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刘亦权就是那个刘经理吧,这一招真狠啊!”

    杜清和叹了口气,这就是得罪小人的下场,总能让你恶心到吃不下饭。

    事实上,刘亦权也只能做到这等地步了,还让他再做什么事情来攻击前东家,也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明湖商场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正规的大型商场,能进入商场的产品都是要经过检验的,三无产品绝对不可能上架。刘亦权能钻空子,完全得益于他之前是采购经理,不然的话,他也没办法安排上架的。要是他不立即报复,等明湖商场把东西卖完了,这个把柄也没法抓住了。

    “董事长,这种事不能忍啊!”

    杜清和听得很清楚,电话那边的人有点着急了,“刘亦权摆明了是要报复我们商场,很多东西都是他安排上架的……”

    陈正沉着冷静地说道:“无妨,就算全部检测出来有问题,我们最多也是罚点款而已,无伤大雅。记得把




第三百三十章:不是个例
    因为杜父是干质检的,很多原料的供应商都想收买他,让他高抬贵手,把不合格的原料买进厂里。

    但是,杜父全都义正言辞拒绝了,从没有收过一分昧良心的钱!

    杜父曾经在杜清和小时候就说过,他那里高抬贵手了,工厂的产品就会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一样会到他那里去。要是来回几次,不需要多,工厂就会被拖垮的。就算昧着良心把产品卖出去,工厂的声誉也会被拖垮,最后还是逃不掉倒闭的命运。

    可见,如果不按照规矩来,但凡是有人有私心,绝对会搞垮一个企业的。

    要是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也会搞垮一个国家的,这绝不是开玩笑。

    杜清和亲眼见过,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想把儿子搞去当兵,愣是把不合格搞成合格,最后进去了。本来,国家遴选兵员,是要挑选符合条件的兵员的,结果呢,下面的人胡乱非为,能进的进不了,不能进的进了。万一……万一有那么个特殊情况,派这些兵上战场,能保家卫国吗!

    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个例,任何国家也逃不了的事情,任何国家的企业也逃不掉。

    唯有在制度上杜绝,程序上监督,才能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陈正有点吃惊了:“杜先生不会也有企业吧”

    “,我承包的土地,不就成立了个粤省自然养生有限公司嘛。”杜清和笑着说道,“这不跟陈董学一学,该怎么管理企业的。”

    “不敢不敢,我也在摸索中,怎么能为人师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陈正很会说话。

    杜清和却笑道:“但有一个事情,陈董绝对能做我的老师。”

    说着,杜清和已经把目光聚焦在了那放在茶桌上的一把紫砂壶。

    陈正一愣:“你是说古玩字画杜先生,你的眼力可够好的啊!”

    杜清和也愣了:“啊古玩字画我说的是茶道啊”

    “额……”陈正苦笑道,“我还以为杜先生这么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是清代邵友兰的紫砂壶。”

    “啊这个还是古董啊我还以为是现代制品来的……”杜清和是真的震惊了,他对于古董是一窍不通。

    陈正略带得意的说道:“行外人确实不知道,以为古董就是老东西,一定会显旧,其实不一定的。比如很多出土的陶器,显旧吧,但它却不值钱。因为不美观,所以并不能得到收藏人的欢心。真正值钱的古董,一定是外形漂亮、保养极好的,它背后蕴藏着的历史文化价值,才是真正的值钱。比如这个紫砂壶,是清代制壶大师邵友兰制作的,是乾隆末年的紫砂名家,他制作的紫砂壶,就算流传民间的,不是精品,都要十几万一把。”

    杜清和感慨,有钱人的世界真难懂啊,随便一个古董,都十几万了。

    “还有这块汉玉,我盘了好几年了,你看着沁色,多漂亮。这才是真正的古董,不是那些做旧的假货赝品。”陈正说道,“当然也有例外,一些瓷器的残片,也有很值钱的。”

    说到古玩字画,陈正就眉飞色舞了,似乎变了一人一样。

     



第三百三十一章:秋茶
    至于字画造假,那更是手段多种多样了。什么揭画啊,用古纸作画写字临摹啊,用假章臆测作画……太多太多了,甚至还有地方派别专门制造赝品,假字画的。比如后门造:北平地安门一带,伪造清代“臣字款”画为主;河南货:伪造唐宋元名家书法;苏州片:伪造唐宋及明代名家,画风多工细严谨;绍兴片:伪造当地名家如徐渭、陈洪绶的作品;扬州片:伪造扬州画派为主,比如郑板桥、石涛的书画;湖南造:伪造明末清初“节烈名人”或冷名书画家作品;粤省造:伪造宋以前画史上的大名家,人物画为主,少量山水花卉……

    要不怎么说,古玩这个行当,就算是专家也会走眼打眼,赝品太多,太能以假乱真了。

    好消息是,前些年国家就修订了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原先许多古玩行业“潜、规则”将从此被定性为“违法”,力度很大,也算是稍稍规范了一下古玩行当的秩序。但是,造假售假还是层出不穷。

    再说了陈正也只是一个普通爱好者而已,不是真正的古玩专家。

    杜清和对他的话,只是听听而已,并没有听信。再说,杜清和也不打算进入古玩行当,纯粹是学点基础知识,想着讨好未来岳父大人罢了。杨莹不是说了吗,她爸爸喜欢古玩,要是能接得上话,那恐怕会让未来岳父大人高看一眼的。

    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就是下午五点了。

    陈正都没说得尽兴呢,才想起还有个重要客人要见。

    “杜先生,不好意思啊,我这一说到古董什么的,就完全忘记了时间。”陈正意犹未尽地说道。

    杜清和笑了笑:“没事,我对古董也有点兴趣,听听也好,跟陈董你学点知识。”

    陈正高兴地说道:“杜先生倒像是一个中年人一样,这么沉稳。这样吧,你要是有兴趣,我们约个时间再谈一下古董。今天是不行了,我一会还得去见一个客人。”

    “那好,改日再叨扰陈董,我也有点事,就告辞了……诶,陈董别送,别送。”杜清和说道。

    最后,还是李秘书送杜清和出来,李秘书也奇怪,怎么一个菜贩子,也能跟陈正聊这么久不过李秘书也知道,陈正的性格是“对了知音谈多两句”的人,这么做也是有先例的。

    “杜先生慢走!”

    出了明湖的办公室,杜清和也有点无奈,看来今天是无法去买蜂蜜和采摘野茶了,都差不多五点半了。再者,今天天气不算好,加上清明时节早就过了,甚至都已经到了八月,要想得到好的茶叶,得花点心思才行。比如采摘秋茶时,需要在寒露之前就采摘完。但由于这时候太阳偏猛,且雨水不多,秋茶一般味道淡寡,称为“秋白露”。毕竟经过了春茶和夏茶的采收,茶树体内营养有些跟不上了。

    所以,杜清和才想着要去采野茶。毕竟在潘州的大山里,藏着不少野茶树,懂行的人采摘秋茶,一般都要去寻找野茶树的。毕竟野茶树没有经历过春茶和夏茶的采摘,秋季也正好是生长得正旺盛的时候潘州的秋季比夏季的太阳还猛,野茶树抽出新叶也不是什么奇事。再加上野茶树一般是老茶树,茶香更为浓郁。

    就好比武夷山的古树大红袍,虽然有炒作的嫌疑,但人家的茶叶确实更香。没办法,这所谓的古树,其实就是茶树自然长得很高大,茶树的根部深入地里,可以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自身的吸收,所以这种野生



第三百三十二章:怎么这么香
    当然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蒸鸡之前,水一定是要烧开的,不烧开的话,蒸汽的力度根本不够。

    一道好吃的隔水蒸鸡,其实和配料分不开的。只不过杜清和懒得弄配料了,就想吃三黄鸡本身的鲜美。

    如果真的要讲究的话,就得用川芎、白芷、八角、香叶、桂皮等等香料,配合酱油、鲍汁等等调味料,熬成一锅配料,再涂抹在整鸡的表皮内里,这样就会具有浓烈的香味。与此同时,粗盐的比例就会下降,不然的话就会很咸了,整体风味会被破坏殆尽。

    这样的隔水蒸鸡,出锅后金黄得诱人,香气直钻入鼻子里,让人胃口大开。不仅鸡肉好吃,甚至连“骨都有味”。就算是有厌食症的人见了,恐怕都忍不住想吃两块的。最妙的是,鸡肉嫩而不柴,滑而不腻,配合蒸煮出的汤汁,简直是人间至鲜!

    隔水蒸鸡做好之后,杜清和也没有停顿,继续做下个菜。

    家常菜,其实也很花心思的。

    杜清和打算做一道黑木耳炒腐竹,这也算是一道国菜了,大江南北,哪里都有,都是大同小异的版本,只要是中国人都喜欢吃。

    但是,要做好这道菜非常不容易,最关键是腐竹的处理。

    什么是腐竹呢杜清和小时候还真的以为腐竹是竹子做的,其实并不是,而是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简短截说,腐竹就是一个豆制品。很多地方也称作是腐皮,都是一类的东西。

    这腐竹需要拿水发开才行,而且要提前发,不然的话,这腐竹会很硬,口感非常不好。

    好吃的腐竹,皮滑弹牙,色泽黄中泛白,油光透亮。要是特别鲜艳的腐竹,就得注意了,说不定加了一些什么有损健康的染色剂。毕竟奸商太多,防不胜防。

    杜清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发腐竹,只能借助神通的力量了。只见杜清和利用“搬运”神通,加快速度让水分子渗入腐竹里面。原本至少需要三五小时的事情,用了神通之后,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

    这个腐竹,杜清和用的是粤省梅县的“新桥腐竹”。梅县新桥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种出来的黄豆不同其他地方的黄豆,更为醇香且颗粒饱满。用这种黄豆,再加上本地山泉水做出来的豆浆,老远都能闻到一股豆香味,有人说梅县新桥那里,空气中都是豆浆的香气,这一点都没夸张,因为鼎盛的时候,新桥几乎家家做豆浆,撩腐竹。

    这么说吧,梅县新桥的腐竹质纯无杂,一口下去满满都是豆味,且久煮不烂。

    杜清和也老早听过新桥腐竹的大名了,现在家里用的腐竹,都是正宗的新桥腐竹。

    配合黑木耳一炒,就是一道美味且健康的菜肴。

    最妙的是,刚刚隔水蒸鸡蒸出来的汤汁,还能浇一点在这道黑木耳炒腐竹上,味道就更加诱人了。

    一家三口的饭菜并不多,再做一个时蔬,杜清和阔气地用了一斤四五块钱的有机蔬菜菜心,弄了一道白灼菜心出来,浇上了酱油,就可以装盘了。

    生活里,只要用点心思,其实做菜也能做得很精致的。

    很多时候,酒楼里的饭菜看着美味,不过是因为摆盘很精致,所以看起来很好吃。实际上,只要用心在家里做,味道也不会输多少的。唯一限制的,可能就是炒菜的锅了。

    没办法,酒楼也好,小餐厅也罢,甚至大排档,用的都是大锅炒菜。

    用粤省人的说法,唯有大锅炒菜,才够镬气,也就是火候才猛。

    &



第三百三十三章:吃鸡
    “乖了,乖了……”杜母笑着说道,其实这不算什么,都是邻居的,给小孩子一些吃的很常见。

    就是杜清和有点可惜,这一个鸡腿要是拿去卖的话,起码要卖个二十块钱的,还未必买得到。看看这小女孩吃得满嘴是油就知道了,这隔水蒸鸡是真的嫩滑,且极为鲜美。小孩子是最挑剔的,什么好吃他们就会多吃,不好吃的吃一口两口就不要了。

    邻居大婶千恩万谢地走了,杜清和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一丝不少的功德注入。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老妈子做的好事,也会记在我头上哦不,是因为那鸡腿是我做的菜肴吗还是另有隐情”

    杜清和一时间没想得通,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候,杜父也到家了,看到邻居大婶,打了个招呼,那大婶又夸了几句杜清和做得菜好吃,夸杜父生了个好儿子。

    杜父摇了摇头,故作不满地说道:“这还好儿子啊不让我操心这么多就好了,什么都不想做,就开个小餐厅,能挣几个钱”

    邻居大婶劝道:“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就让他们去做嘛……”

    絮叨了几句,邻居大婶把专心啃着鸡腿的小女孩带上了楼。

    杜父回到家,也如同饿了两三天一样:“儿砸,今天是你做的饭菜吗啧啧,我已经好些天没吃过你做的菜了,太怀念了!”

    杜清和坏笑道:“老爸,你是不是想说我妈做的饭菜不好吃”

    杜母已经坐在了饭桌前,翻了个白眼:“死鬼,以后儿子不在家,我就不做菜了,让你做!”

    杜父尴尬地笑了笑:“嘿嘿,你们知道的,我的手艺……上不得大场面啊,做出来你们也不敢吃。好老婆,还是你来吧!”

    “啧啧……”杜清和露出了鄙夷的眼神,但是嘴角的笑意却出卖了他,明明就是他在挑拨离间。

    “我先尝尝儿子的手艺……”

    迫不及待的杜父想用手去抓那“隔水蒸鸡”,被杜母一拍手背:“洗手去,多大的人了!”

    杜父遗憾的看了看那“隔水蒸鸡”,只能悻悻地去阳台洗了手,才回到饭桌上。不曾想,杜母已经风卷残云的,把“隔水蒸鸡”最精华的部位——鸡翅膀给吃了。

    而鸡腿,则被杜母放到杜清和的碗里。

    这就是父母的心思,儿子再大,在他们眼中都是小孩子。小孩子就该吃鸡腿,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除非儿子娶了老婆,给他们生了孙子,不然的话,这鸡腿都是杜清和的专属。

    杜清和也尴尬,他都多大的人了,还吃鸡腿

    看着一脸遗憾的杜父,杜清和把碗里的鸡腿夹给了杜父:“老爸,你辛苦了,吃吧。”

    “诶,这是干什么……”

    “给你就吃,不然以后我不做这道菜了。”杜清和拿出了最大的威胁武器。

    杜父“屈服”了,美滋滋地啃起了鸡腿,让杜清和不禁有点怀疑:是不是他的鸡腿给错了!这还是一个父亲会做的事情吗不应该推一下,哪怕心中早就想吃了,也要让给儿子,最后在儿子的劝说下才吃的吗怎么不按照剧本来走的!

    愣了好一会,杜清和才明白过来,这才是亲爸亲妈啊!

    看,就在杜清和愣神的这一会,一只两斤



第三百三十四章:认怂
    不过农民好像没几个有保险意识的,农业险也没有几个农民肯花钱去买——是啊,没理由每年给这么多钱给保险公司吃的。这就是观念问题了,农业险不能替你锦上添花,但是可以给你雪中送炭。

    杜清和想到了很多,又想到了自己承包的那二十五亩菜地,好像也买了一点农业险,不多,也就千把块那样子。
1...5859606162...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