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战918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寒冬三月
此时的这些东北军老兵虽然大多都快三十,或者三十多了,可他们训练的热情一点没减。至于原因,董库只是说,达到训练要求的可以进入编制,也就是说可以领大洋了。而达不到要求,则继续在新兵连里训练,直到合格为止。
在董库忙碌适应新武器,准备出击的时段,寺内寿一经过几个月的铁腕清洗,已经将日本军队中的皇道派或拘押,或杀掉,完成了在军队领导阶层的大换血。同时,对俄,对中国的战略方针也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对俄严加防范,对中国采取扩张。
通过苏俄小队的表现,对于俄国的战斗力重新评估,输送人员去德国学习特种作战,将边境的防卫力量增加到最大,但不对俄作战,将方向还是放在对软弱的中国进行扩张上,用最快的速度拿下中国的腹地,再回头跟苏俄开站,完成亚洲争霸的战略目标。
军国主义执掌军权,让日本的军队像泡沫一般的开始膨胀。
佳木斯那里,在封冻开始,重载运输队就跟蚂蚁搬家一般,源源不断的向着饶河,抚远,小故其固,也就是后世的塔河进发。尤其是拥有金矿的漠河,更是进驻了一个独立旅团,一个独立的骑兵联队,并将那里建设的四座秘密弹药库和军需库塞满,完全够五个甲级师团大战俩月以上。还有一个在山林里隐蔽的小型机场,山腹内也停放了二十架攻击机,三十架轰炸机。要塞内,在董库训练的两个来月里,各种夏天无法运送的火炮也全部到位,口径150的榴弹炮布满了坑道,防空的高射机枪和高射炮也跟刺猬一样纷纷被竖立到了阵地上,为苏俄开春有可能的攻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而董库也没闲着,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各种子弹,小批量的随着方便面,和一些啤酒生产原料通过沈阳、长春和哈尔滨被送到了威虎山的根据地。
现在的柳如寄比黄金大劫案的时候要牛的多,凡是运往龙翔国际饭店的物资都是免检,且装卸都是饭店自己人,也就是铁叔手底下的江湖人士,到是让月牙岛上除了重型武器外,都能够轻松的运进威虎山。
上海租界的方便面厂的地下仓库里,正在不断的累计着这些武器的数量,还有一些刚刚下线的新武器,只是比较大,暂时还没有好办法通过拉方便面运送罢了,还有即将下线的全自动,也将在成批量后,运到上海。童海的货轮也从一百五十吨换成了五百吨改装货轮,让一次的运送达到了比较惊人的数量,航速也达到了二十节,在海上,除了军舰,已经不担心有小船能跟上。运送了成品出来,返程回去,则是源源不断的将各种材料运回月牙岛。
邵胖此时在半年的时间里也开始了战略转移,除了加快物资的购买送上月牙岛外,数个冷战时期才发现的世界级的大矿藏被买土地的方式在原住民,或者殖民者手里几万公里、十几万公里范围的买到手,但只是屯了数量足够的兵,秘密的搞着建设,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开采。也有数个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也驻进了军队,并开始修建各种设施。
双方都在酝酿,都在积累,都在等待时机。不过,董库等的可不是武器到位,董库等的是西北风,他在等西伯利亚寒流,等待着黑龙江独有的大烟泡。
ps:各位书友,铁血抗战已经四十多万,上架还遥遥无期,责编说上架标准是100万字或者五千收,百万字的公众已经没有意义,但五千收似乎还可以达到,如果让的话。所以,烦请各位书友帮忙收藏一下,也减少三月纠结的煎熬时间,拜谢拜谢!!!
铁血抗战918 第139章篝火晚会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中慢慢的流逝,在十二月二号,一场入冬以来最大的雪降临了黑龙江。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沟壑被填平,杂草灌木皆不见踪影,平地上的积雪都达到了半米多深。整个银白的世界平整光洁,很少看到突起。就连山上的树木也都挂满了积雪,让山上的灰暗不再存在。
交通,基本断绝,各城镇之间除了马爬犁还能出行外,已经没有人向远处赶路了,都猫在家里等待着积雪变硬,再出行,或者干脆就开始猫冬。
第三天下午,雪终于停了。停雪后的宝清是银装素裹,房屋都被积雪覆盖,只留下烟囱伸出雪外,或冒着热气,或冒着青烟,让这死寂的银白世界还有点生气。
军营里,‘岩越恒一’百无聊赖的喝着小酒,两个姿色一般的军妓在那里载歌载舞,为这个当地最高长官助兴。
营房里灯火通明,日军在滚热的火炕上吆五喝六的赌博、喝酒,进入了东北猫冬的舒适生活。
占地面积六七平方公里的军营除了那些在各自岗位值岗的,就剩下轮值打扫积雪的日军了。
他们用木头板做成推雪板,将营房之间的通道打开,顺着主干道向营门外清理出行的道路。
半小时后,军营各个出口的道路都被清理出三四公里开外,连接到了积雪下的公路。
完成了基本任务,日军纷纷扛着工具,搓着冻僵的手,斯斯哈哈的向营地走去。
队伍在行进中,不断有人影加入,可几百人乱糟糟的,也没人关心,没人注意,满身满头的雪粒的返回营地后,向各自的营房里一钻,脱鞋上炕,再不管其他。也有些士兵比较勤快,回到营地后向一垛垛的劈材扳子走去……
.冬天的夜晚来临的特早,在不到四点,天就暗了下来,营地在北风中陷入了沉寂,只有岗楼的哨兵缩着脖子,站在背风处跺着脚,等待换岗。
炮楼上的探照灯也亮了,不过只是对准了营地外的道路,没有人来回移动。在积雪的反光下,他们也不担心看不到靠近营地的身影。
风中,稀稀拉拉的数个人影向正对着大路的营门口走来,紧接着钻进了炮楼,消失不见。
夜幕慢慢的扯起,将昏暗的光线全部盖住,除了炮楼上的探照灯还在亮着以外,整个营地陷入了绝对的寂静中。漫漫长夜就此开始。
突然,炮楼上的探照灯一盏盏的熄灭了,让营地瞬间进入了黑暗。黑暗持续了不到半分钟,营地空地和周围冒起的火光重新照亮了黑暗的世界。
呼呼的北风中,火光越来越大,短短不到半分钟,几米高的火焰就照亮了天空,将营地照的通亮,整个营地就跟开篝火晚会一样,空前的明亮。
火星在风中噼啪的飞舞着,火苗越窜越高。随着火势渐大,火焰在风中发出了呼呼的呜咽。
“什么味道?”
一处营房里,一个日军抽动了下鼻子,疑惑的问道。
“不知道……”
几个忙着收拾准备睡觉的同伴摇头,没人搭理他。
另一处营房里,一个士兵刚刚躺下,他突然看到被积雪埋住的窗户透出了亮光,并逐渐明亮。
“纳尼?”
他疑惑的钻出被窝,凑到窗户前向外看去。
“失火啦!!!”
慌乱的喊声响彻了营地,一栋栋营房的门被打开,一个个衣衫不整的日军钻出了营房,拿着脸盆水桶,呆站在那里,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周围雪亮,一堆堆的火焰熊熊的燃烧着,将周围的积雪全部烤化。炙热的温度连三十米都无法靠近,救火也在火蛇乱卷中失去了意义。
“什么情况!?”
‘岩越恒一’穿戴整齐后,推开房门喝问道,紧接着,他就不需要答案了。
“救火!!”
“看护营房,别连营啦!!”
随着一个个反应过来的吼声,拿着盆和捅的日军纷纷跑动,水井的辘辘呼隆隆的转动,一盆盆,一桶桶的水泼向了营房,将那些被火焰温度烤化,露出房檩窗框的位置浇湿。
火光中奔跑的人影像极泼水节的场面,一条条的水龙洒向营房,水花四溅,好不热闹。
远处的雪地里,几百人静静的趴在那里。董库和所有班长级以上的战士都举着望远镜,看着他们一手操办的篝火晚会和泼水节,看着欢快的日军,心里那个舒服啊。
“走了!”
董库看到火势已经无法控制,遂收起望远镜,将炮楼那里缴获的一挺轻机枪扛上,挥手下令道,“回去睡觉,让小鬼子自己玩去吧!”
战士们在命令中快速将各自背负的战利品背上,撑动雪橇,在还略显松软的雪地里向大山奔去,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
董库他们回到老秃子山的一处山坳里,回到已经被积雪盖住的简易半地下的地强子里,躺在了舒服的地火龙上,安然入睡了。他们到是舒服了,可宝清军营的日军可就惨了,一场大火在燃烧了两个多小时后,燃尽了所有可燃尽的,终于熄灭了。
“岩越恒一”在火光的余晖中看着浑身冰碴,衣裤湿透,在风中瑟瑟发抖的士兵,心里的恼怒已经没有地方释放。
此时的军营成了冰湖,储备的劈材扳子被焚烧一空,连带靠近柴火垛的军营也被引燃。在这样的风势里,仅凭几口水井是无法扑灭大火的,只能拼命的保住那些没着的营房,让着火点各自慢慢燃尽算完。
大火中,营房里的手榴弹和子弹被烤炸,着实伤了不少的士兵,也让这些着火的营房不敢有人靠近。好在弹药库离着比较远,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
在浓浓的烟气飘荡间,着火的原因很快找到了,因为,炮楼的探照灯全部熄灭,而发电机却在工作着。
手电的照射下,一具具尸体已经冻僵,十几个炮楼里就没有一个喘气的。
知道有人纵火又能怎样?知道有人袭击了军营又能做什么?除了部分日军换上军需库里的干衣裤,严加防守外,日军也做不了什么。
不过,炮楼和岗哨那里的尸体到是让所有的军官都心惊,那打进去一个小眼,出来都有核桃般大的枪伤,让他们恐惧之余,也不禁疑惑。对方如何靠近炮楼的这暂且不说,上百人被枪杀,军营里居然没听到枪声!地上的弹壳所有人都认得,这是驳壳枪留下的,可为何没声音呢?难道大雪盖的太严实,在营房里听不到?
“岩越恒一”在会议室里将这些情况汇总后,得出个结论,对方想放火烧死他们!奈何军营太大,劈材扳子也大多离营房稍远,加上发现的早,除了手榴弹爆炸死了十几人,伤了上百之外,死于火灾的到是没有。
岩越恒一不相信对方敢直接袭击军营,毕竟军营两万多人,就算成功发起突袭,一旦这边反应过来,敌人就是几千,也架不住这边人多。
“八嘎!这帮混蛋!!”
岩越恒一一拳砸在桌子上,愤怒之余,也不由得庆幸。对方放完火以后并没有发动突袭,否则,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毕竟这边都暴露在火光之中,在夜间,那就是活靶子。
他哪里知道,几千人对上几万人,就算成功突袭,打死几千,可还是剩下的多,一旦突袭,将会是一场恶战,也让董库失去了歼灭第三师团的机会。
董库不会让刚刚训练出来的新兵直接参加血战,那样得不偿失,他也没有足够的兵源来补充,起码现在没有。加上迫击炮弹在老秃子山这边炸第七师团的时候几乎耗尽,剩余不多的也都送给了赵将军,根本无法进行炮击。所以,他采取了另一种方式,要用最小的代价吃掉第三师团,达到练兵的目的同时,掐断向大和镇方向的通道。
一番统计,军营的损失出来了,人员没有太多的损伤,除了几千条枪被烧毁,几千人的装备皆无,三十几栋军营烧毁,损失并不大,还在岩越恒一的承受范围之内。
随着慌乱忙碌结束,疲惫的日军纷纷进入了完好的军营里,将屋子里烧的滚热,脱光了挤在一起,将湿衣裤晾上。不过,失去营房的这些士兵挤进来后,让房间里的空间相当紧张,衣裤没办法铺开晾,估计到早晨也不见得能全干。
换上干衣裤的日军除了将防御距离拉大到军营一公里开外,并没有做什么动作。装甲车的大灯一致对外,机枪在裹夹着雪粒的北风中,指着雪原。
军营的喧闹结束了,北风却越来越大。树枝呜呜的尖叫声中,松软的积雪被风卷起,在雪面上不断滚动,直至飘荡起来,打在装甲车的铁板上莎啦啦的作响。地面,雪粒在装甲车的轱辘底下堆积滚动,慢慢的升高着。
军营里被水浇过的地方,慢慢的被滚动雪粒掩埋,要不了早上,军营里除了那些被烟熏得漆黑的残垣断壁外,一切狼狈都会被掩盖。
东北特有的烟泡来了。
这是东北特有的气候特征,在大雪后,根据气候会刮起这种强风,风力有时会达到七八级以上。在蒙古大草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白毛风,意思是风里裹夹的雪粒在地面上滚动,像地面长了白毛一样。
ps:
铁血抗战918 第140章冰雕堡垒
一夜的狂风将大地的样貌再次改变,道路的痕迹不见了,沟渠不见了,杂草灌木没有了,山边的树木仅剩树梢露在雪面上,随着微风,轻轻的摇动。
这场烟泡持续了七八个小时,将平原上没有遮挡的积雪全部刮到了山边,堆积在了有阻挡物的地方。
宝清的军营前,那些装甲车不见了,军营里房屋不见了,到处是风飘(piao四声)出的雪楞子,,像冻结的海浪,有高峰,有低谷,有翻卷的浪花。炮楼在雪上面露出半米高的影子,将军营的位置标注,要不,这里还真就找不到军营的影子了。
几栋营房的日军早早的就醒来了,在营外换岗的日军从积雪里钻进营房,雪粒随着寒风灌进屋子的一刻,他们知道要有活干了。
于是,穿上还带着潮气,冰凉的衣裤,纷纷钻出屋外,用铁锹将房门抠开,在雪里抠出一条道来,几米以后,露出身子,直奔劈材扳子的位置,去雪下寻找没有燃尽的柴火。
不间断的烧火,已经让屋里的存货烧尽,他们不得不早早起来,好让已经开始降温的屋子重新暖和起来。
可是,他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连续找了几个地点,雪下除了被冰冻住的焦炭外,就没找到可燃烧的东西。
随着他们的忙碌,越来越多的日军起床了。雪地上,一个个黑点就像是雪白的沙滩上爬行的沙蟹,笨拙的从积雪下露出头,然后淌着一人深积雪,可哪寻找可燃烧的木材。
营地外,值岗的日军已经站在了装甲车的上面,他们不敢随意的乱走动,因为,这里的积雪超过了两米,一旦掉进去,将很难顺利爬出来。
一名日军紧了紧帽子,将手套里的手攥成拳头,好让已经冻的发白的指头回回暖。
他刚伸出攥成拳头的手,准备推一下遮住眼睛的棉帽子,却突然身体一晃,紧接着歪在了雪壳子上,随之砸碎了硬壳,陷了下去。
旁边的几个同伴诧异的转头,准备伸手拉他的一刻,却都纷纷晃动,歪倒在雪上。
随着他们的倒下,不远处十几个可以站人的装甲车上,那些日军纷纷倒地,有的躺在了装甲车上,有的掉进了车旁的积雪里。他们的倒下,让一朵朵鲜艳的红花绽放在雪地上。
军营里,那些在大雪中艰难跋涉的日军并不知道远处发生了什么,依旧凭着记忆在雪里翻找木材,偶尔找到一块带着冰,没有燃尽的木材,兴奋的不行。
一名日军满脸是雪,举起一块一头焦黑,一头全是冰的木材向其他人炫耀,惹的不远处翻找柴火的士兵扬起一团团的雪撇向他,嘻哈笑着。
也许是高兴过头了,那个举着劈材扳子的士兵在躲避雪团的时候,一下倒在了雪里,惹得远处的士兵哄堂大笑。
笑声中,一个个士兵身体晃动着倒了下去,身后,片片艳红。
“敌袭!!”
第一个发现不妙的日军大喊着,就趴在了雪里,连滚带爬的顺着趟出来的深沟向营房冲去。反应过来的人并不多,因为,大家没看到死人,也没听到枪声。不过,他们很快就知道出事了,是有敌袭,因为,他们感觉到了锐物钻进脑袋那一瞬间产生的疼痛,只是再无下文罢了。
随着慌乱,一个个日军倒毙在雪里,一片片的红花在他们倒下时竞相开放。
砰砰的枪声随着第一个拿着枪钻出营房的日军出现而响起,只一会,寂静的军营就喧闹了起来。
日军钻出营房,顺着雪壳子的斜坡爬到房顶,隐身在雪楞子后面寻找着敌踪。
可不知何故,这些刚刚爬上房顶的日军才探头,就随之咕噜下来,一路上将雪壳子砸塌,掉进积雪里。
岩越恒一在枪声中顺着士兵给他抠出来的通道钻出了房间,之一刻,身边就站满了军官。
“袭营吗?”
岩越恒一倾听着周围的枪声问道。
“不像……”
几个将官同时摇头。稀疏的枪声并不激烈,这么深的积雪,对方就算再有把握,毕竟自己也行动困难,袭营也讨不到好。
一个大佐伸手抓住一个刚从雪坡上滚下来的士兵问道:“什么情况?”
那名士兵是没扒住雪滚落的,他连身上的雪都没来得及拍就大声回答道:“看不到进攻的人影,对方枪法非常准,还无声。”
“嗖噶!”
岩越恒一眯着眼睛核计了下说道:“搭雪战壕,固守,不得出击!”
“哈衣!”
身边的将官领命离开了岩越恒一,顺着营房墙边士兵抠出的雪洞开始传达命令。
随着命令的下达,日军纷纷动作起来。用锹在雪里拍出台阶,并在一米多高的位置铲掉积雪,随之用井水洒在那些台阶山,只几分钟,就可以上去了。
修好台阶,日军将平台上面的雪抠净,掏出一个窟窿,直起腰就能够看到外面。
他们都久经训练,一探头,立刻缩回来,没发现远处有动静,就再次探头看一眼。
随着越来越多的窟窿出现,日军的防御体系成立了。
说也奇怪,袭击再也没有出现。
“建立交通壕!”
“建立机枪碉堡!”
“弹药库建立防线!”
士兵们显然都经历过大雪,随着长官的命令,一道道的雪下交通壕出现了。前面的几个士兵又是抠,又是拍的,快速在雪里挤出一个哈腰能通行的战壕。身后跟着拎着水桶的士兵,用笤帚沾着水,淋在雪上,一两分钟就冻结,不会再塌陷。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袭击再没出现。而营地里,也固若金汤,那些战壕和射击孔、碉堡,都用水一遍遍的泼,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下,快速冻成了冰坨,不说比水泥坚硬吧,可也能挡住子弹。
对方在他们忙碌的时候并没有袭击,似乎远遁了。
“收拾可燃物,不要浪费,固守轮值!”
‘岩越恒一’下完令,就再没管,转身进了房间,到火灶旁取暖。他相信,对方胆敢踩着雪壳子进攻,那他将居高临下的全部将这些人留下,连炮都用不上。
日军扔下几十具尸体,紧张的忙活了一通,随之开始生火造饭,闲杂的继续拎水将那些堡垒加固,让这些堡垒跟冰雕一般,在清冷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日军忙碌,董库他们也没闲着,他们在日军忙碌的时候,已经赶到距离日军营地千米之外的百姓家里,除留下一个连看守外,剩余两千人全部出动,将那百余户人家用爬犁送到城西原来仅存的那些建筑里,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将这些房屋所有木材拆掉,连根木棍都没留下。
搬运中,董库严令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拿百姓一针一线,要战士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告诉所有有职级的指战员,举国战争,只有站在百姓肩膀之上才可以轻松打赢。所以,不得扰民!
这些百姓苦熬到冬天,但家里也不过是野菜杂鱼,连粮食都没有,听到枪声爆炸声已经吓得魂不附体,再见到董库他们这些大兵,一个个惊恐的都以为末日来临了。耐心的做了一番工作,好歹是让这些人明白了,他们是来打小鬼子军营的,为了避免伤到他们,这才帮他们搬家。
当他们到了原来的家,在董库他们帮助下,将露天的房顶用军营那边房子拆下的东西暂时修缮,拢火盘上地火龙,并给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大米和白面,这些人才彻底相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队伍,老百姓的队伍。同时,他们也记住了反满抗日先遣军的旗号。
搬家的行动异常的顺利,在高过军营那里的雪楞子的遮挡下,不到下午,所有百姓全部搬到了距离营地十几里外的西城边,而这里,则留下了光秃秃的墙壁,连窗框都没有。
日军吃完饭,开始在积雪底下寻找柴火,把找到的都堆积到了营房附近,等风彻底停下后,再出外打柴。
忙碌中,夜幕慢慢的降临。这期间袭击再未出现,似乎对方已经走了。但日军依旧不敢放松,那些冰雕碉堡里,日军每隔一小时一换班,坚守看护。
董库并没有急于进攻,游戏才开始,他有的是耐心,他在天黑前已经带队返回了宿营地,喝着滚烫的肉汤,吃着喷香的米饭,悠哉的等待天亮。
入夜,风没在加强,但嗖嗖的冷风也足以将人冻僵,温度在后半夜达到了零下四十余度。要说撒尿用棍敲那是戏言,但滴水成冰绝对没问题。就连放在炕沿上的水碗,到早上绝对的一坨冰。
随着温度降低,一栋栋军营的火炕慢慢熄灭,屋子里的温度也随之缓慢的降低。寒冷让那些日军不得不佝偻着身体,挤成一团,将能盖上的衣物全部盖在身上。
他们是不舍得离开暂时还热乎的被窝,准备熬过漫漫长夜,早起了再研究取暖的问题。日军想的到是挺美,可惜,自从大火燃起,这一切,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掌控,包括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结局随着大火的燃起,注定要比第七师团还要惨。
铁血抗战918 第141章雪中困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