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咸鱼的自救攻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貌似高手
“滚——”
当然,楚垣夕肯定没有表面上看到的这么轻松,他匆匆的从南方赶回帝都,并不是因为电影的事情,而是因为阿里出招了。
小康内部一直在猜测,到底是企鹅先出招还是阿里先出招,最后是站阿里的赢了。站企鹅的一般是原先从巴人转岗过来的居多,深知企鹅的强大,和在社交领域的霸道;站阿里的则是店面系统的居多,市井小民的经商环境一直被阿里所笼罩。可见就算一家公司之内,也一样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分派系。
阿里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从武威下通牒到现在也有四个月出头了,山寨小康是不可能山寨成功的,但是阿里以强大的研发能力,配合花芝多年来做出的积累,迅速升级了花芝轻会员系统。
然后阿里在全国接近200个大中型城市一起出手,通过地面推广,狂拜访狂签单,拉拢各路商家接入这个可以自由定制的个性化会员体系。
所谓可以定制,就是花芝是一套系统,底层是信用,对商家提供各种功能。对各个商家来说并不是把全套都整上就好,而是让商家自行搭建自行选择,就像淘宝上的店铺装修一样,所有商家调配出来的都是自己满意的样子,阿里提供的是范围更广的服务,满足商家的需求。
当然,太高端的暂时提供不了,比如类似城市宝藏的功能只能以后再说,目前大多数是签到、发券、做活动之类,以及接入高德投放地图广告。
可以看出阿里已经是很努力了,实现两款国民级app的打通并不容易。经过这么一通操作,花芝和过去一比已经焕然一新,过去式完全官方式的系统,提供给商家之后千人一面,只适合臀部以下的店铺,不那么讲究。现在是连门面都可以定制,每一个支付宝小程序看起来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底层都是花芝,用大框架和大流量来获得b端用户的青睐。
这种更新换代,是对赛道上所有玩家的示威。当然,对小康来说就不止是示威了,而是在填埋城市宝藏构筑的护城河,向小康的b端进行挤压。就算小康运营区域内挤压不动,运营区外小康到现在都没能触及到的地方,还不是予取予求?
阿里一动,黄团就不得不动,继续装死是没前途的,黄团几乎同时拿出一款主打购物社交的子频道。
黄团是真的懂社交,国内真懂社交的公司肯定是不多,但黄团老王曾经可是创建过校内网的强者。在那个年代白手起家创建一款社交,资金只有100万,然后做到100万活跃用户,哪怕是取巧走了校园路线也并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可惜就是当年老王手里没有一只现金奶牛用来奶自己的社交,所以虽然声势做的挺大,但是那个年代融资并不容易,最后只得200万$卖给陈舟,和陈舟自己烧钱烧出来的5q校园网合并为人人网。
卖家当的当天,据说老王痛哭失声,而陈舟,因为他有过chinaran的创业经历以及卖给搜狸得到的现金,可以意气风发的畅想自己社交新贵之旅。
这是被楚垣夕记在小本本上的事迹,构思自己商业框架的时候需要引以为戒,标题是宁可在宝马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不过如果当年老王拿到融资,可能就在社交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了,最后被企鹅弄死,黄团是否还会出现都是未知数,后面国朝整个互联网发展史都有可能重构。
现在黄团开始以购物为锚点推动社交,其实和康康异曲同工,只不过康康解决的是一个个小圈子的需求,而黄团纳入框架的是个范式,不对圈子画定界限。以黄团目前的体量和用户规模,以及行业调性,正是恰如其分。
楚垣夕反而是对黄团的新动向更有兴趣一些,在回来的路上就更新了黄团的版本,然后亲自体验。
他的评语是:“擦了个擦的,黄团动作蛮快的嘛!”
这说的其实是这个社交版本中对骑行的结合。黄团毕竟是收购过小红车的,沉淀过大量的用户数据,虽然想梳理成骑行轨迹比较难,但是可提炼的东西仍然比较多。而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意识到骑行数据的价值开始,到现在也已经大半年了,不特黄团和阿里,就算滴滴旗下的小桔想要收集,应该也能收集到某些适用的。
黄团的社交中,虽然并没有很像小康的感觉,但是那是视觉效果,骨子里就是骑行+购物,构建类似ai团长的感觉。只不过,也不知道是因为数据挖掘的时间还不够,还是因为什么别的考虑,黄团并没有组建联盟,购的都是黄团平台上的物,或者本身黄团上架的商家都被认为是自己的联盟?
总之,楚垣夕看到江湖上出现变化立刻返程,但是比较淡定。相对而言徐欣就不那么淡定了,还有久不露面的胡世恒,两人联袂造访小康,结果发现似乎没人当回事。只看基层员工的精神面貌叫做信心十足,就不知道这个信心是从何而来?
“那可是阿里和黄团啊!”胡世恒忧心忡忡的说。
楚垣夕心里立刻憋了一句:“而且徐大姐还投资过黄团。”
徐欣的资本触角遍布国内,早期在黄团蓝饿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足为奇。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当初徐欣投了蓝饿,以她的投后水平和能够提供的支持,也很难讲后来的形势如何。
一度楚垣夕还担心徐欣从中搭桥促成黄团对小康的收购或者投资,影响到两个人融洽的关系,不过到底她也没提这个事情,分寸拿捏的还是可以的。
两位投资者齐至,这边当然是小康三巨头同时出动,刘璐立刻说:“不慌不慌。黄团的社交我们感觉都很一般,按楚垣夕的话说社不少,交不多。阿里的新产品,我们早就有预案。”
“什么预案?”
“我们把加盟计划加一加速,应该能够撑住。”袁苜信心满满的说,“阿里出招无非就是问我们跟不跟,跟就是了。”
袁苜在小康干了这么久,转过年就两年了,从来没有想最近这么淡定从容有信心过,楚垣夕画大饼无法使得她从容下来,并且因为深知花钱计划太猛而始终保持提心吊胆。但是这块饼逐渐吃到肚子里,经过消化变成自身的能量,自信从容自然应运而生。
徐欣的手指缓慢的敲击着茶几,慢慢的问:“跟?跟的底气是什么?你们评估过吗?”
袁苜顿时愕然,因为感觉中就是可以跟,有这个实力,但是真要说个一二三四五,这太难为她了。
“好了好了。”楚垣夕拍拍手,“我来说说吧。首先,袁苜过去基于现金流一直在阻挠小康扩张人手,而我喜欢囤店员,小康的每个门店几乎都超配店员。现在我们突然要给加盟提速,你们理解我为什么要超配店员了吧?阿里的做法,叫做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初黄团就是靠这招拖垮了蓝饿,这段掌故徐欣大姐最了解了。”
结果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徐欣和胡世恒两个外人频频点头,袁苜和刘璐不懂……
楚垣夕心说袁苜不学无术也就算了,刘璐你怎么也不懂啊?不过仔细想想,其实还是自己没有组织复盘和培训的锅。原世界里袁敬为了弥补他创业时间短的劣势,可是给他弄了不少培训案例,传授江湖经验。黄蓝之战是国朝创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双方各自犯下错误若干,最终错的更少的黄团胜出。这么丰富的知识小康自然不会错过,高管纷纷受益。
这也是本次创业之中楚垣夕时间比较充裕的原因,这回他就没抽时间做类似的回溯性的功课。但是同时,刘璐和袁苜以及一众需要提升底蕴的高管们也没得到享受知识成果的机会。
他只能假装看不见,然后开始一段长篇大论以挽回面子:“首先我们分析过风险,来自巨头碾压的风险,小康怕的是碾压而不是打压。所谓打压,阿里怎么打压小康?最近小康发力点都在社交,这都不是阿里的强项,阿里只能打压ai团长,在城市宝藏商家端进行挤压。
其它的都无所谓,比如移动支付,无论企鹅和阿里都没能力要求商家排除别人,否则他们俩早就搞二选一了。
如果是一家独大还真就有这个可能,但是两强并立而且不是结盟关系,那就不可能是铁幕,就必然有缝隙。这种情况打压并没太大的用处,甚至促进地方的组织升级,要是有用,那黄团早就被阿里打到死。
所谓碾压,阿里碾压小康的方式是早早拿出差不多甚至更好的产品,在用户层面比城市宝藏和ai团长不差,这就完了,不但小康完了微信支付之类的一块完。
这也是我很早以前就对花芝非常戒惧的原因,现在看来还好,这个轻会员产品的升级暂时我们还能兜的住,只要提速再提速。”
“企鹅呢?”徐欣问,胡世恒也很关心的样子。
楚垣夕原本没想说企鹅,不过既然问到了,说说也无妨。“企鹅现在其实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因为企鹅怎么碾压康康?它在南极呢,够不着我啊。”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乐了,“企鹅关键是没店,康康得有店才能玩的转,企鹅没店怎么抄啊?这不是下个命令‘给我抄’就能抄出来的。现在我把康康的代码发给企鹅,企鹅不变出几千家店来也推不开啊。”
刘璐忽然问:“但是企鹅可以抄健康币和区块云吧?虽然区块云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确实,企鹅在区块链的研究上做的也很深,我觉得最迟后年肯定是可以抄走的。但是这个不可惜啊,区块云和健康币这种分布式收集算力的模式叫做‘未来趋势’,明白吗?谁都能抄,阿里也可以抄,有用户的都能抄,无所谓谁抄谁。5g以及更宽广的带宽下,未来一定是人人贡献算力的局面,小康只不过是第一个伸出脖子咬螃蟹而已。”
趋势性的产品,无非就是谁享有先发优势,谁需要奋起直追。就好比脸书确立了互联网社交的新形式,那么山寨脸书就是国朝做社交的新趋势,这叫copy to china。校内网肯定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内第一个山寨脸书的,而且做的很像,看到别人山寨脸书就觉得可惜,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脸觉得自己第一个山寨就很牛x。
要说可惜,无非就是楚垣夕率先看到了这一点,成了被copy的那个。但是,除非能够建立起一堵厚厚的专利墙,让人穿无可穿,否则就没什么可惜的。无非就是我全都是原创的,说出去比其他人更牛x罢了。
徐欣听楚垣夕这么说,不由得欣慰一笑:“嘿,你看得还挺透彻的啊。但是为什么是后年呢?企鹅有那么慢?”
“这不叫透彻,这叫光棍。不光棍一点怎么能够在竞争中跑对方向呢?至于说巨头的速度,这个吧,其实瓶颈不是研发速度。”楚垣夕说着又想到好玩的事情,“区块云这玩意我们是从第一天开始就做了底层的准备,做了技术搭建,所以我们上链没风险您明白不?这是后发优势。
企鹅也好阿里也罢,他们肯定想抄健康币,但是自己体量太大了。体量大,就不能说上链就上链,要考虑风险。把他们现有的骨干网络改造成区块结构是一个超巨大的工程,包袱特别沉,短期肯定拿不出来。”





咸鱼的自救攻略 第一千八十一章 后浪
徐欣听了顿时想起去年企鹅阿里的支付各自出过一回纰漏的事情。这毕竟是涉及到用户现金的功能,一个没弄好,崩了算谁的?谁负这个责任?别说把用户的钱崩没了,就算网络本身崩了,弄个掉线也受不了啊。
“嘿,一般来说体量大都是优势啊,怎么到你这成了你的优势了?”
“体量大是优势啊,但是前浪想靠体量压死后浪没那么容易。”楚垣夕当然知道己方在用户数量上和巨头们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别说阿里和企鹅,就算黄团也比不了,但是从“定型”的速度来说小康才是跑在前面的人,双方各有优势和短板,要做的无非就是扩大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的短板,拖累对方的速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康扩大优势只需要排除干扰把规模快速铺开,以及给自己的网络安全添砖加瓦,反而还相对简单呢。
说到这里徐欣已经比较安心了。阿里现在出手全都是阳谋,类似金庸小说里的“重拙大”,摆明车马就是要靠巨大的体量和成熟的市场关系横压当世,用低配的产品打高配,全国一盘棋,从自己更擅长的b端商家处发力。
这种局面下,换成她是小康的总裁,已经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选择。
跟,就意味着要在全国铺开,要跟阿里比组织能力,比快速上量的能力,当年黄团的出招也是200城全面上量,蓝饿选择不顾现实跟注,城不够开城,人不够招人,结果半年时间组织规模从200人翻到6000人,整个体系接近于崩溃,被黄团切中要害。而阿里的体系早已完善,最擅长的就是整体战,拼的是管理,是日积月累下来的优势。
不跟,也就是说收缩固守,慢慢发展,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打德州扑克一样,明明手牌不灵,底牌也配不上,然后别人加多少注都call,倒是能给人一些心理压力,但是别人allin的时候呢?只能弃了,之前跟的全都是损失。
之所以茫然,就是因为根本不知道阿里未来某天会亮出什么底牌,所以不知道怎么选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但是楚垣夕一句超配店员如拨云见日,相当于告诉他们:我们小康体量不小,我们早就上万人了,你睁开眼睛看看!
他一说自己始终主张超配店员,徐欣立刻就明白了,看小康不能光看总部这点人,人家还有超过一千家店呢,还有物流仓储地推呢,还有鲜食和品牌工厂呢,小康的员工多的是。而且是早有预谋,提前适应大团队的管理模式。
换言之,超配店员的时候袁苜纠结的是成本支出超预期,而楚垣夕根本就不算计这点钱,他想的是如果省钱不招人,一旦巨头站出来问你跟不跟的时候,有没有底气。
现在的状态就是比管理,比体系,比整体战,小康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惧!楚垣夕之所以专门提到超配店员就是要说自己早就做着突然扩大规模的准备呢,有什么不敢跟的?
三百人想要扩大到一万人漏洞百出,但是一万人扩大到两万人,只是某几个部门有压力。可能正是基于这个现实,所以小康上下一点都不慌?而且开加盟对小康来说确实是个绝妙应对,事半功倍。
想到此处,徐欣终于问到黄团:“那对小王新上的购物社交你怎么看?真当不存在?”
楚垣夕从容答道:“不存在是肯定不能的,黄团威胁大不大得看黄团的下一步,到这还看不出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黄团和除了企鹅系之外的所有互联网企业为敌,频繁切入别人的领地,所以切一下社交这个老本行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任何人挑战企鹅的社交腹地,黄团岁月静好是最好的选择,否则就是人为制造和企鹅的嫌隙。
但是当强有力的挑战者出现之后,不再是短视频应用有社无交的社交,黄团就没理由不出手了。对企鹅,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自己没守好社交的大门,黄团切进来也无话可说。
但是黄团到底是只想尝试一下社交还是要开战,其实楚垣夕是挺想问徐欣的。但是,他不能问,就如同他得指望徐欣不向黄团暴露自己的商业计划一样,徐欣也没理由暴露别人的给自己。
这也是当初他可以吐露社交的野心但绝对不告诉徐欣怎么做社交一样,有些分寸是必须把握住的。做是人人都想做,说说无妨,至于具体的方案,知道进退的人肯定不问。
如果不能问,那就得自行判断了,黄团为什么频繁跨过界限?无非是为自信寻找新的变量而已。和滴滴不一样,滴滴的主业特赚钱,但黄团的主业可不怎么赚钱,至少不提价不赚,要不为啥逼得各地餐饮协会集体声讨呢?这都是有内在原因的,表现出来就是无耻盘剥。
然而这不是说黄团不灵。亚马逊找到云服务之前也不赚钱,后来赚了大钱,黄团也得寻找自己的aws。现在的问题实际上是黄团是否把小康发现的这些业务看作自己的新变量。
如果是,黄团下一步肯定就是两步走,第一提升自己的组织,建立新的事业群若干,第二,烧钱。黄团干别的不灵,烧钱特别有经验,说烧钱,什么小蓝杯拼多多之流都得靠边站。黄团的烧钱不叫烧钱,叫撒币,企鹅阿里都没这么烧过,在撒币这个领域放眼全球唯一能跟黄团媲美的只有滴滴。
这个思路徐欣当然也有,因此顺理成章的问:“那下一步要是小王展示出进攻性呢?”
“说实话,我不想跟这些烧钱大师们对打。你看我补贴用户不少,但我这不叫烧钱。烧钱得是无脑撒币,得让羊毛党狂欢,我花钱虽然多但是我自控能力更大。至于说进攻性嘛,您知道,我这个人,并不喜欢挖墙脚。外边很多人觉得我喜欢树敌,其实我不怎么干缺德事的。”
楚垣夕说着,就想到了黄团的进攻性。当年黄团上市之前进攻性可谓是无法无天,当着蓝饿张胥壕的面挖他的爱将,还真给挖走了,直接拍期权拍到张胥壕无法承受。
这一次激烈的交锋直接奠定了黄团的优势,因为补完了自身的劣势,剩下的不都是优势了?
当初黄团决定上马外卖是靠商业眼光下的决定,就是看到蓝饿做外卖,当机立断判断出做这个有前途,抢他!但问题是,他们知道该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狂犯错误,而且错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我哪错了,我干的不错啊怎么效果这么差?
即时配送这条路上显然埋着茫茫多的坑,黄团踩了一溜够之后发现蓝饿走的很稳,张胥壕眼光毒辣,指挥若定,在商业上有先见之明。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蓝饿偷人,偷到就是赚到。蓝饿作为一个初创期还没渡过去的企业,融资都没融到多少,黄团作为百团大战的胜利者,当然是予取予求。
好在现在黄团已经上市了,再想发期权必须得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定,所以拍期权这招其实现在反而是小康的优势项目,而且是最大的优势。因为,小康还没做下一轮融资估值呢,但是业务是日出之势,马上红日喷薄,现在的期权灵活性大,吸引力强,而且楚垣夕几乎可以随便拍,就像当年的黄团一样。
这就是徐欣说黄团的进攻性而楚垣夕说自己不喜欢挖墙脚的原因,我不挖但是我更不怕挖!
这个隐晦的回答让徐欣感觉不够得劲:“你就说你打算怎么办吧?”
“我专注于提升渗透率。黄团渗透率16%,滴滴只有3%,但是滴滴比黄团赚钱能力强。小康怎么也得先跟滴滴看齐吧?我们的使用场景应该是要明显高于滴滴的。”
“你野心不小啊,钱不够用说话啊。”胡世恒比上半年可好说话多了,也显得有钱多了,然而这个时候楚垣夕还是不着急融资,而是礼送两位投资大佬离开。
然后一回来他就开始给刘璐和袁苜科普,也不止是她们俩,小康在总部的vp以上成员,包括cto周鸣钧等等全部召集起来由总裁亲自传授“江湖道义”。原世界袁苜袁敬给他整的事情,现在他要变换个角色亲自向下疏导。
事例么,正好拿当年黄蓝之战的掌握来举例就比较有代表性。其中很多案例可能今后小康开始打仗之后都会遇到。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历史总在不断重演。
为什么楚垣夕强调他怕的是被碾压,而不是打压?当年黄团就是碾压了蓝饿,拿出一样的服务,靠体量碾压,哪怕犯再多的错误都无所谓。
阿里现在做的事情和黄团当年如出一辙,战术按行话讲叫狂拜访狂签单,从b端商家侧展开进攻。
问题是当年这招对外卖来说是南辕北辙,甚至形成负的效果打在自己身上。
原因就在于狼多肉少,刚开始干外卖的平台,要那么多商家干嘛呢?黄团当时的用户是团购用户,并不是外卖用户,真正的外卖c端用户没几个,让商家恶性竞争抢用户?显然是少量签约适合外送服务的优质商家,受消费者欢迎,拉动需求然后再去签更多商家,才能循序渐进。
但是黄团不管这套,开抢滩大会,盯着蓝饿的后脑勺,甚至拿出价值几千万的期权激励地面成员出去签约,场面一度非常美丽。
所以楚垣夕才坐得住,因为阿里固然有很多的用户,但是那是支付宝的用户,是饿了么的用户,不是花芝的用户,和当年的黄团用户一个样。狂拜访狂签单确实挤压了小康的b端空间,但是这些商家马上就会遇到黄团商家当年的问题,哪有那么多的花芝用户成为自己的会员呢?
小康也对接商家,但小康是直接服务于商家,而不是让商家自组会员体系,短平快,力量集中。阿里体量大但是手里面也大,所以楚垣夕现在还不着急。
当年黄团狂犯错,以至于必须偷人解决问题,甚至丧心病狂到连张胥壕本人都偷!那时黄团的二把手王汇闻甚至把自己打扮成投资者的模样去拜会蓝饿,问了一堆运营和经营中的小白问题,让张胥壕感觉特别初级,觉得这个投资人好傻。
但是他不知道那个时间点上自己说出去的话对别人来说每一句都是金句,统统都是武林秘籍!等他解释完外卖为什么是一门好生意,王汇闻开始跟他谈并购,然后笑眯眯的说我也干外卖……
这时候当后浪的才知道傻的其实是自己。本次创业中楚垣夕的嘴为什么这么紧?因为蓝饿前面犯过的错他都拿小本本记着呢。便利店当然是一门好生意,但其实并不需要解释的那么彻底,画大饼足矣。
当然,最具决定性的是蓝饿浪费了十八个月的时间,不是业务慢,而是融资慢。等2015年终于融到足够的钱做蜂鸟配送的时候外卖的江湖已经定型了,而且早在一年之前黄团就展开了章鱼计划,从百度外卖挖到关键人物,说服黄团高层拿出20个亿真金白银启动同城配送。
同城配送需要20个亿,这个认知让张胥壕领先了18个月,但是一来一去磨平了优势。可以想象张胥壕当初得急成什么样。楚垣夕对此当然是深有体会,因为原世界即使有郑德基金全力支持他也深受融资的困扰。
1...496497498499500...5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