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杨震分别送了一支在镜泊湖工地缴获的勃朗宁手枪与一条狼皮褥子作为对新人的见面礼。拿着杨震送的贺礼,总指挥苦笑不已指了指杨震道:“你小子,那有人家结婚你送手枪的?再说这条狼皮褥子,是你一直随身携带的。你把虎皮的那张给了我,你现在在把这张狼皮的送给我们,你用什么?”
闻言,杨震笑道:“总指挥咱们都是军人,嫂子也不例外。我曾听政委说过,嫂子在鬼子扫荡的时候曾经带着几个女战士在鬼子眼皮子底下隐蔽了整整一夜才突出重围。这可一点不比男人逊色。送枪怎么了,打鬼子还分男女?我说总指挥,您这可是搞性别歧视啊,小心晚上嫂子不让您上床,是不是嫂子?”
“我送您的那张虎皮褥子今后就归嫂子了,我再不送您一张狼皮褥子,那岂不是要把我们敬爱的总指挥冻到?那样嫂子还不得心疼死啊。送给您,您就收着。这关东是个大宝库,守着宝山还能冻到我?今儿送您这张狼皮的,那天我想法子弄一张熊皮的。我可听说这小兴安岭的黑熊个大、皮厚。这在关内可见不到。”
杨震左一个嫂子,右一个嫂子,倒是将总指挥的新婚夫人弄了一个大红脸。不过总指挥的这位夫人虽说出身大家,长的也是漂亮,但性格却不是那种腼腆之人。
短暂的脸红过后,也笑着道:“杨司令打仗厉害,我们是闻名已久。这嘴皮子更厉害,我们却是第一见到。你今儿调笑我们,等将来你结婚的时候,到时候可别怪我们报复你。要知道,我们女人报复起来可是更厉害。小心到时候让你进不了洞房。”
众人正在调笑间,在作战室值班的郭炳勋走了进来,听到总指挥夫人如此说,便笑道:“嫂夫人这下子算是看透了司令员的品性了,以后他要是再欺负我们,您可得帮我们收拾他。是不是张婷?”
郭炳勋最后一句话,却是将一旁正陪伴新娘子的张婷弄的满脸通红,不敢抬头。只是有些羞涩的偶尔瞟上杨震一眼,心中暗骂这个榆木疙瘩实在不解风情。
杨震见到郭炳勋过来打趣自己,张婷又不时的将眼光飘向自己,连忙转移话题道:“我说老郭,你不会这么小心眼吧。总指挥今儿大喜日子,我和政委他们都送了贺礼了,你的那?这虽然条件艰苦,但礼轻情意重吗?”
听到杨震转移话题,郭炳勋也就没有继续往深处谈,只是笑笑的举了举手上拿的东西道:“贺礼我早就准备好了。听说嫂夫人是师范毕业生,秀慧内中,是位才女。”
“这是我在苇河县城缴获后,一直爱若珍宝,随身携带的一支原装派克笔。今儿就送给嫂夫人作为贺礼。虽说寒酸了一些,但也拿的出手。作为贺礼,比司令员的手枪可是强多了。”
说罢,郭炳勋将一支派克金笔和两本精致的日记本放到总指挥夫妇面前。金笔上用小刀刻出两行行书小字:“飞龙舞凤成双配,青山绿水并佳姻。”
看着金笔上那一手飘逸的行书,总指挥夫妇二人对望一眼,不由的喝彩道:“郭参谋长居然还有这等才能,当真是让人羡慕。不说别的,单单就这一手行书,真不知将来会有哪一个女子能够配得上郭参谋长。”
对于总指挥夫妇的喝彩,郭炳勋淡淡的笑道:“家父虽出洋留学,但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爱不释手,一手书法、篆刻,足以让我汗颜。我虽这方面远不如家父,但自信还能拿的出手。”
总指挥看着妻子对这支金笔极为喜爱,也就没有客气,对郭炳勋的礼物也就收下了。他知道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眼下自己这些名义上的部下能拿出来的最好东西了。这是他们的情谊,不收就有些做作了。
见到总指挥收了礼物,吃的也差不多了。大家明儿都还要继续工作,更何况也没有人敢闹总指挥的洞房。婚礼也就没有弄的很晚,在送过了礼物没有多长时间大家也就散了。
在主力抵达群策山日军基地后,杨震将那个已经完工十分之八九的仓库改成了部队的营房。而原有的日军守备队的两排营房,一排改为医院,一排做了司令部以及总部、女兵等人员的宿舍。
将总指挥送入洞房之后,杨震与郭炳勋回到了作战指挥室,他们还有些事情要商议。
回到作战指挥室,杨震从小虎子手中的背囊之中拿出了一张图纸,递交给了郭炳勋道:“老郭,你看看这种武器在我们如今的条件之下能不能生产?”
郭炳勋打开杨震的图纸,仔细的看了看之后道:“这好像应该是一种手提机枪?看起来构造很简单,并不很复杂。我想只要有工人,这种简单的武器还是可以生产出来的。只是这种像是一些管子拼装出来的武器能用吗?”
“只是有一点,这种武器生产工艺虽然不复杂,但你在图纸上标的使用的九毫米手枪弹我们没有办法造。不说别的,我们没有原材料,生产不了这种子弹的弹壳。还有子弹头也没有办法生产。小鬼子留下的半成品,都是六五口径三八式步枪弹的。其中没有九毫米手枪弹的,而我们自行生产,别说工艺,就是原材料都没有。”
“手提机枪射速快,弹药消耗量大。单单依靠缴获,根本就无法维持这种武器的使用。司令员,你怎么想起来弄这种武器。说实在的,对于这种武器,我们现在手头有了大量的快慢机,没有必要在装备了。”
对于郭炳勋的话,杨震摇摇头道:“我们现在虽然缴获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但是我们在装备上却依然无法与日军相提并论。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鬼子上有飞机,下有重炮、坦克。与鬼子作战,硬碰硬,我们要吃大亏的。”
“我的想法还是老规矩,尽量采取近战、夜战的作战方式,让小鬼子的火力优势无法施展。我尽量避免白刃战,但绝对不是怕了白刃战,是我们之前没有与小鬼子打白刃战的本钱。近战、夜战也并非就是单纯的白刃战。”
“近战、夜战对火力的准确性要求不大,对密集度却是很大。加之我们的部队新兵多,而精确射击的步枪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我们现在却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为了避免在战斗之中伤亡过大,大量装备冲锋枪,也就是你说的手提机枪,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冲锋枪与快慢机、步枪相互配合,至少我们在近战之中可以取得火力上的优势。”
“至于这种武器能不能用,制造出来不就知道了吗?无论什么武器,能杀鬼子就是好武器。这种武器生产工艺简单,很适合我们现在的情况。工人的方面,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不行,就与总指挥商量一下,看看一路军在南满地区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从沈阳兵工厂弄出一些工人来。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守着宝山饿肚子。”
“至于子弹的事情,我想想,不行就该用快慢机使用的七六三口径的驳壳枪子弹。这种武器日军虽然不装备,但伪满军装备数量较大,获取子弹也方便一些。川军原来仿制的美国汤姆逊冲锋枪不就是将原来的十一点四五口径改为七六三吗?”
“实在不行,就改为苏制七点六二口径的手枪弹。苏制手枪弹,等明天我与总指挥说,让他去想想办法。不行咱们就想办法买或是换。有些东西,苏联人也会需要的。”
杨震交给郭炳勋的枪械图纸,是他自己凭借记忆回忆出来的现在还没有出生,但却在二战时期大放光彩的英制司登式冲锋枪。这种被称为管子工杰作的冲锋枪采取眼下武器极为少见的自由式枪机,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一般的家庭式小作坊都可以生产。很适合大量的装备,若是真把他山寨出来,应该可以有效的帮助杨震解决部队白刃战能力不足的情况。
实际上生产这种枪最大的困难杨震很清楚。不仅仅是因为部队中严重的缺乏军工人才,还因为这种武器原本使用的九毫米手枪弹很难获得。日军使用的手枪弹是八毫米的南部式手枪弹,这种手枪弹库存不少,几次作战缴获的也很多。
但这种手枪弹除了精度很高之外,几乎是一无是处。尤其是杀伤力,太弱了。即便是近距离射击,都很难穿透门板。而对于冲锋枪来说,最不需要的是精度。除了火力密集度之外,最需要的便是近距离杀伤力。
实际上杨震最中意的是美国的十一点四五口径手枪弹。但这种手枪弹,别说自行仿造,就是想买或是缴获,都没有地方去。退而求其次,杨震只能采取威力相对大一些的九毫米手枪弹。
当然若是能弄来苏造的七点六二托卡列夫手枪弹,对于杨震来说那就更好了。在后世使用过使用这种子弹的五四式手枪的杨震,对这种手枪弹的巨大杀伤力,印象极为深刻。实际上不单单是杨震,所有使用过五四式手枪的中国军警人员,没有不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手枪与这种穿透力极佳的子弹印象不深刻的。
只是对于争取苏联人的援助,杨震总是有些踌躇。对于这些老毛子的现实,杨震印象太深刻了。对于苏联人,尤其是他们对于中国东北与新疆的野心,杨震更多的是反感,而不是喜欢。甚至可以说,前世今生,杨震就没有喜欢过。所以他才将争取苏援当做了最后的选择,而不是首选。
不过对于能否争取到苏联人的援助,杨震还是有信心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想让人家援助你,这需要利益的交换。自己除了可以用战绩帮助他们稳定所谓满苏边境线,减小其两线作战的危险之外,自己还有其他东西可以交换。例如后世大名鼎鼎的rpg反坦克火箭筒的图纸。当然是已经落后的rpg2型,而不是威力巨大的7型。
对于今年欧洲会发生什么事情,杨震可以说别除了战争策划者之外,这世界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对于这个庞大邻居在两年后会面临什么,他也清楚。作为一名后世身为特战队员,对于武器已经达到了专家一级的杨震来说,依靠自己后世的记忆,弄点苏联急需的东西,还是可以的。
当然这些东西不会太先进,要是让苏联人在这场战争之中面临的代价太小,那倒霉的不单单是德国人。身为他的邻居,此时虽庞大,但几乎已经虚弱到极点的中国人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大。
t34坦克、波波沙冲锋枪,哦,或许在来上一支sks半自动步枪,也就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杨震甚至恶毒的想自己若是将t54提前了,在配上一百毫米的坦克炮,这种在这个时间之内绝对杀伤力巨大的坦克,不知道这些老毛子会不会激动的得脑溢血?要不在来上一支ak47?
对于ak47这种后世散步量最大的轻武器的结构,曾在多次秘密行动中缴获甚至使用过这种武器的杨震来说,他就算闭上眼睛都能倒背如流。更何况他还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使用这种武器的中国仿制品,56式冲锋枪。
当然t34或是t54的结构,对于非坦克兵出身的他也就知道一些毛鳞凤角。但有这些便足够了。甚至杨震有些时候都在想,若是自己将两年后德军在苏德战场上遭遇到的所谓t34震惊先卖给德国人,是不是会卖上一个好价钱?
但考虑到自己这个时间找不到德国人,杨震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想要将他变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着不知道再想着什么的杨震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郭炳勋不知道自己这个上级心中究竟想到了什么,才会露出这种居然带着一丝淫荡意味的笑容。难道是这个家伙想着正洞房花烛夜的总指挥夫妇?现在是春天,正是万物发情的季节。难道这个家伙也发情了?
就在郭炳勋胡思乱想之际,一直面带诡异笑容的杨震突然坚定的道:“我们要山寨一切可以杀鬼子的的武器。只要能弄来我们所需要的物资,呵呵,还有什么不能做?”
听到杨震的话,郭炳勋不由一脸疑虑的道:“司令员,山寨是什么意思?难道土匪的山寨与武器有什么关系吗?”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二十一章 辉煌的开端(1)
杨震自然不会与郭炳勋解释此山寨与彼山寨究竟有何不同。对于郭炳勋的疑问,杨震只是含糊其词的应付过去。便用其他的话岔了过去。转而提起了两人在今后部队训练中的分工问题。
对于杨震含糊其辞的解释,一头雾水的郭炳勋并没有多问。甚至对杨震交给自己这张图纸上的冲锋枪究竟是他自己设计的,还是从那里弄的也没有追问。对于郭炳勋来说,他知道杨震若是想和自己说实话的话,会告诉自己的。既然他不想说,终归还是有自己理由的。
不过对于训练上分工的问题,郭炳勋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反倒是替杨震揽过去不少的事情。原来两个人定的是杨震负责各级军事干部的培训,其中主要为教导队、侦察队以及部分工兵。而郭炳勋则负责部队的整体体能、队列、以及基础战术训练。同时还要负责培训无线电报务员。
同时郭炳勋还提出在部队之中挑选了一批有文化的战士,举办了一个参谋业务培训队。准备将来分配给各个部队做参谋。法国留学回来的郭炳勋对德军在一战之中表现的极为出色的参谋团极为欣赏。
对他来说,认为部队现在缺乏的不单单是合格的基层指挥员,合格的参谋更为缺乏。目前他这个参谋长手下只有董平一个人可以暂时称为参谋。而目前还在兼任侦察营教导员的董平实在是有些分身乏术。整个参谋处几乎就是他一个在撑大局。这对今后部队的发展很不利。
实际上按照两个人的分工来说,郭炳勋的担子要比杨震重的多。一万多新兵的培训,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尤其要让这些几乎没有任何军事基础的新兵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转变为合格的战士,形成战斗力,其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杨震在老黑顶子秘营三个月的苦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杨震将士兵当作班长培训,将班长当成连排干部培训,现在看任何人都不能不佩服其眼光的长远。否则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新兵,便是连基层军官都不够,又何来战斗力的快速的形成。
有了这个底子,再加上在镜泊湖解救出来的部分战俘,以及在此地解救出来的劳工也有不少是战俘出身,还有在敦化北部参军的部分伪满军士兵,这才避免了基层军官与班长的不足。使得训练新兵的人手在不影响主力战斗力的情况之下还算够。
不过尽管这样,但因为时间紧迫,郭炳勋还是感觉到很吃力。毕竟除了老黑顶子打下的基础那些人之外,其余的无论是战俘出身的人,还是反正的伪满军士兵,却是因为原本部队训练方式的不同,训练新兵的手段也是天差地别。
中国军队的派系太多,各个部队的训练手段和水平几乎是天差地别。除了中央军的嫡系部队之外,其余部队训练手段没有一支是相同。但有一点,与部队已经形成的训练方式来说,这些部队的训练手段已经显得落后。要想有效的提高部队,尤其是新兵的训练水平,这些人首先就要重新回一遍炉。
尽管这样,郭炳勋还是将教导队的大部分训练接了下来,因为他知道相对于自己这个单纯的参谋长来说,作为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官,杨震要考虑的事情太多。
而总指挥,此时与其说是军事主官,现在还不如说成了政委一类的人。自己多承担一些,杨震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就多一些。
听到郭炳勋要接过教导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杨震沉思了一下摇摇头道:“老郭,这样不行。你的担子已经很重了,要是再给你加担子,会把你累垮的。老彭不在,你还要兼管军工、后勤,这些事情累计到一起,对于你来说负担太重了。”
“我看这样,不如把你那个参谋业务培训班与教导队合并。参谋也要精通带兵,各级指挥员也要精通参谋业务。必要的时候,参谋可以下去带兵。基层指挥员可以上调任作战参谋。”
“而且好的参谋人员,在部队扩编之时,是最好的指挥员人选。咱们不能像国军中的那样,参谋就是参谋,指挥员就是指挥员,这样各级之间相互会出现脱节的。”
“这样,基层战术我来讲,参谋业务你来讲。还有部队的训练,既然已经有了训练大纲,我看还是还是按照我们原来制定的训练大纲来训练。部队中的老骨干,要多发挥一些作用。”
说到这里,杨震苦笑一下道:“与其说担心部队的训练,我更担心各级军事主官的经验与指挥能力。部队编制与人数扩大了,但我们的各级指挥员的水平却不见得提高。”
“我们这些军官,尤其是团营级军事指挥员原来还大多是连排干部,一下子提拔这么高,能力够不够?有没有相应的提高?能不能与他们担任的职务相符合?说实在的很让人担心。”
“别说他们了,就是你我,又有多少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原来咱们刚突出来的时候,手中不过一个连的兵力,我们的能力还能说勉强够用。”
“但现在部队急剧发展成眼下这个样子,我们没有经过各级指挥位置锻炼,可以说是一步登天。部队扩编,固然是可喜的事情。但没有经过长期的各岗位锻炼,我们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都与我们眼下面临的情况,相差太远。尤其部队由原来的单一步兵作战进入了现在步炮协同作战。”
“不单单是我们,几个团长也是如此。王光宇原来在抗联担任过师长、副军长,但抗联的一个师的兵力还没有我们的一个营多。甚至很多的时候,也就与我们眼下一个连差不多。”
“而刘长顺、杜开山之前也不过是连级军官。在关内的时候,甚至是班排级的这种低级干部。一下子提拔这么高,水平与能力,能不能担负得起交给他们的重任?说实在的我有些担心。就算你我原来也不过是低级的军官。”
“形势变了,环境变了,而我们的指挥能力却不见得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各级在战场上的一个决定或是表现,甚至可以决定上万人的生死,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可以决定这支部队的生存或是毁灭。老郭,你我的担子更重了。”
“我们是这支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可以说这支部队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我手中。我们将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不住的壮大、发展,很多的时候就取决于你我的一个决定,甚至是一念之间。”
杨震的话,让郭炳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司令员,你的顾虑很对。这些事情,我也一直在担心。我们的各级指挥员的能力,能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而提高,是决定我们这支部队生死存亡的大计。这种事情我们又无法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来。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缺乏的是时间、装备,还有培养人才所需要的教材。”
杨震回身从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一摞子书道:“这是我在小鬼子守备队资料堆中找到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部分教材,还有从小鬼子守备队长办公室内找到的日军陆军大学的教材。”
“等总指挥过了蜜月,我会委托总指挥去一趟苏联。一是弄回来一些物资,另外就是看看能不能托总指挥想想办法,从苏联搞到一些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材,以及一些军校的基础教材。”
“日军的这些教材我会尽快的翻译过来的。小鬼子虽然灭绝人性,但是在军官的培养之上还是有一定的水平。其基层军官可以说是不比任何一支军队逊色,甚至还要好于全世界大部分军队。小鬼子陆军的各种战术思想,还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么艰难的条件还开办了各种军校,培养军政干部。我们虽然条件艰苦,但也要抓紧一切的时机,对部队,尤其是各级指挥员展开必须的培训。你我也要想办法充电。”
说到这里,杨震站起身来,走到窗子前看了看外边漆黑一片的山地,顿了顿道:“做这一切,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无论如何,也要多争取一段时间。哪怕是一天也好。多训练一天,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部队在将来的战斗之中多一分取胜的希望。”
“老郭,这里的鬼子与佳木斯日军以及其上级联系,主要靠的是电台以及有线通讯。这样,你我分一下工。电台那边你多掌握,有线通讯我来负责。每次与日军上级沟通,由你亲自抓。电台那里我还是有些担心。”
说道这里,杨震轻轻的叹息一声道:“要继续在劳工之中寻找一些技术工人。小鬼子修造这么大的一个绝密军事工程,不可能没有技术工人。想想办法,再找一找。一定要尽快的将那些军工设备运用起来。将劳工之中数岁大的,身体在长期的苦役以及非人的虐待之中,被折磨的垮掉的,不适合行军、作战的,都改为军事工人。”
“还有步兵轻武器训练可以先行展开,至于炮兵实弹训练以及步炮协同训练还是往后拖拖,最后再展开。炮弹这东西一爆炸惊天动地。这里距离佳木斯的直线距离并不太远,我们弄的动静大了,很容易引起鬼子的怀疑。鬼子对东北的控制太严密了。”
对于杨震的布置与安排,郭炳勋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两个人搭档了这么长的时间,虽说还没有默契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但也算得上心意相通。杨震的想法郭炳勋自然很清楚。有些事情既然定下了,就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争论了。军事民主,不适合眼下的情况。
两个人针对眼下的局势定下了计划,那辛苦的自然是现在数目已经达到了六个新兵团的新兵们。清晨五点起床,武装越野一千米。早饭之后,是队列、刺杀训练。下午,武器分解、实弹射击以及基础战术训练。至于晚上,还有文化课与政治课。平均每天二十四小时,倒是有十二个小时在训练。隔三差五,晚上还要进行夜战训练。
往往一天下来,这些劳工出身的战士,累的倒头就睡,推都推不行。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让这些劳工感觉到比给鬼子做苦役轻松到哪里去。
通过过诉苦教育之后,这些劳工都明白现在自己是在为自己将来而战。自己学的这些是让自己在未来的战场之上能够活下去。所以训练虽然辛苦异常,但这些本就吃苦耐劳惯了的战士也都坚持了下来。
实际上对于这些普通的战士来说他们还算幸运的。那些被选入教导队的预提军官们比他们还要惨。白天与他们进行一样的训练,甚至强度还要大,晚上还要进行基础指挥知识以及参谋业务学习。而原来的各级军官也同样没有清闲下来,白天他们同样要训练或是练人,晚上同样还要上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