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要是他的船还在就好了,这样他就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是无聊到爬树上数叶子。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8节
在这清冷的山上,每天也就只有美食可以缓解他的寂寞,可惜,太上皇后不让他多吃,说是要维持他的身体健康。
说来说去,不过是馋他的外貌,饿着他不让他长胖罢了。
对此,秦三世心知肚明,早就看透太上皇后心里的那点算计。
待山下再一次送东西过来的时候,秦三世关心的问了一句,“我的船你们陛下已经看完了么?可以送回来了么?”
“三世陛下,这是陛下给您写的信,这里面可能会有答案。”送东西的人为太上皇奉上赵燕歌的信件道。
信里面没写别的,就是身为儿子问候父亲的话语,别的很少提及。
哼,虚伪。
真要是想他了不会过来看看他么,他不能下山去,他这个做儿子的还不能上山么。
不过他也是做过帝王的人,知道很多事情都不能如人所愿,只是抱怨几声,手中信件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顺从自己的内心,把信件给塞到了怀里。
“好了,好不容易才上来一趟,给我讲讲山下发生的事情吧。”秦三世道。
他虽然下不了山,信息却不封闭。
“三世陛下,说来有件好事,那些水泥路很快就要来到咱们山脚下啦。”送东西的人回想了一下,高兴的说道。
秦三世不由一惊,“怎么这么快?”要知道路是从咸阳城开始修的,琅琊山距离咸阳城可不近。
这才几个月,路就修到这里来了。
“听说施工队的人非常多,每天都在抓紧时间干活,从不偷懒懈怠,路修起来自然就快。这都是陛下仁德,政治清明的体验。”来人向秦三世拍着胸口保证道。
他没说的是,那些人之所以干活那么卖力,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能在施工队里吃的饱,还有工资拿。有报酬的劳动回报,百姓们干活自然卖力。
“看来他做的的确不错。”秦三世赞许的点头道。
他还以为赵燕歌可能要在皇位上磨合个几年才会成长起来,没有想到那个孩子能够上手的那么快。
这样一来,他这个父亲就更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想到这里,秦三世心中隐隐的惆怅若失。
自从国库和银行相连以后,朝廷一项项专款被批复下去,钱大把大把的撒向民间,民间又存到银行里面,又回到了国库的手中,双方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这期间,纸币也慢慢被人所接受,看到纸币在大秦境内可以畅通无阻的使用,有少部分人已经习惯了更为方便轻盈的纸币。
百姓们手中有钱了,能买更多的东西,脸上的笑容自然也就多了。
马车内,老者看到离咸阳城越近,底层的老百姓越来越开心,那做不得假的表情,心里对那个改变了整个大秦的帝王不由越来越好奇。
“老爷,已经打听清楚了,咸阳城的稷下学宫让有学问的学子们免费入住。”小童跑过来开心的说道,身为在老者身边长大的人,他从未怀疑自家老爷的学识。
“敲门砖是学问么。”老者道,可别小看这个条件,天下九成的百姓们都会被拦在这个门槛外,这也就充分保证了稷下学宫内来往皆是身具学问的人,光是这一点就非常的不得了,假以时日,稷下学宫必定会成为大秦朝堂人才的最大输出地。
“那老爷,我们要去稷下学宫么?”小童不由紧张道,从小在山林中长大,少见外人,让他对那些有学问的人既敬且畏。
“是,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去拿回一样动西。”老者道,车子驶向咸阳城郊外的一处别院。
别院内整齐干净,老者登门,拿出地契,表明自己的身份,那些仆人纷纷口称“主人”前来拜见。
跟随在老者身边的小童看到这一幕险些目瞪口呆,他待在老者身边数年,爷孙俩一直都在山上吃糠咽菜,他们没有种地自给自足,而是选择下山采买。
以前小童见老爷能够拿出钱来,只以为那是老者年轻时的积累,早晚会有花完的一天,一直都担心着,可是现在,小童知道自己想错了,他家老爷的身份绝对不一般,家里面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的清贫。
相比于小童的震惊,老者显然适应良好,熟门熟路的进了宅子,而后在一处卧室中歇下。
直到睡在柔软舒适的大床上,小童都还没有想明白,不过知道老爷不会害自己,就把这点甜蜜的烦恼给抛到了脑后。
两人并没有在别院内待很久,老者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别院的东西,凑成三口大箱子,之后就驾车驶向稷下学宫。
“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老者道。
“老爷,您到底是什么人啊?”小童不由疑惑道。
“你说身份啊,只不过是一个失败者罢了,至于别院,只不过是名下的一点薄产而已。”老者道。
亲眼看到满箱子财宝的小童“……”
“老爷,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我是说真的,你之所以那么惊讶,是因为你见识太少了。”老者不由道,这些年他一直都在山里,导致小童的眼界也跟着狭窄起来,现在想来,实在不该。
到了稷下学宫,负责招待的人身穿一身儒袍,一身明显的文人气息,一看到老者,就从他清亮的眼中得知这位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人,不由热情了起来。
“老先生此次前来稷下学宫,不知是想前来为学子们授课?还是想当一名学子?”
“老朽想在稷下学宫讨口饭吃,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考核流程?”老者道。
“自然是有的,老先生请,这个问题将会由几位先生和先生一同讨论。”接待的文人道。
过来稷下学宫当老师的,自然要严格把关,学子就没那么多要求了,只要为人聪慧,肯努力上进即可。
“这位小友可是要入稷下学宫当一名学子?”文人看向一旁的小童道,那一身的穿着,可不是一个下人该有的打扮。
听到文人这么问,小童心里有些紧张,然后就听见老者道,“是啊,他也入稷下学宫,让他进来学点本事。”
说完后,老者就被人邀去考核实力,文人则和小童搭着话,“可会认字读书?”
“会认字读书。”小童小声回答道。
“可擅书画?”
“不擅。”小童摇头道。
……
另一边,考核老者学问的是几位老先生,和老者年龄不相上下,双方入座以后就谈论起来学问。
老者全程对答如流,并且有自己的思想见解。
老师们听的耳边觉得有些眼熟,问道,“汝是出自哪一家的人?”
“老朽厚脸皮,勉强算的上是一个鬼谷后人。”老者以袖掩面羞愧道。
“鬼谷。”几位老师不禁轻嘶,着实有些惊到。
如今咸阳城内汇聚百家,可是却没有一个鬼谷后人,一来是和别家人比起来,鬼谷的人前后几代加起来也不过十指之数,另一个就是鬼谷的人神秘至极,轻易不会现身。
师承鬼谷一脉,老者的学问自然是不用说的。
而鬼谷一脉,别看他们人少,却各个都是精英,就是那么寥寥几人,却把鬼谷的名声推到极致,着实让别的百家艳羡不已。
纵横家,这是鬼谷子一脉用各自的战绩打出来名声。
宛若百家里国宝大熊猫的数量,消息很快就通知到了咸阳宫内,“纵横家,我记得他们家一直都是成双成对的。”
“咳,是的,纵横家的弟子向来都是两个一起教导。”左相咳嗽道,“如果不出意外,这位纵横家的弟子就是比试中落败的那位。”
“这一代鬼谷传人未出山,陛下得鬼谷一人也算是幸事一件。”左相由衷道。
鬼谷一脉奉行精英国士教育,稷下学宫的那位落败不代表他能力就差了,只能说打败了他的那位更强。
“既然这样,就先让他在稷下学宫待上一段时间,到时候我有任务会吩咐他。”赵燕歌道。
“喏。”
左相今天进宫除了给赵燕歌汇报纵横家这个消息,还带来了断句拼音等最新进程。
“如今断句已有数百常用书籍,某些晦涩的也采取了投票方式表决,算是确立了书籍的正统。”左相不由微微惆怅道。
“拼音一事也在加快注释,如今新印刷出来的书籍有些已经开始注上了拼音。”
“标点符号一事,稷下学宫内已经普及,书写习惯也有所改变……”
至于白话文的推广,赵燕歌不光给了稷下学宫任务,那些前来参加大考,已经离开咸阳城的学子们身上也有。
哪怕是文人,每天和家里人说话也不是满口“之乎者也”的,对此,那些学子们就充当着文言文和大白话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翻译机。
“好,等断句和注音弄好以后,我大秦就该实施基础文化教育课程了。”赵燕歌道。
左相听了心里高兴不已,“对了,陛下,算学家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到时候可以和拼音一起普及开来。”
算学家,擅长精通的是君子六艺中的“算”,同为百家之一,可是却非常的小众。
左相想要恢复周时的“君子六艺”,算学家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如今算学家正负责赵燕歌给的基础算数,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这事我会给他们说的,到时候让他们也出一本算学科来。”赵燕歌道。
左相开心的离去,浑身充满了干劲。
稷下学宫内,老者入职为稷下学宫内的老师,最让他开心的是稷下学宫的图书馆,其内璀璨浩瀚,让他惊叹不已。
别的不说,纵使大秦有了活字印刷术,可是书籍原本却难寻的很,他一生所观之数不过其内的百分之一,这让他如何不惊喜。
“也许,这些东西能把我那位师兄给钓出来。”老者呢喃道。
身为比试中落败的一方,从此以后他将不再有鬼谷后人的称号,他一身所学也不能传授给外人,可以说,他今生的鬼谷名号已经走到了尽头。
比试刚落败那会,他满心沮丧,万念俱灰,就连朝堂的名利都无法吸引他,只躲进一处山林内自怨自艾,结果一磋磨,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他年纪大了,心中也在慢慢的释然。
曾经逃避的那些问题也被翻找出来,尤其是在鬼谷中的生涯,如今也只剩下满心的回忆,岁月带走了他的雄心壮志,却也赋予了沉淀的心性。
年轻那会的意气之争如今看来属实可笑,现在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失败的老者看着浩瀚如烟的图书馆,不经意间回想起了自己的那位师兄。
那可是一个书痴啊,当年他落败,鬼谷的一本书都不曾让他拿走,只给了他不少钱财让他直接滚蛋。
比起他来,他那位师兄可是实打实的出世,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想必这会他师兄的消息还闭塞着呢。
他要不要趁机回去一趟,拿着活字印刷术好好的碾压那位师兄一番?
纵横家已经在咸阳城现身,已经得了一个纵横家精英,赵燕歌贪心的还想得到另一个。
老者又何尝不是这个心思,如今天下大势已经不比从前,那个时候战国纷争,纵横家的弟子择一主进行辅佐,其中免不了会有互相对上的机会。
而现在,只有大秦一个,总没有纵横家门人自相残杀的机会了吧。
左相回来后,把大秦将要普及百姓基础教育的事情宣扬出来,整个稷下学宫都沸腾起来。
第74章
当然,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要知道上流社会可是很忌讳民间开启民智的。
别的不说,要是老百姓们都识文断字了,那他们还能坑到他们么,咳咳。
文字对于整个上流社会都是珍贵的存在,如今大秦将要免费让百姓们学习,不得不说这多多少少的让某些人心里感到不舒服,感觉一直被他们所垄断的特权真正被打破。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59节
上一次,还是私学的出现,让寒门之子们崛起。
纵使被打破了垄断教育,可天下真正能出息的寒门弟子可不多,对士族阶级所造成的冲击也不大。
可是这回不同,一旦大秦普及教育,士族阶级们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此以后,他们那看不见的特权和优越感将会再一步的进行削弱。
不由得,那些一直散漫,靠着家里资源,不奋发向上的年轻人都被家中的长辈们紧了紧皮子,被抽打着奋发向上,老一辈的人嗅到了危机感,可是他们没有办法和整个大秦对抗,那就只能督促家中的晚辈了。
“我真怕我们贵族以后将只剩下钱。”一名贵族不由在食楼内和其余贵族吐槽道。
他们的出身、荣誉、田地、知识、教育都在被一步步的剥夺,就算他们没有多聪明,也能看得出未来的艰辛。
“想多了,如果我们后代子孙不肖,我们连钱财都不会剩下,你们可别忘了,我们曾经……盐的那条路已经被彻底切断,我们贵族在财富上面元气大伤,没有了一本万利的进项,只要出一个不肖子孙,我们现在的财富就能被耗光。”其余贵族不乐观道。
“真是的,陛下怎么就一直揪着我们不放呢。”有贵族不由小声抱怨道,其余贵族们听了不由苦笑。
“因为我们有价值啊,你们说那些百姓能有什么价值,上面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比起那些榨不出一点油水的穷苦百姓们,他们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上面不盯着他们盯谁呀。
“是么,可是我总觉得陛下也有想从那些百姓们身上得到一些东西。”
就算一个帝王真的有颗爱民如子的心,那也不该是现在陛下能有的。
天下人都因为陛下所做出来的政绩而忽略了他的年纪。
如今民间到处都传陛下爱民如子,心有仁心。
可要知道,被杀掉的那些贵族和贪官污吏都可以组成一个朝堂了,这话都是怎么传出去的?
“仔细一想,我们陛下如今才十五岁,还不到弱冠之年呢。”有贵族下意识的说出这话,听到的贵族们都不由若有所思。
“现在陛下的后宫好像只有殿下一人呢?”话说到这里,众人的心思已经了然。
枕边风什么的,向来都是不容小觑的。
如果他们能把家中的女子送到陛下身边服侍,要是能得到帝王垂青,那他们不就可以得到外戚的身份,再复荣华。
在座的有清醒的贵族皱眉道,“你们可别想什么下三滥的招数,别让陛下一生气,把我们全给一锅端了。”
“怎么会,后宫选秀朝廷可是有正规流程的。”
咸阳城距离上一次选秀已经过去了数十年,那个时候还是在秦二世的时候,彼时,全国各地的女子前去参加选秀,秦二世只选了几位身家清白,便于生养的女子入后宫。
那时候,谁能想到那会是大秦最后一次选秀。
秦三世是一个空窗期,也有朝臣上书让他选秀,可是对于沉迷道家玄学不可自拔的秦三世来说,色如刮骨刀,有损精气,对美色一直都很避讳。
他的态度让朝臣们沉默,女色惑人,多了会让男人身体吃不消,这个道理男人们都非常清楚,可是真正能把持住的有几人。
遂后就再也没有朝臣们提过这件事。
朝会上,赵燕歌刚批准了一批南方地下排水的工程款,让少府的人配合着拨水泥混凝土等物,这事刚商谈完,就听见朝堂上有人上书帝王后宫选秀一事。
多年不见的旧事重提,让文武百官们都有些惊讶,满朝文武齐刷刷的看向了那名提议的官员,尤其是最前排的公孙太尉,虎眸咻睁,一眼就看的人腿脚直发软,谁不知道陛下后宫现在只有一人,就是太尉之女,皇后殿下可以说是后宫独宠,如今提出后宫选秀一事,一下子就能得罪公孙太尉和后宫的殿下。
那名官员头冒虚汗,只觉得自己头脑发昏,走了一步臭棋,只可惜话已经说出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陛下,后宫选秀一事是惯例,如今陛下膝下空虚,可召集天下女子入后宫为陛下绵延子嗣。”
他这话一出,别说赵燕歌这个丈夫和公孙态度这个当爹的色变了,就是心里有些小心思的官员们都不禁敬佩的望着这位同僚,陛下和殿下这才成亲多久啊,就敢对殿下用上人身攻击,说,你是不是不想在朝堂上混了?
而那名官员回过神来差点咬破自己的舌尖,险些当场去世,他之前在脑海中想过不少劝诫方案,可唯有这一种是最糟糕的。
这话如果放在帝后无子十年后不是问题,可是放到现在就是大问题了。
“这个问题不劳卿关心,我和皇后两人身体都好的很。”赵燕歌没想到,他父母还没因为这事对他说什么,别人就先把这个心给操上了。
“陛下,帝王子嗣一事,事关江山社稷啊。”那名官员冷静下来,极力补救道。
“哦,那你们都来说说,我大秦的继承法是什么?”赵燕歌道。
“陛下,我们大秦的继承法为嫡长子制度。”有朝臣道。
嫡子比庶子尊贵,而嫡长子又比嫡子尊贵,一个大家族的家产,只能倾斜到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嫡长子,如果是宗族,嫡长子就是族长,如果是帝王,嫡长子就是太子,这些都是上层社会的规矩。
而平民百姓呢,也是这样,把大头给了长子,长子在未来也是要肩负起奉养父母的责任,其余的子嗣虽然也有责任,身上的压力却没有长子大。
这是自周到战国时期摸索流传下来的礼法制度,它极大的维持住了家中的礼法和和平,不至于让兄弟阋墙,让家族力量过量内耗。
“既然承认嫡长子制度,那为什么还要朕选人充入后宫弄出庶子来?放心,朕和你们殿下的身体都很好,有孩子只是迟早的事,你们用不着操心这个。”
“反倒是你们,造人一时爽,分家火葬场。”赵燕歌不由看着文武百官们说道。
家里面的孩子一多,难免会有个偏颇,那个疼爱的孩子要不是嫡长子,分家时可是会让当爹的心疼的。
届时分家,礼法和理性在心中拉扯,可有的让人头疼呢。
生的时候有多开心,分家的时候就有多闹心,赵燕歌才不会让自己遇上这个困境。
“陛下,庶子并不是完全无用的,他们基本都是备用的,万一家中没有嫡子,可以用庶子顶上去。”听到赵燕歌说“庶子无用论”,不禁有官员开口反驳道。
看到众人都赞同“庶子备胎论”,赵燕歌嘴角不由抽了抽。
“卿后院有几人?”赵燕歌不由好奇道。
“额,陛下,臣后院有五人,一妻四妾。”那名官员回答道。
“那平时闹心么?”赵燕歌又问。
朝臣沉默,闹心,怎么不闹心,除非是真的冲着传宗接代去的,一碗水端平,要不然你凡是有个倾向,后院就能翻天了。
尽管有正妻镇压,出不了后院,可是平时歇息时各种耳边风是少不了的。
就像赵燕歌曾给朝堂后宅妇人赏赐的护肤、化妆品,就只有正妻和嫡母有,至于你后宅小妾,想要,自己花钱去买吧。
家里面只有一个女人的还好说,那些家里面有妾室的,没少因为这事吵闹,妾室爬不到正妻头上去,还不能变着法从男人的手里弄钱么。
“朕看你们就是太闲了,既然这样,那就再制定一条法律,凡是发生家中庶子和嫡子争夺家产现象,迫害嫡子死亡的家庭,那就没收其所有家产,充入国库。”
嫡子和庶子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人身上可没少发生偏心眼的事情。
庶子同样是父系血脉,除了比嫡子少一份看中外,有些甚至比嫡子还要受宠,一旦给了庶子过多的宠爱,养大了孩子的心,长大以后难保不会对嫡子下手。
据赵燕歌所知,朝堂中不少人都因为后宅之事损失过嫡子,别以为所谓的后宅争斗都是想象出来的,在古代,所谓的利益之争事关自己未来的命运,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早就定好的命运。
“诸位还是回家去查查吧,早点处理了,要不然等律法一确定,你们就该遭到没收家产了。”不是赵燕歌黑心,想把那些人的家财全都占为己有,而是不狠一点无法杜绝这个现象。
后宫选秀一事被赵燕歌一通插科打诨糊弄了过去,一下朝,赵燕歌就让精通算学的官员把养大一个皇子和公主的成本给罗列出来。
古代的皇室可以说是天下奉养,他们身上的尊贵都是万千黎民百姓的血汗钱,一个子嗣繁多的皇室,完全可以把整个天下给掏空。
赵燕歌对公孙起的承诺可拿不到朝堂上去,只能用事实来打脸。
“相关律法也该完善了。”赵燕歌呢喃道。
现在不是推行一夫一妻制的时候,他只能从旁削弱庶子的力量,要想庶子这个存在真的消失,还需要别的相关律法。
只是一条律法,右相很快就拟好,“陛下说的可是维护正妻嫡子的相关律法?”
“不仅如此,还有婚姻法,我想推行一夫一妻制。”在右相面前赵燕歌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
“陛下,我们现在就是一夫一妻制,准确的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右相不由更正道。
“所以我就想着该如何把那个多妾给去除掉。”赵燕歌道。
“难啊,陛下,就是那些百姓们手里有闲钱了还会想着多讨一房妇人呢,更何况那些士大夫们。”右相道。
别看妾的地位低贱,实际上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妾的,那些士大夫们还有很多不记名的通房丫鬟,他们的女人只会比明面上的只多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