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东一方
桂良的第二女开口,也是怒气冲冲。
“四弟,三哥得说你两句。你一直在府上,但小八不也经常回府么?阿玛生前最疼爱的人是谁?是小八,依我看阿玛的宅子交给小八,其余的钱财则没有小八的份儿。然后,我们所有的人来分割阿玛留下的钱。”
桂良的三儿子开口,嘴角含笑。
他把排在第八的芷兰弄出来,是想把芷兰撇出去。
“三哥,我奉养阿玛,这是应该得到的。”
“真是无耻,阿玛说了要把大宅子交给谁么?四弟把阿玛留下的东西当什么?难道四弟就是现在的家主了吗?还不是吧。”
桂良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全都参与进来。
芷兰在旁边坐着,一直没有插嘴。她对瓜分桂良留下的家产没有半点兴趣,以芷兰现在的身份,以李振的身份,根本不把这一座大宅放在心上。尤其是古丽娜、爱丽丝姐妹在广州开设的工厂不断赚钱,芷兰的底气更足,看到一众兄弟姐妹争夺财产心中难受。
“八妹,你是最得阿玛喜欢的,你说说该怎么个分法?”
“小八是侧室所出,有何资格说分配阿玛留下的钱财?论资格,我是阿玛唯一的嫡女,尤其是大哥、二哥两个嫡子已经故去,我更是身份尊贵。若是要分配钱财,当属我第一。”
“大姐这话不再理,道理不是这样的。”
“大姐是女子,嫁出去的女人犹如泼出去的水。我和三哥是阿玛仅剩下的儿子。论资格,大姐没有和我们比较的资格。”
“我是大姐,我说了算。”
“额娘都还在,大姐说出这样的话有些过了!”
……
争吵声越来越大,分歧逐渐增大。此刻,除了芷兰之外,其余的人已经争得面红耳赤。桂良作为咸丰时期的兵部尚书,还是奕时期的军机大臣,权势赫赫,钱财极多。以至于儿女聚在一起争夺,想把桂良留下的钱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好了,争什么争!”
大厅正上方,神色憔悴的福晋开口道。她秀美紧蹙,看着一个个争斗的孩子,眼中有着厌恶,更是看穿了这些儿女的性情。
势力!
极其势力!
福晋目光一转,落在小八和李振身上。
争夺钱财的时候,唯独李振和小八没有任何心思。想想也是,李振是中国的大总统,身份尊贵,不可能争夺桂良的这点家产。福晋有了打算,说道:“弘毅是唯一和老爷告别的人,必定知道老爷最后的意愿,也知道老爷打算怎么分配家里的财产,这件事交由弘毅处理。”
李振皱眉,不想插手家里的事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桂良家大业大,子嗣极多,李振不想插手,以免惹了一身骚。
芷兰扯了一下李振的衣襟,渴求的望着李振。
她不为钱财,只是不希望家里闹翻。
李振轻叹口气,继续道:“岳父死前,对家产的确有安排。”
“谁知道是真是假?恐怕是某人想要谋夺家产,故意编造出来的谎言。阿玛的钱财,不是谁想拿去就拿去的”桂良唯一的嫡女开口道。
李振盯着大姐,眸光一冷。
刹那间,大姐背脊生寒,打了一个寒颤,不敢顶嘴。
眼前的男人,她得罪不起啊!
李振哼了一声,继续说道:“岳父临终前对家产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给府上的姨娘安家费,保证姨娘们后半辈子的生活。没有孩子的人,岳父允许改嫁。除掉安置各位姨娘的钱财后,剩下的财产和宅子捐给国家,由国家来处理这一批钱财。”
李振神情严肃,撒起谎来面不红气不喘的。
唯有如此,李振才能化解干戈。李振心知芷兰的兄长姐姐们不可能服气,继续说道:“岳父已经把额娘托付给芷兰,有我和芷兰抚养,不需要各位担心。钱财的安排定下来,有不服的人可以随时找我,不管如何,我都奉陪到底。”
说完后,李振下逐客令。
桂良的儿女们脸色铁青,当场就要发火,可想到李振的身份却不敢造次。
ps:第三更,收工;
第1234章 见胡林翼
离开住宅,李振带上芷兰和大福晋,以及少数的随从。车上,福晋苍老的脸上带着一抹感激之色,微笑着说道:“弘毅啊,今天多亏了你压制了老爷留下的子嗣。若非如此,肯定要为老爷剩下的钱财闹个不可开交。所有的人都没分到钱,没有了利益争斗,他们肯定能和和气气的相处。只是,弘毅此次出手,却要遭到其他人的埋怨。”
李振摇头说道:“无妨,对我没什么影响。”
事实上,李振对大福晋的话并不认同。
有些人是可以共甘苦不能共享福,而不能共享福的原因是受到了钱财或者其余的事情影响。但桂良的子女之间原本就不融洽,即使没有钱财从中作梗,几人的关系也不好。李振把想法烂在心里,以免福晋再添悲伤。
三人回了总统府,芷兰带着福晋去了后院。
李振来到书房,查看了最近几天的事情。有曾国藩和石达开处理国家的政事,不需要李振操心,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来人,请曾国藩、石达开来,也把胡林翼请来。”
李振下了命令,准备见一见国会的议长胡林翼。从左宗棠不管国会的事情后,几乎都是胡林翼处理国会的事情。对这个历史上的晚清名臣,李振心中充满了期待。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第677节
时间不长,曾国藩和石达开联袂走进书房。
两人坐下后,李振开门见山的问道:“伯涵兄,黄士海带着士兵去前线阻击南下的蒙古军队,情况如何?”
曾国藩回答道:“根据最新传回的消息,情况很不错。黄军长率领士兵已经成功堵住了蒙古军队的攻势。除此外,黄士海正不断的调兵遣将,着手发起反攻,准备彻底的击败蒙古军队,把蒙古人撵回草原。”
李振想了想,目光凛冽,冷声说道:“黄士海干得不错,但不仅要把蒙古人撵回草原,还要扩大战果,彻底改变蒙古是国中之国的情况。传信给黄士海,让他大胆去做,放手去做。这一次蒙古来袭不是什么坏事,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明白!”
曾国藩点头,眼中闪过精明之色。
这次蒙古人来袭,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机会。
“砰!砰!!!”
敲门声,在书房外传来。
李振回答道:“进来!”
房门打开,警卫员走了进来,抬手朝李振行礼,然后禀报道:“大总统,国会的胡林翼议长已经到了大厅。您看,是否现在见他呢?”
李振点头道:“请到书房来,一起议事。”
“是!”
警卫员去传达消息,很快,胡林翼来到书房中。
“大总统!!”
胡林翼走进来后,恭敬的行礼。
“坐!”
李振摆手示意胡林翼坐下,又扫了胡林翼一眼。胡林翼生了一副国字脸,大眼,高鼻梁,嘴唇微厚,两撇浓密的胡子挂在唇上,颌下有着稀疏的胡须,仿佛是一个忠厚长者。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
李振心中颇为满意,朗声说道:“胡议长刚接任国会的议长,骤然全面主持国会的日常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
胡林翼神色坚定,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困难一定是有的,做任何事都有困难。但是,我坚信在大总统的领导下,任何困难都会被克服,国会一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老油条!”
李振一听胡林翼的话,立即下了判断。
这位议长不愧是历史上长袖善舞的名人,说话非常讲究。历史上,胡林翼调任湖北巡抚,这个官职堪称是封疆大吏,可按照满清的官职,一个省的巡抚外还有总督,胡林翼的头顶悬挂着一个湖广总督官文,而且湖广总督府和湖北巡抚衙门设立在同在一个地方。
这样的情况下,胡林翼必定要遭到极大的制约。然而,胡林翼上任后,首先做的是笼络时任湖广总督的满洲权贵官文。
在胡林翼的操作下,其母收官文的小妾为义女,而胡林翼在官场上也处处让利给官文,让官文火力,渐渐的改变了官文对胡林翼的印象。到最后,胡林翼提出的每一件事情,官文都言听计从。因此,胡林翼虽然是湖北巡抚,权利却有湖广总督那般权势。
做官看做人,胡林翼毫无疑问是非常善于做人的。
李振微笑着道:“胡议长觉悟很高啊,非常好。不过,我听说胡议长和左宗棠是老同学?早在几十年你们就认识了。”
一席话,像是质疑胡林翼一样。
胡林翼面色不变,回答道:“大总统说得对,我和左宗棠是同学。不仅如此,我和左宗棠还是同年生人,而且都是湖南的小老乡。等我们长大后,曾总理组建湘军,我和左宗棠还一起在曾总理麾下做官。”
“哦,真是知交好友啊!”
李振点头,说道:“你和左宗棠关系如何?这些我不管。你的私人生活,我也不会插手。但我只有一点,需要国会能运转起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希望胡议长再接再厉,在更好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在辉煌的基础上诞生传奇。”
“请大总统放心,胡林翼必定竭尽全力。”
胡林翼略显激动,朗声回答。
李振点点头,又继续说道:“除了最高法院的院长赵烈文没来,国会和政府的人员都在。胡林翼啊,政府和国会也有很多需要沟通的地方。胡议长可以多多和曾总理、石副总理交流,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运转。”
“是!!”
三人点头,脸上都有着笑容。
曾国藩不用说,胡林翼早就认识的,是老他的上司,关系非比寻常。石达开也并不陌生,当年太平军起义时,胡林翼也没少和石达开交手,所以两人是打出来的交情。只是世事弄人,曾经的上司和敌人却成了同事。
不得不说,缘分使然!
李振继续说道:“言归正传,我们商讨一下军队的安排问题。我在广州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军队的事情,现在是该提出来了。”
“军队?”
曾国藩皱眉,问道:“大总统,军队有什么问题么?”
他一头雾水,没有发现军队的异常。
ps:第一更;
第1235章 军队大调整
石达开拧着眉头说道:“大总统,军队发生了什么事?”
曾国藩和石达开相继发问,两人的心中都满腹疑惑,心中有颇为忐忑。在此之前,李振带兵东征西讨,一直是曾国藩和石达开主持政事。若是军队出现问题,两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都很紧张。
胡林翼初来乍到,对情况不熟悉,而且他和李振之间的关系没有曾国藩和李振那么莫逆,也没有摸清楚李振的习惯,故而谨慎言行,默默的坐在一旁,甘当倾听者。
李振轻笑两声,摇头说道:“军队没有问题,是我打算调整军队。通过调整,把军队的分布合理化,并且把各省的军权收拢到政府的手中。”
“如何调整?”
曾国藩下意识的问道。
石达开颇感兴趣,心中琢磨着李振会怎么调整。
胡林翼面色严肃,开口说道:“大总统,军队历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谁掌握了军权,就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若是军队出现乱子,局面将不可控制。大总统打算对军队进行调整,会有一定的动荡,我建议尽量减小调整的幅度,或者说一步步调整。”
原本胡林翼不打算开口,可惜事关重大,他不得不主动提醒李振。
军队之事,绝不是小事。
李振笑了起来,朗声说道:“胡议长放心,军队的调整我有信心。尤其是驻扎各地的军队指挥官是绝对可靠的,不会有任何的差错。”
胡林翼坚持说道:“事关重大,应该谨慎行事。”
李振说道:“国家建立数年,各省的军队若是放任不管,长此下去,必定失去控制。故此,军队的调整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现阶段,除开驻扎在黑龙江、北京、广东、广西、四川的军队外,其余的军队都是各省的驻军,而这些军队不是国家政府控制的,大多掌握在各省的省长手中。国家的威望高,而且国家的军队强,各省的军队自然是不敢动弹的。但若是一旦国家出现状况,这些就是引发战端的祸害,必须要除掉。军队必须有一个大调整,把各省的军队集中掌握在国家手中,实现军队的统一管理。”
胡林翼面色凝重,看向李振的眼神更有担忧。
李振说的,的确有道理。
历朝历代当政者担心的莫不是军权问题,故此很多时候都会削弱武将,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但削弱武将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文官的提升,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胡林翼坚持自己的看法,继续说道:“大总统,关于收拢军权的问题,我还是有担心。历史上,宋朝毫无疑问是没有武将造反的,但回过头来看,宋朝重文轻武造成了文强武弱,国家面对外敌不行,您若是执意收拢军权,削弱武将,恐怕会……”
李振摆手制止,直接打断了胡林翼的话,朗声道:“胡议长,你考虑的问题不可能发生。多我没说要削弱武将,也不会重文轻武,必定是文武并用。”
“那收回各地的军权,不是重文轻武么?”胡林翼皱眉道。
李振轻轻摇头,说道:“胡议长的意思,我是明白。但是,胡议长搞错了一点,宋朝收回军权,是把国家的军权收回到皇帝的手中,皇帝偏向于文官,则文官强势,以至于宋朝的武将没有地位,形成了文强武弱的局面。”
“宋朝军队的决策权取决于皇帝,但中国不同。”
“中国没有皇帝,而且每一任总统也只有十年的任期。等我的任期到了,接任总统的人我相信能力绝对不会弱,而以后接任的每一个总统能一步步走到总统位置,肯定不会是弱者,否则不可能在官场呆下去。”
“当然,执政者只是一个方面,并非主要因素。”
“最重要的是军权的回收不是把军权交到大总统的手中,而是把军权交给国家手中,交给主持军队的一群人集中控制。总统是国家的一个代表,但总统不是国家的全部。除了总统外,还有胡议长主持的国会,以及赵院长主持的最高法院,都是制约总统的地方,所以总统是不可能胡乱作出决定的。”
“总的来说,各省的军权收回是把地方的军权击集中到政府,形成以总统为首的指挥全国军队的军事体系,这是一个集体,不是某个人。”
李振稍作停顿,问道:“这样解释,明白了吗?”
曾国藩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大总统的意思我大致明白,应该是政府组建一个部门指挥全国的军队,譬如说乔致庸的财政部管理财政,而大总统提出的一个集体也就相当于财政部这样的机构,当然它的地位不同于财政部,是么?”
李振回答道:“伯涵兄说得很对,我的意图就是组建一个部门领导全国军队。”
胡林翼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过来。
石达开问道:“大总统,这个部门如何组建?全国的军队如何调整?”
李振仔细的想了想,又回答道:“关于指挥全国军队的一个集体,以‘国防部’命名。国防的意思是国家的防务,是保护国家,国防部这个称呼比较合适。等国防部建立之后,设立国防部长一人,副部长若干,再设立国防委员若干。在国防部的下面,再设立若干下级,例如各大军区的司令由国防部管理,以及全国军队的后勤和装备等等,一起组成国防部,实现国家军队的统一管理。其中,国防部直属总统,由总统担任军队的总司令,统帅全军。”
李振仔细的思考,把军队的大致构架说了一遍。
总体来说,李振构建了控制全国军队的部门,
顿了顿,李振又继续说道:“国防部是指挥全国军队的权利机构,但真正掌控全国的还是各地的驻军。为了方便国防部管理,我决定把全国各省划分区域,分成几大军区,每一个军区负责几个省份。由国防部管理各大军区,再由各大军区管理各地驻军,这就容易很多。”
“目前,四川、广西、广东、北京、黑龙江有驻军,但不合理的。中国地域辽阔,仅仅是四川、广西等几个地区难以掌控全国各省的军队。尤其是广东和广西这样密集的驻军明显是不合适的。我考虑后,把全国各省划分为七大军区。”
说到这里,李振抛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划分。
“哪七大军区?”胡林翼好奇的问道。随着李振的讲解,他也有了好奇心。
ps:第二更;
第1236章 调令
李振梳理了脑中的思路,继续说道:“七大军区位于全国,控制全国各省。第一是最北面的沈阳军区,负责辽宁、黑龙江这一区域。主要的任务是构建北方防御体系,形成北面的第一道防线,震慑沙俄驻扎在北面的军队,防止沙俄入侵。”
“第二是北京军区,负责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的防务。北京军区起着保卫国家政治中心北京的作用,并且作为第二道防御体系,防止来自于北面的进攻。”
“第三是兰州军区,负责山西、宁夏、新疆等西北区域的防务。这一战区的任务是构建西北防御体系,预防来自西北的攻击。”
“第四是南京军区,负责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的防务。南京军区作为沿海军区,经济繁荣,所以必须要保护沿海各省的稳步发展。并且,这一区域也是容易登陆的地方,必须承担防止敌军从入海口登陆的可能,甚至遥控台湾,保证台湾的安全。”
“第五是成都军区,负责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防务。作为中国西南的腹心位置,成都军区不仅要保护中国的大西南,还要防止来自于西南的英法殖民地威胁。”
“第六是广州军区,负责广东、广西、湖北、湖南、越南的防务,主要任务是策应成都军区,加强对中国对西南的控制。同时,南方有着大量的海域,以及还有越南这一沿海地区,所以要控制南方海域,保证中国南方的利益。”
李振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后,又继续说道:“除了这六大军区外,第七是济南军区。负责山东、河南、日本的防务,保证日本的安全,以及遥控朝鲜。甚至,济南军区作为机动力量,协助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组成北面的大防线。”
李振神色严肃,朗声说道:“七大军区控制全国的各省,而大军区之下,又在各省设立军分区,在各市设立驻军,控制全国。”
“嘶!嘶!!”
胡林翼眼中放光,像是看待怪物一样盯着李振。
七个军区划分,使得军队的控制力更强。
曾国藩、石达开也是惊讶无比,没想到李振不动则已,动则惊人。
李振笑了笑,语气变得平和起来,朗声说道:“军区构建之后,再加上铁路的陆续建设,只要铁路网搭建成功,政府对军区的掌控将更强,而倚靠铁路网的运输能力,大军区对各地驻军的掌控也能极大的加强,形成军队体系。”
曾国藩连连点头,却又担忧的说道:“大总统言之有理,七大军区的设立势在必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要拟定各大军区的司令,以及国防部的各成员,并且组建七大军区,这都是相当大的工程,很不容易啊!”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 第678节
李振大手一挥,很坚定的说道:“不管如何,都必须要执行。为了组建七大军区和国防部,我准备把彭玉麟、张之洞、李鸿章等分布在全国的精英调回来,组建国防部,再着手组建全国的各大军区。虽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但必须去做,这是为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石达开点点头,说道:“既然要组建军区和国防部,现在就应该着手调回所有的人,为下一步做准备。”
李振点点头,仔细的想了一遍需要的人员,然后吩咐道:“第三军张之洞和曾国荃,第四军李鸿章和杨健侯,第五军彭玉麟,驻扎广西的杨班侯,驻扎广东的戚镇海,驻扎台湾的苏磊,驻扎越南的李秀成和鲁少川,所有人全部调回。除此外,还得让李鸿章、苏磊、陈玉成挑选接任的人选,继续稳定台湾、日本和越南的局势,不能因为调动而发生动乱。”
“是!”
曾国藩应下。
李振摆手说道:“下去发电报吧,我再想想具体的安排。”
三人退下,书房中很快只剩下李振一个人。李振揉了揉太阳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采用的是后世的军区划分,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加强对军队的掌控。
……
成都,第三军总部。
军长办公室,张之洞正在奋笔疾书。房间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旋即房门打开,一名身着军装的警卫员大步走了进来,站在张之洞身前抬手行礼,朗声说道:“军长,北京传来电报,请军长以及副军长曾国荃立即返回北京。”
“什么事?”张之洞问道。
张之洞还不到三十岁,但长期的历练早已经是威严赫赫。
尤其是两撇胡须,更是增加了一丝威严。
警卫员也是一头雾水,摇头道:“此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非常突然,而且是大总统亲自下达的命令,要求军长和副军长尽快赶回。”
“我知道了,我马上安排军队的事情,然后启程回北京。”张之洞心中疑惑,心想难道是北京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要求立即进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