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我不去,我也起不来!好不容易放暑假,我却要比上学还要起得早,我有病啊”
“你不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啊”
刘小明无所谓道:“能考就考,考不上就等着分配工作,我爸爸认识的人太多了,工作肯定不会差了!”
额!黄瀚愕然!
刘小明还补充一句道:“考大学也是为了分配一个好工作,我跟你不一样,考不上大学用不着去乡下种田。”
黄瀚小时候确实有不少邻居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恐怕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家里炫耀过定量户口的优越性。
确实如此,九十年代前的定量户口真值得炫耀,否则农村人根本不可能花上八千块钱为子女买户口。
那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国家给了政策,三水县的一个定量户口价格八千块。
太多农村人为了子女的未来节衣缩食买户口,那时的八千块可以买两间老平房呢!市中心的商品房价格也就八百多块一个平方米。
改革开放给超过十亿农村户口带来了参与竞争的机会,太多年轻的农村人进城成为了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农民工。
八十年代城市户口的年轻人才是待业青年,国家总会给予安排工作,跟农村人属于“盲流”截然不同。
有路子的城市人真不在意孩子们是否考得上大学,因为他们跑关系得来的工作岗位,未必就比中专、大专毕业生分配的工作差。
比如萧蔷,只是职业高中毕业,三转两转就弄到了编制,工资不低,工作不累,比绝大多数同龄大学生强。
刘小明也是职业高中毕业,他属于倒霉到家的那一种。
刘兆祥退休时提出要求,这时已经不允许“顶替”,几番周折好不容易把刘小明从一家金属制品制造厂调入招待所弄到了事业单位编制。
谁知道刘小明只做了五年体制内的幸福员工,招待所倒闭了。
政府招待所倒闭简直是绝无仅有,附近县市的招待所都一直存在。
几率这么低的事儿都让刘小明摊上了,可见他有多倒霉!
按照事业编制的金额自己交社保,对于下岗自谋生路的刘小明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只能放弃,按照最低标准缴纳。
黄瀚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好好学习,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
这恐怕是黄道舟这个城里特殊家庭的特别叮嘱。
估摸着刘小明、王四小、李梅、高家等等,未必就认为考上大学会有多么了不起的改变。
这其实很简单,“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八一年之前,农村户口确实是个沉重的枷锁。
要成为定量户口进入国家的单位工作,对于“没脚蟹”家庭的农村户口来说,考中专、大学真是唯一选择。
以前还有一个,但是八一年后已经不行了,因为国家在大裁军。
以前农村户口可以去当兵,在军队里好好干争取到志愿兵名额,十年、八年后转业就能够获得定量户口,获得工作岗位。
见刘小明如此,黄瀚不想说什么了,大不了以后在他下岗的时候帮他一把,在他娶老婆时提醒他要慎重考虑,免得老婆跟人家跑了。
刘小明老婆也是个奇葩,真的跟了个土豪,享受到了富贵,黄瀚也就不吐槽了。
这女人瞎了眼,抛下刘小明和儿子跟了个瘪三,还贴光了那点私房钱。
后来幡然醒悟想复婚,黄瀚想劝刘小明算了,给那个傻女人一个机会吧,就当做自行车被人家偷着骑了几回又还回来了。
可是刘小明彻底寒了心,坚决不肯将就,下定决心一个人逍遥自在过日子,虽然穷,但是依旧玩得嗨!
朱校长和马支书来钢琴教室看看是因为不放心,见黄瀚做事麻溜,还有两个大男生帮着干活儿,干脆不管了,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小伙伴们爱听歌,一直到过了十一点才肯回家。
搬东西当然用不着黄瀚亲自动手,成文阁和钱爱国力气大着呢。
&nb
第一百八十八章:馋丫头
去沪城的主要任务是卖“双肩包”,其次是买收放机、英语书、英语磁带,一把吉他。
如果有机会寻到一架老钢琴,黄瀚也想买一台。
想来那么大的城市,总能够买到二十年代沪城生产的旧钢琴,其他人或许还摸不着门路,但是黄瀚信心满满。
姑妈在沪城不小的旧货商店干了二十几年,即便店里没有寄卖的旧钢琴,也肯定能够知道哪家准备卖。
只要值得,黄瀚就舍得花钱,估摸着明年春天,家里应该不差钱了,有利于学习的物件当然要置办起来。
张芳芬和黄道舟其实都是很大气的人,只要家里有钱,肯定舍得买钢琴、收录机。
下班回到家的黄道舟被歌声吸引,不仅仅仔细瞧,还不知不觉跟着唱了起来。
他喜欢唱歌,更喜欢听歌,认为收录机这东西真心不错,问道:
“黄瀚,估摸着这台收录机值多少钱啊”
黄瀚不知道这时收录机的准确价钱,但是知道八五年一台双喇叭立体声收录机零售价是四百八十块钱。
那是刘小明的哥哥刘小刚工作后攒钱买的一台“熊猫牌”,体积是沈晓蓉家这台三洋牌收录机的双倍。
八五年国家的经济状况好了许多,虽然工资没怎么涨,普通二级工也只有四十块钱左右。
但是绝大多数单位都在发奖金,效益好一些的单位奖金和工资已经倒挂,三水人用土话“儿子大过老子”来形容正经八百的工资低于奖金的怪现象。
因此黄瀚能通过此时的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和普通工人的工资瞎猜、推断、估算出差不多的价位。
这台单喇叭的三洋牌收录机当下应该是二百多块,这钱能够在三水街上买一两间二十个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自己买喇叭做两个音箱,效果不会差于实验小学借来的这两个音箱,一百二十块钱肯定够了。
黄瀚道:“收录机加两个音箱,办齐了恐怕要四百块钱呢!”
“乖乖隆地洞,再贴一百块都够买三间一厨了,太贵了。”
“嗯啊!电器真是贵得吓人,太不划算,咱们家今年不考虑买收录机。”
黄瀚这段时间给黄道舟留下的印象就是胆大包天,他其实担心黄瀚坚持要买收录机。
黄道舟不是小气,而是有分寸。
家里欠了两千六百多块钱外债呢,当然是先还人家的欠款,攒了钱才能考虑买这些可有可无的物件。
听到儿子的表态,黄道舟附和道:“对对!不值当。”
黄馨和小丫头相当喜欢收录机,但她们都懂事,同样认为这东西太贵了,咱们家现在肯定玩不起。
她俩今天高兴着呢,因为今天下午有一场电影可以看,黄瀚还拿了五毛钱给黄馨,让她买两张电影票带回来。
秀儿、玉儿都爱看电影,眼巴巴地瞧着黄馨姐妹俩手牵手去电影院都不好,黄瀚掏钱请她们。
这就是口袋里有私房钱的好处,电影票是两毛钱一张,黄馨和黄颦看电影时可以花一毛钱买两只奶油棒冰解解馋。
奶油棒冰五分钱一根,赤豆棒冰四分,在黄瀚的记忆中,这东西太遥远了,小学毕业前恐怕都没吃过三支。
也就怪了,黄瀚小时候没这东西吃,长大了也不爱吃,黄瀚妻子的童年过得富足,一到夏天就经常吃冰棍。
长大了还喜欢吃,现在都经常去跳广场舞了,还记得去肯德基买蛋筒冰激凌。
黄瀚实在不能理解,那东西冰得牙疼,有什么吃头。
张芳芬经常说的一句话“吃惯了的嘴,跑惯了的腿。”真的很有道理。
黄馨、黄瀚、黄颦因为小时候没有零食吃,长大了都不爱吃零食,家里的零食往往都放过期了,总是想不起来吃几口。
黄馨捏着黄瀚给的五毛钱牵着乐滋滋的小丫头出门了,远远地还听见小丫头的声音:“姐姐,我们吃赤豆棒冰好不好可以省下二分钱呢。”
“呵呵,想省钱干脆不吃多好,能省一毛钱!”
“可是哥哥让咱们吃冰棍呀!”
“你个馋丫头。”
……
秀儿看见黄瀚拿钱让黄馨给她和玉儿买电影票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让一个小孩子花钱,道:
“黄瀚,那四毛钱算我借的,我拿了工钱还给你!”
“用不着,请两位姐姐看场电影那是应该的,明天舅舅来我也要请他看呢。”
玉儿奇怪道:“黄瀚,你这么小,口袋里怎么会有五毛钱呀”
&nbs
第一百八十九章:三寸金莲
实验小学今天包场下午一点半的电影。
黄瀚家的“事竟成饭店”离电影院只有一百多米,现在有不少同学们知道地方。
暑假有足两个月时间,基本上都是包场八到十场电影,每一个交了钱的同学都能拿到用订书机订起来的一摞电影票。
成文阁和钱爱国、刘小明当然爱看电影,都准时去了电影院,散场时身边跟了十几个男生。
张春梅那一边更厉害,原三五班、三四班的女生最少有一半都想跟着她去黄瀚家的店里听歌。
黄瀚看过《神秘的大佛》,而且不止看了一遍,那时候人小胆子小,看得胆战心惊,觉得这部电影太恐怖。
他现在肯定不愿意再看一遍这电影,依旧是让小丫头拿上票跟着黄馨去。
没事做的黄瀚也不躺着,在读英语单词。
学好英语很重要,不仅仅是为了周游世界,也是为了能够较早的接触电脑。
黄瀚没想过进入it行业写程序,那份工作太枯燥,而是因为最早的dos操作系统没点英语基础可不行。
虽然此时dos操作系统还没有问世,传到中国恐怕还得十几年以后。
没想到电影散场后,店里拥来了一大群孩子们,小丫头人来疯兴奋得直蹦。
黄瀚打开收录机播放歌曲,秀儿、玉儿、黄馨、张春梅、刘晓丽给孩子们倒水,店里顿时热闹非凡。
不一会儿,沈晓蓉也和几个女同学进来了,店里现在有八张方桌,三十二张条凳,六把太师椅,六十几个小朋友都有地儿坐。
沈晓蓉见借给黄瀚收录机起到了大作用蛮高兴,她看了看坐了一会儿就回去了,想来应该会把看到的情况告诉她爸爸。
定下来了二十八号请客,黄道舟当天傍晚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后院堂屋请黄瀚的爷爷、奶奶和五叔一家子。
黄瀚一家子现在都是在西大街吃饭,因为每天都要给干活儿的木工、瓦工做饭烧菜。
晚上依旧是回老宅睡觉,秀儿、玉儿暂时睡西大街房子里的那张“雕花三滴水大床”。
以后黄瀚一家子五口人都会住在西大街的二楼三间南北通透的房间里。
东房间放“三滴水雕花大床”,几样老家具,这个房间以后就是张芳芬和黄道舟的卧室。
三个房间的中间都是朝南的大窗户,用角铁焊了三脚架,搭上一根竹竿就可以安装晾晒衣服、被褥。
六个角钢材质的三脚架没花钱,是钱国栋在农机站买了三四十斤废料吩咐电焊工做出来的,很结实。
三水县此时没有冲击钻打眼,也没多少人知道用膨胀螺丝固定铁件。
黄瀚设计的三脚架没有预留孔,而是有二十公分可以砌入墙体,在三脚架生根的墙体周围多用点水泥,砌得仔细点,一样能做到稳当。
此时基本上找不着不锈钢,只能用角钢刷防锈漆,以后隔两三年就要清理角铁再刷防锈漆,否则会锈得烂掉。
三个房间的实用宽度都是三米八十五公分。
东、西两个大房间的实用长度是三米九十五,窗户宽一米二。
西房间两边分别紧靠墙打制、固定两张一米二宽度的上下床。
这个房间的四个一米二宽度的铺位挤一挤能够睡八个人,饭店开张时秀儿、玉儿、黄馨、小丫头就住这个房间。
她们想一人睡一张床完全能够满足,但是估摸着跟父母睡惯了的小丫头一定会缠着要跟姐姐睡在一起,也有可能依旧选择跟父母谁在东房间。
黄瀚的房间在中间,也有朝南的大窗户,东、西的长度跟东、西两个大房间一模一样,但是朝北没有一米二宽的大窗户,因为北面是楼梯口。
这个房间南北长度两米不足一点点,实用面积不足八平方米。
黄瀚为了有备无患,也设计了一米二宽上下床固定在墙上,想来三面都是墙体,这两张跟墙体相连的床肯定是最稳当的。
这个小房间大多数时间里肯定是黄瀚一个人住,他肯定睡下铺,上铺可以放书、放衣服被褥等等杂七杂八的物件。
以后舅舅来家里
第一百九十章:向组织靠拢
黄哲远问黄道舟:“老大那里你有没有想着跑去请他有日子没来了!”
黄道武道:“三哥家这么大动静,知道的人太多了,大哥也是物资系统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是故意不来看看!”
确实如此,黄道舟在西大街砌房子准备开饭店老大黄道乾早就知道了。
不是听单位上的人说的。
他有六个儿女呢,绝大多数成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