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咸鱼的自救攻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貌似高手
这就引起了楚垣夕的好奇心,仔细一差,发现前段时间奇服科技给开门客追加了一笔战略投资。
虽然说对方的操作颇有一点朝闻道夕可死的意味,发现单车是小康的第一个闭环的开始,所以做的似乎是正确的事情,不再追求走捷径抄近道。但问题是,一道题想要找到正确的解,不是努力就行的,它首先得有解。
袁苜调查完了投融资之后跟楚垣夕一说,楚垣夕才注意到一生鲜已经开始展开toc的业务,也就是消费者业务了,通过和开门客进行战略合作,同时开始线上线下两端的出击。在线上,码起了一生鲜app,线下依据开门客的据点做自提,开门客承担起类似河马小店的业态职责。
总之看起来似乎是那么个意思,袁苜说:“人家都说了,小康既然已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我们跟随的也还算不错,至今没有掉队,那为什么不把业务做好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结交更多的朋友,团结更多的力量,学习小康,打败小康!他们下一步就是组建联盟打通各家之间的数据,组成一个比小康更广泛的线下矩阵,你不上微博鼓励鼓励友商?”
这话听着还挺励志的!楚垣夕听了顿时产生了n多的糟想吐,小康又不是不交朋友的?你们有拒绝者联盟,我也有ai团长联盟好不好?
但是最终克制住自己往社交媒体上丢垃圾的冲动,对袁苜淡淡的说:“让他们先抄一阵,抄对了算我输!”
这个时候他万万不能告诉对方,等你们数据收齐了之后阿里早就比你们沉淀到更多更真实的数据了。到时候且不说这套玩法能够支撑几个玩家同时成功的问题,等待你们的任务不是打败小康,而是先打败阿里啊……
这个话说出去肯定是非常震撼的,对李靖飞之流非常有冲击力,能够像暮鼓晨钟一样振聋发聩,一言惊醒梦中人,使得楚垣夕自己的身心得到巨大的满足。但是这个时候水越混越好,从拖阿里后腿的角度来看拒绝者联盟正在做的似乎是一件给小康助攻的事情,那么还是别振了,万一振聋了怎么办呢?
更多的投资者是以前没有关注过小康的,知道有这么个公司在干便利店,不了解具体业务模式,结果最近纷纷表示自己已经斯巴达,什么时候国朝市场上不声不响的冒出一个这么牛逼的社交呢?这特么可是社交,一向都是整个市场中最最备受瞩目的项目,没道理啊!
也有一些投资者开始仔细观察,小康的社交生态极为独特,运营区域内非常活跃,运营区域以外活跃性锐减。然鹅,虽然目前康康社交的主要运营区域还是以四大一线城市为主,兼顾一些其它区域,也就是原先的生鲜前置仓所在区域。但是第一增长极快,第二生命力极为旺盛。
这两点说明什么?说明它是有可能成功的,因为并没有超规格补贴。并不是没有补贴,而是在小康原有的补贴基础上并没有增大烧钱的力度,反而似乎还略有削弱。
为什么投资者们纷纷下了这样的判断?为什么不从需求、运营的角度去判断?一对比就知道。
以快播王哥去年做的新应用灵鸽为例,这同样是一款主打线下的社交,可以总结为打零工社交。
这个需求是非常真实的,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掌握工作以外一技之长的人并不少,只要没有996的福报都有时间用业余时间打打零工。实际上很多程序猿和美术都有业余接单的习惯,甚至有相关的群组用于工作的分配,乃至发展出接单平台。
其中过的滋润的甚至可以在家solo,不用上班。
灵鸽的作用可以完全覆盖到这个庞大的人群,如果它能发展起来的话。问题就在于灵鸽即使进行了大力度的运营,撮合了一溜够也没有能够获得相应的增长,在被离开微信之后立马凉凉。不论原因是什么,结果总是传播不开。
投资的逻辑不在于研究原因,而在于研究结果。为什么有的大象级别投资者愿意直接投资整条赛道?因为不需要考虑原因,只要赛道有超规格的价值就足够了。
同样的,小康展现出的是增速和活跃,不是微视那种靠红包补贴制造的三分钟活跃,用户刷三分钟领完性价比较高的红包,对低性价比的不屑一顾直接走人,而是在不针对社交进行补贴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内容和功能,瞄准用户痛点制造便利性,用现有社交没有的优点来拉动活跃。
所以虽然有着运营区域的界限效应,但是未来的期望值高啊!
因此这段时间投资人组团拜访小康络绎不绝,徐欣经常带队,搞得袁苜不得不频繁奉陪,工作量倍增。
某一天楚垣夕又听到徐欣兴奋的声音:“对,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楚垣夕所谓的线上内容,从第一次路演就提到过,我一年多以前就知道!”
“那他要搞社交您也是一年多前就知道了吧?”
“没有,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楚垣夕赶紧出去给徐欣解围,其实承认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可能让她跟胡世恒两个在未来某些对景的时候遭人诟病罢了。
这段时间他自己接受专访的时候也是格外注意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想到做社交,都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想到由线上内容向社交方向蔓延的可行性,然后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还好有大量投资者无条件的支持,才能获取一点点的进步云云。
等到商业互吹结束,针对投资者们对于小康社交获得成功的恭维,他还是这一套:“没没没,我也希望已经成功了,可惜还没成呢。只是第一步迈出去了而已,距离成功还有70%的路没走。”
不过这倒不是谦虚,而是他的真心话,楚垣夕绝对没有认为这就已经成了,目前是初步建立起社交生态。
下一步是努力扩店,扩大运营区域,比如把魔都的扩充到位,把粤东省两座主城扩充到和帝都相仿的程度等等。第三步才是进行更大力度的运营,以彻底建立起完善的社交闭环,把小康的种种功能和社交牢牢的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运营区域内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场景和服务的提供者。当一个社交和高频刚需服务终于结合起来的时候,它无论怎么算都是成了。
小康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工作,乃至于最近公司内出现燥热的气氛的时候他都是直接泼冷水的,因此员工们的头脑也逐渐淡定下来。
“那您之所以能取得第一步的成功,奥秘是什么呢?”
“哈哈哈,应该是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吧?最近业内研究我的人挺多的,我看他们说的都挺好的。”
投资者心说那不都特么是你自己放出去的专访吗?“所以,所谓正确的路径是?”
“哎呀,国朝那么多试图做社交的强者纷纷因为绕不开微信而死,固然各自犯各自的错误,有各自的问题,但主要原因还是想要传播就绕不开微信对吧?正确的路径当然就是怎么能够不依赖微信作为唯一的传播途径了呗。”
至于怎么能够不依赖,楚垣夕说到这里点到为止,李靖飞之流要是能想明白,那也由他,否则还要考验一下他们的产品设计思路呢。山寨是一门学问,不是所有步骤全都照葫芦画瓢最后山寨出来就能起效。特别是小康的系统之庞杂,功能五彩缤纷,就算功能学得很像,运营步骤您能完美复盘吗?
听说岛国那边孙大圣和724也有所动作,可能现在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心理吧?就不知道孙大圣那边山寨的功力有多深了,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古话加深一些理解咧?
楚垣夕不由得回想起原世界中他跟袁家兄妹开脑洞之时梳理出来的思路。
当初他想做社交,但是看着前面茫茫多的尸体怎么走呢?走线上传播,一定绕不开微信,微信构筑起以“用户依赖”为材料搭建出的严丝合缝的铁幕。他反正是特别佩服前面走一路死一路的强者们,你们看不到这条路走不通吗?
这么一想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线上走不通、绕不开就走线下呗。这叫避其朝锐,击其暮归,企鹅线上有多强,线下就有多菜。这也是企鹅不如阿里平衡的地方,以sab的方式划分,阿里线上线下都是a+级,企鹅线上s级,线下也就b级。
显而易见,同样都是庞然大物,如果是敌人,阿里更难对付。可巧阿里只做办公社交,和楚垣夕的既定社交路线没有正面冲突,因此只要把线下努力做到a级,线上做到a-级,社交肯定是能走通的。至于本地生活什么的是另外一回事。
前路上躺倒的强者们实际上已经快要发现这一点了,就以王哥的灵鸽来说,走的路线就已经带有很强的线下属性。他的问题在于仍然是太依赖线上了,线下只用来解决这个细分品类中的用户需求,而不是传播,所以还不是正确的路。
细心的人肯定会问,为什么王哥不找企鹅拉投资?如果企鹅像支持拼多多那么支持,灵鸽肯定可以获得增长,而且成本大降烧钱寥寥。
问题就在于企鹅是不会投的,倒不是因为名声的问题。国朝对社交应用的容量其实并不小,但是并没有形成海外百花齐放的感觉,因为铁幕就在头上盖着,谁也撕不开。至少企鹅不会允许任何人借助自己的社交链去撕开,这是不容退缩的底线,也是不容别人染指的禁脔。
对企鹅来说国朝已经存在的其它那些真正的同时具备社和交的应用,无非就是微博陌陌,也就允许它们存在吧,其它人就呵呵哒。微博不说,陌陌那是2011年推出的,是在微信还没建设好自己的生态时开始发展,所以它有一个狭窄的呼吸空间。其它的社交?微信2012年快速成型,之后就没给过什么特别明显的机会。
以至于长久以来业内一直流行两个说法,其一是如果推特、ins和脸书进来,社交才会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也就是说进来越多的巨头,新社交生长的空间反而越充足。其二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三大运营商身上,也只有他们有点希望。
与此同时,企鹅也从不并购社交公司,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投了也是b站、快手这些社大于交的平台,而不是专注于社交的应用。楚垣夕感觉以自己小人之心来看待,无非是所有的所谓社交在企鹅目如鹰隼视觉中都是可以纳入到自身社交大框架的。
而且,虽然企鹅没有任何理由宣布不允许别人做社交,但是身体一直很诚实。关键是过去百战百胜,所有做社交的,因为都不能不靠微信传播,所以死的一个比一个快。
其实小康当初又何尝不是靠着微信进行传播的呢?做自己的社交之前简直太靠微信了!只不过是把自己包装成便利店app,虽然老板在微博上撕逼是一把好手,但是做app那是人畜无害小白羊。甚至还能发力本地生活,给阿里制造点麻烦,在企鹅的鹰隼视觉中并没有理由被排斥。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小康始终没有同意阿里的投资。本地生活玩家不站队阿里,这在鹰隼的视觉中简直是放光的!
就不知道过了短短三个多月,放的是什么颜色的光。





咸鱼的自救攻略 第一千七十八章 你没见过这个挖人的版本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在小康真正亮明自己的社交野望之前企鹅一直都没来人探讨投资的可行性,即使小康当时有那么一点做社交的迹象。那时武威都能三言两语点明,企鹅作为社交大行家自然不会感知不到。结果等到小康突然一个大功能接一个大功能的快速摊牌之后,再聊投资就很尴尬了。
而小康,因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社交生态,所以后续传播的重任已经乖巧的转向非企鹅的宣传口径以及自己的社交途径,还有线下据点。这些据点只要生意能够维持下去就是打不垮的基石,可以源源不断获取线下流量。
当然,如果还是十多年前,企鹅可以如同为了弄死360逼用户在手机上做二选一,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但现在反垄断法已经进步了,微信内部尚且没有完全封杀饿了么,要二选一也是抖音之流先被二选一,所以楚垣夕也不是特别担忧会遭到这种打击。
不过这些思考就不足为外人道了,投资者们基本上复盘小康的成功都是止步于小康的社交产品定位以及设计思路等等理念性的东西。此外就是楚垣夕个人的破坏行业既定规则的能力,用行业术语叫做颠覆性。
互联网最讲究颠覆性,但基本都是以价格屠夫或者模式创新的方式去实现颠覆。而楚垣夕的特征则不是,被总结为喜欢在某项技术尚未成熟,尚未得到验证的情况投入大量研发成本下莽上去,当年做《乱世出山》引入ai剧情是如此,一举颠覆游戏市场,后面做小康区块云也是如此,眼看着要颠覆云计算市场。
这一点和普通的颠覆者是完全相反的,普通颠覆者要么跟在巨头后面亦步亦趋,等到巨头们砸完试错成本之后再以创新模式进行冲击,又或者在巨头们没进场的赛道中举起价格屠刀。
但楚垣夕落子都在巨头阴云笼罩之处,无论游戏市场还是云计算,全部都是巨头猎场,要承受高投入,生存空间还特别拥挤。
因为技术壁垒更高,以及需要源源不断的砸钱,距离普通人更远一些的云计算还要更难呼吸一点。甚至连一些巨头本身都在不断退场,比游戏市场更残酷。
就在今年上半年,苏宁云商城重组,黄团云关闭,就连百度云也做出重大架构调整,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亏损太大烧钱太猛罢了,巨头也扛不住。就连阿里云,雄踞世界前三,去年营收破百亿,但是仍旧处于亏损。
而小康不声不响的巨头们激战正酣的云计算赛道里要开始做利润了!有些以云业务上市的企业怒喷:还讲不讲点基本法了?
实际上云计算公司亏损很正常,因为过去的云计算提供服务主要靠基础设施,机房、服务器、带宽等等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硬投入,按财务每年都要计算折旧,光这一笔钱就能吞噬很多公司的利润。
何况还有研发和大量营销费用。和小康同样都是有活力的中小级别云玩家,金山云有一千多名攻城狮和科学家,营销费用逐年激增,不然没法推广自己的品牌,别说吸引新客,现有客户都保不住。这就是赛道的激烈程度。
因此呈现出营收增速保持在每天70%上下,但毛利率甚至不见得能维持在正数,发出招股说明书都明着说了不确定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就是市场现状,中小玩家只能通过服务和研发赢得市场的认可,在细分领域里打拼。
但是小康颠覆进来的时候说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不讲基本法的。
小康像模像样的干了一个数据中心之后不自用,直接往外销售云资源就已经很过分了,但是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等到云区块上马之后,从第一家客户接入销售开始,就变成了接近无本的买卖,不需要太多的机房和服务器,只剩下研发和营销费用的支出项。
关键是小康云是接近边缘计算的,和公有云们不一样,公有云的计算,需要数据到中心去中转一圈,而小康是接从云资源需求者所在地由近及远调用分布式的云资源进行供给,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开着健康币,效率高速度快。
这一点在运营区域内尤为明显,四大中心城市本来就是客户云集的地区,相得益彰!更加不要脸的是,小康的带宽成本是真低。5g时代速度快意味着对带宽的需求更高,这是云计算公司必须承压的所在,数据传输单价降低可是管道扩大n多倍。但小康说我们不一样,分布式的数据不用去中心转圈圈,跑的里程少,骨干网络压力自然低。
甚至于从国家申请到基金扶持之后,这笔钱要不要像之前计划的一样再部署一个数据中心都存在疑问。既然区块云已经立住了,而且分布式的效率高于中心式,何不跟有关部门深切探讨一下更加先进的模式发展呢?
而且因为是区块性质的,不止是对健康币用户透明,也是对企业服务受用方透明。需求方拿到的云资源透明、可查,不容易产生争议,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这么一搞,用户层面先不说,整个市场上有不少中小玩家开始颤抖,因为显而易见的,小康未来还要扩大运营区域,还要继续获客,健康币的盘子还要扩充。他吹过的牛可都实现了,但是之前他吹牛说小康未来几千万活跃用户,这可怎生是好?别说中小玩家,巨头也必须采取行动啊!
所以看楚垣夕的破坏力,不能只看当下,反正今年下半年一批云玩家已经开始做转型或者升级了,不能原地等死。最难受的是,这个玩意只能干看着没法学。甚至这都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云计算提供商基本都是tob的,没有消费者业务,而区块云必须由用户驱动,首先需要一个很大的用户量才能启动,最终的数量越多越好。
可想而知云计算行业内对小康的评价是断然不会好到哪里。不止云计算,凡事和小康业务有交集的,几乎就没有不冒火的,相对来说巴人还好一些呢。
而影视圈是一个和投资圈距离极度接近的圈子,联系千丝万缕,这一点袁苜最有发言权。甚至于影视圈不但接近投资圈,还接近国资,比普通的投资圈更深一层。
因此在投资圈忽然大范围的议论小康的时候影视圈自然不可能一点了解都没有,看见《我服了》,一个个心说楚垣夕这是打算祸祸到我们影视的圈子来了?
影视圈也是巨头重兵云集,不可不争之地,资本纠缠错综复杂,可恨的是楚垣夕这哥们他偏偏就喜欢挑战这种难度,你说怎么办吧?谁也搞不清他万一真的要折腾,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君不见他是一出手就祸祸一个圈子的人吗?
特别是做发行的,能不怕吗?楚垣夕至今不找发行是什么意思?今后自己做发行然后抢我们的生意?
因此发行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不要过来啊!第二个则是以楚垣夕的尿性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噢!
要说做电影发行,软的条件巴人集团全都具备,甚至不次于任何一家发行公司,硬的无非就是地面人员,这事要是巴人集团可能还不太行,但是小康有的是地面人员。
唯一差的也就是人脉了!
楚垣夕要是知道对方的想法肯定要给点个赞,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一般电影制片和出品人肯定不会这么干,就没见过淘金者自己带水的,都是到了金沙江里买水,除非是今后就打算继续做发行了,要在这个行当里发展。
而楚垣夕这么计划,其实是为了小康的地面兄弟们着想,也为了小康的业务。等到未来社交生态完全成型,电影票务得上吧?那接发行不是顺手的事情?无非就是把发型业务分成两部分,线上和巴人合作,线下独属小康。
至于人脉嘛,没有什么人脉是天生的呢,还不都是交朋友交出来的?
所以当楚垣夕听说电线传媒的代表来拜访巴人传媒的时候,原本他只是打算以纯礼貌的方式见一见。见面,就是为了拒绝,连说辞都想好了,这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尝试以偏线上的方式进行云发行。这个概念一抛,想必对方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至于产生怨言了吧?
没想到等朱魑把人引进来,楚垣夕当时就心说一声“卧槽!”
他怎么代表电线传媒了?这不是康黎么?这可是黄团的老人,楚垣夕原世界可没少跟他打交道,能力很虎,某种程度上和杜恤有些相似,做事情是老江湖。后来孵化出虎眼电影,独立出去的时候做了coo,今年已经离岗了,按说不应该在电线传媒呀。
不过今天的主角名义上是朱魑,所以楚垣夕按捺住不断冒出的各种想法,摆出微笑的表情打过招呼之后就坐在一边听他们聊。
朱魑的口才比几年前肯定是见涨,而且已经基本上不随地吐糟了,但是俩人几乎聊不到一块去。可能是对方真的挺好奇《我服了》的发行策略,而朱魑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原因吧?楚垣夕心说锅还是自己的,因为他给朱魑定了调子就是婉拒,但是没考虑过朱魑并不擅长婉拒,擅长的是撕逼式拒绝。
不过好在楚垣夕算是听明白了,虽然康黎是代表电线传媒来的,但实际上并不是电线传媒的员工,而是类似顾问性质的。
这样的人来巴人聊业务倒是也合适,聊不成也不伤面子,有一个缓冲的空间。但是楚垣夕眼珠一转,忽然说:“老康,插句嘴,我有两句话想说。”
康黎心说我早就等着你说话呢啊,您可真沉得住气!
只听楚垣夕说:“第一是我们的电影发行和常规的发行不一样,我们要搞一个大规模的票补,所以不方便接发行,只能我们自己发。”
康黎当然是听明白了,但是也不明白。所谓明白就是票补是他的本门功课,一般都是发行公司去搞,而不是出品公司。既然出品公司财大气粗那确实是不好接发行。
但是到底有多大的规模能大到必须自己做发行啊?您这是要捅破天吗?上面早就有规定不允许搞超规格的票补了!
只听楚垣夕说:“第二是我跟您一见如故,希望邀请您加入小康。”
别说康黎,连朱魑都惊了,差点蹦起来,一句话好玄没有脱口而出。她为什么惊?因为这不是拱火么?虽然不明白楚垣夕图什么,但是外界特别是电影圈怎么看巴人传媒,乃至怎么看楚垣夕这个人,她作为圈内人怎么可能全无耳闻呢?
人家是代表发行圈来示好的,就算谈不拢,原因敞敞亮亮的给出来,场面上也就过得去了,您这可倒好,直接下手挖人算怎么回事啊?
她的表情恰如其分的反应出了自己的内心,楚垣夕一看就发现朱魑肯定是以为他不是真心挖人,太突兀了,肯定有别的意思。问题是真没有啊,您理解错啦!
康黎心说您有这么嚣张吗?我从业这么多年,也挖过墙角的,从来没想过这种挖人的方式,你莫不是在逗我!
“我是说真的。”楚垣夕发现康黎也不信,只好重新澄清:“我非常认真的邀请您加入小康,而且我可以破例。”
1...494495496497498...5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