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小餐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定型啫喱水
粤菜里,糕点其实比重不小。到粤省喝一次早茶就知道了,什么叉烧包、奶黄包、干蒸烧卖、虾饺、萝卜糕、马蹄糕、流沙包……糕点还是不少的。甚至学习粤菜,就必须会做糕点。因为粤式茶点,在粤菜里面比例还是挺重的。
“找个时间问问,朱玉斌会不会做糕点”
杜清和一边重新给簸箕炊榨油,一边想着这个。其实糕点制作不算太难,难的是没时间弄。要弄糕点太费时间了,之前杜清和就一个人,再加上他想看书,所以就这么提了提。现在多了一个厨师,杜清和想着是不是弄个养生糕点了。
也没法想太多,因为父母起床了。
“什么味道啊,一大早这么油腻”
杜母有点埋怨,因为她闻到了很大的油味。
没办法,榨韭菜油就是这样,味道是太霸道了点。但过了一阵就好了,主要是杜清和也没想到,他这个韭菜油这么香,能把父母都熏醒了。其实杜母说得没错,早餐不宜吃太过油腻的东西,虽然油腻的东西食用后饱腹感会比较明显,但因摄入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消化时间太长,易使血液过久地积于消化系统,造成脑部血流量减少,可能会使人整个上午都觉得无法集中精神。
但是粤省人说油腻的东西,其实比其他省份的人说的更多,甚至觉得连花生油都不要放才最好。
说起来,每一个懂生活的粤省人,都算是养生专家了。
但其实韭菜油没那么油腻,簸箕炊也刚刚好,毕竟是米浆制作的食品,算是健康了。虽然不油,但很容易吃腻,所以需要配上一碗白粥才好。
“买了簸箕炊,没叫他放油,所以自己弄了点。”杜清和随口答道。
杜母其实最爱吃簸箕炊,杜清和小时候她就经常买。问题是杜清和往往吃了三五块就腻了,杜母却能一人吃一斤。
小时候也不懂,杜母老是说他挑食,瘦得跟马骝一样。但后来杜清和才发现,不是他挑食,而是杜母买菜,总是买她自己喜欢吃的。后来杜清和提出过抗议,杜母才没再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很多时候,杜清和觉得这才是亲妈!
听说有簸箕炊,杜母眼前一亮,也顾不得批评杜清和了,连忙去刷牙洗脸,准备吃早餐。杜父也起床了,没办法,谁让杜清和一大早弄这么香的油别说他们了,就连邻居都被熏醒了。
早餐开桌,一锅白粥,一大碟簸箕炊,淋上了榨好的韭菜油,香喷喷的。杜母毫不客气,一筷子夹起三五个,就着白粥喝了起来。
这潘州人煮白粥,喜欢把白粥做得清汤水,也就是说,煮白粥的时候多放水,让粥水更多些,米也更硬一些,不会太
第三百八十八章:赚大钱的生意
杜母也很认同:“其实他家的簸箕炊不错的,挺滑。就是油不太好,只用了花生油,不会弄一下。”
杜清和乐了:“姑且是当你们夸我吧!”
“少骄傲!”
杜父又怼了一句,中国式家长都这样,喜欢打击孩子。可能是中国人谦虚的缘故吧,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太过张扬,所以要打击打击他。当然了,也可能是出于维护自己威严、地位的心理因素,老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这样好不好呢
没人知道,因为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很难做到两全其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做生意的时候,第一个相信你的,往往是陌生人而不是家人。相反,家人还竭力反对。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你就不是干这个的料。当然了,在打击教育下成长的中国人,逆商其实很好,会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反正吧,还是那句话,有利有弊。
杜清和也很清楚,所以他没有反驳。
像当初他开店,也是用的自己的钱,父母见事不可为,才没有阻止而已。但态度嘛,肯定是不支持的。在他们看来,堂堂一个大学生跑去干餐厅,真的是白费功夫培养了。
杜母说道:“这个油是挺不错,儿子,要是你懂做簸箕炊,把那个阿叔的生意抢了吧”
杜清和一阵翻白眼,这是自己老妈看到人家做簸箕炊挺赚的,所以才想到这一个馊主意吧
“妈,人家这行不容易啊,每天四五点钟起来磨米浆,还要一层层蒸米浆,哪里是这么容易的。”杜清和无奈地说道,“再说了,天底下赚钱的生意那么多,何必就盯着人家那碗饭呢”这是实话,要想赚钱,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一是做人家没想到的,二是做人家没做到的,三是做人家想到做到,但是比他们更加精的。做到这三个任何一个,都能成功了。但成功不是长久的,因为很多事情并没有多少技术壁垒,所以并不是长久生意,这就需要做后面那一个了:比人家做得更加精,更加专业,那肯定有钱赚。
杜母不乐意了:“哪有赚钱的生意,我怎么没发现”
“呐,都在这了。”杜清和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刑法”给杜母看,“赚大钱的生意都在上面了,就是法律不允许而已。”
“那你说个什么劲”杜母脸都沉下来了,“少来这一套!”
就在这时候,一阵小小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杜清和一愣,然后跑去开门了。
“好吃哥哥,你又做好吃的吗”
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杜清和笑了。这是楼上的小女孩,丁婶的孙女。
“是啊,做好吃的了。来,哥哥给你吃。”说着,杜清和拉着她的小手到饭桌前,给她夹了一块簸箕炊,放进她的小嘴里。
小女孩说道:“哇,好好吃啊!”
三下五除二,这个小女孩就把一块簸箕炊吃下去了。
“佳佳,佳佳,你在哪呢”
丁婶那慌乱的声音传来,杜母连忙说道:“丁婶,佳佳在这呢。”
丁婶也进门了,斥道:“你这小妮子,羞不羞啊,跑人家家里吃东西了!”
杜清和连忙说道:“没事没事,就一点簸箕炊。丁婶,吃早餐了吗,一起吃点呗”
丁婶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们都吃过早餐的了,刚刚想送她去上幼儿园,出门发现忘记带水壶了,给她拿水壶的时候,她就下来了。”丁婶身上还挎着小书包呢,杜清和也明白了。
“好吃哥哥,你这个很好吃,但是我吃不下了。”小女孩佳佳皱眉说道
第三百八十九章:真是亲妈
杜清和差点没噎死,这可真的是亲妈啊!“妈,你什么话,这都是正经赚来的,反正我有钱。”
“有钱你买房子去啊,回乡下盖算个什么事”杜母的彪悍劲起来了,斥责了一句,“现在房价升得多快啊,你有钱现在不买,以后就买不起了!再说了,你愿意你以后生小孩,就住这啊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学区,都快成郊区了,这样的学校能教出好学生来吗”
杜清和知道,其实杜母说得都对。
现在中国人辛苦奋斗,其实都是为了下一代而已。
不管是买房,还是赚钱,都是想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买房,中国人真的不能接受租房吗并不是,而是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才要买房。说白了,就是为了好学校的一个学位罢了。虽然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中国人很怕自己努力站上中产这个阶层了,到了孩子那一辈,又垮下去了。这种焦虑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名为中产,实则一场大病,孩子不上进,就能打回原型了。于是,焦虑传播开去,于是就开启了为学位买房的时代。再被有心人利用,全民讨论的氛围就形成了。人都有从众心理,于是就开始了扎堆买房。
但说句实话,普通百姓要想手里的钱跑赢通胀,买房还是第一选择。
毕竟工薪阶层要想靠工资跑赢通胀,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理财,也无法完全跑赢通胀。
存在即是道理,所以买房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这一点都没错。
但这只是普通人的选择,杜清和不是普通人啊!他苦笑一声,说道:“妈,要是这事做成了,你就别愁买房的钱了……”
杜父觉得自己该说说话了:“儿子有想法,就让他去做吧,反正都是他的钱。再说了,我们虽然不能全款买房,但这些年的钱,也够给首付了。要是儿子做生意不成,我们给他托底就是。”
杜母叹了口气,说道:“也罢,随便你去吧。”
杜清和点了点头:“谢谢爸妈。”说不感动是假的,中国的父母大多都这样,很多时候都默默地在子女做好后盾。杜清和只觉得内心很暖,但父母没多说什么,很快就吃完去上班了,留下杜清和清洗碗碟。
神通用出,碗碟都不用看,自己就清洗好了。随后,杜清和出门,直奔市场去了。他要买几个蒸笼,再买一些面粉、糯米粉之类的,打算自己弄一些养生糕点。最关键的,自然就是破壁机了。这个破壁机是第四代的,破壁功能非常好。磨粉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杜清和又买了一点淮山,准备试做一道山药糕。
山药糕是一道传统的药膳糕点,适合拿来养胃。当然了,最关键是容易制作,不讲究外形,随便整成个四方块也行,圆形也行,只要比例调整好了,怎么做都行。要想精致,花钱让人刻一个模子,要是不想精致,随便弄弄也行,没啥讲究。原材料也简单,红枣、山药、米粉、生粉和糖。破壁机一打,都磨成粉,再按比例和面,很快就做出来了。
没办法,杜清和没学过怎么弄糕点,只能挑最简单的来练手。
买了东西回到餐厅一看,朱玉斌已经在煮粥了,黄娟则在打扫卫生。
至于李子尧,好吧,大学生哪里会这么早起床的
“朱师傅,你今天煮什么粥”
 
第三百九十章:适可而止啊喂
也许是出于同情吧,杜清和想着让黄娟学一门手艺,哪怕离开了这里,也能不饿着自己。
黄娟也很有兴趣,开始帮忙给淮山削皮,砍段,直接烧水给蒸熟了。准备用破壁机,给红枣直接磨粉。
原料准备好了,把蒸熟的山药加入米粉、面粉、红枣粉和糖,杜清和也慢慢开始和面。
说来也奇怪,杜清和一上手,就知道该怎么做这个山药粉了。各种原材料比例刚刚好,黄娟在一旁看了,也暗暗记在了心中。
红枣、山药、米粉、生粉混合而成的面团,好像浑然天成一样,但杜清和突然就不知道怎么下手了。没有印模,怎么弄成一块块的呢,难道真的要蒸熟了之后,才用刀子来切开,像簸箕炊一样吗
就在踌躇的时候,朱玉斌过来了,说道:“老板,你先捏成一个个团子,再拿个小酒杯当成印模也是可以的。”
杜清和哈哈一笑:“还是朱师傅多点子!”
“老板,我家有一个做寿桃的印模,能用吗”黄娟偷笑道。
杜清和连连摆手:“这怎么可能用得了,寿桃是寿桃,山药糕是山药糕……这样吧,我去网上找找,看有没有得卖。”当然了,现在去买,最快也可能要两三天后才能拿得到,现在只能用小酒杯代替了。杜清和选用了一个小小的高脚白酒杯,把面团放了进去,然后压实了,再敲出来。
还别说,这个法子还挺好使的,就是模样难看了一点。现在又没有其他工具,只能这样了。
在黄娟的帮助下,杜清和很快就把一团山药面给弄成了一个个说圆不圆,说方不方的小团子。
蒸吧,把这些个小团子放入蒸笼里,下面放了一层锡纸,这样能回收再利用,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竹编的蒸笼,放入已经煮开水的大锅里,盖上盖子,很快就能蒸熟了。
朱玉斌有点想笑:“老板,你是想一出是一出吗,这样的山药糕,样子太丑卖不出去啊!”
杜清和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到底不是天才,杜清和也是想到就做的人,有什么困难再想办法解决。没想到,这倒成了贻笑大方的材料。“早知道让朱师傅你出手好了!”好在杜清和脸皮厚,脸上也就发烫了几秒钟而已。
朱玉斌想了想,很委婉地说道:“顺带做点糕点没问题的,我会做马蹄糕,萝卜糕,桂花糕……但时间上,我怕有点来不及。”
杜清和觉得也是这样,不是谁都有他这样的做菜速度的。朱玉斌算是不错的大厨了,但做菜的速度还是挺慢。这个慢,是相对杜清和来说的,比起一般人来说自然要快很多。毕竟这餐厅用的是大炉灶和大锅,不管是蒸煮焖炖,煎炒烹炸都很快。
“那没办法了,黄姐,你多学着点,以后这做糕点还是你来。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了。”杜清和吩咐道。
黄娟应了一声,杜清和走进厨房看着火候。
山药糕最关键的是火候,刚刚蒸熟为最好。虽然杜清和第一次做,但他的火候掌控得太好了,刚刚蒸熟,杜清和就起了出来,拿出一屉的山药糕,给黄娟、朱玉斌尝尝,评价评价。这山药糕最是健脾养胃,非常适合在早上当早餐吃。甜香软糯的,杜清和意外地觉得味道还不错。
朱玉斌也有点惊讶,别看这山药糕其貌不扬,但味道确实挺不错的。山药味很足,但也不抢戏,红枣泥的味道也很浓,可总是分了层次地呈现出来。要是凭味道打分,朱玉斌甚至可以给打九十分!
“老板,你真是天才啊,第一次做,就把比例拿捏得这么好!”
朱
第三百九十一章:有容乃大
被杜清和这么一吓,李子尧嘴里又是塞了太多山药糕,于是一下子悲剧了,噎在了喉咙中。李子尧涨得满脸通红,急忙到处去找水。
好在,黄娟已经在煮养生茶了,也还有点热水。
李子尧连忙给自己倒了一杯,把咽在喉咙处的山药糕顺了下去,才算是打了一个舒服的饱嗝。
“该!”杜清和觉得很解气,这样吃他的山药糕,简直是糟蹋东西啊!
李子尧却丝毫没有尴尬的觉悟:“杜哥,你这个山药糕不对劲啊!”
杜清和一愣:“哪里不对劲”然后顿了一顿,说道,“也没啥,有问题也正常,反正是第一次做。”
李子尧眼睛都瞪大了:“第一次做的”
“对。”
李子尧有点反胃了:“你自己吃了吗”
“废话,我怎么可能像神农一样尝百草呢,当然是没吃!”杜清和“阴险”地笑了起来,“不过他们倒是吃了。”
李子尧带着哭腔说道:“我就说,怎么不对劲,和以前的山药糕差太远了……”
杜清和一点都没被影响,反而笑了起来:“你吹,你继续吹,看能不能吹上天”
李子尧认真地说道:“我是说真的,我家乡的山药糕比较瓷实,没有这个山药糕的软糯口感。但说到好吃,两者不相上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