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等到冉良退下,石鉴又出列道:“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说!”

    “父王,儿臣请征伐西凉!”

    “什么!”

    闻言,不仅是石虎傻眼了,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

    这石宣之乱刚刚平定,百废待兴呢,石鉴竟然还敢怂恿石虎去打仗他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

    虽说,过去的大赵国是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无岁不战。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的,现在的大赵国经历了石宣之乱,朝廷已经无以为继!

    打仗需要什么需要钱粮啊!

    这钱粮从何处而来

    钱,朝廷是有的,但是粮草呢

    官军在石闵的统率之下,平定叛乱的速度极快,但也动辄数十万的兵力,消耗巨大,现在又要调集粮秣去赈灾了,还要去攻伐西北的凉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不,没等群臣跳出来反对,石虎便沉声道:“石鉴,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怎可轻易开战今叛乱刚刚平息,国力不济,欲西征凉国,谈何容易又于我赵国有何裨益”

    “父王!儿臣以为,这未尝不可一战啊!”

    石鉴照着石闵交给他的话,慷慨激昂地道:“如今国内的战火适才平息,按理说,的确不该再起刀兵!但是不起刀兵,不足以震慑宵不足以扬我国威也!”

    “此话怎讲”

    “父王啊,石宣之乱,对我赵国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天下列国都十分关注这一动乱。据悉,在邺城城破之前,石宣还曾派出许多信使,到晋国的建康去称臣求援!当时的晋帝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此事,晋臣赞同出兵接纳石宣以及南方的兖州、徐州等地者甚多,晋国甚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

    “幸亏咱们的大将军兵贵神速,又有父王的天威所至,官军这才得以迅速拿下了邺城,粉碎了其阴谋。”

    石虎眯着眼睛道:“这能说明什么”

    “父王,请你想一想,偏居一隅的晋国尚且如此,难道附近的成国、燕国、代国和凉国就对中原没有觊觎之心吗倘若事情有变,邺城的叛军负隅顽抗,坚持到了晋国的援军赶到,届时只怕天下列国都会想要进军中原,来分一杯羹的呀!”

    “这不能成为你征凉的理由。”

    “父王,征凉之事,还与赈济青、兖、徐三州之灾民的事情密切相关。”

    “哦”石虎来了兴致,“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今东南旱情严重,饿孚遍地,各郡各县都充斥着大量的难民,若是不严加控制,只怕会酿起民变。那么如何控制自古以来,黎庶但凡是能活下去,都不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如秦末的陈胜吴广之乱,汉末的黄巾之乱,他们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这才去造朝廷的反的!”

    “而造反的中坚力量,就是青壮!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官军从青州、兖州和徐州都招募了许多兵员,但情况依然得不到控制,受到灾荒侵袭的三州之地,流民遍地,若是他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铤而走险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这话,石虎已经反应过来了。

    “你是说,继续招募受灾的青、兖、徐三州的青壮入伍”

    “不错。”

    石鉴颔首道:“父王,流民如洪水猛兽,近日来,大量的流民出现在中原地区,为汉人的坞堡和富贵人家收纳,壮大了他们的势力,乃为乞活军,或者落草为寇,各郡各县都深受其害。如今,若是可以再征辟西凉,可以动辄数万精锐,再遣民夫十余万,不说能灭西凉,至少迫使其与晋国断交,转而向我赵国俯首称臣都未尝不可啊!”

    这个主意,是石闵给石鉴出的。

    旱情实在是太严重了,老百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又会酿成一起剧烈的农民起义!

    石闵的这个法子还是按照后来的宋朝的厢军想出来的。

    后来的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对此,宋朝廷采取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起义较为严重的地方,采取安抚的政策,即招募其青壮入厢军、乡兵。

    没了青壮,没了兵源,老百姓怎么造反

    不得不说,宋朝的这个法子真是阴险而行之有效的。

    而赵国若是趁此时机,出征凉国的话,还能转移一下国内的注意力,压制民变。




第0158章 气运之说
    割据于西北一隅的凉国,一向是石虎的心腹大患。

    凉国始于张轨。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族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

    后张轨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拒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直到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向东晋俯首称臣,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前凉”。

    凉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十分强大的。

    凉国政权已经历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四世而治,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龟兹,西城诸国先后归附。然后击败了伊吾戊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区。

    到张骏时,凉国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张氏一族可谓是首鼠两端之极,曾先后接受过晋王朝、汉赵(前赵)、后赵的册封,譬如现在凉国的当家人张骏,东晋朝廷拜张骏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前赵帝刘曜又派使者拜张骏为凉州牧、凉王。此外,石勒还曾拜张骏为凉州牧、镇西大将军、凉王。

    张氏凉国名义上归附于他国,沦为附庸,但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对于这种军事上的事情,石虎还是要过问一下大将军石闵的意见的。

    “棘奴,你认为呢”

    石闵站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此时出兵征辟西凉,正当其时!西凉张氏,桀骜不驯,早有不臣之心,其曾先后接受过晋国、西赵(前赵)和我大赵国的册封,然早已自立一国,境内用的是自己的年号!”

    “今凉王张骏,有谋略,能磨砺节操改正过失,勤于政务,统领文武官员,全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远近之人称颂,号称为积贤君!自从张轨到凉州后,正值天下大乱,各处征伐,军队从来没有安宁的时候。到张骏时,境内逐渐平定。”

    “早年,张骏又派其部将杨宣率军越过沙漠,征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诸国都降服。鄯善王元孟贡献女子,号称美人,建宾遐观让她居住。焉耆前部、于阗王都派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张骏在河中得到一块玉玺,上面有‘执万国,建无极’的字样。自可见其野心!”

    石闵肃容道:“大王,我赵国先后数次进攻过凉国,都无功而返,何以也非是统兵的将领谋略不足,非是将士们不够悍勇,非是咱们的兵戈不够犀利,非是咱们的粮秣不够充足,乃是时局所限,而凉国又自强也!”

    张骏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而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当时张骏全部占有了陇西之地,兵马强盛,虽向东晋称臣,但不使用东晋历法。跳六佾之舞,树豹尾之旗,设置的官僚府邸都比拟君王,只是名称略有区别。

    又分出州西部边境的三个郡设置沙州,东部边境六个郡设置河州。二府的官僚无不称臣。又在姑臧城南修筑城池,盖谦光殿,用五彩描绘,用金玉装饰,用尽了珍奇巧技。

    在殿的四面各盖一座殿,东面的叫宜阳青殿,春季三个月居住,礼服器物都依照东方之色;南面的叫朱阳赤殿,夏季三个月居住;西面的叫政刑白殿,秋季三个月居住;北面的叫玄武黑殿,冬季三个月居住。

    殿旁都有当值内官的公署,全都与各方之色相同。

    到他晚年,就随意游玩居住,不再依照四季分别居住。

    张骏在位期间,积极笼络南方的晋王朝,表面上谨守人臣之节,效忠晋朝王室。秉政期间,勤劳政事,册立世子,极力扩张版图,夺取河南地区,尽有陇西之地,割据一方。

    凉国有这么一位君主,着实让人忧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石虎眯着眼睛道:“诚如棘奴所言,凉国可虑。然,此番进击西凉,该以何人为将该出动多少步骑多少民夫多少粮秣如何进军请草拟出一个章程来。”

    “遵旨。”这是石闵自己的事情。

    下了大朝会,石虎又回到常青殿,正准备午睡的时候,便听见内侍进来说僧人吴进求见。

    石虎虽然残暴,但却笃信佛教,对僧人格外尊重,他统治期间,汉人百姓为躲避繁重的兵役徭役,往往出家为僧。而这个僧人吴进便是其中的一位。

    朝野上下都知道,石虎最信重的两个僧人,一个是吴进,一个是佛图澄。

    吴进的知名度不高,但佛图澄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得道高僧!

    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时出家学道,能背诵经文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然没有读汉地儒学史书,而与诸位学者高士辩论质疑,全能符合理义,没有人能难倒他。

    他自说,曾两次到罽宾国学法,受诲名师。西域的人都称说他已经得道。在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到洛阳,志弘。

    传闻中,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用麻油掺合胭脂,涂在手掌中,千里之外的事物,全部显现于手掌之中,就如面对一样。不仅他能看到,也能使持戒治斋的人看到。他听见塔铃之声就能断定事情的凶吉,没有一次不灵验的。他本来想在洛阳建寺弘法,但此时正逢刘曜叛乱,帝京动乱。

    因此,佛图澄在洛阳建寺弘法的大志没有实现。于是他隐居山林草野之地,以观世态的变化。

    后来佛图澄来到襄国(今邢台市),奔投石勒部下,出谋画策,辅助石勒称帝,建立赵国。石勒登位后,对佛图澄十分崇敬。有事必先问佛图澄,而后才发令行动。石勒死后,石虎废除其子石弘,自称天王,对佛图澄更加敬奉。

    佛图澄在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百九十三所。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

    这个吴进,能与佛图澄这样的得道高僧一样,受到石虎的信赖,想必也有非同一般的本事。

    “大王,贫僧这厢有礼了!”吴进有模有样地跟石虎行了一礼。

    石虎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道:“大师,坐吧。”

    “谢大王。”

    “大师,不知你今日而来,所为何事”

    “大王,贫僧是为了您的江山社稷,羯赵国的江山社稷而来。”

    “此话怎讲”石虎一脸的疑窦。

    “难道大王还不清楚吗历年来,国家征战,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战,灭段辽、攻燕、征凉、伐晋、辟代,乃至于前不久的平叛之战,其中所消耗着,莫非六夷与我羯人。”

    吴进亦是够无耻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贫苦出身的汉人,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佛图澄为师,精通佛法,又深得石虎的喜爱。

    对于吴进的话,石虎颇为看重。

    绕是如此,吴进的三观尽毁了,毕竟身体里流着汉人的血液,他却口口声声地称自己是“羯人”!

    这样的人与汉奸有何区别

    五胡六夷,其中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六夷在古时候指的是东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乌桓鲜卑,后泛指外族。

    而此时,羯赵国的国人是羯人,六夷则是晋人(汉人)、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羌人、丁零人。

    “国家征伐,所用者多为匈奴人、鲜卑人、羯人、氐人和羌人,汉人虽有,比例也不少,但是其中消耗不成正比也!大王啊,我国人不多,人丁稀薄,不过数十万众,远比匈奴人、鲜卑人少的多,何况是晋人”

    “我大赵国有一千百多万的子民,晋人占了一半以上!晋人擅于耕作,生产稳定,人口不断增长,这是不利于我赵国的事情啊。”

    闻言,石虎的脸色一沉,说道:“朕亦是这么想的。”

    “大王,胡族的命运将要衰落,晋王朝当要复兴,应当让晋人服艰苦的劳役,以抑制他们的气势!”

    “朕明白了。”



第0159章 暴行
    公元342年盛夏,大赵天王石虎以石鉴为征西将军,梁犊、麻秋为左右副将,率步骑万,民夫十五万人西征凉国。

    “可恨!天杀的吴进!我一定要杀了你!”

    这一日,原本在家中静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石闵,忽而接到了暗部的奏报,顿时勃然大怒。

    在一侧的董巧巧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么生气的石闵,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石闵英明果决,有谋略,文武全才,他自知愤怒会冲昏了头脑,所以在一般的时候,他都是很淡定的,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这就是作为一个上位者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这在过去,即便是深陷重围,或者是被石虎鞭笞、苛责,石闵都是冷着脸的模样,不会跟现在这样怒气冲冲的。

    “闵哥儿,发生了何事,值得你如此动怒”

    石闵冷哼了一声,道:“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昨日,僧人吴进向石虎进言说,胡族的命运将要衰落,晋王朝当要复兴,应当让晋人服艰苦的劳役,以抑制他们的气势!石虎听信了吴进的话,让尚书张群征发附近各郡的男女十六万人,车十万辆,运土到邺城以北,修筑华林苑及漫长的围墙,占地方圆数十里!”

    “征发这么多的劳役,劳民伤财且不说,竟然还圈占了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那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将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啊!”

    石闵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确实不是做作的。

    董巧巧叹了口气道:“唉,闵哥儿,气大伤身,还是想开一点吧。石虎暴虐成性,一向以奴役和残杀他人为乐,他没有更过分地对各地的汉人进行屠戮,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他敢”石闵瞪着眼睛道,“我汉家儿郎众多,岂是他斩得尽,杀得绝的石虎这么干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估计日后还会更加的过分。”
1...5455565758...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