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宋默然
“卑职闻城内有金军三万余,即使此辈粮草已尽,不擅守城,然其『性』剩悍,艺精熟,若我军强攻,虽必胜,恐怕也要付出相当代价,且非旦夕之间能够成功。金人上番南侵,强取太原,时太原城内兵不过数千,却坚守半年多。因此,莫如深挖沟壕,围而困之,待其内『乱』,而后一鼓可定。”
岳飞说罢,帐内文武虽不以为然,折彦质却大感惊奇。
岳飞的意见,正是他的想法!金军擅长奔袭野战,如今却放弃自己的长处,而龟缩于城内,这是对方自取灭亡!但虎死架不到,若此时强取,我军伤亡必重。不如等上一等。等你把粮食吃光。把马杀光,把树皮录光。看你三万人还能吃什么!
“狂言之徒也敢称知兵法?粘罕大军已破洛阳,往东京而来!你可知道?若不能尽快了结滑州之事,倘若粘罕兵至,岂不并功尽弃?”姚平仲嗤笑道。
岳飞又对他一揖,答道:“卑职闻得西军二十万赶来勤王,粘罕必然有所顾忌。”
“你懂的甚么?此等军务大事”姚平卑正要斥责,忽见一士卒奔入帐内报道,说是枢密院官员自东京而来,传达枢密相公军令。
折唐质脸『色』一变,他已经猜到来人之意。必是朝廷催促攻城。暗叹一声,挥手道:”请。”
一文官昂然入内,折彦质一看,原来是张淡。二人虽然私交甚厚,但这是中军大帐,只谈公事,不叙私情。因此张俊上前行了礼,他方才问道:“枢密相公有何命令?”
张俊朗声道:“其一,大军围城多日,因何只围不攻?官家及朝中执宰甚是关切,请签书相公速速进兵。其二,徐指挥使驻防京西,以阻粘罕,但虎捷乡军兵微将寡,朝廷恐其有失。特命从滑州调兵八千,战将两员。一为杨再兴,二为”语至此处,顿上一顿,继而问道“军中可有一将,双目一巨一细?”
他方说完。突然发现帐内上上下川记目先聚向处,似乎在看他身旁点人六侧首瞧,别娶列,纹位不就是大小眼么?更惊讶的还是折彦质。徐九这厮,现在不大不也是个六品武臣,手里提着几万马步军,怎地如此看重一个从九品官?岳飞虽有才干,可自己也是试过他之后才晓得,徐九与他从未谋面,如何得知?[]宋阀174
禁中,会庆殿。
会庆殿,光看名字便知其含意,乃举行宴会庆贺之所。这国难当头。金军践踏两河,攻破西京之时,大宋朝廷还有什么值得庆贺的?自然有。太上道君四十四岁寿诞!
赵估自打从南方回京之后,就被儿子软禁在龙德宫。眼下虽然战事吃紧。耗费甚巨,国家财政日益窘迫,但赵桓从来没对父亲吝啬过。一如既往维持赵估的奢侈生活。但他的孝道,也仅限于欺好吃好喝养着你,别给我添『乱』就行。
这会儿,会庆殿上犹筹交错,丝年管弦之音绕梁不去,祝寿朝贺之声不绝于耳。寿星赵估高坐于上,保持着他一贯不拘礼法,放浪形骸的风格。居然穿着一件三清道袍,峨冠博带。他本生得极为俊美,这身装束一穿出来,飘飘若有神仙之态。到是坐在他下首当今天子赵桓,虽也继承父亲之俊秀逸美,可能因为近一段时期忧虑过度,反显得有些憔悴。
政事堂之宰相、枢密院之执政、三衙之大帅,以及台谏长官、三司计相、甚至开封府尹纷纷上前敬酒贺寿。赵估来者不拒,逢敬必满饮。已有几分醉意。赵桓安坐他下首。不多言,偶尔捧杯,也是沾唇则止。
眼看着连御史中承秦栓都敬完了酒。赵桓这才端起酒杯离席而上。徐绍一见,冲坐在对面的少宰何栗使一个眼『色』,后者会意。也捧杯随其后。
“联谨以此杯,贺太上寿诞。”身为儿子,赵桓惜字如金,没有半句多余。
赵估勉强一笑。举杯满饮。继而提起自己案上酒壶,想替赵桓斟上一杯。但这壶已空,便命内侍又换一壶到上,笑道:“有心。”
赵桓面无表情,正举杯要饮,突然感觉脚后跟被谁踩了一下。顿时心中一震!看着手中那杯酒,说道:“联已不胜酒力,多谢太上盛情。”
赵估从寿宴开始就发现儿子几乎没怎么喝酒。又见他方才神情有异。心中不禁难过,看了他身后何栗一眼,劝道:“此许水酒,如何能醉?但饮一杯又有何妨?”
赵桓沉默片刻,仍旧说道:“确实不胜酒力。”
赵估脸上,明显闪过一丝落寞。缓缓放下举了半天的酒杯,轻声发笑。殿上君臣皆不知他因何发笑,均面面相觑。可太上皇笑声逐渐狂放。最后简直是仰天而啸!直听得人人『色』变,个个失措!大臣们举杯执筷,膛目结舌!
赵桓也颇为尴尬,正想开口时,却又听太上县笑声古怪,抬头视之。却见泪流满面,笑声变成了号哭!
“太上皇”网叫一声,赵估一拂大袖,摇摇晃晃且哭且安,向后而去。
宴会不欢而散,百官都识趣离席,赵桓回到座头,将父亲到的那杯酒放在一旁,又取过新杯,自斟自饮。耿南仲、徐绍、何栗、许翰、黄潜善等重臣还留在殿中。看官家连喝三杯,又举箸夹菜,吃愕津津有味。难道真饿了?
何栗方才跟着官家上前卜太上皇劝酒时,他踩了赵桓脚后跟。原因何在?当年,蔡京就是用一杯毒酒,毒死了政敌张康国!这会儿见皇帝面『色』如常,没事儿人一般,望向对面枢密相公。徐绍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对掌二府,分执大权的执宰不说话。其他大臣也都不发一语。偌大个会庆殿上,就听到赵桓跟那儿喝酒吃肉。好大一阵之后,或许是自己一个人吃得不好意思了,赵桓抬起头见大臣们都老僧入定一般坐在席间。笑道:“卿等为何不用?快快吃些酒菜,中午就不出宫了,粘罕破西京。高世由反叛,范致虚又兵败潢关。战局仍旧险象环生。
卿等得好好议上一议,看该如何应付。哦,对了,给徐卫增派的兵将办了没有?”
这席话一出来,几位重臣估计心里都想着同一件事。还以为官家在为太上皇的寿诞不欢而散而抑郁,谁曾想,人家根本没拿这当回事。赶紧吃喝是为了节约时间,好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陛下,臣认为,范致虚如果继续统领陕西王师,像潢关这样的大败。恐怕还会再有。”许钟是言官出身,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这话一说。赵桓就吃喝不下了。!~!
宋阀 第一百七十五章 老将出马
柜放下筷侍旱卜方巾。他边擦拭边问道!此言何意?。
许翰原为台谏长官,这言官正直不挠的本『色』不改,此时更是一脸严肃道:“陛平。致虚起于太学。后通判地方,再入禁中侍起居,任陕西五路宣抚使不到一年。此书生辈,既不识兵亦不知将,却统五路西军。其人好虚夸,『性』网恒。火不听军中良将建言。臣所虑者,其败于潢关后,怕止步不前,坐视东京受胁
赵柜心里也明白,范致虚不但是文臣,而且到陕西任职是自己登基以后的事情。对西军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想了想,问道:“那联即下诏命,令其速速进兵如何?”
“陛下。恕臣直言。粘罕能以八千骑破致虚五路大军,那时他尚且自信满满,颇有士气。如今兵败如山。想是心惊胆战,风声鹤唳,朝廷若强令其进军,恐招致更大失利。”许翰表情凝重,看得赵桓心里也是一紧。
陕西王师可是最后一颗棋子了,两河失控,若西军再不济,联还能指望谁?南边的部队么?唉,女真人何以强悍至此?我军十倍于他,因何一败再败?器械不利?铠甲不坚?粮饷不足?联就算自己一天只吃两餐也没少半粒军粮!你们就是这么报答联的?若是统兵之官,人人都如折、姚、徐一般,联便可高枕无忧了。[]宋阀175
赵桓是越想越抑郁,徐卫据说从前在乡里是个寻衅滋事,架鹰遛狗之辈,一旦国家事起,便招募壮勇,靖绥地方。后来更是起兵大名前来勤王,据守黄河,屡战杞县,人家可是网及弱冠之年!将门出将,史有明言打仗。还得靠将门啊。只是,几大将门中,种氏独余师中,被困太原;姚平仲又在滑州;折可求元气大伤,退守府州,折彦质督师围城,不能轻动;徐氏一门倒是人才辈出,可徐原、徐胜、徐卫三弟兄都派出去了。现在东京城里。文官一抓一大把。就缺统兵之武臣呐。
“诸卿也不必挪地方了,就在此地议一议。许卿方才所言,联深以为然。只是。如何才能解这燃眉之急?”半晌之后,赵柜问道。
一众重臣皆不言语,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多难。其实症结所在非常明显,范致虚从中进士开始,要么就在东京作言官,要么就在地方当副职。节制陕西之前,最高也就在禁中当个中书舍人,管的是起草诏令。还不说他知不知兵,懂不懂战,恐怕他连见都见过二十万大军。如今却身为统帅。指挥作战,不败才有鬼。从前主持西军的童贯,虽然不是武臣。甚至是个宦官,可他在西陲呆了几十年,现学现用,这才有了对夏用兵的战功。
但是,文臣统兵,这既是祖宗家法,又是朝廷制度,谁敢去多说
许翰见长官同僚们都不发言,心里焦急。折仲古徐子昂等好不容易把斡离不『逼』入绝境,暂解东京之危,要是粘罕高歌猛进,局面恐怕难以收拾,甚至,太祖皇帝陈桥受禅,历代先王苦心经营,方有一百六十七年之大宋。岂能断送在我辈之手?罢罢罢,你们都不想担风险,我来!大不了含了这头顶乌纱不要!“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速遣知兵识将之人取代范致虚指挥陕西王师。”许翰一语既出,满殿皆惊!临阵易帅是兵家大忌,可范致虚这种统帅。肯定是早换早好。问题是,官家或者不这么认为,你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不怕事后背黑锅?
赵柜果然面『露』惊『色』,质问道:“这,阵前换帅自古便是自取其败,不妥吧?”
“陛下。致虚到任不足年,无丝毫威望。西军自然能战,但骄兵悍将不少,范致虚没有尺寸边功。军心如何能服?此外,老臣有一言,不得不提醒陛下,即便此次击败女真,保一时平安。但从今往后,宋金之间必将烽火连天,狼烟不散!到时候,陛下所能依靠的,只有西军!如果范致虚将陛下这几十万精锐败了个精光。他日金军复来,陛下就算再发勤王诏,又还能召到谁?”许翰字字珠饥,针针见血,不但听得赵柜耸然『色』变,便连殿中其他大臣也一阵背寒。
不错!还不说眼下凶险非常,就算侥幸胜了。可万一把西军拼了介。干净。以后还靠谁?
“那以粒老之见,谁人可担此任?”赵扭起身行至许翰案前,提起酒壶亲自替他满上一杯。后者骇得连退两步,
良久,方才答道:“臣亦知此言犯忌,然非常时期需用非常之谋,万般无奈这下也只得权且变通。”
赵祖见他提前作铺垫,宽慰道:“但说无妨,百无禁忌!”
时何栗徐绍等重臣皆洗耳恭听,其实大家心里也猜到几分,不过是等着他说出来而已。许翰捧着官家亲手斟倒的酒,把牙一咬,仰头饮尽,置杯于案,长舒一口气,大声道:“臣建议,选派武臣前往节制五路王师!”
虽然早料到是这句话,但当真真切切听在耳里之后,众臣也不得不佩服许翰的胆量。自立国以来,朝堂早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共识,那就是“武臣掌枢密,知机要,于国不利”。现在国家残破如此,西军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所托非人,那结局将是个灾难。许翰敢冒天大的风险,提出这条意见,姑且不论对与不对,这份忠肝义胆。着实令人钦佩。
赵袒提着酒壶浑然忘物,那壶瓶倾倒,酒水洒在案上方才惊醒。紧皱着眉头,一脸的晦气,作难道:“可是祖宗家法”
许翰闻言低声道:“陛下。先王之法固当遵守。但臣冒昧猜度,先王恐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秋夷北虏会兵临陵寝所在吧?”
这句话不吝晴天霹雳,震慑赵祖心胸!是极,历代君王制定完善这文臣统兵的铁律时,恐怕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皇陵会遭受金军威胁!现在粘罕提大军来攻,滑州之事又悬而未了,万一生了变故。难道要联作那李煜?
突然一把将手中酒壶掷在地上,摔了个稀烂,皇帝慨然道:“联意已决!祖宗不足法!当遣能征惯战之武臣前往统兵入援!诸卿,但有适合人选,尽管报来!若事成,与所荐之人同功!”
众臣吓了一跳,当转动脑筋。苦想合适人这时,却发现一个字,难!首先,要去统率五路西军,这个人官衔资历都不能低,而且要有辉煌战绩,否则如何服众?可在京的武臣里能挑出这样的人来么?刘延庆资历例是足够,可他那战绩委实太过差强,尤其是攻辽之役一败涂地,把朝廷储存了几十年的钱粮败了个干净,如果用他,兆头就不吉
。[]宋阀175
除他之外,也只有检校少保。步帅何灌了。此人武举登第,出身可谓显要,又在西部任职多年。累立战功,但凡近几十年幕大的战役他都参与其中,而且又身为三衙大帅之一,若派他前往,或能建功。当下,在座大臣几乎都推荐何灌前往潢关统兵入援。但赵桓听了,却不置可否,只点头而已。
“陛下,臣举荐一人,比何少保更适合。”许翰突然说道。
赵祖手一招:“何人,速速讲来!”
“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左威卫上将军,徐彰”。许翰今日连出惊人之语,众臣本以习惯。可听到这句时,仍旧不免震惊。谁?徐彰?徐卫他老子?这能成么?徐彰从前好像是在西军供职,可致仕日久,离开沙场多年,如今已然老迈,岂复廉颇之勇?
赵祖不太清楚徐彰履历,因此问于其弟徐绍。绍答说:“臣之兄徐彰,年十五从军而征,为嘟延帅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士卒,初战青洞城,斩级十三,升队将。筑绥州城有功,再获擢升。米脂一役,率先登城,叙功又居第一。后党项八万大军来援,官军危急,老种相公亲赠身甲于臣兄,命其率敢死之士夜袭,斩级八百余,夏军由是大溃。元丰中,官军进兵银、石、夏等州,臣兄皆为先锋大将,升任嘟延兵马拆锋辖。后奉诏回京。任步军都虞侯。以此官致仕。”
皇帝听罢叹道:“原来良将常在联侧。徐彰既为西军宿将,有威望,兼胆略,联欲使彰统军,诸卿以为如何?”
何灌比徐彰,两人本事嘛。从往昔战绩上看,不相上下。徐彰因其勇猛,在西军中名声更大一些。何灌官阶要高一些,年纪也轻一些,但胜就胜在他常年带兵,回京管干步帅司才没多久。这两人中,恐怕还是用何灌稳妥一些吧?结果,还没等大臣们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已自顾言道:“既然诸卿都无异议,那联即匆命有司起草诏书,任徐彰为西京留守,往潢关节制五路王师入援!”!~!
宋阀 第一百七十六音 徐卫婚事
自打徐卫屡立功勋,声名鸠起之后,这徐府在东京百姓眼中便不一样了。无论是兵士军官,亦或是贩夫走卒,经过西水门都不免打望几眼。天『色』渐暗,戒严的京城早早陷入了宁静。西水门历来昌荣,此时也不见几个行人。
徐彰骑着马在府门前勒停缰绳时,旁边经过的路人顿时驻足,这便是徐卫之父么?门人奔下台阶下牵住马,徐彰见府门之侧停着一溜官桥。忙问道:“这是,”
“太公,枢密相公前脚刚到。”老门人回答道。
徐彰一张布满风霜的脸上不禁『露』出笑容。两个儿子都在外带兵,尽忠国事,他丧妻多年未曾续弦,平日里除忙于公务外,便在穿着孙为乐。徐绍是他亲兄弟。虽从前有隙,但毕竟时过境迁。一母同胞,终究还是血浓于水。撩了衣摆,大步而入,方才中族便见客堂门外立着三五位着青袍的官员。见了他,那些官员纷纷行礼。徐彰拱手相还,急行堂中而去,只见徐绍坐于客位,此时正起身来。对方既然着公服而来。又带着佐官,必是为了公事。徐彰因此见礼道:“见过枢
。[]宋阀76
徐绍脸『色』不太好看。打量着须安半白,老态龙钟的亲哥哥,心下不忍:“还是坐下说吧。”
徐彰请他上座。徐绍不从,分宾主坐下后,枢密相公没有直接表明来意,而是问道:“兄长想必知道范致虚率陕西五路兵马勤王一事?”
徐彰是三衙长官之一,如何不知?当下点头道:“自然知道,只是可恨,竟被北虏败于潢关。”老爷子就弄不明白,西军的战力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可有数。二十万西军那是假,六七万总有,为何被女真人数千骑打得狼狈逃回渣关据守?这仗到底怎么打的?
“老九好不容易将斡离不『逼』入滑州团守孤城。可粘罕来势汹汹,非但强渡黄河,更攻陷西京直指帝阙!高世由等辈变节投降,河南震动!官家深为忧虑啊。”徐绍言毕,垂首暗叹。
徐彰一掌击在桌上,怒道:“北虏猖狂如此!”武臣不言政事,他虽怒,话也只能说到这个份上。
徐绍见状道:“今粘罕迫东京而来,社稷有倒悬之危,朝中大臣上奏,言致虚一介书生。不通军务,建议选派能征惯战之将前往潢关接手指挥。”
徐彰闻听,目光闪动,急问道:“哦?那,那官家指定何人?”
徐绍缓缓起身。目视兄长正『色』道:“便是二哥。”
嘴唇一动,却没说出话来,徐彰难以相信。我?官家点了我的将?这,这是真是假?但看弟弟模样,也不似诳语,况且如此大事,谁敢儿戏?这是真的!正出神时,徐绍已经说道:“官家诏命,任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左威卫上将军徐彰为西京留守,进官太尉,诏命下达之日,即刻启程前往潢关接手指挥,五路兵马均受节制。”
徐彰脸『色』一紧,望禁中方向遥拜道:“老臣领格!”
徐绍这才唤进佐官,指着他们手里所捧之物道:“这是官家赐予的战甲戎器,以及金银钱帛。”
谢恩之后,徐彰唤过仆人收下,见天『色』已晚,便对弟弟道:“公事说完。天已黑尽,就留下吃饭吧。”
“敢不从命。”徐绍拱手道。
当下,徐彰吩咐儿媳,命厨房添办酒菜。摆上大半桌,两个老兄弟同席而坐,把酒言谈。看得出来,徐彰很是激动,本来因身体不好,平素里极少饮酒,可今天一开始便连喝两杯,大呼痛快!
倒是徐绍,显的满腹担忧,每每举杯也是浅尝辄止。首先他是担心二哥非但致仕多年,离开沙场时老九还在蹒跚学步,如今朝中无大将,他被重新起用。能挑得起这个担子么?其次让他挂杯的,便是兄长老迈,且多病,这征伐之事最多艰苦,他吃得消么?
当时在殿上,除许翰之外,其他大臣都举荐何灌。他为什么没有替亲哥哥推脱?原因就在于,他看出来了。官家不想让何灌去。新君继位之时,郓王赵揩带大批内侍闯宫,何灌挡住不放,有拥立之功,被官家视为心腹。现在这种紧要关头,官家肯定想将他留在身边,万一,万一有什么不测,东京总还有个知兵善战之臣。以此看来,眼下皇帝对西军似乎也不抱多大期望了,更不用说对二哥,
“二哥,此去凶险非卑,弟,”徐绍欲言又止。
徐彰饮下第三杯,长叹道:“深受国恩,常思回报。
奈何老迈,不堪大用。幸得两子皆投身行伍,颇有功绩。我原以为,这辈子也就够了!没想到,土埋半截,还有这为国征战的机会!老三,你不知道,这么些年,为”[]宋阀76
用力捶着胸口,这位老臣闭着双眼,不住摇头。
徐绍自然能够理解。老骤伏杨,志在千里。徐家世代从军,二哥为西军虎将,却被迫早早致仕,解甲还乡,这心里当然是不好受。
“如今山河破碎,国难当头,我辈武人,正该提虎狼。率劲旅,逐北虏出国境,救百姓于灾祸。方不负一身本事!又岂能因年老而芶安于后?为兄愿将这条老命。舍在京西,必不使女真犯帝阙分毫!”徐天甫豪气干云,慷慨陈词道。
徐绍知道哥哥互来豪爽耿直,大义当前,蹈死不悔。此时仿佛也受他感染,举杯道:“弟谨以此杯,预祝兄长旗开得胜,马到功
!”
“好!”徐彰一声夫呼。两兄弟都一饮而尽。
又说一阵。徐天甫逐渐恢复平静。起身提起酒壶,替徐绍满上,而后双手端起酒杯要敬弟弟,徐绍一见,慌得连忙站起道:“二哥这是为何?”
“老三,此次出征,我了无牵挂,唯有一事放心不下。现在,就托付给你。”徐彰说得极是郑重,却听得徐绍心惊胆战。
“兄,兄长,请讲。”
“我娶妻方氏,育一女两子。秀萍琴忱均已成家,独徐卫未曾婚配。”徐彰说道。
“这个哥哥大可放心。子昂屡立大功,又是官家有意栽培的青年俊彦,京里不知多少人家指着招他作东床快婿。
不瞒哥哥说,至少有回家显贵找我探过话,问老九是否定亲。”徐绍宽慰道。
听了这话,作为父亲。徐彰脸上颇有傲『色』,但却说道:“我与何少保同衙为官,甚是投缘。去年老九行冠礼之时,他曾私下问及儿女婚事,似有结亲之意,只是当时并未说破。你是我胞弟,徐卫亲叔,待时机恰当,可往何府求亲。”
徐绍大惊失『色』道:“二哥何出此言?儿女大事,向任父母做主!即使亲亲叔父,安敢越俎代庖?等兄长凯旋归来,再给老九成婚不迟!此事,弟万万不敢答应!”徐彰倒也不勉强他,自顾将那杯酒饮下。
夜幕无边,徐绍带着一身酒气从二哥府中出来,先他一步来作准备的仆人正搀扶他上轿,他却转过身凝视兄长府第良久。仆人诧异地发现,枢密相公两眼之中竟有泪花闪动,由是大骇,失声道:“相公却是为何?”
“吾兄忠勇之心,不减年少之时!”徐绍潜然泪下。
靖康二年正月十五,徐彰轻车简从,绕道河东赶往潢关。与此同时,粘罕大军已经兵临巩县,徐原徐胜两兄弟探听到金军势大,遂合师增垒以御。完颜粘罕丝毫没把眼前的宋军放在眼里,遣委宿活女父子挥师猛攻营寨。徐家兄弟凭借高栅厚垒,强弓硬弩,拼死反击,血战一昼夜,金军不能前进半步。粘罕震怒,亲提大军来取,坐镇巩县的李回见金军铺天盖地,弃城逃跑,士气一时大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