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若晋、燕、凉三家果真合军,只怕声势不小,而且其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进击的话,只怕想要打退他们的进攻,殊为不易啊!”
听着耳边嘈杂的声音,石虎慢慢的闭上眼睛,又道“棘奴,对此,你有何看法”
闻言,石闵垂手道“陛下,此事果真属实亦是不难解决。晋、凉、燕三家互不接壤,相隔数千里,中间隔着我一个大赵国,以我大赵国之强军,完全可以逐个击破!”
“而且,凉州经过战乱,元气大伤,想来已经没有进取之力;晋室欲北伐,声势浩大,然则不足为虑也,李信率军五万屯于襄樊一带,进驻宛城,纵然晋国倾国之力来袭,想必也能阻挡一时,等我援军赶到的。”
“至于燕国……有强兵,然则底蕴不足,况且我大赵国的幽州防线十分坚固,陛下不必担心。”
历史上的东晋组织过许多次北伐,但都是无疾而终,不了了之的。
在这诸多的北伐中,庾氏北伐颇为耀眼!
庾亮与庾翼两兄弟都曾经进行过北伐。
公元339年(咸康五年),当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收复中原故土的想法,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
庾亮之弟庾翼任南蛮校尉、南郡太守,镇守江陵。任命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进入子午道。又派偏师伐蜀,进入江阳,擒获成汉的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将他们押送京师。
庾亮则率十万大军,据石城,为诸路大军的后援,于是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成帝让群臣商议此事。
当时王导和庾亮的想法相同,而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可贸然行事,太常蔡谟也认为石虎不是庾亮能够对付的,此事便作罢。正值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
同年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
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
不久,又拜他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一年后忧慨而卒。
庾氏兄弟执着于北伐,收复汉家河山,这是值得称道的。
庾翼之北伐便在今年。
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庾翼以攻灭胡虏、收复蜀地为己任,派使者向东与燕王慕容皝相约,向西与凉州牧张骏相约,商定日期大举行动。
群臣大多认为此事难以施行,只有庾冰的意见与庾翼相同,而桓温、谯王司马无忌也都赞成庾翼的想法。
公元343年(建元元年)七月,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向庾翼投降。
同月初八,康帝下诏让朝廷论议北伐之事。庾翼想全数出动自己所统领的士卒北伐,上表推荐桓宣为都督司、雍、梁三州及荆州四郡诸军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率军入临淮。同时出动自己统领的六州中的奴仆及车牛驴马,使得百姓都叹息怨恨。
庾翼想移镇襄阳,怕朝廷不许,便上表称移镇安陆。
康帝和朝臣都派使者晓谕制止他,车骑将军参军孙绰也写信劝阻庾翼,但庾翼都不听。便违诏向北行进,到达夏口后,又上表请求镇守襄阳。庾翼当时拥有兵众四万人,康帝最终下诏加授他都督征讨诸军事。车骑将军庾冰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
庾翼率军抵达襄阳,召集自己的僚佐,陈列旌旗与铠甲,亲授弓箭,说“我这次出征,就像这次射箭一样。”三起三叠,士卒都注视着他,士气高涨。
朝廷进拜庾翼为征西将军,领南蛮校尉。
当时后赵骑兵五六百人出樊城,庾翼派冠军将军曹据率军追击,在挠沟北将其击破,后赵军死伤近半,曹据缴获战马百匹。
庾翼安抚自荒远地区前来的人,竭尽招纳贤士的事宜,建立客馆,设立典宾参军。又命梁州刺史桓宣在丹水与后赵将领李罴交战,被李罴击败。庾翼贬桓宣为建威将军,桓宣为此惭愧气愤,不久后便去世。
庾翼让长子庾方之出任义城太守,代统桓宣的部众。又命征西司马应诞为龙骧将军、襄阳太守,征西参军司马勋任建威将军、梁州刺史,戍守在西城。
这时,彭城公石遵趁机站出来道“父皇,幽州的要塞固然坚固,但这天下委实没有攻不破的壁垒!幽州兵少,而鲜卑人强健,若是在晋人北伐之时,鲜卑人南下牧马,儿臣唯恐辽西和幽州有失啊!”
“彭城公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作为石虎跟前的大红人,申扁随即出列道,“陛下,幽州、辽西不容有失!况且,适逢陛下登极之时,燕人挑衅如斯,不好好教训一下他们,岂非让这些野蛮人认为我大赵国无能人乎无强军乎”
“申扁大人所言极是。”
石遵与申扁这一唱一和的,跟唱双簧一般“当此时,儿臣请陛下派出强军进驻辽西,威慑鲜卑人,或者干脆出兵伐燕,打击一下慕容皝的嚣张气焰!”
“臣附议!”
“臣附议!……”许多大臣都纷纷赞同。
“棘奴,你认为呢”石虎再一次询问石闵的意见。
石闵回答道“陛下,我大赵连年征战,士卒疲弊,思乡心切,再动辄大战,唯恐不妥。所以,臣以为对燕国,可以威慑,但不必大动干戈。”
“何以威慑”
“这……”石闵正在迟疑的时候。
石遵又跳出来道“陛下,大将军可为威慑!”
“何解”
“大将军为我大赵国之战神,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无往而不利!有大将军坐镇幽州,如中天悬剑,一柄利剑架在慕容皝的脖子上,岂容燕国宵小作祟”
石虎似乎认真地想了想,说道“善。棘奴,你可愿出镇辽西”
“但陛下之命,臣无不遵之!”
“好!”
石虎眯着眼睛道“拟旨。加封石闵为征北将军,内外诸军大都督,持节,节制幽、并、辽西诸军事。择日起兵五万,出镇令支!”
“臣,遵旨!”
第0197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
石虎终究还是对石闵下手了,不过不是痛下杀手,而是将他外调,出镇令支。
对于石虎的这一纸调令,石闵并不意外。
借此机会,石虎分化了石闵的汉军势力,二十万石闵本部的汉军被分成四个部分,一部进驻青州,一部进驻襄樊,一部留守邺城,一部则要随石闵北上,进驻令支。
石虎自知时日无多,他一旦驾崩,后继之君无法驾驭得了石闵这头猛虎,养虎遗患。可惜的是石闵这头猛虎已经长成,石虎想要铲除石闵的势力,至少会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他人。
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削弱石闵的势力,伺机除掉石闵。
石闵很明白石虎的这番“良苦用心”,故而在散朝之后,便去到漳河大营发布号令,调集粮草军需,随时准备出兵北上。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石闵定于七月十三,即明日出征,却在这个时候,石虎又派人宣他入宫。
得知这个消息,崔皓和秦牧都十分焦虑。
“主公,还请慎重起见!石虎已经濒死,此刻他又视主公你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倘若石虎一个想不开,埋伏刀斧手于左右,主公危矣!”崔皓急声道。
“是啊。主公,如此宫变比比皆是,汉末的大将军何进,便被十常侍诓骗进宫,随后绞杀!不可不防啊主公。”秦牧随之附和。
但是石闵固执己见“你们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石虎倘若果真要杀我,就不必大费周章地分化我的本部兵马,此时入宫,可能又是一番试探。”
“主公……”秦牧沉声道,“事到如今,主公安能以身犯险石虎的所作所为,说不定只是为了麻痹主公,一旦石虎起了杀心,主公何以自处主公一死,汉军便群龙无首,这不是正遂了石虎父子的心意吗”
闻言,石闵眉头一皱,没有说话。
秦牧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如今的石虎已经病入膏肓,真可谓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他完全可以破罐子破摔。
但石闵输不起,他的命只有一条,那二十万的汉军将士只效忠于他一人。
一旦他石闵被诛杀于建章宫,后果只有两个,一个是还驻扎在漳河大营的汉军愤而起事,攻入邺城,攻入建章宫,但终究会被四方的赵军消灭,就连青州和襄樊一带的两支汉军都无法幸免于难。
还有一个,则是在石闵被诛杀后,石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下旨,恩威并施,迅速瓦解汉军的势力,绞杀汉军中石闵的死忠分子,算是和平解决这一事端。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石闵想要看到的。
石闵必须要赌一把,赌上自己的性命!
“元亮、秦牧,我有一事要拜托你们。”石闵忽而肃容道。
“请主公示下。”
“我此番入宫,一旦丧命,你二人便护我妻小周全,或者南下晋国,或者去往他处,隐姓埋名。”
“主公。”崔皓和秦牧不禁动容。
“还有,我这便拟一份手书。一旦我丧命,便让漳河大营,还有襄樊、青州的汉军全部归降,不得反抗。”
“诺!”
最终,石闵还是出了家门,赶往建章宫而去。
常青殿。
“咳咳!……是棘奴来了吗”
“是。陛下,棘奴来了。”
当石闵再次见到石虎的时候,见到的便是这样的一番情景。
重病缠身的石虎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瘦得跟皮包骨似的,面容枯槁,眼神呆滞、混浊,手臂都在打着摆子,咳嗽不止,额头上还包着一条丝巾。
“棘奴,你过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石闵随即走过去,跪到石虎的面前。
石虎打量了他一阵子,忽而轻声笑道“棘奴啊,朕果真没有看错你,也没有看错石瞻。你跟你的父亲一样,都是了不起的盖世英雄,都是朕有力的左膀右臂!只可惜,石瞻没有你的气运,不然上阵父子兵,你父子二人必为王翦、王贲一般成为千古佳话的。”
石瞻的运气的确不怎么好。
石瞻早年成名,从军入伍,其祖先是汉朝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骑都督,世代为牙门将。到石闵的祖父冉隆这一代已经没落,不过冉氏加入了乞活军,成为其中流砥柱,势力非同一般。
冉瞻自幼习武,11岁时就已统率起族人与胡人作战,熟于骑马,多力、善射,勇而无惧。十二岁时,被石虎收为养子,遂改名为石瞻。
冉瞻在任乞活陈午部将期间,其曾率族人从魏地(今属河南)过江奔东晋,要求晋室出兵北伐,未果北返;但这次南行却接受了东晋“建节将军”的封号;河内之战时,面对匈奴、羯胡的攻城大军,相传其于两军阵前,射杀刺死敌军多人,阵前观战的石勒大惊,勒奇之,赞曰“此儿勇健可嘉”,后被俘。
石瞻对于羯赵国还是有汗马功劳的。
公元324年,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东莞太守竺珍、东海太守萧诞以郡叛降于勒。刘遐退保泗口。
勒征徐、扬州兵,会石瞻于下邳,
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夏,四月,石瞻攻陷晋兖州刺史檀斌于邹山,斌死之。
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于邾,陷之。龙骧将军王国叛,以南郡降于勒。济岷太守刘等杀下邳内史夏侯嘉,以下邳叛,叛降于后赵,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陷之。
晋咸和三年(328),七月,后赵中山公石虎率士众四万人从轵关西进,攻击前赵的河东,有五十多个县应从,石虎于是进攻蒲阪。
前赵主刘曜派河间王刘述调遣氐族、羌族士众屯驻在秦州,防备张骏和杨难敌,自己率领中外精锐的水、陆各军救援蒲阪,从卫关北渡黄河。石虎畏惧,率军退走,刘曜追击。
八月,在高候追上石虎,与石虎交战,石虎大败,石瞻被杀,尸体枕籍达二百多里,刘曜缴获的军资上亿。石虎逃奔朝歌。
“陛下谬赞了。”石闵低着头,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棘奴,你老实告诉朕,你是想做周公,还是想做王莽”
石虎读过一些汉家史书,故而知道王莽与周公的典故。
一个谋朝篡位,遗臭万年的佞臣,一个天下归心,流芳百世的忠臣,二者相形见绌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第0198章 血书
周公旦与王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又有着关键的不同点。
正如白居易在诗中说的一般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公这样的大忠臣也有被流言中伤,被大家怀疑的时候;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也有装模作样,收买人心而被大家称赞的时候。
假使这两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诗文虽短,却涉及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周公与王莽。先说说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逝,周公见太子成王年幼,暂代帝位。
当时的人都传言周公一定会篡位!因为大家都以己度人,认为谁不愿意当一方诸侯,主持一方朝政呢。
但事实是等到成王长大后,周公将王位还给了成王,并没有贪恋王权。可是如果周公在把王位还给侄子之前就死了,谁还能知道他后来会还政呢。
再说说王莽,王莽字巨君,是西汉汉平帝的舅舅,为人奸诈,常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于是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不计其数。
莽知人心归己,于是自立为君。改国号为“新”,直至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复汉,被诛。
假如王莽在篡位之前就死了,不就是一个完名全节的贤宰相,垂之史册这不是把恶人当做好人了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