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蓝布小短裤小短褂的两三岁小娃扶着门柱翻过高高的门槛,还喊着太爷爷走了进来。
小娃的爹,毛家长孙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当下便告罪。
花镶十分无奈,她也没觉得自己多可怕,怎么毛家人看见她一个个跟老鼠见了猫似的。
她站起身:“我也该回去了,老爷子不用送,好好歇着”,看到眼睛大大的小萌娃,又多了句嘴:“县学准备开个蒙童班,如果家里有闲钱,再过半年等他大一些了,可以送去认个字。”
“我们也是如此打算着。”
“一定送一定送。”
毛老爷子到底跟着把花镶送到门口,这时毛大郎提着一串油纸包回来了,一见太爷要走,话就脱口而出:“我菜都买回来了,您不留下吃晚饭?”
“胡说什么呢”,毛老爷子斥道,“太爷诸事忙碌,哪有闲空在咱家吃饭?”
花镶道:“并不是没空闲,只是我在,恐怕你们一家人都吃不好,以后多的是机会,今天这些菜,就给自家人打牙祭吧。”
突兀的一串骂声就在这时从街头传来。
“我打死你个小兔崽子,连个锅都烧不好,还能要你干什么?”
骂声伴随着棍子打在身上的声音一声跟着一声。
毛老爷子的脸色一下子难看下来,拄着拐杖就朝街头走去。
这个毛三家的,他都说了多少遍了,她还是不长记性,还凑今儿个太爷登门时打娃,不是故意给他没脸吗?
毛大郎把那一串油纸包递给长子,转身就跟了过去。
毛小二也买酒回来了,跟在花镶身后解释道:“街头住的是毛三叔家,三叔的爹娶亲晚,他跟我大哥差不多大,前年三叔的爹娘都死了,小四叔就跟着他上面的三个兄长生活,三婶脾气最不好,时不时便要揍他。”
“早前您没让整肃风气时,我爷爷就说过他们不止一次,但这种事,说了大多只管一时用。”
花镶倒没责怪的意思,家暴这事,自古以来就被划在家事中,又有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各家有个家的情况,尤其是这种打老婆孩子的,怎么可能因为别人的劝说就和平了?
来到街头那户人家,走进去,就看见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灰扑扑褂子、裤子的八九岁男孩,脚上连只鞋子都没有,右脚背处还有一片红肿化脓的伤口。
院子正当中,是一个棍子还拿在手里的妇人,妇人皮肤黝黑,面相也不如何尖刻,怎么都让人想不到那男孩胳膊上的红肿伤痕是她打的。
男孩儿头上还有一个肿包,看起来是新伤。
花镶走过去,问道:“头晕不晕。”
毛大郎已经跑去街上卖伤药去了。
听到问话,男孩抬头看一眼,双目中的麻木让人心惊,只看了一眼,他就往后面退了一步。
那边,妇人已经不耐烦老爷子的教训了,但并不敢摆脸色,听完了才辩解道:“大伯,我就是一时生气,您说说,好好的一个锅,怎么就能烧烂了?我特地给男人做的海菜汤,都给撒了。还有锅,再买个新锅得多少钱。”
花镶走过来,正色道:“那你也不能这么打一个孩子,他身上的这些伤,已经够你坐牢的标准了。”
猛地看到花镶,妇人脸上的不忿和戾气顿了顿,马上又挺直腰杆道:“我供他吃供他喝,他烧烂了我家的锅,我打他几次出出气还不行。”
“你只是嫂子,的确没有养他的义务,相对的,你也没有打他的权力”,花镶转头,牵着那孩子就走。
“他是什么人啊?”妇人看向毛老爷子,“老四跟他走了,以后我就不管了。”
“再让你管得管死”,毛老爷子觉得十分没面子,对着老三家的,语气就好不起来,“你自家也有孩子,别太亏心了。”
“他不烧烂我家的锅……”
“你家的锅都十几年了,还是最薄的那种铁锅,烧烂也在意料之中吧。”毛小珥打断了妇人的话,过去扶着老爷子:“爷爷,咱们也走。”
男孩被花镶带着到外面,也不挣扎,只是那双麻木的眼中多了几分好奇和小心的期盼。
花镶对紧跟着出来的毛老爷子道:“老爷子,这孩子我先带去衙门,如果他的伤太重了,这毛三家的,我就得提溜出来使使了。”
毛老爷子弯腰道:“一切但凭太爷吩咐。”
花镶有灵泉水,身体时刻都在养护中,到番茗后,除一开始抄出几个常用的药方子让人给送到县里唯一一间医馆,就没再关注过这一方面的事。
今天她带着毛小四回到县衙,还得让乔树现去请大夫。
有之前药方的恩情在,水家医馆的老东家一听县衙要请大夫,赶紧就背着药箱亲自过来了。
水家医馆里的大夫都是水老东家的儿子、孙子,老东家亲自教出来的,他的医术,也是跟着自家长辈学的。
这就是个家庭经营的医馆,只有抓药的小伙计是外聘的。
番茗县虽然不大,但只有水家一家懂医的,他们的收入倒还不错。
水老东家到县衙后,跟花镶见过礼就赶紧拿出脉诊,给坐在一旁椅子上浑身是伤的小男孩检查起来。
“怎么样?”看这老头眉毛都皱一起了,花镶便问道,“尤其是这头上的伤,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水老东家叹口气,说道:“不瞒太爷,这孩子身子亏损的厉害,如果不好好调养,只怕活不过二十岁。相比较起来,这头上的伤还真不算什么?”
花镶道:“开药方吧。”
“这孩子,您……”
番茗县的抚孤院,前几个月就着手建了,此时已经差不多完工,花镶本来打算把这孩子送到那里去的,现在看来,还是先在县衙里待着吧。
“先让他在县衙住着”,花镶又提醒,“好药材尽管用上,他还小,尽量调养地对寿命没什么影响。”
一直垂着头的男孩听到这话,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
水老东家连连点头,铺纸写药方的时候感慨道:“大人宅心仁厚,是我们番茗之福。”





农门有娇女 第152章 红薯
花镶听了,挑挑眉,心想你若是知道我打算给番茗县再培养一些别姓医药人才,还会不会觉得我宅心仁厚呢?
不过她虽有此意,却并没有打压水家的意思,水家有底子,只要他们家的人肯努力,以后番茗的医药再繁荣,泰斗人物还是得从水家出。
水老东家开了药方,又留下两瓶外伤药,这才告辞,“药包好了,小人会让家中小儿送来。”
花镶送了送水老东家,回到后院,便吩咐那洒扫丫头:“端些温水来,给他清洗一下伤口。”
等她进了屋里,那一直低着头的男孩猛地站起身,跪下来就砰砰磕了三个头,可能常年挨打,声音也很低:“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花镶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扶起他,果然那脚上的伤口又裂开了,流出黄色的脓水。
“好好坐着”,按着他坐好,对端着温水进来的丫头道:“放这儿吧,你去拿瓶烈酒来。”
花镶的屋子里有好几瓶蒸馏酒,还是之前孔山抓盗贼时受了刀伤,她为防天热感染,给做出的一批蒸馏酒。
现在这孩子脚上的伤口,如果不彻底清理干净就上药,恐怕不会太管用。
花镶本打算让丫头给他清洗,不过看这伤口的情况,丫头恐怕没那个胆子。
虽然她也很不敢,但是忍了下来,用了半个时辰才清洗干净,这期间,男孩都乖乖坐在椅子上动也没动。
花镶时不时看他一眼,很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没有痛觉。
“疼就说一声”,她说道。
男孩就摇头:“不疼。”
……
花镶给他洗好伤口,才吩咐丫头过来上药。
丫头上药时,花镶并没有离开,她坐在一旁喝茶,小男孩也就很乖地任由丫头给他涂抹伤药。
堂内一时间很安静,只有隐约的挲挲声。
大约一盏茶的工夫后,丫头站起身,把药瓶放在一边,过来禀道:“大人,药上好了。”
花镶点点头,起身牵了那男孩的手,问道:“能走吗?”
男孩抬头看她,点点头,动了动嘴唇,吐出一个字:“能。”
“小竹,待会儿吃过饭,收拾一间房出来。”
丫头点点头:“奴婢知道了。”
花镶带着男孩来到前衙,厨娘已经把饭菜送到书房摆好了。
因为在前衙用饭,书房里有一张桌子是专门吃饭的,张文书等人也经常在这里和她一起吃。
“大人”。
花镶刚一进来,三道声音就响了起来,她点点头,示意大家都坐下。
柏文书又起身拿过书桌上的一沓纸,递给花镶道:“大人,我和慕勋刚整理好的。”
花镶接过来,只见纸张上的表格列的清清楚楚,共有多少斤甘蔗,分给城里土地大户的,以及花镶之前曾许给那些主动投诚人家的,还有分给城外有地的普通百姓的,均划分的十分明晰。
一眼看过去,这情况就了解的很清楚了。
花镶一边看一边拿了双筷子给男孩递过去,然后对郝柏慕三人道:“明天就贴出告示,让县城这些人先来领甘蔗。”
已经帮着做过很多事的郝文书清楚其中流程,也不用花镶特意交代。
一起吃了几次饭,柏望、慕勋也都不那么敬畏大人了,说完正事,就忍不住看了那埋着头乖巧扒饭的男孩一眼,问道:“大人,这是?”
“从外面带来的”,花镶随意地说道,才想起还不知道男孩叫什么名字,便转头问他:“你叫什么?”
男孩抬起头,嘴角还粘着一粒米,花镶好笑,给他夹了不少菜放到碗里,嘱咐道:“别光吃饭。”
男孩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说道:“回大人的话,您叫我毛沃就行了。”
“猫窝?”郝文书没忍住笑出来。
花镶摇了摇头,笑道:“好的,小沃,以后你要很长一段时间留在县衙,来认识一下,这是郝靖大哥,这是柏望大哥,这是慕勋大哥。他们都是县学的优秀学子,你要多跟他们学习。”
男孩乖巧点头。
吃过饭,天色已经有些黑了。
厨娘和小竹过来收碗筷,花镶让她们把男孩顺道带回去,这才叫来乔树,对他道:“你带两个人,去辘轳巷,把街头毛老三的妻子带过来,先直接送到大牢关一夜,明天升堂。”
乔树领命,很快九点了两个差役跑着去拿人。
还未走的郝文书三人都很好奇,过来问道:“大人,什么案子?”
花镶说道:“杀伤人命案,明天郝文书去做堂审记录。”
杀伤人命案,那可是重案啊。
郝文书三人都是申请一凛,没有被吩咐到的柏望和慕勋也决定明天一起去看看。
辘轳巷,毛老三的妻子刚被差役锁走,整个巷子的百姓都喧哗了,相互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看见半下午那一幕的,心里都有些恐惧。
也有好些人过来询问毛老爷子,老爷子摆摆手:“没听见公差说吗?明天大人公审,到时去瞧瞧,不就知道毛老三家的犯了什么事吗?”
第二天,天清气朗,但整个番茗县县城的百姓都被今天的一个案子撼动了心神。
经常殴打小叔子的毛老三家的,秦氏,因为给小叔子造成重伤,被罚十丈,赔偿三十文。
大人还当堂公布了,以后谁家再动不动对老婆孩子大棒加身,会从重处罚,直接判监十天,罚钱五十文。
一时之间,那些没耐心教育孩子,动不动就是棍棒教育的家长销声匿迹,连那些有打老婆恶习的,就是在自家屋里,也不敢动手了。
花镶得知这些改变,满意地点点头,虽然知道这震慑只是一时的,但再加上那些耆老的日常教化,这些事情就能得到很好的遏制。
……
半个月后,花镶带人去城外的田地上查看,之前分发给各户的甘蔗已经衍成小苗,整整齐齐地栽种在田地中。
而在田畦之间,还有不少老农在讲解着什么。
曾经的米主簿,现在的米县丞跟在花镶身后,看着田地中的一幕幕,感慨道:“大人,您来到这里,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太大了。”
花镶笑道:“这才哪儿到哪儿。”
话音刚落,那边的老农看到花镶,便赶紧站起身,慌忙过来见礼,声音很是激昂:“参见大人。”
跪礼也很夸张,差点都五体投地了,花镶好笑伸出手,把跪在最前面的三个老农都一一扶起来。
“各位不必如此客气”,花镶说道:“都起来吧,大家的这些甘蔗能不能长好,就靠你们好好照看了。”
这些老农都是有经验的,为了更好的普及甘蔗种植,她早在自己试种甘蔗时就找了这些人,并打算在以后把他们发展成为农业指导。
自从甘蔗分发下来,以往不被人多看一眼的老农,现在走到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就连那些大地主,也对他们十分客气。
于是老农们对花大人就更为感激了。
花镶跟着他们看了半晌,才算明白,刚才那些老农看到她为什么那么激动?
把附近的甘蔗地都视察一遍,又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花镶便准备回去,这时留在衙门里的孔山急匆匆跑来,边跑边喊:“大人,大人,京城里来人了,还是太孙殿下派来的。”
花镶想起来之前给陈绰的那些紫薯小香薯,心里有了些猜测,笑道:“走,快回去。”
到衙门一看,果然是太孙派来送的红薯,大夏朝人才济济,还真用小香薯培育出来大红薯了。
来人笑着说道:“大人,这里还有太孙殿下特地挑出来的几块好芋薯,让您做了吃的。”
从袖口里掏出两张雪浪笺纸,又道:“这是宫里御厨研制出来的菜色,大人可以让人做出来试试。”
花镶接过来一看,呦呵,五花八门的,炸丸子、红薯馒头都做出来了。
果然不能小看古人,只要把火星带到这个科技刚萌芽的地方,总会有一天能成为燎原之火。
“大人,我们殿下说您的好友也在此处任官,就让拉了满满一大车的芋薯,您可以分一些过去”,来人又如此说道。
花镶便笑着朝北方拱了拱拳:“多谢殿下安排周到。”
来人笑了笑,“您别看这点儿不多,一颗芋薯做母,就能衍生出来上百颗苗子。”
花镶做出惊喜的样子,说道:“如此便好了,我还想着尽快给县里百姓都种上呢。”
闲话完了,花镶让厨娘去准备海鲜火锅,再弄两个凉拼。
其实招待客人,做火锅不太合适,但她这里仅有一个厨娘,做不了多少大菜,倒不如弄火锅合适。
午饭时,那人和一众属下竟然吃得十分欢快,还连连表示,回去的时候要带些海鲜,把这锅子做给殿下尝尝。
本来只是这么一说,这人也知道海鲜不好存放,倒是没想到,第二天离开时,花大人给车子上装了一个大木箱子,箱子里储着海水,里面是分隔装的各种肥嫩海鲜,看起来都是张牙舞爪的,十分有活力。
这人看了会儿,问道:“花大人,这些东西真能存活到京城?”
其实京城不缺海鲜,但都是干制的,要说太孙殿下想吃到新鲜的,也不是不能,但难免被人指责奢靡浪费财力。




农门有娇女 第153章
花镶笑道:“你看这水里都有海草,有它们在,这些海物能活一两个月。”
“如此,我就放心了”。
寒暄一番作别,太孙派来的人就带着两辆装满禹州特产的打车走了。
花镶把堆在墙根的红薯装了一半到车上,趁着天色还早,叫上孔山和她一起,往庆平县而去。
此时的庆平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进城之后是整洁的沥青柏油路,路两边的房屋也有不少新起的,来往之人眼中的精气神儿都大有不同。
花镶一路走一看,孔山在一旁说道:“大人,庆平县好像比上一次又好了很多。”
花镶好笑,“别着急,过些日子我们就和他们并驾齐驱了。”
他们到县衙时,苏栩正在审案,出来迎接的差役说是两家人为了争一个女儿闹起来的。
花镶好奇。
差役便一直跟着把他们送到后衙,一路上也解释清楚了。
原来是县城下面的腾家五年前因为生活困苦,就把刚生下来的女儿送给县城中一户殷实人家,胡家。现在腾家男人靠着贩卖水泥赚了不少钱,而他们膝下还是只有早前的一个儿子,便想把送出去的女儿要回来。
胡家把孩子养大了,也有感情了,腾家又来要,他们怎么可能舍得?
于是最后说不到一起,两家就动起了手。
差役仔细的说完,叫院里的两个丫头给花大人准备茶点,然后告辞去了前衙。
花镶喝着茶又问了问丫头苏栩这段时间的事,没说多大会儿,一身官服的苏栩就回来了。
“镶弟,你来了”,苏栩高兴地很随意,“县城新开了家酒楼,还是从府城请来的厨子,我带你去外边吃。”
花镶就答应了,也没立刻说红薯的事,起身道:“走吧,吃晚饭我还想去水泥厂看看呢。”
一个时辰后,天色微微擦黑,花镶跟苏栩一起来到城郊的水泥厂,水泥场内此时灯火通明的,人声喧阗,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花镶看到厂外面放着一堆类似后世预制板的长方体石板,上次她过来看时还没有,不由好奇道:“这是什么?”
苏栩看了眼,笑道:“每天烧水泥的那些人想出来的,铺屋顶比砖块好使。”
花镶道:“人民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限的。”
“有需要就有发展”,苏栩说道,带着花镶在厂内烧水泥的地方转了一圈,道:“回去吧,这里烟尘大,不好待太长时间。”
各处的工人都在认真做自己的事,并没有因为太爷过来而放下手里的工作,管事也是过来见一礼,就又被人叫走了。
花镶看了看,亲自操作的那些工人身上都沾了一层灰,一个个跟灰人儿一般,她才想到口罩这个好东西,回到县衙后,便跟一个丫鬟要来箩筐。
箩筐里只有一些针线、碎布头和两双鞋底子,花镶又问苏栩要细棉布,苏栩正在洗脸,刚才就很好奇了,闻言便笑问:“镶弟,你这是准备做什么?给我缝衣衫?”
虽然故意戏笑,他还是吩咐丫头,去屋里取一匹上等细棉布来,他这里并不缺各种布,都是他娘让付管事捎来的,也有各种布料子做好的成衣。
在这边做官,除饭菜不太合口味,苏栩还真不觉得受什么委屈了。
丫头手脚麻利,很快抱着一匹细面布走来,花镶接过来就裁下一块布,苏栩不听她回答,也不着急,坐在一旁等着。
花镶不太会针线,剪好布缝了两针,就放到一边,让丫头来做。
这丫头话不多,倒是手脚麻利,听着花镶的指挥,不过是十几分钟,就做出来一个针脚细密颇有板型的口罩。
花镶拿起来试了试,对苏栩道:“栩哥,怎么样?”
苏栩眼睛一亮,说道:“你是说用这个挡灰尘?”
花镶点点头。
苏栩一拍手,“好主意,明天我让人买些布,再找几个妇人,一天就能做一批口罩出来。”
虽然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但是水泥厂总是烟尘弥漫的,苏栩就觉得对长期待在那儿的工人不好,也提醒过让人拿布巾遮住口鼻。
然而工人们都不舍得一块布,听话的没几个,苏栩也不能没人给他们发一块布,供不起。
现在镶弟这个做法,倒是很省布料的,每个工人发两个,也用不了多少布。
苏栩也不耽误,当下就叫来两个手下吩咐下去,随后才想起来问花镶:“镶弟,你来我这里肯定是有事的,说说呗,又有什么好事。”
“昨日太孙殿下让人给我送了一车芋薯,我分了一半给你带来了”,花镶说道,“听说产量很惊人,这半车就能种几十亩。”
苏栩笑道:“听说我在牢里那段时间,你给太孙送了些新粮食,就是这个?”
花镶点点头,“送芋薯那个管事说,太孙找到的那些农人半年前就种出大块薯了,现在已经在京城周围的百姓间普及,这一车是太孙殿下特地给我们留的。”
苏栩道:“那我这是沾了你的光,对了,你打算怎么做?”
花镶说道:“我想先在县郊的田地中发好苗,然后让附近的百姓按户过来领苗,距离远的村镇,就让官差一车车送下去。”
苏栩也懒得动脑子了,准备直接借鉴花镶的做法。
第二天花镶也没走,和苏栩一起到县郊翻了两亩地,把红薯衍上,浇了一遍水,这才离开。
……
花镶这边,红薯刚衍上没几天,辣椒苗也可以分株栽种,这天她带着丫头和厨娘,三个人只用半个时辰就把一百多株辣椒苗栽种到松软的土地上了。
她正舀上清水洗手时,乔树拿着一封信送进来:“好像是府城卫大人送来的。”
花镶擦干手,接过来看了看,脸色微微凝重,问乔树道:“这段时间那些海边村可有什么人来过吗?”
乔树一听,仔细地想了想,说道:“没见过来人。但是前天,我听在县衙门口当值的小楼说,好像看到有人在外面徘徊,他正想过去问问,就有人把那人拉走了。”
1...6768697071...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