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老板,这菜刚刚收了起来,在过秤打包装呢。”
阿承有点后怕地说道,他也怕自己没了这份工作。要知道,在丰祥村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唯一不变的工作,可能就是种田了。但是,习惯了坐在电脑前的阿承,哪里受得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方式
“嗯……”杜清和不置可否,对他来说,每天准时把蔬菜运到潘州市区,就是最大的胜利。
再去看了看数据,现在每天能收获有机蔬菜超过一千斤,多的时候有个一千五百斤那样子。品种也不少,包括豆角、番茄、黄瓜、菜心、白菜、荷兰豆……卖得最贵的,自然就是荷兰豆了,一斤能卖到二十块钱以上。
杜清和还想扩大种植荷兰豆的规模,把不太赚钱的品种替换掉,这能多赚点钱。但转念一想,有机蔬菜要想人人买得起,就得覆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价格,就好比菜心,最多是卖八块钱一斤,普通家庭一咬牙一狠心也能买一次,但像
荷兰豆二十多块钱,肯定不会舍得了。这样的有机荷兰豆,估计只能给一些追求生活质量的有钱人吃。
转悠了一圈,杜清和才出来,找到了梁老汉。
这梁老汉,正在村里的办公室中看着材料呢。
“村长,我又来了。”
梁老汉把老花镜垂下来一点,看清了是杜清和,才说道:“茶水在那里,自己斟吧。”
杜清和也不客气,拿起了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这茶说难听点,就是野茶,到附近山岭里采的,算是绿茶吧。说好喝绝对算不上,甚至很苦。但是解渴,一口喝下去,刺激味蕾产生更多唾沫。
第三百三十九章:成本太高
甚至,杜清和想到了明湖商场的陈正,他之前不是说过,要把明湖的微店什么的给有机蔬菜大力。要是有这个契机的话,丰祥村把有机蔬菜的事业做大,也不是不行。不过,这得看丰祥村的村民,是不是有这个魄力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蔬菜真的有点贵,而且也不保证百分百安全,所以现在投入有机蔬菜行业,还是很赚的。
杜清和早前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大城市也弄这个有机蔬菜,专门供给有钱人食用。一斤有机蔬菜,价格令人咂舌,起码要几十块钱一斤!
虽然杜清和没吃过那些有机蔬菜,但是他敢相信,没有一种有机蔬菜,能比得上他的有机蔬菜,因为这是功德田种出来的有机蔬菜,如果无缘,是无法吃得到的。不过,杜清和还是有点后悔的,要是定价再高点,说不定就真的能让丰祥村快速脱贫致富了。
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因为一夜暴富而失去初心,沦为浴望的奴隶的例子,实在是不少。
前些年就有报道,说一个村子致富后又返贫了,因为整个村子失去了前进了动力,家家户户迷恋起赌博来,打牌、麻将、牌九……最后事业荒废,贫穷再一次降临。所以说,财不配德,一样是很危险的。不然怎么说,穷人乍富,挺胸叠肚呢因为穷人乍富之后,很大部分都会报复性消费,到处去炫耀。毕竟突然突然间有钱了,不知道怎么花钱了,就开始挥霍,来的容易去得快;另外,也会突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或许是一下子得到很多的吹捧和从未体验过地被人尊重,于是膨胀了,心理承受不了了,就开始花样作死。
说到底,还是人性的问题。
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只是很多人都没有释放出魔鬼的能力罢了。毕竟这个世界上,有钱人还是少数。根据帕累托法则,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会积攒在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要是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人突然有钱了,还真的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好在,现在丰祥村的村民还是挺保守的,连这样一个保管赚钱的机会放在面前,他们都没有想过要去试一试,真的要跌破杜清和眼镜。
要知道,农村电商的建立,在于能把农产品推到一个人人皆知的地步。只要产品够好,一定会有人买的。
这个时代,电商就是这么厉害。虽然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但是这并不妨碍电商有着覆盖范围极广的的特性。之前高(gao)州的电商还没覆盖到丰祥村,就已经把销售额推到几亿元的地步了。可见,农业生产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高(gao)州是水果生产基地,单单是网上销售荔枝、龙眼等水果,销售额已经高达几亿甚至十几个亿。
杜清和就有点奇怪,为什么梁老汉看到别的村子都在风风火火搞电商,他们村就无动于衷呢
“电商什么的,真的能赚钱”
梁老汉有点不敢相信,他对网络一无所知。
“当然可以,不过得产品质量过得去。”杜清和叹息了一声,“如果你们村听我的,弄大棚蔬菜,早就实现蔬菜本地化了,甚至还能通过电商、通过快运到其他城市去销售,保管一年两年就脱贫致富。”
“可以做啊,但是谁来投资”
梁老汉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把种菜事业做大是没问题的,可大棚蔬菜岂是一句话就能弄起来的这里要花多少钱都不得而知,他又不是三岁小孩子,被杜清和忽悠几句就兴冲冲要弄
第三百四十章:百花蜜
杜清和巴不得阿承多点事做呢,其实他雇佣阿承也知道,搞有机蔬菜那点工作,还用不了两个小时。
“行啊,但得把我们的有机蔬菜也放上去。”
梁老汉无所谓,其实他也不知道这个电商要怎么操作的,不过他知道那是电脑的活,丢给阿承就对了。然而杜清和却知道,如果真的要带徒弟的话,只要是读过两年书的,随便找个人来学个十天半月,这电商的事也就一样能弄得好。可能界面不太美观啥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要设计店面,杜清和大可以找人去设计,花费也不过是几千块钱的事。
所以说,能替代的工作挺不值钱的。倒是像菜农这些,要想雇佣到熟手的,却不太容易。
这也是在高(gao)州而已,要是换了个地方,你能五六千请到一个菜农,都算很不简单了。有的地方是根本请不到人,因为有本事的菜农都自己去单干了。没办法,种菜其实赚得不少,就是累而已。既然都是一样的累,为什么不给自己打工呢
和梁老汉絮叨完,杜清和一个人去找那个养蜂的阿水。
阿水的家在村后面,房子也是危房行列当中。好在梁老汉上任之后,天天跑村里去“督促”,终于把危房改造款给申请下来了,阿水家也推倒了危房,现在还在修建当中。估计建好了,也会是一个两层的小楼。至于装修是不用想的了,能有一个不漏水的家,阿水估计就很知足了。
“哟,老板,你怎么有空到这里来”
阿水是认识杜清和的,应该说,整个丰祥村不认识杜清和的挺少。
“老板,老板,有没有给我们带好吃的”
阿水家的孩子不少,这都生三个了。看着这些满地打滚,浑身脏兮兮的小屁孩,杜清和却是讨厌不起来。说真的,农村的小屁孩虽然也淘气,但是他们内心其实挺懂事的,没有城里那些熊孩子那么熊。
“有,等会我去给你们拿……”
其实杜清和说谎了,他哪里会随身带零食什么的。待会看看有时间,去村口那小卖部给他们买点就是了。
“你们都玩去,别烦人家老板。老板,不好意思啊,这几个小孩没管教好。”阿水有点不好意思,他其实是一个憨厚的汉子,奈何没啥手艺,就只会养蜂,种点水果而已。他家其实挺大,院子里都有个六七百平米的地,种满了各种水果。什么树菠萝,黄皮、龙眼、荔枝、杨桃、芒果……但凡是高(gao)州能种的水果,他都种了。家里还有点水田,能凑合过日子。怪不得房子都危房了还没钱改造,实在是穷得有点出乎意料。
最奇怪的是,这么穷还生这么多。
杜清和也纳闷,这好像是一个奇景,越穷越生,反倒是在城里的,觉得一个小孩就非常难搞了。要他们生第二胎,说什么都不肯,哪怕现在放开二胎了,也有人不想生的。
“没事,没事。阿水啊,我听说你养着蜂,现在有蜂蜜吗”
杜清和左顾右盼的,终于在老远的田间地头处,才看到一只蜜蜂在采蜜。
“有有有,老板你要”阿水有点意外,很少人会亲自到他家找他买蜂蜜的。阿水都是在镇上墟日,才用单车装着一桶蜂蜜,在那里去卖。一斤也不贵,八十块钱那样子。赚来的钱,刚刚好够一家大小老幼生活的。怪不得那三个小孩子有点皮包骨的意思,原来是营养有点不足。
事实上,营养不足,一直是贫困乡村儿童的一大难题。因为贫穷,根本吃不到什么营养。在城里司空见惯的牛奶什么的,对这里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这也是为什么杜清和要帮助
第三百四十一章:冬蜜
说完,杜清和看着阿水用勺子打起了一点蜂蜜,他就轻轻地用手蘸了点,然后品尝了起来。不得不说,这确实是纯正的蜂蜜,没有兑水,而且浓稠度刚刚好。
“好,全都给我吧,装在这里。”
杜清和其实尝出来了,这确实是纯正的百花蜜,但就是因为太杂了,所以卖得不算好。事实上,这种百花蜜最是养人的,比什么单纯的荔枝蜜,龙眼蜜好多了。怎么说,百花蜜都是采集百花之精华,荔枝蜜什么的只是新奇在口感而已。从养生角度讲,相比单一花蜜,百花蜜的营养更全面,更益于人体的吸收。
然而百花蜜实在太多了,反而不怎么值钱。
“老板,你要是想要冬蜜的话,我这也有点存货的。”阿水其实挺希望杜清和识货的,因为冬蜜更好,但也昂贵很多。
杜清和一愣:“你还有冬蜜啊”
阿水憨厚笑了笑:“因为我要价高了点,还有没卖出去的。”
“行,你有多少”
杜清和当然是识货的,冬蜜比其他季节的蜂蜜要好,这算是一个隐藏的常识了。因为冬季空气干燥,这时候的巢蜜浓度比其他季节收获的巢蜜都要高,所以质量较好,且传统土法养蜂一般在冬至前后割蜜,所以才叫冬蜜。就连颜色,冬蜜都要比一般的蜂蜜颜色要深好多,含有的矿物质也更多,营养成分更加全面。
“也是有个十几斤。”阿水说道。
“那不要这个了,给我冬蜜吧。”杜清和当机立断地说道。
阿水笑了笑,把这个蜂蜜用厚布盖上坛子的口,密封了起来后才抱着进入了地窖当中。好一会,才又抱着另一个坛子出来了。让杜清和无语的是,这居然是一个玻璃的坛子,看得很清楚,这坛子里的就是冬蜜,因为颜色太深了。
按例杜清和要试一试,因为他也不太相信人性。
好在阿水确实是憨厚,没有骗人。
这确实是冬蜜,上好的冬蜜。至于为什么不是极品,杜清和觉得还是有点瑕疵的,因为放了好久,且冬蜜下面都可见的结晶了。蜂蜜是会结晶的,这是常识,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对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但是,好的蜂蜜结晶,可假的蜂蜜就不会结晶。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在贮藏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有结晶析出。但是就有不良厂商,在蜂蜜中直接掺入麦芽糖浆使蜂蜜永久不结晶!
事实上,在冬季绝大多数的蜂蜜都会结晶,这些天然蜂蜜的营养价值是加工浓缩蜜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天然成熟蜜与加工浓缩蜜的不同之处。
杜清和觉得这冬蜜的瑕疵,倒不是在结晶上,而是觉得在口感上。因为冬蜜大多浓郁,阿水的冬蜜就更加浓郁了。没办法,潘州的气候,冬天都能热死人。在上一年,冬至还得穿短袖,你看看,这花能正常开和凋谢吗
也是因为这样,冬蜜的质量好得过了头——太甜了。
“还好,都装给我吧。”杜清和略有些失望,毕竟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除非潘州有一年非常冷,这样出产的冬蜜或许还就是极品了。但杜清和并不希望有那种极端的天气,会让整个粤省损失惨重的。
装完之后一过秤,十二斤多的蜂蜜,但是却装了不到三分之二的桶。没办法,这蜂蜜确实挺重的。
杜清和掏出钱来,给了阿水一千八百多块钱。
阿水大吃一惊:“老板,你这是……这冬蜜也就一百块钱一斤,你怎么给这么多”
“外面市场价是一百二十一斤,而且还不够你的质量好,我给你一百五十块钱一斤,是因为你的冬蜜值这个价。拿着吧,我也不吃亏,你也不算赚,挺公平的。”杜清和没有施舍的口吻,好像在阐述一个事实。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阿水的蜂蜜很好,值得这个价。
 
第三百四十二章:野茶
其实潘州有不少名茶,新垌茶就不说了,合箩茶、榕树茶、苦丁茶、火茶、新安绿茶、仙人洞绿茶……这些都是出自潘州的茶叶,而且各有各的特色。最为稀少的,自然是信(xin)宜的火茶。这是一种产紫芽小叶茶,一开始是古代粤西瑶民所发现并种植,散种于合水、新宝、思贺三地海拔超过八百米的高山密林中,气候条件要求很大。因为出产条件苛刻,所以产量极少,能找到这种茶叶的,都是本地人。
杜清和要找的,自然不是那种产量极少的茶,他现在就在新垌镇的无主山岭中游荡着,寻找合适的野茶树。
野茶难得,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事实上很多野茶都是被人发现的了,甚至保护起来了。即便再人迹罕至的山岭中,只要有野茶,都会在灌木丛生、野草茂盛的山岭中踏出一条小路来。要想找到一棵从没被人发现的野茶树还是挺困难的,杜清和的视力再好,也觉得有点难为他了。
在新垌镇的上空转悠了好久,杜清和都没能从郁郁葱葱的山岭中发现什么野茶树。
无奈,只能降落在一个山岭上,这不是一个被速生林占领的山林,而是一个原始长起来的山林。也只有这样的山林,才能寻得到一棵野茶树。陆羽的《茶经》有云,“野者上、园者次”,也就是说野生的茶叶是最好的。
然而,近年来茶叶市场上有很多标称为野生茶的茶产品上市,也有不少商家宣称其产品为野生茶。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移栽型的野茶,口感虽然比茶园培植的茶树好一点,但好极也有限。要称为野生茶,就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且缺一不可:一是必须生长于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中;二是必须是原物种茶或原物种茶的自然衍生种茶,而非人工优育、培育、优选品种;三是必须为自然有性繁殖,而非人工育种育苗、栽培干预。古之茶树,茶熟籽落,生根发芽,天精地华,自然生长成茶。
可见,野生茶没有人工参与的痕迹,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茶树。
只是随着人类的足迹逐渐涉入原始森林,原始森林越来越稀少,野生茶的自然生长环境已越来越有限。加之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中为人迹罕至之地,山林中无路可寻,采茶人需冒一定安全风险,以柴刀辟开通道,翻山越岭,过程艰险非常人所能及。为此,真正意义上的野生茶极为稀缺珍贵。
当然,杜清和没有后面的采茶的危险,他的问题找不到真正的野茶树。真正的野茶树,自然生长于天地间,随着天精地华的滋润而生,时光岁月的养育而成。经历过杜清和亲自用灵气筛选,杀青之后,那一碗茶汤入口,与普通茶叶就高下立分了。
“太难找了吧……”
杜清和终于明白为什么野茶那么少了,单单是寻找野茶,都用了不少时间。这不,时间都快到下午的五点钟了。虽然
这初秋的天气,太阳要到快七点的时候才下山,可留给杜清和的时间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