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之雪白血红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美丽的蛇
“不过,鉴于南部式手枪弹虽杀伤力大,但穿透力弱。为了保证弹药威力,我们对准备配发该枪的弹药进行了改进。虽然口径没有变,但使得威力比原有的南部式手枪弹大的多。毕竟在成品上面改制,要比重新生产简单的多。不过为了发射南部手枪弹,你设计的这种冲锋枪根据弹药的种类不同,做了一定的修改。”
放下手中的冲锋枪,总指挥又拿起另外一种弹匣在枪身下的冲锋枪。也就是ppsh四三式冲锋枪道:“这种冲锋枪使用的是快慢机使用的毛瑟七点六三口径手枪弹。这种子弹我们的库存还很大,暂时应该足够使用一阵子。而且这种子弹,只要能在战场之上回收,我们可以做到复装。”
“不过我们因为缺少钢材,我们现在又位于林区,最不缺乏的便是木材。所以军工请示我之后,为了节省我们手头不多的原材料,将你原来设计的金属枪托改为了木质。不过由于时间上的倡促,这两支枪我们直接采取的经过修改的三八式步枪的枪托。”
对于总指挥的介绍,杨震点了点头。兵工厂刚刚开始生产,缴获的原材料库存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为生产日军制式武器准备的。至于其他口径的弹药一时还生产不出来。能利用原来库存大量的南部八毫米手枪弹改进,作为弹药使用,倒是一个好的办法。
杨震将手中的两种冲锋枪交给一边的郭炳勋之后,又拿起箱子内的几枚手榴弹看了看。这种手榴弹是利用部队现在大量使用的日军九七式手榴弹改造的。利用日军九七式手榴弹的弹体,加装了木柄,改为拉火击发。
只是这种改造过的手榴弹并不是像自己抄袭后世的六七式手榴弹那样。安装不长的木柄在弹体的上侧,并不是用来投掷的,只是为了容纳拉发式引信而已。
不过,改进了之后总比原来的九七手榴弹总比原来那种用之前,还得在坚硬的物体上狠狠的磕一下。丢出去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爆炸强得多。
看着手中改进的手榴弹,杨震不由的苦笑。刚刚自己还说部队对采用撞击式引信的九七式手榴弹不熟练,造成了不少的伤亡。总指挥马上就给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
见到杨震对生产的冲锋枪与改造的手榴弹爱不释手,总指挥笑了笑,挥手将另外一个木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挺外表与部队大量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一样,但原来侧面弹斗的位置上却插着一支九六式轻机枪使用的弹匣。
总指挥指了指眼前的轻机枪道:“我们部队中歪把子机枪的数量很多,使用日军改进的九六式轻机枪的数量不多。歪把子机枪弹斗式供弹方式复杂,一旦损毁整支枪便失去了使用能力。兵工厂便参照缴获的九六式轻机枪,对歪把子机枪进行了一些改造。”
“这种改造并不复杂,我们的工厂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经过大量的实验,这种改造过的轻机枪的可靠性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的复杂性也降低了很多。至少战士们不用再因为压子弹不熟练,而造成火力中断。到时候只需要更换弹匣便可。很适合我们眼下部队之中新兵过多的情况。”
听罢总指挥的介绍,杨震沉思了一下道:“总指挥,冲锋枪的产量怎么样?现在生产了多少支?多长时间能才能完全满足部队装备的需要?”
“这种改造过轻机枪,改造一挺需要多少时间?弹匣的生产数量能不能跟的上。您知道,一挺轻机枪至少要配备三个以上的弹匣。还有手榴弹改造的数量与进度怎么样,能不能满足部队的使用?”
对于杨震的询问,总指挥摇头苦笑道:“你也太心急了。咱们的兵工厂才开始生产,合格的工人数量又严重的不足。原材料的数量也不够。就算这两种武器结构简单,容易生产。限于原材料与人手不足的限制,现在一天只能分别生产二十余支这种冲锋枪。不过八毫米弹药与手榴弹改造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毕竟这两种物资储备还是足够的。”
“至于对歪把子机枪的改造,平均一天只能改造两到三挺,进度还算可以。不过弹匣的生产速度,因为我们采取了整体冲压的工艺,只要原材料充足,平均一天可以生产二十多个。”
“还有你不知道吧?兵工厂的工人在几个师傅的指导之下,在兵工厂旁边的一条山间河流上利用这里的水泥构筑了一个简易的堤坝。利用拆卸的汽车发动机加上自己铸造的涡轮片改装了两部小型水利发电机。今后只要河流不封冻,我们可以节省大量的用来发电的汽油。”
“我们库存的子弹发射药虽然不少,但是我们缺乏合格的枪钢。这里的军工原料大多都是已经成型的半成品。原材料并不多,单纯的枪钢只有几百吨。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不过兵工厂那些从原十一军兵工厂出来的师傅说利用铁路使用的轨道钢可以改造。这次刘长顺带回来的大量钢轨对缓解原材料紧缺的情况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有了这批原材料,这种新式冲锋枪生产的进度可以大大的加强了。我想有一两个月便能满足部队目前的需要。”
说到这里,总指挥拿出来了杨震交给兵工厂的另外两张图纸道:“你这两张图纸上的武器,说实在的我们暂时先在还生产不出来。虽然结构同样简单,但生产工艺却比这两种冲锋枪高的多。”
“首先我们没有你图纸上要求的这个口径的枪弹。即便用日制七七口径重机枪弹改造,至少现在还有些困难。几乎相当于重新生产一次。还有机匣采用整体钢材冲压工艺,我们现在倒是能制造出来。”
“但是合格的枪管,却是造不出来。虽然镀铬的设备我们有,库存的镀铬原材料却是不多。而且镀铬工艺比较繁琐,我们一时只能保证对冲锋枪的生产。据那几个军工师傅讲,生产这种需要大量的铬,我们根本就无力满足。”
“我们用九二式重机枪枪管,改造过一支。使用少量的经过改进的七七子弹实验过。其射速极佳,而且点射的精度几乎不比歪把子轻机枪差。但我们总不能将所有的库存的九二式重机枪管全部改为生产这种武器吧?对于火力贫弱的我们来说,重机枪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援武器。”
“我们也曾经用其他的材料试制过一支,不过只打了几百发子弹枪管便发红过热。打到一千多发子弹的时候,枪管便已经变型、报废。这种武器的射速太快,对枪管的生产要求的工艺较高。即便是使用九二式重机枪枪管改造的,也只能发射几千发,枪管便报废。我们手头只有少量的铬,除非将冲锋枪全部停产,否则根本就无法保证这种武器的生产。”
“不过几个工人师傅说过,这种武器生产简单,坚固耐用。只要有合格的原材料,短时间之内便可大量的生产。只是使用日式七七口径的子弹有些不太适用。但这并不算什么问题。只需在一些零部件上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便可。”
“至于这个什么反坦克火箭筒,我们至少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生产。首先制造发射筒使用的高强度合金钢我们没有,现在也没有办法制造。我们即没有炼钢设备,也没有炼钢人才。”
“而弹体、风帽、弹底盖我们虽然能生产出来,但缺乏所需的薄钢板。锥角为70°的这个紫铜药型锥我们生产不出来。还有这个机械惯性发火引信,以及弹性钢尾翼我们都无法生产出来。更别提空心装药等其他配件了。杨副总指挥,至少这个武器,除了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之外,其余的至少是短时间之内,我们无法生产出来。”
说罢,总指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杨副总指挥,我看这两种武器,我们暂时先不要生产,还是集中全力生产急需的冲锋枪与改造歪把子机枪,以及复装子弹的问题。至于其他,还是等以后有条件再说。”
“尤其是这种新式自动步枪,好是好,但射速太快,对子弹的消耗也太厉害。一支这种枪,几乎比我们使用的日式轻重机枪还要耗费弹药。按照我们现在只能使用缴获的日军原材料生产子弹来看,一旦大量装备,我们的兵工厂的产能根本就无法满足需要。”
总指挥指的这两种武器便是杨震交给兵工厂的后世著名的ak47步枪与rpg2反坦克火箭筒这两种武器。这两张武器,杨震原本就是为了与北面那个老大哥用来做交易的东西,只是不生产出一些样品来,终归还是缺乏说服人家的有利证据的。
听罢总指挥的话,杨震并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沉默了下来。脸上忽明忽暗的不知道再想着什么。
见到杨震听罢总指挥的劝告,却沉默下来。以为杨震有些想法的李延平接过话题道:“司令员,我们的兵工厂能这么快生产出需要的武器,这与总指挥的重视分不开。兵工厂的生产都是总指挥一直亲自在抓。我们的实力有限,原材料除了一些日式武器的材料之外,全部短缺。能做到眼下这个地步已经是最大的努力了。”
听到李延平的劝解,杨震知道他有些误会了,便微微笑道:“政委,你这可是误会我了。我可不是对总指挥有什么意见。我只是在想一些问题。总指挥、政委,你们看,这两种武器我们暂时无法生产出来,但不代表有人生产不出来。”
杨震这话一说,总指挥、李延平,包括郭炳勋在内,马上便都反应过来他指的某些人是那些人。他们很清楚,这些武器图纸杨震不可能交给日本人。自己又孤军陷在敌后,可谓是四面楚歌的满洲,这图纸也不可能交给别人。这个人只能是北面那个老大哥。
只是有些摸不清楚杨震真实意图,几个人没有胡乱猜测。只是将期待的目光看向杨震。希望这个家伙别像现在这样吞吞吐吐的,早点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重生之雪白血红 第一百三十八章 杨震的思路
见到几个人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自己,杨震便有些挠头该怎么去解释。自己总不能说今年九月份,欧洲会爆发一场世界级别的大战。德军那个后来几乎横扫了欧洲的装甲雄师在波兰的表现,震惊了几乎全世界。
正是通过这场战役,让全世界都真正认识坦克这种终于成熟起来的攻击力异常强大的武器的巨大威力。而对于北面的那位西部地势平坦,极为适合大规模运用坦克战术老大哥来说,德军的坦克,这是一个极为致命的威胁。而那位老大哥出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想法,会大力生产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还有自己该怎么说,对面的那位老大哥在今年的冬季,为了所谓的安全理由去强抢自己邻居的土地,结果被人家揍的鼻青脸肿不说,步兵还在对手大量装备的冲锋枪之下,死伤惨重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了冲锋枪的威力,开始大量的设计,生产这种武器?
据杨震自己了解,在波兰战役结束之后,这位老大哥几乎疯了一样的扩充坦克部队以及反坦克部队。所有生产的火炮,除了火力压制之外,还要有反坦克的功能。
自己这种虽然对原材料要求有些苛刻,但并非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自己虽然无法生产,但对于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关键是工艺简单,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大量生产的武器怎么看也比他们生产的那些笨重的反坦克枪要强的多。
虽然他们自己肃反杀掉了大批优秀的指挥人才,但杨震相信对方总归还是有识货的人的。这种武器对于对方来说终归还是有市场的。
至于ak四十七步枪那就更简单了,这种极为复合老大哥胃口的武器,在那场规模不大,却使得老大哥几乎成了全世界笑料的战争之后,应该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已经生产了数十年的莫辛纳干步枪来说,这种自动步枪的生产线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改动。
同样适用七点六二毫米步枪弹,只是长度不同的弹药生产线也不需要大规模的改动便可快速的形成产量。分别已经有了步枪、手枪两种不同七点六二毫米子弹生产线的老大哥,想必不会介意在增加一种的。只要这种武器对他们适用,也是他们急需的。
最关键的是这种武器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总比他们那种饱受争议的svt四零半自动步枪要简单的。很适用于现在苏军的素质,以及训练水平。后世这种步枪刚一完成投产,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刚刚装备不长时间,同样性能极为优异的sks半自动步枪换装,就是一种表现。
现在的苏军对武器的掌握程度,以及训练水平,总该还不如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后世阿富汗的那些恐怖分子吧。只是这些理由,杨震确实无法说出口来。
琢磨了一下想法之后,杨震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笑了笑反问几个人道:“你们觉得这两种武器怎么样?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捷克式步枪,以及其他各个国家的步枪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吗?”
对于杨震的反问,几个人沉思了一下。最后还是由全程参与了这种武器试制总指挥先回答道:“这种你口中的自动步枪,虽然射程与我们眼下使用的步枪相比,有些近。但射速快,火力猛。其火力的强度,不亚于一支轻机枪。单纯从射速来看,我看只需要两支,在近距离甚至足以压制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而这种武器使用的是短步枪弹,虽然连续射击的时候,后坐力不算小。但与现在使用的各种步枪、轻机枪来说,尤其是轻机枪相比,还算可以接受的。其远距离连发的精度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点射的精度还是不错的。”
“这种武器虽然对原材料有一定特殊需求,但是实际生产却很简单,很容易制造。而且极为容易为士兵掌握,很适合我们国家这种文盲占据大多数的士兵实际接受能力。”
“至于这个反坦克火箭筒,虽说同样对原材料有一些特殊要求。但同样生产工艺也并不复杂。只要解决了原材料,还是很容易制造的。我们虽然生产不出来,但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却是不成问题。”
“我感觉这种武器不单单可以作为打击坦克等装甲武器,还可以对敌工事进行打击。这东西,虽然威力上还不能与火炮相比,但在重量之上应该比直射火炮轻多了。一个士兵就可以进行操作。”
“杨副总指挥,你设计的这两种武器,若是能大规模投产,可谓是划时代的武器。只可惜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
对于总指挥的惋惜,杨震摆了摆手道:“这没有什么,毕竟我们的条件在那里摆着那。不过反坦克火箭筒生产不出来也就罢了,但自动步枪虽然不能大规模的生产,但要想办法改进一下工艺,做到可以小批量生产,至少要给侦察营换装上。告诉那几个工人师傅,他们只要能将使用寿命弄到一万发,我就给他们记头功。”
“不过就不要去使用九二式重机枪的枪管了。我们不是还有一些枪钢库存吗?就用这些库存生产。虽然寿命短了一些,但总比没有要强的多。至于生产冲锋枪所需的枪钢,那些工人不是说了吗,用钢轨钢就是了。”
对于ak四十七这种武器无法生产,杨震倒没有太意外。一种武器的射速越高,所需要的钢材质量要求也就越高。自己手头除了日本制造的本身性能就不太理想的枪钢之外,就是钢轨使用的高锰钢,这两种钢材都不太适合制造射速过大的武器。
要知道,即便日军之中射速最高的九二式重机枪,这种理论上应该是大射速的武器,在实战之中通常也就是每分钟二百五十发的射速。射速要是再高一些,也坚持不了多少时间枪管就受会变型。
苏联原产的ak四十七使用的镍铬合金钢,这种钢材建国之后尚且无法大量生产。国产仿制的改用自行生产的稀土钢的五六式冲锋枪,发射几千发子弹枪管就变型了,根本就达不到设计的万发使用寿命。与苏联原产的没有办法相比。
自己手头的都是日本制造的枪钢,本身因为资源的问题,就远远不如苏联的钢材质量好。用这种生产出的枪管,要是能达到ak四十七步枪使用的枪管质量,那就真的是见鬼了。别说达到苏联原产的ak四十七步枪质量,就是国产五六式的质量,杨震就知足了。毕竟论资源来说,还没有那个国家能与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相比。
不过对于枪管质量的要求,杨震也没有太过于严格。因为这种枪自己本身也没有大规模的装备的打算。因为他知道自己养不起。只是认为少量生产,装备作为特种部队的侦察营使用,还是可以的。
况且,在枪支本身设计采用的七点六二毫米中间型枪弹没有,只能使用改造的日制七点七毫米重机枪弹代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对武器的使用,也会带来影响。所以杨震压根就没有打算大量生产。在杨震心中,等真正有条件了,要大规模换装的是后世的八一式自动步枪,而不是ak四十七。
说到这里,杨震才发现自己居然跑题了。自己应该是想法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武器自己不是给自己设计的,而是用来向北面那个邻居交换物资。
想了想,杨震道:“我之所以要设计出这两种武器,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武器虽然不适合我们现在使用,但对于苏联人来说,却是很适合。要知道,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更重视的是火力的密集度而不是精确度。”
“当然,他们的莫辛纳干式步枪的精度也是极佳的,并不比一贯讲究精确射击的三八式差。但是对于一场战斗来说,决定胜负的不单单是步枪的射击精度。在单位时间火力的投放程度,是一个取胜的重要方面。”
“实际上除了我们与日本人进行的这场低水平的战争之外,任何发达国家都不会再有这种单纯的地面战为主,甚至步兵武器主导的战争。而是空地一体化,以有大量空中掩护的装甲兵为主要突击力量,以单位火力投放的密集度为取胜的一个标准。”
“实际上目前各国装备的手动步枪的射程远近,对于现在的战斗来说已经起不到决定性了。除了少量的狙击步枪之外,就算你的步兵培养的再精锐,单兵的射击准确度再高,但大多数情况之下,目视的直线射击距离也不会超过三百米。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使用的步枪弹的威力有些过剩了。”
“现代战争与过去不同,对资源与人力的消耗绝对是巨大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步枪手要达到精确射击,需要长时间的培训。但是他所使用的步枪虽然标尺射程有几千米,但他却只能看清楚几百米的距离。而在战时,又不可能有时间去耐心的培养这些士兵。”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是步枪手的培训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而战时又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对新兵进行培训。这个新兵之前可能是农夫、可能是学生、可能是工人,他可能会干的很多,但是却是没有用过枪,对于枪支的使用更是一窍不通。”
“而原来装备的步枪虽然射程远,但是射速慢,熟练使用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战时,步枪的实际需要的射程又没有那么远,也根本达不到那么远。这怎么办?我设计的这种步枪,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刚刚也说过,现代战争更强调的是火力的密集度。冲锋枪的射程太近,而全装药的步枪后坐力过大,一旦采取自动射击方式,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法有效的控制枪枝的跳动和后座力的撞击。若是像轻机枪一样加重枪管以及采取两脚架,又过于笨重了,无法作为步兵大量使用的武器。”
“我射击这种步枪在三百米之内,精度还是可以。而且使用简单,并不需要多长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使用。他的火力密集,在三百米之内,完全可以压制到对方十几支手动步枪。。至于三百米之外,不是还用轻重机枪吗?”
“小鬼子抠门,因为补给方面,以及战术思想方面过于落后的问题,而过于讲究射击的精确度以及节约弹药。但别的国家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武器的射速。尤其是资源非常丰富的老大哥,他们的生产能力是恐怖的,完全可以满足对这种武器的消耗。我想这款步枪对于老大哥来说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相对于这种自动步枪来说,反坦克火箭筒更是适合老大哥现在面临的军事威胁。苏联老大哥面对的不是我们所面对的只装备了少数薄皮大馅的坦克,便可以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的日军。而是工业发达远远超过他们,可以制造出大量先进坦克的德国以及英法等传统强国。”
“现在的国际形势变化剧烈。德国在去年已经吞并了捷克。现在的兵锋直指东欧一些国家,可以说世界大战现在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面对这种动荡的国际变化,我们的这个所谓老大哥并不是傻子,他们会为参战做好一切的准备。”
“十月革命后的外国干涉表明,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是西方的眼中钉。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没有一个朋友,只要是欧美的发达国家都有可能是他们的敌人。”’
“无论是对英法,还是正在急剧扩张的德国,甚至还有我们目前的对手日本,都装备有大量的坦克。这就意味着老大哥在增加自己坦克数量的同时,还要寻求各种的反坦克武器。”
“说实在的,我设计的这种反坦克火箭筒虽然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但生产工艺并不是很复杂。虽说有些苛刻,但对于苏联老大哥来说,却是很实用。你们想想,一旦他们与德国或是英法开战,面对数千辆坦克时,每个士兵都装备上这种制造简单,易于操作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会给他们对手的坦克带来什么威胁?”
“苏军的单兵素质说实在的,并未比我们好到那里去,很多士兵都是文盲或是半文盲。这就要求其装备的武器首先是操作简单,易于保养。与装备上的问题相比,在战术上他们除了火海战术之外,更多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在战斗之中可以排出十二三条散兵线。”
“这种战术固然会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心理以及战术上的压力,但是对武器的损失也是同样巨大的。这种战术不仅仅是要求部队的人数,更加要求其使用的武器工艺简单,可以快速的大量生产。”
“所以我认为,在现实的压力面前,老大哥对于我们这两种武器,一定会接受。不过,时间上还需要在等等。现在暂时还不到时候。对于新鲜事物的认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1...8687888990...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