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在绕了那么远的路,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开展防空训练,甚至绝大多数干部、战士连飞机都没有见过,便遭遇到日军大机群的狂轰滥炸之居然还能稳定住部队,没有丢弃一个伤员,说明他的驾驭全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从王光宇被炸一事上,我感觉需要加强防空训练的不仅仅是那些普通的战士,便是我们各个高级指挥员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代价虽然是必须付出的,但我们要在血的代价之中吸取、总结教训,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现在战争已经从单一的陆地战,变成了空地一体化的战争模式。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个发展,才能不在战场之上被淘汰。再进行游击战的时候,部队因为以小部队的形势活动,日军的飞机、重炮,使不上劲。对我们的威胁不大。”
“但我们为了今后的发展,不可能总是躲在这深山老林之中。而一旦我们脱离了深山老林,与日军进行常规的野战。甚至是阵地战是必不可免的。所以我们在制定训练、作战计划的时候,必要要跟上形势的发展。”
“在战争之中学习战争,不是对那些还未来得及完成训练的新兵说的,我们这些做高级指挥员的同样适用。王光宇这次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固然与日军占据绝对空中优势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他缺乏防空经验,没有应对敌空中打击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我们全体指挥原来说都是一个教训。”
“不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我。是我这个当司令员的考虑还是不周全。只想到接应部队派多了,会引起日军的注意力。却没有想到王光宇缺乏日军空中打击之下,与敌脱离接触的应对经验,缺乏防空的一些必要知识。。”
对于杨震的话,一旁的郭炳勋深以为然的道:“在现在战争之中,空中支援的力度,甚至在很多的时候会改变战斗的进程。没有空中优势的一方,为了取胜往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例子。国军杂牌部队的一个师,从内地增援上海。结果刚一下车,还没有来得及上战场,就因为没有防空作战的经验便在日军空袭之下伤亡过重丧失了战斗力。一枪还未来得及放,便不得不撤下去整补。”
“司令员说的没有错,我们今后在制定训练、作战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跟上战争形势发展的脚步。尤其我们各级指挥员,脑海之中一定要有现代战争的意识。如果不然,我们现在付出这些的代价,还会在我们身上不断的重复上演。”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斗小结
郭炳勋话音落下,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这次出击,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同时,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不过凡事都要用正反两方面的眼光去看待。对于我们这支还极不成熟的军队来讲,这些问题暴露的越早,越有利于我们整改。脓包早点挤出来,总比埋藏在身体里面要好的多。”
“除了训练上还欠缺太多,不到位的地方太多之外。我们的火力配置以及后勤补给的方面欠账也相当的多。首先营属迫击炮的数量过少,造成部队以营为建制作战,火力受到了相当的限制。”
“我们装备的营连属日军九二式七十毫米迫击炮的重量大不说,而且射程相对来说比较近。这种迫击炮即便在日军之中也是淘汰的装备。我们之所以将其作为营连炮兵装备,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数量相对较多。不是有句话叫做饥不择食吗。”
“这种相对笨重的迫击炮,与我们现在库存的九七式八十一毫米迫击炮的二千八百多米的射程、二十三公斤的重量都无法相比。口径也相对较小。而我们营属仅仅配置两门,因为重量的问题影响到了部队机动不说,作为支援火力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还是有些贫弱。“
“而且我们的配置经过实战考验来看,还是有些不合理。在机动能力大部分还依靠徒步行军的情况之下,营属支援火力数量过少,而连一级的装备又过于笨重。”
“而作为团属火炮主力的九四式九十毫米迫击炮虽然射程与威力都让人满意,但在缺乏运力的情况之下,对步兵来说还是太重了。不过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之下,目前也只能暂时将就使用了。”
“所以我和参谋长在昨天回来的路上,研究了一下武器配置的问题。在保持团以上火力配置不变的情况之下,主要调整营连级的武器配备。一是保持现在每个连九挺轻机枪以及九个掷弹筒、两挺重机枪的编制不变,取消连属及迫击炮的配置。”
“营属迫击炮全部换为九七式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并将数量由两门增加至六门。将营属迫击炮排升级为迫击炮连。并增加一个营属辎重排,专门为其炮兵连以及重机枪连运输弹药。”
“除了装备的问题,我们还有一项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部队之中配置的手榴弹问题。我们部队现在装备的手榴弹都是日军制式九七式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威力还算可以。但因为其使用的是比较独特的敲击式引信,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我们却最缺乏的就是训练。”
“因为这种手榴弹的独特使用方式,使得大部分新战士掌握不好投掷时间。在几次规模并不算大的阻击战之中,因为投掷时间过早,被日军捡起来反掷回来,引起了不小的伤亡。手榴弹是步兵主要压制武器,所以我们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杨震此次调整部队武器配置是按照后世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营连编制,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美械部队的编制,以及几年之后才出现的一九四三年编制的美军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取长补短形成的。
与刚刚入朝时候的志愿军相比,主要是在连一级增加了掷弹筒与重机枪的编制,而取消了六十毫米迫击炮的编制。因为他手头连一门这种极为轻便,在威力之上远远超过日军掷弹筒的迫击炮都没有。而装备了大量掷弹筒的日军也没有类似的装备。日军的迫击炮口径最小的也是七十毫米,而且已经淘汰。九二式步兵炮才是日军标准的大队炮。
在自己的才开张的兵工厂还没有能力生产,更没有能力也没有地方去购买的情况之下,杨震只能对着大洋彼岸生产这种消费比极佳,可谓是连级最佳支援火力的武器装备干流口水。只能给每一个连增加了两挺笨重的九二式重机枪作为替代品。
与六十毫米迫击炮类似的还有作为参照物的三支军队装备的大量冲锋枪。虽然明知道冲锋枪的作用,但手头不多的冲锋枪因为弹药数量过少,除了少量装备给各高级指挥员的警卫员之外,其余的在弹药的问题解决之前,已经全部暂时退出装备序列。
而且这批冲锋枪缴获的时候,就是已经使用多年的二手货。多年下来高强度的使用,加上保管不善,早已经几乎快达到了报废的标准。就算手头还有部分弹药,但大部分几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
只是相对于现在一点希望也没有的六十毫米迫击炮来说,冲锋枪这种构造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制造的武器,对于现在手头上有一个兵工厂的杨震来说,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多少还是有一点点希望。
而对于营一级来说,重机枪数量与刚入朝时候的志愿军持平,却少于美军以及国军美械师。而营属迫击炮的数量,却又多过刚刚入朝时候志愿军装备最好的一个军,以及压根就没有装备营属炮兵的国军美械师。至于团级编制,虽比美军远不如,但又远好于志愿军与国军美械师。
当然这个武器配置是在运力充足的情况之下。而实际情况是在运力匮乏的情况之下,营属炮兵因为全靠人力携带,所以编制极为庞大。尽管只有两门迫击炮,但编制人数却达到了六十人。几乎是步兵排的一倍。多余的人手是专门运输弹药的。即便这样也很多的时候,只能保证一门迫击炮持续开火。
在营属迫击炮增加到六门之后,虽然将原连属炮兵编进了营属迫击炮连,但这补给的压力也急剧增加。人力终归还是无法与驮马以及汽车相比的。
与迫击炮连类似,重机枪连为了保证弹药供应,编制也大的吓人。各个机枪排的支援班的编制达到了二十人。专门为本排的两挺重机枪携带弹药。一旦携带弹药消耗过半之后,就只能保证一半的重机枪投入战斗。不算战略补给,单单是战术补给就已经成了制约部队战斗力的最大难题。
至于手榴弹等一些武器上的问题,杨震也只能无奈的希望自己那个刚刚组建的兵工厂尽快将自己抄袭的后世七七式手榴弹尽快仿制出来。手榴弹的生产相对子弹来说,还算容易,自己现在拥有近千大部为德国造机器设备的兵工厂怎么说也比土法上马的十八集团军那些兵工厂强吧?
说罢部队武器配置调整之后,杨震将话题一转,又转回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现在对我们来说,最缺乏的便是马匹。我们在山区作战,缴获的那一百余辆汽车,虽然有司机,但是却无施展之地。”
“而适合我们的马匹又缺乏的厉害。加上参谋长在法司河一线缴获的二百多匹马,和刘长顺在破袭佳绥铁路缴获的二百多匹马,我们手头上的驮马也只有七百多匹。在保障师属炮兵使用之外,剩余的马匹也只能够勉强保证团属炮兵的使用。分发给各营的已经是寥寥无几。”
“几乎营以下的迫击炮与重机枪只能靠人力运输。就算现有的七百多匹马之中,也不是全部都能立即投入使用。刘长顺缴获的那些马全部都是民用马匹,若是作为驮马使用,还需要训练。”
“在此次出击之中,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火力,我们甚至动员了大量的步兵协助运输炮弹。但就算这样,在太平川打掉佐佐木到一的指挥所后,我们携带的炮弹也几乎消耗一空。若不是在太平川一战之中缴获了一百多发日军炮弹,法司河一战能不能打的那么顺利还很难说。”
“我们眼下的基本战术补给能力,别说是按照日军的标准来说,我们相差甚远。甚至与关内的国军相比,连杂牌部队都不如。运力尤其是马匹的缺乏,已经严重的制约了部队的发展与战斗力。”
“在太平川一线几乎打光了携行炮弹的情况之下,我曾给留在亮子河地区的部队发电,让他们将剩余的炮弹运至庙岭子山一线。但因为缺乏运力,只能靠人力运输,直到后续法司河一线战事结束了,也没有能运到。”
“按照我们现在的火力配置,至少每个营都要配备百余匹驮马。也就是说不算师团部,就是营一级,我们至少还有九百匹马的缺口。当然如果在平原作战,那一百多辆汽车能够投入使用的话,我们的马匹缺口则可以下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除了武器编制有些不合理以及战术补给能力差到极点之外,我们此次作战还暴露出了长途行军能力差,基层指挥员战场应变能力不强,通信兵架设电线的速度缓慢,以及选择布置线路上不熟练,步炮协同还是很生疏,战场救护能力差等很多的问题。”
“不过这并不是我最忧虑的事情,因为这些都可以依靠训练以及在战斗中学习解决。我最忧虑的事情是在此战过后,我们的基层官兵见识到了炮火的威力会在今后作战之中过于依赖火力。至少在现在,我们还无法哪怕是一发的迫击炮弹,各种火炮最简单的零部件。”
“库存炮弹则是打一发,少一发。这一战过后,连同之前的训练,我们几乎消耗了库存炮弹的五分之一。仅仅山野炮弹便打出去两千余发。虽然锻炼了炮兵,使得炮兵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实战能力。但却也产生了一个负面的影响。那就是部队很容易形成对炮火支援的过于依赖。”
“一旦部队过于依赖火力,对于我们今后作战将会是极为不利的。在无法生产炮弹,只能依靠缴获库存作战的情况之下,我们今后除了迫击炮之外,山野炮要用在最重要的地方之上。这一点政委和参谋长一定要做好战士的工作。”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听罢自己的话之后,一脸沉思的总指挥与李延平,笑道:“虽然这一战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问题甚至是迫在眉睫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但我们这一战也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说罢,杨震转过头对郭炳勋道:“参谋长,你将我们这次出击的战果与总指挥和政委汇报一下。”
闻言,郭炳勋打开自己面的笔记本,笑了笑道:“总指挥、政委,这次我们可是取得了一次大捷。是没有掺杂半点水分,完完全全的胜利。此战,我们于云石砬子地区首战告捷。全歼由南路进剿的日军第十一师团四十三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以及配属其作战的伪满军警一部。击毙其指挥官四十三联队联队长村田孝生大佐。”
“在完成对云石砬子一线之敌围歼,杨司令员除了留下一个步兵营配合直属工兵营对佳绥铁路展开大规模破袭,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扑此次日军进剿的指挥部所在地太平川村。经过战斗击毙日军指挥官佐佐木到一中将,并一举将其指挥部端掉。”
“在打掉日军指挥机关后,杨司令又带兵北进。在庙岭子山一线全歼日军第八师团十七联队第一步兵大队。后又于法司河一线全歼由第十七联队长河田毅大佐指挥的该联队的第二步兵大队以及伪满萝北县森林警察大队,及伪满军一部。”
“而针对中路之日军此次进剿主力第十二师团二十四联队,我们则采取了以地雷结合冷枪、冷炮的战术,毙伤日军近两个步兵中队以及伪满军警一部。加上司令员在太平川一线歼灭的日军两个步兵中队,我军此次反围剿作战共计全歼日军五个步兵大队,打垮日军至少两个步兵中队。击毙日军中将司令官一名,大佐联队长两名。大队长五人以及大批的中队长一下军官。”
“此外,还全歼伪满军一个步兵团另两个营,伪满森林警察大队两个。击溃伪满军一个步兵团、森林警察大队各一个。俘获伪满军警一千六百余人。并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据初步统计,单单步枪一项,便足够我们在装备一个简编步兵团的。”
郭炳勋的汇报与他做人的风格一样,简单、扼要。虽然不算太详细,但也足够让总指挥与李延平听的很清楚了。
听完郭炳勋的汇报,总指挥与李延平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睛里面的激动。按照这个歼敌数量,只此一战,几乎便消灭了日军近两个联队的兵力。再加上配合其作战的伪满军警,可谓是一场空前大捷。
联想到去年,几乎被日军大举围剿逼逼迫的几乎弹尽粮绝,全部战死山林的窘迫境地。为了寻找突破口,打破日军的围剿而举行的西征之中,二路军几乎失去了两个战斗力最强的军。
在想想现在,连续作战,单单日军便消灭了五个步兵大队。加上配属的伪满军警,足足有近万人。这么短的时间,能取得大的战果这如何能不让从去年被日伪军逼迫的几乎走到绝路上的二人激动。
五个步兵大队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总指挥与李延平很清楚。这五个日军精锐师团的步兵大队,在关内战场之上足够打垮国军的一个师,甚至一个军。在东北,足以对抗联三路军之中的任何一路军形成灭顶之灾。
不过二人都是稳重的人,在经历过短暂的激动过后,总指挥很快的便平静了下来。打量着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之后,没有半点骄傲,依旧是一脸平静的杨震,总指挥语气严肃的道:“英雄出少年。你们两个人一出手,就给了我这么一个大大的惊喜。说实在的我有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五个步兵大队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大家都知道。日军此次对我们的清剿可谓力度极大,但就是这个全面清剿被我们打破了不说,其主力的五个步兵大队加上配属的大量的伪满军警也被我们一口口的吃掉了。”
“如今我们不仅打破了日军的进剿,还击毙了一个日军中将。这样的战果,对于一支刚刚完成重新组建的部队来说,可谓是一个辉煌的开端。”
“这个佐佐木到一我知道,所谓的《满洲治安整肃计划》就是这个家伙提出来的。所谓的归屯并户,也是这个家伙搞出来的。我们抗联如今陷入如此困境可谓都是拜这个家伙所赐。”
“杨副总指挥一战击毙了这个恶贯满盈的家伙,总算是给我心中大大的出了这口恶气。也为这两年因为补给被切断,因为冻饿牺牲的抗联战士们报了血海深仇。我替那些牺牲在这个人手中的抗联将士谢谢你们两人了。”
说到这里,总指挥向李延平点了点头。接到总指挥递过来的信息,李延平笑了笑向杨震与郭炳勋示意一下后,便站起身向外走去。等再回来的时候,手中与身后的警卫员则各捧了一个不算大的木头箱子。
看了看李延平手中的木头箱子,总指挥又笑了笑道:“不过你们给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惊喜,我和延平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样,我们也给你们两人两个不算太大的惊喜。你们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
对于卖了一个关子的总指挥,杨震笑笑也不在意,亲自动手将箱子打开。当箱子被打开之后,看着里面摆放的几支外形古怪,无论是外表,还是结构都是两种浑然不同的冲锋枪,让杨震不由的喜笑颜开。杨震伸手将箱子内的两种冲锋枪都拿出来,分别拉了几下枪栓之后又扣动了扳机。
听着枪机滑落的清脆动静,杨震爱不释手的打量着手中的这两种刚刚生产出来不久,风格却浑然不同的崭新冲锋枪,摩挲着打磨的光滑异常的烤蓝欣喜的道:“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生产出来了?”
杨震手中拿的这两种自己兵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尽管出现与原始设计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杨震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自己凭借回忆,交给兵工厂的部分山寨武器图纸中的两种。也是二战期间两种结构最简单、最容易生产的冲锋枪。
一种是英国的九毫米斯登冲锋枪,一种是苏联的ppsh四三式冲锋枪。这两种冲锋枪结构简单那,很多家庭作坊都可以生产。现在手头有了全套生产设备,而又急需大量冲锋枪的杨震自然而然的便想起来这两种武器。
虽说后世杨震当兵的时候,这两种武器早已经被淘汰。但在一些战乱频生的国家,这两种武器还有少量的存货。杨震在后世参加反恐作战的时候,曾经在中国西部一个邻国缴获过这两种冲锋枪。
不过自己在后世见到的这两种冲锋枪除了少量的ppsh四三冲锋枪当年苏联扶植该国亲苏政权时候援助的苏联原厂货之外,大部分可不是英国与苏联原产的。一种是中国当年秘密援助给该国民众武装抵抗侵略者的以改枪为蓝本仿制的五四式冲锋枪。
一种是该国南方邻国一个以生产枪械闻名,而又与该国部分民族同文同种的部族小作坊生产的。当然与该国大量流通,几乎所有生产国都能找到的ak47来说,这两种古董武器,数量很稀少。
不过拜存在便是真理这句话所赐。这两种使用、生产简单,几乎无需刻意保养的武器,在这个国家还是有他的市场的。不仅这两种武器,便是更古老一些的武器,那个打了几十年仗的国家一样能见到。
对于这两种古董枪械,在那个国家杨震还见到过的更古老的英国造恩菲尔德与苏联造莫辛纳干这两种手动步枪之后,以及大量二战时期的各种武器之后也就见怪不怪了。那个战乱丛生的国家,几乎可以被称作一个枪械博物馆了。
自己在后世早已经淘汰,只能在博物馆见到的各种武器,那里几乎应有尽有。尤其是各种生产简单,坚固耐用的各种苏制武器,从最老的手动步枪,到最新式的ak七十四自动步枪都有。甚至还有苏军在二战缴获的各种德制武器。从早期的苏制dp轻机枪到德制mp40冲锋枪都可以看到,甚至使用过。
当然这些武器在后世已经是早以被淘汰的老古董。除了那些对武器如饥似渴,只要能开火、杀人便来者不拒的当地军阀之外,没有一个国家还会装备。当然除了中国西南那个狂妄自大,脑袋上缠着大块的布当作钢盔使用的国家之外。
但是对于他眼下处于的这个还是以使用手动步枪为主,只有几个国家研制的少量的半自动步枪还没有实用的时代来说,却还是先进的装备。
当年对于缴获的这两支古董杨震可是异常的喜爱,若不是国家有规定私人不许私藏枪械,杨震真想将与缴获的ppsh1式冲锋枪一起收藏起来。不过再上缴之前,杨震可是好一阵摆弄。按照他对武器的掌握,复制出图纸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若不是与ppsh四三式冲锋枪系出同门的ppsh四一式冲锋枪相比,ppsh四三式冲锋枪更加注重生产的简便和成本的低廉,并主要对后者的缺点进行了改进。而且其使用的弹匣生产也要比后者使用的弹鼓简单,重量也更适合中国人使用,杨震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那种装备了七十一发弹鼓的后者。
总指挥看着正爱不释手打量着两种冲锋枪的杨震,笑道:“你设计的这两种冲锋枪构造太简单了,很容易生产。我们手中的设备完全可以快速的生产。除了因为原材料有些短缺,而暂时不能大量生产之外,在技术上没有任何的问题。”
“我真不知道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能打仗不说,居然还能设计出构造这么简单,但威力却一点不比那些从比利时、德国进口的花机关枪小,结构却简单的多。在来东北之前,我也在很多部队都呆过。见过多种花机关枪。我早年呆过的滇军,就装备了大量外购或是自制的花机关枪。”
“但从欧美进口的武器也好,国内各派系武装自行设厂生产的也好,这么简单,容易生产武器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以为花机关枪就够简单了,没有想到你还能射击出更简单的武器出来。”
说罢,总指挥拿起其中一支弹匣插在枪身一侧的冲锋枪道:“这支使用的日式南部式手枪弹。你要求的九毫米手枪弹我们一发也没有,而七点六五毫米勃朗宁手枪弹的数量也不多。在考虑弹药来源之后,因为库存的日军南部式手枪弹数量很大,便改为采用八毫米南部式手枪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