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屋里很快就传出来鲁大嫂尖叫的声音:“什么,蒲小妮跟你和离了?还分走了五十两银子?她凭什么?你还是不是男人?”
听到前面两句话,鲁曼儿就赶紧跑了过去,这时也连连追问道:“何大哥,那我的聘礼怎么办?你都答应了的,还要给我买府城的上好丝绸衣服?”
看见泪雨迷蒙的少女,何老大立刻道:“曼儿,你放心,我还有五十两,还有铺子,以后绝不会让你受苦的。”
鲁曼儿顿时破涕为笑。
蒲小妮离开何家,跟莫捕头道谢后还想塞一两银子请喝茶,莫捕头哪敢收,拒绝后就赶紧走了。
蒲母问女儿:“小妮,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蒲母今天只是来看女儿的,知道她这段日子过得不顺,就想来劝她宽宽心,却没想到会听到有人在城门外大声念县太爷支持属于三不去范围的妇人和离,不止能和离,还能拿走自己这些年在夫家付出劳力挣来的钱。
于是她一时激动,跟憔悴的女儿一商量,就跑去了县衙。
也没想到,她们母女的一时冲动,事情还真就这么顺利办成了。
现在蒲母才想起担心家里知道这事后会不接纳女儿,或者他们就算接纳了,为的也是银子。
蒲小妮今天却明白了一个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现在县里有这样好的大人坐镇,她何不自己再开个店子?
如今隔三差五就有婴儿被放到抚孤院门外,听说已经有了十几个小婴儿了,其中还有三四个有残缺的男婴。
她何不再收养两个孩子?
虽然亲生的三个孩子都受婆婆影响不跟她亲,蒲小妮还是没对小孩子失望,她觉得人只要好好教,就都会有良心的。
而有了男孩,等他七岁了就能立户,以后便又是一个家了。
再收养一个女儿,她好好教养他们,以后还愁没人养老吗?
碍于时代限制,蒲小妮能想到的最好安排就是这样。
而县衙里,花镶跟据蒲小妮这个家庭情况,能想到的也是这个办法。
至于更深入的改变,花镶目前是不会提的,如今这样支持和离,还要套在三不去的圣人言内,再提别的,只怕真要有民乱了。
何家夫妻被判和离的事情像是一个巨石,砸得整个番茗县水花四溅,半个月内,花镶又帮忙处理了两对夫妻的和离。
能鼓得起勇气到县衙请求和离的女人,心性自然也很坚韧,拿到和离书和一半财产之后,这三个人都在县城中赁房开了小店。
现在,有这三个和离后还活得风风光光的女人在前,其他慢慢富起来而有些看不惯家里糟糠妻的男人都老实起来。
因此便有些女人经常拿和离吓唬自家男人,甚至有一对夫妻都闹到了县衙,男人拉扯着哀求妇人别太无情想想自家孩子,妇人却只冷着脸,坚持敲了鼓,等花镶升堂之后,这妇人已然被缠得心软。
花镶一问案,妇人就跪下来了,拖拖拉拉说了一大串,总结下来就是她本来想和夫君和离的,但丈夫现在认错诚恳,她想在给他一次机会巴拉巴拉的。
花镶被气笑了,狠狠地拍了下惊堂木:“你这是拿本官当猴耍呢,来人,无故扰乱公堂,各杖二十。”
“大人!”
“大人,冤枉啊!”
夫妻两个一愣,紧跟着连连求情,妇人更是满脸不可思议,被差役拉到门口的长案上时还反应不过来,喃喃道:“大人,您不是个青天大老爷吗?”
花镶心想这还真是给包子给的多了就以为她该他们的,当下再次狠狠一拍惊堂木:“本官是为真正受苦的妇人做主的,不是为你这种仗着有人撑腰就天天在家作妖的妇人。公堂是朝廷的威严,你当这里是什么?菜市场吗?”
就在这说话的功夫,噼噼啪啪的板子已经朝两夫妻臀部打去。
因为这段时间是番茗县的和离高峰期,专有闲人瞅着县衙这边,只要一听到鼓响,就去茶寮、饭馆喊一嗓子,保证一刻钟后县衙大门外就被堵得严严实实的。
今儿个同样,这夫妻两个挨打时,县衙大门已经被围严实了,后来的不清楚公堂上这是怎么进展的,便问了起来:“咱们太爷不是最可怜这些妇人吗?今天怎么两口子一起挨打了?”
前面来的人笑道:“今儿这妇人胆子大了,想吓唬她家男人,竟敢故意来溜太爷,那可不得挨打。”
听得一众人啧啧感叹。
“……十八、十九、二十”。
当旁边报数的差役终于喊到二十时,板子声也立即停了下来。
花镶这才缓缓站起身,对下方的夫妻两道:“本官鼓励和离,鼓励的是那种在夫家操持半辈子却不被当人看的妇人,似你们夫妻这般的,以后就不要再往公堂上来了,否则只有板子伺候。”
夫妻两个从长凳上滑下来,皆是疼得满头大汗,但还是没胆子不回应,颤巍巍道:“小民记住了。”
妇人更是心凉了一半,大人这意思是以后都不管他们了,那她还怎么管住男人啊?
公堂外,同样把这番话听得清清楚楚的众人也心中一凛,只道太爷还真是太爷,看他像是和蔼可亲的,威严起来真是谁也不敢冒犯。
看完了这对夫妻的热闹,众人低声议论着走了。
后面,男人一步一挪离开公堂,妇人虽也疼得不行,还是跟在他后面,男人停住脚步,说道:“你再闹,不用找太爷主持公道,我就跟你和离,该分你钱我也分。”
“当家的”,妇人见他不似作假,立刻慌了,“我不是真的要和离的,就是吓唬吓唬你。我再也不敢闹了,你别生气。”
男人冷哼一声,拖着腿先走了。
花镶这边刚回到书房,后一步回来的慕勋便把在前面听到的那夫妻两个的对话学了一遍,末了感叹道:“大人,您说这些人怎么这样?您本意是对她们好的,却会有这种肆意利用您好心的人。”
花镶倒是不太在意,打过就过了,笑道:“如此也好,让大家都冷静冷静,免得但凡有点不如意就想和离。”
其他人也都笑起来,郝靖道:“也就是那无知妇人了,把大人您当做小绵羊。”
说完才反应过来的忙捂嘴。
花镶抬眉问道:“在郝文书眼里,本官是什么?”
郝靖嘿嘿一笑,讨好道:“不是在小人眼中,而是在余秀才为首的那些人眼中,您就是个大老虎。”
旁边柏望和慕勋都给他打眼色,外面那些人的胡话还学给大人,大人生气了怎么办?
花镶笑道:“做这些人眼中的猛虎,本官觉得很荣耀。”
“对了,是不是到七月份了?”
来到一年四季都是燥热潮湿的番茗,花镶过得都不清楚几月是几月了。
柏望道:“今天是七月二十了。”
花镶问道:“那你们还不去府城准备乡试?”
今年新帝登基开了恩科,录取名额较往年也有所增多,大部分秀才都会下场试试。
郝靖说道:“我们商量了下,今年我和柏望都不下场了。”
“你们去考个试,县衙还是能忙过来的”,花镶说道,“该去就去,若是能拿来个举人功名,也是咱们县里的荣耀。”
他们本来就是担心大人这边忙不过来,闻听此言,便连连都头,差点忘了,如果真能中举,可是大人的一大政绩呢。
“对了,此次去府城乡试,县衙负责你们的车马费。待会儿我跟米县丞说一声,让他拨二十两银子出来”,花镶想了想,又道:“郝靖,柏望,慕勋,你们三个趁空回县学一趟,跟其他人都通知一声,所有参考者都结伴去府城,别让人单独行动。”
三人答应。
至于现在已经是主簿的张勤,他早就跟花镶表示不想再接着考了,想一直在县衙做事。
考虑到他现在的年纪已经不小,且早已考过一次乡试,花镶便没再劝。
下午,一直在外跑着查看各大户家收甘蔗情况的米县丞跑了回来,兴奋道:“大人,您弄出来的那些甜秆,真的是非常非常甜,李家收了半亩就迫不及待地拉到厂里榨糖,出来的那些糖浆,比那些上好白糖还甜呢。”
花镶也一直很关注这块儿,闻言便感兴趣道:“已经开始榨糖了?我也去看看。”
米县丞道:“大家都一直等着您呢。”
说着便兴致很高地在前引路:“听说下面乡镇的甘蔗也在收了,需不需要专门派人去看看。”
花镶整出甘蔗和制糖设备,可不是为了让富人垄断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因此县城外的乡镇,她采用的是乡民合资一起办糖厂的方式。
这里的百姓有一个好处,官府出面让做什么,基本上不敢说不,让掏钱建糖厂,那就算不看好,也一个个乖乖地掏了钱。
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花镶自然要去看看的。
当初的甘蔗种苗并不足以覆盖整个县,因此只有县周二十里以内的乡镇民众才领到了种苗。
花镶和米县丞先看了看县中几个大户合办的糖厂,当即又骑马下到最近的一个乡镇。
桐花镇这边,也已在收甘蔗了,花镶在镇长的带领下到地头时,满地里都是小孩子们的欢笑声。
小孩们拿着一段甘蔗边吃边给大人帮忙,调皮的小男孩还会趁空打闹。
看着活泼的孩子,忙碌中的大人们也是满脸带笑。
镇长解释道:“大家都说这么甜的秆子,就算不能炸糖,单买这个也能赚钱,还说等赚了钱,就去买些鸡鸭鹅给您送去呢。”
镇长这些基层官员,花镶刚到没多久便把一些忒不靠谱儿的给换了,现在的这些,即便没有一心为民的心思,也都不是贪婪之辈。
花镶对下面这些小糖厂还是挺放心的,一路巡查过去,才对镇长道:“记得留好种苗,然后再留出一部分,送去前面并没有分到种苗的镇子上去。”
镇子迟疑一瞬,笑着点了点头。
花镶看他一眼,“你别不乐意。先前本官为什么让乡民合资办糖厂?考虑到的就是甘蔗种苗不多,多建也是浪费资源,本官给你交个底,以后番茗县的糖厂只会越建越多,番茗,将会是专产盐糖的大县。你作为基层官员,要把目光放长远些。”
官员?
正连连点头镇长突然一顿,继而惊喜道:“小人,小人也能成为官员吗?”
花镶:……
这才想起来,大夏的乡长镇长村长都是一种义务官制,就是只干活儿不给工资的,也因此,这些小人中作威作福的最多。
毕竟,村长通过便利给自家谋好处,谁也不能说村长在贪污腐败。
花镶想了想说道:“这个本官会跟上面提的。”
一听这话,镇长的干劲儿就更大了。
花镶亲眼看着镇上的制糖设备十分顺利地转动榨浆,一直到天色黑下来才回了县城。
……
“镶哥哥”,花镶刚迈进后院,一道小身影就扑了过来。
花镶微微趔趄了下,抱了抱现在已经十分活泼的毛小沃,问道:“今天是旬休吗?”





农门有娇女 第166章
小沃点点脑袋:“我们明天不用去县学了,先生们要陪大学生去府城乡试。”
花镶笑道:“那明日我带你去看甘蔗收获的盛景。”
小沃有些小心翼翼,“我不会麻烦吗?”
“不会的”,这小家伙看起来是养得好了,心底的自卑小心却一直还在,花镶便把声音放得更轻了些,“甘蔗地里有好些小朋友,这段时间你就放心玩。”
这时,小竹和厨娘端着饭菜向客厅走去,厨娘还提醒一声:“大人,吃晚饭了。”
……
雾蒙蒙的早晨,番茗县城门打开了,为家计奔波的人们有序地走进县城,将刚从夜色中醒来的番茗彻底叫醒。
“上好的雪花糖咧,养神补血的红糖咧”。
小贩的叫卖声穿街走巷而过,刚走过去,后面三户人家的大门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打开,手上还沾着水的妇人先开口道:“小哥,停住,我看看你的红糖。”
小贩听到开门时就转过身来,闻言赶紧笑着走过去:“三位大姐,我这是特地跑到山柳镇进的红糖,不仅价格便宜,还是成色特别好的。”
出来买糖的都是妇人,这时就把小贩的独轮车围住了,吱吱喳喳问许多问题,从红白糖的价格,到最近频频出糖的各个糖厂。
说着说着,众人都羡慕起来,在她们让小贩称糖时,前面两户人家也走出两个听到声音想称些糖的老太太。
一个老太太道:“咱们太爷真是个难找的好官,现在哦,我这个住城里的老太太都羡慕人家乡下的了。”
“大姐,红糖二斤,给您高高的。”这边小贩已经称好了糖。
妇人点头,“你有油纸就给我包起来,放到家里罐子不好放。”
小贩唉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就抽出一张油纸折叠两下,然后把秤盘里的红砂糖都倒了进去。
看到在天光下几乎能反射出光彩的红糖,妇人忍不住再次感叹:“这红糖做的可真好。”
小贩道:“还便宜呢。”想起刚才老太太的话,又问:“听说县衙外的那几个镇子每户人家,之前都领到了甘蔗苗,我家住在东城边儿,也领了二百株,都留作种了,大姐大娘家要不要?两文钱一株。”
刚才说羡慕的老太太笑道:“你这小哥,倒是真会做生意。”
旁边的碎花妇人也道:“当初太爷下分甘蔗苗,也不是只给县里的大户的,只要是有地的人家,都分了些。我们这些没分到的,都是没地的。”
小贩也不失望,说道:“没地也能种啊,我瞧你们这巷子里的院子都挺大的,可以买些种苗在院子里种上一些,给孩子做个甜嘴儿的也好。”
听他这么说,三个妇人两个老太太都笑起来,“我们家里种着不少菜,早就把地方占光了。”
“您们家里种的是不是在县城杂货铺子卖得特别贵的,胡瓜、茄子、水芹、瓠子?”
“就是这些”,一个妇人回道。
小贩道:“听说这些菜种子是太爷从北边带来的,因为种子少,不好分,这才卖的。”
“是啊,种子贵,果也贵”,刚才那碎花衣服的妇人接过小贩称好的白糖,笑道:“卖菜钱差不多能够我们一家的开销了。”
这下轮到小贩羡慕了,等他给三个妇人称好糖,又给两个太太称时,问道:“那我能不能用甘蔗苗跟大姐们换些菜种子。”
听到他这么说,五人都笑着说他会算账,后来只有最先叫住小贩的那个妇人同意跟他换。
小贩高兴地表示过几天会再来这边。
五个女人付了糖钱,巷子前头又有人喊起来:“卖糖的,我们也要买,过来这边吧。”
“好嘞”,小贩放好秤盘秤杆,便笑着往前面去了。
两个老太太结伴回家,还嘀咕道:“这生意真好做啊,你瞧见没,他那两桶糖,现在都只剩了一半,这才什么点儿。”
碎花衣服的妇人白了同意跟小贩换菜的那妇人一眼,说道:“张大嫂,你就不怕咱这菜籽流出去,以后种菜的多了,不好卖了?”
张大嫂拍了拍身上的围裙,哎了声说道:“我家男人说了,太爷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要分给百姓们用的,这些菜籽可是大人北边的朋友送来的,没见那刘家的杂货铺子里的菜种子都没断过?”
“想把持到自己家,没可能。”
说完,转身便回家去了。
碎花妇人气得脸红脖子粗,跟旁边的妇人道:“宇大嫂,你瞧瞧,这是仗着她家男人在县衙办事给我们脸色瞧呢?”
“别说了”,宇大嫂一身灰布衣,看着就有些唯喏,“张大哥现在都是主簿了,听我男人说,以后免不了还要往上升的。”
碎花哼了一声,转身摔门回家了,嘴里嘟嘟囔囔的:“一点儿骨气都没有,怪不得一家子都骑在你头上呢。”
宇大嫂拽着衣角,听到门里喊了一声“买个糖到天边儿买去了?”
她赶紧答应一声,也回家去了。
小贩在这条巷子里卖了三波糖,走出来时只剩下一点白糖底子,剩这一点也不好卖,便决定回家再装两桶。
张勤正好这个时候出门,叫住那小贩,问道:“你这糖好卖不?”
小贩回头一看,见问话之人穿着文士长衫,一看便知是读书人,笑着回道:“挺好卖的,走两个巷子,我这两桶就卖完了。”
张勤点点头,与小贩错身而过时,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做生意,进糖时的成本价超过十文便可以去衙门告他们。”
小贩愣愣的,等张勤走远了,才转头问旁边摆早餐摊子的人:“刚才那是?”
摊主人笑道:“衙门里的张主簿,张主簿说的没错,糖价高了你就去告状,不然咱们番茗县出再多糖咱们也吃不起。”
小贩赞赏地点头:“太爷来了之后,衙门里的官也都变好了。”
摊主哈哈笑了两声,问道:“你还有糖了没?”
“卖完了,我就要家去,大哥要多少,待会儿我第一个给你送来。”
摊主道:“两斤吧,烦你赶紧些,我这儿着急做粘糖糕。”
……
花镶一大早便到前衙吃早饭,听到张勤说已经有很多小贩在坊间叫卖红糖白糖,卖得也快,她顿时心情极好。
一斤糖进价她定了最高十文,各个糖厂报上来的出厂价都在八九文之间,而据张勤所说,他家买了两斤糖二十二文。
巷子里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一二斤的称,也就是说对于中等人家来说,二三十文的消费完全可以承受。
花镶想到这里,便道:“下午有空了你带人出去问问,城门口那些普通人家可卖得起?”
张勤答应了。
饭后,花镶带着柏望、慕勋出了县城,直到乡下,直接目的地就是当初她从海边村回来时经过的梁凹村。
一路上经过其他村子时,花镶也下马看了看地里的芋薯长势。
又到一个村外路上,花镶下去查看这个村子的芋薯。
柏望和慕勋也跟着蹲下来,稍微一拔土,底下就露出来硕大的芋薯,禁不住都呵了一声:“大人,这个村子的芋薯长得最好,才一个多月吧,都结这么大了。”
花镶看了看上面的叶子,说道:“还能再长一个月,现在水分多,不好吃。”
说着拍拍手站起身来,正要喊两人走呢,一个年轻人跑过来喊道:“你们是什么人?快离开我家地里,不然就把你们当小偷抓起来。”
柏望忙道误会,赶紧拉着大人往路边走,松开手的时候,忍不住看了花镶一眼。
花镶问道:“怎么了?”
柏望嘿嘿一笑,不太好意思道:“就是觉得大人的手有些软。”
花镶狠狠给他了他一脚,慕勋也道:“你吃雄心豹子胆了,这是调戏大人吧?”
柏望道:“我刚才就是那么想的,大人问了,我也不能骗大人啊。”
三人说说笑笑,上马离开。
那年轻人走到这边看了看,走上路看着已经远去的三匹马,心头微犯嘀咕:这些是什么人?
来到梁凹村时巳时左右,一到村口花镶就下了马,柏望、慕勋也紧跟着下马。
“大人,这里叫梁凹村,村子里的人也大部分姓梁,怎么看着不像是盛着粮食的样子”,慕勋说道。
花镶笑了笑,叫住前面一个扛着锄头的老者,“老丈,请问村长家在哪里?”
老者回头看了一眼,问道:“你是什么人,找村长什么事?”
花镶笑道:“我们是衙门里的人,过来是有关芋薯的是要和村长商量一下。”
老者面上一惊,马上道:“我就是村长,家在前面,贵人请跟我来。”
这梁凹村有两间大瓦房,其中一件就是村长家,老者在前引路,打开门道:“这就是我家,贵人们请进。”
柏望道:“您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小柏叫他小慕就成了。”
老者点点头,“老儿姓梁,你们随便称呼。”
“老伴儿,家里来客了,调三碗糖水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从旁边的低矮房中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几个凳子。
梁老头问道:“老二呢,让他出来拜见一下客人。”
老妇人道:“刚才还在刨木头,现在可能是睡着了。”
说着便朝屋里走去。
梁老头道:“家里人都下地去了,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看他说话稳稳当当,反倒更像是没什么指望的样子。
花镶知道这梁凹村很穷,但没想到村长都被生活压迫的这样无奈。




农门有娇女 第167章
老妇人搀着梁二出来了,陪着花镶说两句话就无话可说的梁村长就站起身,扶了单腿支地的梁二过来,解释道:“这是小人二子,前几天去砍柴的时候摔了脚。”
梁二看到坐在自家那竹凳子的人,腿肚子就有些发抖,想起前段时间遇见这位时自己的牢骚和后来的猜测,登时便要下跪。
花镶让柏望慕勋赶紧扶住了这梁二,笑道:“既然腿脚不便,就不必多礼了。”
梁村长刚才对花镶的身份就有所猜测,此时见二儿子这般,便忙道:“原来是大人,小人失礼了。”
说着也补了一礼,柏望扶都没来得及。
“早前,是犬子莽撞了”,梁村长又道。
那天,梁二回家后,越想越不安心,就把在地里种芋薯遇到陌生路人自己还说了些牢骚话的事跟家人说了。
1...7374757677...103
猜你喜欢