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东宫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安碧莲
许妃愣了一瞬:“不,我不能……”
“你把我,葬在了什么地方?妹妹,姐姐天天面对着一片荒凉,自己只能做一抔黄土,实在是苦得很。”
许妃再次发疯:“不入皇陵,不入皇陵!哈哈哈哈,陛下偏就是听我的你又如何?我就让你死了也见不到他!”可是喊完了,她又瑟缩了,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姐姐,妹妹想你想得紧……这后宫一点都不舒服,黑的很,夜那么长啊,实在是熬不住了。”
说着,就要抓阮瑶的胳膊。
见她失控,几个嬷嬷再次上来摁住了她。
而许妃的表情格外骇人。
阮瑶却是不怕的。
她不仅不怕,还觉得有些荒唐。
虽然是疯癫言语,可是拼凑一下也能想清楚明白。
那荒山埋枯骨的,便是庄婕妤,而眼前的许妃娘娘定然是知晓内情的。
但真的做下此事的,却是龙椅上的那位。
其中龃龉波折,阮瑶并不清楚。
她只知道,一个女人,联合了一个男人,坑害了他心上人的娘亲,还隐瞒至今。
荒唐至极,狠毒至极。
阮女官彻底明白了为何原书中赵弘一登位就屠尽了许家满门。
狠戾是真,怨怼也是真。
书里那人后期杀红了眼,最后也遭了报应。
那么,现在,这报应是不是该在该应的人身上应一应?
阮瑶猛地松了手,直起身子,抽出锦帕轻轻地擦试了一下指尖。
而她的眼睛却是看着顾鹤轩的。
神色平静,甚至带着笑,可是顾鹤轩却读懂了其中隐含着的深意。
他与太子交好,自然知道许多赵弘的旧事,其中就包括了庄婕妤。
即使刚刚不懂,可看着阮瑶这般警醒警惕,他也能想到,只怕,自己是真的知道了宫中秘事。
顾太医求生欲极强,赶忙道:“微臣为医者,只做行医之事,旁的听不到也瞧不见。”
说罢,便躬身行礼。
只是在低头的时候表情复杂。
所以刚才,阮瑶是装着太子殿下的母妃来吓唬人的?
突然觉得自家太子被占了便宜……
阮女官并不知道顾鹤轩脑袋里的天马行空,她原本就是信任这人的,毕竟他与赵弘交好年深日久,只要是维护自家殿下的,想来顾太医不会推辞。
这会儿阮瑶也就不多说什么,兀自将帕子丢到了香炉里燃了,口中缓声道:“如今瞧着,许妃娘娘当真是病得厉害,还是需要药汤调理。”
顾鹤轩轻声道:“当真要治?”
“自然当真。”
“只怕需要些时候。”
“不用彻底根除,只要让她能稍微清醒些也就是了。”
独宠东宫 第181节
阮瑶原本就不是过来当观世音的,她本意只是从许妃嘴里印证猜想,并且让未来赵弘见到她时,这人能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清楚也就是了。
至于治好她以后再讨公道,阮瑶从未想过。
何为公道?
这诺大的宫廷,呆久了便知道,公道不过是帝王一言便可,王法也就是王家的法。
冲着旁人能求,但是冲着帝王,这些是求不来的。
阮瑶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拽着许妃去对峙,只需要让许妃说清楚讲明白,能让自家殿下听个通透也就够了。
至于其他,只有夺了权柄才能去想。
王权之下,公道只存在于权势所在之地。
想清楚了这些,许多事情也就看得开扩了。
于是,阮女官弯起嘴角,声音轻软:“劳烦顾大人,还请暂时不要对殿下言明,我自会回禀。”
顾鹤轩自是应下。
随后,阮瑶便要离开。
可她刚一转身,便听着身后传来刺耳尖叫:“你不能走,不能走!这宫里好黑,好冷,姐姐你说过不会丢了我的,我不要陛下了,真的不要了……”
夏儿不知原委,听得有些动容。
可阮瑶却未回头,只是用轻而又轻的声音道:“做了恶事,未曾歉疚,却还要用这等虚情假意粉饰太平,也不知道在骗谁,谎话说多了,怕是自己都信了。”
夏儿眨眨眼,很快便想到许妃想要的是被她自己坑害死的人,于是,刚刚的那点同情瞬间消失。
小姑娘还在心里告诫自己,宫廷深深,自己跟在阮姐姐身边,这种胡乱泼洒的同情心万万要不得,以后可不能这般,回去要自己罚自己少吃一顿长记性。
阮瑶并不知道这姑娘的心思,同样,她也没有阻止许妃发癫。
只管叫过了在外面等候的如儿,低声道:“这些日子你尽心些,我要她好好活着。”
如儿乖巧应声:“是。”
阮瑶的声音放得更轻,好似风一吹就能散开似的:“过些日子,怕是宫里会有些风声,你要盯紧门户,切莫让她知晓。”
如儿并不知道会有什么风声,也没问,只管应下就是了。
等过了两日,如儿终于知道为何阮女官不让风声传进来了。
急报入京,赵昆身死,反叛贼人尽数伏诛。
此事在朝野内外引起震荡,却又很快平息下去。
谁都想要撇清关系,无论是心里愤恨还是庆幸,都不敢表露出来。
赵弘早就知道消息,想必他的父皇也知道。
但是若是见了面,少不得也要做出悲戚之色,似乎只要人一死,生前做的恶事都能被原谅似的。
赵弘懒得做那些戏码,索性就称病,缩在了东明宫不出去,每天关起门来和阮瑶下棋吹笛。
而阮女官也由着他,日子倒是难得的松快了起来。
这天阮瑶正准备让人去找如儿问问许妃近况,却瞧见季大匆匆而来。
看到阮瑶,季统领脚步停顿,行了一礼:“阮女官。”
阮瑶笑着回礼,没说什么,便想要侧身让出路来让他进门。
不过在那之前,季大先说了句:“今日属下来是有喜事。”
阮瑶笑问:“不知何事?”
季大恭声道:“因着如今朝野内外平定,一切安排,故而不日将重启殿试。”
而阮家大郎,便在殿试之列。
第125章
重启殿试, 绝对算得上是大喜事。
不单单是对各位考生,对官吏和百姓也是如此。
之前殿试拖后的原因虽从未言明,但是明眼人都知晓,与赵昆反叛有关联。
不单单是因为此时关乎朝廷社稷, 还因为一人叛乱, 牵扯出来的官吏不计其数。
而入京科举的学子们大多会给自己找个老师, 拜个门厅,甚至有些在会试登榜之后就被捉走当女婿的。
赵昆向来长袖善舞, 朝野上下与他交好的官吏不知凡几。
在清算他们的时候, 难免会带到门生故吏。
那些早早给自己找靠山的考生自然也会有些牵扯其中。
如今赵昆之事平定,孔陆大人班师回朝,朝野内外也大力肃清,那么重启科考便是个讯号。
标志着清洗终结, 众人不必再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 本该是紧张非常的殿试反倒成了喜事, 甚至还有些人家在家里放了鞭炮,好似提前过年了一般。
而对阮瑶来说,欢喜不欢喜倒是其次, 紧张却是真的。
不仅是他, 赵弘也在想着这事儿。
殿试, 科举的最后一个关隘,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即使现在他和瑶瑶两情相悦,但如果仅仅靠着东明宫来给阮家抬身价,怕是会招来非议。
自古以来,外戚都是伴随着富贵和诟病的。
赵弘自然有心对自家瑶瑶的家人好些,可若是想要名正言顺,还是得有个功名, 得个官身,才好为以后铺路。
阮唐这次应试便显得至关重要。
故而在殿试这天,赵弘哪儿都没去,而是留在了东明宫中,和阮瑶一同盘腿坐在软榻上,面前的矮桌上摆着棋盘。
这棋盘是太子殿下珍藏多年的,用的是上好的木头,制作也是格外用心,最难得的是用的黑白棋子,皆是精心挑选的玉石。
举起来,对着阳光瞧,甚至能看到里面有精细的雕刻。
虽说不是贡品,却也胜在名贵精巧。
偏偏如此好的棋盘,如此好的棋子,这会儿却碰上了两个心不在焉的人。
阮瑶心里记挂着阮家大郎,今天是能决定自家哥哥前途命运的大日子。
虽然她看上去下棋认真,可实际上心思早就飞了。
一直想着,哥哥顺不顺利?面圣紧不紧张?
虽然早早就让人去守着等消息,前两天也出宫见过哥哥,但是好似送人去高考的家属,即使心里对自家哥哥的学识很有信心,可阮瑶还是有些紧张。
而在紧张的时候,难免会想到一些平常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赵弘就听着自家瑶瑶一遍遍的重复:“不知道哥哥准备的如何,来时候的马车稳妥不稳妥,面圣的时候紧张不紧张。”
赵弘不由得宽慰道:“瑶瑶放心吧,大哥气度非凡,想来定然是学富五车的状元之才,而赶考送行的马车是我亲口叮嘱的,遣了亲卫去赶车,不会出岔子的。”
阮瑶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甚至很多事情还是她经手办的。
但紧张还是紧张,并不会因为准备充足的有所缓解。
而且往往是旁观者比当事人还要上心。
这会儿的阮女官总算明白为什么会有“皇上不急太监急”一说了。
可是很快,她就看向了赵弘:“你叫甚大哥?”
大殿下理直气壮:“自然是随着你叫的。”
阮瑶想说,这便改口,未免早了些。
但是思及自家殿下在探明心迹后越发结实的脸皮,阮女官也就不说了。
随他叫去,左右也不会让外人知晓,倒也无妨。
自己还是他奶奶的亲孙女呢……
而赵弘的话虽然解了他的些许担忧,但还是没能把注意力挪到棋盘上,简简单单的五子棋,因着不走心,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些思考。
很快,便是破绽百出。
赵弘低头看了看,便知道他落下一子,便能赢了这盘。
可是下棋从不让人的大殿下却是不动声色的把拿着的黑子放到了个匪夷所思的地方,硬生生将大好局面断送,几乎是明晃晃的把胜利送到阮瑶手上。
偏偏阮女官像是没见到似的,白子落下时,又断送好局。
赵弘见状,笑了笑,不动声色,又假装没瞧见似的,随便下了一子,嘴里道:“你若心里记挂,放榜那天我随你一同出宫瞧瞧。”
阮瑶抬头看他,一双眼睛清澈透亮:“你这些天折子多,免得折腾,我自己去便是了。”
每天都忙碌到深夜的大殿下面不改色:“不妨事,已经少了许多。”
大不了就把折子留下来给那小傻子看,只要答应了出宫能给他带吃食,不怕他不答应。
没想到,阮瑶想了想,还是摇头:“如今不比往常,朝野上下都盯着你瞧,若是你去看榜,怕是又要横生枝节,免不得会有人说你私下拉拢新科进士。”
赵弘嘴角微翘,声音淡淡:“我不怕人说,自己去瞧自己的家里人,旁人能说什么?”
阮瑶瞟了他一眼,却不再劝,只是笑起来。
大殿下也不下棋了,只管伸手勾她的指尖,轻声问道:“笑什么?”
阮瑶也不瞒着,坦然道:“之前太后娘娘与我说,以后和你相处,要多劝劝,多为你考虑些。”
赵弘听了这话,就知道江太后在教她为后之道。
算起来,这该是喜事。
不但说明江太后对阮瑶毫无保留,还证明江太后已然旗帜鲜明的站到了自己这边。
可是赵弘还是缓声道:“我身边为我谏言的不少,瑶瑶莫不是要抢了他们的差事?”
说完,还想劝劝,让自家瑶瑶不要想那么多。
独宠东宫 第182节
没想到,阮瑶先一步开口道:“所以,以后我就不替你想这些了。”
赵弘微愣,紧接着便是勾唇而笑:“怎么突然想开了?”
阮瑶心里想的是,自己眼前的这位可不是寻常男子,别说现在了,光是在书里,那也是在疯疯癫癫中还能撑到最后一章的狠人。
心机,手段,本事,他一样不缺。
自己只需要帮他料理好东明宫的事情,护好了他的衣食住行,至于其他的,太子殿下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她也没想过当复合古代标准的贤妻。
毕竟,善妒这一条她就不合格。
可是这些话阮瑶统统没说,她只是笑着说了句:“你答应过为我们争一个光明前程,我信你。”
只一句,就让赵弘的眼睛亮起来,脸上的笑也越来越大。
随后,便把门口的丁卯叫了进来,让他去尽快安排去看放榜事宜。
至于那日该瞧的折子,统统押后。
甚至说了句:“谁在那天给我递一通废话的请安折子,就等着御史台的参奏吧。”
阮瑶就托着下巴看他,心想着,自己如今和这人的相处,到真的像是妖妃和昏君了。
细想想,到还挺符合原著人设的。
突然一笑,随后就对上了赵弘的目光。
大殿下也不管棋盘上下得乱七八糟的棋局,只管起身过来抱她,轻声问道:“想起什么了?”
阮瑶神色如常:“话本子。”
“你又买新的了?”
“嗯。”
“讲什么的?”
阮瑶看了看他,思索片刻:“一位病人因为不好好治病最后单身一辈子故事。”
赵弘一脸迷茫。
仔细问了问单身这个词的意思,太子殿下并没多说什么。
只是在当天下午,顾太医就被自家殿下传了过去,十分认真地让他请了脉,并且说会积极配合他进行药物治疗。
这让顾鹤轩十分欣慰:“殿下怎么想开了?”
赵弘回了他一个眼神:“为了不单身。”
顾太医:……?
而阮唐的殿试结束之后,一直跟在他身边保护的亲卫便问了问他考得如何。
阮大郎的原话是:“尽己所能便是了。”
而这话传到阮瑶耳朵里,反倒让她松了口气。
从小到大的相处,让阮瑶对自家哥哥的脾气还是摸得透的。
就像是前世那些考完试出来的学生们,有些说自己考得好,最后六十,有些说自己考砸了,最后差两分满分。
自家哥哥大概就是后一种。
只是科举考试的文章评判毕竟要看是否合了考官口味,也不能笃定自己的名次。
但只要进入殿试,最差也有个同进士出身,已经算是迈入官途。
安心等着也就是了。
日子过得很快,到了放榜之日,赵弘便和阮瑶同乘一驾马车离开了宫门。
而侍卫连问都没问,直接放行。
阮瑶心知,如今自家殿下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能被人把毒下到眼前的失宠太子,而是如日中天。
即使不用刻意打听,她也知道,赵弘趁着朝野上下肃清二皇子余孽的当口,换掉了一批官吏,整治了几个高门大户。
无一例外,都是与太子有嫌隙的。
他曾经的太傅张文敏也在其中。
如今朝野上下,与太子亲厚的春风得意,心有不平的也不敢置喙,除了那些还站在董皇后一边的人家靠着伏小做低苦苦支撑外,其他大多都是一心太子的。
而现在看来,宫内侍卫也听命于他。
宫内宫外,便是一片平顺,太子之位固若金汤。
阮瑶坐在马车上想着,无论是话本子还是自己以前看过的电视剧,总会有个说法,那就是,太顺了,便会有波折,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
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涌动。
可阮瑶此刻却半点没有担心。
宫内,有江太后坐镇,拿捏着八局四所。
宫外,自家殿下名声正好,风头正劲。
唯一的隐患便是,幼龙长大,会招来老龙忌惮憎恶。
可这点,阮瑶也不担忧。
恐怕全天下最防备着皇帝的就是自己身边的赵弘,父子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是难得一见。
既然没了隐忧,阮瑶也不准备拿着没有发生的事情庸人自扰。
等马车渐渐停了,阮女官挑帘往外头看去。
赵弘跟着看了一眼,轻声道:“这里便是贡院,前面那处墙上,等下便有皇榜张贴,进士们的名姓、名次、籍贯皆会书写其上。”声音顿了顿,“可要下去走近了瞧?”
阮瑶瞧了瞧周围已经开始聚拢起来的人群,以及不远处的贡院官吏,便道:“不了,在这里等等也就是了。”
而后,她便从马车的柜子里拿出了个食盒,打开来,取了一块点心递过去。
只见太子殿下凑过去就把点心叼走了。
阮瑶这才确定,今儿是小太子。
看着赵弘的脸颊鼓鼓,阮女官托下巴看他。
许是因为小太子学的越来越多,举止也越来越稳妥,而大殿下私下里也渐渐粘人起来,便让阮瑶有些时候也分不出轮到的是哪个。
她不知道这算不算病愈的先兆,但阮女官也看得开。
只要不变得更严重就行了。
无论是大殿下还是小太子,总归他就是他。
除了自己吃自己的干醋外,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正想的出神,也就没注意到小太子的眼神飘忽。
相比较于大殿下的镇定自若,小太子到底是有些藏不住事儿,这会儿更是不和阮瑶对视。
因为,他在来之前就已经知道阮唐的名次。
这并不稀罕,殿试的试卷不单单是皇帝见过,作为太子,赵弘也有幸一见。
而圈一二三甲也是有门道在的。
高门子弟,寒门学子,谁是谁的本家,谁是谁的子侄,这些林林总总都会有所考量。
殿试一甲自当是惊采绝艳,但二甲进士和三家同进士的选择就要考量许多了。
赵弘关心的也就只有阮唐一个,而阮唐的名次很容易就能知晓。
偏偏大殿下知道了就不提,也不让小太子说。
于是小太子只能憋着,又往嘴里塞了块点心。
而此时,外面的喧闹之声渐渐停了。
阮瑶便瞧见有人身着官服,身后是个大箱子,一路疾行,走到了贡院之前。
箱子上有封条,等官员诵读圣旨后,方才拆掉封条,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皇榜。
自有官吏上前张贴,铺的格外平整。
期间,贡院门前那般多人,竟无一人喧嚣。
阮瑶也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肃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下,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高门子弟,若是想要入朝为官,那么科举便是最佳途径。
十年寒窗苦,最终命运,此刻便拴在了这张皇榜上。
阮瑶有些紧张,下意识地抓住了赵弘的手。
小太子手腕一转,便是十指紧扣。
而等官吏散开,原本站得远的人群迅速围拢上去,急切的想要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姓。
阮瑶也不自觉地往外探头。
虽说刚刚是她自己没有下马车,可这会儿,却是恨不得现在就凑过去瞧。
可就在这时,已经有人一路小跑的回来了。
阮瑶看到是季二,不由得微愣:“副统领这般快就回来了?”
季二脸上的笑容挡都挡不住:“名字好找,自然看的快些。”
大抵是因为紧张,故而素来聪慧的阮瑶没听出潜台词,只是想着,莫不是自家哥哥名字起的好,特别显眼?
还是小太子轻咳一声,淡淡开口:“不知位列第几?”
季二立刻抱拳拱手,朗声道:“恭喜主子,恭喜女官,阮家大爷位列一甲,点了头名状元!”
第126章
独宠东宫 第183节
自家哥哥, 是头名状元!
许是欢喜过头,阮瑶一时间竟然没有回过神来。
她惯是知道自家哥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那时候在阮瑶还痴傻的时候,阮家大郎就天天守着小妹, 一字一句的教她读书认字, 给她讲话本小说。
而阮唐怕小妹不懂得, 就会仔仔细细的标注出来,事无巨细, 格外仔细认真。
阮瑶那会儿没有前世记忆, 脑袋也是乌突突的,可是她却记得,哥哥读书很好,在书塾在学院都是顶顶拔尖的。
后来入了宫, 经了事, 被调到太子跟前做女官之后, 与阮家又有了书信往来,就更是知道阮唐一路科考,次次都是名列前茅。
故而在殿试之前, 阮女官虽然担心自家哥哥会不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影响, 可唯一不担心的就是兄长的才华。
看榜前, 她也在心里想着,自家哥哥怎么也得有个二甲出身才是。
却没想到,竟然是头名,是状元!
要知道,哪怕是金榜题名的进士们,其实也都是要等待候补官身。
只有一甲的三位,才会直接得了品阶, 进得翰林院,以后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