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陈淑芬平日里都不能太激动,太过于劳累,不然的话,这心脏病发作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张青一听,有点发愣。难道遍寻名山不得的福地,居然在这里?张青也懂得一点堪舆之道,仔细瞧了瞧这普宁村的风水,看看有何奇妙之处。
事实上,张青也没看出来什么独到之处。
因为这村子实在太平庸了,换句话说就是可居住的地方,但是不会出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不会出什么文武状元,更加不会出大官。唯一能确信的就是,这里的人,活得很平安。
当然了,风水之道只是泛泛而论,人各有际遇的东西,谁说得准呢?
只是这空气好,水土好,就让人身心愉悦了。
“不对啊,我听说这南方五省……水土里面的重金属含量是超标的?”张青心中有点捉摸不定了,因为确实有这么个事情。在南方五省,其中就有粤省,水土里面的镍元素是比中国其他地方多的。也就是说,很容易引发疾病。
真要论养生最佳的地方,还是属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人已经告诉我们了,到长三角去生活绝对错不了的。事实上,全国人均寿命最高的地方也就在长三角,在沪市。为什么呢?国际大都市,医疗水平高。再加上空气、水土都不错,人们活得自然长一些了。要是在穷山恶水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医疗,人均寿命相差十多岁也不稀奇。
只是在潘州,这个地方居然会水土好?
“太奇怪了。”
张青甚至有种错觉,是不是无意中踏上了一座道教名山,误入了前辈的道场?
这种感觉很奇怪,旁人或许感受不到,可张青却觉得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难道,这里真的有蹊跷?”
农家菜,是在一户真正的农家里进行的。
看着简陋的房屋,甚至用柴火灶烧出的饭菜,张青等人也饿了,不管那么多就吃了起来。还别说,农家菜确实有一股不同的风味。特别是农村的走地鸡,一个个都韧劲非常,吃得张青牙疼。
还好,味道还是不错的。张青饭后爽快地掏了钱,却还是把心思放在了杜清和身上。其他人呢,全都进生态农业园里拍照了。占地一百五十亩的花圃,花的种类还多,在这本不该绽放的季节,却盛开得那么鲜艳,直教人忘了这是冬天。
好吧,潘州这个冬天比秋天还热,鲜花反季节绽放也是情有可原的。
张青走在生态农业园里,突然一阵心惊:“他该不会是把整个生态农业园,都布下了阵法吧?”
正一派的道士,其实也是符箓派的道士,对于阵法不陌生。
而张青,最出色的地方就是阵法,要不然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就看出了“自然养生餐厅”的阵法布置了。可是张青万万没想到,杜清和会把“生态农业园”也这么做。要知道,几百平米的阵法,和一千亩的阵法,那可不是同日而语的!
“我试一试!”
张青决定试一试,于是暗中掏出一枚符箓,正要打出去的时候,却受到了一股阻力。
“嗯?!”
张青算是明白了,果然是阵法!
不是阵法,绝对不会有什么阻力的。
这又不是什么高速行驶的汽车,也不是飞着的飞机,怎么可能会有阻力呢?哪怕是空气阻力,也要到一定的速度才明显啊!如果不是阵法的话,张青想不到第二个回答!
“这小子……心太大了。还有,他是怎么做到的?反正不管他怎么做到的,这阵法简直是……简直妙到巅毫!”
张青知道,若非自己眼尖,一般人过来是断断不会有这种感受的,只会像普通人一样,觉得这里的空气好清新,心情也会突然好转。
“心太大了啊,真当没人看得出来吗?”
张青哼了一声,但是内心却更加佩服。要让他来,他能布置得下“自然养生餐厅”的阵法就不错了。
要是杜清和知道张青的所想,只会叹口气:“年纪轻轻的,就得老年痴呆症了,不容易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张青也不想想看,人力有时穷,你都做不到的事情,难道别人就轻而易举了?这不是天生的,谁能做得到?!





养生小餐厅 第700章 被揭底了
不过,张青到底是有见识的,稍稍一琢磨,觉得不对劲了。
要知道龙虎山蕴藏了千百年的香火供奉,才有类似的阵法效果。怎么可能一个小年轻,凭空就布下了这么厉害的阵法?就算是张道陵复生,从棺材里爬出来,都做不到的事,没理由一个小年轻做到了。
突然,张青略有明悟:“怪不得这里的有机蔬菜这么好!”
“嗯?你知道原因?”
郭老看着他,略带惊讶。
张青拉着郭老到了一旁,看着还没长成的茶树,低声说道:“你记得龙虎山的板栗吧?”
郭老立即做回味状:“你每年叫人摘的,然后寄给我那些板栗吗?”
张青也没做作,直接承认了:“没错,就是那些板栗。”
“那可不得了,我还以为板栗都是滇省那些小板栗呢,没想到龙虎山的板栗居然那么大。通常来说,个大的板栗,很容易变坏,也不会香甜粉糯。但你那个板栗不一样啊,不仅香甜粉糯,比滇省的小板栗都要好不少。就是我不能多吃,虽说养胃吧,可多吃了也涨得慌。”
张青点了点头:“你知道为什么龙虎山的板栗这么好吗?”
“为什么?”
郭老也有这么个疑问,好像在赣州其他地方,板栗也没这么大,就算有,也没这么好吃的。
“因为是龙虎山种的。”张青很自豪,但也有一点伤感,龙虎山他是去了几次,但每次去到山脚下,就迈不开步子上去。一来二去的,也狠了心不去了。人呐,都是忘不了根的。所以,张青为了不徒惹心伤,就不再去了。每年呢,最多派人到龙虎山拿点板栗。要是实在念叨得紧,请一些龙虎山左近的大厨,到家里去做一桌天师八卦宴。
这天师八卦宴,是天师府宴请宾客,举行重大活动排摆的宴席。八卦宴做起来颇为讲究,且充满道家的特色。设宴时,要取老式“八仙桌”,按“八卦图”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八个方位和宾客的身份、贵贱、辈份、属相依次入座。
虽然有传统糟粕的嫌疑,但这宴席做得是真不错。首先上的是八卦八宝饭,然后是“八小”,也就是龙虎山当地的小吃土特产。接着是“八热”,就是当地名肴和蕴藏着道教文化的热菜了。
但是,这龙虎山的天师宴,不是每个人做都有传统味道的。真正的大厨,还得是真正的道士才行。因为吃的,不仅仅是菜肴,更是道教文化底蕴。要是没有这也个底蕴,也就一普通菜肴罢了,徒具其型。
所以,张青每每念及此事,都觉得遗憾。没有遗憾是假的,人就是这样,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没有两全其美的好事。
“龙虎山种的?什么意思?”郭老有点不明白。
张青却笑道:“龙虎山上,不管是板栗也好,还是当地农家养的土鸡也罢,甚至是泸溪河里的鱼,在其他地方都是吃不到的。这个味道,就是龙虎山独一无二的标志。再一个,要是你经常吃龙虎山的饭菜,呼吸龙虎山的空气,那么你长命百岁,就有很大概率了。”
郭老好像明白了:“你是说,这地方跟龙虎山一样?”
“不,不一样。”张青也迷惑了,“但到底哪里不一样,我就不太清楚了。这么说吧,这里的有机蔬菜能有种种神奇功效,跟这土地有很大的关系。”
郭老也傻眼了:“跟土地有关?不是跟种子,跟其他什么有关吗?”
张青很笃定:“你见这村里其他人种的菜,有这个味道吗?”
仔细对比了一番刚刚吃过的蔬菜,郭老还不得不承认:“你还别说,真的有点不一样。”
“这就对了。”张青其实也不想揭开杜清和的老底,这也是因为潘州没多少有传承的道士有关,要不是张青眼光独到,懂得又多,本身的本事也不赖,这还真的看不出来。这也是杜清和太低调的缘故,要是真的高调,杜清和就该早扬名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杜清和想着稳扎稳打的,这没到一年的,把张青给招惹来了。这也是杜清和没想到的,他还想玩“吃瓜群众”那一套呢。谁知道,这本事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老是会被人逮住的。这年头萤火虫是真的少了,不仅是萤火虫,很多虫子也少了。随着农药之类的滥用,能在田野中找到一只虫子,都是身中百毒的。
萤火虫看似美丽,其实这玩意对环境要求特别高。萤火虫就喜欢植物茂密、空气清新和河水干净的地方,可现在的农村,到处都是农药污染,这萤火虫哪里生存得下去?也就深山老林里,可能还残留着一些。
不管怎么说,杜清和还是小觑了天底下的能人。
或者这么说吧,杜清和得了古籍神通,只要他想着修全了上面的“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术”,他就得抛头露面,就得扬名立万。不然的话,偷偷摸摸的,也不符合道教真义。
张青能看出来,那么还有一些道法高深的有道之士也能看出来。甚至,一些真正身具大佛法的和尚,也能看出来。其实说实在的,中国的和尚跟别处的和尚是两码事。中国的和尚,其实跟道士是非常接近的。或者直说了吧,儒释道本就一家。在传统文化里,佛教和道教互相影响的例子多了去。但是,由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再加上道士不善于做生意,不会营销自己。或者说,道教的根子太深了,道士的形象又清高,这才让和尚在现在占据了主流。
看看人家少林寺,都差点没冲出世界。
可和少林寺齐名的武当山呢?
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当然了,名山大川的,武当山嘛,也不愁钱财。只是一些小道观就惨了,要不是有财政拨款,差点没断炊。看看潘州就知道了,堂堂潘仙飞升之地
,而供奉潘仙的潘仙观,就没什么香火。而什么灵慧寺、南山寺等等一些和尚庙,却香火旺盛,跟冼太庙差不多了。你说说看,道教是不是要主动一些做一下营销呢?




养生小餐厅 第701章 自救者天救之
当年,张青就是因为这个,和龙虎山闹翻了。
张青可以说是天生就会做生意,就会营销的人才。可惜,那会龙虎山没想到这个。再加上时代问题,张青就怒而出走了。
现在看来,这都不是事。可惜啊,人都放不下面子。再加上那会张青是那一代弟子里最出色的,即便做不成天师,那也该是颇有地位。所以,碍于脸面,龙虎山没有召回张青,张青也不会去认错。
这些年,其实龙虎山也做了不少宣传了。这年头城市都搞文化底蕴,搞旅游,促进消。龙虎山这么大的一块金字招牌,哪怕是龙虎山自个不愿意,当地也要把它推上风口浪尖的。看看人家武当山,就是这么起来的。
这也间接证明了张青当年是对的,可即便是这样,龙虎山也拉不下身段来。只可惜啊,天师府的入并不多,都到要出去挣外快的地步了。虽然说,降妖除魔是历代天师的职责所在,可从明朝类比国师的地位混到这样,确实是不尽如人意。好在天师教家大业大的,加上有金字招牌,也就活得清贫一些罢了。
回想起龙虎山的情形,张青带着微笑说道:“这里环境很特殊,这么说吧,要是在这住上一年半载,说不定很多疾病都能不药而愈。”
郭老仔细体会了一下,甚至还闭上了眼:“还别说,空气是很清新。这样,我打个电话,让小杜过来一趟。”
张青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就盼着了。
杜清和也纳闷,他好端端的在看道家经典,毕竟累了两天了,还不给人休息一下?这倒好,郭老一个电话把他叫到普宁村了。紧赶慢赶的,还以为郭老受了不公正待遇呢,没想到是这么个事。
张青却傻眼了,他计算了一下,杜清和这是比开车来得都快啊?
开车到这,都要近一个小时的,杜清和半个小时就到了?
这还是杜清和为了避嫌,来得晚了一些的缘故,在半路才上的公交车,到了站还走了一段路。
途中,杜清和还问了车明俭,了解了一下情况,才发现没有大事。
听了张青的猜测,杜清和也是沉默不语。
张青却找借口,拉着杜清和出来:“我知道,杜道友你是不想在世人面前显露本事,但是你不知道,你显露得还是太多了。我学艺不,也能看出破绽来。到时候你那个道观一落成,天底下有名的道士都会来那么一两个,你敢保证不露馅吗?这年头,藏着掖着的已经没用了。”
杜清和却知道,他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了给陈淑芬看病。
“是,我知道,杜道友以为我是为了我老婆的病。我也不怕否认,我张青堂堂正正做生意,甚至还济世为怀,经常做善事。我不骗不偷,为我妻子求医怎么了?”张青是真的不怕别人知道。要不是顾及杜清和,他就明摆着旗号上去了。
这些天,杜清和也去了解了一下张青,还真如张青自己说的,是真做了好事。
别的不说,人家是亲自到贫困地区助学去了。
而且,人家助学的,都是一些贫困的好学生。按照张青采访的话说,读书才能有出路。但是,他不捐助调皮捣蛋的孩子,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社会没意义。还别说,杜清和挺认可这个说法的。穷人孩子早当家,你要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也该受一辈子穷苦。
有些穷人就是穷在了“懒”字上,等着国家,等着别人来救济。可没那么多人真的能把你拉出泥潭的,除非你自己已经在使劲了。就好比扶贫工作,一些人根本就不想脱贫。为啥?人家有“国务院特殊津贴”啊!
什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好说,低保是也。
人家不用干,就有钱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家就不想脱贫,你能怎么着吧?
所以,救助这些人是没意义的。要帮助,就帮助那些还想爬出泥潭的人。这就是“自救者,天救之”!
“张道友,不是我见死不救,而是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杜清和叹了口气,“而是一些中药方剂你也懂,我说了你也不信的。”
这是实话,张青的中医水平不算低,一些方剂糊弄不了他。
“你尽管说!”
看着张青豁出去的模样,杜清和苦笑道:“嫂夫人得的是冠心病吧,这冠心病能有什么中药方剂?无非是丹参、降香、赤芍、红花等配伍,能缓解一二。这些药,想必张道友自己也能开出来吧?”
张青沉吟了好久,才承认杜清和说的是对的。对于冠心病来说,并没有什么中草药秘方,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只是结合症状来对症治疗。
“那你给她把把脉?”张青还是相信杜清和的。
“不用了,我已经看出来了。”
杜清和这话,张青相信。因为,张青根本没跟他说起过陈淑芬的病,杜清和张口就来,说明这眼力到了一定境界。当然了,张青不知道这是“医药”神通的神奇之处,比什么医疗设备都厉害得多。但是人力有时穷,药石也有无效的一天。可见,这冠心病还真的不太好治疗。
张青急道:“要不你开一剂方药,我回去就试试?不管成不成,我给你五百万!”
“不是钱的问题,是我没把握,懂吗?”杜清和叹了一声,说道,“我是积善派的,你懂吧?我也在做慈善,你给我钱,我也会投入到我的慈善基金会里面去的。这样吧,我尽力试试看。”
说着,杜清和把他领到自己老家的宅子里,随便拿了一张打印机上的a4纸,拿起一支签字笔就写了起来。
“嗯?”
张青傻眼了,杜清和居然写的是楷书!
“黄芪、丹参、党参、黄、郁金、赤芍、红花、降香、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川牛膝、川芎?这是什么配伍?!”张青是吓了一跳,这药……实在是太猛啊!
杜清和却丝毫不觉,字迹清晰的写完了,再检查了一遍无误后就说道:“我带你去抓药吧!”




养生小餐厅 第702章 这药方?!
“等一等!”
张青叫住了杜清和,“你这是什么药方?!”
“你不是叫我治病吗,你爱要不要。”杜清和随手把药方丢给他,好像丢垃圾一样。事实上,这张药方确实没啥稀奇的,就是一些普通的草药。虽然还算对症下药,可要说治愈,那是天方夜谭。没人敢说治愈心脏病,敢说这话的人不是骗子就是疯子。能缓解一二吗?从表面看,药效还行,应该有用。可这种药方,能有多大价值呢?
张青突然觉得自己是在浪时间。
哪怕陈淑芬在生态农业园这里,觉得心情愉悦了,也没那么胸闷心悸气短了,可张青还是觉得不太值得。他觉得自己都快屈尊纡贵了,可换来的,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药方,这让张青觉得受到了侮辱。
实在受不了的张青捞住了这张药方,右手倏地伸出,想要拉住杜清和。可惜,在他看来十拿九稳的一招,又落空了!
咦,为什么是又?
反正不管那么多,张青也是头脑转得快,立即明白了杜清和可不是普通人,说不定这药方真的有独到之处。“我怎么能因为经验问题,就拒绝了一个可能治愈淑芬的医生?”想到这,张青露出笑容:“杜道友,别生气,我就是下意识的判断了一下……”
其实杜清和自己也知道,这药方确实没啥稀奇的,甚至可以说是稀松平常。
任何一个中医调理心脏病,都会开出类似的方子,用药也是大同小异的。最多,是根据病人的情况,增减药物罢了。中医就是辩证,不可能像西医一样,只要是同一种病症,就用一样的药。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西医,见效很快,有些人吃了西药,却反反复复,怎么都不见好。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情深重也不一样,治疗效果自然千差万别。
反倒是中医,虽然是治疗的大多是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可治疗效果却惊人的一致。这不仅仅是医生的功劳,而且是中药对病情的对症,这才是关键。
可问题就在这里了,有些病,不是中药不对症,而是药量不足达不到效果。有道是“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是有副作用的,有可能病没治好,副作用倒要了命了。中药有着无穷的潜力,如果能把丹参里面对冠心病有用的成分提炼出来,再合成现代药,绝对是冠心病治疗历史上的一个丰碑。
可惜的是,不知道多少科研人员折戟沉沙了。
没办法,不是每个人都是屠呦呦的,也不是每个科研项目都有产出的。科研界每天都有项目被砍掉,因为科研,跟资金脱离不开干系。很多盈利性的科研,你没创造价值,那对不起,削减经那是一定的。要是长时期没创,那砍掉是必须的了。
而科研呢,是在一个深山老林里面找宝藏的游戏,你可能进去了,就找到了宝藏,也有可能碰到毒蛇、老虎、野猪……一无所获不单止,但赔上了性命。对于科研来说,资金就是性命,没有资金的科研,是什么都搞不起来的。
就拿一款药物来说,现在的药物要上市,你没个几十上百亿,能行吗?
肯定不行的,因为现在药物上市太严苛了,一般人根本玩不转。别的不说,临床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那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研发工作反而只是小头了。
这么说吧,研发一般只是两到三年之内,从发现靶点,到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再到活性化合物的验证与优化,这是每一款药物上市所必须经过的过程。如果这中间动物实验没有确凿的数据,那根本达不到临床应用,更别提大规模上市了。
实验室里面的研发,就是初步筛选出活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并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这些化合物称为药物候选物。然后,把这些药物用在动物身上,测试反应。动物实验太重要了,一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药物的吸、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二是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研究。这个过程,要是快的话一年就行了,要是慢的话,动物实验做个三年很正常。
熬过了动物实验,这才是最艰难的一步。
因为,终于到临床实验了。
临床实验就是人体实验,分三期。第一期是20到100例,正常人,主要进行安全性评价。第二期是100到300例,病人,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第三期是300到5000例,病人,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价。
这一步,需要多少钱呢?
看不同的病情,要是大病的药物,非得要个几十亿不可。
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大病的药都那么贵了。不卖那么贵,人家药品商人不回成本啊!要是不回成本,谁继续研发药物?
人血馒头,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药品开发就算这么一个过程,你只能遵守,或者退场。玩不起就只能退出了,药物开发,真的不是普通人的游戏,而是资本的游戏。没有资本,根本玩不转。
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中药都还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就是这个原因了。没人去研究啊!或者说,研究了,却得不到什么东西,就放弃了。在科研界,这个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大海捞针,能捞到那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运气。
张青对中药有了解,却对科研没了解,所以他知道这药方大概的药效,却一时间没看出来这里面的奥妙。
事实上,也没什么奥妙。
真正的奥妙,在杜清和手中。
1...194195196197198...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