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小兵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帝鸿轩辕

    “看你对外面的事知道不少。”李敏卿上前两步说道“眼下西安城外的流民,你可有对策”

    “有对策,也不会跟你一个小孩子说。”杨齐丝毫不给她留脸面,这些人混在一起整天又知道什么家国政事

    “你说谁小孩子呢”李敏卿急道“我今年都十六岁了”不料她刚一说完就意识到不对了,虽然明朝男女之间不向宋朝那般避讳,但关于生辰八字什么的还是需要保密的,所以一经说完脸立刻通红不已。

    “哦”杨齐转过身来说道“西安的症结不在流民,也不在粮食,而是人心”

    “人心”左布政使李华同在一旁小声嘀咕道。

    “他说的不错”张昌贵是个明白人,杨齐是如何也想不到,他们这边的“热闹”,居然吸引了两位高官的注意力。

    “人心”李敏卿反问道“为何是人心人心能救那些饥民吗”

    “你认为西安缺粮吗”杨齐不答反而问道。

    “衙门能拿出来的粮食,都拿出来了,可还是不够,想来应该是缺粮的。”李敏卿说道。

    杨齐这次连回答都不回答了,右手平摊着伸了出来,从左向右一扫,意思是眼前的这么多席面,上面的美食,就代表了西安是否缺粮。

    “这”李敏卿回答不上来,在她的认知里面,衙门是一心为民办事的,你看西安知府跑上跑下的一阵忙活,好话说尽,就也没少喝,可半点粮食也没化来。

    “哼”岳步云在那冷哼道“别听他在那胡言乱语,朝廷治下的百姓,闹了饥荒,朝廷不救,谁救”

    “就是岳兄言之有理”张国祥在一旁赞同道。

    “话是如此”杨齐把话接过来说道“可你们有没有想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你们平时鱼肉百姓现在百姓有难,你们却要袖手旁观回头百姓都绝户了,你们还鱼肉谁谁还会去租你们的田地耕种”

    “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你们一个个的哪家不是既官既商官商勾结回头这些流民为了生存,为了一口饱饭,你们就要生生将他们逼为反贼与你们做对这样才顺了你们的心愿”

    “这样的军功”杨齐大声喝道“老子宁愿不要”说完,杨齐带着高诚贞就走,不再停留一刻,留下一众公子、千金愣在那里,只有黄玉筠、李敏卿、程奎三人在细细回味杨齐所说的话。

    “如何”张昌贵问道。

    “下官料定,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李华同赞赏道。

    “你没去过田庄,你要是去了那里,也一定会赞同我的做法”张昌贵目光看向远方说道,仿佛那里就是田庄。

    “哦一个小小的田庄而已,有何不同”李华同不以为然地说道,虽然他十分认可杨齐的言论,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即便有能力,也不会超出他的预估。

    “呵呵”张昌贵连连摇头,不在说什么,他们官场这些猫腻,他如何不知只是他毕竟是外官,而且只是五军都督府的一个佥事而已,论品级他不如在座的这些官员,对他客气有加无非因为他是京官,这些人都是奔着进京为官的念头,谁也不会主动去得罪张昌贵这么一个人的,何况他也不署理民事,没来由的惹一身骚

    “老黄你搞什么搞”张昌贵十分不愤的找到黄启宇一个人的时候质问他。

    “怎么”黄启宇两手一摊装傻充愣的说道“发生了什么事”

    “发生什么事你会不知道”张昌贵皱着眉头说道“少在这里跟我装糊涂”

    “哦,你是说玉筠与那个千户的婚事吧”黄启宇无所谓的说道“那个千户是不错,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嫡女许配给他”张昌贵反问道。

    “老张”黄启宇终于摊牌道“我告诉你,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我已经遵守承诺嫁给了一个千户,那是我父亲指腹为婚的结果,我无法改变我不能把我另外一个嫡女也嫁给一个千户即便他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可谁又能说得准他不会再下一场战斗当中牺牲你难道想让我的小女儿用一辈子的幸福做赌注吗”。

    “我答应这门婚事,已经是很给我老师面子了”黄启宇直接说道。

    “好”张昌贵十分愤怒的说道“你很好你不是不知道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纠缠恩怨,你老师本想着用好这个绥德卫所,把兵部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让朝廷重新恢复平衡,张洪祥大都督,也是这个意思,这门婚姻,就是给他的一颗定心丸,让他与我们保持一致,你可好,要么早就可以不答应这门婚事,如今他一旦得知你嫁给他的只是一个庶出女,他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你在羞辱他”




第一百一十六章 赈灾
    “安啦”黄启宇还是坚持己见的说道“一个千户而已,小题大做什么整个大明又不是只有他一支部队敢打硬仗,不是吗”

    “行”张昌贵说道“我该说的,都说了,是你一意孤行,我会如实上报到阁老那里,至于以后,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告辞”他说完就走了。

    这些宴会的小插曲,根本无伤大雅,正常宴会可以说宾主尽欢,上流社会还是上流社会,官场还是官场,流民依然在城外,喝着朝不保夕的米粥。

    “大人”高诚贞再回去的路上问杨齐“黄家二小姐,你怎么没带她一起出来你不怕他们把气撒到她身上吗”

    “不怕”杨齐说道“她是黄家庶出女,从小到大受到的白眼跟委屈多了去了,自有一套生存法则,我不易过多干预,再说,我越表现的在意她,她反而更容易遭到攻击,我不在乎她,反而是在保护她,你明白吗”

    “额”高诚贞点了点头说道“我尽量去理解。”

    杨齐苦笑着摇了摇头,返回驿馆,周围的黑暗里,闪过几道人影,其中有一道身影杨齐很熟悉,不是老商又是谁

    “郑泽武”杨齐回到驿站后说道“马上通知所有商会成员,给我调运粮食到西安,田庄的军粮不能动,还要保持田庄及绥德的粮价稳定尽量从扬州那边运粮过来。”

    “还有,想办法收购一家西安当地的米行”杨齐最后吩咐道。

    “是,大人属下这就去办。”郑泽武说道。

    “通知老商”杨齐对着身后的高诚贞说道“启动扬州的联络网,配合商会行动一切阻挠势力,全部铲平”

    “是”高诚贞点了点头,转身下去传达命令。

    翌日,陕西巡抚衙门召集了各级官员前来商讨针对陕西境内尤其是西安的灾民们的问题。

    陕西巡抚,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度指挥使司,总揽陕西军政大权,明初期为朝廷临时调派,稽查盐、税、铁等账目或者重大案情,在明朝后期,因为时长需要巡抚下去核查诸事,逐渐演变为定制

    日前巡视了一下灾情,不查不知,整个陕西已经完全糜烂,从前年开始,灾情就发生了,近两年来,朝廷多次赈灾,也无济于事,去年几乎颗粒无收,这才导致了今年初,流民遍地而起,甚至多地已经发生饥民抢粮,夺庄的流血事件,更有胆大妄为者,直接揭竿而起,趁机作乱,让他最为头疼的就是从绥德流窜进入陕南地区的裴超所部,已经聚众两万余人,各地州府派兵围剿,皆被其击败。

    “列位诸公”陕西巡抚苏礼说道“本官日前视察了各地的灾情,几乎遍及陕西全境,其中西安最为严重,城外灾民已经多达十五万之众目前数量还在持续增加,朝廷内阁那里给的意见是向邻省借调粮食,本官早就已经给周围临近省份去过书信,他们也是灾情四起,自顾不暇今天将诸位官员齐聚一堂,就是希望可以商议出来一个办法。”

    “另外内阁也传下圣谕,不希望看到府谷的事情在陕西恶化,糜烂”苏礼说道“本官也在此表个态度,灾情必须扑灭,不然不光本官保不住你们,就连本官也是自身难保,如果事情真到了那一步,本官一定会先办来在座的各位,听明白了吗”苏礼说完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起来。

    “抚台大人”承宣布政左使李华同说道“从去年中旬开始西安就已经在赈济灾民,如今已有大半年的时间,官仓的粮食已经见底,无法再继续施粥赈济,下官也已督促西安知府,以知府名义前往联络民间米行,借贷粮食,可如今民间粮价照去年已经翻了一倍,借贷成本实在是高,知府也确实难办的很呐”

    “难办”巡抚苏礼猛的放下茶杯喝道“那就放下你的乌纱帽,自己去吏部请辞吧”

    “抚台大人还请息怒”承宣布政右使唐任重赶紧起身说道“左使李大人说的也确实是实情,办法咱们再想,下官认为当务之急,要想办法先把流民分流,不要让他们都聚集在首府,这样流民们逐批下放到各县,也好分担一下首府的压力,这样赈济的缺口,也会减少一些,借贷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嗯”苏礼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这个倒是个办法,流民聚在一起反而容易惹事生非。”

    “本官要告诉你们,如今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才是正理,谁要在这个时候给本官撂挑子,别怪本官直接摘了他的乌纱帽”苏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抚台大人”提刑按察使黄启明说道“下官认为,流民聚在一起容易生事,也容易爆发疫情,应该命知府的养济院与惠民药局共同出人,分散灾民,预防疫情;另外调派各卫所官兵,分片巡逻检查,一方面防治盗贼四起,维持治安,一方面也好做出提前预警机制,预防流民聚众闹事”

    “不错”苏礼点了点头说道“不愧是李阁老的学生,出发点极正,就这么办”

    “马指挥使,这方面你要多出点力了。”苏礼说道。

    “下官遵命”马永林起身领命。

    “关于借贷的事情,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民间的钱庄借贷,一个是米行的借贷粮食,两手都要抓,适当的给些好处与他们,也是应该。”苏礼说道“这个事情承宣布政左右大使,你二人要多上上心,不要什么事情都让知府去做,他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咱们这些做上官的,此时要多出些力,帮助下属分多担一些。”

    “是,下官仅遵抚台大人之命。”几位省级官员纷纷起立躬身领命。。

    “好了,这几日老夫连日赶路巡视灾情,也有些乏了,你们就先退下吧。”苏礼揉了揉沉重的脑袋,挥了挥手说道“都下去办差吧”

    “下官等告退”众人缓缓后退而出。



第一百一十七章 聘礼
    这一天一大早张昌贵就带着杨齐前往黄启宇的府邸,商讨婚礼的事情,由于杨齐孤家寡人一个,由张昌贵全权负责他的婚事。

    “黄兄”张昌贵虽然不认同黄启宇的人生观,但对于杨齐的婚事,还是比较上心的。

    “上官,里面请。”黄启宇笑道。

    “请”几人及随从等人一大帮,进入大堂,分宾主落座,侍女们进来奉茶。

    “黄兄,今日我来是为杨千户做媒,迎娶你家千金。”张昌贵喝了口茶,就将茶杯轻轻放下。

    其实三人都已经知道杨齐将要迎娶黄家二小姐黄玉筠,今天完全是走个过场,敲定后续的流程,以及晚婚的日子。

    杨齐由于是现代人,所以对于什么嫡庶之分并不看重,但在他们的眼中就显得杨齐十分土老帽,张昌贵还好一些,黄启宇则更加嗤之以鼻,本来文人就高傲,看不起武将,如今更是,虽然这小子有些军功,但那又怎么样想娶嫡女纯粹扯淡

    “按照长兄排序,今年轮到我家玉筠出嫁,不知杨千户可是中意”黄启宇问道。

    “黄大人”杨齐起身说道“承蒙黄大人赏识,下官中意玉筠,所有事项,但凭长兄做主。”

    “下官另有聘礼奉上,望岳父笑纳”杨齐说完双手奉上礼单一份。

    黄启宇原本并没当回事,心想一个小小田庄出来的千户,能有什么礼单但还是用眼睛瞄了一眼,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礼单上写道“红宝石一盒、蓝宝石一盒、红玛瑙三盒、珍珠一盒、红珊瑚手串一副、红珊瑚摆设一件、丝绸一百匹、茶叶两百斤、上好东北虎皮一副、东北雪狐裘皮一副、白银一万两、黄金五百两、青铜狮子一对,玉如意一个,上等大宛马五匹、出入礼仪四轮马车两架,田庄田产一百亩,田庄上等宅院一座”

    黄启宇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千户居然这么有钱他虽然算不上什么清官,但宝石论盒送礼的,的确少见,至于后面的什么皮呀,白银什么的到都是常规礼品,不足为奇,不过青铜狮子一对,倒是颇有新意,至于红珊瑚等物,那绝对称得上是名品,因为红珊瑚多生长在深海,古人很难获得,因其色泽喜人,极受上流社会追捧上等大宛马就更不用说了,此种马以高大,神骏,冲刺力度强大文明,还有不错的耐力,是上流社会追捧的名品,平时一匹都很难搞到,这小子一出手就是五匹,还有什么四轮马车,听头没听说过,至于一百亩的田产,这个他不太在意,他在西安就有两处庄园,每处田产都在两千亩以上,一百亩,他还没看在眼里,至于田庄的一个什么上等宅院,真是土包子进城了,我还没见过上好的宅院吗整个一个暴发户,不过,我喜欢

    “哎呀”黄启宇吃惊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千户,居然这么富有”黄启宇想看看杨齐这么多家产是从何而来就算张昌贵帮着他,可这么多宝物,可不是一个新晋的大都督府佥事可以拿得出手的。

    “不瞒黄大人”杨齐说道“这些宝物大部分都是下官战争收缴之物。”其实很多都是杨齐与北元王庭交易所获,本来是要折价出售的,听说有这么一门婚事在等着自己,这才拿出藏品。

    “哦”黄启宇理所当然的也是这么认为于是问道“那你收缴这么许多,下面的士兵,你是如何答对”

    “下官把虽有价值品作价,拿出二成分配给所有士兵,一成当作抚恤。”杨齐说道,至于后面的七成拿出来发展当地经济,武装部队的事情就不在提了。

    “果然是个英明的将军”黄启宇恍然大悟道。

    几人在厅堂上说话自是不提,几个女眷却偷偷聚在庭院一侧,为首之人不是黄玉蕊又是何人。

    “死丫头”黄玉蕊赌气的说道“我倒要看看你的夫君能给你下什么聘礼,你就要嫁给一个像野村夫喽”说完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什么像野村夫”黄玉筠说道“我见他倒是真性情的男子汉,不像你们这些纨绔子弟,整日里胡吃海塞,吟诗作对”

    “哼”黄玉蕊说道“纨绔子弟你待会就要看到他有多么寒酸了,想来你的礼单上一定写着,十五头黄牛,而是头绵羊,布匹三十,白银五十两之类的。”黄玉蕊掰着手指头在那里数道“你就不要幻想什么王公贵族前来迎娶你之类的幻想了”

    “你”黄玉筠什么虽然平时也没少受他们的欺负,可自己只要一想到可怜的庶出女的身份,都忍气吞声了,可眼看着自己即将要出嫁,竟还有些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父亲,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小妹,居然说出这么难听的话语,来羞辱她。

    “怎么样”黄玉蕊耿耿脖子上前一步说道“你还敢打嫡女不成”

    “我”黄玉筠气的放下握紧的拳头,扭头就走。

    “你给我站住”黄玉蕊喝道“你的聘礼还没进院子呢拦住她,不许她离开一步”

    “是,三小姐”几位丫鬟瞬间将黄玉筠堵在里面。

    “你们我要去告诉老爷”蝶儿在那叫道。

    “抓住她”黄玉蕊叫道,几个丫鬟瞬间打做一团。

    “杨齐千户聘礼到”突然黄府的门房在门口大声喝道。

    就见十二名护卫快速冲进院子,分别守住几个方位站定,杨齐的护卫高诚贞当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众军汉,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个巨大的盒子,还有的军汉是跳着扁担进来的,不论是盒子,还是扁担,都是通红的油漆刷着,盒子还有箱子上面都绑着巨大的红花,光看样子就喜庆极了。
1...3637383940...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