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盖世双谐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三天两觉
“是吗?那你敢不敢蹲下让我打一拳?”不动子可不傻,非但不傻,还会借坡下驴呢。
牛一瞅,我话都说到这儿了,不让他打这一拳,岂不是很没面子?
“呵……好啊。”也没多想,牛便蹲了下来,自信笑道,“好久没有人让我这么乐过了,看在你逗乐我的份儿上,别说一拳,让你打十拳都可以。”
“不必,一拳够了。”不动子说罢,登时脚下一踏,身形骤出,眨眼就闪身到了牛的跟前。
这一瞬,只见他下盘一定,撤肩收臂,握拳蓄力,用一个极为扎实的发力动作,挥出了他多年都没有打出过的认真一击。





盖世双谐 第四十二章 合流
不动子这一拳,饱含了一个身体卡在全盛成长期一百多年的hyperion体质者全部的力量。
天地之间,唯此一拳,人挡杀人,佛挡诛佛……无论什么妖魔鬼怪,只要你有实体,就没有挨得住的。
莫说是这“牛”了,就算是它刚才提到的、拥有“不坏金鳞”的“龙”来挨这一拳,一样会死;区别只是前者会直接被打成齑粉,而后者会在挨打后留下一副完好无损的体表鳞壳,但内部的血肉内脏都会变成浆糊。
duang——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瞬,拳锋至,拳劲发,击出一声怪响。
牛自己说的,它是“铜皮铁骨”嘛,所以不动子的拳头打中它时,那动静便很像是寺庙里那种攻城木似的钟杵撞击大铜钟的声音。
不得不说,这“牛”是真老实……讲好了让打就让打,不闪不避,也没有悄悄运起任何法术来防御作弊。
故而它死得也很干脆,连一声闷哼都没发出来,它就由被击打的部位为始点,像被吹散的花瓣一般纷飞绽放,其整个身体眨眼间就化为了一片扬起的尘埃,塕埲而逝。
而随着它的死亡,周围那异常的寒冷感、还有孙亦谐脸上那旧伤处隐隐的疼痛也立刻消失。
数秒后,空气中无形的压力也似云销雨霁,顷刻无存。
此刻,即便是孙亦谐这种外行也能看出来,这种变化意味着那个类似里世界的“鬼打墙空间”消失了,他现在应该已回到了表世界。
“喔尻,这么有实力?”又缓了几秒,孙亦谐才后知后觉地念叨了一句。
然后他便快步上前,冲不动子施礼道:“晚辈孙亦谐,敢问前辈是不是……”
“对对,我就是不动子。”不动子是个说话比较直接的人,所以他还没听孙亦谐把这句说完便抢道,“你就是亦谐吧,甭客气了,你的事我听东来说了不少,咱就别跟这儿前辈后辈的装什么大尾巴狼了,该怎么说话怎么说。”
“呃……好吧。”孙亦谐听对方这么一说,就默认自己的底裤都被黄哥亮完了,也就不装了,当时就恢复了平时说话的状态,“道长,您这可拳法可厉害啊,有什么名堂吗?”
不动子闻言,想都没想,就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回道:“我天生神力啊。”
“呵……呵呵……”孙亦谐品了品,感觉对方好像也没理由骗他,故只能干笑两声,心中暗道这他妈哪儿是道士啊,是超人啊。
“哦,对了,小林这是咋回事儿啊?受伤了?”一秒后,孙亦谐便转移了话题,看向了刚刚被不动子放到地上的林元诚。
“没事,被人下了药,醉晕过去罢了。”不动子回道。
“哈?”孙亦谐一听,疑惑道,“什么情况?有人想暗算他?”但话出口后,他又觉得应该不是暗算,“不对啊……假如是暗算,直接下毒药不就行了,下迷药干嘛?莫非对方是想要活捉他?”
“不是不是。”不动子摆手道,“对方没想暗算他,也没打算活捉,就是一老太监……帮公主给他下的药,明白了吗?”
听到这句信息量巨大的话,孙亦谐站那儿愣了足有五秒,随即表情一变,脸一歪,眼一斜,似笑非笑地接道:“那这是……公主要劫色?”
不动子听到这结论也是哭笑不得,但他还没来得及吐槽呢,远处忽有喊声响起。
“喂!你们都没事儿吧?”这嗓子不是旁人喊的,正是黄东来。
此时,孙亦谐和不动子循声一看,便瞧见黄东来、令狐翔、泰瑞尔、秦风四人正沿着大街跑来,瞧他们的样子跑得还挺急。
这一是因为:他们刚逃出城南兵马司,想尽快远离,赶紧回客栈与不动子和林元诚会合。
二则是因为:在跑出一段距离后,黄东来便察觉到前方妖气冲天,他推测可能是有死肖在搞事,所以想赶紧冲过来看看情况。
当然了,来到近处,见那妖气骤然消失,又看到了不动子的背影,黄东来大概也能猜到方才发生了什么。
长话短说,一别数月,这“东谐西毒”在此算是正式地重新合流了。
但眼下这状况,并没什么时间让众人坐下来慢慢叙旧……
黄东来当即就表示,当务之急是赶紧去客栈把行李拿上,并火速转移,免得兵马司那些人从“粪灾”中缓过劲儿后再度找上门来。
然,这会儿黄东来他们还不知道,方才令狐翔引爆粪坑的时候,已无意间把未来的驸马爷麻玄声给炸死在里头了,这便是闯下了塌天大祸。
他们更不知道,跟这相比,先前林元诚稀里糊涂“得罪”了公主的事儿,也是只大不小。
因此,这之后要来找他们的人,绝不会只是“城南兵马司”这种级别的了……
“不必去了,你们刚才离开后,我已将行李带走,藏到了别处。”好在不动子至少知道后一件事,所以他刚才已经做了不少安排,“我估计此刻公主的眼线早已遍布于客栈四周,那一带我们暂时都不能去了。”
这里咱稍微往回说两句……
此前在宝源客栈的时候,不动子便看出公主不会对林元诚的“无礼之举”善罢甘休,但他又不想跟对方直接冲突造成伤亡,所以当官兵们开始抓人的时候,不动子便趁乱开溜,第一时间就扛着小林上了楼,去房间里拿了行李就闪,根本不给公主那一行人追上他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当黄东来等人准备跟着官兵离开时,回头已看不到不动子和林元诚了。
“啊?什么公主?”听到不动子那后半句话,黄东来也愣了,“我们不是只得罪了驸马吗?还是个尚未坐实的驸马,怎么又扯上公主了?”
“害,边走边说吧。”不动子叹了口气,再度把林元诚扛上,便开始带路,“我先带你们去拿行李。”
众人见状,面面相觑,虽皆疑惑,但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跟上。
在随后的路上,不动子把“林元诚醉打金枝”的段落复述了一遍;这事儿听得其余五人直嘬牙花子,大伙儿都觉得小林这篓子捅得有点大,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了,那麻驸马还不得找他们拼命?
当然列位看官都知道,麻驸马已经没有可以跟他们拼的命了。
要跟他们拼命的人……是韩谕。




盖世双谐 第四十三章 合作调查
次日天明,麻玄声离奇死亡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本来呢,在京城这个地方,死一个年轻的官员,真不叫什么事儿。
这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当官儿的,达官显宦和皇亲国戚都一抓一大把呢,何况是个入朝才没多久的年轻人。
但……麻玄声的情况很特殊。
首先,众所周知,麻玄声乃是韩谕眼前的红人,韩谕为了栽培他,是动用了不少政治资源的;麻玄声的死,如是意外那还好说,算他自己和韩谕倒霉,但如果是人为的,那就可能会被视为是一种对韩大人的攻击和挑衅,韩谕不可能不为所动。
其次,这麻玄声死亡的过程,着实比较蹊跷,目前已知的信息就是:城南兵马司的一处茅厕发生了爆炸,爆炸过后来清理现场的人发现了驸马的尸体,而关于爆炸的原因,还有涉案的嫌疑人之类的信息……兵马司的人都有点闪烁其词。
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事儿往深了说,就要扯到当晚宝源客栈的那档子事儿了,而与那件事相关的人,除了黄东来等人和麻氏兄弟外,还有武军头的顶头上司,以及麻玄声背后的韩谕……
另外,麻玄声事后企图暗害别人的一系列操作,也是不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因此,在确定有人能“保住”自己之前,那武军头肯定是半句都不敢多言。
在这一点上,武军头这个土生土长的京城纨绔子弟思路还是清晰的——当你遇上自己兜不住的事情时,把话留在肚子里,你就还有保全自己的资本和回旋的余地,若把话全吐出来了,即便你说的都是真相,且你一点责任都没有,你也可能会死,因为那时你已没有了底牌,你仅存的价值就是成为别人的替罪羊了。
最后,还有一点……麻玄声好歹也是皇上钦点的驸马,尽管这桩亲事还没办,他和公主甚至都没见过面,但他的死讯,也是得跟皇上说一声的,而这门亲事的善后工作,皇上肯定也得简单安排一下。
此处咱稍微说个题外话,在封建年代,遇上“两家说好了亲,男方聘礼已下,女方家里也同意了,但过门儿前男方突然因故暴毙”这种情况,这门亲事可未必会取消……
假如男方那边明事理、好说话,那兴许两家商量一下,这事儿能这么算了,但假如男方那边非要继续,且女方家无力反抗的,那很可能就要走“冥婚”了,即女方在婚礼那天照常过门儿,跟死人牌位拜堂,然后直接就开始守寡,给婆家人当牛做马一辈子。
这种事儿,虽然在咱们现代人看来简直惨无人道蛮不讲理,且实际发生的概率也不是那么高(因为也没那么多人刚好婚前暴毙),但过去那是真有,且不是个例。
那么,回到咱们书中,青赮公主的婚事是否也可能演变成这种情形呢?
当然是可能的。
但是说呢……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上手里。
假如说,今儿青赮公主是被安排嫁给某位将门之子,且对方刚好婚前暴毙了,那男方那边都不用提,皇帝八成也会让公主抱着牌位过门儿,因为本来就是政治联姻嘛,嫁死人可比嫁活人还能拴住人心呢。
然……麻玄声他并不是什么将门之后,也不是官宦世家,他就是一地方土豪的儿子,他们家里就他一个当官儿的,除他之外并没有任何值得安抚和拉拢的对象。
那皇上能乐意让女儿去嫁个牌位么?
即便是众多儿女中感情极为淡薄的那些,即皇帝只当她们是政治筹码的那种孩子,也不会被送去做这种白给的买卖啊。
更不用说,朱青赮本就是朱杝比较喜爱的一名子女。
也正因为偏爱她,朱杝才会在韩谕的花言巧语下,将其许配给麻玄声这个“相貌堂堂、才高八斗、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新科状元,而不是送去边关政治联姻或者嫁到民间。
但现在麻玄声人都没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皇上只要一句“那这婚事就作罢了吧”,接下来旁人也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这时候谁要敢跳出来耿直地怼道:“君无戏言,皇上既然已经赐了婚,就该blablabla……”
那他就是找茬,甚至找死。
这界限在哪儿呢?很简单……如果在争论后还是遂了皇上的心意,没嫁,那就当你是找茬,多找几次你这仕途可能就要完;而如果最后皇上争了半天,还是被迫照你说的办了,那你就等着吧……眼门前儿是不会动你的,但你已经上了死亡名单了,慢则一年快则数月,反正等这事儿过去了,你可能就会因为今天上朝左脚先踏进太和殿被治罪。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说了,如果真这样,那用不了多久,这皇帝身边就只能剩下些阿谀之臣了吧?
那就是您有所不知了……
朱杝此人,表面上像个无为而治的安乐皇帝,有时候还表现得有点大大咧咧、稀里糊涂的,但实际上他是个大智若愚,深谙帝王之术的人。
他在位这二十多年,朝中的文武大员、锦衣卫、东厂、还有其他一些势力之间,一直有着矛盾和内斗,但又一直没有任何一方过于强势或弱势过,而维系着这种“平衡”的人,正是朱杝。
还有前文中提到过的、暗中削弱藩王势力的事情,背后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和允诺,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朱杝绝不是一个只爱听谗言的昏君。
今天他如果是在讨论国家大事时被人怼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因此记恨大臣的;不但不记恨,还会根据事后的结果去给对方记功。
但是……青赮公主这个事儿,是他的家事,且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对社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就算是老百姓也能理解他取消赐婚的这个决定,这属于人之常情,此举甚至反而会显出他的人情味儿来,让人觉得“皇上也是人、也疼女儿”。
如果有人在这件事情上敢怼他,那他第一时间就会认定此人情商低下,没准智力也有问题。
这种人,假如在和他争论的过程中,品出味儿不对了,最终妥协,找个台阶下了,那他可能也不追究,还能再观察观察;但假如对方在他反复给了台阶的情况下还是怼到底,那他绝对忍不了。
不是忍不了对方的无礼,而是忍不了对方的无能。
在朱杝看来,一个在这种事情上不懂得变通、对帝王的那一点点私心都不能体谅的人,即便他再是道德楷模、礼仪标兵,他也是个无能的政治家。
又无能,又跟皇帝结下了私人恩怨,你不死谁死?
综上所述,当朱杝说了“婚事作罢”后,不出意外的,他身边完全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此处肯定有人又要问了,韩谕是不是该替麻家说两句呢?
那您就想多了,韩谕看重的只有麻玄声这个人而已,现在麻玄声已经死了,麻家其他人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可说是毫无利用价值,他怎么可能为了麻家的利益去得罪皇帝?
像韩谕这种老狐狸,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事实上,当皇帝说起这个事情时,韩谕心中对麻玄声死掉的惋惜之情都没多少,那一刻,他想的已经是——如何让这次危机成为转机,又如何从这次损失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比如说,借着“为麻玄声查明真相、讨回公道”的名头,伺机打击他想打击的势力,除掉几个眼中钉之类的……
想到了这里,韩谕便已计上心头,并顺势开口……
他没有对皇帝取消婚约的决定有任何微词,他只是故作悲伤地开始拿麻玄声的死亡本身做文章,一边在皇帝面前哭诉自己与麻玄声的师徒感情多好,一边说着一定要彻查此事之类的废话。
朱杝可不笨,他知道韩谕想要什么,但他并不想让对方如愿以偿地获得处理此次事件的全部权力。
因此,稍加思索后,朱杝便跟韩谕耍儿了个心眼,他把案子交给了锦衣卫,但同时又让韩谕“从旁监督”、“协助调查”……以此让韩谕获得了部分调查权,但又受到另一方势力的牵制。
韩谕也不敢得寸进尺,对此安排只能见好就收。
于是,调查就此展开……
锦衣卫指挥使高沅在接到圣旨后,也看出本案得谨慎处置,于是他就委派了手下的得力干将云释离出马,与韩谕韩大人共同彻查此案。
这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云释离自打去年在孙哥府上得了那“游湖遇仙图”,带着那位跟韩谕有仇的“玉尾大仙”回京后,这整整一年都在见缝插针地暗中寻找韩谕的破绽。
只可惜,对方势力确实是大、做事又谨慎,一直没让他逮到什么机会……
这回倒好,双方竟然要“合作查案”,而且查得还是麻玄声这个与韩谕关系颇为密切的人的命案,那云释离还不得借题发挥?
纵然韩谕再老谋深算,他也不可能想到云释离这个和他没有什么交集的人,早已因为一桩“私人恩怨”盯上了他。
他更想不到的是,随着调查的展开,他接下来要面对孙亦谐和黄东来这两条……这两个江湖败类。
由此便要引出那——韩如纶设局少师府,孙亦谐误闯明玉堂。




盖世双谐 第四十四章 先发制人
兵贵神速,这四个字可不仅适用于战场,亦可活用于官场。
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刚刚发生后不久,此时大家的手里都没有什么牌好打,那更快采取行动的一方自然能占到便宜。
就拿麻玄声这个案子来说,第一個去案发现场问话的人,和后去的那些,问出来的东西就未必相同。
因为最先去现场的一方,只要将证人都给搞定了,就能在得知真相的同时,顺带让证人给其他势力释放虚假的信息,以此控制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韩谕这老狐狸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前脚在圣上那里得到了“与锦衣卫共同查察此案”的旨意,后脚就直奔城南兵马司去了。
那种“先跟锦衣卫那边的负责人碰个头,商量一下怎么展开调查”的流程,傻子才会去走。
就算是事后被问起来,韩谕也完全可以用“我的学生死了,我查案心切,还望见谅”这种理由应付,人家也并不能多说什么。
云释离他不可能因为韩大人比自己先到一步就撕破脸说韩谕先手破坏了证据或控制了证人,即便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但在无力证实的情况下指出来,对韩谕一点威胁都没有,还会让对方找到个借口公开跟你不合作,说到最后还是你的责任。
简而言之,韩谕在午饭前就已赶到了兵马司。
他的火速到场,倒并没有让武军头与其上司太过意外,事实上,他们看到韩谕第一个到了,心中还松了口气……
假如先来的是别人,他们还得纠结如何去隐瞒韩大人也跟事件有所牵连,但韩谕自己来了,那就好说了,咱们赶紧“对一下口供,想想该怎么对外说”就成。
韩谕自也明白他们的心思,所以一开口就先承诺,只要他俩配合,肯定不会让他们担什么责任。
于是,武军头很快就把昨天那事儿一五一十地都讲了:包括那麻二怎么闹得满城风雨、又怎么在客栈闹事的,他们是怎么招惹上混元星际门那帮人的,还有麻玄声想要暗害人家,对方后来又怎么离奇脱身的……
当然,最后还提到了,在爆炸发生后许久,他们才意识到失踪的麻玄声可能被卷入了粪灾之中,然后才尝试在现场搜索,并找到了尸体。
至于武军头的上司,即这里的司长,在韩谕来之前无疑已经把这些内容听过一遍了,他此刻在这儿的作用主要是就是表态:“韩大人请放心,一旦咱们仨对好了口供,我敢保证,本兵马司上下每一个小兵都口径一致,绝对不会被问出第二套说辞。”
而韩谕听完这两人的话,也是稍微缓了缓,待心中的震惊和恶心减退了些,他才暗忖道:“看来此事并非党争,也不是有人针对我,只是玄声不小心招惹了一些江湖人士,故遭此横祸……”念及此处,他不禁叹道,“唉……也怪我,我就不该让玄声自己来办此事,我本意是想借‘杀麻二’来考验他,谁知他却意气用事,旁生枝节……早知如此,我直接差人把那麻二办了就好,何至于赔上我那学生的性命。”
可惜归可惜,眼下也没有太多时间用于后悔和哀叹。
韩谕很快就从那情绪中走了出来,略一思索后,便对眼前二人道:“嗯……不知二位有没有听说过,两年前的某个传闻……”
“韩大人指的可是……江湖上有一黄姓少年‘最好粪坑杀人’的传说?”司长几乎是瞬间就反应过来并接道。
“啊?还有这种事儿?”而武军头却是头回听说这事。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要奇怪,为什么这个传闻,韩谕和武军头的上司都知道,武军头这种接近基层的人反而不知呢?
这个咱三言两语说一下您就明白了。
可能有那记性好的看官还记得,在前文书中,有一段儿是讲孙亦谐和黄东来在周口县收拾那“冒牌儿双谐”的,当时由于那个叫黄俊的冒牌儿货意外死在了粪坑里,就此留下了“黄东来粪坑杀人”的事迹。
而这事儿发生后不久,当时的周口县县令就被调任到了京城。
这位张县令呢,因单方面误会了自己的升迁有双谐的功劳,所以他就在朝中到处跟人“吹捧”黄东来的这个事迹。
朝里的大员们本来也很少听什么江湖传说的,突然间有个同僚跟他们讲了这么有味道的一个故事,那大伙儿肯定是印象深刻啊。
就这样,在那小半年里,此事在朝中被传成了一个都市传说级别的存在,基本上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全都听过,哪怕后来被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到了人名、时间、地点全都搞不清楚的地步,但唯有“粪坑”这个骇人听闻的要素始终没有失真。
另一方面,在江湖上,这个事儿也被疯传了一阵,也是半年左右的时间,不过后来也就被其他的新闻给盖过去了。
可是,这武军头,咱前边儿也说了,他本来便不关心江湖轶事,而他的官职,又够不着能在朝中听到这个传说的级别,故而才会出现这种就连他上司都知道,但他不知道的情况。
当然了,退一步讲,就算他听过这个传言,他也未必能避免这场祸事。
因为这传言到了司长那里,就已经是“黄姓少年”这个版本了,当事人具体叫啥名字都已经给传没了;那姓黄的人可太多了,武军头就算听了这个版本,且完全相信其中的内容,估计也想不到黄东来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且刚好能被自己给撞上。
“不知道也无妨,此事我听到的时候也觉得玄乎。”韩谕见武军头不知,也没感到意外,只是一本正经地接着道,“但今日这事一出,不管那传言是真是假,我看都可以用上。”
1...175176177178179...1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