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农门有娇女 第149章 朋友
昨天还没这么个棚子,想来是朱易两家人今天临时搭的。
这点并不让花镶惊奇,让她惊奇的是,卫谌竟然真的被人家姑娘拉走了,前天他不是还亲自己?
朱老爷抬眼瞅了瞅,见县太爷的脸色中带着些疑惑和不喜,心里又是一咯噔。
旁边的易老爷就有些看不上他的胆小模样,上前一步道:“大人不方便回小人家,就去棚子下休息会儿,这丈量的让差爷们去就行了。”
花镶带着几分气恼,直接拿过丈尺便到下面的田里丈量去了。
一时间,她也分不清,这气恼有几分是冲着卫谌,又有几分是冲着自己的。
朱老爷、易老爷想跟着过去,被一个捕快上前拦住。
两人讨好地笑了笑,便退到一边。
“老易,看来太爷是铁了心要查我们逃税的田了,这个怎么办好?”朱老爷很急,偏表面上还不能表现出来,才说两句话,汗珠子就一层层往外冒。
易老爷也急,但他却半点不怕,揣着宽大的袖子,说道:“能怎么办,他爱查就查呗,咱们又没杀人放火。顶多是让咱补上之前的粮税,给他自己的政绩上添一笔罢了。”
“你没听到太爷说,要把税收之外的田都收回去”,朱老爷说道,“这天下都是皇上的,人家想收回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再说,俗话说得好,破家县令,灭门知府,咱们积攒这么多年的家业,就看太爷的一句话。”
易老爷的脸色沉下来,说道:“别着急,你没看到,那个跟太爷一起来的,已经和我家的丛儿相谈甚欢了?”
“只要能和这花大人身边的人拉上关系,还怕这点小事?”
朱老爷顺着易老爷的视线看过去,就见棚子下那年轻人的确和易家四小姐在说话,只是谈不上相谈甚欢。
不过现在朱老爷也没空纠结这点细节,只是希望易四小姐真能被人看上。
这一片水田面积不小,花镶带着捕快差役,也忙了一上午才测完。
水田东西南三个方向蔓延,共有十三顷,按照大夏的田亩计量,也就是共有六百五十亩。
三十亩和六百五十亩,这是多大一个数字差,前面的徐大人竟然一直没管,看来能在这地方一呆就是三十年,还是有些原因的。
徐大人这样的官员在大夏并不少见,他们不贪不奢,只要治下安安稳稳就十分满足了,说坏谈不上,说好也就那样。
想起刚来时,县衙里编制内编制外的工作人员都异口同声地念徐老大人的好,也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客套话。
“大人,家里已经备好了菜肴,请赏个脸吧”,朱老爷屁颠屁颠的凑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大蒲扇给花镶扇着风。
花镶本来是很反感朱老爷这种占国家便宜的人,此时却不由的有些好笑,说道:“不用了,本官回衙还有事。”
朱老爷也不敢强求,就说让人把准备好的菜都给送到县衙去。
花镶再次摆了摆手,大步走了。
朱老爷还想跟上,后面的两个差役一拦,他就笑着退了好几步。
花镶来到布棚处,见卫谌正坐在里面喝茶,便问道:“怎么,红袖走了?”
卫谌先是一愣,继而愉悦笑道:“镶弟,我要去和你一起丈量田亩,你不让,怎么现在又满口的酸味?”
酸个屁!
花镶在心里爆了句脏话,说道:“好了,回县衙。”
回到县衙吃过饭又洗个温水澡,就已经到了酉时末,花镶穿着一身轻薄的便服,要去前衙叫人写个通知文书发送给朱易两家。
大致意思嘛,就是那些与朱易两家相邻的田地没有纳税,便是国家财产,朱易两家没有所有权,责令他们补十年税,之后田地由官府支配。
花镶准备把这些田地佃给那附近没有地种的人,留出三年时间的余地,这三年之中,佃地来种的人家可以出钱购买。
若说把这些地免费分了,花镶也有想过,但很快便否定了这个想法,毕竟制度不同,田地不能随便分,且只有这么些地,分给谁不分给谁,都是问题。
所以便定下了佃种购买的程序,这也是为了防止有钱的,一股脑把这些地都买走,到时候还是依靠种地生存的百姓没地种。
刚出门,就看见了卫谌。
“你是在特地等我?”花镶停住脚步问道。
卫谌放下手里的书,问道:“镶弟,朱易两家逃税的那些田地,你打算怎么处理?”
花镶就把之前的想法说了,卫谌听完,点点头,却是道:“不过我听说朱易两家这六百多亩地,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是他们祖上开垦出来的,那些他们趁人拮据时买下的,可以分出去佃种,他们自家开垦的,还是由他们补上二十年税粮后领回去为好。”
“为什么?”花镶是很想平静地听听他的理由,说出的话却带着几分火药气:“你不会是看上人家的女孩儿了吧?”
卫谌闻言即着急得解释:“我只是觉得不宜跟当地大户过不去”,顿了顿,看了眼花镶的脸色,心情不知就怎么就好起来,“再说,你不是准备发放甘蔗苗,以后制糖,还需大户合作。”
花镶哼了一声,卫谌给她带来的辣椒苗她也准备现在番茗试种一些,按照她对辣椒喜好的了解,番茗从八月份到第二年三月份的气候都很适合。
以后的旱地恐怕要比水田更值钱,如果不是朱易两家太过分,她真没打算这么不给面子。
现在卫谌说话的话,也很道理,花镶不想答应,但当官的就是要公平,不能随着自己性子来。
这两家人除了贪心不足,逃税避税占国家便宜没个够,还真没有什么欺男霸女的恶事,所以她的确不能太过分。
于是走到前衙,花镶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就按照卫谌的建议吩咐张、郝二人一起写文书,文书写好了,当即便让人送下去。
米主簿也在,就有些担心道:“大人,这般做法,若是让那些地主联合起来闹事可怎么好?”
花镶笑道:“你当官的都这么怕事,以后谁都不交税,国家所需从哪儿来?朱易两家,就是敬猴的两只鸡罢了。”
她好歹到这儿也有一年了,虽然做出来的大事只有晒盐一项,但早在她决定把水泥、晒盐法拿出来时,就已和苏栩私下商量好,有了进账就招幕青壮,把县里该配上的一百兵士练起来。
虽然这点武装力量不算什么,但震慑一下本地的一些大户人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米主簿却不看好,因为好些大户人家,光打手都有几十个,真引发民乱,官府这边真不一定能应付得来,而且民乱起了,他们这些衙门里的,都别想活。
在心底琢磨好一会儿,米主簿终于是忍不住把自己的担忧以更委婉的说法讲了出来。
花镶却是忍不住笑起来:“米主簿,我觉得你是把民乱和造反给弄混了。本官正经按朝廷律法办事,某些人家不愿遵守,联合起来违抗,那不叫民乱,那是造反。如果本官贪赃枉法只认钱,致使百姓们活不下去,集结起来拿起锄头反抗,那才是民乱。”
听到她这一番话,张郝二人都叫起好来。
而这些话,也在花镶的默认下,随着送到朱、易两家的文书在一些人中间传了起来。
有些人很不忿,但更多是不敢跟朝廷对抗的人,于是就在朱易两家补缴税粮时,下面那些镇上的大户,都一个个地推着粮食车主动补缴来了。
花镶直接把张文书、郝文书、米主簿都用起来,让他们各带两个差役十个兵士下去实地核实。
三天后,连那些远离番茗县的一些镇乡上的大户都来补缴税粮。
花镶真是被这群耗子给惊讶到了,有田五十亩以上的,就没有不隐匿田地逃税的。
仅仅三天,补缴到衙门的税粮就把库房里的三十个粮囤给屯满了。
这时候,卫谌过来跟花镶辞行,花镶这两天很忙,跟他说话的时候并不多,听说他要走,一时心中竟很是不舍。
“你还没见栩哥呢”,花镶说道。
卫谌道:“下次休沐我再来,为官不能一直擅离职位。再说,你这里查隐匿粮税的成果这么大,说不定这是整个禹州府都有的现象,我回去跟知府大人商量一下,先看看紧挨着府城的几个县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花镶闻言,只得点头:“那我送你。”
因此时才刚吃过早饭,时辰还很早,花镶也不好留他吃过饭再走什么的,若是午饭后再走,他恐怕今晚就得露宿野外了。
卫谌却道:“你怎么也不留留我?”
花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留你就留下吗?”
卫谌拉住她的手在手心里握了握,笑着道:“说不定呢。”
花镶忙把手抽回来,挥手道:“快走快走。”
卫谌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了,明知道她也舍不得自己走,被这么往外赶,心里顿时一扎一扎地疼。
花镶骑马送着卫谌直到县城十几里外,等看他主仆三人走远,才调转马头回去,这一路上,很有些提不起劲儿来。
人在跟前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面对,人走了,又有些想了。
察觉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危险,花镶赶紧摇头,卫谌是朋友,不能
农门有娇女 第150章 辣椒
第二天下午,花镶弄了一个大石缸,让乔树孔山添了大半缸的土,浸润透了,便把卫谌给她的那一包辣椒籽撒上去,铺上薄薄一层土,再盖上一层细薄的油纸,等苗出来,就可以移栽了。
正当她忙完这些,准备把县衙后院的空地儿都松一松施些底肥围起来,差役来禀道:“大人,庆平县苏大人前来拜访。”
花镶:……
这是巧还是不巧,卫谌昨天才走。
“卫谌来过了?”苏栩接过花镶递来的茶水,问道:“昨天才走,前几天怎么不派人去跟我说一声?”
他就是随便一问,花镶却有些心虚,忙转移话题,“栩哥,你带的那些是什么?”
苏栩进来时,后面就跟着两个背着竹篓的下人,现在那两个竹筐就被放在客厅里。
想起正经事,苏栩立刻不追究了,起身打开竹篓上的盖子,笑道:“快瞧瞧,我在那煤山后面发现的,几个月前就发现了,惊喜不?”
“红玉?”花镶惊讶不已,只见两个篓子里都是大半满的滴血一般的玉石。
苏栩道:“说是血玉更合适,那一块儿的玉矿很纯,但是并不多,有半亩地大小,血玉我已经都让人挖了出来,共有八篓子,前天我就带人亲自送去了府城,这些是我留下的边角料。”
花镶拿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玉石,正细细查看,听到这么句话,不禁笑出声来:“什么边角料这么好,栩哥,你这是染上官场人的毛病了。”
不论多好的东西,只要过手,得先给自己留点。
但这也算不上贪污吧。
苏栩道:“我自己发现的,不给自己留一些,都送上去让别人收藏吗?”
“都是这样的纯玉石吗?”花镶问道。
苏栩点了点头,“是的,只有边儿上是一些普通石料,最中心的就是这些血玉,周围都是一些次一等的玉石,那些也没呈上去的价值,我只在奏折里写明了。”
花镶提醒他:“都说财富红人眼,县里那边你安排好了吗?”
“知道的都是我的心腹,血玉也是我亲自送到府城的,别担心”,苏栩又指了指地上的篓子,“这些你挑一些,剩下的我再带回去。”
花镶好笑道:“我拿两块做玉佩就行了,你还都带过来做什么?”
“这些大块的,做摆件就挺合适的”,苏栩蹲下来,捧出一个西瓜大小的玉石,“不过都是红色的,也雕不出什么好看的景儿。”
花镶笑道:“你不谢谢这狗屎运,还嫌玉石的颜色不是多变的了?”
“这琢玉是个工艺活儿,但再好的工艺师,也拿这一大块纯红的玉石没办法吧。”
话头一转,苏栩又道:“镶弟,你还别说,打从被贬到这大南边,我还真觉得自己这狗屎运旺得不行。”
花镶在他肩上捶了一拳。
“对了,我有个更好的东西”,说着,拉起他来到院子里,花镶指着大石缸道:“你瞧,这里面的东西,可比你发现的那半亩地玉石还值钱。”
苏栩掀开薄油纸看了看,只看到一片湿润发黑的泥土:“这是什么?”
“辣椒!”
“哦”,苏栩恍然大悟道:“这里面种的是你小时候就念叨叨的辣椒?哪儿来的?”
不等花镶说,就道:“我知道了,卫兄给你找来的。”
花镶点点头,眼里都是喜悦的笑意。
苏栩道:“按照你以前说的,这辣椒,再怎么也就是一种调味料罢了,还能比那些色纯透亮的玉石值钱?”
“当然了”,花镶说道,“那玉石,或许也可以流传百世。但这辣椒,却可以创造许许多多无穷尽的价值,且还会在一代代农民手中,一直传到后世的千秋百代。”
在她那个时代,以辣椒为主调料的那些小吃,每年创造的总利益可是一个让人惊心的数目。
苏栩挑挑眉,不太相信的样子。
“过两个月等辣椒结了果,你过来,我请你吃一顿麻辣宴。”花镶说道,“到时,你就知道这是多实用的一个小东西了。”
苏栩点头,期待道:“那我就等着了。”
在番茗县衙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苏栩就走了。
花镶继续处理补缴税粮的事,大概半个月后,就从最新一份邸报上看到庆平县治理有方、发现水泥于国有功,即日便会派钦差过来奖赏的消息。
按照日期,钦差也是在半个月前出发的。
虽然朝廷没有直接公布庆平玉石的消息,但花镶知道,上面已经记下了苏栩的功,他至多在庆平连任六年,就会被调走。
如此,花镶总算放下心来,紧跟着就又忙碌起来。
以前的番茗小县是个许久不会有外人来的小县城,平日里也就没有多少事,现在,番茗既有雪花盐又有好吃的特色鱼丸,吸引了不少人前来。
人多了,纠纷也就多了,花镶算了下,平均两天就要处理一起纠纷,大多是本地百姓不识字被外来商人骗的。
于是她又去了趟县学,再招两个学子去县衙做事,前面的张勤,如今已经提为了主簿,至于米主簿,她就跟府城那边推荐,把他提到了空缺好些年的县丞位置上。
县学的教谕眼看着自己这田里的仅有几棵苗被太爷拔走不少,一开始还高兴自己的学生能在取得正式功名前历练一番,现在就是心疼了。
打发两个被选上而十分高兴的学生去收拾东西,教谕就跟花镶道:“老爷,我瞧着,咱们县里今年收入还不错,能不能把给学子们的奖励增加一些。”
担心花镶不同意,又跟着解释道:“咱们番茗穷,学习上不重奖,就很难有一般的家庭舍得费钱。”
花镶点点头:“教化之事,本官自然放在心上,此前卫同知来本县视察,我已经跟他说过,请他帮忙找两个举人过来县学教授。”
听见这话,鲁教谕一脸欣喜,赶紧作揖道谢。
花镶又道:“你所说的奖励之事,也可以”,番茗县的廪膳生名额有三个,“在廪膳生名额之外,再加五个,不过得换个说法,就,是勤奋奖吧,每个每月给三钱补助银子。”
想了想,花镶继续补充:“再设三个贫困扶助的名额,每个每月二钱银子。对了,名额要均摊在几个县的学子中。”
“这是自然”,鲁教谕满脸喜意,大人这一张口,就给添了八个名额,整个县学,也才二十多个学子,再有廪膳生的名额,整个县学的家境一般的,差不多就都能覆盖了。
送着花镶离开的时候,鲁教谕一路就是彩虹屁,把那两个被花镶挑选出来去县衙帮忙的学生给惊得嘴都合不上了。
花镶也很无奈,到县学门口,对鲁教谕道:“回去吧。”
鲁教谕这才把目光转向两个学生:“柏望,慕勋,你们两个跟在太爷身边好好做事,但每天也要挤时间看会儿书,不懂的地方,直接跟太爷请教。”
柏望、慕勋二人忙都躬身答应,花镶对鲁教谕道:“您不用这么提点,我给他们留着读书时间呢。”
这些学子,花镶用起来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反而他们没有接触过官场,没有一些老油子的拖、推、拈轻怕重等毛病。
至于不尽心,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事了,他们都还想能在以后更进一步,只会比那些放弃了科举的人更加兢兢业业。
安排好柏慕二人,花镶又走访了县里名声比较好的几个耆老,让他们组成一个小委员会,乡邻间有什么纠纷,便先由他们调节。
虽然本来就是乡邻间的争吵大家都喜欢找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忙,但现在有了县太爷的郑重委派,几个老人家都精神起来,一个个连连保证,定会让邻里间和睦相处。
花镶选出来的五个老人,有富人也有穷人,但能活到六十这个大关且在乡邻中名声还不错的,都是豁达通透的性格,等她离开后,就认真地讨论起来。
主题无非是谁谁家经常打老婆,谁谁家经常打孩子,太爷很不喜欢这个风气,他们几个老家伙儿得挨家去劝劝。
最年长的老者总结道:“大人要带着我们过好日子,那谁都不能拖后腿,若劝三次还不听的,就让他们本家的驱逐族去。”
花镶并不知道老人们的这些决定,但她就算知道了,也不会阻止,这一年来她已经不过一次见到打老婆大孩子的场景了,次次见到的都是朝着死里打。
这股歪风邪气,她也纠正过,但效果,就只是没人敢在她经过的时候打骂孩子或是打老婆了。
第二天,那些老人像是肩负着重大使命一般走访了十几个打老婆孩子最有名的人家,好好的把这些人都说了一通,还把最后结果给摆了出来。
这些被劝的人知道事情严重性,但心底还是不以为然的,于是街巷之间难得的平静了一段时间。
花镶这几天都在衙门里和郊外的甘蔗地上两头跑,却也感受到了那个耆老委员会做出来的成效,因为在她每天打马经过的县城街道,有两家不拿女儿当人看的都不像之前那样不要命地使唤了。
甘蔗全都收完这天,花镶让人把经过三代培育的甘甜、粗壮的甘蔗一车车拉到县衙后院,然后叫来郝、柏、慕三人,吩咐一番,回屋换件衣服就拿了十两银子出门。
农门有娇女 第151章
花镶走进巷子,迎面一个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走来,看样子还是挺高兴的,看见花镶,他赶紧小跑着过来。
“大人,您是来找祖父的吗?”
“你祖父现在可在家?”花镶问道。
年轻人是毛老的二孙子,为人机变灵敏,很是得毛老爷子的喜欢,前次花镶来找乡中耆老时,毛老爷子就带着这个毛小二。
毛家是县城中的普通人家,但家庭和睦,四世同堂,也是这周围很有名的人家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毛家有毛老爷子这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祖爷在,很得周围人家的敬重。
毛小二道:“我爷爷在家呢,今天我爹赚了不少钱,让我去打酒庆祝一下。”
以前毛家人只在城外有几亩地,家里一众男丁都是靠给地主家做短工才能维持家中生计,现在城郊有个鱼丸厂,毛小二的爹是家中老大,就带着三个兄弟一起去城郊贩了鱼丸,再步行送去附近县城的酒楼。
因为禹州天热,花镶一开始办起来鱼丸厂时,就采买了大批硝石,弄出来许多简易的冰箱,专供那些买鱼丸的小商贩租用。
现在,最早一批贩鱼丸卖的人家,大部分都已经赚出一部分家业了。
毛家就是如此,赚的钱都买了一个骡子,置办了个骡子车,有骡子车之后,毛家兄弟偶尔还会置办一大车给府城的酒楼送去。
毛家今天要庆祝,应该是去府城送鱼丸赚了不少钱。
毛小二没有立即去买酒,而是转身跟在花镶身后,把她送到毛家,还没刚到家门口,就扯开嗓子喊道:“爷,大人来了。”
一句话落,时近傍晚都在家的毛家人全出来了,老爷子被毛家长孙搀扶着,远远就要下跪。
对于他们来说,县太爷亲自登门,就是贵脚踏贱地,特别给他们面子的。
花镶赶紧上前扶起,又对众人道:“不必候着,都各忙各的去吧。”
于是毛家的女眷都赶紧躲了回去,毛大郎示意长子陪着,跟三个兄弟一起出去打酒买菜买茶买点心。
进了屋里,毛老爷子就率先问道:“大人,此来有什么吩咐?”
花镶笑道:“称不上吩咐,这些日子我也感觉到了,城内风气已经朝好的方向转变,辛苦你们了”,把装着两个小银锭的荷包放到桌子上,“这是十两银子,我自己出的,作为你们耆老委员会的经费。”
“什么是,经费?”毛老爷子觉得自己的耳朵也不聋,怎么不太明白这些话的意思呢。
花镶说道:“就是给你们几个老人家没事时去茶楼喝喝茶,或者买些小点心,到河边下着棋吹着风散散心。”
这,还有这好事?
毛老爷子不好意思道:“我们也没办多少事啊。”
“总归是辛苦你们了”,花镶道:“年纪大了,不要太费神。”
毛老爷子顿时感激不已,又要站起身跪下来道谢。
太爷赏的银子,真不舍得不要,再说也不是给他自己的,毛老爷子就没推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