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确切的说,是杜清和的灵气在起作用。
来到镇上,杜清和找到了中药房,把药方递过去。
“哟,这不是小杜吗?”
抓药的大姐,是认识杜清和的。怎么认识的?小时候,杜清和的爷爷就带着他到镇上了,这大姐还是抱过他的。这么说吧,杜清和就差在她身上撒尿了。
“韩姐,这不是给这位阿伯看病嘛!我爷爷留下了一张偏方,给他试试看。”杜清和半真半假的说道。
这个韩姐也不虞有他,因为杜清和的爷爷算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是有两把刷子的。长久以往的,大家都信得过了。杜清和说有偏方,韩姐也就没追究什么了。药剂师其实也懂药方的,什么药不能多,她们很清楚。
养生小餐厅 第703章 就这样躺下了
韩姐麻利的抓好药了,说了声:“一共二十块三毛。”
杜清和示意:“给钱呗,这里能支付宝,也可以微信。”
张青老神在在的,听了这话,才回过神来:“啊?哦……”付了钱,张青还没反应过来,杜清和就拿起了药包,走在了前面。
“等等,等等!”
张青暗暗感慨,难道自己真的老了?怎么这小子一出门,就一眨眼功夫,跑出了那么远?!
杜清和是故意的,这能有更多时间把灵气浸润到药材里面。张青追上来之后,杜清和说道:“好了,拿去煎药吧。”
“什么?现在就煎药?”张青吃了一惊,这……他不知道怎么跟陈淑芬说啊?难道说,来这生态农业园,就是为了治病的?事先也没说明白,这陈淑芬能喝药吗?再说了,医生……不对,开药方的还是一个黄毛小子,这更难说服了。
杜清和看了看时间:“也就下午两点多啊,怎么不能煎药了?又不是正午。”
“可……”
张青还想说什么,杜清和打断道:“早喝早好,你这护妻狂魔的,该不会是装出来的吧?!”
“护妻狂魔?”
张青苦笑,这还真的是如此。虽然这是网络词汇,但张青还是知道的。这也难怪,现在手机普及了,老年人也用上了智能手机。更别说张青这种商业人士了,那更是手机不离身的。信息获取渠道多了,还真的就不代表你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反而,信息多了,有价值的信息更难获取了。
好比,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建筑材料的价格,比房子的价格还要厉害。就拿沙子来说,今年的沙子比去年,足足翻了一倍,比前年是翻了两倍。至于碎石,也是差不多如此。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包工头能赚多少,他们是怎么承包工程下来的。
这里面,不知道转了多少道手,而最大的包工头,赚了起码一半以上!
你看看,这里面的信息差距,就是金钱的差距。
张青的信息量匮乏在于,他不太了解杜清和到底有多厉害。事实上,也没多少人了解的。郭老算是最了解的人了,也告诉张青了。可张青叫人去查了,得出的结果还是他眼前看到的这样。
人都是这样,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就好比张青因为有中医知识,所以不信杜清和。却不知道,陈淑芬听了郭老妻子的话,已经对杜清和信了十足十。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经验真的可能成为绊脚石。
“这是我老家,药煲在那里。你该不会跟我说,你不会煎药吧?”杜清和瞥了一眼张青,不在意地说道。
张青看了看这老旧的红砖屋,心思沉重的他,也没想到怎么走到这里了。
“怎么煎?”
杜清和淡淡地说道:“寻常煎药法啊,浸泡十分钟,三碗水煮成一碗水,煮开后转文火再煮二十分钟。晾凉后趁热喝就行了。”
说完,杜清和搬出了一张躺椅,就这样躺在了大树下。
这棵树是菠萝树,叶子浓密宽大,再加上潘州冬日的太阳不算很烈,风也不算大,在大树下睡个午觉,再好不过了。
张青深呼吸了一下,告诉自己不能生气。
哪有一个年轻人像没骨头一样,就如此没风骨地躺在大树下的呢?
“还是修道之人呢,哼……”张青也是回忆起了自己在龙虎山的修行时日,那可是真的清规戒律,虽然不算完全禁止荤腥,可也过得够清苦的。早上要早起,锻炼身体,扫地,修早课。下午,要修习道术。晚上没什么娱乐,早早就睡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三百六十天都如此。虽然日子过得无趣了些,可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怀念。现在就不一样了,压力有点大。张青可能享受比杜清和好得多的东西,却找不回那无忧无虑的状态了。
说白了,张青是嫉妒了。
修道者,修心也。心随自然,则功法自然成。
张青没有了以往的心态,道术早就停滞不前了。所以,很多道士都难过这一关,也叫知见障。很多修道之人都有这么一个感受,修到一定程度上,不管怎么勤奋,都无法再得寸进了,这就是遇到了知见障。这时候,道士往往需要红尘炼心,到世俗去打破这个知见障,才能更进一步。这是因为人所认识的世界,只是一个世界的某一个侧面,不去看,不去悟,就看不全面。
闭门造车,永远是不可取的。
但是,红尘炼心之下,修道之人很容易忘记了初心,最终也只能像张青这样,不进反退了。
张青的话,听在了杜清和的耳朵里,却完全不当一回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说的这个状态。张青都不了解杜清和所处的状态,那么他说的这话就没道理了。杜清和的修炼,那是时时刻刻的,不必刻意追求。这样一来,知见障自然不存在了。
顺其自然,才是修道最好的办法。
张青专注于煎药,然而他惊疑不定的是,这药……居然闻着不算苦?
“奇了怪了……”
张青看着火,手机响了。
“喂……我在小杜的老家呢,你们问一下就能过来了。是这样的,我求小杜给了一张偏方,抓了药回来给你煎着呢,我看一下,还是对症的,可以喝一下试试看……”
不用说,是陈淑芬的电话。
“护妻狂魔啊!”杜清和倒也理解张青了,要是爱一个人到这种程度,离开龙虎山不做道士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杜清和不知道的是,张青是下了龙虎山才结婚的。那个年头,哪有妹子嫁给一个道士啊,那会的妹子,都要看岗位嫁人的。也就是陈淑芬胆子大,看上了“下海”的张青。两人看对眼了,就走到了今天。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就是陈淑芬陪着张青一步步把生意做大而已。
不多时,郭老一行人就走过来了,郭老还意犹未尽:“可惜啊,这生态农业园的水果,起码还得等两年。要是现在有水果,多好。不过,这村里好像有不少香蕉,回去的时候买几梭回去才行……”
养生小餐厅 第704章 早醒
杜清和在闭目养神,其实郭老的话也听到了。
刚想劝的时候,郭老的妻子就斥责道:“你啊,喜欢吃香蕉的习惯还是没改得了。你要是吃个芭蕉,吃个米蕉那就算了,起码不伤胃。可你吃香蕉,那就是跟自己身体过不去!”
郭老张口想说什么,却也说不出话来。因为,他老伴说的是事实。
有人就说了,香蕉不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的吗,怎么可能伤胃呢?
事实上,这就是中医辩证的手法了,外国的食物,有分寒热温风的吗?并没有。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上就分。比如香蕉,它虽然有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但实际上香蕉属于性寒的食物,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胀)、虚寒(泄泻、易晕)、肾炎(也属虚寒)等等虚寒的人士,最好不要生吃香蕉。
虚寒的人士生吃香蕉后果是什么呢?
胃寒的人吃了,肯定闹肚子,很多人还闹不明白,以为是香蕉促进排毒了。事实上,你胃寒的话吃香蕉,等于吃了毒药。
就算从医学的角度辩证,任何人都不要空腹吃香蕉,香蕉含钾离子较多,空腹吃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而且可能会引起一过性的心率不齐。所以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香蕉的。
张青似乎也听到了,摇头笑了笑。任何病症,都要结合人的体质来看的。单纯论一种食物,其实不分好与坏。只是论到人了,就有适合吃和不适合吃罢了。你愣是要吃,也行。反正人的肠胃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任何食物都是消化得了的。只是闹肚子、出现过敏等等症状,就不能怪别人了。
“咦,怎么有人煎药啊?”
郭老的鼻子很灵,刚刚进院子就闻到了。
张青也在这时候关了火,说道:“小杜给淑芬开了一张药方,我去抓了点药回来煮了。”
一句话轻描淡写的,实际上张青还是半信半疑,这药方最多就是缓解病情,能有多大效用?
陈淑芬此刻已经对杜清和信心十足,说道:“好,凉了我就喝。”
郭老这时候看到了假寐的杜清和,故意不去叫他,反而参观起了这宅子来。不得不说,这宅子建得很有味道。从外观上看,四四方方的,跟普通宅子一模一样。但是,如果你拿罗盘一摆,就能知道,这宅子绝对是正向得不能再正向了。
什么是正向呢?
中国人讲究坐北朝南,这就是正向。
“这个院子好啊,种了那么多果树。我有时候就想有这么个院子,想吃水果的时候,伸手一摘,呵,就有了。”郭老十分感慨,周围的人却笑出声来。
“爸,你别这样,我们乡下院子也有果树的,你是不是太久没回去了?”
郭老的儿子拆台了。
“去去去,你懂什么,这里的水果好吃。”
郭老的脸挂不住了,怒斥道,“再说了,那里有你大伯,还是我的家吗?”
“……”
行吧,这么说,郭老的儿子也没话说了。
张青还以为郭老看出点什么来了,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个话。事实上,张青涉猎得很广,堪舆风水什么的,都知道一点,也明白这屋子其实方位真的很正。堂堂正正的房子,住了怎么都不会有问题。
至于苛求大风水环境,哪里有这么好的环境啊!
只是呢,普宁村的风水是有点独特,那也是因为杜清和的“阵法”弄了之后,才变得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已经成一块风水宝地了。以前这里,最多只能算可以住人而已,要说风水多好,算不上。现在嘛,勉勉强强的,算是有一个叫法了——宜居之地。
还真的别小看这宜居之地,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居住环境,那也是一门科学,比如说空气、环境、花草……这类东西,都能影响人的居住环境。古时候,人们都选择在河边高处盖房子,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靠近河流有水源啊!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变成:要绿化,要空气好,要视野开阔,要无噪音……说白了,就是能睡一个好觉的家。
真别小看这个“睡个好觉”,看起来似乎稀松平常,可实际上能做到的,并不多。
而现在杜清和的老家,就有这么一个潜质。
中正平和的气场下面,但凡是住一两天,都会觉得神清气爽。为啥?睡得香啊!
睡了一个好觉之后,人靠着自愈能力,都能抵挡不少疾病了。这就是宜居之地,健康比什么都强。当然了,这是张青的猜测,他也不知道对不对。因为张青睡眠习惯很好,差不多是躺下就着,没有体会过失眠的痛苦。
可陈淑芬就不一样了,她因为冠心病的问题,每天睡到一定时间,就会惊醒过来。从病理上说,这是由于睡觉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惊醒。张青琢磨着,要是在这里睡个几天觉的,说不定陈淑芬的病情会好一点。
冠心病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本身就容易累,容易乏,睡觉还不踏实,容易惊醒。惊醒其实没啥的,可你若是深夜三点多四点惊醒了,却再也入睡不了,这你就抓狂了。夜晚睡不着,白天容易累,然后夜晚再惊醒……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若非张青一直有给陈淑芬做开导,睡前按摩之类的,说不定陈淑芬已经神崩溃,继而得抑郁症了。
张青也知道,这是病理性的早醒,最多只是延长一下陈淑芬的睡眠时间罢了,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冠心病人痛苦就在这里,本身心脏压力就大,再加上睡不够,这神压力更大,导致恶性循环之后,说不定真会抑郁的。这也是别人帮不了的,而且还不能吃安眠药,因为会产生依赖性。
这你怎么整?
张青之所以急,也是因为这个。
“我说淑芬,你真的要喝这药吗?”张青此刻的心情是七上八下的,“实话说,这药方……没啥稀奇的。”
陈淑芬笑了笑:“你自己也开过药方给我啊,不也没用吗?试试呗,有你把关,我放心。”
张青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养生小餐厅 第705章 没事少看度娘
憋了半天,张青才说道:“也就可能缓解一二。对了,你说这里空气好,要不我们花点钱,看看谁家有多余的房间,住个几天的?”
陈淑芬一愣:“住这?”
事实上,别说住农村的红砖房了,就算是铁皮屋,当年创业的时候陈淑芬也跟着张青住过。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着这普宁村大部分还是红砖屋的情况下,陈淑芬略微皱了皱眉头。
看到妻子这样,张青连忙说道:“要是你不想,也就算了。我也是听你说这里空气好,再加上农家菜好像也不错,所以……”
“住几天就住几天吧,我看这也就不错。”
陈淑芬笑笑,没什么勉强的。倒是吓到了她的女儿,拉着小孩子的手问道:“妈,你要在这里住?”
“我在这确实感觉身体好一点,试试看吧。”陈淑芬想说的是,昨天她破天荒的,居然睡得很沉,在张青醒来之后,都还没醒。有这个变化之后,陈淑芬对杜清和的信任也多了几分。事实上,她也闹不清楚,这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有效。有时候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好像你明明身体没病没痛,你上网看了一下度娘之后,整个人都觉得不对劲了。所以说,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没事少看度娘。
如果正常人选择,农村的红砖房,和酒店的豪华套间,估计都会选后面这个。但是,对于病人来说,特别是对空气苛求的病人,就会选择农村的红砖房了。要是病重的病人,他没得选择,只能在医院里呆着。有时候人是很痛苦的,比如说有人想睡,却没时间睡觉。而有的人能睡,却睡不着。陈淑芬属于后面的,有时间睡觉,却怎么都睡不着。
张青又和他们聊了几句,郭老才转悠完一圈:“这里是小杜的老家?”
“他说是……你看,还有员工在里面办公呢。”
郭老的妻子笑道,“小杜的生意做得不小啊,关键是还真管用。”
“也许就是这里的土壤好,水质也好,才能种出这么好的东西。你看看水东芥菜,不也是这样吗?”郭老不以为意,“蔬菜能治病,那是赶巧了。说不定啊,那人是因为什么才好的。但是这里的蔬菜好吃,这是真的。”
大家都觉得是这个道理,可也有一个心理,就好像那次非典的时候,抢板蓝根;霓虹核辐射的时候,抢盐。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些东西吃一下,能预防一下。甭管真不真,吃了就不那么怕了。
一样的道理,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有机蔬菜能防癌,还有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结果造成了这场面。这几天热度还算小的,因为终归不是灵丹妙药,很多病人吃了也不见好转,甚至还有恶化的倾向。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要是这么简单就攻克恶性肿瘤了,那么现代科学就不值一提了。别的不说,就好像狗药加维生素e这种低廉价格的东西,会被各大靶向药、特效药等等药厂联手封杀的。
为什么呢?
简单一句话,利之所在。别看药品能救人,事实上现在一个药品的诞生,那都是在吃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制药厂,那就是资本肆虐的地方。你凭着这狗药和维生素e就把恶性肿瘤干掉了,人家花几十亿、几百亿美刀搞出来的药品,卖给谁去?!就算是真有效,人家也要请专家抨击的。比如说副作用,比如说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啊……好吧,人家都快死了,还在乎副作用?
郭老也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像在部门里做事一样。你要是没钱,根本推进不下去。就好比说,你要给百姓弄一条马路,本来是好事,可你征地时,那些村民就骂死你了。为什么?简单,你给的钱不够啊。可你有什么办法,上面就拨款那么点,可征地还是要征的,路也还是要修的……
所以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就万万不能了。治病也一样,利益所在之下,制药厂能让廉价药好过吗!更别说,那是什么有机蔬菜了。
张青也觉得是天方夜谭,哪里可能这么简单就把癌症给搞定了?
不过,这药还是要喝的。
“凉了,淑芬,趁还有点热,喝了吧。”
陈淑芬点了点,接过碗,闻着那极苦的味道,有点想吐。但是呢,到底是成年人了,这点苦还是吃得下去的。
“咕噜噜”的喝了之后,张青连忙问:“怎么样?”
“很苦。”陈淑芬如实回答。
还有点想干呕的状态,张青连忙递上一点陈皮。这也是在药店顺手买的,没想到还真用上了。陈皮也是一味中药,哪怕它可以作为零食。陈皮能醒脾开胃,健脾益气,还有止咳祛痰的作用,最关键是,喝了中药之后吃点陈皮能有效的缓解喝中药引起的胃部的不适——也就是干呕了。让人吃惊的是,陈淑芬吃了陈皮之后,好像有点神萎靡的样子。
“怎么了?”
张青吓了一跳,这药也没错啊,所有中药都是他亲手检查过的,药方也没问题,怎么会陈淑芬这个模样?连忙扶着陈淑芬到椅子上坐着,没想到陈淑芬的眼皮就耷拉下来了,要不是呼吸均匀,张青还真的以为这药有问题了。
这时候,杜清和醒了,也不知道从哪里(袖里乾坤)掏出了一个针灸包。
“她没事,就是神需要修复而已。简单来说,她睡了。”
听了杜清和这话,张青又看到了他一边走,一边把针灸拿了出来,吞了吞口水:“你要针灸?”
“对啊。”
杜清和想了想,从屋里拿出了一瓶酒,把针灸浸泡了下去。
张青按住他的手:“需要针灸吗?”
“你觉得不用?”杜清和也无所谓,“那我就不针灸了。”说着,还真的准备把针灸给放回去。
“别,我就是想问问,你会吗?”在张青看来,这针灸技巧,非得练个几年才有把握的。杜清和一个小年轻,再听说是刚刚大学毕业的,会这个?张青觉得不靠谱。
养生小餐厅 第706章 研究药方
“要不你来?”
杜清和很大方,实际上他的酒也是直接从“袖里乾坤”掏出来的,只不过回屋拿做个障眼法罢了。
看着递过来的针灸,张青摇了摇头:“别,还是你来吧。”
张青是不懂针灸的,因为中医不一定要懂针灸,懂草药就够了。针灸嘛,只是辅佐而已。但讽刺的是,中医药不被国外承认,反倒是针灸被列入了保健行列。因为针灸在舒缓神经,镇痛方面真的有独到之处。嗯,类似的情况还有拔火罐,按摩,这些都被列入了保健行列。
所以你能看到一些米国的运动员背后,都有拔火罐的痕迹,原因就在这里了。针灸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青虽然对杜清和还是不怎么信任,可现在也没办法了。
杜清和从酒瓶中拿出针灸来,看似缓慢,实则准无比地刺入了穴道之中。而陈淑芬,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没有一丝醒来的迹象。张青虽然知道针灸神奇,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神奇。
“好了,应该能睡几晚好觉了。”
杜清和不敢把话说得太满,但他用“医药”神通看到,陈淑芬心脏旁边的血脉,被清空了不少,心率都降了下来。这心率下降了之后,人自然不会太过疲乏了。最关键是,心脏供血就没那么紧张了。
“那个……如果我们想在这村里住几天呢?”
张青的意思是,能不能在杜清和的老家住,其他地方够不着多好。但是杜清和的老家不一样,这气场对人的影响有点大。就拿张青来说,他都能感觉到这院子里的能量场不一样。
“村里好像有民宿,你去问问吧。实在不行,去村委会待几晚也是能行的,打个地铺就好。”杜清和也没当回事。
张青哑口无言,看着杜清和一根根的把针灸起出来。
郭老过来说道:“不对啊,小杜,你说过这里有民宿的啊?”
“有是有,但没几个人住啊,搞不起来。”杜清和说的是实话,都是本地人过来抢有机蔬菜,在下午割的时候就过来了,抢到有机蔬菜就回去,也没必要在这里逗留。其他游客也一样,都是潘州人,这里离市区也不算远,自然不会在这里留宿了。
这么一来,提出留宿的,就只有张青了。
破天荒的第一遭,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如愿。
好在,农村别的不多,空房子特别多。这也是因为潘州是劳动力输出大市,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再加上农村自建房多,有钱的农村人大多建个好几层小楼,房间又多,弄民宿是完全没问题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