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82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国雄起

    人是年轻人,不穿补丁衣服,打扮的溜光水滑的,可是家实在让人无法恭维。

    李忠信估摸着今天这是晚上要请董国忠过来,董志国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要不然的话,更会是脏乱差,和他三舅王波之前的狗窝应该有一拼。

    桌子上此时已经摆了四副碗筷,桌子上有着一只烧鸡,一大碟子的咸菜和四个一切两半的咸鸭蛋,还有农村的大酱和几颗发芽葱。

    灶台上的八印大铁锅(几印就是直径几十厘米,东北农村一般都用八印大铁锅来做饭)业已飘出来炖大鱼的香气。

    李忠信用鼻子嗅了嗅,虽然香气没有后世的大锅台炖鱼的味道香,却也煞是好闻。

    最近一段时间李忠信的嘴巴也是淡出鸟来了,刚开春的季节里的,家里面的菜除了咸菜,就是菜窖里面白菜土豆大萝卜。

    偶尔拿豆腐票买块豆腐都算是改善生活了,想到今后每天都能够有鱼可吃,能够补充一些身体的营养,李忠信还是十分兴奋的。

    后世的李忠信个头不高,光脚丫子净量也就是一米六八的模样,他总有着一种想法,是不是他在小时候有些挑食,营养没有跟上去,结果个子没有长起来。

    李忠信坐在微烫的炕头上想到,既然重生了,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身高努力了




第十章 董国忠
    四月天,黑得快。

    天刚刚擦黑,董志国家的木头门被从外向内的大力推开。

    董国忠迈着大步走进院子,他一边走,一边声音洪亮地说道:“志国,你小子今天出息了啊!给大哥弄了条鱼,还请大哥过来吃饭,不错,看样子大哥没白疼你啊!”

    进院以后,董国忠猛地一愣,鼻子在空气中狠狠地嗅了两下以后,便大声嚷嚷道:“志国啊!这大哥咋还闻到猪肉的香味了呢难道晚上还能有猪肉吃”

    董国忠下班回到家以后,听媳妇说堂弟董志国不仅给他送了一条六斤多重的开江鱼,更是邀请他晚上到家里吃饭,他颇感意外。

    自家的这个堂弟他心中最为清楚,一天天游手好闲的很不让他省心,平日里他可没少搭董志国东西,这突然间又给他送鱼,又请吃饭的,难道是这小子惹祸了

    在董志国的热情招呼下进入屋子以后,董国忠直接忽略了王波和李忠信的存在,魂直接被桌子上的洋河大曲勾走了。

    那可是洋河大曲,市里面来人,乡里请客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好酒,对于好酒之人,这个是最吸引人的。

    李忠信看到,董国忠和后世的样貌变化不大,中等个,还是那大眼睛大方脸。

    只是此时董国忠身体粗壮,典型的车轴汉子一个,咋也看不出来有那种后世的村支书富态气息。

    眼珠子从洋河大曲的瓶子上拔出来以后,董国忠才有些疑惑还略带有一丝忐忑地问道:“今天是啥日子你咋和王波这小子把我请过来吃饭了呢难道你们出啥事情了”

    对于董志国和王波两个屯子里面很不省心的小青年,他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两货别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或者是犯什么事情了,要不然的话,这两货绝对不会突然之间有钱买这样好的东西。

    王波歪个脖子,眼神十分不满地白了董国忠一眼,随手丢了一颗烟过去,皮笑肉不笑没好气地说道:“咋,国忠大哥,难道我们哥两个请你吃饭就得出事我们可是正经良民的。”

    王波心中清楚他们在屯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德行,也就是董国忠是董志国的堂哥,而且为人正派对他们两个人好,可是,就是这样,也不能总用那种带色的眼镜看人不是。

    今天晚上的饭菜绝对是他们两个人的劳动所得,就是放到什么地方都能够说得过去。

    董国忠对董志国和王波来讲,那可不是外人,以前瞧不起他们两个也就罢了,现在是他们两个好心好意请董国忠过来吃饭,他那么说可就不太好了。

    “看你那德行。”董国忠在王波头上重重敲了一记以后,便大咧咧地坐到了主位上,等着王波或者董志国给他点烟。

    看到董国忠满意地深吸了两口以后,董志国也是美美地吸了一大口烟说道:“哥,我才发现,这好烟抽起来就是不一样。打明个起,我决定好好跟王波干活了。”

    看到董国忠一头雾水地坐在主位上,王波用眼神示意董志国去上菜的同时,他正襟端坐,清了一下嗓子以后正色地说道:“忠哥,我给你郑重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大外甥李忠信,也是你儿子小学班主任的儿子。今天就是他领着我和志国赚的钱。别看我外甥的岁数小,绝对的能人,在我大外甥的带领下,我和志国决定改邪归正了。”

    王波正儿八经地介绍完李忠信以后,转头对李忠信说道:“忠信,这个就是我们竹板屯的村支书董国忠,是咱们自家人,以后你叫忠叔,有啥想说的你直接和他说就行。”

    八十年代初期,特别是农村,妇女和小孩子在家中地位十分低下,大人上桌子吃饭的时候,妇女和小孩子都不能上桌,什么时候家里的大人吃喝完了以后,她们才能够上桌吃饭,要不然的话,妇女和孩子就在厨房或者是小屋里面吃一口。

    这个时候,王波已经不把自己的大外甥当小孩子看了,而是把李忠信放到了和他对等的位置。

    董国忠听完王波的话以后,看着一本正经坐在桌前的李忠信,他的脸上惊疑不定起来。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王波和董志国今天赚到钱是因为眼前的这个孩子,这王波说的话能是真的吗

    董国忠大老粗一个,和李忠信相互点了点头示意友好以后,就开始招呼董志国开酒了。

    李忠信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和董国忠多说什么,现在这个时候,一是和董国忠刚刚见面,很多话都不能直接开口。二是,他现在是一个小学生,冒然把要和董国忠说的话说出来,董国忠兴致也不会很大,绝对不如吃喝一会儿说来的方便。

    东北人热情,喝酒也是豪爽,吃着好饭菜,大半碗酒很快就下肚了,酒至半酣,几个人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通过三个人的聊天,李忠信听出了一些苗头,董国忠的村支书来的容易但也很憋屈,他原本应该分配到江城那边郊区公安局当个副科长,可是他的指标被地委的人挤占去了。

    董国忠因为这个事情没少上火,找到了部队,让部队为他出头。

    部队管军转的干部当然不干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会影响到军队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的。

    经过一番商讨,最后给董国忠了一个主管治安副乡长的虚位,因为竹板屯是董国忠的老家,作为一种补偿,直接给安排成了一个村支书。

    董国忠别看是长青乡的副乡长兼竹板屯的村支书,一直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服务,可是,董国忠此时在竹板屯的威望和长青乡的



第十一章 安排
    四月。

    春光正浓。

    李忠信闻鸡而起。

    天空瓦蓝瓦蓝的,窗前屋后的小草已然吐绿,有着一种万物复苏的盎然,可是,李忠信的心情却依旧很坏。

    看着睡得正香的三舅,他连推带攘,十分粗暴地把王波叫了起来。

    让三舅王波把昨天放在董志国家中的鱼取回来之后,就好像一个资本家一样,连饭都没有让王波吃,直接就让王波和董志国两个人去江边打鱼了。

    李忠信告诉王波,一早上是最出鱼的时候,他和董志国两个人起早去打鱼,打上个三网四网的,到市里面去卖正好。

    早饭和午饭二合一,他们两个人可以在市里面的饭店吃点好的,但是账目要清晰,不能喝酒,花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剩下的钱要攒起来放好,他会让冯小武到王波这边取这个钱,用这个钱继续购买挂网和风筝板子一类的物品,要按照他和董国忠所谈,要尽快扩大生产。

    昨天晚上,李忠信在三舅王波家里面睡得十分不爽,先不说王波家里面的窗户关不严漏风,盖被子都感觉到冷的事情,就是王波高兴喝多酒以后的那个呼噜,就差点没有把李忠信搞疯。

    李忠信顶了两个小黑眼圈,心中默默地想到,今后要是到竹板屯这边来,怎么也要住到一个清静的地方,要不然的话,会影响长身体的。

    至于早饭,李忠信更没有想过在王波家里吃,就是那些个满是油渍,好像是刷不出来的饭碗,就让他没有了吃早餐的想法。

    就在李忠信洗完脸,收拾好东西的时候,冯小武如约而至。

    李忠信见到冯小武之后,脸上顿时漾起了笑容。

    军功章里面有他的大半,也有冯小武的小半,如果不是冯小武从周六早上开始就帮他制作风筝板子,如果不是冯小武陪着他去购买渔网,打鱼的这个事情怕是不能如此顺利。

    “小武哥,那边有两条大的开江鱼,你把它们挂车把上,其中有你的一条。”这个时候很李忠信不光是因为冯小武今后给他制作风筝板子,也不单单因为冯小武能够帮他跑腿,而是单纯的表示他对冯小武的感谢。

    “那怎么行,绝对不行。你千万不能再给我东西了。”冯小武刚看到李忠信,就听李忠信说要给他开江的大鱼,他的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对于李忠信给他买了一盒好烟,还请他在市里的四扒馆吃了顿饭的事情,他此时依旧是耿耿于怀,现在李忠信居然又要给他一条大开江鱼,他感觉这个可就收受不起了。

    现在是刚刚开江,开江鱼十分稀少,昨天晚上他听邻居说,市里一副食里面卖的大一点的开江鱼已经是平日里的两三倍,最贵的开江鱼甚至达到了七八角钱。

    李忠信那边放着的两条活鱼,重量上每条至少有五六斤,因为是活鱼,价格会更高,冯小武估摸着这样的一条鱼至少能够卖到五块钱。

    冯小武现在十九岁,虽然也馋肉馋好吃的,但是,这样贵重的东西,冯小武绝对不敢收。

    看到冯小武手忙脚乱拒绝的样子,李忠信一阵无语。

    李忠信告诉冯小武先把鱼挂好,然后才慢慢和冯小武说起来。

    他对冯小武说,这个是昨天他和三舅他们在江里面打上来的鱼,并不是花钱买来的,给冯小武分上一条鱼,也是让他尝个新鲜。

    昨天打鱼的数量还可以,每天估计能够有一些小收入,今后的风筝板子和手中的线板子还需要冯小武制作,送给他这样一条鱼如果再推辞的话,那他可真就不高兴了。

    看到冯小武万般不情愿地答应下来,李忠信立刻趁热打铁地让冯小武把鱼送回家中。

    冯小武送鱼回家以后,李忠信并没有让冯小武把他和鱼送回家,而是让冯小武领着他,直接到江城新华书店对面的圆笼包子铺吃早餐。

    在吃早



第十二章 吃江鱼
    “这么大的开江鱼,从哪里来的”李忠信的太姥何淑清正在扫院子,忽然看见到李忠信那么大的小人,居然拎着一条快赶上他高的活鱼,脸色古怪地问了起来。

    四月份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每天几乎都是白菜炖土豆,要不是就是炖萝卜、酸菜汤,冷不丁看到李忠信拿回来一条大鱼,何淑清感觉到相当惊讶。

    “这个是我三舅从江里面打上来,让我拿回来孝敬您二老的。”李忠信的肩膀蹭了蹭何淑清的肩膀,表情有些夸张地说道:“我三舅王波现在可厉害了,能在江里面弄到大鱼,过几天还有鱼要给您送过来。以后我们每天都吃开江鱼。”

    李忠信把三舅王波抬了出来,并没有说是他领着王波在江中打的。

    现在他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做事情的时候要低调,这种祥和宁静的生活不想轻易被打破。

    一个小学生被神化地放到台前,绝对不如藏在幕后指点江山,最近一段时间,李忠信心中隐隐地有了几个想法。

    “雅清啊!你和尚勇两个人快出来看,小波给家里拿了一条大活鱼。”何淑清听完李忠信的话以后,立刻向屋里兴奋地喊了起来。

    看到李尚勇、王雅清和老伴从屋子里面走出来,她更是高兴地说道:“尚勇,一会儿你就把鱼收拾出来,借王波那小子的光,咱们今天也开开荤,吃开江鱼。”

    相比于何淑清的兴奋,王秀太面色如常。他没有言语,而是随手接下李忠信拿着的鱼并拎了拎。

    他微微沉吟了一下沉声说道:“尚勇,一会儿你切一半给隔壁老王家送过去,平日里人家有好东西没少给我们家,这个鱼这么大,我们两家一起吃。”

    八十年代的时候,邻里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邻居就好像是一家人一样,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是知会一声,都会帮忙,要是是有啥好东西的话,都会互相给予对方。

    “好嘞。一会儿我弄完就送过去。”李尚勇答应了一声以后开始收拾鱼,对于爷爷让送鱼的事情没有任何抵触。

    李忠信也知道,旁边的王姥和王姥爷两个人对他们家很关照,昨天还给他们家里拿来了四个咸鸭蛋。

    李忠信从小就懂得忠、义、礼、智、信,而且他的名字就是忠信,按照家里人的说法,那就是让他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礼尚往来很正常,再说了,今后打鱼的事情走上正轨,想吃鱼那还不轻松加愉快。

    放学回来,李忠信很快便把作业完成,然后就好像是小大人一般听起了收音机。

    这个时候,每天的下午三点四十分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儿童时间,小孩子都喜欢这个时间听广播,达滴达,达滴达,小喇叭广播现在开始……

    可是,李忠信却直接忽略小喇叭这个节目,听起了其他调频的节目。

    这个时代想要知道国家的政策,想要听到新鲜事情,只能依靠收音机这个东西。

    李忠信对于八二年的政策并不太了解,毕竟后世的他在这个岁数根本就没有关心过那个时候的政策,除了八三年严打他知道之外,其他的真就需要从广播里面听。

    最近几天的时间里,李忠信在广播中听到了几个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是邓公在会见英国首相希思的时候,确定了香港的主权,提出了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概念,香港到了回归期限的时候,香港还会保持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是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决定》尖锐地指出,经济领域的各种犯罪活动十分严重,已经和正在腐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损害了我们党、政府、军队的肌体和国家的信誉,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进行反对腐化质变的斗争刻不容缓



第十三章 买粮
    尼玛!红领巾又忘戴了。

    走到半路的李忠信郁闷地望着阴阳怪气的四月天,他很想大声地骂出口,可是,他很快便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他对于学校每天检查戴红领巾的事情十分无语,不带红领巾的话,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的老师要扣班级的分数,扣班级的分数,就会影响班级的先进评比,谁为班级抹黑了,那就是全班的公敌。

    李忠信心中郁闷地想到,我最近也没有啥要操心的事情,咋就记不住戴红领巾呢!!!
123456...4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