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该如何回答杨震的李明瑞不由的磕磕巴巴的道:“您真的要以这里为秘营?这也太、太?您是不是与总指挥、政委,还有参谋长他们先商议一下?”
对于李明瑞的震惊,杨震摇摇头道:“这里距离驻有日军重兵的佳木斯不足百余公里,可谓是就在日军眼皮子底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灯下黑。”
“而且自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日军调集重兵对原活动在汤原境内的抗联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已经完成了其所为的归屯并户计划。我们数万人的大军就隐蔽在这里,隐藏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鬼子是绝对不会想到我们会如此胆大包天的。”
“此外,这里背靠地广人稀,原始森林纵横的小兴安岭,距离中苏边境也不算太远。对我们来说进可直逼佳木斯,北上可以背靠苏联,避免陷入四面受围的境地。西可翻越小兴安岭与西征至海伦地区的抗联三路军会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随时可转移的极为方便的位置。”
“至于让我真正下定决心要借鬼子这里隐蔽的真正原因,恰恰就是因为这里是鬼子绝密的战略守备仓库。鬼子对我们的活动,包括抗联活动的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熟知我们打了就走,决不再一地长时间纠缠的特性。”
“若说我们拿下这个仓库,他们也许会信,但若是说我们拿下了这个仓库之后,赖着不走,鬼子恐怕不会相信。所以只要我们加小心,不要被鬼子发现什么大的可疑之处,至少我们可以蒙骗鬼子一个月。”
“鬼子太自信了,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是最大的弱点。我们为什么不利用鬼子的这个弱点,给自己找一块暂时的休养生息之地?”
“况且,就算鬼子发现了我们占了他们的仓库,还赖着不走,我们依靠这里的地形,以及夺取的大量物资,固守上一个月不成问题。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鬼子将防御工事,甚至防空洞,兵工厂都给我置办好了,我要不好好的受用,那里还对的起他们的这番的苦心?”
对于杨震胆大包天的想法,李明瑞摇摇头,很难接受。但李明瑞知道自己劝解不了杨震,也只能先点点头,等总指挥与政委他们几个人抵达之后再说。
接到杨震战斗进行顺利,已经夺取日军仓库,缴获数量巨大的物资的电报,总指挥与李延平、郭炳勋等几个人商议了一下后,还是决定按照杨震电报上的要求,一兵一卒也不留下,全军开赴群策山日军仓库。
等抵达群策山,在董平的接应之下,进入到这个仓库内部之后,别说李延平、郭炳勋等几个人,就算是老成持重的总指挥也同样被这个仓库之中所存的物资之多而震惊了。
看着几个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杨震笑了笑,将几个人让到了日军守备队司令官办公室道:“总指挥、政委,我们这次可算是发了一笔横财啊。”
“这一战,我们不算从日军守备队手中缴获的武器,单单从仓库之中就缴获日军三八式步骑步枪两万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八百挺,日军最新生产的九六式轻机枪三百挺,九二式重机枪六百挺。各种步机枪子弹足够日军三个整编师团作战一年使用。”
“另外,还有九二式步兵炮七十余门,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五十六门,大正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弹炮十二门。各种口径迫击炮一百二十门。各种口径炮弹十余万发,迫击炮弹二十余万发。不过重炮弹不多,只有六千余发。”
”对了还有三千支尚未开封的比利时造快慢机,子弹二百万发。从缴获的资料上来看,这些快慢机是伪满政府进口准备装备伪满军的。”
“不过,至于日军为何为伪满军进口武器,原因也很简单。这批武器本来是国民政府在前年七七事变之后紧急订购的武器中的一部分,准备装备中央军的。日军为了阻止国民政府进口武器,而与德国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尤其是国民政府传统武器进口国,达成了一份照会。除了在去年年中之前已经运到的武器之外。剩余的武器不在出售。”
“除了德国之外,为了破坏中国的抗战,降低国军的作战能力,国民政府从其他国家进口武器合同,日军能破坏则破坏则。数量少的,他们能使用的则由日本政府拨出专款购买。不过从资料上看,这些资金大多都是伪满等一些伪政权出的。”
“这批武器就是日军为了终止比利时与国民政府的合同,专门购买的国民政府定格的武器。只是不知道为何转交给伪满之后,又被储存到了这里。也可能是日军对伪满军还是不太放心。不打算给伪满军装备太精良的武器。”
“还有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从捷克进口的,还尚未使用,便被日军缴获的一万支捷克造步枪,七九子弹近百万发。在这里建成之后,也被存放在这里。”
“至于为何一直没有使用,像他们从沈阳兵工厂缴获的那批辽十三步枪一样,配合伪满军或是用来拉拢关内、蒙古地区的汉奸武装,这原因就不得而知了。轻武器,如今的日军极少使用进口装备。为何将这批武器弹药存放在这里,原因就不明白了。”
“除了军火之外,另有大批的粮食、医药、军装、通信器材等。这部分物资,按照我们如今的兵力,足够我们使用两年。还有一百二十辆崭新的,只要有司机,加上油就能跑的日式军用卡车。另外,还有一部分日军从太原缴获的军工设备,和一部分军火半成品。包括子弹头,无烟发射药,手榴弹弹体,以及迫击炮引信。”
听到杨震的汇报,总指挥在高兴之余也大惑不解:“日军在这里储存装备的原因,我们能想到,为什么他们还要在这里储备军工设备以及一些已经制造完成的半成品?若是日军真的北进,或是苏联红军打过来,这些半成品有什么用?”
总指挥就是总指挥,眼光果然要长远的多。日军在佳木斯附近储备了数量如此巨大的军火以及武器弹药的原因是什么,他只是听杨震的汇报便已经猜测出了日军此举真实的意图。
对于总指挥的疑问,杨震笑了笑道:“总指挥,原因很简单。现在战争不是单单依靠步枪、大炮的时代了,已经进入立体作战时代。苏军可不是装备贫弱的国军,飞机、大炮,包括航程可以覆盖东北大部铁路网的轰炸机有的是,可以轻易的摧毁日军的补给线。”
“日军的装备虽远超过中国,但在美苏等列强面前,除了海军之外,陆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补给手段都很落后。其补给尤其是战略补给对铁路依赖极重。”
“一旦日苏开战,苏军轰炸并摧毁东北铁路线。整日军前沿部队可都要饿肚子了。所以日军在这里留下一些军工器材也很正常。至少短时间之内可以解决前边部队所需的基础弹药,尤其是使用量大的轻武器弹药。”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一十九章 借窝孵蛋(2)
杨震对总指挥解释完毕后,看到大家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并将自己之前与王光宇讲过的那些理由又说了一遍。
当听完杨震的想法,刚刚平静下来的几个人不由的被他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弄的又一次的目瞪口呆。“利用各种手段蒙骗日军,想要借日军的这个基地休整一个月?”这个想法在总指挥与李延平看来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
对于杨震的这个想法,总指挥摇头苦笑道:“你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了?你想休整一个月,我不反对。但就在日军这个基地中休整,很危险。一旦我们暴露,下江地区数万日军将会合围。到时候,我们想走都走不得了。很可能会被困死在这里。这里距离佳木斯太近了。”
“这里的地形是不错,但回旋余地略微小了一些。日军在佳木斯地区整整驻扎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就算我们现在有两万人,但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与日军的差距太大。”
“我们现在兵力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日军大部队硬碰硬,我们还没有这个底气。虽然眼下我们手头的装备足够,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还是应该避免与日军面对面的较量,还是要谨慎一些。”
“我希望你作为部队的高级指挥员,军事主官,一定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头脑清醒。我认为,眼下我们还是应该坚持执行游击作战。我建议,我们还是将这里的库存物资带走之后全军转移,进入深山另寻休整之地。”
对于总指挥谨慎的提议,杨震“总指挥,带着这些物资,我们能撤到那里去?又有什么地方能够让我们隐藏住这么大的一批物资,而不损坏?不说别的,单单那几万条枪就够我们搬运一阵子了。”
“我们虽然在这里解救了上万名劳工,这些劳工身体极为虚弱,别说搬运物资,就是进行长途行军都不见得坚持下来。而将他们丢在这里,日军为了掩盖这里的秘密不会放过他们。这里不是镜泊湖那种民用建筑工地,是绝密的军事工程。小鬼子为了掩盖消息,绝对会杀人灭口的。”
“还有那些军工机械、器材、以及半成品怎么办,往哪里安置?这些物资才是我们今后生存下去的根本。天气逐渐转暖,积雪已经开始融化。这些物资很多都是极怕受潮的,尤其那些枪弹发射药,一旦受潮将全部报废。”
“我们打掉了鬼子在镜泊湖的水电站工地,佐佐木到一恐怕要被气疯了。现在他们正在老爷岭一线到处找我们。在寻找我们未果的情况之下,其势必要扩大搜索范围。北上,是其最可能的一个选择。毕竟七军一直活动在萝北、富锦境内这不是秘密。我们携带着这么一大批物资、器材转移,一旦被其追上,后果难以想象。”
“我们部队的新兵太多,战斗力与原来那一千多人相比,不是上升了,而是在下降。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很严重。部队现在滚雪球一般的扩大,短时间之内从一千多人扩大到现在的万余人,甚至两万多人,在没有军官学校,底子薄弱的情况之下,对战斗力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
“这里是鬼子的绝密工程,除了特定的人之外,一般鬼子都不清楚这里。汤原是抗联三路军的老根据地,北满省委就驻扎在汤原境内。这种情况之下,三路军与北满省委都不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个绝密的工程,您说一般的日伪军警人员会知道在距离佳木斯并不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个日军战略储备库?所以我们躲在这里相对也会安全一些的。”
“这一战,我们缴获了鬼子守备队与其上级联络的全套密码以及全部的资料,又修复了其对外的电话线。这里的鬼子与上级是三天以联络,补给小火车一个月来补充一次物资。而在三天之前,鬼子刚刚补给过。也就是说我们应对得体的话,至少可以在这里隐蔽休整一个月。”
“这里有修建良好的防御工事,有囤积的大量物资。就算被鬼子发现,在我们现有的战斗力情况之下,依托良好的防御阵地,总比打野战要强的多。”
“我们部队现在的情况,若是在野外与鬼子打遭遇战,一旦打起来,部队崩溃,甚至在短时间内崩溃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总指挥,我建议我们那里也不去,就在这里整训部队。依托现有防御工事,准备作战。”
杨震的坚持,让总指挥皱了皱眉头。对于杨震急于休整一个月的想法,他赞同。但选择在这里,他感觉太危险。没有了山林的庇护,一旦与鬼子作战,部队能不能坚持下来?总指挥深深的感觉到了忧虑。一路军西征的结果,让他很难忘记。
但总指挥却又不能不承认杨震说的有道理。撤离这个修建了良好防御工事的地方,一旦部队在山林之中与进山搜索的日军遭遇,按照部队眼下连遭遇战都打不了的样子,崩溃的可能性极大。若是硬着头皮打阵地战,到也许还能坚持下来。
总指挥沉默下来,别人也暂时选择了沉默。良久,郭炳勋抬起头道:“总指挥、政委,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我们那里也不去,就隐蔽在这里休整、整训。”
“来的时候,我曾经顺路勘察过这里的地形。到达此处后,你们在看鬼子仓库的时候,我也看了一下这里鬼子的防御工事。这里是周围最高的山峰,而且地势陡峭,加上日军进驻这里之后,对原有地形又进行了一下修改。可以说是易守难攻。”
“司令员说的不错,与其重新进山冒险与鬼子打遭遇战,不如我们利用日军原有的工事,就地休整、隐蔽待机。鬼子不会想到我们拿下了他们的工事之后,非但没有撤走,反倒就地休整。很多的情况之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
“而且,这里回旋余地并不算小。这里的山虽不高,但正像司令员说的那样所处的位置极好。我们就在这里,无论是北进、东进或是西退都极为便利。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日军虽然残暴成性,但他们有些眼光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不过,针对司令员的想法,我增加几条意见。一是物资要分散开,不能全部集中起来。一些粮食、弹药等要另选地方隐蔽、储存。这里属于小兴安岭山脉,在青黑山之中我想找几个大型的山洞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二、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日军原有的防御工事,要改进。而且这个改进不能小了。雷区的布置也要调整。我看了一下这里的地形,我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多设置几个移动炮兵阵地。尤其对谷口,我们要加强炮火的控制。”
“三、我们要想办法与抗联西征后的留守部队取得联系。这些人是地头蛇,对于本地的敌情要比我们清楚的多。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情报会便利的多。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另外,七军还要去寻找。而且必须要找到。我们现在太缺乏干部了。虽说司令员在老黑顶子秘营的整训给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数量不够。”
“两万多人的部队,连排长就要好几百,班长要上千。我们的部队就算将原来的老骨干都提起来,也只是勉强够用而已。部队扩大容易,但合格的军官与士官,却是不好培养。而这也是我们眼下最缺乏的。抗联的干部都是久经战火考验的,虽说大兵团作战经验欠缺,但是作为基层军官,他们的经验却是足够了。”
对于郭炳勋补充的这几点,杨震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老郭,防御工事的调整,防御兵力的安排就由你来负责。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与德军打了整整四年的阵地战,这方面经验还是可以的。你是法国留学回来的,这些你比我们有经验。”
“将所有新兵组成四个新兵团,要抽调得力的干部进行培训。上午进行体能和战术训练、下午进行武器操作训练。晚上,还是老规矩,进行文化课训练。”
“不要心疼弹药,一切要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为前提。形势紧迫,我们没有在老黑顶子秘营的那么长时间了。一个月,估计是我们可以隐瞒的极限。”
说罢,杨震又转过头对李延平道:“政委,我看我们应该在新兵之中发起一场诉苦运动。这个诉苦,是让这些劳工出身的新战士们都讲一讲他们在日本人手中都遭受过什么非人的虐待。一定要让战士们明白,我们究竟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
说到这里,杨震沉吟了一下道:“这样,军事干部的调配,老郭拿出一个意见来。政工干部的调配,政委要多费费心。至于干部缺乏的事情,我想从劳工之中挑选一部分有文化基础的人,进行一下速成培训。”
“当年黄埔军校学制不过半年,就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军政人才。各地军阀也有自己的速成学堂。我们不妨也按照办理。从新战士中挑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教导队。这个队长我亲自担任。军事课程由我和参谋长负责,政治课由政委负责。”
“总指挥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高材生,我看是不是也可以抽空给教导队上上课?云南讲武堂可是当年国内三大军校之一,国共很多高级将领都是那里毕业的。我们的总司令,也是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吗。”
见到郭炳勋也支持杨震的意见,总指挥摇了摇头苦笑道:“也许是我年纪大了,过于求稳,和你们这些年轻人比不了。你既然决定就在此地隐蔽休整,想必你也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过,你一定要记住,一旦事情不可为,要立即撤离。”
“物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部队保存下来,物资还能重新缴获的。至于给教导队上课的事情,你放心,我完全支持你。”
听到总指挥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杨震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之后突然想起一个事情,便笑道:“总指挥,现在形势略微稳定一些。至少我们找到了一个虽然短暂,但总算是稳定的环境。您看您和王秘书的婚事是不是该办了?您年纪大了,身边也该有一个人照顾了。”
说罢,杨震转过头对郭炳勋道:“老郭,派几个战士进山弄点野味,仓库之中还有那么多缴获的罐头,挑几样拿出来,还有缴获的日本清酒。现在环境特殊,我看也就别讲究那么多了,明儿咱们就给总指挥把婚事办了。”
“紧张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看大伙也借着给总指挥办婚事,放松、放松。”
听到杨震提起自己的婚事,自前妻病逝以来,一直孤身一人的总指挥闹了一个大红脸,连忙摆手道:“这不行。现在形势这么严峻,那里是办婚事的时候?”
“再说,咱们部队现在从上到下,都打着光棍,我怎么能结婚?搞特殊化?这对军心、士气影响不小。我是总指挥,这个带头作用我不能起。若是干部、战士都要找老婆,这部队还怎么带?这个时候,我应该与大家一起同甘共苦。”
对于总指挥的推拒,杨震笑道:“总指挥,这并不是搞特殊化。您年纪大了,身上又受过很多伤,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再说,我看您这个时候结婚非但不会影响军心、士气,恰恰会稳定、鼓舞干部、战士的士气。”
“您想想,您结婚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部队在发展、壮大。有了本钱可以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了,这对部队士气有一定鼓励的作用。同甘共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同甘共苦,具体事情还是要区别对待的。我们总不能不要下一代吧?”
“至于其他的干部,我想这样,咱们设置一个规定,二十五岁以上的团职干部或是三十岁的营职干部若是有中意的女战士,经过组织批准可以结婚。但结婚对象必须由组织审查之后,方能结婚。”
“现在女同志少,不要紧。我们部队有机会将来会陆续招收一批女兵。毕竟护理伤兵,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这事情,男人还是差很多的。有文化的女兵,也可以组建文工团或是做做宣传工作。”
“不过,有一点我先说明白,不管你职务高低,但只要人家不愿意,一律不得强行追求。更不许出现霸占妇女的情况。另外,在全军实行供给制的前提之下,适当的可以给一些照顾。尤其对于那些怀孕,有孩子的女同志。”
杨震话音落下,郭炳勋接过他关于结婚话题打趣道:“我说司令员,你今年好像还不到二十五岁吧?按照你的这个建议,职务上你是够了,可年纪上你还差很多啊。按照你的这个标准,你还得让人家张婷等上你两年。”
听到郭炳勋打趣自己,刚刚把总指挥闹了一大红脸的杨震倒是闹了一个大红脸道:“老郭,你可别瞎说。我和她只是战友和同志,没有什么的。”
实际上张婷对杨震总是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那点情意,大家都看在眼里,只是在这方面反应有些迟钝的杨震自己没有觉察到而已。只不过时局紧张,大家都没有提起。现在杨震撮合总指挥的婚事,郭炳勋也就提了提。他的意思是如果杨震同意,索性就连总指挥的婚事一起办了。
见到杨震推拒,郭炳勋知道这个家伙压根就没有往那方面想,便想试探一下他对人家是不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法道:“我说司令员,人家小张对你的意思大家可都看在眼里了。”
“你对人家怎么一个想法,你说说。你要是不同意,早点说也别耽误人家。小张人长的漂亮,又是大学生,现在咱们部队追求人家小张的人可是一大把。他那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长,可现在就一直在追求小张。”
听到郭炳勋询问自己对张婷的想法,杨震无奈的一伸手道:“小张为人不错,长的漂亮,工作也认真负责,是一个好同志。但我真的不知道小张对我有意思。我现在哪有功夫去想那些事情?”
“再说这结婚是两个人一辈子的大事,总不能有感觉就结婚吧。就算小张真的对我有意思,也得相互之间处处不是?你总不能拉郎配吧。咱们先把总指挥的婚事给办了,至于我的事情,等一段时间再说。”
看到杨震生怕大家误会而焦急的样子,总指挥与李延平、郭炳勋几个都被他逗笑了。看到大家,尤其一直以来被下江严峻的局势弄的忧心忡忡的总指挥这么长时间第一次笑的如此开心,杨震对于给大家带来笑料的是自己,倒也没有在意。
不过待大家笑完,杨震对李延平道:“政委,你在部队中调查一下,看有没有会使用那些军工设备的人。我们这次缴获了这些军工设备,一定要想办法运行起来。否则,那些半成品与机器,就是一堆废铁。”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二十章 山寨一切可以杀鬼子的武器
尽管总指挥不想在这个时候结婚,但在杨震的坚持之下,还是按照杨震的意思,在第二天举行了一个虽然简朴但又不失热闹的婚礼。为了给总指挥办好婚礼,杨震腾出了整个原日军守备队营房中的最好一间作为新房。
只是部队正处于草创时期,再怎么想办法,条件也是有限。从山上打来的狍子、野鸡、野兔加上缴获的牛肉罐头与两样水果罐头、几瓶日本清酒,便构成了婚礼的喜宴。
尽管条件简陋,但毕竟是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个喜庆的日子,大家也很开心。当然全军都参加总指挥的喜宴,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够的上参加的不过是杨震、李延平、王光宇、郭炳勋等几个司令部成员,加上几个主力团的团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