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现在你竟然让我率领族人去投奔一个杀父仇人!你是蒲洪派来的说客吗姚苌,你如果不是我的二十四弟,我现在就让人把你拉下去大卸块了知道吗”

    看着宛如雄狮一般愤怒的姚襄,姚苌并不害怕,反而是昂着头道:“五哥,请听我一言。蒲洪虽然与我们有些仇怨,但并不是什么生死大敌!咱们与蒲洪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对付冉闵!”

    “五哥,现在我雍国太过弱小了,所以不能与秦国相提并论,做蒲洪的盟友了,不过相信在这种多事之秋,在这种危机时刻,蒲洪是绝不敢做出什么于我羌人不利的事情来的。而冉闵就不一样了,冉闵是咱们的杀父仇人,杀父之仇,不可不报,而现在仅仅依靠咱们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向冉闵复仇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与秦军并肩作战才是!”

    这个时候,长史王亮站了出来:“太子,姚苌王子的谏言我完全赞同。眼下就想要投奔晋国,有些不切实际!别说咱们羌人舍不舍得放弃这里的一切,跟着太子你南迁,就算咱们舍得,只怕都无法成行!因为咱们要经过秦国的地盘!”

    “在这种危难关头,蒲洪会借道让咱们离开吗说不得,蒲洪还要借助一下咱们的力量呢。而这不是正好吗暂时接受蒲洪的册封,等待时机成熟,咱们再南迁归顺晋国啊!”

    闻言,姚襄想了想,最终颔首道:“好。”

    ……

    建康。

    今日台城迎来了一位客人,来自辽东的客人。

    “燕国使者王济,参见皇帝陛下,参见太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名为王济的人身着官服,手持旌节,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给司马聃与褚蒜子行了一个三叩九拜的大礼。

    “平身。”

    “谢陛下、太后。”

    “贵使此来,所为何事”在帘幕后面的褚蒜子淡淡的出声道。

    王济低着头道:“禀告太后,臣是奉吾王之命而来,特来与朝廷商议北伐之大事的!”

    “噢又是北伐呵呵。”褚蒜子不禁笑了出声。

    “太后因何发笑”王济表示很不解。

    褚蒜子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不过自己身份尊贵,这样亦是无伤大雅的,故而说道:“是这样的。这些日子以来,群臣议事,亦是在议北伐之事的,可是来来回回争执了几个月了,还是拿不出一个章程来,所以北伐之事就被搁置起来了。”

    “唉,不瞒贵使,这些日子哀家听着这北伐之事,耳朵都生出了老茧了。”

    “太后说笑了。”王济颇为尴尬地道。

    褚蒜子又道:“怎么,现在就连你们燕国也要怂恿朝廷北伐吗”

    众所周知,燕国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慕容鲜卑亦是接受了晋朝的册封的,所以燕国遥奉晋国为朝廷,燕国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藩属国而已,怎敢插手晋国朝廷的伐战大事

    这一下,在晋国的朝堂上,好多人都不太乐意了。

    王济看着左右两侧晋国群臣的眼神,宛如虎狼一般,顿时吓了一跳,缩着脑袋道:“太后说的哪里话吾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怂恿朝廷干什么啊!”

    “但是此番北伐,非同小可!”

    王济沉声道:“太后、皇上,还有朝廷的列位大臣,自晋室南渡以来,中原离乱,华夏膻腥,凡我汉家之仁人志士,莫没有致力于收复河山之举,早年的祖逖,还有前时的庾氏兄弟,皆是不断北伐,以求收复河山,克复中原!”

    “吾王世代深受朝廷大恩,无以为报。今日,若是朝廷起兵北伐,吾燕国愿意同时南下,或者是先一步南下攻魏!而此前,吾王已经联络了代国的拓拔什翼键,并说服了他一同出兵!”

    “太后、皇上,这是天赐的良机啊!”




第0395章 兵谏
    听到王济的话,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若是这个王济没有撒谎的话,现在还真是晋国北伐的天赐良机!

    想想看,其实晋国的军事力量是一点都不差的,甚至在早年的时候,在军力上还要胜于占据中原的羯赵,但是随着石勒、石虎消灭了各地割据一方的诸侯,完全强大起来,晋赵之间,南北两地的军力对抗就开始相持不下了。

    东晋的世族又多苟且偷安。当时皇室和南来之北方世族均把江南当作人间乐土,醉生梦死,贪图苟安,胸无大志。如有的大臣认为“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还都洛阳系“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

    江南本地的望族受朝廷重用,也不希望皇室北还。南北世族对寒族出身的将领更是多方排斥、处处牵制。

    晋国内部还是明争暗斗不断的,最为鲜明的例子就是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东晋之所以一直北伐失利,其最大的原因是内乱频连不断。东晋偏安江南,大权多握重臣悍将之手,致内乱频生!

    晋国本来有好多次可以克复中原的机会,却都被耽误了。

    而现在,又是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晋国朝廷能抓住这个机会吗

    作为执政大臣的司马昱第一个站出来道:“王济,我大晋虽然一直致力于北伐,但是北伐都频频失利。如今虽然有你北方的燕代二国配合出兵,可以牵制魏军的一部分兵力,但是我大晋动辄战事,大兵压境,魏国一定会将矛头指向南线的!”

    “到时候你们鲜卑人就只是打秋风而已,与魏军正面交战的,还不是我们晋国吗”

    “会稽王此言差矣!”王济摇摇头道,“此一番三国合纵,是我燕国发起的,但主导者应该是朝廷。想必诸位应该都得到消息了吧冉闵已经亲率大军西征,正在潼关与秦军交战,这一时之间,冉闵是无法抽身的,而魏国的精锐尽在河东,朝廷何足畏惧”

    “此一战,只要朝廷肯出兵,就一定能胜!”

    看着王济信誓旦旦的样子,司马昱也摸不准其中的真伪。

    “不知道燕代二国将出动多少兵马”

    “代国出兵五万,我燕国则是出动精锐之师万人!会稽王,这么多的兵马,难道还不足以帮助朝廷牵制魏军的主力吗若是会稽王还不相信,完全可以等咱们燕代联军南下之后,再对魏国进行北伐!”

    “这……”

    司马昱迟疑了。

    接下来的这两日,晋国的群臣就一直在讨论北伐的事情是否可行。当然了,这都是打口水仗,同意的人很多,但是不同意的人也不少。

    看到这种情况的王济,不禁暗暗地叹了口气,东晋有这些只知道空谈,而没有什么真材实料的大臣,估摸着不会长久的。

    没奈何,王济只能根据临行前慕容恪吩咐他的事情,起身前往江陵,将一封书信交到了桓温的手中。

    桓温在看到慕容恪的亲笔信之后,对于慕容恪更是钦佩不已,引为知己。

    其实桓温在攻灭成汉之后,就屡屡向朝廷上表,请求北伐的。尤其是在这段时间,更是一连上了三封奏疏,言辞恳切,字字珠玑,发自肺腑,可都被朝廷一一留中不发了!

    自己的意见被朝廷这般无视,这让桓温十分的恼火。

    现在桓温治下有州之地,自行招募军卒、调配资源,逐渐形成半独立状态,渐露不臣之心。

    东晋朝廷这么搞,再加上慕容恪的煽风点火,桓温终于安耐不住了。桓温再一次向朝廷上奏疏,请求率兵北伐,若是不答应的话,就实行兵谏,请求北伐!

    桓温这一回,同上一次的平蜀之战一模一样,“拜表辄行”,就是这边把奏疏刚刚发出去,那里就马上调兵遣将了!

    3月24日,桓温亲率大军五万人顺流而下,至武昌而止。

    建康城内一片风声鹤唳。

    “祸事了!祸事了!太后娘娘!祸事了!”在太后的寝宫中,一个内侍慌慌张张地跑过来。

    褚蒜子这才刚刚睡醒呢,骤然看见这个内侍在这里大呼小叫的,不禁黛眉一蹙:“什么祸事了难道是魏人打过江了吗”

    “不是的。娘娘,快马来报,征西将军桓温率领兵众五万人已经进驻武昌城,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拿不定主意,震恐不已,现在都请太后你去主持大局呢!”

    “什么!”

    褚蒜子不禁勃然变色。

    这还真是祸事了。

    还是天大的祸事!

    桓温想干嘛

    他这是要造反吗

    来不及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褚蒜子赶紧去洗漱,穿戴整齐之后,便出到太和殿,主持朝局。

    看着陛台下面一副心惊肉跳的模样的大臣,褚蒜子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些人平日里夸夸其谈,看上去似乎十分靠谱,个个都鼓吹得好似管仲、乐毅在世一般,关键时刻,真是一个靠得住的都没有!

    丢死人了!

    “会稽王,到底发生了何事,群臣何以如此惊慌失措”褚蒜子开口询问司马昱。

    司马昱迟疑了一下,说道:“太后,事情是这样的。今早有几匹快马来报,征西将军桓温不知是何缘故,突然率领五万兵马从江陵顺流直下,进抵武昌!这是没有任何征兆的,朝廷先前并没有颁布任何让桓温调动的命令,所以这都是桓温自作主张的啊!”

    “自作主张”

    褚蒜子的好看的眉毛紧紧的拧在一起,说道:“桓温好大的胆子,没有朝廷的命令,擅自调兵遣将,他这是在向朝廷示威吗还是说,他想要造反”

    一般来说,没有朝廷的命令,没有战事的情况下,驻守边关的将领私自调兵遣将,那是要砍头或者诛九族的。

    现在桓温这么做,已经无异于是在谋反了!

    至少违抗皇命这一条,已经足够他死上十次次的了!

    而群臣亦是讨论起来,想法跟褚蒜子差不多。

    “这桓温真是该死!他一定是在向朝廷示威的!”

    “哼!这贼子,亏得明帝将南康长公主许配给他,他如今权势大了,竟然敢恩将仇报了!如此不忠不义之徒,真是活该千刀万剐!”

    “桓温会不会跟王敦、苏峻一般犯上作乱啊”

    “他此举,就已经是在犯上作乱了!没有朝廷的任何命令,就敢私自调兵遣将,是谁给他的权力他这是目无皇上!”

    而司马昱闻言,不禁苦笑着道:“太后,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桓温跟王敦、苏峻的经历还真是大同小异的。

    王敦,士族出身,娶晋武帝司马炎女襄城公主为妻。早年任给事黄门侍郎,王衍荐为青州刺史,东海王司马越掌权时,任为扬州刺史。司马睿移镇建业,召为军咨祭酒,后又继刘陶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

    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消灭不从命的江州刺史华轶,镇压以杜弢为首的荆湘流民起义。东晋的经济、军事重心在于荆、扬二州,王敦进位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封汉安侯,掌握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贡赋入己,将相官吏多出其门,专擅朝政,威胁晋室。

    晋元帝司马睿既畏惧又嫌恶,重用刘隗、刁协等与之抗衡,并放免扬州地区的僮客组成军队,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戴渊为征西将军,名义上北讨石勒,实则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正月,王敦以诛隗翦恶为名在武昌起兵,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响应,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周顗、刁协,刘隗投奔石勒。朝廷以王敦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还屯武昌。

    当年元帝病死,明帝即位,在胁迫下手诏征敦入朝辅政。敦自武昌移镇姑孰,以王导为司徒,自领扬州牧,不久病重。

    公元324年,晋明帝下令讨伐。

    王敦以兄王含为元帅,使钱凤等率兵三万攻建康,明帝亲率六军抗拒。

    最后敦病卒,戮尸悬首南桁。

    要知道,因司马睿依靠王敦及王导才能建立东晋,巩固了国家的根基,所以当时人有说:“王与马,共天下。”



第0396章 王彪之
    苏峻呢

    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

    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

    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

    他于咸和三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

    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无论是王敦还是苏峻,都曾起兵造反,还都成功攻破建康,大肆烧杀抢掠,专擅朝政。桓温虽然还没有真正起兵,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是在向东晋朝廷挑衅了!

    司马昱苦着脸道:“太后,与桓温率军进抵武昌的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他的一封请求北伐的奏疏。桓温不是造反,而是来兵谏的,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朝廷同意北伐之事。”

    “这么说,只要朝廷同意北伐,桓温就会还镇江陵了是吗”褚蒜子蹙眉道。

    “是的。”司马昱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只是太后真的要答应桓温请求北伐的事情吗桓温这是在兵谏,在向朝廷施压的!而朝廷一旦同意了北伐之事,桓温的气焰一定更甚,甚至于视皇上于无物,视朝廷于无物!”

    “这……王叔,事情有那么严重吗”

    “太严重了!”司马昱沉声道,“昔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致使周王室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都不再信服周天子。若是朝廷眼下因为桓温兵谏的事情,迫于无奈,答应了北伐之事,就势必会助长了桓温的嚣张气焰,各地心怀叵测的封疆大吏们,难保不会蠢蠢欲动啊!”

    “可是……这北伐之事,朝廷能够拒绝吗”

    司马昱鼻子一酸,是啊,这北伐之事,朝廷能够拒绝吗

    兵谏,顾名思义,就是以军队来劝谏君主。

    这是谏言的一种十分极端的方式!

    谏,古代大臣或民间人士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叫做“谏”。如:规谏、进谏、谏言、谏书等等。
1...172173174175176...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