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人宠妻如命(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草莓酸甜
接下来几天,苏娘子将家里的活计都拜托给了白大娘,母女两个一心扑在了那幅绣品上。
顾策也没闲着,牙行那边没消息,他干脆趁着午休自己跑了几个村子打听消息,有了结论之后,这才趁着晚饭之后,把打听的消息说了。
如今青石子村附近能买到的,就只有荒地了。那荒地倒是有连在一起的,却不多,价钱也要贵一些,分散的几亩几亩的,倒是有不少。顾策的意思,是想尽快去看一看,选好了地方就直接买下来。
他早就打听好了价格,之前就和陈大勇他们说过了。
现在田地的价格比他们原本的预想贵了许多,良田要十二三两一亩呢,就是荒地,好一些的或者连成片的也要四五两一亩呢,差一点的也要三两一亩呢。
陈大勇当时听到这个价格都被吓到了:“这现在的地咋这么贵呢?我记得早些年很便宜啊,好像那时候荒地也就一二两银子啊。”
顾策耐心解释道:“这已经不算贵了,若是州府那边还要更贵呢。牙行的人说,主要还是因为咱们这边山多,适合耕种的地少,再加上这些年官府鼓励耕种,老百姓的日子也比从前好过了许多,攒下余钱就会置办一些田地,合适的地就越来越少了,价钱自然就涨了一些。我估摸着,要是青阳山真有封山的一天,这地价还得涨,所以咱们这地还是要买一些的,还要趁早。”
陈大勇也是这么想的:“唉,那咱是下手晚了呀。这次不能再晚了,那咱们就等你旬休那天去看看,那咱们准备的银子,就只够买十亩的了。”
“师父师娘,要不咱还是直接买二十亩吧,我倒觉得咱们不一定要买连在一起的,四五亩连在一块的就行,这样还能便宜一些,七八十两银子应该够了。之前您和师娘准备了四十两,再加上我这次得的赏银就够了,就是马车还没打听到,不知道余下的银子够不够。”
陈大勇自然也想多买一些,却说什么也不肯动顾策得的那些银子。
顾策当时没说什么,转过头却又特意去找了他们夫妇一趟,提了一个所谓折衷的法子。
他也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的主意,而是先说了一番话来劝他们:“如今街坊邻居都关注着咱们家呢,那赏银的事又传的人尽皆知的,弄的好像咱们发了好大一笔财似的,没准哪天又惹出什么事来,倒不如趁此机会把银子都花出去。至于师父师娘的银子,还是留着买马车吧。其实考童生试,就去府城那趟花钱多一些,但也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银子,我手里这两年抄书赚的钱,就有十多两了,足够了。以后要用的,再慢慢赚呗。师父师娘养我这么多年,为我花了多少银子,算都算不过来,怎么如今就花不得我赚到的银子了?”
顾策到底年纪小,要先打好基础练好字,因此这两年才开始接一些抄书的活,扣除花销之后还能攒下这些银子,已经很了不起了,更别说他去了县城书肆接的活,价钱已经涨了许多,以后也只会赚的越来越多。
陈大勇这会却倔强起来,怎么也劝不通,一门心思认准了,家里又不是没有银子,怎么能用孩子得的银子去买地呢,这不是占孩子便宜吗?
一家人推来让去半天,顾策这才假装退了一步,提出了他早就想好的法子:“师父师娘不肯用这银子给家里买地,那不如这样吧,我把赏银拿出来买地送给染染吧。这次买地,我买十亩,师父师娘买十亩,我买的那十亩都记在染染名下,将来给她做嫁妆,染染也是大姑娘了,这些也该准备起来了。这是我做为兄长的一份心意,师父师娘就别拦着了吧。至于家里的地,以后再慢慢攒,一年买点,积少成多吧,正好现在也不适合买太多,太扎眼了,再说三年后也是要缴税的,还不如等我中了举之后可以免税的时候再说。”
这话说的陈大勇夫妇都傻眼了,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顾策笑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在那些有钱人家,自家妹妹成亲,当兄长的添一些嫁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咱们虽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别人有的,我又有能力为染染做到的,自然也要让她有。”
苏染染拿到那地契的时候,更傻眼,尤其是知道这是顾策以兄长的身份为她准备的“嫁妆”的时候,她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可真是活久见,这世上除了她,怕是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收到曾经的夫君给自己准备的嫁妆了吧?
第47章 灵隐寺。
人一旦忙碌起来, 时间就过的特别快。
苏染染帮忙打下手,石青有空也会过来帮忙,苏娘子只管埋头绣, 总算险险的把那幅绣品在和人家约定好的取画的日子之前完成了, 那管事的一副捡了大便宜的模样,捧着画匣子和绣品走了。
解决了这件大事, 就到了顾策每月的旬休了。
原本说好是一家人一起去上香的, 结果石大富两口子听说了也想去, 石青以前也没去过,被苏染染说的也想去佛前拜一拜,白大娘听说了也想去, 最后就变成了一群人结伴出门。
顾策的学堂每十日才休一日,有什么事都要等这天去办, 他便把办地契的日子也约在了这一天。
天还没亮, 他和陈大勇便赶车先走了, 他们还要去青石子村接村长,然后再赶到安县县衙。两边定好了若是他们回来的早,就去灵隐寺会合。
石大富也笑眯眯的跟去凑热闹了, 还扯上了自己的儿子石大宝,说让他也见见世面。
剩下一群女眷,早起吃了早饭, 也慢悠悠的出发了。
她们要去的, 就是这附近最附盛名的灵隐寺,离青阳镇不远, 走路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和安县却正好是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行人出了镇子,说说笑笑着往前走, 远处青山翠柏,近处路旁都是良田,这副景致让人看了就心旷神怡。
苏染染扶着她娘,和石青边走边惊奇的指指这边望望那边,竟然还没怎么感觉到累,就到了灵隐寺。
上辈子苏染染是她爹出事之后来过灵隐寺一次,当时是满心的凄惶,后来顾策赶考的时候她又随陈老太太和苏娘子来过一次,那时她虽然如愿以偿嫁给了顾策,当时陈大勇的身体却已经不太好了,苏娘子也是日渐消瘦,她本身又因为家人逼迫顾策娶她心虚不已,所以当时她站在这门外,心里虽怀着一分顾策能一举得中的希望,却也很是惊惶。
如今故地重游,她心里倒意外的没有了预想中的感慨,反而因为这几日一直闷在屋子里帮忙憋坏了,刚才又看了那样一番自然的美景,有一种笼中鸟被放飞的欢快。
灵隐寺是这附近最大的一座庙宇,一年四季香客不断,今日虽不是初一十五,却也有不少香客一脸虔诚的拾级而上。
苏染染扶着娘亲一步步往上走去,心中一片虔诚。到了寺里,就由苏娘子打头,带着她们一路朝正殿走去。
苏娘子是灵隐寺的常客了,除了这里灵验,还因为陈大勇当年就是靠在这里当挂名弟子熬过了家家缺粮的那几年,保住了一条小命。两口子因此一直怀着感恩之心,逢年过节都要来寺中拜上一拜,还会给当年照顾过陈大勇的几个老师父捎着吃的用的,聊表一下心意。
苏娘子早就和孙氏白大娘她们提前打了招呼,说了她今日是来还愿的,一会要去的殿比较多,她们可以在正殿拜完,先去后山逛逛,不用一直陪着自己,结果白大娘她们都不愿意分开走。
苏娘子也不再劝,进了正殿,上了香之后,就在蒲团上跪了下去,虔诚的拜了下去,等正殿拜完,出来又在门口添了一些香油钱。
苏染染跟在她娘身后,一个殿一个殿的跟着拜过去,每一次叩头的时候都特别实诚,心中虔诚的拜谢了这里供奉的所有神佛,然后才小心翼翼的许了一个一家平安的愿望,她怕佛祖觉得她贪心,别的愿望半个都没敢许,连顾策的事都没敢为他求上半句。
生生死死,画中多年又死而复生,苏染染心境早就大不相同了,自是懂得人生在世不能奢求太多,这世上本也没有真正的圆满,惟着活着平安就好。
灵隐寺后山种了许多的果树,寺内也有不少,不知是这个缘故,还是真的应了那句“心静自然凉”,一行人拜完在寺中逛着,只觉得舒适惬意,连暑热都退去了一般。
苏娘子特意带着众人到寺后几个有景致的地方转了一会儿,这才找了一处凉亭休息。
等到从亭中下来,往寺前走的时候,苏染染兴奋的劲头过了,就有些累的迈不动步了,缀在后面磨磨蹭蹭的。
苏娘子见了她这副模样,笑着对孙氏道:“嫂子,染染这丫头走不动了,我看大家也都累了,不如我们两家凑个份子去尝一尝这里的素斋吧?这丫头在家已经念叨好几次了,咱们正好也跟着尝一尝。”
苏染染听了,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当时她正分线分的辛苦,只一心盼着早点到吃饭的时辰,一听说她们竟然是要来这里上香还愿,立刻就想到了这里的素斋。这灵隐寺的素斋特别有名,她从前总是听人说,却从来没有尝到过,所以当时就和石青念叨了起来,说等将来她赚到银子了,一定要来灵隐寺尝一尝这素斋,看看到底有没有那么美味。
这边孙氏听了这个提议就眼珠转个不停,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这里的素斋名气那么大,肯定是好吃的,可是贵呀,听说一桌就要一两银子呢,按人头算,自家也要半两银子呢,她可舍不得。
顾大人宠妻如命(重生) 第26节
她正盘算着想要像从前那样,去哄苏娘子几句,等她被自己说的不好意思了,就让她请客。结果她刚要说话,那边石青就突然插嘴道:“行,就听婶子的,我家出一半银子。”
孙氏气石青竟然敢自作主张,狠狠的瞪了她一眼,苏染染这边正劝她娘说等下次一家人齐了的时候再来吃吧,就听到石青爽快的答应了,一时间,倒是不好再说不去了。
孙氏接下来的路上一直板着一张脸,好好的气氛都被她破坏掉了,惹得白大娘在她背后偷偷翻白眼。
石青开始并不搭理孙氏,直到快走到前殿了,这才找机会走到她身边,小声道:“娘,咱们就留下来一块吃吧,要不然多尴尬呀,难道说我们花不起这银子要先回去了?这也是我爹的意思,出门的时候爹就叮嘱我了,说让我遇事别小气,说不定他们一会儿就来和咱们会合了,若是知道因为咱们这素斋没吃成,爹不得发脾气啊。”
她这样一说,孙氏想到现在自己连银子的边都摸不着,更气了,狠狠瞪了她一眼,瞟着前面的几个人走远了一些,这才恨恨的小声道:“你这丫头长本事了,自己嘴馋还学会拿你爹当幌子了,你可少糊弄我,你爹才不会和你说这些呢。他昨晚还说要跟着那爷俩去蹭席面,顺便找机会看看能不能结交到县衙里的人呢,他们可不会回来的这么早,你爹说了,到了那样的地方,晌午不请人吃一顿是办不成事的。”
石青竟然没有反驳她的话,还笑盈盈的挽住了孙氏的胳膊:“娘那么认真干什么?咱们难得来一趟,这灵隐寺的素斋这么有名,难道娘就不想吃?正好婶子都说了,咱们就花点银子借此机会尝一尝呗,就算娘不想吃,二宝还想吃呢。不过,娘要是实在舍不得银子,要不然您先带小宝回去?到时候随便您和我爹说啥都行,反正我是要在这边吃完再回去的。”
石青说着,就去追苏染染了,这次连石二宝都没领。
孙氏目瞪口呆的看着仿佛变了一个人的继女跑远了,更生气了。又气石大富夺了她的管家权,让她摸不到银子了,又气苏娘子小气,连顿素斋都舍不得请,更气石青小人得志。
于是等到众人坐下来等着素斋的时候,所有人都乐呵呵的,就她还是满肚子的气,感觉都提前气饱了。
这灵隐寺的素斋也不是谁想吃就能吃到的,你要是来得晚还定不到呢,这还是幸好管膳食的大师父认识苏娘子,额外给加了一桌,她们这才能定上。
等着上菜的空档,顾策他们终于赶过来汇合了。苏染染见了他们,立刻高兴起来,也不心疼这顿饭花的银子了,喜滋滋的就迎了上去。
苏娘子却是吃了一惊,拉着陈大勇悄悄问他:“那个村长不是和阿策说手续办起来挺麻烦的,还得请人吃饭嘛?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陈大勇红光满面一脸的笑容道:“赶巧了,今日正好遇上了那日来替顾大人送东西的那两位,人家直接把咱们带过去的,那负责办地契的书办可不就给咱们办完了嘛。我们说请吃饭,人家说什么也不肯去呢,后来还是阿策聪明,去向金县丞道谢的时候话里话外的把他们夸了一通,也算没让他们白帮忙。”
按礼节,顾策本应该去当面拜谢一下知县大人送的那些东西的,不巧知县大人今日不在县衙,倒让他悄悄松了一口气。
小的时候,顾策天天盼着他娘能找上门来寻他,恨不得天天搬着一个小板凳守在门口,现在却早已经没了那份执念了,甚至打定主意在他能回报照顾现在的家人之前,他不会离开,也暂时不想得知所谓“家人”的消息。
大家刚吃完饭,就有小和尚过来请陈大勇一家:“主持方丈听闻施主来了,特意命小僧过来请施主带着夫子公子小姐过去一叙。”
灵隐寺如今的主持方丈慈恩大师就是当初作主同意收留陈大勇的人,他听了立马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回道:“劳烦小师父带路了,我正想过去探望师父呢。”
此时慈恩大师的禅室中,知县大人很是自来熟的烹着茶,问旁边与他同来的大和尚:“大师确定没有看错?殿下的转机真的在那两个孩子身上?”
第48章 有缘人。
慈恩大师听到这里, 赶紧借口出去迎故人,避出去了。
那被人称作大师的青年和尚等他走了,才双手合十, 念了一句佛号, 直视知县大人道:“施主贪心了,贫僧未曾说过这话。贫僧刚才在亭上说的, 分明是觉得那个女娃娃似是太子殿下的有缘人之一, 只是这缘分却似有若无, 所以才想请他们一家人过来悄悄看一看。”
墨玉书听了这话,有些不好意思,赧然道:“请大师见谅, 是我太心急了。实在是我来到这里这么久了,却一件对殿下有益的事都没有做过, 我们派到各地的人, 对大师说的可助殿下破解死劫的那些有缘人也是半点头绪都没有。”
那和尚听了这话却笑了:“大人并不知那些普通人是谁, 也不知道他们哪一个不经意间改变的决定会对殿下有用,怎么就知道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还没有遇上这样的人呢?”
他转头, 看着茶壶上的蒸腾热气,又道:“当年恩师曾与皇后娘娘说过,天意难违, 逆天改命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万不能从大处着手,否则不但我等会为此付出代价, 连大安和殿下也不能幸免。所以,我们才改变了思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 到民间来,寻找一些有缘人,希望依靠他们实现一点点的不同。大人不要小看这一点点不同,许多普通人不经意间一个不同的选择,汇聚在一起,就可能改变天下大势。只是如今我们难在,我们并不知道到底该去找谁,该做些什么,有缘人都在哪里。既然如此,倒不如先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也许转机就在其中呢。以大人的身份,本可以有更好的起点,却为恩师口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契机,甘于在此做一个小小的知县,这不已经是一个不一样了吗?”
墨玉书听了这话,不说话了。
这院中一共两间屋子,等到陈大勇一家到了,慈恩大师亲自带着他们去了另一间屋子说话。那边的情形,墨玉书和青年和尚在他们这边,可以看的清清楚楚,那边却是看不到他们的。
慈恩大师请了他们一家过来,倒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只是听说这次陈大勇带了两个孩子一起过来,所以请他们过来见上一面。
上次慈恩大师见到他们,还是许多年前,当时两个小家伙年纪还小,好像一对金童玉女一般,手拉着手一起进了院子。
如今再见他们,大师便感慨的提了几句,又一脸慈爱的问了顾策读了几年书了,如今读到哪里了,读的怎么样,何时下场,又问苏染染多大了,在家都做些什么喜欢什么,总之给人的感觉,他们过来不像拜见一寺方丈和爹爹的救命恩人的,反而像是来这里走亲戚,被长辈唤过去问话一样。
问完了两个孩子,慈恩大师又与陈大勇闲话了几句家常,听他提及尚未出生的孩子,似是吃了一惊,还盯着他和苏娘子看了半天,然后才笑着说了几句当年照顾过陈大勇的几个老和尚的事。
那边闲聊着,这边墨大人就亲眼看着刚才还一脸沉稳的和尚见了那家人之后,满脸的惊讶不解。
等到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慈恩大师特意让人取了三串佛珠过来,分别送给了顾策、苏染染还有苏娘子,这佛珠在佛前供奉了许久,不仅能凝神静气,让人头脑清明,还能保平安去灾厄。
苏娘子接过佛珠道了谢,然后问道:“求问大师,多年前民妇过来所求之事,可还有转机?”
慈恩大师笑着将佛珠递给了苏染染和顾策,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所谓转机,有很多种,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样,但却是的确有的。”
若是日后有肯护能护住她之人,让她不再受体质困扰,这也算一种转机吧。
顾策离开的时候,似是不经意的停了一下,回身往墨玉书他们这边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才追上了家人的脚步。
墨玉书忍不住抚掌而笑:“这小子倒是敏锐,是一块好料子。”
那青年和尚仍然一脸震惊,等慈恩大师过来,立刻起身道:“大师,我想在贵寺借住一段时间,劳您行一个方便。”
慈恩大师欣然应下,离开前又似不经意的闲话家常道:“大勇这小子倒是傻人有傻福,也不知最近得了什么机缘,我观他一家人的面相,竟与从前大不一样了,许是因为他家小子明年要下场了?倒是好事一桩。”
墨玉书与那青年和尚对望了一眼,心中惊讶之后各自有了打算。
这一趟灵隐寺之行,除了孙氏,大家都很开心。
回程的时候,石大富很有眼色的主动提出他和石大宝就不坐车了,一起溜达回去消消食。
于是,顾策赶车,陈大勇和他一起坐在外面,女眷孩子都挤在车厢里,先回了家。
孙氏下了车,抱着已经睡着了的石二宝,招呼也不打一声,一脸气呼呼的就往家走。石青不好意思的对众人笑了笑,跟了上去,帮她开院门去了。
因为刚在灵隐寺吃了素斋,家里也没什么活计,白大娘就先回家歇息去了。
一家人进了主屋,苏娘子这才一脸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她这又是怎么了?那脸拉的都没法看。”
苏梁染:“娘没帮她们家付吃饭的银子?”
顾策:“马车坐不下,所以只能让石伯父和大宝走回来了?”
苏娘子愣了一下,然后赶在陈大勇前面霸气的开口道:“我一个要给女儿攒嫁妆给大儿子攒银子赶考的人,凭啥请她?不请。马车也是我花银子租的,她舍不得自家人走路,那也花银子租一辆去呗。”说完,她就没事人一样,扭头催促顾策给她们讲一讲今日去县衙办地契的事。
那霸气样,让苏染染忍不住捂嘴偷笑。
等拿到地契,苏娘子稀罕的不行:“这就是咱们的了?这么简单就办成了?真好啊。你说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一茬呢?要是我早几年趁着价钱低的时候出手,说不定现在都成地主婆了。”
没能成为地主公的陈大勇含笑看着她欢喜的模样:“媳妇你喜欢,咱们以后赚了银子每年都买一点,争取早点让你当上地主婆。”
苏染染听了又笑,真难得,她家爹娘竟然有如此靠谱的目标了。不过她也不敢掉以轻心,从前这时候,家中现在境况也还好的,勉强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却是一经变故,就难支撑了。
大安朝到如今,其实一直在艰难前行,前朝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却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根除,比如这治安问题。如今虽然不像前朝末年那样,到处都是吃不起饭的拦路土匪,却也不算太平。官府能力有限,像青州府这种远离京城的偏远之地,若要远行,离了城镇,也是时常会有危险。于是,镖局的生意便兴盛起来。大户人家出行、经商之人出门、甚至那进京赶考的学子们,但凡有些银钱,都会选择请人护送一程。
从前苏染染对家中的收入并不了解,如今通过这段日子的旁敲侧击,心中已经有了数,却有了更多的疑问。
她家爹爹一年起码能有三十两左右的银子入账,这还是他放心不下家里,很少出远门的情况下所赚,再加上她娘一年卖绣品,怎么也能赚个十两八两的。这些银子若是放在普通人家,也是一笔巨款了,在她家上辈子竟然少有结余。
苏染染自己琢磨过原因。
她家娘亲是家中独女,她的外祖父外祖母都是过日子的好手,偏她娘被爹娘娇宠着长大,尚未学过管家,双亲就去世了。外祖父外祖母的精明头脑,她娘是半点没有继承到,单看她握着几百两的嫁妆银子多年,一点生息都没有,就可以知道自家娘亲有多不擅长经营了。所以后来自己过日子,便有些随心所欲,一边发愁完花销大,一边依然没有个成算。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家中供着一个读书人,开销也不是一般的大。再有一个像她这样从前爱美喜欢添置不省心的女儿,爹爹又是一个宠媳妇宠孩子对她们有求必应的,加上爹爹时不时的还总想着接济一下陈家人,这日子想要过起来是有点难,便也不至于像上辈子那样,被掏空的那么快啊。
苏染染总觉得,这其中还缺了她不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环,她得把这件事找出来才行。
她这边正思量着,她娘就笑眯眯的将那十亩地的“嫁妆”地契递到了她的眼前,还给她解释了一下缘由,震惊的她什么也顾不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