敕,勿复自疑。”



第四百一十七章 靖康之难(三十四)
    当天晚上,聂昌与耿南仲以及随行官属们,还有杨天吉、王汭、撒离母等十三名金使,一同从京城西门宜秋门出城,在琼林苑住下过夜。

    琼林苑是一座漂亮的皇家园林,与风景秀丽的金明池南北相对。第二天一早,他们从此启程,行至望京桥时,就发现有金军游骑在活动。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钦宗免去李回签书枢密事职务,李回是十七日单骑跑回京城的。而副宣抚使折彦质早在十五日就跑回京城,已于十七日接受处分,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西京留守、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而南下,置朝廷于不顾,宋钦宗对此很生气,也免其职,任命孙昭远为西道总管。孙昭远原任水部员外郎,曾与折彦质一起在黄河岸边收拢过宋军溃兵,此时刚回京不久。宋钦宗令他再次出城,去往陕西传达圣旨,命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范致虚,总领陕西六路帅臣,督促陕西勤王军马入援京师。

    陕西这六路帅臣分别是:环庆帅臣王似、熙河帅臣王倚、泾原帅臣席贡、秦凤帅臣赵点、鄜延帅臣张深和永兴军帅臣范致虚。这六路军马,是北宋战斗力最强的队伍,被称为大宋西军。宋钦宗希望大宋西军能及时赶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种师道领军勤王那样。

    这天午后,孙昭远仅率三名骑兵,悄悄走出国门。随后,东京所有城门皆关闭。

    金军即将兵临城下,而四方勤王之兵,无一人到来。在京诸军,此前大部分已出戍河北、河东,去救援太原,往往都已溃散。现在,城中军队只有皇宫卫士、上四军、中军以及京东西路弓箭手等,共有七万余人。

    当初,种师道获悉真定、太原皆已丢失,当即传檄,令南道总管负责勤王兵,令陕西制置负责团练兵。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得檄后,各自统兵,打算赴阙。可是,种师道去世后,唐恪、耿南仲一心想与金人议和,他们对聂昌说道:“今百姓困匮,养数十万兵于京城下,何以给之况且,既以议和,若金人知朝廷集兵阙下,能不激怒”聂昌于是下令,停止张叔夜和钱盖两道进兵。令他们毋得妄动,如已出发,要退回原处,分散屯驻。两军遂遣散,钱盖的陕西军遣往秦凤与熙河,张叔夜的南道军遣往房州、安州与复州。

    面对严峻局面,宋钦宗与大臣们经过研究决定,对京城四壁实行分区守御,分别任命提举官孙觌负责东壁,安扶负责西壁,李擢负责南壁,邵溥负责北壁,每壁部署三万人。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担任都统制,他以京城诸营兵万人分作五军,作为预备队,以备缓急救护:前军屯驻顺天门,左军、中军屯驻五嶽观,由姚友仲统领;右军屯上清宫,后军屯景阳门,由辛康宗统领。其余五万七千人,分配到京城四壁。刘延庆、范琼也分别统领材武人,守卫四壁。宋钦宗令所有守城将士,皆挂甲上城。

    金兵已经压境,而朝廷竟然还试图与金人议和。对于如何应战如何守城,满朝公卿重臣,有文有武,皆苦无经画之策,只是潦草应对。

    著作郎胡处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介书生,他只能痛赋长歌,以抒愤懑。诗云:“天边客子未归来,玉关九门何窄塞。大臣裂地过沙场,铁骑凭河又驰突。官呼点兵催上门,居民衮衮闾巷奔。请和讳战坐受缚,乌用仓卒徒纷纷。黄河一千八百里,沙寒树长险难恃。官军观望敌如烟,筏上胡儿履平地。大臣持禄坐庙堂,小臣血奏交明光。胡儿笑呼一弹指,公卿状如鹿与獐。明明大汉亦有臣,谁谓举国空无人。贾生绝口休长恸,用者不才才不用。”

    胡处晦这首诗满腔悲愤,苍凉慨叹,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部署守卫京城,是当务之急。然而,东京城无论多么坚固,毕竟是一座孤城。如果没有外地勤王兵前来救援,独守孤城,那么处境肯定会很艰难。

    曾经出使金军的吴革,对此看得很清楚。十一月二十三日,他来到宫中面见宋钦宗,请求派他前去陕西,调动陕西兵马,赶来京城增援。

    吴革曾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身份,跟随泾原军镇守西北。他是在西军中成长起来的,对陕西军作战能力充满自信。

    宋钦宗很高兴,当即下诏,令吴革以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身份,持节前往陕西调兵,让他到达陕西后,同陕西诸帅臣讲清楚京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请他们赶快率军入京勤王。

    陕西毕竟距离京太远,远水不解近渴。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是四道总管。宋钦宗早已给四道总管下令,让他们立即率兵勤王。可是,现在只得知西道总管王襄已经往南逃去,其它三道总管都没有消息。当初,设置四道总管的目的就是保卫京城安全。然而关键时刻,却没有一道总管能领兵入卫。一念及此,宋钦宗便很是伤心。

    形势日益紧急,以唐恪为首的执政大臣们晚上也都不敢回家了。他们住在都堂办公室里,以便于及时开会,沟通情况,研究对策。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游骑出现在京城之下,战争气氛随即笼罩在京城上空和人们心头,朝廷上下都开始紧张起来。

    为加强领导,宋钦宗对朝廷执政班子又做了调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辅为签书枢密事,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冯澥为尚书左丞,孙傅为尚书右丞。同时,对守城指挥机构也做了调整,设置京城守御使副及以下官职。任命尚书右丞孙傅为守御使,殿前指挥使王宗濋为守御副使,郭仲旬、卢益为提举守御司干办公事。

    唐恪率领新执政班子登城视察,到各处城壁转了一转。回宫后,他们向宋钦宗建议,必须增强城防领导力量。于是,宋钦宗下令,对每一城壁又增置提举官一员。东壁为辛康宗,南壁为高材,西壁为张撝,北壁为刘衍。任命刘延庆提举四壁,刘鞈副之。对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担任同提举;对每一城门,又安排一名宗室负责城门启闭。另外,还在诸城门安排弹压统制官,人数众多,不可胜纪。



第四百一十八章 靖康之难(三十五)
    东京外城周长四十里又二百三十三步,如此之大的防御地带,仅靠城内五万七千士兵来守卫,显然远远不够。仓卒之际,四方援兵也不可能马上就到。怎么办无人则何以守御捍城

    宋钦宗与执政大臣们经过研究决定,给那些参加过武举考试且成绩优异者补授官职,令他们登城守御;又选择在京稍有武艺之人和太学生中有策略之士,共百余人,授予代理官职,也上城守御。

    当官的已经不少了,可是士兵人数仍然不足,这让宋钦宗深以为忧。又经过一番研究,决定临时从京城招兵。招兵种类不一,有壮勇、效用、敢战之类,皆分门别类,进行编队和管理,然后分配到各个城壁。

    有一个名叫王健的军官,上书建议设置奇兵。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统领官。招募来的奇兵,都由开封府尹何栗提领。招募来的忠义兵,皆由守御使孙傅提领。

    大敌当前,在这部署抗战之紧要关头,京城这天却又发生内乱,东壁提举官辛康宗竟被百姓作乱杀死。

    起因是,东壁守城士兵见金军游骑在城下活动,便放箭射击。后来,辛康宗觉得金兵去城已远,遂令士兵不得发箭。他担心箭矢被金军拾去,反被金军所用。

    有一个军士不听命令,竟无故向空中射箭,被辛康宗一顿呵叱。

    这个军士记恨在心,于是四处散布说:“辛太尉是童贯亲戚,不准城上士兵射金贼,他的目的是想让金贼登上城来。”

    城中百姓闻听后皆以为真,四处喧腾,到处传播,议论纷纷,慷慨激昂。人们于是都前往宣德门聚集,很快便聚众数千。他们又将登闻鼓抬到东华门,猛烈敲鼓,大声号呼,请求皇上下旨诛杀辛康宗。

    朝廷官员们皆不能出面制止,东华门内皇宫卫士担心众人冲入皇宫,于是从楼上开弓射击,众人大惊而跑,纷纷从东华门跑向城东。

    人们登上东城墙,找到辛康宗,二话不说,就将其“杀而磔之”。辛康宗的十几名部将,也皆被杀死。

    骚乱一直持续到晚上,宋钦宗与执政大臣们深感震惊。宋钦宗要求抓住为首者,严惩不贷。当晚,开封府抓获五名为首者,皆腰斩于东城壁,才将这场动乱镇压下去。

    军政不肃,已成为当时无法医治的一个顽疾。政令不通,军令不行,“兵民皆骄,不能制御”。这样的政府与这样的军队,还有这样的百姓,一旦遭到强敌入侵,岂能不一败涂地

    金军即将临城,城内市井传言纷纷,军民汹汹不安。有些人煽动说,金人若来攻城,就首先动手杀掉宦官。朝廷因而下令,不准宦官登城,传宣圣旨皆以黄旗为号。还有些人散布说,金人攻城时,城内军兵很可能会趁机骚扰。朝廷对此深以为患,担心京城再被金军围困后,民情突变,出现动乱。

    为安抚军民,稳定局势,十一月二十六日,宋钦宗专门下诏,诏曰:“朕屡次遣使通好,使者交驰于道路。然而敌势不已,凭陵侵犯,皆缘将帅未能协心,遂使一岁之中郊畿再次遭扰。朝廷岂肯以地与人已召诸镇兵马入援,拱卫王室。在京军民,宜体会朕意,无为惊扰。”
1...141142143144145...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