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年纪最小的儿子黄宪章还比黄瀚大三岁。
他是先听大女婿说了,后又听大儿子黄宪礼、二儿子黄宪诚讲了亲眼所见。
老大屁本事没有,张芳芬给他和老四的评价“树叶掉下来都怕砸破头。”就可见一斑。
这也是三水土话,形容一个人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他窝里斗毫不含糊,跟自家兄弟忒较真。
他还特别争礼,认为老三家做这么大的事都没有找他商量,感觉没有得到尊重。
所以不但自己不登门,还叮嘱儿女,三个女婿也别去。
黄道武听到了一些传言,也感觉到了是怎么回事。
此时开口是发泄不满,也有显得自己跟三哥亲的意思。
手心手背都是肉,黄哲远当然希望子女和睦相处,他道:
“按照礼数,你应该上门去请,你如果忙,可以让老五替你跑一趟。”
黄道舟道:“我现在有自行车,骑去下坝十分钟就够了,我还是自己去吧!”
“嘿嘿!”黄道武坏笑两声,道:“大哥家大小马上也要办喜事了,他这么争礼,到时候我这个长辈也要争一争!”
黄瀚不可能参与这种狗屁倒灶的破事,一直没有吱声。
黄宪礼是大伯家的老四,但是大伯家不这么排行,都喊他大小,因为他上面三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
三水县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喊小名、排行的人家有一多半。
黄道乾家就是如此,黄瀚当然也跟着这样喊,乃至于黄宪诚都五十多了,还被平辈亲戚们喊做“二小”。
黄宪礼今年二十四,在三水县制药厂工作了七年。
今年初,媒人介绍了个对象在医药公司下属的坝口药店上班,俩人处得很好,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黄哲远道:“老大家宪礼结婚少不得来请你们,这是礼数,老三家开业请客也应该登门去请老大,这也是礼数。
老四哪里用不着亲自去,拜托河东韩三带个信就行。
但如果是老五家有事,老五就要特意去秦皇镇请老四,这也是礼数!”
“爸爸说得对,我这就带黄瀚去大哥家。”
黄瀚愕然!我又没说过想去大伯家,干嘛拉上我我有时间不会多睡会儿
孩子就得有个孩子的觉悟,爸爸要带着,黄瀚也没辙。
他只好拿了四本连环画坐上了黄道舟的自行车。
“黄瀚,你现在特别大方!”
“爸爸,我知道你的意思,这几本画儿书黄馨、小颦都看过了,放在家里有用吗
送给三小当做礼物何乐不为”
“嘿嘿,三小比你大三岁呢!另外五个哥哥姐姐比大得多,还都工作了,也没见谁送你一本画儿书啊!”
“爸爸,你以后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咳咳……”无比惊讶的黄道舟这回不是假咳,而是真呛了一口风,咳个不停。
他又被儿子说教了,一时间觉得老脸挂不住,想翻脸又觉得不太好,连咳嗽带憋闷,涨得满脸通红。
黄瀚又道:“也是,大伯家都是定量户口,现在只有三小和大伯母不工作,经济条件应该不差,可是他家为什么看上去比我家还要寒酸”
“唉!你大伯那人,说不上嘴呀!连家里的堂屋都坑坑洼洼的。
要是我,买点砖,找个人或者自己带着儿女、女婿们就把地铺了。可他就是那熊样!”
“爸爸,你千万别和大伯这样的人一般见识,让他三分无伤大雅。
只是可惜了他家的六个哥哥、姐姐,他那样子教孩子们,真的是害人不浅。”
黄瀚没有胡说,事实证
第一百九十一章:心里不平衡
黄瀚肯定道:“当然不难,你连续三年还是四年被评为煤球厂的先进工作者了”
“五年,七六年开始,我就是先进工作者,接下来几年都是!”
“哇!爸爸,你不简单啊!在厂子里没啥正事还能够起早带晚去上班,居然坚持了五年”
“不止五年,应该是十几年呢,也只有今年才有些吊儿郎当!”
“爸爸,万一有人提意见,说你这几个月工作吊儿郎当,你不能不反击,我建议你喷提意见的人一脸”
“喷什么意思怎么喷”
“你义正言辞地宣布,你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个体户发展,才利用工余时间鼓励、帮助张芳芬不等不靠,自谋生路。
这也是为了减轻国家的就业压力,要不然你以家庭特别困难为理由,要求煤球厂照顾个临时工,肯定会挤掉一个待业青年的工作岗位对不对”
“对啊!妈呀!你怎么这么会‘喷’啊我要是把这些话‘喷’出来,厂里肯定再也不可能有人说三道四了。
那个小姑娘太厉害了,你以后一定要跟着她再多学点。”
“我会的,我学这些东西没有用,以后全部教给你好不好!”
“嗯啊!有人点拨就是不一样。人家一大家子都是大干部,经验之谈就能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受益良多呢!”
见黄道舟被忽悠成这个样子了,黄瀚赶紧停止,担心忽悠狠了,把老爸给忽悠瘸了!
父子俩聊得兴高采烈,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坝大伯家。
黄瀚看见了憨态可掬的三小后笑了。
因为三小黄宪章曾经跟黄瀚同事过几年。
后来黄瀚在九三年就辞职不干走人,那时物资系统才刚刚走下坡路呢!
傻不拉几的黄宪章一直干到两千零五年单位破产倒闭。
黄宪章大好的青春都在那个每况愈下的物资系统下属公司虚度,逼不得已下岗时已经接近四十岁,妥妥的属于再就业困难户。
还好他实在,有个原单位的同事办了家工厂,用了他这个知根知底的实在人做仓库保管员。
私人厂子的保管员跟原物资系统下属公司的保管员截然不同,顺带着要做勤杂工呢,一肚子牢骚自然免不了……
没胆气自己干,也只能发发牢骚,他的老板当然也是黄瀚的同事,以前交情也不错。
黄瀚就能理解人家做老板的,经常劝黄宪章,得到一个是人就能做的工作,工资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没自己做老板决定自己命运的牛逼,你就知足吧!
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打工时投亲靠友,最后亲戚之间闹得鬼话连篇,朋友之间的交情荡然无存。
这几年黄瀚家的生意可以用实在找不着工作的农村亲戚,让她们得到进城锻炼的机会,算得上是授人以渔。
国家发展起来后,就得鼓励秀儿、玉儿自主创业,免得到了最后,落下的都是埋怨和心里不平衡。
去年过年时黄瀚和黄宪章、黄宪诚、黄宪礼等等在五叔黄道武这个唯一健在的长辈家喝酒。
黄宪章认为黄瀚喊他三小听着不舒服,很认真的要求黄瀚改口喊三哥。
这小子神经兮兮的,黄瀚一时间真的有些尴尬。
可是黄宪章一转头敬酒喊黄宪礼、黄宪章,道:“大小、二小我们兄弟三个跟黄瀚干一杯!”
这下子被黄瀚逮到把柄了,狠狠地“喷”,问他那里来的牛逼大过年的还两种标准!
你能喊六十出头的大哥大小,哪里来的底气要我改口喊三哥
三小哪里辩得过黄瀚最后的结果,三小自罚三杯,喝高了……
黄宪章见黄瀚笑得古怪,顿时疑神疑鬼,又是擦脸、又是前看后看,看看身上有什么东西让黄瀚发笑。
“呵呵!三小,别来无恙啊!”
“你今天怎么有些像神经病笑得像个二傻子!”
娘的!这小子说话还是呆里呆气的。熟悉的配方啊!
黄瀚把四本连环
第一百九十二章:祸从口出
回到堂屋,黄道乾吩咐大小道:“你没几天就要办婚事了,也得在祖宅住一段时间,你明天要早点去帮三叔的忙。”
黄宪礼道:“等我们单位分房子恐怕都不止五年,以后我有可能跟爷爷、三叔、五叔一个院子住着,一家人就应该互相帮忙。
我早就想去三叔家帮忙了,还不是因为你不让么!”
“谁让老三不早点来跟我说一声!他要是早都说了,二小会电工活儿呢,他家能省下请电工接电的钱。”
黄宪礼无语了,“唉!”叹了一口气,不吭声了。
二小黄宪诚道:“也不知道三叔家的电有没有接上,明天我早早地就去,带上工具包。”
黄道乾道:“用不着,你没听你三叔显摆啊!店里已经装了两台吊扇、六盏日光灯,还问我为什么不装一盏日光灯。
你明天一大早去喊你二姐和二姐夫,记住了,让他们别空手两拳的去,要买些炮仗。”
“嗯!我明天早上去,爸爸,我家是该装一盏日光灯了,家里黑咕隆咚的……”
黄道乾很不耐烦地打断道:“别学你三叔,没钱还‘穷甩’,稳重点。日光灯不要钱、电费不要钱啊”
黄宪诚道:“我们家哪里差了装日光灯的这点钱啊”
“闭嘴,大小马上要办事,这要花多少钱你是不是钱很多,拿几百给家里用啊!”
“我,我,我才过了学徒期,每个月都给家里伙食费了,有多少钱你肯定有数啊!”
这是大实话,二小和黄道乾都在液压元件厂上班,每个月拿多少钱黄道乾当然知道。
他重重“哼!”了一声不再言语,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
回家的路上,黄瀚道:“爸爸,在大伯面前嘚瑟有意思吗你是要做大事的,永远都不要跟他比!”
“你小子能不能好好说话当心我打你呀!”
“好吧,我不吱声!”
“哈哈,咱们爷儿俩还是说些什么吧!里高兴着呢!”
“我知道你心里得意!”
“是啊!我只有你这一个儿子,但是你比大伯家三个都强!”
“不是我强,而是他们太弱!”
“这话怎么听着不舒服呢,为什么我听了又有要打你的冲动”
“……”
“怎么不说话了”
“怕挨打!”
“嘻嘻,你好好说话,别老气横秋的,我保证不打你!”
“我不信,祸从口出,我决定惜字如金!”
黄道舟又被噎着了,自我解嘲道:“我,我,我不生气,哈哈哈……”
原本的轨迹,黄瀚就有些早熟,十六岁工作后就渐渐地取代了生病退休的黄道舟一家之主的地位。
黄道舟跟思想僵化的黄道乾不一样,懂得放手,懂得尊重子女的意见,因此黄瀚家蒸蒸日上。
七月二十八号是“事竟成饭店”开张大吉的好日子。
黄瀚依旧计划六点半准时到钢琴教室去练琴,他准备九点半前和成文阁、钱爱国一起赶到店里。
成文阁一家子、钱爱国一家子都答应来吃酒席,黄瀚跟他俩说好了,这几天都要在中午、下午的时候待在店里。
三水县人家过年前都有做馒头、包子的习俗,热腾腾的气息弥漫在大街小巷,衬托出年越来越近了。
可惜九十年代往后,这年味越来越淡,前两年又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不吸引人。
春节的一大早闻不着了燃放烟花爆竹留下特有的硝烟味,总觉得索然无味……
黄道舟家虽然穷,但是在会过日子的张芳芬操持下,日子过得有仪式感。
一般情况下,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家里都要张罗着做馒头,肉包子太高级,黄道舟家没做过。
三水县人家都是以吃米饭为主,不是每个家庭主妇都会蒸馒头,这是个技术活儿,要是面发的不好,馒头根本做不起来。
黄道武和方桂兰夫妻俩会掌握面发酵的程度,因此都是两家一起做。
每到家里做馒头的日子,黄瀚都会吃撑了,第二天总是“嗝馊味”。
原因很简单,平时根本吃不着的美味这天管饱吃,小孩子哪懂节制暴饮暴食的结果就是伤了胃。
黄道武和方桂兰前几天就帮着发面,今天早上四点多就来帮着做馒头、包子。
早上不到六点黄瀚就带着昨天叮嘱过不要吃早饭的成文阁和钱爱国来到店里。
黄道舟和张芳芬、黄馨去
第一百九十三章:一地鸡毛
隔锅饭香,成文阁和钱爱国吃了黄瀚家的馒头、面条、肉包子,赞口不绝,都说“事竟成饭店”以后完全可以卖早饭。
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营业额是多赚利润的不二法门。
这事情黄瀚已经在考虑之中,但是万万不能让张芳芬一人盯着,以后可以再找两个帮手,或者干脆把早上的时间承包给谁卖早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