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变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马赵子龙
ps 今天上传的晚了些,诸位见谅哈。





变明 第二百九十五章开始准备!
当天下午,崇祯皇帝已经离开了东路,返回京城去了,并且这次的结果他也是很满意的,之后他要做的就是拭目以待,等待治理结果了。
而留下来的杨山芦呢,当晚却是罕见的失眠了……因为他很清楚,肩上挑的是多重的担子!
而且老实说,虽然他做了这么多准备,可是失败的风险还是不小!毕竟现在他要治理的是整个山西……州县上百,官员数千!地域何其的庞大!并且这样的治理,可以说是和所有的守旧势力宣战!所以这个难度……
其实本来杨山芦已经做出了规划,按照他五年平辽的计划,在接手整个东路之后,踏踏实实地治理两年,‘广积粮,缓称王’,然后依托治下的近两百万百姓,练出4到5万强军,然后再依靠这个强悍的军力,开始一手消灭鞑虏,一手治理国家,这样来振兴中华的伟大工作!
可是现在呢,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个进程被整整往前推进了一年半!(杨山芦已经和崇祯约定,到明年夏收时,他就正式接管整个山西,也就是说,还有半年的缓冲期)
可虽然有了半年的缓冲期,失败的风险依然很大!并且杨山芦和只会空口说大话的袁崇焕不同,他和崇祯可是把具体的细则都定好的,那就是如何才算治理成功?一年有起色(境内看不到流民),二年明显改善(治下百姓基本能吃饱饭),那才算成功!
可是这得有多大的难度?甚至可以说,山西近千万百姓,都有九百万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西因为地处北方,受灾程度比南方省份更为严重)甚至每天新产生的流民,都以几何速度攀升的,所以这样的治理难度……
可还是那句话,能够退缩吗?
杨山芦非常清楚,虽然治理山西的风险不小,可是如果成功的话,那个意义更是非同凡响的!
山西治下有千万百姓(占大明人口的十分之一),面积占了整个大明江山的近1/20,如果治理成功的话,将给整个大明卸下一个沉重的包袱!甚至这样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国运的!
(从原来之前的赈济大省,每年都要朝廷花费无数钱粮赈灾,转变为每年都能纳税纳粮的出产大省)而有了这样的转变,我汉人江山,还会如同历史上的那样轰然倒塌么?
(因为归根结底,我汉人江山之所以会被异族入侵,鞑虏入主中原,那都是因为在历年的大灾中,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没钱赈济而只能起来造反),朝廷的家底都给耗尽了呀)
而往小了说,如果治理山西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这能挽救多少百姓的生命!能够挽救多少破碎的家庭!能够为大明保留多少元气!所以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杨山芦决定……虽千万人,吾亦往矣!
而这样理清思路之后,接下来杨山芦反正睡不着了,并且各种灵感不断出现的,所以干脆就是今晚不睡了……开始整理起各种思路,各种奇思妙想,并且做出了初步的规划。
然后到第二天一早,杨山芦就开始正式行动起来(虽然一晚没睡,但是有之前从山西八大家那里抄来的百年人参,完全顶得住啊),他就是召集了手下一众心腹,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并在会上通报了这个情况。
而等到通报之后,很多心腹都是非常吃惊的……这次崇祯皇帝秘密前来东路,只有极少数的人,例如像戚振宗这样的核心人物才能知道。
所以现在这些人听见圣上居然刚刚来过东路,并且还和杨山芦达成了一个如此惊人的协定之后,都是非常吃惊的!甚至感觉是不可思议的!
只是在震惊过后,不少人脸上却是露入了狂喜之色……哈哈,参将大人才刚刚掌控东路没几个月,现在居然都要把整个山西纳入囊中了!这样随着参将大人权力日渐扩大,他们这些跟随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人,就好像戚振宗那样的,依然保持着警醒之色,或者说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危机,所谓步子迈得太大,小心根基不稳啊……
而杨山芦看着这些手下心腹的表现,就是轻轻一叹……哎,手下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他原本制定的计划已经被打乱,所以本来他培养的这些人才,治理整个东路都是有些勉强的,更不要说让他们去治理整个山西了!当然这同样也是事实上治理山西的难度……
不过没困难要上,有困难也要上!杨山芦并不会被难倒,并且已经想好了相关对策。
所以杨山芦在观察完众人的表现后,他就是开始发表讲话,并且还是统一众人思想的讲话。
杨山芦就是对他这些手下心腹们说道:“弟兄们,在这里我要说,治理山西就好像一场考试,成功的话,你我兄弟固然是更上一层楼,甚至说得不客气些,封侯拜相,百世流芳都不是什么难事!
可如果失败的话,那也不用说,到那时我就会成为万夫所指,所有被我动了奶酪的人,都会疯狂向我反扑!什么地主集团,文官集团……他们的矛头都会对准我们!所以到那时,估计以天下之大,都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并且老实说,失败的可能性不小!
所以根据这个严峻的情况,在这里我先要宣布一点,有谁想退出的,我不阻拦!并且我们兄弟一场,临走的时候我还会赠送行仪,当然这要是谁现在不走,等干到一半的时候撂挑子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所以现在我问一声,有没有人想要退出的?”
不料杨山芦的话音刚落,在场四五十号人已经一起拜倒,齐声道:“愿誓死追随将军大人!”
当然这也是很明显的,在场的这些人或许才能有高有低,可都不是傻瓜,能进入这个核心圈子的,都是杨山芦的心腹,在其他人眼中,都已经深深打上了杨氏的烙印!
所以你就算想要中途离场,那些在杨山芦手上吃了亏的人(例如在这次东路大清洗中被赶走的几百官员),还能放你安然离开?恐怕刚离开东路,就会被撕成碎片了吧?
而且更不要说,他们对着杨山芦有着绝对的信任……杨山芦自从崛起以来,都完成了多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其他的不说,就说这次鞑虏入寇,以区区的一万五千军队,就消灭了鞑虏最少四万大军!这是普通人能干出的事情么?
再加上其他林林总总的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外界都有一种说法,说杨山芦是神人天授,而这种观点是这些心腹们最认可的,不然的话,像百花露、羊毛衫、肥田粉、燧发枪……这些前所未闻的东西是普通人能造出来的吗)
所以现在,面临这样一场‘豪赌’,乃至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一切,乃至是生命,都托付在杨山芦身上!
“很好!”看见手下众人一心,杨山芦还是非常满意的,不离不弃,是乃真兄弟也!当然,就算为了这些誓死追随他的人,杨山芦也会去努力获得成功的!
于是接着杨山芦就道:“既然这样,在这场治理山西的大会战中,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你们给我守好东路这个基业!并且尽量发展壮大!好让我在治理整个山西的过程中,始终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毕竟整个东路也是属于山西的一部分,所以杨山芦的想法就是,与其全部撒出去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坚守一点,在剩下的半年缓冲期内,先全力经营好整个东路,然后到时候再以东路为依托,提供各种资源为好!
而且这也是基于事实,所做出的无奈决定,认真的说起来,杨山芦的这些心腹,起点都比较低,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武官,所以要让他们前去治理山西的话,恐怕会帮倒忙的居多,所以倒不如踏踏实实的守在东路,为杨山芦经营好这个家。
(虽然杨山芦的这个想法,还没有和规划司的人员讨论过,不过他相信,这应该是个正确的决定)
而听了杨山芦的想法之后,他的这些心腹们也都是整齐如一的答道:“谨遵将军大人之命!”
这样在整合了属下的思想之后,接下来杨山芦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立即飞鸽传书,通知他的老爹杨嗣昌这件事情。
杨山芦在信中告诉他,这将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只准胜不许败!所以希望他可以发挥在官场上的影响力,拉拢更多的盟友,结交更多的朋友,将来就可以给他更多的支持。
而杨嗣昌在接到杨山芦的飞鸽传书之后,那是非常震惊的……其实崇祯皇帝前去东路,杨嗣昌是知道的,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会谈出这么一个惊人的结果,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呀!
当然杨嗣昌也知道,到了这个地步,崇祯皇帝金口玉言,甚至连金牌也赐下了,各种条款也都商量好了,标志着这个决定已经无法更改!所以现在他所能做的事,也只能尽他自己最大的力量,全力支持杨山芦!
(而且杨嗣昌还知道,就像杨山芦说的那样,这是一场事关杨家生死的大战役!所以一旦失败的话,不说杨山芦难以保全,就连他杨嗣昌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全部完蛋!所以必须要豁出老命了)
当然杨嗣昌也知道,所谓风险和机遇并存,如果杨山芦治理山西能够成功的话,不说他本人能获得多大的好处,就连他这个当爹的,都可以得到巨大的荣耀,甚至被称之为当世名臣,堪比徐阶和于谦,那都是毫不为过的,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他都要全力以赴啊……
于是这样想着,杨嗣昌就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而做好这些事情之后,接着杨山芦又开始前往天下书院。
要知道现在那里还有整整1000名学员,正在努力学习的,而这就是他到时候治理山西的关键!到时候把这1000名学员,撒向整个山西一百个州县之后,就可以有效的掌控住整个山西的基层,进而确保自己制定的各种政策,得到完美的落实。
只是,杨山芦也有担心,这些学员还都是孩子啊……要知道他们的年纪,比起之前毕业的那批学员还要小,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十六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七岁(按照大明礼法,成年礼都要到二十岁),可是现在呢?却必须要赶鸭子上架了!(学员每一学期为三年,本来这些学员还有一年才能学成毕业)
不过杨山芦相信,他花费巨大心血培养出的这些学员,他运用先进理念培养出的这些学员,应该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变明 第二百九十六章寇巴东!
天下书院离着将军府不远,等到杨山芦来到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书院门口新建的一座石碑,上面刻有一行大字——为华夏崛起而读书!
包括书院里进进出出的那些学员们,看见他之后都是停下脚步,尊敬地称他为院长,并且眼中也都是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崇拜之色……不客气的说,杨山芦的崛起经历,已经成为这些学员们的人生偶像!
而见了这一幕,杨山芦的脸上更是露出了一抹笑容……是啊,要相信自己!相信他进行培养出的这些学员,在他的带领下,终将会创造出奇迹!
于是接下来呢,杨山芦就让人去通知所有的学员,来到教室前的大操场开会,他要向全体学员讲话。
而实际也证明了,杨山芦在书院中的威望确实无比崇高,他不仅是书院的缔造者,甚至还是整个书院的精神领袖!(包括他还经常亲自为学生们授课,那种渊博的知识更是让这些学员们佩服的)
所以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没多久,整整1000名学员,连带着所有的教书先生(韩霖,兼任教书,阎应元等等)就已经全部在大操场上集合,等待他的训话了。
而等到登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整齐地望向自己时,杨山芦也不废话的,并且他这次的讲话还非常的别出心裁,因为他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今天我召集大家,是要和你们讲一个‘寇巴东’的故事,什么叫做寇巴东的故事呢?那就是说的宋朝名臣寇准的事迹。”
“寇准作为宋朝的当世名臣,青史流芳的人物,他在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考中了进士,然后就分配到了四川巴东县当了知县。”
“而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寇准,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巴东县就被他治理的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所以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年轻的寇准为"寇巴东",以表达他们的敬爱之情。同学们,那么你们从这个寇巴东的故事中,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勤政爱民,报效国家!”于是就有不少年轻的面孔,吼出了他们的感受……既然六百年前的寇准都可以做出如此光辉的事迹,那么他们这些书院里培养出来的英才,同样可以做到!
可是更多的人脸上,却是露出了一种无奈……因为院长大人说的很清楚,寇准虽然年仅二十岁,就能创出如此的光辉事迹!可那是他先考中的进士,然后才可以当上知县的。
可是像他们这样的学员呢,可以说以后就是当吏员的命,根本不敢奢求更多啊……(寇准可以考进士,他们却不可以)
至于原因那也是很明显的,这些学员的培养方式和大明常见的文人培养方式,也就是那种八股文的培养方式是不同的,他们更加侧重的是各种实用型的知识(农桑,算术等等)。
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更擅长治理地方,但是考科举的话,却是考不过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的,所以也就断了他们的上升途径(秀才,举人,进士这条路,对他们来说此路不通),辛辛苦苦学了一身本领,却一辈子只是一个当小吏的命?所以也就难怪这些学员们灰心丧气了。
而杨山芦见了这些学员们的反应后,却是微微一笑……呵呵,受到刺激了吧?可是不要紧,你们的院长,已经给你们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并且只有经历过这种刺激,才能更加珍惜将要得到的未来啊……
所以杨山芦接下来就是大声说道:“同学们,说完了寇巴东的故事,接下来我还要宣布一件坏事和一件好事。”
“而一件坏事就是,原本你们还有一年才能学成毕业,可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要求你们在半年之内,就必须全部学成毕业!(半年学完一年的课程),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的课程量都要加倍,包括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也要改为半天。”
“为什么?”听见杨山芦的这个决定,台下众多学员们都是议论纷纷的,不明白为什么忽然会变得这么的急迫!
当然,台下也有那些胆大的学员,在察觉异常的同时,就是举手问道:“院长院长,那么我们学成毕业之后,还是去当吏员么?”
“没错——”杨山芦就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哎——”下面就是一片叹气声,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而杨山芦见了这一幕,心中却是一笑,接着他就是大声说道:“但是同学们,我还有一件好事情要宣布!那就是……原本你们都知道,当上了吏员,一辈子就是吏员的命!(连不入流的从九品的小官都不是)并且再也没有提升的希望!”
“可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们,我已经向皇上争取过了,并且得到了他对我的亲口承诺,吏员只要干得好的,最高就可以做到县令!(正七品)甚至未来还有提升空间!知州、知府……都不是梦想!”
“所以同学们,你们不必为成为吏员而感到灰心丧气,也不必感到没有前进的动力,因为经过本院长的争取,你们出人头地,报效国家的机会来了!”
“哗!”听了杨山芦的话后,台下那是兴奋的都跟开了锅似的呀……甚至看这些学员脸上的兴奋之色,都恨不得翻他十八个大跟斗,才能舒缓这种欢喜啊……
而杨山芦见了呢,同样是心中非常欢喜,而他双手往下压了压后,这才继续说道:“同学们,你们不是很羡慕寇巴东吗?而现在你们也有了这样的机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且我身为院长,更加希望你们能够证明自己的才能,在你们这批学员中间,能够出现更多的张巴东!李巴东!”
“好!说的太好了!”这时却是刚刚从京城赶回来的刘宗周,在听了杨山芦的这番演讲之后,都是大声叫好的。
至于台下的学员呢,更是一个个脸色涨得通红……这就太好了呀!像这些学员,原本都是贫寒子弟,可以说一辈子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穷人读不起书的,至少请不起先生),可是现在呢?
而更多的学员在看向杨山芦的时候,都是露出了崇拜的目光!要知道杨山芦在上一批学员毕业的时候,就向他们承诺过,他不会让自己的弟子们委屈的,到时候一定会为他们向上面请命,为他们打开一个上升通道的,可是现在呢?
而杨山芦看着下面一张张兴奋无比的脸,一张张充满了希望的年轻脸庞,杨山芦就是开始趁热打铁起来,他就是用力挥舞手臂,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为华夏崛起而读书!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你们的人生准则是什么?”
“拒腐蚀,永不沾!”
“很好!”杨山芦听了就是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是更加用力的一挥手道:“同学们,机会我已经为你们争取到了,而现在就看你们的了!我希望你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扎实的掌握各种知识,而等到毕业之后当上了吏员,就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真正做到我们平时唱的院歌那样……做到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
“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高唱书院的院歌。”
随着杨山芦打了个节拍后,嘹亮的歌声就响了起来。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
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
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
这是一首杨山芦改编自后世的《夕歌》,而等到这嘹亮的歌声唱完之后,现场更是欢呼声四起……这些学员们的情绪,已经彻底地被杨山芦调动起来……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
包括才刚刚赶回来的刘宗周,同样是兴奋非常的,等到杨山芦结束讲话之后,并且从学员们的簇拥中挤出来之后,他这才笑容满面地走过来道:“贤孙婿啊,你刚才说的太好了!”
贤孙婿?杨山芦听了之后,却是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心道我这个贤孙婿,可是被你‘害惨’了呀!
而刘宗周还很没有觉悟呢,还在继续问道:“怎么样,看这个样子你已经和圣上谈好了吧……是个什么结果?”
“还能有什么结果,让我治理整个山西的!”杨山芦就是没好气的回答道。
“哦,只是一个山西吗?”刘宗周听了之后就是眨巴眨巴眼,感觉还有些不满呢:“皇上有些小家子气啊,照我看怎么也得治理两三个省啊……”
“得!”杨山芦听了只能是一阵大汗……你还不真不愧是忠心为国的东林党人,总是擅长好心办坏事!还两三个省?就这一个省,我都不一定抗的下来呢!这要是两三个省的话,还不如把我毙了干净呢!
但现在事已至此,再抱怨也没用,而看着在一旁正非常兴奋,畅想着美好未来的刘宗周,杨山芦就心中暗道,我从开始现在就要忙得脚不沾地了,但是你也别想给我闲着!
于是杨山芦就对刘宗周说道:“老先生啊,想要治理好山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现在学院里的这1000名学员,就是我治理山西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又这么忙,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能够切实地履行好职责,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培养成国家有用的人才!”
“放心吧!”刘宗周就是把胸脯都拍的啪啪响,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都好像焕发了第二春似的,浑身上下都洋溢着激情!
刘宗周就是斩钉截铁的说道:“贤孙婿你就放心吧,只要能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就算把我这把老骨头给卖了,我都无怨无悔!所以你就放心吧,培训这些娃娃的事情交给我了!”
“很好!”杨山芦听了就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位老先生虽然一不小心,就会做一回误国的忠臣,但是身为理学大师,才高八斗,做他的老本行,教书育人,那还是完全可以胜任滴。
而之后杨山芦还召见了阎应元,并和他做了一番亲切的交谈。
对于这位民族英雄,杨山芦一向是非常敬重的,并且随着局势的变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位‘防守大师’的作用(在原本的历史中,阎应元身为小小江阴典史,也就是不入流的吏员,却率领十万义民,坚守江阴孤城八十一天,如此惊天战绩,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
所以现在呢,杨山芦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实施,这里暂且不提。
这样把书院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杨山芦就随后离开,然后就想去找一下宋应星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准备接下这个重任,那么一些事情就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不料正在这个时候,临时有事离开的亲卫统领刘大棒槌,就是赶来向他禀报道:“杨哥,商人周昌来了,正在等候求见呢!”
“哦,是吗?”杨山芦听了之后,脸上就是露出了笑容……这也是他需要见面的人物,没想到现在就到了。
要知道自从周昌成为他的海外‘分销商’以来,一直做的非常不错的,每三个月都能给他带来近万石的粮米,当然周昌本身由此赚到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同样是杨山芦一直提倡的双赢)。
不过现在嘛,既然形势发生了变化,就要让他挑更重的担子喽!毕竟他向崇祯皇帝许诺的二百万两银子,很大程度上可是要靠他来赚的哦!




变明 第二百九十七章搞定海贸!
1...152153154155156...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