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茶农每天辛苦工作,制茶大师每天辛苦手炒,手工制作,就为了这几斤几两的顶级茶叶,要是跟普通茶叶没有区分,那为何要花这么多功夫去制作顶级茶叶呢
所以,不懂泡茶就要学,莫要糟蹋了人家的劳动成果。
不过你愣是要糟蹋也没办法,你有钱,你任性就是。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琇莹的课上完了,接下来就是给大家练习的时间,用的是龙井43。
什么是龙井43呢敲黑板了,以后出去喝茶谈论一下,别人是会对你刮目相看的。所谓龙井43,其实就是把众多龙井茶里选出来的,专门培育的一个型号,是国家级优良品种,也算是龙井茶里面的优良品种了。一般的龙井,特别是野茶龙井,会茶叶大小不一致。但是龙井43,却是罕见的大小都差不多。
龙井茶其实分很多种的,其中龙井43算是一个分水岭,跟龙井43差不多的龙井茶,比龙井43还要好的茶,就是好茶。比龙井43差的茶,就是一般般的龙井茶了。
当然了,群体种的龙井茶也有很多种,比如最贵的狮峰龙井,就是群体种。群体种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也是目前来看茶叶品质相对最好的,但是种植面积仅限于西湖产区,面积十分有限。物以稀为贵,这些群体种的龙井茶自然就贵了。
当然,不是说龙井43不好,味道也不错。
但是价格嘛,就不太高了,适合拿来练手。
“你不是说要比赛到下午五六点的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杨琇莹看着杜清和,也没有问他输赢,就是端着一杯茶:“喝杯茶,放松一下。”
杜清和笑道:“我赢了当然回来啦。”接过茶杯,闻了闻,然后说道:“绿茶!……嗯,好茶。”
杨琇莹知道这人其实不太懂品茶,只是笑道:“你这人,老是不正经。你看我上绿茶的课,不是绿茶是什么”
“不过没我的灵茶好喝。我想啊,什么时候再去采点茶叶回来,弄几两灵茶才行。”杜清和也怀念自己的灵茶味道了,他发现不管是厨道还是茶道,都能让他对自然之道领悟更深。
道教修的是自然,杜清和发现了一件事,似乎他对道领悟得越多,掌握的神通就越厉害。
之前用了一下“神行”神通,差点领悟了厨道的杜清和,觉得比平时快了不止一点。
“杨老师,这是你的男朋友吗果真是一表人才啊!”
这时候,一个贵妇模样的学员过来攀谈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抢着要
其实,能有时间来这上课的,能上得起茶课的,大多数都是有钱有闲的人。其中,又以女性居多。也是,工薪阶级,特别是普通的工薪阶级,连工作都忙不过来了,还要回家买菜做饭,哪里有时间去学什么茶道插花。
这些贵妇,因为在家里待客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需要她们泡茶的,所以学来也不错。特别是能挣面子,让客人看到自己专业范的茶艺,再优雅一点,整个家庭都会面上有光的。
这都是因为中国的茶道,这更是让这些贵妇迷恋。
没办法,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得到了夸奖,杜清和微笑道:“谢谢。”
杨琇莹略带羞涩,说道:“这位学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杨老师,我总是觉得不太能理解,为什么绿茶只能冲泡10秒到15秒啊,我要是不够快怎么办……”不得不说,这些贵妇还是挺用功学习的。
看着杨琇莹去解疑了,杜清和又把剩下的一点茶水慢慢地品尝掉。
这时候,杜清和的手机响了,是林正弘。
“杜老弟,我刚刚下飞机才知道你不声不响弄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林正弘苦笑道,“你那生态农业园的有机蔬菜,要收获了!”
杜清和也知道林正弘肯定会收到消息的,笑道:“对啊,没办法啊林老哥,你贵人事多,我这点小生意,你是看不上的。我接下来还要弄大棚蔬菜,接下来一年四季都会有蔬菜供应了。”这就是地处南疆的好处了,华南地区少有冬天。特别是加了大棚之后,这蔬菜更是能一年四季不断。
林正弘其实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能把酒楼起死回生的已经很出乎意料,再奢求就是矫情了。没有一家酒楼也好,超市也罢,能凭着几种蔬菜就占据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到底来说,酒楼还是得拼服务,拼菜肴品质,那才能长盛不衰。不然的话,再好的有机蔬菜也没用。
“那恭喜老弟了,不仅比赛赢了,还卖出了蔬菜。”林正弘也觉得厉害,按理说,有机蔬菜在潘州这小城市应该销量不高才是。每天万斤有机蔬菜,已经是非常饱和了。没想到,杜清和还真的就卖出去了。
杜清和也叹息,要是能把生意做到花都去就好了。
到底那里是省城,人口众多。不仅人口多,消费水平也高。区区几十块钱一斤的有机蔬菜,在很多潘州人眼中贵到不行,可在花都市,这么一对比,这有机蔬菜是便宜到笑了,最关键是效果还好。可惜,本来是有一个极好切入点的,要是王锦辉应承了拿货,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这有什么,质量好,价钱合理,谁都抢着要。”杜清和说出了真理。
确实,如果确定他的有机蔬菜对人极有益处,能让身体变得健康,那么别说这点钱了,再多钱也有人抢着要的。
林正弘则是叹息,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他都没来得及让自己的鸿运酒楼形成优势。
不过,林正弘也不是贪得无厌的人,他也知道不可能就靠着有机蔬菜生存。一开始,林正弘就知道杜清和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的。其实林正弘也想投资杜清和的,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项目。但林正弘又看到朋友弄什么生态旅游项目,亏得一塌糊涂,他又打退堂鼓了。再加上杜清和绝口不提融资之类的事,林正弘也就看看再说。
“杜老弟,以后要是还有什么好的蔬菜,记得再关照关照老哥哥啊!”
没人会嫌弃赚多钱的,林正弘想着就算是卖不掉,自己拿回家吃,或者拿出去送人也是挺好的。
毕竟有机蔬菜的品质什么的都很上乘,拿去做人情也是不错的。再不济,请人过来吃一顿斋饭,现在也是很流行的。
再寒暄了几句,林正弘挂断了电话。
“林老板,刚刚我似乎听到了有机蔬菜”
这时候,林正弘正在和一个合作伙伴在谈事情,笑着承认道:“没错,你也知道的,我有个酒楼,现在已经全用高档的有机蔬菜了。”
“有机蔬菜这么好我看林老板你,最近好像瘦了不少啊,人的气色也好了很多。”
这可不是什么恭维的话,要知道像林正弘这种老板,应酬饭局什么的必不可少的。想要减肥,那基本上不太可能。但是,林正弘偏偏就减肥下来了,还是很健康那种减肥,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不妥。这就让人羡慕了,很多大老板想如此却求不得啊!
“这样,曾老板你跟我回去一趟潘州,我给你介绍一个养生餐厅,里面的大厨就是用自家种的有机蔬菜,不仅能减肥,还能增强体质,非常不错。”林正弘不自觉的,已经开始安利了。
这个曾老板听了眼前一亮,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建议。
“这年头还有人种菜自家卖”
林正弘苦笑道:“人家的生意做得还算不错的,等上了正轨,一天靠卖菜营收超过十万,也是寻常。”确实,一万斤有机蔬菜,就算每斤卖十块钱,也有十万了。更别说,杜清和还种了不少其他高价格的蔬菜,起码卖二十块钱的。这样的话,一天营收十几万都是正常的。要知道,这可是纯利润!
当然了,林正弘没说是纯利润,但种菜能卖这个价已经很惊人了。多少大老板,一天都未必能有这个收入。
一天十几万,一个月就是四百多万。这样的买卖,不知道多少老板心动了。
这个曾老板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刨除三分之二的成本看,一个月也有一百多万,也很是惊讶:“种菜这么赚”
“曾老板你有所不知了,种菜不赚,种有机蔬菜才赚。但是前期投入也大,我估计那朋友也投了好几千万进去了。这还是没弄什么建筑的前提下,就投入这么多了。”林正弘叹了口气,“这是不可复制的,换做别人,未必能种出这样赚钱的有机蔬菜。”
第五百四十四章:不能套路化
这个是实话,做农业相关的产业,不仅投入大,产出还低,没几个赚钱的。
林正弘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他的朋友每年都要亏个一千多万,已经不敢再投资了,低价转手了出去。听说接手那个老板,今年也是持续亏损。
可想而知,这确实是一个风险产业。
别看直播平台上,抖音上,快手之类的短视频a上什么关于农村生活的视频很火,但实际上真不赚钱。别的不说,收购价太低了,要是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直接给别人收购的话,拿荔枝来说,丰收年的荔枝,一斤收购价在几毛钱到一块五,最多不超过两块钱。这样的收购价,果农要哭死。
香蕉、火龙果、龙眼……也是很低的收购价,根本维持不了生态旅游整体的运作。再加上地处乡村,人才难寻,服务也是不怎么周到。盛极一时的乡村旅游、农家乐什么的,也随着各种状况出现而慢慢淡了下来。不能说门可罗雀,但客人寥寥无几,生意惨淡。再加上经济环境不怎么好,大家出游的**虽然高涨,但也不会选择服务差的乡村旅游项目了。雪上加霜的这个行业,能赚到钱,简直是奇迹。
在林正弘看来,杜清和已经创造了奇迹。可这个奇迹,不是人人都能创造的。
曾老板是闽省人,闽省的农村比粤省还多,毕竟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沿海省份。要是在这方面有钱赚,曾老板还真的想在老家也弄个田园乐什么的。但是一听林正弘这么说,他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林正弘想带人找杜清和,有个人比林正弘还急。
第二天,杜清和还是来到了餐厅做厨子,好吧,其实就是找借口跟丁琳学艺。
杜清和承认,自己虽然厨艺了得,那也是开挂的。要真论水平,比丁琳都差远了。
厨艺要进步,除了天赋之外,还要勤学苦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师父带你进门。不然的话,你这辈子都是大排档的水平,到不了更高的层次。
杜清和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的厨艺学校其实教不了什么真东西。除了一些基本,一些理论知识,其他什么的都很虚。
要想真正学到东西,还得是在酒店里拜一位大厨为师,老老实实做帮厨学艺。勤学苦练,再加上大厨教你的窍门,你才有可能真正掌勺。
毕竟每个人对厨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调味料、辅料的多少,甚至火候、手法都能影响一道菜的味道。
这就好像表演艺术一样,千人千面,没有一个人的演技是一样的。强行模仿,只会弄成个四不像。要磨练演技,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着镜子练习,慢慢找到感觉。再一个,多观察市井生活。凭空想象,是无法想象出演技来的。为什么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反倒不如一些跑龙套慢慢红起来的演员
就是因为科班出身的演员,表演艺术都套路化了。
一套路,就不是你自己了,所以别人看得别扭,所以你不够人家自然,自然也就火不了。
别的不说,好像最近的几位男影帝,就没有几个是科班出身的。
黄渤、张译、张涵予……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黄渤不用说了,驻唱歌手出身,是被唱歌耽误了的影帝。张译,跑龙套出身。张涵予,配音演员出身……这一个个,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一个角色,自然就会让人感觉到舒服,理所应当是这么做的。
厨艺也是这样,要是一模一样的菜,那是没有灵魂的。而世间,没有一模一样的菜。哪怕你的分量、火候、甚至翻炒的次数都一样,也都会有略微的不一样。因为食材,本身就是有差别的。
所以炒菜不能死古板,那样绝对成不了大师。
这个道理杜清和很早就知道了,但是经过跟王锦辉的比赛,他看得更清楚点。
现在杜清和跟丁琳学习,其实是在做糕点。
做糕点,其实最要紧的是基本功。和面搓粉,那是必须的。各种造型的捏制,也是要会的。不得不说,杜清和还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也知道自己确实欠缺了这一个环节,学得也用心。倒是丁琳很吃惊:“老板,你真的是没学过糕点”
“嗯。”
杜清和倒是很痛快就承认了,被人嘲笑也要承认的,自己确实对糕点的理念都不懂。
事实上,如果是在北方,很多家里都会做一些面点的。像什么包子啊,馒头啊,都会弄一些。而在粤省,几乎是不会有的。倒不是粤省人不喜欢吃包子,是觉得自己做麻烦。到楼下包子铺买,也就几块钱的事。粤省人做得最多的,估计就是饺子云吞了。额,姑且算是面点吧。
杜清和的基础可以说是聊胜于无,水平也就是刚刚会包饺子的那种。
丁琳疑惑地说道:“不应该啊,看你的手法,好像练过。”
“昨天比赛,偷师学到一点的。”
杜清和直言不讳,没办法,天资聪颖就是那么优秀。好吧,主要还是神通让他耳聪目明,学东西都比旁人快得多罢了。
丁琳苦笑道:“老板,你可能天生就是个厨子。”
“那是,我是天上厨神托世,记住了啊,食神是我兄弟。当年我们一起切过龙肉,斩过凤肝,时不时还偷吃一点。我再偷偷告诉你,其实食神是一个大胖子,一个灵活的死胖子,偷吃起来那个动作快啊……”杜清和说得煞有介事一样。
丁琳无语了,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工作了,这个老板看起来好像不太靠谱啊
玩笑归玩笑,杜清和手底下的动作一点都不慢。
也许是杜清和用了神通,他和出来的面,好像比一般的面更加筋道。
丁琳拿手一摸,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这面……”
杜清和一愣:“不是这么搓的吗”
“没事,你继续。”丁琳开始怀疑自己了。她也算得上是面点天才了,当初要回潘州发展的时候,她的师父、酒店老板也劝她,留在那继续做面点,工资什么的都好说。可想而知,丁琳的面点功夫有多厉害了。这么说吧,丁琳做的面点,味道就是老少咸宜,很入口那种,还百吃不腻,大家都喜欢。
第五百四十五章:驱体寒
可以说,丁琳的粤式面点,已经算是拔尖那种了。可再一看看杜清和,就这么做了一两次,这和面的水平就跟她不相上下,甚至比丁琳自己来做还要好,这气人不哪怕是丁琳,也只能在面粉极好,状态极好的时候,才能和出这样的面来。
糕点好不好吃,其实很大部分是在和面上的。
和面好了,糕点就好吃,这是很多厨师都秘而不宣的事情。一般人都是觉得,学个馅料,学个样式,就能做得像茶楼师傅一样了。大错特错了,人家的面粉,不知道要和多用力,才能达到效果。一般人能行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