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好吧,不管怎么说,张青对这些金陵市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也算是有了个交代。
杜清和在视频里说:“诸位,我不是正规的医生,先前误打误撞治好了一个病人,你们都找上门来了,我很慌,我又惹不起你们,所以只能躲了。大家也别找了,有病看病去,实在没辙了,找辙去,在这里是没用的。”
这一下,大家都愣了:“这是什么意思?”
张青咳嗽了一声:“他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概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养生小餐厅 第710章 高危职业
好不容易哄走了这群患者,张青是筋疲力竭地回到了车村长的家中。
陈淑芬心情很好,跟郑大妈在聊家长里短的,还帮忙在做午饭。
“淑芬,你过来一下……”
陈淑芬有点诧异:“那群人,你都摆脱了?”
“都被小杜轰走了。”张青也是一阵内心无力,你永远不知道,一群想要活命的人有多恐怖。这年头那么多医闹,都是因为这样。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小病”就把人给弄没了。从这个角度讲,人性的恶劣暴露无疑。就好比最近一个眼科医生,人家学医八年,为贫困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逾两千例。这样的一个医生,这样一个宁愿掏腰包给患者看病的医生,却被人砍得以后都做不了手术了。
这是一个悲剧。
也是广大眼疾患者的悲迅。
中国失去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潜在多少眼疾患者失去了治愈的机会?这谁都无法预见。但是,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了。人家苦读二十年,才能用手术刀救人。可却被一个狂徒毁掉了光明的前途,也让多少人失去了再见光明的机会。
近年来,暴力伤医的案件不时发生。这个浮躁的社会,让医生和护士成了高危职业。这是畸形的,也是对法律的最大无视。在任何国家,白衣天使都是需要保护的。因为在生命面前,他们是抗击病魔的勇士,是最美逆行者,被狂徒这般糟蹋,是对人类社会最大的摧残!
是人都会得病,得病之后,没有医生,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恐怖的社会?
可偏偏有些人,脑子里根本没有法律,没有道德观念,只为了一己之私。这样的人,确实应该下地狱!
陈淑芬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光的事,刚刚心中一直慽慽,要不然她养尊处优这么多年,是不会亲自干家务活的。现在好了,心神不定之下,陈淑芬都开始扯家常了。其实就是为了套郑大妈的话,想知道杜清和是什么来历。
通过套话,陈淑芬得到的消息只有:杜清和的爷爷是道工佬,掌管十里八村的白事。当然了,也会充当赤脚医生,给病人看看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小病。至于杜清和嘛,小时候淘气,什么缺德事都做过,不知道挨打几次了。
说起杜清和,郑大妈的眼睛是在发光的。
陈淑芬记忆中,郑大妈最感慨的一句是:“可惜呐,这样好的小伙子已经有对象了,不然的话,我那个七大姑家的六舅姥爷的表弟的孙女,长得可水灵了,配小杜是错不了的。”末了,还絮絮叨叨说男孩子儿时不调皮捣蛋的,长大了是没什么出息的。
陈淑芬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断论?反正听得有种马后炮的感觉。
事实上,这还真的不是一个悖论。男孩小时候调皮捣蛋,是因为他们力旺盛,头脑聪颖。这要是以后继续保持发扬光大,闯出一番事业的机会是比旁人大得多的。别的不说,世界上有许多种创业者,但这些创业者都有一种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力旺盛。
要是不力旺盛的人,估计根本无法承受创业时海量的工作。当然了,现在的环境在变差,什么行业都有不少竞争对手。想要进入这片红海厮杀,还要做出一番事业,仅仅靠力旺盛还做不到,还得有过人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判断力,才能继续前进。
做不到这一点的,都已经被淘汰了。然而,张青觉得这时候应对那些“病人”,比创业还累。
“你啊你,差点就得罪人你知道吗?你瞧小杜那样子,是一个高调的人吗?你还给他做宣传。要是他想红,早就红了。我派人找过他的资料,他是堪比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的厨艺,还在网络直播上直接进行了一场厨艺切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赢了,他赢了你知道吗?”
张青苦笑道:“那个主厨叫做王锦辉,我之前到花都市,也吃过他亲自下厨做的菜,我知道他是什么水平。不客气的说,要不是米其林有偏见,说不定王锦辉所在的餐厅,早就是三星餐厅了。你想想看,这样的人,想出名有多难?”
陈淑芬略微有点激动地说道:“你吼我?!”
张青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是有点重:“对不起,我激动了一点点。我是在跟你说,别再给小杜招惹麻烦了。你也知道的,我是修道之人。不怕老实说,小杜也是修道者。他……他的功力,在我之上,你懂吗?”
“什么?”
陈淑芬吓了一跳,“那他比当代天师……”
“还要厉害,这是我的判断。”张青毫不避讳。“天师教在几十年前,传承就断过了。虽然这些年陆续交流,学到了一些,但都是皮毛。人家,可能是有完整传承的。”
陈淑芬是见过张青请神上身的“神奇”的,力大无穷之下,居然能将一柄三尖两刃刀使得滴水不漏。最厉害的是,还能直接打出符箓,像火球术一样半路就起火,炸过之后,地板都有个小坑。
这样神奇的人物,居然说自己不如他人,实在是让陈淑芬后怕不已。
“那现在怎么办?”
陈淑芬也起了贵妇人的“傲娇”,也承认自己确实办了一件蠢事。
“现在看来,人家也没生什么气。年轻人嘛,再稳重也是年轻人。虽然怕麻烦,但是别人求上门了,还是心中受用的。”张青略作轻松地说道,“最关键的是,他很快会拥有自己的道场。”
“自己的道场?你是说,像龙虎山那样?”
陈淑芬吃了一惊,“他……才多少岁,正府能给一座山给他?!”
“不是正府,是绿桂园。”张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说,陈淑芬这才明白过来。
“天哪,这……真的看不出来啊?”陈淑芬是见过不少“艺术青年”的,因为在这个圈里,富二代各种奇葩打扮都有,留个长发玩摇滚,玩艺术,那是屡见不鲜的。可陈淑芬是万万没想到,杜清和留长发,是为了挽发髻!




养生小餐厅 第711章 怎么好事都被他抢走了
“这谁能想得到?”陈淑芬一听,有点坏事了。
张青叹了口气:“我也想不到,以为是个小后生,没想到居然是个大人物。你别看他平时低调低调的,我算是摸透他的底了。”张青把自己的推断一说,陈淑芬就傻眼了。
“你是说,他……要是得了道场之后,能成为修道第一人?”
陈淑芬不知道杜清和的厉害,却知道各大名山的神奇之处。
各处道场上面,若是诚心许愿,十有一二是能实现的。这可不比什么佛教,许愿什么的都像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可但凡你去一些有名的道场,龙虎山就不说了,什么终南山、武当山、泰山、青城山、齐云山……只要你去求了,约定怎么还愿,十有一二是能成的。
要是不成,只能说你太贪心,或者是所求非事。
有人就说了,十有一二,这得多小的几率啊!
事实上,只有心诚的人,还要有积德之人,才能求得成。要是随便一人过来,就能让他愿望成真,这简直是没有天理啊!所以说,看似飘渺的求神之说,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律的。为什么求神能成?因为众人香火积聚,形成了愿力。愿力再加上自身阴德,那么事情就成了一半。如果自己再努力一把,就好像“如有神助”一般,直接成事了。
感觉很玄幻?
事实上,你去看看那些真正求神成功的人,哪一个不是积德已久的人家,再加上他们诚心,而且也不是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求神上面,自然给了信心力量。世界上很多事,其实跟信心是很大关系的。你对一件事没底,你去求神,求神仙保佑,很正常。求完了之后,你会觉得,诶,有点底了,那就做吧。这一做,加上自身平时积攒的阴德,和贵人相助,不管过程顺利还是坎坷,最终是成了。
复杂吗?复杂。但是,说简单,也挺简单的。
这些道教的道场,可是有着千百年香火积聚的愿力的,你要是真的引起了愿力共鸣,那么你的好运就来了!
道教道教,其实说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还是要以“人”为核心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个,你修道也是白修。这也是为什么道教会在乱世时候出世,匡扶天下的缘故。因为“分久必合”,那是中国人的“道”!
因为当年,陈淑芬跟着张青去泰山请愿,还真的就实现了。如今每年,年年供奉都是少不了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陈淑芬才不像其他贵妇人,暴发户一样,去相信什么佛教,那些都是骗钱的玩意。真正的得道高僧,怎么可能因为一场捐助,而出来讲经念佛?!人家过的是清苦的日子,念经是为了人世宏愿!
所以说,这年头有能耐的和尚不多,道士更加少。
张青是佩服杜清和,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修的:“你还别说,这世上就是有这么些个天才,他们在某个领域上,能形成权威。”他自己是有这感觉的,做生意这些年来,张青的判断就没出过错。
“那要是浮山岭成了名山……”
陈淑芬还没说完,张青就摇头了:“那只能是地区名山,不是全国的名山。”很拗口,但是陈淑芬明白了。
“为什么?”
“因为那些名山道场,都是千百年的积聚。浮山岭虽然是潘仙飞升之地,终究还是差了底蕴。说白了,就是香火不够。”张青叹了口气,“要是想成事,起码百年吧。”
即便是这个评价,陈淑芬也觉得意外了。
“那……小杜他……岂不是要出名了吗?”
张青笑道:“不会,京都白云观的云从,过来做主持。至于杜道友嘛,是荣誉主持。是了,萧大师会过来!”
“萧大师,哪个萧大师……啊,你是说那个老中医?”
陈淑芬傻眼了,这可是一尊大佛啊!
张青苦笑道:“还是你,要不是有这么一出,我就直接引荐给杜道友了。现在,唉!”
于此同时,京都白云观中。
“这不是胡闹嘛,我们就要向资本屈服?”
一个年约花甲的老道士十分不忿,昂着头说道。“是啊,不符合规矩啊,起码要他授冠巾入门了之后,才能给他吧?”
“不就是,而且他已经有师承了,寄在我们这里算什么回事?”
“听说还是一个火居道士?这跟我们也不搭啊!”
……
云从道人听了,心里那个急啊。哪一个道士不希望自己有一个道场的?哪怕只是一任主持,那都足以记载青史了。可看现在这个局势,这事明显是要黄啊!
这时候,白云观主持说话了:“诸位道友,静一静。杨居士对我们白云观,那是有恩的。有恩不报,非我们白云观之作为。再者,贫道观此子,已然掌握掌心雷,是难得的修道奇才,岂能因为一纸度牒,一纸证书,就将其推出门外?”
这些个老道士不说话了,其实他们也是年纪大了,脑筋转不过来而已。
说得更露骨些,就是不相信杜清和能掌握掌心雷,这可是传说中的降妖除魔“神技”!他们胡子都一大把了,还成了半花白的,都没做到。一个小年轻做到了,这算什么事?
排资论辈的,在哪里都存在。
白云观主持笑道:“这也是我们全真教派传播经道的好时机,如今武当山、青城山等影响力俱增,我白云观除了地处天子脚下,还有什么优势?就此一看,倒不如另辟蹊径,到信众中去。”
“可那浮山岭,听闻也有寺庙?”
“是啊,这不是跟别人抢地盘嘛!”
白云观主持说道:“儒释道本一家,齐云山上也是佛道并存,并无不可。贫道觉得,此事于人有利,于己有利,何乐不为?云从,此事你多上心。”
云从道人大喜过望:“谨遵法旨!”事情到了这地步,已经算是尘埃落定了。
在天子脚下的白云观,要加多一名道士,虽然说不容易吧,但也不算多难。只要走走关系,总能办成的。也就是说,以后云从道人就成了白云观外派主持了,不少年过半百的道士,神情难明地看着躬身退出的云从道人,心中不是个滋味。
“怎么好事都被他抢走了?!”




养生小餐厅 第712章 奇葩亲戚
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大家都很无感。
毕竟这年头,春节似乎没有什么期待感了。在物资匮乏的当年,过年,是一个很诱惑的词汇。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有新衣服穿,有大鱼大肉吃,还有鞭炮玩。这些年,城区禁止燃放烟火,已经没有了多少过年气氛。再加上生活条件好了,天天都是过年的样子,过年自然就没啥好玩的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有期待的,因为到底是能红包了。
在粤省,这个红包要叫利是,而且春节时见人就发。
不过你别开心得太早,这是在珠三角地区才这样的,你可能了几百个红包,加起来都没有一千块钱。别笑,真事,粤省的红包是出了名的小。除非是直系亲属给的大红包——其实也就一百多两百,最多不过五百一千之外,陌生人、亲戚朋友能给二十,已经是很不错的交情了。给十块钱,你们关系还不错。给五块,点头之交。给两块,基本上只是见过。给一块钱,好吧,确认过眼神,真的是陌生人。
至于在潘州,还真的就没那么大方了。
过年派利是,都是亲戚好友给的,大多在二十元起步,一般都是五十,一百。直系亲属,能给个两百多,甚至五百,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毕竟潘州嘛,农村的入,国际的消,大家都挺困难不是?
反正呢,粤省人看到别的省份,发几千上万的红包,那眼睛是血红血红的。没办法啊,那个羡慕是溢于言表的。
要是能有这个红包,还干什么工作啊,坐家里几天红包,那就够一年开销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开玩笑的,粤省人的务实,不太讲究面子,可能是别处都学不来的。反正杜清和是不相信的,你充大头鬼,给几千上万红包,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博个面子?证明自己混得好?
得了吧,你要是真的混得好,把房子换着来住,人家自然就知道了。或者每天换一辆豪车,那么谁都知道你厉害了。至于给几千上万的红包,真的不是面子,而是傻子。
不过嘛,你乐意谁也管不着是不是?
只是杜清和没想到,今年轮到他给红包了。
“老妈,不是说,没结婚不用给利是吗?”
杜清和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己的老妈,觉得不可思议。
“想什么呢,你都工作了,还做了大老板,没点表示,人家怎么看你?”杜母一脸嫌弃地说道,“别的不说,起码要别人知道,你懂礼貌吧?”
“……”
得,杜清和觉得应该回粤省人不太讲究面子这件事,因为杜母的表现,就是在花样炫富啊!
一想到那些亲戚,杜清和有点头大。
事实上,不是杜清和小心眼,是那些亲戚有的真是极品,而且是你想象不到的极品。比如说吧,嫌贫爱富。之前杜家光景好的时候,他们几乎是每个星期固定来串门,求着解决工作的事。杜父都义正言辞拒绝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后来,杜家混得也就“泯然众人”,他们就不来了。
这只是其一而已,更奇葩的亲戚在后面。
有一个远房亲戚,腆着脸过来借钱,说是不借就不给他面子。后来杜父也禁不住缠,借了一万给他。那可是在两千年左右的一万块,也没叫还利息。可是呢,现在都没还钱。叫他还钱的时候,他推来推去找借口,反正就是一句话,没钱。事实上,他已经又买楼,买车,还每年固定旅游一次。
果真是凭本事借到的钱,为什么要还?
要是按照通货膨胀,可能现在都值个十万块钱了。哪怕是银行同期拆借率来计算,这个本金加利息,现在都要还个两倍以上的。可是呢,没带利息的,说不还还是不还。这也就算了,每年带着一群孩子过来讨要利是,真真的厚颜无耻。用句话吐槽就是,占便宜没占够,吃了亏难受的主。
为什么这样的亲戚还不断绝来往呢?
呵呵,这年头欠钱是大爷啊!
不过呢,也许是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也可能是做人太过无耻,以至于这几年一直走下坡路。首先,买到的房子是质量极差的房子,漏水就不用说了,那个墙上还有松动。去找开发商,人家了钱早就跑了。买的车,看模样像是豪车,也要个二十来万的样子,却各种小毛病。
小孩子就不说了,轮着生病,把他们折腾得不像人形了。
对于这种状况,杜清和只能说,该。
有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特别是杜清和得了大功德之后,还有人想要占他便宜,那就是作死了。偏生,杜清和并不打算提醒他们还钱,让他们继续受多年折磨吧。就好像有的人,没有经历过“因果”的毒打,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一样。
你自己种下的因,就要吃下结出来的苦果,这是一定的。很多事情,不是你逃掉了,就不存在的。你不去积极面对,不想办法让自己于心无愧,那么有因果报应,也是很正常。不同于佛教讲来生,道教只讲究今生,所以报应不爽就是这样子了。还有的极品亲戚,倒是不想占你的便宜,就是想证明自己过得比你好,到处炫耀。你别说,反正杜清和也见到了不少。他们或许做得很隐蔽,比如说,是在新家进宅入伙的时候,请你过来,然后带你转一圈他那一百多平米的豪宅,吹嘘装修花了多少钱。
或者在买了新车后,故意开着让你看见,然后拉着你大谈汽车,什么牌子他都看不上,就他这一辆最好。
抑或者贬低你家,说自己家的什么什么好……反正吧,不一而足,都是让人生闷气的。
综上那么些情况,杜清和就不想去走亲戚。很多人的劣根性就是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我过得不怎么样,比你好一点,那我就开心了。在这个你穷你没话语权的社会里,这样的情况你还想着去走亲戚,那是自找罪受。
好不容易,把走亲戚的事给弄完了,这才到潘州最有仪式感的时期。




养生小餐厅 第713章 传统食品
这个仪式其实很简单,也是在走亲戚的时候已经做完的了,就是做“籺”。相传,从前潘州地区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
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
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成。为庆祝丰,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八、九的时候,潘州地区民间便兴起做(籺)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示平安),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潘州地区的人们,还习惯把粽子及各种各样以糯米粉做成的糍粑糕点也叫做“籺”。
换而言之,这“籺”其实就相当于其他地方的粑粑,只是更像粽子罢了。
每到喜庆之日,比如做寿、结婚、进宅等,潘州人也喜欢提前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分享这个喜悦。当然,现在潘州市区的人,已经很少自己动手去做籺了,唯有像林家村这样的乡村,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
做籺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首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打成粉,然后等到开工那天。
打粉是个技术活,如果是过去没有机器的时代,全靠人工来打,其实也就是舂。泡好的糯米晾干后,才放进木制的米舂,用脚一下下踩动米舂,利用重力把糯米打成粉。现在先进很多了,都是用机器来打粉的。做出来的籺口感韧不韧,粉起决定作用的,而粉不又是由泡米时间决定的。
除了要准备糯米粉,还要准备好菠萝叶,这是包裹籺的纯天然材料。把菠萝叶洗干净,放置在一旁晾干。花生要用小火慢慢的烘干,最后去掉花生衣,备用。做籺是需要放糖的,所以要熬糖,其实也简单,加蔗糖、白砂糖、水熬制就可以了。其余材料,不外乎虾米、冬瓜糖和绿豆。将虾米泡了,然后炒香;冬瓜糖切粒;绿豆炒熟,放在一旁备用。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起码要用三天时间。
接下来,就是搓面团了。糯米做的籺最好是一半生粉一半熟粉,这样起来好捏,蒸起来不变形,吃起来有嚼头;所以取出一半的糯米粉加点凉水搅拌成团,然后丢在开水里面煮熟,最后和剩下的另外一半生粉搅拌一起,加入糖水进去和面团,和到用手拉开有弹性就可以了。别看文字写起来就这么一段话,其实和面是需要很大力气的,是一项体力活。而且面团和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籺的口感。
1...197198199200201...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