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救命啊!”

    “啊啊啊!……”

    逃跑过程中的晋军士卒恨不得爹娘给自己多生两条腿,也好跑得快一些。但背后的魏军铁骑兵都骑着高头大马,哪怕他们健步如飞,两条腿也架不住四条腿的战马跑得快!

    晋军士卒们哭爹喊娘,抱头鼠窜,狼狈而逃。见到这副情景,后面追杀的魏军铁骑兵更是凶悍,带着一往无前之势,他们见人就杀,见到穿戴着晋军甲胄的人就砍死,脑袋挂在马鞍边上,纵横驰骋,几乎没挥出一次战刀,就能收割一个首级了!

    这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桓温更是吓坏了,这时,在他们的前面还出现了大量的魏军铁骑兵,体格剽悍,看上去凶神恶煞的,这些魏国铁骑身穿厚厚的铠甲,带着面罩,就连胯下的战马都穿戴马具,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而这些高大魁梧的魏卒,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手里还攥着一只又一只的大铁锤,每当靠近逃跑的晋军骑兵的时候,他们就会挥动铁锤,或者敲击敌人的头颅,或者直接砸到马头上,人马当成暴毙,十分的残忍,十分的血腥!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四面八方的魏军将士高呼起来,这呐喊的声音转瞬间便覆盖了整个原野,让每个人都能听得见。

    大势已去,就连逃跑的去路都被阻断了,无奈之下,晋军只好乖乖的放下武器,束手就擒了。

    桓温很是机灵,见到自己跑不了,便换上了一个亲卫的战衣铠甲,抓了一把土灰往脸上抹,把胡子用刀割掉,做一个士卒的打扮,随后就混进了降卒的队伍里。

    卫峥这时骑马过来,向正在负责清点降卒人数的部将询问道:“发现桓温了吗”

    “没有。这里都是降卒,将军,部分晋军已经往南边的伏牛山,或者北边的漳河逃散了。桓温极有可能混在这些队伍里!”

    “桓温狡诈,你们一定要细细的排查。”

    “诺!”

    见不到桓温的人影,卫峥有些不甘心,但还是继续驱马向前,追杀晋军的残部去了。

    而此时,桓温就低着头,排着队,混在晋军的降卒当中深深地看了卫峥的背影一眼。真是好险啊,差点就被发现了!

    济阳这边的战事进行得很顺利,至于阳武那里,就更是不要太轻松了。

    这一战,魏军参战的总兵力是五十万人。

    鸿沟六万锐士,济阳十五万的军队,剩下的阳武方向,则是多达二十九万,将近三十万的大军!

    李农坐镇阳武城,分三路出击,合围了正在进攻阳武城的八万晋军。经过了这么多日的消耗,其实这里的晋军已经不足七万了,在兵力相差四倍不止的情况下,晋军全线崩溃,大将谢安、孙盛、袁乔等人被俘虏。

    魏晋两国的这一场战事进行了近一年,从开皇四年的十月,一直打到开皇五年的六月,八个月的时间,双方所投入的总兵力多达一百一十八万人马。

    战争的结果是魏军大获全胜,于鸿沟以六万锐士破晋军五十万人,俘虏殷浩、谢尚等人,至于济阳、阳武这两个地方更是捷报频传,一时之间,魏军大破晋军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值得一提的是,只是这一战,晋军被斩杀的士卒多达二十万,被俘虏近三十五万人,还有差不多三万人失踪了,估计是不知道逃散到哪个深山老林去了,不知所踪。

    还有蒲箐、姚襄的队伍已经撤到长江以南的地方去,不知道目的何在。

    回到大梁,冉闵便在奉天殿召开大朝会,接受了群臣的祝贺之后,就开始讨论如何处理战后事宜。

    “陛下,鸿沟之战,我魏军共俘虏晋军三十五万人。这么多的降卒,必须要妥善安置起来,不然一旦哗变,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崔皓第一个站了出来。

    冉闵点了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诸卿,你们都议一议吧。”

    这时,徐机出列道:“陛下,臣以为,不如按照以前的法子,把这些战俘都打发去修建运河吧!”

    “陛下,臣以为不妥!”韦謏站出来说道:“这次的降卒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工地根本就接手不过来。而且咱们还要把这些降卒分配到各地去,耗时费力,途中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韦卿说的不无道理。”冉闵表示赞同。

    “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运河。大运河固然是一件功在千秋之事,于民生,于军事都是极好的,但切不可操之过急!臣认为这眼下的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恢复生产,劝课农桑。最好是让这几十万的降卒打散编制,到各地去屯垦开荒,以做军备!”

    说到屯田兵,就不得不说屯田制度了。

    屯田制度一般指组织并强制士兵或者民众进行垦种的耕作方式。常见于乱世时期或者是长期贫困的边远地区。

    为什么

    因为乱世时期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一般平民很难活下来,这种情况下参加朝廷组织的屯田,参军,或者参军后屯田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而长期贫困的边远地区也是如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参加朝廷的屯田虽然苦,但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好。

    所以在三国乱世,和明初乱世,都出现了屯田制度,明朝更是出现了卫所制度,指定军人边耕作边打仗(一般是一半人劳动一半人参加作战)。

    但是这种制度的实行有来赖于大环境,如果大环境转变,出现和平慢慢到来,平民的生活比士兵好。或者屯田的土地被贵族或者地主侵吞,军人的田地被侵占,活不下去了。

    出现这两个条件后,屯田就自然进行不下去了。

    其实魏国一向是有着屯田兵的存在的,这些屯田兵战时为兵,平时为农,负责屯垦戍边,只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朝廷才会征召他们征战。

    譬如这一回,冉闵调动了五十万的大军与晋军作战,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屯田兵来的。




第0549章 伐晋?灭晋?
    归根结底,这就是利用士兵垦种荒地的制度。

    是当年曹操为了增加生产设立的制度。

    卫所制就是跟“府兵制”类似,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虽说这两种军事制度类似,但是两个战斗力却不一样。

    而产生战斗力保持时间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屯田兵多是因为曹魏想增加收入,解决士兵生计而设立的,所以当曹魏稳定下来时,这种兵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卫所兵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明朝对外战争与对内维稳靠的都是卫所兵,从明朝建立到明朝灭亡,靠的都是卫所兵。

    而且卫所兵有一系列的规定,主要任务不跟屯田兵一样是为了发展生产,所以两者的实力相差很多。

    不过就算两种军事制度设立之处的初衷都是好的,可是随着局势的稳定,地方豪强的出现,侵占了屯田兵的土地,屯田兵变得名存实亡,而卫所兵的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管好地主阶级对土地的侵占。

    冉闵觉得韦謏说的有道理,当务之急,不是修建什么大运河,而是让这三十多万的降卒去屯田,垦荒戍边,这也能给魏国创造出一笔不菲的收入!

    解决了战俘的事情,崔皓又出列道:“陛下,这一战,咱们俘虏的晋军将领甚多,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晋将多名士,倘若杀之影响不好,恐寒天下士子之心。这样,对于能招抚的,可以在军中或者地方担任官职,酌情而定,对于不能招抚的,赏赐金银玉帛,赐给他们一处宅邸居住大梁,但有一点,就是不得出大梁城。”

    “陛下圣明!”

    对于谢安、谢尚、孙盛等人,冉闵早就有心招揽了,但他们不怎么配合,不过没关系,思想工作到位了,相信一切都不成问题。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

    崔皓退下,大司马李农便出列道:“陛下,还有就是对晋作战,收复失地的一干事宜。鸿沟、济阳、阳武三战,我军三战三胜,大败晋军,臣请遣一支偏师收复江淮、襄樊失地,并举大军南下,一战而灭晋,一统江山!”

    “一统江山,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冉闵幽幽的道。

    这时,崔皓当即跳了出来,说道:“万万不可啊陛下!臣以为收复失地可以,但是不可大军跨过长江,继续南下灭晋!连年的大战,士卒早已疲敝不堪,粮饷紧缺,将士思乡心切,恐无战意,而且晋国之疆域何其之辽阔,晋人又是何其之多也!”

    “晋国立足于南方数十年,一向以天下正统自居,深得民心,又得到江南士族的拥戴。眼下他们是吃了一场大败,可战之兵全无,但是仅凭我魏国眼下的国力,想要全取江南,灭亡东晋,想要统治长江以南的广袤的晋国土地,那是绝无可能的!到时候无数的晋人,在野心家的煽动之下,必将奋起反抗。”

    “陛下通读经史子集,应该知道春秋时吴军攻占楚都郢,却未能彻底灭楚的典故。孙武一生最巅峰的就是灭楚之战,奔袭千里,五战灭郢!但为何连国都都陷落了,主力军队都被打败了,楚国还能破而后立”

    对此,包括冉闵在内,一些饱读诗书的人都很清楚。

    拥有强大的实力以及兵圣孙武的吴国,为什么最终没有灭掉楚国,还被楚军收复失地赶出楚国呢

    首先,吴军犯有严重的战略失误。吴军打下郢都后,孙武曾经劝说过吴王阖闾,说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是吴国这个后起小国能够一口吞并的,应该早早立一个楚国宗室做傀儡,让这个傀儡政权割让大片土地给吴国,然后徐徐图之,逐渐吞并楚国。

    但是吴王阖闾和吴军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根本听不进孙武的建议。

    阖闾还纵容吴军官兵大肆淫掠,据史书记载,“吴军以尊卑班次,处楚王宫室”,加深了楚国人对吴国的仇视。

    吴军占领郢都后,楚军闻风逃散,自信心满满的吴王阖闾并没有乘胜全力进击,只派了一路偏军去追杀楚昭王,而主力留在郢都周围,这给了楚军喘息的机会。

    楚国国都丢失后,楚昭王逃到随国,召集各地部队,准备反击吴军。

    楚国的公子申也收编了柏举之战后溃败的楚军残余力量,对抗吴军。

    其次,是秦国卷入了战争。吴军攻破了郢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逃了出去。

    申包胥思来想去,认为楚国已经不可能独立对付吴国了,必须去其它国家搬救兵,而能拯救楚国的只有秦国。申包胥星夜兼程来到秦国,面对秦哀公的无动于衷,跪着哭了七天七夜。

    最后秦哀公被打动了,同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发兵援楚,派遣大将子蒲、子虎率五百辆战车驰援楚国。

    秦军入楚后,与楚国的抵抗力量会师,楚国溃逃的军队看到秦国的援兵来了,士气大振,秦楚联军先是在沂地打败了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的军队,然后灭掉了吴国的盟友唐国,使吴军遭遇当头一棒。

    吃了败仗的夫概动了歪心思,认为自己是攻破楚国的大功臣,才能不在其兄阖闾之下,王者之位有能者居之,既然阖闾能从吴王僚手中夺得王位,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效仿呢

    利令智昏的夫概遂铤而走险,偷偷地溜回国内,趁着阖闾以及吴国重臣都在楚国的机会,居然自立为吴王。

    阖闾没有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夫概会弄这一出,毫不犹豫地将楚国的战事托付给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自己率领部分精兵杀回吴国,结果势如破竹,打得夫概狼狈逃命到死敌楚国那里,向楚昭王投降。

    这时候,正好传来吴国的老邻居越国蠢蠢欲动偷袭的消息,于是吴军放弃固守郢城,伍子胥与孙武等率领军队返回国内。

    总而言之,吴国最终没有能够灭掉楚国,和阖闾不听取孙武的正确建议,骄傲自大、过分自信,没有乘胜全力进击。

    以及秦国出兵援助楚国有直接关系,加上夫概的意外叛乱,和越国的趁机偷袭,以及吴军的军纪败坏和楚国人抵抗的决心,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即使有孙武的吴国也不能继续强行打下去,只有选择撤军。

    吴国攻破楚国之战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虽然吴国最终未能灭掉楚国,却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吴王阖闾也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

    吴国在晋国的扶持下兴起不到八十年,能够一举打败老牌霸主楚国,奠定东南霸主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徐机不赞同尚书令崔皓的说法,出列道:“陛下,崔令君所言固然有理,但是今日之魏,不是昔日之吴,今日之晋,也不是昔日之楚!晋国的主力全军覆没,国中已无可战之兵,内外交困,岌岌可危,若不趁此良机一举灭晋,恐生事端。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请陛下三思!”

    这时,李农也是赞同地道:“陛下,徐大人所言极是。对于吴军千里奔袭,五战入郢之事,臣也知晓!吴王阖闾之灭楚,实际上是联军攻破了郢都并短暂占领之,只是击败楚国,占领首都,只不过楚国全境未被占领完。”

    “因为楚国的社稷沦陷,楚昭王出逃,所以时人称为破楚。但申包胥千里乞师秦庭,召来了秦兵,加上楚国残军合力,吴人很快退去,楚昭王重新归郢都,复国成功!”

    李农肃容道:“眼下晋国可谓是全军覆没了。其国内皆是老弱,不堪一击,此时不灭晋,更待何时”

    有李农、徐机的牵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分成两派,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一派请冉闵同意派兵收复江淮、襄樊失地,并出兵灭晋,另一派则是只请求冉闵收复失地,便偃旗息鼓。

    主战派比较激进,基本上是武将,还有几个好战的文臣。而主和派则是较为温和,基本上是文臣,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一旦打仗起来,他们要操劳很多,夙夜在公,这身体实在是吃不消啊!

    冉闵想了想,便道:“若灭晋,咱们需要多少兵力”

    李农在心里暗自盘算了一下,说道:“陛下,至少需要二十万的兵力!”

    闻言,冉闵笑而不语。

    崔皓则是吹胡子瞪眼地道:“李农!大司马!你这是在欺君!二十万人马你就想灭晋,未必太过痴人说梦了吧晋国的国内虽无多少可战之兵了,但是他们还可以征召更多的新兵作战,哪怕是临阵磨枪,哪怕是在后面给你捣乱,不知道你的二十万灭晋大军是否受得了你是想重蹈当年李信伐楚之覆辙吗”

    “崔令君,消消气。”李农讪讪地笑着道:“现在的晋国,羸弱不堪,二十万的军队足够灭晋了。若不是长江以南的晋地够大,我还想请求陛下只给我精兵十万人,保证晋国各地的城池望风披靡,其军闻风丧胆!”



第0550章 巡狩
    “李农,东晋的疆域确实不小,其有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东晋的疆域东到舟山、吴兴,西起汉原、大渡河,北到南阳、汉中,南临合浦、南海,南北纵横五千余里,东西超过万里。”

    冉闵淡淡的道:“这么大的疆土,二十万大军就想吞并,的确是痴人说梦的。”
1...250251252253254...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