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他们可不会顿顿有肉蛋!对于那些估计士兵口粮低于3斤的,那就是相当于皇帝差饿兵,不打仗还好,一旦打仗容易出现哗变!
这时,蔡谟又道:“想要组建这样的一支新军可不容易。不知道谢郎打算将驻地设置在哪里”
“广陵、京口一带涌入了大量的北方难民。新军可以京口为驻地,日夜操练,厉兵秣马。”
蔡谟闻言,不禁愣住了。
这谢安的脑子该不会是秀逗了吧,京口倒是还在晋国的控制范围,但是整个广陵已经沦陷了,成了魏国的统治地,把新军驻地屯在那里,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看着群臣争执不休的样子,谢安早就不胜其烦了,所以力主北伐,收复江淮。
谢安当即与褚蒜子他们约定,这一回北伐,只要谢安能成功取下广陵,收复江淮,新军就能组建!
而谢安甚至连新军的名字都想好了——北府军!
第0479章 白衣渡江
“陛下万福金安!”
因为国家没有战事,变法之事也走上正轨,再加上提拔了许多能干的大臣,所以冉闵一时之间忙里偷闲,也能有空陪着后宫一大群的后妃、皇子公主们吃上一回晚宴了。
看着向自己行礼的妻儿,冉闵挥了挥手,朗声道:“都坐吧。”
“诺!”
冉闵这一大家子人实在是太多了,光是桌子都能摆上二十张!大大小小的妃子,大大小小的儿女都齐聚一堂,真是热闹得很。
坐在冉闵身边的是皇后董巧巧。
董巧巧果然是乖巧,冉闵这刚刚一落座,她就拿着筷子夹了一只油炸过的蝗虫送到冉闵的嘴边。
“咔嚓咔嚓”冉闵的嘴里发出了这种声音:“嗯,这蝗虫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嘛。嘎嘣脆,鸡肉味。”
“呃,鸡肉味吗臣妾怎么没尝出来呢”董巧巧是一头雾水。
冉闵笑着道:“可能是朕的味觉比较敏感吧。”
“陛下,这蝗虫的味道着实一般。若不是有葛洪先生这么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说,食用蝗虫能够治疗咳嗽、发炎、痉挛等病症,还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臣妾和宫里的好多妹妹们一样,都不大爱吃这东西呢!”
董巧巧又瞪着浑圆的大眼睛,看着冉闵,问道:“陛下,你说食用蝗虫果真有这般的奇效吗”
“嘿嘿。信则有,不信则无。”
看见冉闵这副贱兮兮的样子,董巧巧就知道这是忽悠人的。
“陛下,青、冀二州的蝗灾都没了吧”
“是啊。小小的蝗虫,朕还不是弹指可灭巧巧啊,你是不知道,自从朕的这杀蝗虫令,还有葛洪宣传的蝗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之后,各地的蝗虫是被横扫一空!蝗虫现在是有价无市啊,黑市上已经被炒到了十文铜板一只!论斤称,比猪肉都贵的多啊!”
看着冉闵感慨万千的样子,董巧巧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还不是陛下你捣鼓出来的还好臣妾让人进购的蝗虫不多,不然就真的糟践财物了。”
冉闵与董巧巧相谈甚欢之际,中车府令刘霸就匆匆走了进来,并在冉闵的耳边窃窃私语了一会儿。
冉闵的脸色一变:“让人传秦牧、莫轻舞入宫。”
“诺。”
看着冉闵的脸色不太好看,董巧巧不禁疑惑起来:“陛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江淮出大事了。”
……
秦牧是冉闵的首席军事顾问,凡是涉及军事方面的事情,冉闵都会向他过问。
莫轻舞是暗卫的首领,麾下的探子遍布大江南北,晋、凉、燕、代等国,乃至于吐谷浑、高句丽等化外之地都有暗卫的情报据点,给冉闵搜集了无数的情报。
这两个人同时被冉闵召见,可见事情不是一般的严重!
“陛下。”
“都坐吧。”
秦牧与莫轻舞看见冉闵面沉如水的模样,不再客套,直接与他对席而坐下来。
“朕刚刚接到广陵百里加急的战报。谢安白衣渡江,袭取了淮阴,率军北伐!”
“什么”秦牧倒是颇为诧异的。
任谁都没有想到,晋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北伐。
这时,莫轻舞蹙着黛眉道:“陛下,臣原本想跟你禀告来着。谢安向晋帝上书,请求组建一支新军,为此谢安还舌辩群臣,为达目的,谢安甚至还主动请缨,率军北伐,说一定要收复江淮,以京口、广陵为新军之驻地。”
以京口、广陵为新军驻地
冉闵愣住了:“轻舞,你知道谢安想要打造的这支新军是什么模样吗”
“不甚清楚。据说新军将招募逃亡江南的北方流民,简拔其骁勇之士,粮饷从优,武器铠甲都要齐全,甚至是马匹都要往辽东、漠北购置呢!”
“这不是北府军吗”
冉闵不禁脱口而出。
北府军打的最有名的一战,就是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华夏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十七万氐族军败于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
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
这支军队有东晋最著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著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符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百万军队又怎能不败。
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
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可谓是狂喜。
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
那个时刻,肥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华夏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华夏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
但冉闵依稀还记得,北府军应该是谢玄创建的,而且要在二十多年后才出现啊!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由于前秦已一统整个北方,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
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
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刘裕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
“北府军陛下,这北府军是什么军”秦牧不禁有些狐疑起来。
“哦,没事。若是晋国要在京口创立新军,京口故名北府,所以称之为北府军是名正言顺的。”
“……”
而谢安这一回的白衣渡江,的确是出人意料的。
毕竟谁都没想到晋军来得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这边晋国将要组建新军的消息刚刚传来,那边谢安已经开始白衣渡江了。
防不胜防!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白衣渡江,不是说穿着白衣渡江,而是乔装改扮渡江的。
谢安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把自己装扮成商人,沿着长江向淮阴进发,沿途魏军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
“陛下,你打算如何应对晋军的这次北伐”
“晋军都已经打过长江,打过淮水一线了。朕知道谢安的目的是为了夺下广陵,趁机收复江淮,朕绝不能让他得逞。”
看着秦牧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冉闵不禁好奇地道:“秦牧,你怎么看”
“陛下,恕我直言。此时不应与晋国动辄大战。长江以北的江淮之地,本是易攻难守之地,古来征战,便是你争我夺,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魏与孙吴为了此地频频大战,东晋与羯赵更是在江淮对垒了二十多年。但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地方的归属实在无法一致!”
冉闵回过神来:“秦牧,你让朕放弃江淮”
“是的。”
“……”
冉闵颇为头疼地道:“秦牧啊,这伐战之事,可不比做生意,不能什么都斤斤计较啊。”
“陛下,其实伐战与做生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咱们跟晋国在江淮死磕着,最终便宜了谁慕容鲜卑西凉还是拓拔鲜卑陛下,现在咱们大魏还是要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柿子挑软的捏啊。”
“唉,朕真是不甘心啊!”
第0480章 祭孔
开皇三年,即公元350年5月初,谢安白衣渡江,袭取淮阴,随后率军五万人进行北伐,相继攻下江都、高邮、平安等城池,同时配合殷浩的三万晋军收复长江以北的大小城邑。
魏国征东将军卫峥被迫退守广陵城,隔着一条淮水与晋军对峙。
六月,晋帝册封谢安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京口。
话说魏国经过了五年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杂草不除,良苗不秀;乱暴不禁,善政不行。王猛深明此义,执政以来,首先着力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裁汰冗劣,擢拔贤能。
王猛又与御史中丞王谟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
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
王猛又让冉闵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在“有罪必罚”的同时,王猛还力求做到“有才必任”。
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去考虑,才能有出路。他帮助冉闵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官长分科荐举名为孝悌、廉直、文学、政事的人才,上报中央;朝廷对被荐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职;凡所荐人才名实相符者,则荐举人受赏,否则受罚;凡年禄百石谷米以上的各级官吏,必须“学通一经,才成一艺”,其不通一经一艺者统统罢官为民。
荐举赏罚制度和选官新标准的规定,沉重地打击了早已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西晋灭亡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有效地提高了魏国各级官僚的智能素质。
“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贿赂请托、恣意妄举的**现象逐渐消灭,而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
王猛治国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
在他的赞导下,魏国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
冉闵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并与博士等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最后,魏国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
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魏国朝廷征调劳役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
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冉闵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
于是,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冉魏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
中原安定清平,家给人足,“自大梁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
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王猛执政号称“公平”。
他处事果断,办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泥带水。
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县。”
待到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路照,安排食宿。
而当变法大成之际,冉闵为了让中原士子归心,天下士子所望,决定亲率皇太子冉明与一干公卿大夫去到曲阜祭拜大圣先师孔子。
在十二匹白色骏马拉着的壮丽,宛如宫殿一般的车驾上,冉闵喝了一口茶,身边还对坐着太子冉明。
冉闵正在教授皇太子如何去处理政务。
闲暇之余,冉闵说道:“阿英(冉明字),你可知道朕为何不惜千里迢迢地从大梁跑到曲阜祭孔吗”
冉明放下了手中的笔杆子,回答道:“若是儿臣猜的没错的话,父皇你应该是想借助儒家的来推动教育的发展,赢得天下士子之心吧儒家的孔孟之道,以孔为尊,以孔为先师,天底下的读书人几乎都是出自儒家学派。父皇祭孔之举,一定能让天下的读书人对新朝刮目相看,同时也能显示父皇你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啊。”
“不错。眼下我大魏政治清明,军力鼎盛,仓禀充实,国库宽裕,但是教育方面依旧是弱项!天下人才一半在晋,一半在魏,可是我大魏要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啊。”
冉闵语重心长地道:“自汉武帝开始,天下以儒家治国,外儒内法,儒皮法骨。读书人历来尊孔孟之道,朕也不能例外。眼下朕要加封孔子的嫡系后裔孔懿为衍圣公,亲自祭孔,是为彰显大魏对于读书人的重视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