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咸鱼的自救攻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貌似高手

    但是这么激烈的竞争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行业有钱啊!他们苦逼一样的过了好久了,怎么突然就有钱两年额?这就让楚垣夕有兴趣了解一下,看看是怎么个情况,结果发现卧槽!各家居然都盈利了!不但盈利,居然有资格重启融资了,这才有魄力拍出千万入场费来,甚至拍给别人的更多。

    盈利可是大事,PPT并不是创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盈利才是。这让他想起来怪兽之前刚刚融到五个亿这件事。这年头能融到5个亿可不简单,资本都变得鸡贼了很多,不见兔子不撒鹰,肯投五个亿,那一定是好买卖。

    这就让楚垣夕不得不慎重的卖点力气做调研,这也是他平时的基本功之一,每天都有各种调研的需求必须亲自做,而不只是看分析报告,那样很可能会错过某些关键点。

    比如说这个行业里有个怪胎叫黄团。2017年的时候黄团就入局过一次,但是发现不对劲马上止损。结果年底这阵黄团又开始叫嚣重新入局共享充电宝,这也是引起楚垣夕注意到这个行业的另外一个原因,结果干打雷不下雨。

    不过这肯定是一个潜在的危险。要知道以黄团的品牌和运营能力,以点评对于各路商家特别是餐饮商家卡脖子一样的威慑力,真要玩点什么花样,赛道上的玩家都得哇的一声哭出来。共享充电宝最具效率的使用场景就是餐厅,激活频次和使用时长都是头部。医院场景虽然数据更好,然而绝对数量太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便利店这种对黄团没有任何依赖性而且具备大量线下点位的体系就成了共享充电宝眼中的香饽饽。

    可惜的是新式连锁便利店企业也都不是什么马大哈,肯定要算经济账的,如果盈利前景好,为什么不自己做呢?当然,算账的基础是正宗共享充电宝企业充分教育市场,提升客单价之后的事情,因为在一元每小时的时代,共享充电宝是亏钱的,只有用户接受二元每小时才能来到盈亏平衡线的上边。

    提价,当然是共享经济最直接的翻盘利器,要不然各个共享单车品牌这半年来也不会纷纷提价。可惜就是充电宝在合适的场景中是刚需,是不可替代的,但单车不是,提价之后用户觉得肉疼,实在不行还可以走着走。所以共享单车贵为新四大发明之一,只能坐看共享充电宝这个共享家族的小兄弟率先撞线,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赚钱的。

    结果共享充电宝企业教育完市场,一转脸新式便利店企业纷纷准备就餐。

    于是楚垣夕自己算了一笔账,发现小康自己干的话,有个核心逻辑不见得能跑通。那就是,一个充电宝机柜在合适的场景中,毛利润大概是一个月1200左右,成本不到5000块,4个月就能回本。但便利店并不是最合适的场景,远不如餐厅,每个月的毛利能到多少不知道,如果低于600就很难盈利了,因为设备也是要折旧的,会产生费用。

    而且自己做,生产环节有很多问题是外行人不具备能力的,特别是充电宝本身就有各种爆炸的历史,出了问题比一般产品更致命。

    所以最终楚垣夕还是决定按兵不动,既不引进共享充电宝企业,也不急于推出自己的会员卡会员服务,因为他没经验。

    不但没经验,而且也没跑过,更不想做小范围测试。因为小康的门店分布位置各异,做小范围测试很难说测试抽样能够代表小康的全体盈利状态。

    而小康是肯定要追求标准化的,按照大区划片可以有差异,但是不可能同一座城市中,有的店能盈利于是提供这项服务,有的店不盈利就给撤掉,那就不像话了。

    其实按小康的原计划,在会员卡会员推广出现阻力的时候需要一些补救措施,也就是增加福利,会员卡会员免费充电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因为成本不低所以暂时不上马,要上马也是里程碑7开始之后。

    不过即使如此,加入共享充电宝的战斗对有能力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坑爹的事情,因为他鼓励的创业并不是让杜立去做依赖小康的生意,并不是像甘新买菜那样,以跟小康对接为基准线,那就没劲了。

    杜立出去创业,肯定是走正常创企的路子,去血拼高利润的点位,血拼各路大小餐饮店和商场,发展代理模式等等,这才是走地面的英雄们应该干的事情。这也是资本重新开始青睐这条赛道的原因。

    所以楚垣夕最终决定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说明了,上头就上头吧。他唯一做出的暗示是,自己不会投私人的钱参与这个创业项目。

    于是本次年会在胜利的气氛中结束,不但杜立决定干,就连于晴也不提司法考试的事情了,决定直接上车!

    当然八百万也仍旧低了点,所以效仿孵化模式,实际出资是2000万,巴人占股1200万,另800万是DKP对价。

    这个模式和前面三个孵化完全不同,因为没有对创始人团的估值,出资份额就是占股比例。这是因为杜立和于晴没有任何价值可资体现,至少目前没有,所以签署的是激励协议,未来他们干的好,得到的激励也多,然后等到占股超过巴人的目标,从而实际上掌控这家新公司。

    当然,要说目的全都达成也不对,因为这个业务对巴人又是一次跨界,跨的还挺大,在外人看来肯定还是跟小康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但是对巴人的主业肯定是没任何带动作用的。

    唯一的好处就是下来之后有不少手握几十万DKP的员工跑来问,他们是否可以加入到杜立和于晴的项目里,把DKP也兑换掉。

    答案是不行!所谓白马非马,DKP是DKP,创业DKP是创业DKP。翻译成人言,就是公司大奖的DKP是奖品,是不限制行业的,获奖员工只要肯降半薪想怎么创业就怎么创业,只要合法干什么都可以,公司只管出钱,以及控制财务。

    但对普通员工通过工作获取的正常DKP,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凑起来创业了,可是有个限制条件,必须是自己擅长的,最好是工作岗位能对的上的赛道。

    所以这批员工既没有地面能力,又不懂生产销售和物流环节,你们去了干啥咧?

    于是楚垣夕靠着缜密的企业规则和逻辑避免了一场员工的无效流失。而且他感到相当庆幸,因为,过去的DKP大户其实是巴人游戏的老兄弟们。他们手里普遍都有几十万的DKP作为高流水项目的非奖金类奖励,去年中奖的那个兄弟有一百多万,一度引发杨健纲眼馋。

    但是因为转到灵犀,这批DKP自然已经不存在了。楚垣夕给他们兑了远超义务的期权,不可能连DKP也给折现。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还有一件对于整个巴人集团老员工们都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分红。

    去年春节楚垣夕也拿出一些钱来分红,但是数额并不高,只分了5个亿,而这次是30亿。更关键的是联合创始人都满了两年,能够拿到现金的比例是一半,去年只是四分之一,这数字一下就膨胀起来了。

    而且在巴人工作超过一年,也就是集团化改组之前入职的员工,到这时候也都满了一年。去年他们都是不满一年的状态,即便分红只能暂存到公司帐上,延迟二年给付,拿不到现金,但今年不一样,能拿到四分之一,这对他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且是独立于年终奖之外的,不是代替年终奖。

    其中周敏溪和薛明是第一次拿到这笔钱,有人欢喜有人愁。周敏溪当年选了固定期权,因此巴人估值按400亿走,她还是那1000万期权,目前欲哭无泪中,好在现在正在跟陆羽搞那个瞄准B站的虚拟偶像公司,钱景还算光明。

    不过她的DKP兑现的多,大笔的DKP兑到了虚拟偶像公司里。公司内获得DKP最多的是声叔,然后就是周敏溪。陆羽的工作虽然也很出色但都是本职工作,拿到的DKP就没那么突出,而声叔拿出压箱子底的存货出来,然后果然内容很好,当然是要发给DKP的。

    当然最大的蛋糕属于楚垣夕,接近一半,不过这不用多说,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分红主要还是为了给兄弟们见点实惠。

    这笔钱因为要走各种流程,得年后才能到帐,员工方面流程倒是相对简单,有分红资格的召集起来开个会,然后签署一些制式文件就行。投资人也就是郑德那边更简单,根据协议该怎么分怎么分。

    联合创始人这边楚垣夕不能这么草率,于是转过来的周一,也就是1月20号,楚垣夕召集各位暂时收了神通,先来开个分红小会。

    为什么说是收了神通呢?比如说声叔,年会上被楚垣夕一番慷慨陈词调动了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他的DKP最多,现在是700万有余,足够启动一次合理的创业,于是周五年会一结束就开始研究这事。

    然后他本来就是网络小说写手,思维非常发散,善于展开带有奇迹性质的幻想,三天时间里脑补了好几条踏上巅峰的总裁道路,不过大多数都是从文创行业起步的。

    楚垣夕听说之后就相当的无奈:“赶紧来开会来吧,你那些都不行。600万干不了起点中文网,也干不了另外那些,连平头哥都干不了,你连第一步都迈不过去啊,快收了神通吧……”

    杨苑美稍微正常一点,正在研究最近出现的标志性的上市公司信批违规入刑事件。

    过去上市公司信批违规都是交易所和证监会处罚了事,比如处以60万的天价罚金。然而最近平地一声雷,魔都的检察院已经对责任人提起公诉了,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问题是你研究这个干什么啊?”楚垣夕心说这不应该我来研究的问题吗?

    “哎不是你年会上说巴人明年就要启动上市进程么?那我不得研究一下,省得到时候进去了啊。”

    “姐姐,虽然你是联合创始人,但是并不是高管啊。你又不是子公司经理,又不是副总裁,只要不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根本不抓你。”




第九百七十九章 区别是什么
    昨天没断更啊喂,578章被404了而已。你们都懂

    ——————

    “那你觉得他牛逼在哪?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所以就没人反对他了?”声叔嗤笑不已,“你这思路也太diao丝了吧?员工才是努力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以保证不被裁员啊,当总裁的怎么可能这么想呢?你这典型的皇后娘娘肯定每天都用金锅烙大饼的想法。”

    “不是不是。”杜立连忙摆手,“我的意思是,首先楚总做的事情都非常厉害、牛逼、没话可说。但是,他自己也说了,集团攒钱攒的特别过分。那叔儿,你觉得是楚总真没能力开别的产品线,还是他不想开啊?

    我觉得是他不想开,他在克制。有好几百亿在手,想干什么干不了啊?想开产品线的话特别特别容易,直接向社会招聘副总裁不就行了吗?你看看楚总在小康是怎么干的,有声有色,求才若渴啊,空降了多少高管?楚总控制的非常好,不对的人直接开掉,对的人委以重任,甚至直接招CXO。巴人一个都没有,楚总想有肯定可以有,但是真没有。”

    声叔知道这说的是楚垣夕从考拉挖高管的事,三个目标最后来了俩,商业智能总监和首席产品官CPO都到位了,首席市场官没能挖成,去了一家叫做“天鲜配”的鲜食加工企业,让楚垣夕不得不继续他的招聘之旅。

    这是小康第一次直接引进CXO级别的高管,虽然并不是副总裁级别,但是在小康内外都引起不小的讨论。所谓的外当然就是巴人了,两家公司在一块办公,互相之间都熟的很。

    至于杜立清楚小康的状况就更没说的了,因为他有大量的前同事转岗到小康去,大多数还是做地推跟着廖星星闯荡江湖,少部分转到了其它岗位上,平常经常见面的。

    而且声叔比普通员工懂的更多一点,所谓副总裁,有的时候真不如CXO好使,所谓选择大于努力,副总裁负责的是努力,CXO负责的是选择。

    此时听杜立这么一说,心想也是啊,巴人不但可以吃进CXO级别的高管,甚至可以直接拍钱搞兼并,花钱节约时间,拿下优质的团队和资产。这些道理连杜立都懂,楚垣夕怎么可能不懂呢?

    但是要说楚垣夕不上心、什么都不搞那也不是,光今年巴人传媒的任务就是超负荷了,朱魑等到开春之后简直无惨。当然了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俩电影的剧本他最少得负责设计概念,然后找到合适的编剧,或者自己当编剧;然后两到三个综艺的台本他也跑不了,过的根本不是身价20亿成功人士的生活。

    这一切都有赖于楚垣夕的推动,除了健身综艺之外都是楚垣夕提出的idea,或者从现有项目中向外衍生。

    所以,不能说杜立说错了,但也不全对。声叔沉吟片刻,说:“其实年会上楚垣夕自己说的比较靠谱。不想瞎折腾,集团应该追求的是高质量的项目。而且退一万步,就算他不想开新的产品,也不是你称赞他在古代当封建帝王就无敌的原因啊,这无敌在哪?”

    “哎呀,叔儿啊!”杜立心说非得说的那么直接吗?他其实是来告诫声叔的,但说了半天也不知道声叔是早就懂了呢?还是不懂装懂。

    正在这时声叔一摆手,“不论你想到哪去了,是阴谋论也好,是揣测也罢,我只告诉你一件事,就是楚垣夕有一百种办法把他的股权弄到50%以上去,他没弄而已。这正是他大方的地方,本身以巴人这家企业所获得的成就来说,他拿三分之二以上是绝对应该的,其他人的贡献包括我在内,跟他比非常小。他从预留的员工股里给他自己发点激励就行了。”

    杜立当时就傻了,“还能这样?创始人给自己发激励都可以?”

    “为什么不行啊?哪条公司章程里规定楚垣夕不能给自己发激励了?咱公司又没有董事会。再说了,他能给我联合创始人发激励,为什么不能给他自己创始人发激励啊?我可是后来又找补了一个1%的员工股的,所以总的期权才是5.5%。所以你说的这个事吧,我差不多也明白什么意思,但是……”

    说话间杜立看到声叔仿佛露出了关爱智障的微笑,说:“我可是写历史的,你拿古代帝王举例非常不妥,你忽略了古代和现在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古代,在帝王层级是没有契约精神的,民间好一点,但是帝王不需要守信,这叫天威难测。没人能要求帝王守信,没人有这个制约能力。现在不一样,我们进入的是契约社会,一切都是有法律保障的。”

    杜立心说楚总是什么人呢?想玩弄法律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或许他玩弄不了法律,但是借法律玩弄你们可不要太简单啊。

    而声叔,虽然一直没跟楚垣夕聊过这事,但是听其言观其行,也知道如果楚垣夕真的要退位让贤,虽然他自己在公司内的口碑更好,威望也更高,目前担任集团唯一的高级副总裁,地位高于只是副总裁的陆羽,但其实陆羽目前处在杆位。

    其实他知道与自己相比,陆羽在管理上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在激励员工、创新和创造价值上都没有表现过特殊的才能,但是陆羽管的人多,管理经验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他倒的觉得楚垣夕距离退位让贤还远的很,因为很明显,陆羽目前的才具还远远不足以驾驭巴人集团这么庞大的企业。不足就对了,陆羽在一年半之前可还只是一个公众号爆文写手,比白沙都差的远,既无资历也没能力,怎么可能经过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一个能够接班400亿估值企业的人呢?

    这不科学也不合理,光游戏相关的业务就驾驭不住。

    这时,看楚垣夕、椒图跟朱魑逗贫,声叔又想起来这茬来了,等到他们喘气的时候,问:“楚垣夕,你年会上说打算退位,是真心的么?”

    “是啊,不是我说它干嘛啊?”楚垣夕苦恼的说:“不过我后来想了想,这事先甭管了,你们大多数人估计连总裁和CEO分别是干嘛的都不特别清楚。”

    “那你倒是说说啊。”

    “总裁只管产品不管管理,对于人,只管和生产销售等等相关的人。CEO是首席执行官,得全面管理公司事务,主要是管理,产品方面关心的是大面儿,关心的是战略。比如说给某个产品审核里程碑计划,划下deadline等等,包括砍项目也算,但是具体生产环节是总裁负责。这么说可能还不太明白,咱们就说估值和融资吧,这个估计你们熟。”

    楚垣夕简明扼要的说:“估值和融资是董事长应该关心和推动的事,CEO理论上可以不管。但是因为CEO全面管理企业,所以董事长通常把融资的事情交给CEO和CFO,但是几乎没有交给总裁的。CEO得为估值负责,得推动融资,总裁不需要。这么说明白了没有?”

    声叔心说明白啥啊?有没有更初级一点的?

    同一时间楚垣夕也产生了一些心理活动,比如说,能否给联合创始人们一些时间,让他们也去上个总裁班之类的?冯林上总裁班感觉还不错,可惜没有用武之地。更可惜的是不能!就说声叔吧,他不但今年没时间,明年应该也没有……
1...418419420421422...5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